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观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7.25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霸王别姬》有感

——一场戏下的人生、艺术与历史风雨近日看了陈凯歌导演的作品《霸王别姬》,感触颇深。该电影仅有短短的两小时四十多分钟,却道尽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艺术与历史的变迁。从1924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到文革结束,洋洋洒洒一场大戏全在镜头里一丝不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部经典的作品在1993年上映,而今看来依旧韵味有余,将中国近代历史大观浓缩在小人物的生活上、放大在艺术里,若说要找一部最能够代表中国近代史的电影作品,《霸王别姬》则是我心中的首要之选。

故事发生在1924年的北京,作妓女的母亲带着9岁的儿子蝶衣来到关家科班请求老戏班子将他收留。为了儿子能够有一个存活的地方,母亲竟不惜将儿子的第六指砍去,带着血泪谈成了这桩“生意”。戏子和妓女一样是三教九流,母亲也是跪了又求,可见世事艰难,在当时的社会向想多养一个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蝶衣也许存活了下来,在戏班子的磨难也才刚刚开始。故事线就此开始,伴随着历史的大潮娓娓道来。而导演则选的更多的是这样一个戏班子的小视角,在主角渐渐的长大和学习唱戏的过程中,其背景中的历史也在变迁,从人们的穿着、思想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下,京戏和主角凭借京戏这一艺术而所在的文化地位也一变再变。若将这部电影从历史角度评价,可谓是从细枝末节中体现大时代,细节小但处处都是时代的烙印,无形中反倒将历史刻得更深,引人唏嘘。

蝶衣可以说是一生戏痴,其人物命运也就和京戏这一民族艺术文化的起伏联系在一起,而京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也和历史密切相关,所以我着重讨论的就是电影中京戏的命运所体现出的中国近代史变迁。

从北洋军阀时期开始描述的荧幕慢慢从黑白变为彩色,主角们还是十岁左右

的小孩,在戏班子没日没夜地学习京戏。还记得一帮小孩满头大汗地踢着腿,关师傅却大笑着说:“他是人的,就得听戏,不听戏的,他就不是人……打自有唱戏的行当起,哪朝哪代也没有咱们京戏这么红过,你们算是赶上了!”相比起刚开始自嘲自己和妓女一样“三教九流”,有了一种莫名的矛盾感,表现着社会淫靡的风气对于听戏取乐的痴迷渴望以及底层民众依旧被官阀势力压迫,不能突破旧时代等级划分牢笼的痛苦。历史记载中,慈禧是清末统治者中最狂热痴迷于戏曲的人,甚至说是她成就了京剧也毫不为过。同样狂热的还有光绪皇帝。两人的嗜好和力行,在客观上为在形成与成熟过程中的京剧艺术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受到帝后的赏识看重的民间艺人身价大增。在北洋军阀时期,虽然京戏的地位提升,但人民的分级苦难的封建生活依旧还在继续。同样在清末民初,戏曲成为了一种宣传思想和教化民众的手段,但这还是后话了。

在蝶衣和小楼少年时期的霸王别姬开演后,又来了一个非常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人物,张公公。那是一个所谓“陪太后老佛爷听过戏的主”。明明也是宫中当奴才的太监、一个封建社会下傍着主人张牙舞爪的产物,却也住着大宅院子,掌握着这样一大个戏班子的生死。可见清朝的影子依旧笼罩着当时的社会,人权在那时的社会中不值一提。

时间一晃已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前夕,程蝶衣和段小楼唱出了名气,成了角儿,社会上的人立马改口一变为“大老板”。一面被人叫着称呼风生水起,一面又面对举旗游行的学生们被当作不忧国忧民只知唱戏享乐的人。此时的社会风气在面临日军侵华战争打响之际已经变为迈向现代的中期时代。两人拍完照先是遇到学生们的质问,又遇到广大戏迷的追捧热爱,可见旧社会与新思想的不断碰撞,京戏艺术文化也在摇摇欲坠。社会动荡下,大多数的民众都凭借戏园子里纸

醉金迷的戏曲逃离乱世的现实,而新思想的革命者则将京戏列为不关心国情甘当亡国奴的妥协思想。预示着民族传统文化在战争中被人遗忘的命运。

果然,戏园子中飘起了抗日的传单,蝶衣为救小楼给日本人唱戏,却在抗日结束后被人告上法庭被称作汉奸,将《贵妃醉酒》称为“淫词艳曲”。官兵们听着历史悠久的京戏大呼小叫、拿着电筒晃人,终成闹剧。此时的中国社会,在战乱后已经完全丧失了对于文化传统尊重和聆听的一种文化氛围。我不得不说,这样一个社会的人们,骨子里是经过苦难的血气与戾气,在侵略的残忍中已经忘记了这样一个文化深厚大国中需要流传和继承的东西。从法庭到文化大革命,程蝶衣和段小楼这样一对有名的角儿,也变成了众人批斗的对象。这两人再加上菊仙,将旧社会“三教九流”之说又带到了风口浪尖,导致了菊仙的死亡。

老师在课堂上说过,日本的侵略带给中国的不只是领土的占领和家破人亡,更是经济和文化上的侵略。当时的中国虽然已经将日本军队赶出了中国,但留下的满目疮痍依旧是腐肉中深深的蛆,需要人们用精神的丰满去弥补生活上的荒凉。而他们已经在形式上的热血和口号上的迷信越走越深,民族文化的修养被一首首军歌代替,令人深思。而此时当年那位“陪太后老佛爷看戏”的张公公已经沦落街头,无限唏嘘。这样子社会上的人们,在熬过了战争后,在国家的动荡中,丧失的已经太多太多了。

又影片开始是没有灯光的体育馆,霸王和别姬站在那里,竟满身局促,那黑暗中的人的话中说明那时已经是“四人帮”被打倒后的和平年代,又称自己是他俩的戏迷。小楼和蝶衣应答,满腔尴尬。小时候的摸爬滚打到成名一时,经历了侮辱羞耻又在新时代的来临中被人称作戏曲偶像,一系列的身份演变回想中简直啼笑皆非。最后的新开始也许光明无限,但也遮掩不掉那半个世纪中坑坑洼洼的

丑陋印记,反倒觉得更是可笑。程蝶衣作为戏痴,大约也是这样想的吧,最后的自刎,让自己活在过去,活在京戏文化还有人喝彩叫好的时候,令我感到苦涩和痛心。

一曲《霸王别姬》唱到了解放后,染了历史的沧桑和风雨,也让我看见了近代的中国因为种种历史失去了什么,是一种文化的修养、尊重和素质修养,特别是以京戏为代表的艺术下,在至今仍旧在人们心中缺乏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