国内外实验动物学发展概况.pptx
- 格式:pptx
- 大小:4.44 MB
- 文档页数:31
国内外动态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动态于海英 辛淑芳 王晓宁 田克恭3 荣瑞章(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从十九世纪初叶实验医学的兴起,实验动物科学便一直伴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目前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已成为人类认识自我、保护人类的重要科学手段。
〔1〕。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竞争,实验动物科学做为基础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由医学向药学、化学、农学、宇航及军事科学等不同领域浸透,成为众多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条件。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将实验动物科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1 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对实验动物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西方动物保护主义运动的影响,实验动物科学从过去的注重于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实验技术操作,逐渐转变为注重动物的福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2〕。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了“3R运动”。
“3R”即Russell-Burch倡议的以“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优化(refinement)”为核心的实验动物科学原则〔3〕。
目前无论是实验动物的生产还是应用单位,在保证科学研究正常进展的同时,倡导履行这一原则。
这已经成为世界科学界共同接受的方法。
这一运动的开展,在某种程度上起到调和实验科学发展与动物保护主义间的矛盾,为推动实验动物科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途径〔4〕。
近20年来,常用实验动物的用量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对高等级质量的模型动物的用量却不断上升。
在发达国家,实验动物的年使用量约下降了50%。
以小鼠为例,在美国70年代小鼠的年使用量已基本达到平衡,1994年与1978年相比下降了约50%,与1968年相比则下降了约70%〔5〕。
在欧洲和日本,小鼠的年使用量1994年与1991年相比,均下降了约40%〔6~8〕。
由此可见,欧洲和日本在实验动物的应用方面较美国稍显滞后,但总趋势却十分相似,只是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段下降过程。
第一章实验动物学概述一、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二、实验动物科学的诞生三、中国现代实验动物学的诞生四、实验动物科学应用范畴五、动物实验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六、动物实验研究的优越性和欠缺一、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一)、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1、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AnimalScience)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及其培育和应用的学科,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2、实验动物:指经人工饲育的,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的动物。
特点:生物学特性明确、遗传背景清楚、表型均一、对刺激敏感和反应一致等3、实验用动物:指能够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
(哺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蛇、昆虫类的果蝇等。
它们不具有实验动物的特点、又达不到生产和检定所要求的那样精良。
)二)、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范畴1、实验动物育种学:主要研究实验动物的遗传改良、遗传控制、新型实验动物的开发和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
2、实验动物医学:研究实验动物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
3、实验动物生态学:研究如何为实验动物提供适于生存的环境条件,使实验动物健康无病,生理指标稳定。
4、比较医学:研究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实验动物的基本生命现象,并将各种正常构造和生理机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比较,研究人与其他动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揭示生命的奥秘。
5、动物实验技术:研究动物实验的设计、选择试验方法、选择恰当的实验动物等,也包括胚胎工程学、细胞工程学等动物实验技术。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诞生1、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公元前4世纪,杰出的生物学奠基人Aristotle首先开展了多种动物解剖,但都是在死亡的动物和人尸体上进行的。
Erasistratus可能是进行活体动物实验的创始人,他在猪体内确定了气管是吐纳空气的通道,肺是呼吸空气的器官。
国内外动态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动态于海英辛淑芳王晓宁田克恭3荣瑞章(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从十九世纪初叶实验医学的兴起,实验动物科学便一直伴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目前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已成为人类认识自我、保护人类的重要科学手段。
〔1〕。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竞争,实验动物科学做为基础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由医学向药学、化学、农学、宇航及军事科学等不同领域浸透,成为众多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条件。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将实验动物科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1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对实验动物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西方动物保护主义运动的影响,实验动物科学从过去的注重于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实验技术操作,逐渐转变为注重动物的福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2〕。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了“3R运动”。
“3R”即Russell-Burch倡议的以“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优化(refinement”为核心的实验动物科学原则〔3〕。
目前无论是实验动物的生产还是应用单位,在保证科学研究正常进展的同时,倡导履行这一原则。
这已经成为世界科学界共同接受的方法。
这一运动的开展,在某种程度上起到调和实验科学发展与动物保护主义间的矛盾,为推动实验动物科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途径〔4〕。
近20年来,常用实验动物的用量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对高等级质量的模型动物的用量却不断上升。
在发达国家,实验动物的年使用量约下降了50%。
以小鼠为例,在美国70年代小鼠的年使用量已基本达到平衡,1994年与1978年相比下降了约50%,与1968年相比则下降了约70%〔5〕。
在欧洲和日本,小鼠的年使用量1994年与1991年相比,均下降了约40%〔6~8〕。
由此可见,欧洲和日本在实验动物的应用方面较美国稍显滞后,但总趋势却十分相似,只是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段下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