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江西师大附中2017级高一研学旅行方案(二稿)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9
一、活动主题:《走进自然,体验生活》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研学旅行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时间:一天四、活动地点:某著名景区或历史文化名城五、活动对象:高中学生六、活动内容:1. 活动准备(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确定小组长。
(2)讲解研学旅行规则:强调安全、纪律、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2. 活动实施(1)上午①导游讲解:由景区导游为学生讲解景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等方面的知识。
②分组参观:学生按照分组计划,参观景区内的景点,如古建筑、园林、博物馆等。
③小组讨论:各小组就参观内容进行讨论,总结所学知识,分享感受。
(2)中午①午餐:在景区附近解决午餐,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②休息:让学生在景区内自由活动,放松身心。
(3)下午①文化体验:参观当地特色文化场馆,如民俗博物馆、手工艺品店等,了解当地民俗文化。
②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活动,如攀岩、定向越野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参与景区环保志愿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活动总结(1)各小组汇报参观学习成果,分享感受。
(2)评选优秀小组,颁发奖品。
(3)教师总结活动,强调研学旅行的意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遵守纪律、环保意识等。
2. 学生收获:了解学生对活动内容的掌握程度,如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提升。
3. 教师评价:根据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和总结,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八、注意事项:1. 提前做好活动策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关注学生安全,做好应急预案。
3.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督促学生,确保活动效果。
4. 活动结束后,做好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九、活动预期效果:1. 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研学旅行的意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校赴延安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一、研学目的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解延安革命根据地历史意义和重要作用,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2.开阔视野,了解延安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生态文化。
3.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爱国责任感。
二、研学时间7月1日 ~ 7月7日三、研学地点延安市,包括: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塔、宝塔山、黄帝陵、杨家岭革命旧址等。
四、活动安排1.第一天:出发前学生集合,组织团队建设活动,了解研学旅行信息及注意事项。
2.第二天:从学校出发,前往延安。
下午到达延安后,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感受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历史风貌。
3.第三天:上午前往延安革命纪念塔,祭奠革命先烈。
下午参观宝塔山,了解宝塔山地质、文化、历史、名胜等特色。
4.第四天:上午参观黄帝陵,了解黄帝文化和黄帝陵的历史背景。
下午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了解中国共产党最初的建立和革命发展历程。
5.第五天:上午前往陕北民族大学,了解陕北文化、历史及陕北民族大学的教学、科研、生活、文化等特点。
下午自由活动,自由逛街。
6.第六天:上午前往延安市区,走进民俗博物馆了解延安地区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
下午自由活动,自由购物。
7.第七天:返回学校,总结整个研学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反思与分享,发表心得体会。
五、旅行费用每人费用5000元(包括交通、住宿、餐饮、门票、保险等费用),由个人承担。
六、活动注意事项1.遵守活动安排,不随意脱队或违规行为。
2.保护好个人财产和随身携带的物品,避免遗失或被盗。
3.保持活动秩序,不添乱、不哄闹。
4.遵守旅游地的规定,不在旅游景点丢弃垃圾等违规行为。
5.加强安全意识,注意安全,不与陌生人随意交往。
7.如有心理或身体疾病,提前告知领队并及时向医务人员求助。
八、结语通过延安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增强良好的思想和情感,具备更丰富、更宽广的心灵世界,同时也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智慧和能力,对历史和现实社会都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培养目的。
xx中学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研学旅行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研学旅行活动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研学旅行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
通过综合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不仅对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有独特的价值,而且对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学科领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作用。
认真实施综合研学旅行活动将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旅行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研学旅行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解决活动方案、实施过程和表达结果。
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研学旅行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及诚信和尊重知识产权等情况。
三、课程实施目标(一)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研学旅行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研学旅行与服务技能,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学会人际沟通,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形成具有关注人生、社会和未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研学旅行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提高,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融入到实际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参观考察、体验互动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研学旅行方案旨在为某某学校高中学生提供一次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项目目标和任务1. 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任务- 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了解相关行业的运作和发展趋势;- 进行工程实践和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组织学生参与创新设计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项目安排和实施1. 时间安排本次研学旅行将于今年夏季开展,共计7天。
2. 地点安排本次研学旅行将选择三个目的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活动实施。
- 第一天至第三天:选择某市的高科技园区,参观考察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进行相关主题讲座和工程实践活动;- 第四天至第六天:选择某市的科研机构,参观考察当地的科研项目,并进行相关实验和研究活动;- 第七天:选择某乡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并进行总结和展示。
3. 实施方式本次研学旅行将采取组团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和实施,每个班级将由一名班主任老师和一名学科教师负责带队。
老师将负责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提供相关讲座和指导学生项目实施,同时确保学生的安全和纪律。
每个班级将有一份详细的日程安排以及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四、预期成果和评价方式1. 预期成果- 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相关行业和科研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前沿技术;- 学生通过工程实践和实验课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通过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通过创新设计和研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中开学研学旅行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作为一所高中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开展一次精心策划的研学旅行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明确学校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等。
在制定旅行方案时,应该以这些目标为导向,将各项活动与之相结合,并明确学生所需达到的预期效果。
三、选择目的地选择一个适合高中学生的研学旅行目的地至关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西安,也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如上海、深圳。
目的地应与学校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研学经验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
四、确定时间和预算确定旅行的时间和预算是制定旅行方案的重要一步。
时间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学生课程的安排和各学科老师对学生的课业要求,合理分配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研学活动。
预算的制定则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财务状况,以及学生和家长能够承担的费用。
五、安排活动内容在确定目的地后,学校可以与当地的博物馆、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安排学生参观、参与相关的课程与实践活动。
比如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参观科研机构,了解最新科技进展;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活动内容应多样化,既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制定学习任务在研学旅行中,学校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些学习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些任务可以是在旅行过程中进行的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也可以是回到学校后进行的写作、演讲等。
通过学习任务的设置,可以更加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安全保障学校在实施研学旅行方案时,必须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
在选择目的地和活动内容时,要对学生的安全进行全面评估,并与旅行社、相关机构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学生在旅行过程中的安全。
八、活动前准备在活动前,学校需要向学生和家长介绍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预算等,并收集学生的家长同意书和相关的健康证明。
研学旅行总方案模版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目的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目标,选择一个适合的研学旅行目的地。
可以考虑国内外的历史名城、科技创新城市、自然保护区等。
2.制定预算:确定每位学生的旅行预算,包括交通、住宿、餐饮、门票、导游费用等各项费用。
3.拟定行程:根据目的地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制定详细的行程安排,包括景点参观、实地考察、交流活动等。
4.寻找合作机构:与相关的旅行社、教育机构联系,寻找合作伙伴,确保行程的顺利进行。
5.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研学旅行的意义和目的,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征集学生的出行意愿和需求。
二、研学旅行方案1.目的地:选择北京作为研学旅行的目的地。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先进的科技创新环境,非常适合学生进行研学活动。
2.行程安排:第一天:抵达北京,入住酒店后,进行简单的导游活动,熟悉当地的环境。
第二天:参观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和皇宫建筑风格。
第三天:参观长城,学习长城的历史和保护工作。
下午参观中国科技馆,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
第四天:参观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博物馆,了解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和航天事业的发展。
第五天:参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了解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
下午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第六天:参观颐和园,了解中国的园林文化和皇家生活。
下午进行研学交流活动,与当地学生进行交流。
第七天:参观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
下午进行科技创新实地考察,参观中国的科技创新企业。
第八天:返回学校,结束研学旅行。
三、教育目标和活动安排1.历史文化教育:通过参观故宫、长城、颐和园等历史文化景点,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
2.科技创新教育:通过参观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博物馆等科技创新机构,了解中国的科技成果和科研工作。
3.生态环境教育:通过参观自然保护区、进行环境保护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高中生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研学旅行是指学生为了学习和体验特定主题的内容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这种活动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下面将从准备工作、活动内容、安全措施等方面,介绍高中生研学旅行活动的方案。
一、准备工作为了确保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进行,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学校应当创建一个研学旅行策划小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选择目的地和协调相关事宜。
其次,应当与旅行社合作,了解目的地的特色和安全情况,签订合同并明确责任分工。
最后,要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活动的目的、安排和预算,并征得家长同意。
二、目的地选择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应当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独特的体验项目。
例如,可以选择历史名城、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机构等。
通过与学校课程的结合,使学生在实地探索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
三、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应当有针对性、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结合学科知识、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
例如,可以安排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和工厂,进行实验和讲座,参加体育竞赛和服务社区等。
活动内容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安全措施研学旅行活动必须有完善的安全措施。
学校和旅行社应当对目的地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同时,学校和家长要与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遵守规章制度。
五、导师陪同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导师的陪同非常重要。
导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导师应当与学生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六、评估与反思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应当进行评估和反思。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和导师进行座谈会,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收获,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
这样可以为今后的研学旅行活动提供经验和参考。
七、社会影响研学旅行活动不仅对学生个人有很大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现象,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
研学旅行总方案范本一、总体概述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外出参观学习、实践探究的一种教学活动。
本次研学旅行的主题是“探索历史文化遗迹”,旨在通过亲身参观、实地体验,增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本次研学旅行的时间为五天四夜,地点为长沙和周边地区。
二、活动安排1. 第一天:校园集合,乘车前往长沙早上7点,在学校门口集合,核对名单、发放装备。
7:30分乘坐大巴前往长沙,途中进行短暂的休息,中午到达长沙,入住酒店后进行午餐。
2. 第二天:参观岳麓山早餐后,乘坐大巴前往岳麓山,参观岳麓书院、岳麓山博物馆等景点。
学生可通过参观了解岳麓山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古人的学习方式和传统文化。
午餐后,前往湖南大学参观校园和体验大学生活。
3. 第三天:游览长沙市区早餐后,前往长沙市区参观橘子洲、岳麓塔等著名景点。
通过游览,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长沙的历史文化,感受长沙的特色。
午餐后,前往湖南省博物馆参观,深入了解湖南的历史文化。
4. 第四天:参观凤凰古城早餐后,乘坐大巴前往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古城”。
学生可以在这里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
午餐后,前往观音山参观,了解观音山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
5. 第五天:返回学校早餐后,乘坐大巴返回学校,整理行李,下午4点左右到达学校。
校门口解散,本次研学旅行圆满结束。
三、教育目标通过本次研学旅行,达到以下教育目标:1. 增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提高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
2. 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不仅要观察、听讲,还要进行实地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研学旅行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
通过合作学习和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安全保障措施1. 组织安全教育:在研学旅行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讲解旅途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1)XXX将于2017年5月6日(星期六)组织初一年级师生开展“红,放飞青春”主题研学旅行活动,旨在贯彻《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此次活动将前往XXX和周恩来故居,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研究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进行充分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安排。
在宣传方面,学校将利用班会课向同学们说明“研学旅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旅行基地的文化设施、风景胜地和历史古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学欲望。
同时,学校也将向家长们发送“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相关政策和学校的实施方案,让家长理解、放心,取得家长的支持。
在组织安排方面,学校将设立总指挥和各小组,负责活动的协调和安全保卫。
各班级将由班主任带队,学生需要自备必要饮用水、运动鞋、太阳帽等,并自行准备照相摄影设备。
同时,学校也将准备校旗、团旗各一面,以展现学校的风采。
在行进中,学生需要穿着球鞋或旅游鞋,注意交通安全,一列纵队,分小组排列,并展现班级、学校的风采。
此外,一切行动听指挥,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通过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将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增长知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此次活动也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惯。
E、在行进途中,请遵守以下规定:不要追逐打闹,不要插近路,不要擅自离队,以免掉队。
F、在规定的休息地点,请不要离队独自嬉戏活动,并且自觉将垃圾装入自带的塑料袋中,保持场地整洁。
五)活动程序:1、早上8点进行出征仪式。
2、到达目的地后:1)辅导员带领各班级进入景区参观,学生不得擅自离队。
2)辅导员和带队老师负责学生的安全。
高中研学旅行方案范文(注:以下是一个基本的高中研学旅行方案范文,各地区、学校情况不同,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一、方案背景和目的随着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和社会体验教育,研学旅行成为一种很好的途径和手段。
因此,我们提出本次高中研学旅行方案,旨在让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体验,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方案内容和细节1. 方案时间:本学期周六周日两天,共计2天1夜。
2. 方案地点:张家界武陵源自然保护区。
3. 方案人员:该活动面向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共计180人,其中包括学生、辅导员和教师。
4. 方案活动:(1)第一天7:00-8:00 学生们统一到校门口,领取活动包裹,组织好参加人员,统一上车。
8:00-12:00 行车到达张家界市境内,前往武陵源自然保护区游客中心,领取入园手续。
12:00-13:00 午餐休息,组织学生就餐,安排好宿舍。
13:00-18:00 前往氧吧谷或黄龙洞进行生物多样性实地调查和观察,搜集生态保护相关资料,并进行组内分享和总结。
19:00-22:00 组织学生进行晚间实地考察和观察,了解张家界夜间生态环境。
7:30-12:00 开展户外活动和探险,包括登山、拓展训练、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提高学生体验和应对自然环境的能力。
13:00-16:00 回程路上进行以昨天实地调查和观察为基础的知识讲解和测试,促进学生对研学经历的反思和总结。
16:00-17:00 学生回到学校门口,结束本次活动。
三、方案意义这个方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增加新的认识和学习经验,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们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们的团队协作和探究精神。
期待本次活动能够成为一次难忘、有意义的研学之旅,让学生们得到更多的启示和成长。
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例文一、活动背景分析: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结合学习与旅游的教育模式,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及学习热情。
此类旅行使学生得以跨出教室,拓展知识视野,同时锻炼实践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鉴于此,本校于____年决定筹划一次研学旅行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参观、体验和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及团队合作精神。
2.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参与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拓宽学生视野:通过参观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科技展览,增进学生对各地文化及科技发展的认识,扩展其知识领域。
三、活动内容:依据上述目标,我们精心挑选了以下活动内容:1. 名胜古迹参观1.1 北京故宫参观北京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学生将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宫廷文化以及明清两代的历史演进。
1.2 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参观西安兵马俑博物馆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之一,学生将目睹兵马俑的壮观景象,并学习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文化遗产。
2. 科技文化展览参观2.1 中国科技馆参观中国科技馆作为全国性的科技教育基地,学生将参观科技馆的展览,掌握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未来趋势,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2 世界科技博览会参观世界科技博览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科技展览平台,学生将有机会了解不同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成果。
3. 环保实践活动参与3.1 植树活动参与学生将参与植树活动,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亲自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3.2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参与学生将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定于____年7月10日至____年7月20日,活动地点涵盖北京、西安、上海。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日期活动内容地点第一天:参观北京故宫北京第二天:参观中国科技馆北京第三天:参与植树活动北京第四天:参观西安兵马俑博物馆西安第五天:参观世界科技博览会西安第六天: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西安第七天:活动休息日无第八天:参观上海科技馆上海第九天:参观上海外滩上海第十天:参观上海博物馆上海五、活动预算安排:根据活动方案,预算收支明细如下:收入:1. 学生参与活动费用,每人8000元(包含交通、住宿、餐饮等费用)。
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范本一一、活动背景阳春三月,春花遍地,香雪纷飞,暗香浮动,天空湛蓝,麦苗翠绿、油菜金黄,好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自然风光。
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决定在3月26日组织七、八年级学生开展以“赏春色、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地点定在XX基地。
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家乡建设发展情况如何?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有哪些新途径?开阔学生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环境。
2、指导学生通过采访、实地踏勘、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研究所需资料,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各班自制班级旗帜,以导游身份设计导游词,向游客介绍家乡。
让学生积极参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充分体现自主合作的原则。
4、开展画笔绘家乡、相机摄家乡、诗歌颂家乡活动,在旅行中让学生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5、开展爱我乡,净化梨园的爱绿、护绿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6、社会是开放的大课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敏锐的触角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
活动结束后在学生中开展梨园行征文活动。
三、时间安排:3月20日四、活动参加人员1.年级教师2.七、八年级全体学生,年级组长,班主任、部分教师。
五、活动主题:赏春色、创美好家园六、活动场所:七、协作单位:八、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学校成立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组长:副组长:组员:领导小组职责:考察旅行路线,制定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召开活动前的工作协调会并明确具体要求:确定终点休营地位置,参观介绍,并与基地联系相关事宜,准备校旗一面,各班班旗。
总指挥:七年级指挥长:副指挥长:八年级指挥长:副指挥长:下设五个工作组:(具体由政教处安排)1.统筹协调组负责制定方案,确定活动主题、成立各工作小组、组织召开工作组筹备会,明确各工作组职责,全面统调,组织各班召开班会,明确旅行的意义及相关注意事项,确立各班的班旗,班级口号,将各班工作尤其是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每班除班主任外最少有一位教师跟班。
高中研学旅游项目策划方案1. 项目背景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已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
高中研学旅游项目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合作意识而设计的项目。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 - 为高中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对不同领域的了解;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内容3.1 目的地选择根据项目的目标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具有教育价值和吸引力的目的地。
可以考虑拜访科学实验室、博物馆、历史遗址、生态农场等地。
3.2 项目活动根据目的地的特点和学生的年级特点,制定相应的项目活动。
活动可以包括:- 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实验室,自然保护区等地,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 - 实践活动:参与科学实验,田间劳动,手工制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小组合作:将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学生自主探索: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索和研究。
3.3 时间安排根据学生的课程和活动安排,合理安排研学旅行的时间。
最好选择在寒暑假期间进行,以充分利用时间和避免对学生正常学习的干扰。
4. 项目实施4.1 筹备阶段•确定项目的目标和内容;•选择项目的目的地;•确定项目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确定项目的预算和资金来源;•与相关的机构和教育机构合作,获取必要的支持。
4.2 实施阶段•安排学生参加项目的时间和人员;•制定项目的详细计划,并将其与老师和学生共享;•组织和安排学生的旅行和住宿;•注意学生的安全,制定安全措施和紧急预案;•指导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监督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范本____年度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及目标研学旅行是一种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体验,加深学生对社会、历史、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理解的活动。
____年度研学旅行活动将面向我校初中学生,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如下:1. 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3. 增进学生对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4.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地点:中国北京、西安、上海、南京。
三、活动安排及内容1. 第一天:集合出发上午8时,全体学生在学校集合,进行活动准备工作。
班主任进行活动说明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和纪律。
随后,乘车前往北京。
2. 第二至第五天:北京文化体验在北京的四天时间里,安排学生参观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长城等,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也安排学生参加一些体验活动,如绘制中国画、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第六至第九天:西安历史考察抵达西安后,学生将参观兵马俑、大雁塔等历史古迹,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同时,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古代手工艺制作活动,如制作剪纸、写毛笔字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
4. 第十至第十三天:上海科学探索5. 第十四天:南京历史文化之旅抵达南京后,学生将参观夫子庙、先锋书店等历史文化景点,了解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时,也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文化艺术体验活动,如学习传统书法、参加京剧表演等,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6. 第十五天:回程及总结上午,乘车返回学校。
在途中,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和反思,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回到学校后,进行活动总结会议,讨论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对同类型活动的改进方案。
四、活动组织及保障1. 活动组织本次研学旅行由学校负责组织,学校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安排行程、协调资源等。
高中研学旅行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高中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学校课程的指导下,参与由学校组织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活动。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因此,高中研学旅行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实施目的。
1.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的文化、风土人情,拓展他们的视野,增长见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研学旅行是一个团队活动,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促进学科知识的应用,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
三、实施内容。
1. 选择目的地,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目的地进行研学旅行。
比如,地理学科可以选择地质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历史学科可以选择古镇或博物馆,生物学科可以选择动植物园或农田等。
2. 制定活动计划,在选择目的地的基础上,学校需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行程安排、学科讲解、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内容,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有效性。
3. 组织实地考察,学校需要组织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实地考察,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思考,完成学科任务和实践活动。
4. 进行成果展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学成果和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实施方法。
1. 教师引导,在研学旅行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问、探究,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2. 学生参与,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需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完成研学任务。
3. 小组合作,研学旅行是一个团队活动,学生需要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研学游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研学旅行是一种将课堂学习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然,拓宽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二、活动主题本次研学旅行的主题是“走进自然,亲近文化”。
我们将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同时也会带领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
三、活动时间本次研学旅行的时间为1-2天。
四、活动地点本次研学旅行地点为当地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和历史文化遗址。
五、活动内容1、参观当地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种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不同时期的文化底蕴。
3、进行团队拓展活动,如团队合作游戏、户外生存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进行主题讲座或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学心得和体验,加深对研学旅行的认识和理解。
六、活动安排第一天:08:00-09:00:集合出发09:00-12:00:到达自然风景区,参观游览12:00-13:30:午餐时间13:30-15:30:团队拓展活动15:30-17:30:主题讲座或分享会17:30-19:00:晚餐时间19:00-21:00:自由活动时间第二天:08:00-09:30:早餐时间09:30-12:30:参观历史文化遗址12:30-14:00:午餐时间14:00-16:00:团队拓展活动16:00-18:00:主题讲座或分享会18:00-20:00:晚餐时间20:00-22:00:自由活动时间七、注意事项1、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
2、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纪律和规定。
3、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4、注意携带相关证件和费用。
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方案共一、活动主题和目的主题:探究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现状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完成学业的同时,培养其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二、参与人员人员:初中(高一)学生人数:50人(双方50%)三、时间安排时间:1周具体时间:每年寒假,春秋季四、地点选择国内及合作国家的教育局认证的研学旅行服务商推荐地点。
地点需具备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安全稳定,服务全面等条件。
如:国内: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国外: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五、活动安排第一天:抵达目的地,办理入住手续领队介绍活动安排及注意事项参观当地著名景点,了解历史文化,开展海报展示活动第二天:参加当地社区文化活动,了解社会现状进行社区义工活动:参与环保实践、清洁卫生等劳动,提高社会责任感晚上进行学术讲座、交流等活动第三天: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了解自然科学和科技发展进行小组探究活动,调研当地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收集资料和信息第四天:进行文化艺术活动,体验地方文化参观著名景点,了解自然环境,体验生态旅游,锻炼团队合作精神晚上进行文艺汇演等活动第五天:深入社区、企业参观考察,调研相关领域进行实地灾害应对演练等活动晚上组织个人日记分享、感想交流等活动第六天:观摩当地学校课程、学生生活,了解当地教育制度参加公益活动,开展慈善义卖,回馈当地社区晚上举办欢送晚会,回顾旅程第七天:整理行囊,集体离开旅行目的地返回各自的学校六、活动安全保障1、确保选定目的地和所选择的研学旅行服务商均具备合法资质和经营执照,同时落实活动的安全保障措施。
2、预先了解当地天气、地貌、自然灾害、传染病疫情等情况,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安全报备机制,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3、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必须带好证件、学校协议、家长同意书等文件,加强学生管理,避免因为未成年人自身疏导引发人财两失事件。
江西师大附中2017级高一研学旅行方案
一.地点:萍乡
二.时间:4月18、19、20三天
三.参加活动人员:
老师:朱斌、刘经贵、潘行斌、雷火军、吴翔、陈选明、高莹、刘鸿、赵世恩、杜中立、邹颖、刘燕、聂文庆、黄连娣、祝冲、方卫红、张欣、胡祝齐、卢华毓、周欣、Anika Chansen、Robert Best、Rory Collins Green、郑云桓(生物)、吴芳(英语)、李永强(历史)、罗春娜
学生:高一(15)、高一(16)、高一(17)、高一(18)、高一(19)、高一(20)
具体活动的分工:
带队:朱斌
联络:刘经贵、潘行斌
组织协调:潘行斌、雷火军、吴翔、陈选明、胡祝齐、卢华毓
研学指导:高一年级全体老师
宣传:邹颖
医护:罗春娜
四.分组
1.每班分三个研学小组(15人—19人),每组设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传达工作;设一个安全监督员,负责研学过程中的安全、纪律、考勤等事宜;
2.每个研学小组设立一个研学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小课题研究,活动后一周内完成研学小论文(不少于2000字);
3.研学导师分配
高一(15): 聂文庆、高莹、祝冲、李永强
高一(16): 雷火军、方卫红、黄连娣、郑云桓
高一(17): 吴翔、赵世恩、刘燕、吴芳
高一(18): 陈选明、刘鸿、邹颖、张欣
高一(19): 胡祝齐、Robert Best、Rory Collins Green
高一(20): 卢华毓、周欣、Anika Chansen
五.研学导师前期指导
1.确定课题,课题责任到人
2.布置学生准备必需的工具
3.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提炼问题
4.让学生明确大致的研究过程
5.传授研究方法
6.指导如何完成研学论文
六.时间安排(总分总)
1.第一天:学校+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秋收起义广场
2.分散一天
(1)东阳古村,吴楚风民俗博物馆、山水美生态园——高一(15)班
(2)莲花:一支枪纪念馆、甘祖昌将军故居——高一(18)班
(3)上栗:“中国烟花爆竹之乡”、孽龙洞、傩文化——高一(17)班
(4)安源古城、安源煤矿——高一(16)班
(5)孔庙、市博物馆、濂溪书院、孽龙洞——高一(19)(20)
3.第三天:武功山
七、研学整理和论文书写
八、告家长一封信
研学活动前通过各种形式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并在费用
九.研学备选课题
1.儒家传统文化研学---萍乡孔庙
2.优秀家风传承研习---参观刘凤诰故居
3.张国焘的人生经历带来的思考---参观张国焘故居
4.数学在研学旅途中的运用
5.萍乡经济发展中"绿色、红色、黑色"产业结构数据分析
6.旅游景点的标识英语翻译现状分析
7.从萍乡基督教堂看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8.萍乡垃圾发电站的发电效率研究
9.索道缆车中的力学原理
10.萍乡武功山不同高度处的空气湿度分析
11.课题名称《烟火中的化学》
内容:了解上栗花炮制作工艺及其发展史,探究花炮中的化学成分及化学变化;调查燃放花炮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及其危害。
地点:上栗县(“中国烟花爆竹之乡”称号,鞭炮制作工艺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2.课题名称《探秘孽龙洞》
内容:参观孽龙洞钟乳石,检测溶洞水质,分析孽龙洞形成的原因。
地点: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
13.课题名称《萍乡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内容:检测或调查萍乡煤炭的品位,调查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手段
14.饮食文化研学旅行(菜名翻译、景点翻译)
15.萍乡地理气候对当地植物分布调查(以武功山等某一具体地方为主)
16.萍乡地域经济发展分析(旅游区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17.萍乡特产-莲盛老酒酿制工艺和营养成分保留的关联
18.红色安源革命与中共执政地位的确立之间的关系
19.萍乡城市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启示。
20.旅游经济在萍乡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1.“黑色萍乡”如何转型成“绿色萍乡”
22.萍乡旅游资源的调查
23.萍乡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学现状
24.从红花继木谈起
25.探究萍乡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26.探究孔子宣扬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及其和弟子所起的影响和作用
27.探究武功山索道运行的原理。
28.探究罗霄山脉的走向、组成及地形地貌。
29.探究莲花一支枪背后的历史事件及成因,保留下来的这支枪有何重要意义。
30.探究钟乳石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地貌的特征。
31.探究从古至今农耕工具和方式的演变过程。
32.探究萍乡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33.探究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区别。
34.探究资源衰竭型城市如何进行经济发展转型。
35.探究高铁流线外形在高速行驶中起到的影响与作用。
36. 探究路矿工人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历史功绩。
37.探究中国革命过程中三大起义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38.萍乡傩文化探究及傩文化发展传承研究
附:
2018国际部高一研学旅行
人员:卢华毓、胡祝齐、周欣、Anika Chansen、Robert Best、Rory Collins Green 学生:72人
研学路线:孔庙+孽龙洞
课题:
1.课题:萍乡当地昆虫植物
指导老师:Rory Collins Green
Identif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some native insects and plants, provide a short description of each specimen, along with a picture. Students may be asked to complete some diagrams of various plant/insect structures.
中英文识别当地昆虫以及植物,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简短描述并配图,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各种植物以及昆虫结构的图表
2.课题:孽龙洞的形成
指导老师:Anika Chansen
I will provide students with specific questions about the cave. They have to find the answers by listening to the tour guide and/or reading signs along the way.
孽龙洞以及武功山的形成,教师提前提供相关问题,学生通过导游、路上说明以及提前研究得出答案
3.课题:唐朝萍乡人生活
指导老师:Robert Best
My students will research life in Piangxing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break into groups of 4-5 and record daily routines, activites, and conversations in a skit form.
唐代萍乡人的生活,分成4到5人小组,记录当地日常生活,并组织学生演小短剧模仿当地人生活
4.课题:萍乡孔庙建筑中的物理知识
指导老师:周欣
浅略窥探孔庙(博物馆)建筑结构和器皿物品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体现古人的智慧
武功山课题研究:
武功山景点建设现状比较分析
1.武功山与国内其它景点建设比较分析(采访游客)
2.武功山与国外其它景点建设比较分析(采访外教)
3.对武功山景点建设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