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杨村山歌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0
通俗风流山歌集一、会荔波妹男:荔波美女实在好,婀娜多姿辫子娇;以为小娇来送宝,宜州憨哥争风骚。
女:宜州兄弟真可爱,又有相貌又有才;只因缘分来得晚,宜州荔波暂分开。
男:高高坡上两颗树,东西相对两边立;虽然不能同结果,手牵手来两相依。
女:男:想妹多,想妹多,想妹夜夜睡不着;存折还有几十万,马上买车上荔波。
女:二、会柳州朋友男(对女):柳州美女罗慧芳,嫁人不要嫁老方。
他家什么都没有,一个灯泡吊囊囊。
女(对男):宜州阿哥莫乱讲,老方也是好儿郞。
莫看现在穷了点,哪天同样比你强。
男(对女):柳州美女罗慧芳,嫁人就嫁宜州郞。
不信你到我家看,一根电棒亮堂堂。
三、早上起来去爬坡,一脚踩对蚂蚁窝。
蚂蚁爬上妹的脚,又痒又疼顺喊哥摸。
四、男:远看阿妹白晰晰,好比芋头剥了皮。
起想上去咬一口,又怕喉痒无药医。
女:哥莫急,哥莫急,哥的喉痒妹来医。
若是我俩有情意,今夜就能成夫妻。
五、女:男:妹家门口有蔸桃,千人路过万人瞧。
妹讲妹是红花女,为何两奶动摇摇。
六、男:妹谦虚,谦虚恁多做什么?闻妹开过花纱铺,里里外外是真纱。
女:哥莫夸,树生木耳不成家,门楼生了白蚂蚁,反说门楼雕石花。
七、计生歌女:计划生育是国策,一男一女就是合;哥你为何把妹赶,半夜围家把妹捉?男:哥是计生工作队,要你结扎把家围;哪个晓得妹也鬼,挨你打脱几多回。
八、听说是这样,宜山在喷泉广场办山歌会,开场领导先唱歌,于是就有观众唱道:宜山领导最卵颠,唱歌唱到喷泉边;上台唱歌拿歌纸,以为自己是歌仙。
不久又下起雨来了,于是又有观众唱道:宜山领导笨卵多,下雨也来唱山歌;山歌越唱雨越大,淋得个个卵索索。
九、罗城领导最发毫,发动群众种葡萄;三年五年不结果,人民群众吃卵毛。
十、哥:妹莫恶,妹莫恶,哥是跳骚三只脚;要是钻进妹被窝,要妹一夜睡不着。
妹:哥莫恶,哥莫恶,哥是跳骚妹有药;不信你来试试看,要你从头软到脚!十一、女:连情莫要连老鬼,不是阳萎就肾亏。
好比当年老七九,发射一枪卡几回。
娶亲一棵竹子绿荫荫,手拿金杆来接人。
中间挽起红毛线,轻轻巧巧叼难人。
轻轻巧巧叼难我,不得山歌去不成。
三首两首接倒唱,只要进家得酒喝。
一杆竹子绿叶叶,手拿金杆来接客,中间挽起红毛线,轻轻巧巧叼难客。
轻轻巧巧叼难我,不得山歌去不得。
三首两首乱管唱,只要进家得酒端。
姑妈贺房说舅妈,姑妈家中捡渣渣。
捡得渣渣无处卖,捡把木叶当钱花。
捡得木叶我就走,一走走到姑妈家。
拿张红纸来封起,今天拿来哄姑妈。
姑爷贺房说舅爷,舅爷家中捡废铁。
捡得废铁无处卖,捡把木叶来当钱。
得把木叶我就走,今天忠心走姑爷。
拿张红纸来封起,今天拿来哄姑爷。
这个外家本事能,要开朝门不操心。
外家是把万能锁,万能钥匙带在身。
万能钥匙带起走,要开朝门心不惊。
左手拿锁右手开,开得主家大发财。
开得主家大富贵,富贵出在外家来。
这个外家本事高,要开朝门心不焦。
外家是把万能锁,万能钥匙在荷包。
万能钥匙带起走,要开朝门心不焦。
左手拿锁右手开,开得主家出贵人。
主家是个大富贵,子孙出在外家人。
喜小孩拿鸡报喜我不惊,我走大门转后门。
一转转到后院去,芭蕉叶子几大张。
大的拿来做背扇,小的拿来联衣裙。
瓜藤拿做背扇带,瓜杆拿来做提琴。
瓜叶拿来做帽子,瓜米拿来做响呤。
拿鸡报喜我不慌,我走大房转厢房。
一转转到后院去,芭蕉叶子几大张。
大的拿来做背扇,小的拿来联衣裙。
瓜藤拿做背扇带,瓜杆拿来吹得响。
瓜叶拿来做帽子,瓜米拿来做响呤。
大路不平不板厢,不得哪样送姑娘。
昨天拿来鸡报喜,今天赶场不遇场。
我走商店去买布,不得一段花衣裳。
心中想起无记路,找我叔娘来商量。
几个叔娘劝意我,这件事情好商量。
有拿无拿都要去,得当姑娘外婆娘。
喊起叔娘走上路,走在路头心头慌。
走在喜堂来坐下,脸上和像鸡来抓。
大路不平海石脚,不得哪样送幺婆。
昨天拿鸡来报喜,今天赶场场不合。
我走商店去买布,不得一段花衣裳。
心中想得无记路,我找叔娘来策略。
几个叔娘劝意我,这件事情越好说。
有拿无拿都要去,得当姑娘老外婆。
喊起叔娘走上路,走在路上不奈何。
田山歌的文字素材1、标题:上海田山歌——稻作文化中的民歌2、小档案:●上海田山歌是400多年前吴地山歌的直接传承。
●是反映上海及周边稻作地区社会生活、风情民俗的重要手段。
●一种颇具个性特征的民歌形式,形式独特,自成一格。
●在演唱方式上以领和邀卖相配,集体组合轮唱为主。
●歌词和题材主要在当地民众极为丰富的现实生活中产生。
●主要作品:《姚二官》、《熬郎》、《白六姐》、《大十二月花名》、《五姑娘》3、所属区县和单位:上海市青浦区文化馆4、项目简介:田山歌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一种颇具个性特征的民歌形式,它在上海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青浦、松江、奉贤、金山四个郊县,其中又以青浦的练塘、赵巷、金泽、商榻、朱家角;松江的新浜、泖田,最为典型。
这些区域均属典型的水稻耕作区,水网交错,河湖密布。
另外,江苏的吴江、吴县,浙江的嘉善、嘉兴等邻近地区,也有相似的田山歌流传。
上海地区唱田山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青浦、松江、奉贤、金山等郊县中,很早就有田山歌的流播印迹。
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可知,至迟在公元16-17世纪的明代时期,上海地区民间传唱田山歌的风气已经十分盛行。
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地区田山歌的创作与传播更是达到了鼎盛的阶段。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农业的推广以及农村文化娱乐形式的丰富,上海的田山歌逐渐走向了衰落,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但在一些老年村民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唱田山歌的习俗形式。
上海田山歌是农民在耘稻、耥稻时,由一人领唱,众人轮流接唱的田山歌,又称吆卖山歌、落秧歌、大头山歌。
其演唱形式独特,自成一格。
它的过程主要由“头歌”、“前卖”、“前嘹”、“发长声”、“后卖”、“后嘹”、“赶老鸦”、“歇声”等部分组成。
当然由于田山歌本身的复杂性,各区县的山歌演唱形式仍有所不同。
如在奉贤,田山歌演唱形式一般分上下手唱,上手叫“头歌”,先演唱两句,下手叫“吊花”或“踏脚壳”,跟着重复一遍。
一唱一歇,配合默契,此起彼伏,很有气势。
白茆山歌的生存现状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江南吴歌从形成之日起,就凝结了典型的民族性格与传统,并且在上千年的流传过程中,积淀了多层次的民族音乐。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吴歌发展支派白茆山歌从历史中走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对传统的执著、守护与热爱!正是由于他们代代间的口耳相传,我们才得以在今天的时空中,领略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韵。
常熟白茆山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的重要一脉,它具体出现的时间,有文字记载可在南朝乐府中寻找到线索。
1至今可以落实最为确切的一首,见于明代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七:“好条白茆塘,只是开不全。
若与开得全,好与西帅歇战船”(西帅指当时与张士诚争雄的朱元璋)。
白茆山歌是白茆人在田间劳作时演唱的歌,所流传的山歌,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分劳动、古人名、地名、物名、节令、私情、摇船、长工、仪式、佛偈、叙事、儿歌等种类。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展迅速,适合山歌演唱的环境正慢慢消失,所以,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讲,把这样一种演唱形式记录下来,其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本文,也将阐述在现代化城市背景下,白茆山歌的生存状况。
一、吴歌概念的定义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太湖流域地区,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
吴歌有四个嫡系,分别是相城阳澄渔歌、常熟白茆山歌、吴江芦墟山歌以及张家港的河阳山歌,而在留存至今的吴歌之中,要属江苏省常熟市白茆镇的“白茆山歌”保存最为完善。
追溯宗源,吴歌是从何时何地产生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吴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至少从迄今3~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已经伴随着先民的生产、生活而产生,并在上万年的历史时间中不断发展。
我们可以推测,在中国的文字没有出现之前,2吴歌就已经存在太湖流域地区产生和持续存在,并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了。
在江南吴歌存在的上万年历史中,这一特殊的中国民歌各种一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和传播着,并且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非凡的记录。
兴国山歌兴国山歌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
95%以上的人口均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在劳作之余,他们只有用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土著文化的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以独特的民间风格,灵活的形式,多变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旋律,深远的影响,扎根于人民之中,历千百年而不衰,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
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
目录简介兴国山歌,是流行于以兴国为中心延及赣、粤、闽、桂数省的客家民歌,[1]传说起源于“木客”号子。
兴国山歌属于口头艺术,下里巴人的山野俚曲,只是代代口耳相传,正史没有对其起源进行记载,而以“太上隐者”名义出现在〈〈全唐诗〉〉里的二支山歌,也被记录的文人进行了“雅化”。
起源兴国山歌历史悠久,相传是秦末兴国上洛山造阿房宫的伐木工所唱的歌。
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后,其民谣渗透其内,与之融合,不断改造演化,在兴国山区扎根开花。
兴国山歌故有"唐时起,宋时兴,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
山歌是民歌的一种,其起源应该是远古先民的劳动和生活。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民歌《弹歌》,只有“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8个字,大意是“砍竹子,做刀箭,射弹子,追野兽。
”是用很简朴的语言歌唱的是猎手狩猎的过程。
另一首《击壤歌》歌词略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歌颂的也是原始社会的劳动和生活场面和崇尚自由的精神境界。
兴国山歌的起源,也要追溯到远古的劳动场面。
中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里,就有一首《小雅·伐木》,哥中唱道"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关,求其友声"。
表现了远古的伐木者在一片斧头锵铿声中,像鸟儿一样放声唱歌,他们唱歌的目的,是为了在劳动间隙与朋友交流。
山歌筷子歌1豇豆开花一排排3一个盘子亮堂堂一蓬竹子四季青主家做客我们来酒味进鼻甜又香别人不管主家事主家酒肉香味美感谢主家好招待磨起钢刀进竹林双杯美酒我们抬发富发家两成双东边走到西边看豇豆开花一层层一个盘子亮铮铮走到中间砍一根主家做客我们行酒味进鼻甜又醇别人拿去无用处主家酒肉香味美感谢主家好招待主家拿来刮筷心双杯美酒我们抿发家发富又传名上刮方来下刮圆摆在桌上招待客2你家有钱高楼房4走了一程又一程头双筷子杉木罗手机电话电冰箱来到你家找酒吞桌上摆的全是肉山珍海味样样有你家仁义实在好二双筷子永木心喝的美酒赛蜜糖我们客多害羞人腰花肚片桌上行你家楼房高入云走了一坡又一坡三双筷子樘木双大车小车辆辆新来到你家找酒喝桌上摆起有香肠山珍海味样样有你家仁义实在好喝的美酒香又醇我们客多害羞多5我是远方来的客6我们来到对门坡7一杯喜酒来相敬来到主家好闹热主家杀鸡又杀鹅叫我席上开个声今天吃的红喜酒四盘八碗样样有怪我走路来得紧满酒块肉招待客情意满领乐呵呵忘记歌本在花溪我是远方来的人我们来到对门山二杯喜酒敬主家来到主家喜盈盈主家办席不简单叫我席上开个腔今天办的红喜酒四盘八碗样样有怪我赶路来得紧满酒块肉待我们主家情意重如山忘记歌本落在乡8一个盘子圆又圆9一个盘子二面黄10你家朝门修得平主家樽酒在面前盘子高上有名堂又有金来又有银自从今天吃过后大哥北京去开会又有钱来又有米儿子儿孙考状元要得帽子和奖章辈辈出来做官人一个盘子清又清一个盘子二面清你家朝门修得宽主家樽酒送我们盘子高上有名声又有吃来又有穿自从今天吃过后二哥北京去开会又有钱来又有米儿子儿孙考北京要得帽子和奖金辈辈出来做高官11我家姊妹来得多我家姊妹来得齐12一张桌子四角方来到你家安圆桌来到你家摆圆席四碗腊肉摆四方牙骨筷子来摆起牙骨筷子来摆起琨鸡琨鸭摆得有金杯银杯摆上桌金杯银杯摆上席我拿回家去传扬茅台酒来两边摆茅台酒来两边摆一张桌子四角平中间摆起鸡鸭鹅中间摆起鸡鸭鱼四碗腊肉摆得平你家席上样样有你家席上样样有琨鸡琨鸭摆得有拿走我乡去传说拿到我乡去传名我拿回家去传名一来传到贵州省�二来传到北京城�你家席面做得好�你家都是有名人朝门歌宵夜开门歌朝门歌走了一弯又一弯天上只有星宿明今天是个好期程走到朝门道道宽地上只有亲家亲我们来看新朝门头道修起龙抢宝亲家叫我开银门这个师傅修得好二道修起铁栏杆开了银门凤凰升修个龙头配龙身三道修起金狮子左手开到金鸡叫修对龙头配狮子四道修起金花篮右手开到凤凰鸣你家发财万万春五道修起金银柱亲家堂屋装银门亲家开门等我进六道壁灯挂两边装起银子亮铮铮你家发财年年新七道修起又齐全大哥云南当营长你家朝门大大开八道小车跑中间二哥贵阳当总兵九股银钱淌进来九道修起转角楼只有三哥年纪小你家朝门开得久十道狮子滚绣球坐在家中读书文九股银钱年年有自从今天走过后读得四书懂五经你家朝门开得远万古长青走到头读得五书管方明祖祖辈辈都有钱我在我乡远路行我在我乡远路行一进门来看四方来到你家开金门来到你乡拦朝门四棵金柱顶中央打把金锁配银锁想来你家喝美酒你家房子起得好请你主家开财门你们递酒来迎人真正起的是楼房左开发来右开发你家朝门修得平一楼拿来开商店开起朝门亮滑滑抬眼看去四五层二楼拿来做粮仓四面家具都摆有一层拿来开商店三楼装修好漂亮摆在家中亮堂堂二层拿来开舞厅拿送儿女做客房自从今天开过后三层四层装修好四楼还有电风扇荣华富贵万年发拿做花园待客人厨房摆起电冰箱音响电视中间摆走了一城又一城姨妈说我来做客转角沙发摆两旁来到你家开朝门我们来得好闹热不是我们夸奖你一开朝门见贵府走到朝门站一站你家不缺哪一样就像北京天安门你们急忙来迎接你家门前样样有你们急忙迎接我你在远乡远路来又是国家大地名手上一样都不得我拿竹竿当门开门前有棵摇钱树手上一样都不有心中想要不拦你早捡金来晚捡银害羞亲戚害羞客古老古代兴起来只要捡过两天半今天姨妈做客成你在远乡远路行斗大黄金滚进门我们来了好多人我拿竹竿当朝门开门要开两道门走到朝门站一站心中想要不拦你你在朝门等我们你们急忙来欢迎古老古代这样兴一个拿盘端杯子你们急忙欢迎我二个拿壶把酒樽我们手中无分文今天喝你双杯酒一分银钱都不有主家发财万万春害羞亲戚害羞人主唱子木杉树共一林人家来客买鸡鹅喜鹊飞来像斑鸠我家坐在大树脚心想砍棵做朝门我家来客无奈何我家来客我害羞全靠捡纸来生活因为政府管得紧打开钱包里面看一来害羞茅草屋生活全靠捡纸卖不准破坏好森林里面只有零角角二来害羞无酒肉一天买得三五角拿起钢刀不敢砍拿买酒肉又不够无酒无肉多简慢拿来买米又不够所以朝门没修成只有买斤绿豆芽多多简慢进我屋拿来买酒不够喝要等政策放宽大粗茶淡饭招待你哪个为人不爱好我把实话告诉你修个朝门等你们倒杯冷水来打发家头实在拿不出你说堕落不堕落请你亲戚来家坐人家来客去买肉不要讲说酒和肉我家坐在大树村害羞亲戚害羞人我家来客拿不出坐的都是茅草屋全靠捡纸来维生上街借到下街转白天要靠风扫地生活全靠捡纸卖只有借到一块六点灯要靠月亮出一天卖得三五分拿买酒肉又不够想来想去多简慢拿来买酒不够吞只有买斤白豆腐亲戚莫把名传出我把实话告诉你粗茶淡饭招待你你说羞人不羞人多多简慢转回屋茶杯倒茶茶又黑太阳渐渐要落坡天上下雨地下耙紫木开花吊吊清不得哪个有颜色我们樽酒樽不多商店卖的是磨砂我家做酒无酒根不得哪个颜色好我们樽酒樽不满手上无钱买不起我家做酒无酒味倒起茶来害羞客樽小半杯送你喝分你一杆向阳花樽杯淡酒送你吞茶杯倒茶茶又黄太阳渐渐要落塘天上下雨下得偏紫木开花吊吊长不得哪个亮堂堂我们樽酒樽不长商店卖的磨砂烟我家做酒无酒粮不得哪杯清亮水我们樽酒樽不满手上无钱买不起我家做酒无酒味倒起茶来害羞人樽小半杯送你尝分你一杆甲秀烟樽杯淡酒送你尝贵乡走到贱乡行我家坐在山卡拉火烟秋秋我在家贵乡走到贱乡来民族道理不饶人山一家来水一家砧板响响在切瓜贱乡满地是青苔想从我家朝门进我家交通不方便想要杀鸡招待你板凳矮小难得坐请把原因说分明害你走得脚杆麻家中寒酸又无法草房狭窄头难抬贵乡走到贱乡乐我家坐在大坡关火焰秋秋我在屋贵乡走到贱乡行民族道理也不多山又陡来路又弯砧板响响切红薯贱乡满地是灰尘想从我家朝门进我家交通不方便想要杀鸡招待你板凳矮小难得坐请你客人唱首歌害你走得脚杆酸家中实在拿不出草房狭窄难安身从来不到我乡行酒杯樽酒酒杯黄大田大坝米包苔远方来的是贵客来到我家破朝门时逢难遇到我乡今天我家贵客来来到我家我迎接我家朝门扬尘掉时逢难遇金满斗今天我家贵客到来到我家迎接你扬尘掉下沾你身倒杯冷水送你尝迎接贵客进家来要唱山歌才闹热从来不走我家来酒杯樽酒酒杯清大田大坝米包芯远方来的是贵人我家房屋茅草盖时逢难遇到我村今天我家贵客行来到我家我欢迎屋檐脚下蜘蛛网时逢难遇金满斗今天我家贵客到来到我家迎接你茅草棚上起青苔倒杯冷水送你吞迎接贵客进家门要唱山歌才进门亲戚来到对门坡亲戚来到朝门边扬榷飞来黑悠悠酒杯樽酒酒生花我家路上茅草多我家朝门竹子编杀个猪来像斑鸠今天贵客到我家让你亲戚难得走我家朝门竹子起装在碗里又不够没得哪样招待你茅草缠倒你的脚害羞亲戚到哪天摆在席上又害羞请别嫌我见识差亲戚来到对门村亲戚走到朝门头扬榷飞来黑又黑酒杯樽酒酒生情我家路上茅草清我家朝门竹子修杀个猪来不够切今天贵客我家行让你亲戚难得走我家朝门竹子起装在碗里又不满没得哪样招待你茅草缠倒脚后跟害羞亲戚到哪州摆在席上害羞客请别嫌我无殷情你在你乡吃鸡鹅你在你乡吃酒肉贵亲贵戚到我屋我家门口有蓬花来到我家吃菜角来到我乡吃包谷我去后园瓣包谷一发枝来二发丫粗茶淡饭招待你不是吃肥是走廋我拿开水来当酒远方客人到寒舍管他口味合不合心中有苦说不出我拿老瓜来当肉无烟无茶请进家你在你乡吃鸡丁你在你乡吃鱼虾贵亲贵戚到我家我家门口有蓬竹来到我家吃菜根来到我家吃荞粑我去后园瓣葵花一发枝来二发绿粗茶淡饭招待人不是吃肥是走廋我拿开水来当酒远方客人到寒舍管他好吞不好吞闷在心中转回家我拿萝卜来当家无烟无茶请进屋一个杯子亮铮铮一个杯子薄有薄一个杯子圆又圆隔层山水隔层岩不讲酒味讲真心这个亲戚好会说双手端到你面前难为亲戚到此来酒吃人情肉吃味冷水夸成是美酒虽说是酒不香酒虽然吃的包谷酒要请客人双杯行斑鸠跨成是岸鹅要望亲戚多包含还望以后再转来一个杯子轻有轻一个杯子轻有轻一个杯子平又平隔层山水隔层林不讲酒味讲真情这个亲戚好热心双手端到你要抿难为亲戚到此行酒吃人情肉吃味包谷做饭说是柞虽说是酒不香酒虽然吃的包谷酒樽杯淡酒送你吞大豆夸成是海参还望亲戚别记心不要嫌弃转来行一张桌子亮堂堂左也难来右也难外婆们来外婆们拿虾写来喜满家桌子上面摆阳姜席上空碗对空盘讲点理由你们听拿鱼写来喜满城既无好酒和好菜桌上不得三种味去年吃过结婚酒外婆们来外婆们拈块阳姜劝你尝一个萝卜做几盘今年要唱添孙歌我的家境是很轻一张桌子光秃秃左也愁来右也愁今年我家添个孙我的家底是很小桌子上面摆红薯席上空杯对空壶搭伴外婆舅妈们不得拿酒去登门既无好酒和好菜桌上不得三种味请个先生写八字不得拿鸡去报席拈块红薯当肥肉一碗南瓜当扣肉先生要用虾和鱼多多简慢外婆们正月说起正月正�舅妈说起去买针�外婆说起去买线�被窝被伞绣几层�被窝被伞送得有�孙孙搭伴外婆们;二月说起二月间�舅妈送来银手圈�外婆送来银手表�孙孙长大看时间�三月说起三月三�舅妈送来新床单�外婆送来银毡子�孙孙搭伴外婆们�四月说起四月间�舅妈送来小单车�外婆送来自动伞�孙孙搭伴外家玩�五月说起是端阳�舅妈送来小洋床�外婆送来尼绒帐�小鞋送来几十双�六月说起六月六�舅妈送来小衣服�外婆送来好料子�孙孙搭伴你幸福�七月说起七月七�舅妈送来洗衣机�外婆送来电风扇�孙孙吹起凉爽爽。
赞美家乡的特色山歌
山野中间,高脚杆子,绿荫蒙森,成行行歌。
山民有话,唱出口中,赞美家乡,脚用力跳。
是兄弟姐妹唱的歌,不怕苦不怕累,孩子们有志气。
河谷中央,林头有声,山野响着,醉人的花枝。
水清溪流,碧绿田野,幽雅林荫,春色斑斓。
豆蔻桃李,杏花樱桃,白莲红海棠,叫人心向往。
回家路上,唱着歌谣,歌中有思念,歌中有梦想。
山里沟沟,乡野树木,佳大家乡,无处不传情。
金碧古城,万里长城,赞美爱国,勤劳耕种。
天际之外,蓝蓝大江,赞美祖国,盛世繁荣。
人家尽处,山水朝觐,把祝颂传送,多少欢喜吟。
是兄弟姐妹唱的歌,不怕苦不怕累,孩子们有志气。
红缨帐篷,秋风吹着,生活有道理,走的有勇气。
动物摇摆,林中有声,春歌深处,赞美家乡情。
几度梁祝,锣鼓催着,掌声阵阵,令人赞不绝口。
留着胡子,心头有义,赞美家乡,无限深情。
祖宗山水,古老万古,赞美祖国,家乡吉祥。
拉着手,走访乡野,银色的秋月,醉人的山歌。
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3项)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沪府发〔2007〕18号)一、传统音乐(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 江南丝竹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闵行区、长宁区、杨浦区、嘉定区、崇明县、南汇区、徐汇区、普陀区、奉贤区2 Ⅰ-2 青浦田山歌青浦区3 Ⅰ-3 上海港码头号子浦东新区、杨浦区4 Ⅰ-4 上海道教音乐黄浦区、嘉定区5 Ⅰ-5 孙文明民间二胡曲及演奏技艺奉贤区6 Ⅰ-6 泗泾十锦细锣鼓松江区7 Ⅰ-7 瀛洲古调派琵琶演奏技艺崇明县8 Ⅰ-8 浦东派琵琶演奏技艺南汇区9 Ⅰ-9 月浦锣鼓宝山区二、传统舞蹈(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 Ⅱ-1 滚灯奉贤区11 Ⅱ-2 手狮舞闵行区12 Ⅱ-3 卖盐茶南汇区三、传统戏剧(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3 Ⅲ-1 昆曲上海昆剧团14 Ⅲ-2 京剧上海京剧院15 Ⅲ-3 越剧上海越剧院、静安区16 Ⅲ-4 沪剧上海沪剧院、长宁区17 Ⅲ-5 淮剧上海淮剧团18 Ⅲ-6 皮影戏闵行区、奉贤区19 Ⅲ-7 奉贤山歌剧奉贤区20 Ⅲ-8 扁担戏崇明县四、曲艺(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1 Ⅳ-1 锣鼓书南汇区22 Ⅳ-2 评弹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23 Ⅳ-3 浦东说书浦东新区24 Ⅳ-4 独脚戏黄浦区25 Ⅳ-5 宣卷青浦区五、民间文学(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6 Ⅴ-1 白杨村山歌奉贤区27 Ⅴ-2 浦东地区哭嫁哭丧歌南汇区28 Ⅴ-3 陈行谣谚闵行区29 Ⅴ-4 沪上闻人名宅掌故与口碑徐汇区30 Ⅴ-5 上海花样经杨浦区六、杂技与竞技(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1 Ⅵ-1 舞龙竞技浦东新区32 Ⅵ-2 鸟哨南汇区33 Ⅵ-3 耍石担石锁闸北区34 Ⅵ-4 摇快船青浦区七、传统美术(1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5 Ⅶ-1 顾绣松江区36 Ⅶ-2 竹刻嘉定区37 Ⅶ-3 海派黄杨木雕徐汇区38 Ⅶ-4 海派剪纸艺术徐汇区、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39 Ⅶ-5 海派面塑艺术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40 Ⅶ-6 何克明灯彩艺术卢湾区、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41 Ⅶ-7 连环画徐汇区42 Ⅶ-8 金山农民画艺术金山区43 Ⅶ-9 灶花南汇区、崇明县44 Ⅶ-10 奉贤乡土纸艺奉贤区45 Ⅶ-11 罗店彩灯宝山区46 Ⅶ-12 吹塑纸版画宝山区47 Ⅶ-13 石雕南汇区八、传统技艺(2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8 Ⅷ-1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徐汇区49 Ⅷ-2 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上海书画出版社50 Ⅷ-3 老凤祥金银细金制作技艺黄浦区51 Ⅷ-4 杏花楼广式月饼制作技艺黄浦区52 Ⅷ-5 培罗蒙奉帮裁缝缝纫技艺黄浦区53 Ⅷ-6 亨生奉帮裁缝缝纫技艺静安区54 Ⅷ-7 鼎丰乳腐酿造工艺奉贤区55 Ⅷ-8 南翔小笼馒头制作工艺黄浦区、嘉定区56 Ⅷ-9 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黄浦区57 Ⅷ-10 绿杨村川扬菜点制作工艺静安区58 Ⅷ-11 凯司令蛋糕制作技艺静安区59 Ⅷ-12 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上海艺术研究所、徐汇区60 Ⅷ-13 钱币生产的手工雕刻技艺普陀区61 Ⅷ-14 钩针编织技艺闵行区62 Ⅷ-15 鲁庵印泥制作技艺静安区63 Ⅷ-16 鸿翔女装制作工艺静安区64 Ⅷ-17 钱万隆酱油酿造工艺浦东新区65 Ⅷ-18 王家沙本帮点心制作技艺静安区66 Ⅷ-19 三林刺绣技艺浦东新区67 Ⅷ-20 徐行草编工艺嘉定区68 Ⅷ-21 罗泾十字挑花技艺宝山区69 Ⅷ-22 上海黄酒传统酿造技艺金山区70 Ⅷ-23 枫泾丁蹄制作技艺金山区71 Ⅷ-24 高桥松饼制作技艺浦东新区72 Ⅷ-25 真如羊肉加工技艺普陀区73 Ⅷ-26 马陆篾竹编织技艺嘉定区74 Ⅷ-27 龙凤旗袍制作技艺静安区九、传统医药(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5 Ⅸ-1 石氏伤科疗法黄浦区、闸北区十、民俗(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6 Ⅹ-1 精武体育虹口区77 Ⅹ-2 上海龙华庙会徐汇区78 Ⅹ-3 豫园灯会黄浦区79 Ⅹ-4 罗店龙船宝山区80 Ⅹ-5 匾额习俗徐汇区81 Ⅹ-6 舞草龙松江区82 Ⅹ-7 阿婆茶青浦区83 Ⅹ-8 天气谚语及其应用崇明县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45项)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和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沪府发〔2009〕27号)一、传统音乐(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4 I-10 华漕小锣鼓闵行区二、传统舞蹈(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5 II-4 花篮马灯舞松江区86 II-5 打莲湘金山区、原南汇区三、传统戏剧(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7 III-9 滑稽戏上海滑稽剧团88 III-10 海派木偶戏上海木偶剧团四、曲艺(无)五、民间文学(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9 V-6 崇明山歌崇明县六、杂技与竞技(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0 VI-5 古本易筋十二势嘉定区91 VI-6 练功十八法上海市练功十八法协会92 VI-7 海派杂技上海杂技团93 VI-8 海派魔术浦东新区七、传统美术(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4 VII-14 擦笔水彩年画技法闸北区95 VII-15 紫檀雕刻中国紫檀文化研究院96 VII-16 海派玉雕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97 VII-17 象牙篾丝编织闸北区98 VII-18 海派绒绣浦东新区、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上海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99 VII-19 棕榈叶编织杨浦区100 VII-20 建筑微雕杨浦区八、传统技艺(1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1 VIII-28 石库门里弄营造技艺卢湾区102 VIII-29 五香豆制作技艺黄浦区103 VIII-30 梨膏糖制作技艺黄浦区104 VIII-31 郁金香酒酿造技艺嘉定区105 VIII-32 崇明老白酒传统酿造技法崇明县106 VIII-33 三阳泰糕点制作技艺原南汇区107 VIII-34 涵大隆酱菜制作技艺青浦区108 VIII-35 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上海市印刷技术研究所109 VIII-36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黄浦区110 VIII-37 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黄浦区111 VIII-38 土山湾手工工艺徐汇区112 VIII-39 海派绒线编结技艺卢湾区、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113 VIII-40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闵行区114 VIII-41 京剧服饰制作技艺奉贤区115 VIII-42 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徐汇区116 VIII-43 土布染织技艺奉贤区117 VIII-44 药斑布印染技艺嘉定区118 VIII-45 手工织带技艺原南汇区119 VIII-46 法华牡丹嫁接技艺长宁区九、传统医药(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0 IX-2 六神丸制作技艺黄浦区121 IX-3 余天成堂传统中药文化松江区122 IX-4 敛痔散制作技艺金山区123 IX-5 陆氏针灸疗法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124 IX-6 朱氏一指禅推拿疗法华东医院十、民俗(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5 X-9 石库门里弄居住习俗虹口区126 X-10 生肖文化虹口区、上海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127 X-11 小青龙舞龙会嘉定区128 X-12 羊肉烧酒食俗奉贤区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5项)一、传统音乐(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I-1 江南丝竹浦东新区、宝山区、青浦区二、传统舞蹈(无)三、传统戏剧(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8 III-6 皮影戏松江区四、曲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5 IV-5 宣卷闵行区五、民间文学(无)六、杂技与竞技(无)七、传统美术(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8 VII-4 海派剪纸艺术卢湾区、闵行区八、传统技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2 VIII-15印泥制作技艺(潜泉印泥制作技艺)黄浦区九、传统医药(无)十、民俗(无)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9项)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沪府发(2011)41号)一、传统音乐(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9 I-11 古琴艺术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130 I-12 上海玉佛禅寺传统梵呗艺术普陀区131 I-13 崇明吹打乐崇明县二、传统舞蹈(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32 II-6 花篮灯舞浦东新区133 II-7 吕巷小白龙金山区134 II-8 调狮子崇明县三、传统戏剧(无)四、曲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35 IV-6 上海说唱徐汇区五、民间文学(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36 V-7 新浜山歌松江区137 V-8 杨瑟严的故事崇明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38 VI-9 绵拳杨浦区139 VI-10 益智图崇明县七、传统美术(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40 VII-21 上海宣传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41 VII-22 烙画青浦区142 VII-23 上海细刻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闵行区143 VII-24 海派紫砂艺术上海市收藏协会144 VII-25 印章艺术雕刻上海长江企业发展合作公司145 VII-26 三林瓷刻浦东新区146 VII-27 奉城木雕奉贤区八、传统技艺(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47 VIII-47 古陶瓷修复技艺上海博物馆、长宁区148 VIII-48 老正兴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黄浦区149 VIII-49 上海老饭店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黄浦区150 VIII-50 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浦东新区151 VIII-51 小绍兴白斩鸡制作技艺黄浦区152 VIII-52 神仙酒传统酿造技艺奉贤区153 VIII-53 上海米糕制作技艺松江区154 VIII-54 国际饭店京帮点心制作技艺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传统医药(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55 IX-7 顾氏外科疗法龙华医院156 IX-8 张氏风科疗法浦东新区157 IX-9 竿山何氏中医文化青浦区十、民俗(无)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8项)一、传统音乐(无)二、传统舞蹈(无)三、传统戏剧(无)四、曲艺(无)五、民间文学(无)六、杂技与竞技(无)七、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2 VI-2 鸟哨崇明县八、传统美术(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7 VII-13 石雕长宁区94 VII-14 月份牌年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八、传统技艺(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2 VIII-25 羊肉加工技艺(江桥羊肉加工技艺)嘉定区116 VIII-43 土布染织技艺青浦区九、传统医药(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5 IX-1 伤科疗法(魏氏伤科疗法、施氏伤科疗法、陆氏伤科疗法)瑞金医院黄浦区、静安区123 IX-5 针灸疗法(杨氏针灸疗法)浦东新区十、民俗(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9 X-4 端午节(熏中药、挂香袋习俗)华东医院注:本扩展项目名录的序号、编号均为第一批、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序号和编号。
宜州山歌内部版宜州山歌内部版潇洒唱天下!宜州歌手李果河山歌选萃女:哥你莫要讲大话,唱歌妹也很得法。
大猫若凡打瞌睡,老鼠一样翘尾巴。
男:烧鸡烧鸭哥吃过,就是未曾吃烧鹅。
苏杭美女我不想,单想情妹做老婆。
女:妹是湖南、贵州佬,不怕哥是指天椒。
若是落在妹的手,不用刀切用嘴嚼。
男:哥是园中指天椒,不辣不敢这样嚣。
不信你来咬一口,要你辣得冷汗标。
争知我,啼鹃怀抱!酒桌上喝得李果河老师山歌四首贴于此:男:哥是猴子去偷果因为肚饿拼命爬葫芦种在牡丹下吊死就为这蔸花女:今天同哥对山歌见哥密密打眼角心想上去同哥坐又怕哥搞小动作男:哥也想去排妹坐可恨人前嘴巴多不如变成小蚁子飞进裤裆咬妹脚女:敲敲打打妹不怕对付情哥有办法火烧铁条挂炉口哥有功夫就来拿下面两首也是李果河老师收集的:罗城大哥吹大炮,黄泥拿来当药硝。
还未冲锋就举手,害我白白挖战壕。
你莫小看罗城炮,口径虽小火药多。
若凡一炮打对你,要你肥肿起肚罗。
莫笑哥莫笑哥我穿烂衣莫笑哥我穿烂裤烂裤里面有东西女:今早走往庙门过,看见观音搞弥紽。
神仙也懂那种事,难怪人间丑事多。
男:哥讲错话妹莫怪,人正不怕影子歪。
妹你有心来嫁我,保证生个双胞胎。
----------------猫走塘边为抓鱼。
哥你三十不讨嫂,看来一点没出息。
男:哥今才是二十八,想搞科研未成家。
天天走往花园过,未曾碰对一枝花。
女:妹今想哥想到昏,半夜拿头去撞门。
妹娘问妹为哪样,妹讲老鼠拖油瓶。
男:哥也想来妹也想,看来我俩都有心。
连落七天七夜雨,难道哪个不想晴(情)。
女:哪个年轻心不花?哪个蜜蜂不恋家?你看南蛇咬蚂拐,雷劈火烧不松牙。
争知我,啼鹃怀抱!妹是河边鲤鱼浮,哥到街头买钓钩。
若凡鲤鱼来吃钓,浮筒一溺哥就抽。
争知我,啼鹃怀抱!妹乱搞,半夜杀猪妹乱笼。
十字街头打一转,个个男人是老公。
女:今早走过藕塘边,莲藕开花白鲜鲜。
哥是罗城强盗崽,问你偷我是偷莲?男:今早走过藕塘边,莲藕开花白鲜鲜。
哥是罗城强盗崽,哥今偷藕又偷莲!(偶)(连)。
《白杨村山歌》——流传在上海奉贤的汉族长篇叙事诗△小档案:·汉族终于发现了吴语口传叙事长诗《白杨村山歌》·著名“民歌之乡”上海奉贤得一颗璀璨明珠·描写爱情悲剧的长篇叙事诗,民间文学得鸿篇巨著,长3100多行。
·《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首篇·代表人物:能完整演唱《白杨村山歌》的山歌大王朱炳良△所属: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关键词:民间文学·山歌·长篇叙事诗·山歌大王朱炳良项目简介上海市奉贤县是著名的“民歌之乡” ,各类长短山歌演唱源远流长。
汉族长篇叙事诗《白杨村山歌》是流传于上海南郊奉贤县民歌之乡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专家认为:《白杨村山歌》推翻了一直以来的“汉族无民间长篇叙事诗,江南无民间长篇叙事诗”的错误论断。
藏族有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彝族有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汉族终于有了吴语口传叙事长诗《白杨村山歌》。
《白杨村山歌》是一篇描写爱情的民间长篇叙事诗。
基本内容是描写男主人公摇船哥薛景春和女主人公方大姐的恋爱悲剧。
方大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心灵手巧,心地善良,追求自由恋爱与婚姻,偶然的机会,她与薛景春在河边两次邂逅,互生好感,便山盟海誓私订婚约。
但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婚姻礼教的束缚下,方大姐被迫嫁给白杨村“百万家财有金银”的财主杨敬文。
最后,薛景春遭杨敬文痛打,双眼致残致瞎,落得个悲剧结局。
长诗最后一节通过薛景春之口向封建社会发出悲愤控诉:“为啥有缘千里不能会?为啥棒打鸳鸯两边分?”“穷人苦处向谁伸?”。
长诗《白杨村山歌》全篇分:“卖田瓜”、“织手巾”、“汏手巾”、“姐渡河”、“嫁姐”、“讨妻”、“抬轿”、“哭嫁”、“送姐”、“寻姐”、“二次寻姐”等正歌和《杨村丫枝》中“采桑”、“采鲜桃”、“搨落苏”、“打窗棂”、“香油垫”、“男点药”、“捏面裹馄饨”共十八个篇章,外加歌头、歌尾,歌词长达3100多行,句式多变,活泼自如。
白杨树之歌
吴祖光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年(卷),期】1999(0)8
【摘要】乘坐火车往东北方旅行时,一行行的杨树从窗口迅速地移向后方,看多了我发现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每一行排头和排尾的树大都比其他的树矮一些,最高的几棵树几乎都在每一排树的当中。
此外也感觉到,每棵树之间的株距似乎太近了些,我想假如树与树之间再隔得稍远一些的话,是不是会长得更好些?
【总页数】1页(P12-12)
【关键词】杨树;绿荫林木;株距
【作者】吴祖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学习白杨树的精神——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 [J], 毕日升;曹鸿飞
2.当代英雄之歌、毛泽东思想之歌——讀長篇小說《欧阳海之歌》 [J], 万平近
3.企业·政府·白杨树——《一排白杨树“砸倒”一个大企业》采写琐议 [J], 于振海
4.蚁之歌/虹之歌/光与暗之歌 [J],
5.殉道者的人格之歌——论岑琦《闻一多之歌》、《朱自清之歌》、《雪峰之歌》[J], 李春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歌:苏州世俗社会的心灵史陈国安【摘要】民歌是有明一代足以自豪的文学样式,这在苏州表现得尤其精彩.吴歌内容上以民间感情生活的描述为主体,是苏州地域水乡生活的描摹和繁华城市市民生活的写照.吴歌在对民歌表达手法“吴格”的继承和发展中,最为凸显的是隐喻的大胆出奇,还特别善于选取民众生活中的意象,具有独特的世俗气息.吴歌在抒情和叙事艺术手法的结合上也呈现出不同于前的魅力.吴歌中苏州人的心灵史鲜活而丰富,吴歌是一部苏州世俗社会的通俗美的记录.【期刊名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3)003【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吴歌;苏州;世俗;隐喻;心灵史【作者】陈国安【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76.2自明代开始,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有了巨大发展,中国世俗社会阶层从元杂剧的兴起中突显而出,成为与精英仕宦阶层分庭抗礼的重要群体。
苏州自明代以来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也突显而出,成为中国南方的文化经济重镇。
明代苏州世俗社会阶层在经济的催生下日益庞大起来,这一阶层既包括城市中的市民,也包括农村里的富裕村民,他们都已温饱有余,开始追求个体精神的享受。
满田野的《山歌》,满巷衢的《挂枝儿》,都是这一世俗阶层所喜欢创作并愿意赏听的,吴歌呈现了这一阶层的心声。
各地皆有民歌,民歌是各地文化的源头,“吴歈蔡讴,奏大吕些”,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就写到过,可见“离骚”的时代,吴地已有了吴歌。
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曾辑出《子夜歌》等422首吴歌[1](PP.639-688),而词曲俱存最早者则是宋代的山歌《月子弯弯照九州》:“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漂散在他州。
”[2]山歌也就是民歌,民歌在汉魏六朝就是乐府。
至唐,乐府“一部分”*唐诗源头一为汉魏五七言,另一源头则是汉魏六朝乐府。
而中唐之新乐府运动则更是着意文人化地接受乐府艺术表现“改造唐诗”。
《白杨村山歌》——流传在上海奉贤的汉族长篇叙事诗△小档案:·汉族终于发现了吴语口传叙事长诗《白杨村山歌》·著名“民歌之乡”上海奉贤得一颗璀璨明珠·描写爱情悲剧的长篇叙事诗,民间文学得鸿篇巨著,长3100多行。
·《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首篇·代表人物:能完整演唱《白杨村山歌》的山歌大王朱炳良△所属: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关键词:民间文学·山歌·长篇叙事诗·山歌大王朱炳良项目简介上海市奉贤县是著名的“民歌之乡” ,各类长短山歌演唱源远流长。
汉族长篇叙事诗《白杨村山歌》是流传于上海南郊奉贤县民歌之乡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专家认为:《白杨村山歌》推翻了一直以来的“汉族无民间长篇叙事诗,江南无民间长篇叙事诗”的错误论断。
藏族有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彝族有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汉族终于有了吴语口传叙事长诗《白杨村山歌》。
《白杨村山歌》是一篇描写爱情的民间长篇叙事诗。
基本内容是描写男主人公摇船哥薛景春和女主人公方大姐的恋爱悲剧。
方大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心灵手巧,心地善良,追求自由恋爱与婚姻,偶然的机会,她与薛景春在河边两次邂逅,互生好感,便山盟海誓私订婚约。
但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婚姻礼教的束缚下,方大姐被迫嫁给白杨村“百万家财有金银”的财主杨敬文。
最后,薛景春遭杨敬文痛打,双眼致残致瞎,落得个悲剧结局。
长诗最后一节通过薛景春之口向封建社会发出悲愤控诉:“为啥有缘千里不能会?为啥棒打鸳鸯两边分?”“穷人苦处向谁伸?”。
长诗《白杨村山歌》全篇分:“卖田瓜”、“织手巾”、“汏手巾”、“姐渡河”、“嫁姐”、“讨妻”、“抬轿”、“哭嫁”、“送姐”、“寻姐”、“二次寻姐”等正歌和《杨村丫枝》中“采桑”、“采鲜桃”、“搨落苏”、“打窗棂”、“香油垫”、“男点药”、“捏面裹馄饨”共十八个篇章,外加歌头、歌尾,歌词长达3100多行,句式多变,活泼自如。
修辞上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双关语、排比等,生动形象。
语言上继承“吴歌”传统,大量运用方言俗语、谚语、歇后语,穿插历史、戏曲典故,具有浓郁亲切的江南气息。
如“我拿侬姑娘云南白铜当银(“银”谐音“人”)看成,勿晓得侬锡里灌铅勿是银(人)!”“养我阿哥磨快锄头搨小花,又生铃子又开花;养我小女磨快薄刀切胡葱,切断胡葱两头空”。
山歌中还有不少类似陕北“信天游”的优美诗句,如“栗子花开来瓣瓣歪,膝馒头落地谢姆妈。
姆妈呀,角树花开来黑沉沉,夫家头一个重阳要讨回头信”等等。
《白杨村山歌》演唱时一般由两人分上下手唱,上手叫“头歌”,先领唱两句,下手叫“吊花”或“踏脚壳”,跟上手重复唱一遍。
山歌曲调高亢、嘹亮、气势豪迈,衬词繁多,声音悠长,唱时较费力,歌手均为男性。
《白杨村山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民俗、民风情况,同时,对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受其影响,衍生出中篇叙事山歌《卖红菱》(采录于奉贤光明乡,张仁余演唱),反映的也是男女追求恋爱自由的主题。
由奉贤钱桥乡出生的沪剧老前辈赵春芳创排的沪剧著名传统剧目《卖红菱》,蜚声沪上。
沪剧《芦荡火种》中的唱词“满树桃花红里泛白、白里泛红、三等四样花颜色”,《阿必大》中的唱词“羊吃干窠没奈何”等均出自《白杨村山歌》。
奉贤山歌剧团的市得奖剧目《桃郎和梅娘》改编于民间故事,有明显的《白杨村山歌》的影子,其山歌剧优美的曲调更是出于奉贤山歌的演唱范畴。
《白杨村山歌》对当地的群众文艺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
金汇、齐贤等地区的群众文艺搞得红红火火,在全县乃至市郊闻名,如金汇的表演唱《我伲队里的黑板报》、锣鼓书《晒谷场上》,齐贤的歌舞《毛头姑娘学种田》、表演唱《马大嫂咏叹调》等无论作词、作曲都得益于奉贤传统山歌演唱,节目在市级乃至全国获奖。
市里当时专业人员创作的《长工苦》、《社员挑河泥》等好节目,莫不从《白杨村山歌》汲取了营养。
渊源历史上海市奉贤县是著名的“民歌之乡”,各类长短山歌演唱源远流长。
汉族长篇叙事诗《白杨村山歌》是流传于上海南郊奉贤县民歌之乡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奉贤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但文物考古表明,距今三四千年前,县境西南部柘林乡一带已有人居住。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设华亭县,奉贤县境属该县。
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贤正式自华亭县析出建县。
据《奉贤县志》记:“奉贤是著名的民歌之乡,山歌演唱已有400多年的传统。
山歌之多、篇幅之长、歌手之众,甚为少见。
”《白杨村山歌》主要流传地金汇镇(包括齐贤地区)成市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年间。
古代劳动人民在劳作之中或劳作之余,演唱山歌作为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深得群众喜爱。
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
民国10年(1921年),奉贤有些民间山歌手拼档搭配,以换工(伴工)的形式结成“山歌班”演唱。
“山歌班”的形成不仅加强了山歌演唱的规模效应,而且进一步加快了山歌师徒传承的学习效益。
能够从头到尾把长篇叙事山歌唱完的,多是参加过山歌班的山歌手。
奉贤齐贤著名的山歌手朱炳良,就是他在上世纪二十年代,15岁拜奉贤南桥地区山歌班“山歌大王”唐银山为师,学会《白杨村山歌》、《林氏女望乡》、《严家私情》三篇长达6000多行的叙事山歌和数十首短山歌的。
《白杨村山歌》是以奉贤齐贤地区的语言演唱的。
据专家论证:齐贤(金汇)方言属于汉语——吴方言——太湖片——苏沪嘉水片——松江方言区。
由于次语种分布区域广阔,故《白杨村山歌》能在相当大地区流传,《白杨村山歌》以口体语言,以叙述方式来讲述故事。
是长期流传在民间的汉族口头文学。
解放后,有关文化部门十分关注奉贤山歌的收集。
1958年,在新民歌运动期间,即将部分山歌编印成册。
60年代初,上海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及奉贤县的有关专家多次采访朱炳良,此外还有山歌手何祥荣、沈洪兴、严炳棠、徐永祥、唐宝根、张林根等。
采录者主要是专家任嘉禾、王文华(王仿)、杨里冈、皮作玖、马汉民、吴祖德以及奉贤县文化馆沈磊、宋新根等。
《白杨村山歌》在内部刊物《民间文学丛书》一经发表,在全国引起轰动,被认为纠正了汉族没有长篇叙事诗的错误观点。
80年代初期,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再次到奉贤收集补充《白杨村山歌》,1984年刊登在《民间文艺集刊》第五期上。
1986年9月,完整的《白杨村山歌》作为首篇载发于江苏吴歌学会编辑的《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一书。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2000年,《白杨村山歌》、《林氏女望郎》、《严家私情》三部长篇叙事诗均被收录在《中国歌谣集成》(上海卷)一书(2000年中国ISBN中心出版)。
1989年9月,《白杨村山歌》获第二届全国民间文学作品评奖二等奖。
全国报刊、电视台多有报道。
代表人物能把《白杨村山歌》完整唱齐的,据专家们在解放以后几次采风收集时发现仅为朱炳良一人。
朱炳良,男,汉族,1909年生于奉贤县齐贤乡龙潭村,1987年5月因病去世。
他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从小当裁缝做长工。
13岁那年开始学唱山歌,先是学会了各种小山歌。
他学的第一部长篇叙事山歌便是《白杨村山歌》,由于他记性好,嗓音条件好,一下子博得了人们的赞誉,声名鹊起。
但在旧社会,在众多的山歌手中流传这么一句话:“唱齐《白杨村山歌》,要绝子绝孙绝家门。
”朱炳良受此影响,以致于解放以后专业文化工作者在几次采风收集时也有所顾忌,不把它完整唱齐。
直到改革开放后,朱炳良看到当前社会人民生活安定,自己几个子女家家美满幸福,便打消了此顾忌,几经回忆,终于把《白杨村山歌》完整唱齐。
他愉快地说道:“今天我唱齐《白杨村山歌》留得七子十三孙。
”使《白杨村山歌》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朱炳良未进过学堂,靠勤奋的学习,惊人的记忆力积累了无数的大小山歌。
他喜爱学唱山歌,拜师学艺,刻苦认真。
他没有文化,但记性之好,令人叫绝。
他除了能演唱3100多行的《白杨村山歌》,还能演唱另外两篇叙事长诗《林氏女望郎》和《严家私情》(三首共6000多行),被称为“山歌大王”。
解放后,曾参加专区、省、市的会演,广受好评。
他演唱的《白杨村山歌》等三篇长叙事诗歌先后发表在《民间文艺集刊》上(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87年病逝。
他除了唱传统的山歌外,还紧跟党的各项中心工作,即兴编唱了很多歌颂党的政策和农村大好形势的山歌。
为了保存资料,他请人记下密密麻麻几大本歌词,包括传统的和创作的,足有10万多字。
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珍藏于箱底的民间文学瑰宝被焚为灰烬。
基本特征1、《白杨村山歌》是奉贤人民历经几代传诵流传下来的一部文学精品,是汉民族最早发现的一部长篇爱情叙事诗,也是山歌手朱炳良所传唱的各类大小山歌中的代表作。
在长期的口头流传过程中,也有不少歌手能够不完整的演唱此歌。
各位歌手演唱的歌词互有差异,曲调也根据各人的嗓音条件或高或低,句式或疏或密,各不相同。
2、《白杨村山歌》是一首描写悲剧爱情的民间长篇叙事山歌。
它表现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向往自由恋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同时也鞭挞了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残酷真相。
3、用本地方言传唱,是奉贤山歌传承的基本特性之一。
在流传的众多山歌中,有的是朗读性的,但《白杨村山歌》完全是以演唱的形式出现。
《白杨村山歌》全歌分:“卖田瓜”、“织手巾”、“汰手巾”、“嫁姐”、“讨妻”、“抬轿”、“哭嫁”、“送姐”等正歌和“采桑”、“采鲜桃”等杨村桠枝共18节,外加歌头、歌尾、歌词长达3100多句,句式多变,活泼自如,生动形象,语言上继承“吴歌”风格,具有浓郁的江南风味。
4、《白杨村山歌》的演唱场合不固定,只要歌手兴趣上来或是经人邀请随时演唱。
最盛行、最传统的演唱场所是在田里劳作(如耘稻摆散,踏水车)或是夏夜宅头乘凉,也有一些手艺人(特别是裁缝师)在做生活时边做边唱,以消除疲劳,聊以自慰。
更有一些结婚喜庆场合,如有山歌手到场,众人请他一唱山歌,给婚礼增添喜庆。
在本地庙会活动中,歌手们一唱起山歌,更使庙会增添文化娱乐氛围。
传承价值1、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白杨村山歌》发源于上海闵行黄浦江南岸,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山歌运用了大量的当地及周边一带人民的口头语言,是汉民族不可多得的一篇文学力作,它对以后文学、诗歌、戏曲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沪剧《卖红菱》、《徐阿增出灯》、《阿必大》的唱词,都可见到它的影迹,甚至连现代沪剧《芦荡火种》沙奶奶与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唱段,也可见到《白杨村山歌》中的影子。
2、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白杨村山歌》涉及的是爱情故事,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
山歌多次提到本地民俗风情,人文景观,节气时令及衣食住行等内容,一定程度上宣扬了汉民族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对研究江南一带历史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作为第一部发现的汉族长篇爱情叙事诗,它的民族学价值也是不能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