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实践-陈楠
- 格式:ppt
- 大小:16.14 MB
- 文档页数:35
基于湖北省12个中小型湖泊的水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示范张媛;张琍;陈楠;黄丹;望志方【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年(卷),期】2017(033)001【摘要】以《湖北省水环境遥感监测示范系统》为数据处理平台,对2012—2014年湖北省大东湖水网、梁子湖水系和汤逊湖水系共计12个湖泊的水质类别以及营养状态级别进行遥感监测,并对比实测数据进行精度评价。
结果表明:遥感监测的梁子湖、豹澥湖和严西湖水质相对较好,杨春湖、北湖和南湖水质相对较差且富营养化状况较为严重。
该系统能很好地实现对水质优良达标湖泊以及富营养化湖泊的识别。
对示范区域各湖泊水质类别和营养状态级别的遥感监测,基本上能满足业务化运行的需求。
个别湖泊遥感监测精度较低,主要表现为遥感监测的湖泊水质类别和营养状态级别均要优于实测的结果。
系统对于面积相对较大的湖泊遥感监测精度更高。
【总页数】6页(P131-136)【作者】张媛;张琍;陈楠;黄丹;望志方【作者单位】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 430072;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22;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9;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 430072;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 430072;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7【相关文献】1.湖北省水环境遥感监测示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J], 陈楠;望志方2.保护湖泊合理利用为武汉城市圈人民群众营造优美亲水环境——访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云 [J], 张智吾;邓淑珍3.基于IDL Export Bridge技术的湖泊水环境遥感监测系统设计 [J], 吕春光;马荣华;阮仁宗;段洪涛4.内陆湖泊水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范登科;刘良明;刘洋5.湖北省湖泊保护体制机制困境及其破解之途--基于《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调研 [J], 王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切实做好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监测预警
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境监测
【发文字号】鄂环发[2012]48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12.10.24
【实施日期】2012.10.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切实做好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
(鄂环发[2012]48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省监测中心站:
近期正值秋冬交替季节,容易出现逆温、静风等天气现象,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容易产生灰霾天气。
为有效应对不利气象条件下产生的灰霾污染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就做好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监测的组织领导
环境保护工作是重大民生问题,各级环保部门应高度重视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加强对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应急预案的责任部门、
责任人。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严格执行空气质量监测质控措施,加强比对分析,严格落实空气自动监测站日常运维各项管理制度,保障空气自动站的正常运行和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二、切实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
各地环保主管部门应要求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按照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近期对所有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一次巡检,严格空气质量监测质控。
用模糊识别方法对武汉市秋冬季空气重污染日进行预报
王识岐;方芳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1991()4
【摘要】本文采用模糊数学识别方法对武汉市秋冬季节出现的空气重污染日进行预报,在分析武汉市多年的气象资料和大气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报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是根据前一天的天气预报及当天清晨的天气状况预报当天是否为空气重污染日。
本文分别将一九九一年一月和二月的实测气象资料数据与天气预报数据代入经验模型公式进行检验,表明预报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两者的拟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总页数】4页(P30-32)
【关键词】模糊识别法;空气重污染日;预报
【作者】王识岐;方芳
【作者单位】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6
【相关文献】
1.基于MOS的杭州秋冬季空气污染预报和霾诊断 [J], 尤佳红;束炯;陈亦君;段玉森
2.武汉市秋冬季室内外空气颗粒物以及有机碳、元素碳的污染特征 [J], 马露;尹凡;宋瑶;何明泉;岛正之;田村宪治
3.长沙市秋冬季重污染日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相关性研究 [J], 刘妍妍;陈阳;罗岳平;田耘;张琴;易文杰;彭庆庆
4.偏东小风在武汉市秋冬季重污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J], 郑翔;覃军;梁胜文
5.2017~2019年武汉市空气重污染期及污染物二次转化分析 [J], 杨家鹏;黄碧捷;张茂荣;王一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3.11.01•【字号】鄂环办[2013]270号•【施行日期】2013.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鄂环办[2013]270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秋冬季节是我省出现灰霾等重污染天气的高发时期,为有效应对不利气象条件下产生的灰霾污染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就做好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发挥现有空气自动监测网作用,确保监测设备稳定运行各市州环保局要进一步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湖北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和验收技术规范》等要求,切实做好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要严格执行“日监视、周巡检、月比对”的日常运行管理制度、数据三级审核制度、质控档案管理制度和保密工作制度等,实施统一的质量控制,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保障监测设备稳定运行。
已经具备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能力的城市要严格按照新标准要求开展六项指标的监测。
尚未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城市要做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三项监测指标的监测。
有条件的地方要提前启动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工作,尽快按照新标准要求开展监测并发布信息。
二、切实做好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各市州环保局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要尽快形成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的关联分析,当可能出现逆温、静风等不利气象条件或灰霾等重污染天气时,要开展空气质量会商和研判,主动发布空气质量预警信息,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空气质量预警座谈会发言稿尊敬的领导们,各位专家和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了这次空气质量预警座谈会,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当前空气质量问题的严峻性、原因及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和工业化地区,空气污染成为了百姓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这次座谈会,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当前空气质量问题的形势。
根据环保部门数据统计,我国空气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细颗粒物(PM2.5)浓度高和重污染天数频发。
在一些重点城市,PM2.5浓度超标严重,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重污染天气频发更是让人不安,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紧急应对。
此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排放源增多,也使得空气质量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关乎人民生活和国家形象的重大问题,各方必须共同努力以解决之。
接下来,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引起空气质量问题的原因。
首先,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是主要的排放源,工业企业和车辆排放被认为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其次,大气污染的扩散和清除条件也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此外,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气象环流等因素也会对大气污染的扩散和清除造成影响。
因此,要想解决空气质量问题,我们必须从源头控制排放,加强监测治理,并依托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效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当前的空气质量问题呢?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工业企业和车辆排放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惩,并逐步淘汰老旧车辆,推动车用燃料质量的提高,以此来有效控制源头排放。
其次,加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与排放源的清单管理,以确保治理工作的有力开展。
此外,科技创新也是解决空气质量问题的关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大气污染模拟预报和治理技术研发,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必由之路。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解决空气质量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专家和普通民众共同参与。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监
测预警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鄂环办[2013]270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13.11.01
【实施日期】2013.1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
(鄂环办[2013]270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
秋冬季节是我省出现灰霾等重污染天气的高发时期,为有效应对不利气象条件下产生的灰霾污染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就做好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发挥现有空气自动监测网作用,确保监测设备稳定运行
各市州环保局要进一步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湖北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和验收技术规范》等要求,切实做好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要严格执行“日监视、周巡检、月比对”的日常运行
管理制度、数据三级审核制度、质控档案管理制度和保密工作制度等,实施统一的质量控制,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保障监测设备稳定运行。
已经具备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能力的城市要严格按照新标准要求开展六项指标的监测。
尚未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城市要做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三项监测指标的监测。
有条件的地方要提前启动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工作,尽快按照新标准要求开展监测并发布信息。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原则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是指通过预测和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或避免空气污染的一种管理方法。
下面将介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原则。
一、一般方法1. 数据采集和监测:收集区域内的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包括空气质量指数(AQI)、各类污染物浓度、气象参数等。
2.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数据插补等,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数值模型等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3. 预报建模:根据分析结果,建立适用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和预报。
常用的预测模型包括统计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
4. 预警策略制定:根据预测结果和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预警策略,包括触发预警的条件、预警级别划分等。
常用的预警标准有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如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等。
5. 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根据预警策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向公众传达相关空气质量状况和做出相应建议。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根据预警信息,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排污管理等工作,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6. 预警效果评估:对预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和总结预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改进预测和预警方法提供参考。
二、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预报预警工作应基于科学方法和数据,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2. 及时性原则:预报预警信息应尽早发布,及时告知公众和相关单位,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 全面性原则:预报预警工作应对全区域、全天候和全时段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和预测,以全面了解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4. 精确性原则:预报预警结果应尽可能精确,减少误报和漏报,以提高预警工作的效果。
5. 科学性原则:预报预警工作应遵循科学原理和方法,采用科学数据和模型进行预测,确保结果的科学可信度。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鄂政办发[2016]88号【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6.11.08【实施日期】2016.11.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16〕8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1月8日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改善我省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发生,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影响,规范和强化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
造成相邻省域环境影响的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实事求是、分级调控的原则。
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属地管理、统一领导,加强预警、提前响应,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各市(州)人民政府应成立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指挥部,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
相邻区域应当开展跨行政区域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合作,互通信息,共同防范,协力应对。
第五条各有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关责任。
宣传部门: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新闻信息发布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协调本地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做好宣传、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等工作。
湖北未来重污染天气预警
近日,湖北省气象台进行了未来重污染天气预警,内容如下:下周四(24日)早晨目前湖北气象条件偏向重污染,区域范围为十堰、荆州、荆门、襄阳、宜昌、恩施、随州、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仙桃等地空气质量指数整体比较差,市民在室外活动时应及时减少“接触”。
重污染天气预警令人担忧,由此可见,环境污染已经到了紧急状态,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在湖北省有效净化空气,改善重污染天气。
首先,政府有义务落实各项环保政策,加强政策管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法规,控制重污染源,把污染源控制到最低限度。
其次,政府应加强行政责任、法治责任以及社会责任相结合,从政策、基础设施、条例法规、技术开发等多方面加大力度,扎实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减少污染源,正视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慎重研究实施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减少空气质量下降的趋势,确保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在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应有的关注。
社会上,也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完善使用总量控制机制,掌握能源和原材料消费量。
针对湖北省今后重污染天气,除了常规准备措施,应该注意适当减负,减少室外活动,避免被污染空气伤害。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绿色低排放技术及环保新材料,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排放。
只有落实好环保措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才能有机统一。
总的来说,在未来的重污染天气中,湖北省应该加强空气污染的治理,健全环境政策,加快绿色生态建设,以及保障湖北省人民的生活健康,合力提升湖北省的环境质量。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鄂环办[2010]70号【发布部门】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发布日期】2010.05.07【实施日期】2010.05.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鄂环办[2010]70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为进一步做好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工作,满足政府决策及公众环境知情权益的要求,及时有效地提供环境质量状况信息,推进全省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工作的开展,我厅制定了《湖北省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实施办法(试行)》。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好的建议,及时报告我厅。
二〇一〇年五月七日湖北省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实施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工作,及时有效地提供环境质量状况信息,满足政府决策及公众环境知情权益的要求,推进全省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工作的开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湖北省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湖北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全省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管理工作;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管理工作。
第四条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的范围主要包括:(一)受不利气象、水文等条件影响可能引起的水环境质量异常变化,如三峡库区、丹江库区、清江库区、汉江干流及支流、长江支流以及其他湖泊、水库可能发生的“水华”现象。
(二)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可能引起的环境空气质量异常变化,如浮尘、灰霾以及其它极端天气可能引起的环境空气污染。
(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异常变化。
(四)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引起的环境质量异常变化。
第五条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的启动条件:(一)“水华”预警预报的启动条件:在“水华”易发时期(汉江干流及支流、长江支流在每年的1-4月,三峡库区及其支流、丹江库区、清江库区以及其它湖泊、水库在每年的2-10月),不同水域根据各自警示值启动预警预报。
灰霾期间武汉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征陈楠;全继宏;田一平;操文祥;刘虹;郑明明;刘立;胡辉【摘要】利用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站2013年的全年监测数据,分析了灰霾期间武汉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征.霾日主要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霾日与非霾日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和气象参数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高湿度、静风是武汉城市区域霾日的重要气象特征;PM1、PM2.5、PM10、NO2、CO、NH3的质量浓度,SOR、NOR值以及PM2.5中的二次无机离子(SO42-、NO3-、NH4+)和部分元素(Pb、Se、Cd、Zn、K)的质量浓度均在霾日明显高于非霾日,而霾日SO2质量浓度仅在冬季略高于非霾日.选取2013年1月的连续灰霾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组分主要来自当地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和二次形成),并受当地气象条件影响.此次灰霾过程中PM2.5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主要来自气相反应,气态NO2主要生成了气态HNO3,而不是HNO2.【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年(卷),期】2016(032)002【总页数】6页(P20-25)【关键词】灰霾;武汉;大气污染物;PM2.5;二次无机离子【作者】陈楠;全继宏;田一平;操文祥;刘虹;郑明明;刘立;胡辉【作者单位】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2;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3灰霾期间,大气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浓度出现大幅度升高[1-3],高浓度的大气污染物会给人体健康带来重大危害[4-5]。
各地引起灰霾发生的主要因子并不相同,研究表明,碳质气溶胶是上海、北京、杭州和珠三角地区灰霾形成的关键因子之一[6]。
湖北省环保局关于湖北省第二届环境监测技术竞赛结果的通报正文:---------------------------------------------------------------------------------------------------------------------------------------------------- 湖北省环保局关于湖北省第二届环境监测技术竞赛结果的通报(鄂环发[2007]39号)各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进一步推动我省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激发我省环境监测人员学科学、学知识、学技能的热情,加快我省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省环保局组织在全省环境监测系统开展了第二届环境监测技术竞赛,在各地预赛基础上决赛于2007年11月23日-25日在武汉顺利举办。
在整个竞赛活动中,各地高度重视,周密部暑,认真组织广大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积极涌跃参与,抓好训练、备赛、竞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决赛结果通报如下:一、团体决赛获奖单位名单一等奖:宜昌市环境监测站;二等奖:黄石市环境监测站、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三等奖:荆门市环境监测站、荆州环境监测站、十堰市环境监测站。
二、单项奖获奖名单(一)水环境监测技术能手第一名:宜昌市环境监测站杨阳;第二名:新洲区环保局监测站刘建学、黄石市环境监测站陈峰;第三名:孝感市环境监测站吴兵、监利县环境监测站严琼、十堰市环境监测站王建虹;(二)大气监测技术能手第一名:黄石市环境监测站曹阳;第二名:宜昌市环境监测站李俊、荆州市环境监测站杨立群;第三名:仙桃市环境监测站郑永莉、荆门市环境监测站范文波、武汉市武昌区环保局监测站田凡;(三)噪声监测岗位技术能手第一名:宜昌市环境监测站谢伶俐;第二名:黄石市环境监测站柯振东、十堰市环境监测站刘刚;第三名:荆门市环境监测站文红祥、武汉市黄陂区环保局监测站童文清、荆州市环境监测站阎海;(四)巾帼岗位技术能手:宜昌市环境监测站谢伶俐;(五)优秀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宜昌市环境监测站谢伶俐。
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研究
巫楚
【期刊名称】《资源节约与环保》
【年(卷),期】2016(0)11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全国大范围内空气污染出现的频率与程度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安全.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展开了详细的讨论,以供相关部门或有关人员参考.
【总页数】1页(P136)
【作者】巫楚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环境监测站广东河源 5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研究
2.我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浅析
3.韶关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建设的探讨
4.昆山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模式研究
5.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模式及不确定性因素与对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省城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模式
沈铁元;杨维军
【期刊名称】《暴雨灾害》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湖北省城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模式(以下简称模式)建立在有限区域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大气污染扩散箱格模型的基础上,是一种利用大气探空资料和一些地形、地表特征来预测城市空气污染变化趋势的方法.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沈铁元;杨维军
【作者单位】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74;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及其应用 [J], 韩志伟;杜世勇;雷孝恩;鞠丽霞;王勤耕
2.大同市城市空气污染预报模式初探 [J], 杨智明;周尚忠
3.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及其应用 [J], 蔡海航;郭蕙蕙
4.大同市城市空气污染预报模式初探 [J], 杨智明;周尚忠
5.城市空气污染预报模式的推广应用 [J], 徐大海;朱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