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66
影像X线知识点总结X线影像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它通过X射线的穿透和吸收特性,能够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
X线影像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病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X线影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X射线的物理特性、X线影像的制作原理、常见的X线检查项目、X线影像的解读技巧等内容。
一、X射线的物理特性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穿透性和吸收性。
它的穿透能力与被照射物质的原子序数和密度有关,高原子序数和高密度的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较强。
X射线的能量越高,穿透能力越强,对物质的穿透性也越强。
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所以在X线影像上呈现不同的明暗度。
二、X线影像的制作原理X线影像的制作主要包括X射线的产生、穿透物质的成像和影像的记录三个步骤。
X射线是通过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管内产生的电子高速运动撞击靶材,释放出X射线。
X射线穿过患者的身体部位后,被放置好的感光胶片或数码探测器记录下来,形成X线影像。
三、常见的X线检查项目X线影像在临床检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X线检查项目包括胸部X线片、腹部X线片、四肢X线片、颅脑X线片等。
不同的检查项目对X线影像的要求和解读方法也不同。
1、胸部X线片:胸部X线片是临床诊断中最常见的X线检查项目之一,它可以用于诊断肺部疾病、心脏疾病和胸部损伤等。
在解读胸部X线片时,需要注意肺野的清晰度、肺部的密度、心影的大小和形态、纵隔的位置等。
2、腹部X线片:腹部X线片可以用于诊断腹部脏器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腹部异常积气等情况。
在解读腹部X线片时,需要注意肠道充盈情况、腹部腔内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有无胆结石或肾结石等。
3、四肢X线片:四肢X线片主要用于检查骨骼或关节的骨折、骨质增生、骨骺闭合情况等。
在解读四肢X线片时,需要注意骨骼的长短、粗细、形态以及关节的位置和形态。
4、颅脑X线片:颅脑X线片用于诊断颅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肿瘤等疾病。
关于x线的科普知识
关于x线的科普知识如下:
X线,又称X射线,是一种穿透物质的能力。
X线具有波长很短(约几个埃)的电磁辐射,一般以可见光千分之一秒以下的速度传播,它的穿透能力取决于其波长和电离物质的能力。
X线在穿透物质时被物质吸收并损失大部分能量,穿透距离有限。
不同物质的密度和厚度不同,X 线的穿透能力也不同。
在医疗上,常利用X线的穿透本领协助诊断疾病。
此外,X线也可用于工业探伤和食品检测等。
对于不同的人体部位,X 线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对骨骼和含气量多的器官(如肺)表现明显,对脂肪和含水组织起主要作用的表现为吸收形成不同的灰度级差异,是图像形成的基础。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大型仪器上岗证考试电子版X线摄影技术篇(1)第Ⅰ章概述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W·C·Rontgen)发现了X射线,当年12月22日伦琴利用X线拍摄了夫人手的照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揭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1896年X线就开始应用于医学,至今它经历X线的医学应用、X线诊断学的建立以及医学影像学的逐步形成三个阶段。
1.X线的产生1.1 X线的产生X线的产生是能量转换的结果。
当X线管两极间加有高电压时,阴极灯丝发散出的电子就获得了能量,以高速运动冲向阳极。
由于阳极的阻止,使电子骤然减速,约98%的动能产生热量,2%动能转换为X线。
1.2 X线产生的条件X线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电子源:X线管灯丝通过电流加热后放散出电子,这些电子在灯丝周围形成空间电荷,即电子云。
·高速电子的产生:灯丝发散出来的电子能以其高速冲击阳极,其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X线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施以高电压,两极间的电位差使电子向阳极加速;二是为防止电子与空间分子冲击而减弱,X线管必须是高真空。
·电子的骤然减速:高速电子的骤然减速是阳极阻止的结果。
电子撞击阳极的范围称靶面,靶面一般用高原子序数、高熔点的钨制成。
阳极作用有两个,一是阻止高速电子产生X线;二是形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2.X线产生的原理X线的产生是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原子相互作用中能量转换的结果。
X线的产生是利用了靶物质的三个特性:即核电场、轨道电子结合能和原子存在于最低能级的需要。
诊断使用的X线有两种不同的放射方式,即连续放射和特性放射。
2.1连续放射连续放射又称韧致放射,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核作用的结果。
当高速电子接近原子核时,受核电场(正电荷)的吸引,偏离原有方向,失去能量而减速。
此时电子所丢失的能量直接以光子的形式放射出来,这种放射叫连续放射。
连续放射产的X线是一束波长不等的混合线,其X线光子的能量取定于:电子接近核的情况;电子的能量和核电荷。
大家一起复习一下基础知识59、如何正确的选用增感屏。
增感屏在拍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拍摄时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及目的加以选择有利于胶片成像质量。
---选择与胶片感色性相匹配的增感屏,感蓝片选择发射蓝光的增感屏、感绿片选择发射绿光的增感屏。
一般感蓝片常用钨酸钙增感屏,绿片常用硫氧化钆增感屏。
---根据增感屏的感度及清晰选择合适的增感屏,低速屏、中速屏、高速屏,以及一些特殊的增感屏。
通常低速屏的清晰度好于高速屏。
---选用与胶片及暗合相同规格尺寸的增感屏。
60、为什么增感屏使用以后不能立即装入胶片马上使用?因为增感屏受到X线照射后激光发荧光,当X线停止照射后,荧光仍有残余的发射,这种现象称为余辉(残光现象)。
在工作中,如用余辉严重的增感屏投射,第一张像片照射后取出,短时间内立即装入第二张胶片,那未第一次投射时的荧光影像会在第二张像片像片的清晰度。
一般余辉时间超过30秒时,则此屏不宜在使用,应选择余辉时间短的增感屏。
61、拍片时如何选择管电压(kV)和管电流(mA)及曝光时间(S)。
曝光量的准确与否决定着胶片的成像质量,而拍片时曝光总量主要取决于电压(kV)、电流(mA)及曝光时间(S)三个因素,其中kV值主要决定了X线的“质”即X线的穿透能力。
一、管电压(kV)的选择:X线的穿透性主要决定于曝光时选择的管电压的大小:---管电压小(kV值过低),则射线穿透力差,在胶片上相应的区域就不能形成足够的潜影,于是所获得的影像则显示密度低,又缺乏对比度和清晰度。
---管电压高(kV值过高),则X线穿透力过强,将会显著降低像片的对比度,同时影像的结构和清晰度也得不到充分显示。
因此这样的像片缺乏应有的色调,而显得单调、灰暗。
假如这种情况下不适用滤线器,灰雾度将更大,影像对比度更低。
二、毫安(mAs)的选择管电流(mA)及时间(S)都是描写射线量的参数,通常以二者乘积(mAs)代表X 线的射线量。
mAs选择依据胶片感光度及增感屏的类型来确定,通常为1-100 mAs,对于呼吸系统博动、蠕动等活动部位或小孩等不易配合的病人,可选用短时间大电流,一般不同厚度的部位只需调整kV值而mAs值不变。
X线辐射基础必学知识点1. X线辐射的起源与性质:X线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起源于电子在电子束管中被加速后与金属靶发生碰撞产生的。
X线是无色、无味、无臭且穿透性强的。
2. X线辐射的分类:X线辐射可以根据产生源进行分类,分为自然X 线和人工X线。
自然X线是指地球上的放射性物质或空气中的气体所产生的X线,而人工X线是指人工产生的X线,如医学影像等。
3. X线辐射的作用与影响:X线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生物效应,可能会引起细胞组织的损伤和突变。
因此,在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注意保护措施,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4. X线辐射的测量方法:X线辐射的强度可以通过剂量仪或电离室进行测量。
剂量仪是一种可穿戴的设备,用于测量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暴露于X线辐射的剂量。
电离室则是一种测量辐射强度的仪器。
5. X线辐射的防护措施:为了保护人体免受X线辐射的伤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这包括使用铅背心和铅围裙来阻挡X线辐射,保持安全的工作距离和时间,以及进行定期的辐射监测等。
6. X线辐射与医学应用:X线在医学影像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检查骨骼、内脏器官、血管等。
不过,在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权衡利弊,避免长时间或频繁暴露于X线辐射。
7. X线辐射与工业应用:X线辐射在工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无损检测、材料分析等。
在工业应用中同样需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工作人员长期暴露于X线辐射中。
8. X线辐射的法律与标准:各国家对于X线辐射的安全标准和法规会有不同的规定。
在进行X线辐射相关工作时,需要遵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法律要求,确保人体健康和安全。
9. X线辐射的环境影响:X线辐射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在进行X线辐射相关活动时,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0. X线辐射的研究与发展:X线辐射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还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新的辐射检测技术、辐射防护材料以及辐射治疗方法等,以进一步提高X线辐射的效果和安全性。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概述:X线是一种常用于医学诊断的照射射线,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和成像能力。
本文将介绍X线的基础知识,包括X线的产生原理、成像机制以及常见的临床应用。
一、X线的产生原理:X线是通过高速电子撞击金属靶产生的一种电磁波。
具体来说,当高能电子与金属靶发生碰撞时,其能量将转化为X射线。
X射线由不同能量的光子组成,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形成影像。
二、X线的成像机制:X线成像主要依靠X线在人体组织中的吸收和散射来形成影像。
当X射线穿过人体时,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灰度。
这些灰度经过感光片或数字传感器后,形成X线影像。
三、常见的临床应用:1. X线透视:X线透视是通过X射线透过人体进行观察,用于检测骨骼、关节和内脏器官等方面的问题。
比如,X线透视可以诊断骨折、关节脱位、内脏器官肿瘤等疾病。
2. X线摄影:X线摄影是通过将X射线照射到特定部位,获取横断面或正面影像。
常见的X线摄影包括胸部X线摄影、腹部X线摄影等。
这些摄影技术可用于检测肺炎、胃肠道疾病等。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结合了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像诊断方法。
CT扫描通过连续的X射线照片,构建出人体的横断面影像。
CT扫描在诊断骨折、肿瘤和脑部疾病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4. 造影剂: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使用造影剂来增强X线影像的对比度。
造影剂是一种能够吸收X射线的物质,常用于血管造影、尿路造影等检查。
5. 低剂量CT扫描:低剂量CT扫描是一种减少辐射剂量的CT扫描技术。
它采用更低的X射线剂量进行扫描,既保证了影像质量,又减少了患者的辐射暴露。
结论:X线是一种既常见又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通过了解X线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X线在医学领域的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X线技术也将不断发展,为医学诊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精确性。
总论1.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W.C.Roentgen)在做物理实验时发现一种能穿透人体的看不见的射线,称为X线2.X线的特性: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1)穿透性:X线的穿透力与X线管电压密切相关,电压越高,所产生的X线的波长越短,穿透力就越强;另一方面,X线的穿透力还与被照物体的密度和厚度相关。
密度高、厚度大的物体吸收的X线多,通过的X线少。
X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2)荧光效应: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3)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4)电离效应:空气的电离程度与空气所吸收X线的量成正比。
它是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础3.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组织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成像的基本原理),一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和感光效应,二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4.不同密度组织与X线阴影的关系5.由于人体结构的密度和厚度不同,对X线吸收不同,因此,它们的影像密度有差异。
(1)利用人体组织器官本身密度的差异来形成对比清楚的影像者,称为自然对比;人体内,胸部及肢体的各种组织的自然对比最为明显;(2)对于人体内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和器官,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这种方法也称为造影检查6.X线的检查方法A.普通检查:包透透视和摄影(1)透视:为常用的检查方法。
此法除了观察内脏的解剖形态和病理改变外,还可以观察人体器官的动态,透视的缺点为不能显示细微病变(2)X线摄影:又称平片,是X线检查的主要方法。
优点是影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缺点为不能观察人体器官的动态功能改变B.特殊检查软X线摄影:用钼作靶面的X线管所产生的X线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弱,称之为软X线。
软X线摄影用以检查软组织C.造影检查高密度造影剂:钡剂为医用硫酸钡混悬液,主要用于食管和骨肠造影碘剂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如泛影葡胺用于肾盂及尿路造影7.造影检查方法:(1)直接引入法:即将造影剂直接引入器官内或器官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