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融衍生品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54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金融衍生品市场数据的分析,揭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趋势、风险特征以及投资策略,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知名金融数据服务平台,包括Wind、Bloomberg、万得资讯等,涵盖了全球主要金融衍生品市场,如外汇、利率、股票、商品等。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质量。
(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数据集。
(3)数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数据之间的量纲差异。
三、金融衍生品市场分析1. 市场规模近年来,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已超过600万亿美元。
其中,外汇、利率、股票和商品衍生品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37%、32%、21%和10%。
2. 市场趋势(1)市场多元化:金融衍生品市场逐渐从传统的外汇、利率和商品衍生品向股票、信用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2)市场集中度提高:部分大型金融机构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
(3)技术创新:金融科技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应用日益广泛,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
3. 风险特征(1)杠杆率较高:金融衍生品具有较高的杠杆率,投资者需注意风险控制。
(2)市场波动性较大:金融衍生品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波动性较大。
(3)流动性风险:部分金融衍生品流动性较差,投资者需关注流动性风险。
四、金融衍生品投资策略分析1. 风险管理策略(1)套期保值: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市场风险,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
(2)组合投资:通过多元化投资,降低单一金融衍生品的风险。
2. 投资策略(1)趋势跟踪策略:根据市场趋势进行投资,如趋势跟踪策略、动量策略等。
国内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对比研究金融衍生品是指衍生于金融工具、资产或负债的金融工具。
它是金融市场的一种重要创新形式,旨在通过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技术应对市场风险,并在此过程中创造新的交易机会。
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创造了许多新的机会,而且近几年来,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更是呈现了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对国内外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对比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国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回顾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的一个街头小贩利用买卖期货的方式避免了美元和英镑之间的兑换成本。
这种以穿透国际资本市场的国际化金融产品为基础的金融工具,现在被称为金融衍生品。
随着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现在,伦敦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东京商品交易所等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之一。
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更为发达,也是最为典型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之一。
交易中心主要位于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等地,以及休斯顿、明尼阿波利斯和纽奥良等少数几个城市。
该市场的杠杆作用强,许多人都试图利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巨大杠杆创造大量财富。
也正是因为市场杠杆的大,过分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剧烈。
二、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相对较晚,但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中,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
2003年八月本土期货交易所被批准成立后,中国开始迅速发展各类金融衍生品市场,包括市场上线期权、货币期货、原油期货,且已初步建立完整的规则体系和市场模式,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市场中来。
国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的金融业创新,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金融稳定性。
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较少受到外部干扰,国内的衍生品市场受到的风险控制也更加容易。
同时,我国的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有许多海外投资者也在不断寻找二三线城市的机会,这为国内的金融市场提供了巨大机会。
衍生品交易行业研究报告
根据衍生品交易行业研究报告,衍生品交易行业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相互关联。
报告指出,衍生品交易行业的主要特点是以金融衍生产品为交易标的物,包括期权、期货、掉期和远期等。
这些衍生品的交易主要涉及投机和对冲两种目的,投机是通过买卖衍生品来追求利润,对冲是通过买卖衍生品来对冲投资组合中的风险。
研究报告进一步分析了衍生品交易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
衍生品交易市场的规模庞大,全球范围内的交易量相当可观。
未来几年,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衍生品交易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此外,报告还提到了衍生品交易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创新的推动,衍生品交易行业将不断涌现新的产品和交易方式,如数字货币衍生品和以太坊智能合约等。
然而,行业也面临着监管政策的调整和金融风险管理的挑战,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和主动应对。
综上所述,衍生品交易行业是金融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衍生品交易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3年金融衍生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金融衍生品是指其价值和价格是基于底层资产而衍生的金融产品。
金融衍生品市场因其高杠杆性、高风险和高利润率而备受关注。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分析市场环境和趋势。
一、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是全球金融市场中最为活跃和繁荣的部分之一。
据国际衍生品协会(ISDA)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以场外衍生品为主的市场规模超过532万亿美元,其中以利率衍生品和信用衍生品为主。
未来,随着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不断加速,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速度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尤其是影响全球经济的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衍生品市场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显得格外重要。
二、风险与监管政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高杠杆性和高风险性是该市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衍生品交易具有高度的杠杆性,投资者进行少部分的押金就可以持有大量的衍生品合约,因此在市场表现良好时,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但是,一旦市场走势不利,投资者可能面临较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衍生品交易的高风险性也是该市场的特点之一。
市场波动、资产质量和流动性等因素都会对市场带来较大冲击。
在过去的几年中,市场波动性急剧上升,许多投资者遭遇了巨额损失,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注意。
因此,金融衍生品市场需要严格的监管和政策约束,以减少及时损失和风险。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出台严格的监管政策,包括要求金融机构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投资者保护机制等。
三、市场竞争格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竞争格局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
目前该市场主要由一些大型金融机构掌控,如高盛、花旗集团、瑞银集团等。
这些机构拥有巨额的流动资产、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管理能力,可以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一些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来,希望通过创新的业务模式和更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投资者。
这对于老牌的金融机构构成了一定的挑战,未来市场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变得复杂。
2023年金融衍生品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金融衍生品是指基于金融资产的衍生产品,包括期货、期权、互换和其他衍生产品。
在金融市场中,衍生品的作用是对冲风险、增加交易机会和提高市场效率。
目前,金融衍生品行业市场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和现状。
首先,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巨大。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剧和金融市场创新的不断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截止2019年底,全球场外衍生品的市场规模达到640万亿美元。
其次,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活跃。
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高度流动性和活跃的交易特点。
由于其交易对象为标的物的金融资产,使得交易双方可以通过衍生品合约参与到金融市场的各个细分品种中,实现投资和风险管理。
第三,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较高。
衍生品交易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较高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杠杆作用和市场不确定性方面。
衍生品交易容易出现资金杠杆放大和波动性增加的情况,一旦市场出现反向行情,交易方可能面临较大的损失。
第四,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加强。
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可能对金融体系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各国监管机构加大了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
通过制定相关法规、监管政策和监管措施,加强对市场主体和交易行为的监管,促进市场稳定运行。
第五,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不断。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金融衍生品市场也不断创新。
例如,出现了更多细分品种的衍生品合约,如股指期货、商品期权等。
同时,金融科技的应用也推动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创新,如智能合约、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
最后,金融衍生品市场国际化程度提高。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通过跨境交易和各种合作方式进行联系,互相影响和促进,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综上所述,金融衍生品行业市场具有规模巨大、交易活跃、风险较高、监管加强、创新不断和国际化程度提高的特点和现状。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将继续发展壮大,并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与分析引言概述:金融衍生品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市场规模1.1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逐渐发展起来。
从最初的期货市场到如今的期权、互换等多元化衍生品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2 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增长了数倍之多。
1.3 市场规模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规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这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产品创新2.1 衍生品市场的产品种类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股票期权、利率互换、货币期货等。
这些产品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2.2 产品创新的重要性产品创新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品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
2.3 产品创新的挑战与机遇产品创新不仅面临着技术、法律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通过创新产品,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三、监管体系3.1 监管政策的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政策逐渐完善,监管机构对市场的监管力度逐步加大。
这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3.2 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通过引入更加灵活的监管机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3.3 监管体系的国际合作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机构与国际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
这有助于加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四、风险管理4.1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是保障市场稳定运行的关键。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概念金融衍生品是指根据衍生品合约,主要以利率、汇率、股票等金融资产为基础资产,对相关风险进行交易的金融工具。
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杠杆进行投资,能够有效地实现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风险调整。
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历史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最早的金融衍生品是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CBOT债券期货。
其后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逐步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外汇期货、期权等。
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目前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各种金融衍生品如期权、期货、掉期等得到广泛应用。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球衍生品市场规模已达到602万亿美元,其中以利率衍生品为主,其次是汇率和股票。
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产品将会是发展趋势随着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市场了解的增加,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产品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因此,未来金融衍生品市场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实现了更广泛的投机和避险目的。
2. 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力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随着网络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未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方式也将更加高效、智能化。
3. 行业监管将更加严格行业监管将成为未来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未来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行业监管将更加严格,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运营模式也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
4. 金融衍生品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增加虽然金融衍生品市场有助于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但是这些复杂的金融工具也可能会对市场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未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五、结论综上所述,金融衍生品市场将会是未来金融市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未来随着多元化产品的发展、科技的创新、监管的加强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发展将会越来越广阔,同时也将面临更多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作者:孙璐璐马卫锋来源:《中国证券期货》 2019年第3期摘要:随着场外衍生品监管框架的逐步填充,参与主体的逐步放开,我国场外衍生品业务,特别是场外期权业务已跃升为证券期货市场一大新的业务增长点。
但无论是规模、结构还是监管体制建设,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与国际成熟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仍然有明显差距。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券商、风险管理子公司及银行这三类重要的机构参与者,在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业务规模、挂钩标的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本文通过对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现状的分析,提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场外衍生品场外期权风险管理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各个行业都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大幅攀升。
为此,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很好的发力点,它能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企业化解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价格不确定性等问题。
一、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概况现阶段,中国场外衍生品交易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实体企业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功能也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利用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一)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商业银行是国内最早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的金融机构。
2005年,银行间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标志着我国银行间衍生品市场的初步建立,随后4年间人民币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人民币外汇远期与掉期等产品陆续推出。
随着利率及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外币资产风险管理的需求预计将带动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巴曙松,2018)。
2013年2月1日,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实施了《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
同年3月,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相继发布了《证券公司金融衍生品柜台交易业务规范》《证券公司金融衍生品和柜台交易风险管理指引》和《中国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及其补充协议》等规范性文件。
金融衍生业务市值评估报告
一、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的目的由于公司经营中,外币收付汇、外币存款、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金额较大,随着外汇市场波动日益增加,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也逐渐加大。
同时,为了支持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在长期限资金的筹集方面,面临外币贷款以浮动利率标价的情况,利率波动对公司的筹资成本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减少汇率、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拟开展货币类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从而规避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
二、拟开展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品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拟开展的金融衍生品业务包括外汇远期业务及利率掉期业务。
三、拟开展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计划根据公司《金融衍生品交易管理办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公司实际经营需要,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本年计划开展最高余额不超过30.59亿美元或等额人民币的低风险金融衍生品业务,可循环使用。
单一衍生品业务期限不超过项目合同执行期限或贷款期限,或与之相匹配。
公司操作的上述衍生品业务以及所涉及的币种,均匹配公司金融衍生品交易可行性报告2公司业务,充分利用外汇衍生交易的套期保值功能,对冲经营活动、筹资活动中的汇率、利率风险,降低汇率、利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金融衍生品市场及交易风险管理研究—以期货、期权为例摘要:论文以期货、期权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定性、定量结合法,揭示了金融衍生品在投机和风险管理的应用上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这些工具也蕴藏着巨大风险,需要投资者权衡收益和风险,制定恰当的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策略,最后对如何做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可行性的的应对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期货,期权一、期货期权交易的主要形式及策略(一)期货期权交易的主要形式广大投资者通常以两种形式参与期货、期权的交易,即以盈利为目的的投机和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套期保值。
1.投机投机,即交易者以其对衍生品市场的认知,主观作出行情波动方向的预判,并进行相应的交易。
比如,投机者预判未来价格会上涨,便会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对应品种的交割期以内的期货合约,或者在期权市场买入认购期权或卖出认沽期权。
反之,便会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对应品种交割期以内的的期货合约或者在期权市场买入认沽期权或卖出认购期权。
如果未来价格真的朝交易者判断的方向运行,交易者将从期货或期权交易中获利。
1.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和追求盈利为主的投机交易不同,各种期货期权套期保值策略通常被企业或贸易商用来对冲风险,规避现货的价格波动使企业或贸易商资产价值发生波动的风险。
套期保值利用的是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变化的趋同性,并且在到期时现货和期货价格将趋于一致。
利用套期保值进行规避风险的生产商或者现货贸易商,只需要承担现货与期货的基差风险,其中,基差为现价与期价之差。
期货交易的交割,一是可以进行到期实物交割,二是可以到期前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同种标的的反向交易进行对冲平仓。
而期权的执行选择权在于买方,买方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波动是否有利,从而选择行权或者放弃行权。
二、典型案例——“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一)事件描述2003年,中航油卖出200万桶执行价为36美元的看跌期权,年底,油价下跌,中航油将期权合约卖出,获得200多万美金的期权权利金。
┊┊┊┊┊┊┊┊┊┊┊┊┊┊┊装┊┊┊┊┊订┊┊┊┊┊线┊┊┊┊┊┊┊┊┊┊┊┊┊┊┊金融衍生工具实验报告实验时间:2019年1月4日实验地点:经济综合实验室实验内容:实验一:1、β值计算:600015华夏银行: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1/03/19 Time: 09:53Sample (adjusted): 1940 1979Included observations: 40 after adjustmentsVariable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0.000679 0.000877 -0.773765 0.4439X 1.160390 0.087792 13.21748 0.0000 R-squared 0.821346 Mean dependent var 0.001425 Adjusted R-squared 0.816645 S.D. dependent var 0.012737 S.E. of regression 0.005454 Akaike info criterion -7.536162 Sum squared resid 0.001130 Schwarz criterion -7.451718 Log likelihood 152.7232 F-statistic 174.7018 Durbin-Watson stat 1.685052 Prob(F-statistic) 0.000000600215 长春经开: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1/03/19 Time: 09:55Sample (adjusted): 1940 1979Included observations: 40 after adjustme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0.001347 0.001738 0.774697 0.4433X 0.329426 0.086951 3.788632 0.0005 R-squared 0.274168 Mean dependent var 0.001425┊┊┊┊┊┊┊┊┊┊┊┊┊┊┊装┊┊┊┊┊订┊┊┊┊┊线┊┊┊┊┊┊┊┊┊┊┊┊┊┊┊Adjusted R-squared 0.255067 S.D. dependent var 0.012737 S.E. of regression 0.010994 Akaike info criterion -6.134294 Sum squared resid 0.004593 Schwarz criterion -6.049850 Log likelihood 124.6859 F-statistic 14.35373 Durbin-Watson stat 2.484094 Prob(F-statistic) 0.000526600415小商品城: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1/03/19 Time: 09:56Sample (adjusted): 1940 1979Included observations: 40 after adjustme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0.000471 0.001163 0.404709 0.6880X 0.697960 0.078024 8.945406 0.0000R-squared 0.678021 Mean dependent var 0.001425 Adjusted R-squared 0.669548 S.D. dependent var 0.012737 S.E. of regression 0.007322 Akaike info criterion -6.947127 Sum squared resid 0.002037 Schwarz criterion -6.862683 Log likelihood 140.9425 F-statistic 80.02029 Durbin-Watson stat 1.944300 Prob(F-statistic) 0.0000002、R2计算: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1/04/19 Time: 08:59Sample (adjusted): 1940 1979Included observations: 40 after adjustme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0.000457 0.001114 0.410461 0.6838X 0.808838 0.085022 9.513249 0.0000R-squared 0.704285 Mean dependent var 0.001425 Adjusted R-squared 0.696503 S.D. dependent var 0.012737 S.E. of regression 0.007017 Akaike info criterion -7.032214 Sum squared resid 0.001871 Schwarz criterion -6.947770 Log likelihood 142.6443 F-statistic 90.50190 Durbin-Watson stat 2.208747 Prob(F-statistic) 0.000000┊┊┊┊┊┊┊┊┊┊┊┊┊┊┊装┊┊┊┊┊订┊┊┊┊┊线┊┊┊┊┊┊┊┊┊┊┊┊┊┊┊结论:股票600015华夏银行600215长春经开600415 小商品城总金额81500000β值 1.16039 0.329426 0.69796 组合β值0.721434所占资金比例0.25 0.25 0.5 金额20375000 20375000 40750000 股数2757104 3022997 11676217 收盘价标准差0.20256851 0.309142 0.134125 R20.704285套期保值手数5719618.11┊┊┊┊┊┊┊┊┊┊┊┊┊┊┊装┊┊┊┊┊订┊┊┊┊┊线┊┊┊┊┊┊┊┊┊┊┊┊┊┊┊实验二:(一)金融衍生品1、股指期货的现状分析:近期市场持续震荡走弱,铁路基建、医药、券商、油气相关等板块在近期领跌两市,市场的风险的释放进入了新的阶段,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也未能在短期扭转这样的颓势,上证50、沪深300、中小板指数等多指数在近期先后创出新低,但我们认为目前A股的调整经过于今年来的漫长调整,已经较为充分,虽然多指数己经新低,但不宜视作是向下实破后新的中长期弱势趋势开始,而更大概率上应是视作阶段性底部的临近。
G ANSU FINANCE甘肃金融◎刘秉永刘齐【内容简介】文章总结了嘉峪关市的银行企业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的状况及特点,分析指出银行企业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存在参与银行企业少、交易量不大、专业人才不足、方向把握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丰富产品扩大业务量、增加交易主体提升使用能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指导精准研判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企业;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作者单位:刘秉永,中国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刘齐,中国银行嘉峪关分行。
银企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情况调查金融衍生产品是依赖于基础资产价值变化的合约,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能够将经济实体具体风险转移给更愿意或更有能力管理的承担者,已成为银行、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随着我国外汇市场双向对外开放,资源配置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金融衍生产品需求持续增加,远期、期权、掉期及其组合在防范汇率、利率风险,规避经营主体未来不确定性的作用越来越大。
为此,笔者对嘉峪关市五年来银行、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套期保值状况进行了调查。
银企使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的状况及特点2015年8月11日,我国深化外汇市场改革,人民银行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嘉峪关市龙头企业当年产生较大金额账面汇兑损失,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重要性凸显。
从2016年开始,外汇银行为企业推介、尝试办理远期结售汇、利率掉期,此后业务种类增加,金额加大,节省成本、套期保值的作用显现。
2019年,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和美联储加息等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办理品种增多。
截至2020年1月共计办理远期结售汇10笔,10.56亿美元;期权3笔,1.93亿美元;利率掉期3笔,4亿美元;累计为企业节省财务成本1.71亿元。
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办理银行集中。
以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国银行和综合业务发展较快的建设银行为主,办理笔数分别占办理量的52.63%和47.37%;金额分别占交易量的45.48%和54.52%。
发布时间: 2009年07月30日2009年3月至4月,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 对全球500强企业(美国《财富》杂志评出)使用衍生品管理价格风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是ISDA继2003年后做的第二次同类调查。
调查数据来源于500强企业的年报和企业直接提供的材料。
其中,有8家企业缺少足够的信息进行判断,因此这些企业被划入未使用衍生品类别企业。
根据调查,500强企业中94%的企业使用了衍生工具管理或规避所面对的商业和金融风险(图1)。
相比于2003年调查的情况,500强企业中的衍生品使用比例在持续增长。
图1 世界500强企业使用衍生工具比例图图2 500强企业最多的10个国家衍生工具使用情况本次调查所包含的企业分布于32个不同的国家,代表了从基础原材料到办公设备零售,甚至医疗保健的广泛行业。
调查发现,使用衍生品对于跨国大公司非常普遍:在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10个国家中,加拿大、法国、英国、日本和荷兰的500强企业都使用了衍生品,德国和美国的比例是97%和92%。
韩国和中国的大企业原本被认为不太可能使用衍生品,但87%的韩国500强企业和62%的中国500强企业确实使用了衍生工具(图2)。
调查发现,外汇衍生品是最广泛使用的工具(88%的企业使用),其次是利率衍生品(83%)和大宗商品衍生工具。
在所有行业中,外汇和利率衍生工具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
除金融服务业,72%到92%的各行业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工具(金融服务业公司这一比例为96%),70%到94%的各行业企业使用利率衍生工具(表1)。
表1 500强企业中各行业企业使用衍生工具情况大宗商品、股权和信用衍生工具的使用更多集中在特定的行业。
相对于各行各业的跨国公司使用衍生工具管理外汇和利率风险,大宗商品衍生工具的使用范围狭窄一些,集中在公用事业公司(83%)、基础原材料相关公司(79%)和金融服务公司(63%)。
显然,金融服务公司是信用和股权衍生工具的最主要使用者,因为这些企业固有的商业风险大多集中在这些领域。
金融衍生的调查报告金融衍生品交易是建立在基础金融产品之上,同时又有自身运作的新型商业交易形态。
金融衍生品的投机性、杠杆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使金融衍生品交易蕴藏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同时,金融衍生品本质上是交易双方达成的在法律上有约束力的一种商业协议,它包含合同的要约、承诺及对价等全部要素,金融衍生品交易还面临合约本身无效或违反相关规定而带来的法律风险。
金融衍生品交易面临的经济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是由于汇率、利率或金融资产价格等市场因素的波动使金融衍生品的持有头寸价值发生不利变动,从而影响市场参与者财务状况的风险。
金融衍生品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基础金融产品更为突出,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衍生品对基础金融产品价格变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但更为主要的是金融衍生品往往采取保证金的交易方式,从而“放大”了风险。
金融衍生品的信用风险与合约的期限有关。
一般情况下,合约期限越长,信用风险越大。
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金融衍生品的当前信用风险与潜在信用风险是不一致的,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基础金融产品。
相对于场内交易,场外交易既没有保证金要求,也没有集中的清算制度,交易的履约往往取决于对手的资信,因此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更大。
在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中,市场参与主体面临两种类型的流动性风险。
一种是与特定的产品或市场有关的市场流动性风险;另一种则是与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总体资金量有关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金融衍生品市场流动性风险大小取决于合约的标准化程度,市场交易规模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资金流动性风险是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中交易者所面临风险的集中反映。
当交易者无法按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时,将被交易所强制平仓,从而面临巨额亏损;而合约到期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时,则最终将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
操作风险是由于信息系统或内部控制的缺失,如人为错误、系统失败、不正当的程序、管理控制失误等导致意外损失的风险。
金融衍生品——零和博弈作者:吴琼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3期【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体系的崩溃,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产品在过去三十多年来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本文采用文字论述的方式从明确金融衍生品中零和博弈的概念入手,就其延伸的三个思考点——个人普通投资者应如何摆好自身位置、零和是否意味着毫无社会价值以及股票是否是零和博弈等进行思维拓展,最后作出总结。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零和博弈;社会价值一、金融衍生品和零和博弈的概念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合约,是一种或多种基础标的资产或指数衍生出来的各种合约的总称。
金融衍生品的标的资产范围广泛,既包括贵金属、大宗商品、股票债权等基础金融资产,也包括在期货、期权等基础衍生品上再衍生出的各种复杂的衍生产品。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对象并不是基础标的资产的本身,而是要在现在交易取得能够在未来约定某个时点处置某项标的资产的权利和义务。
交易者既可以是买方,也可以是卖方。
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可以分为期货、期权、远期、互换四大类。
主要的特点可分为五个:跨期性、联动性、高杠杆性、高风险性及零和博弈。
其中,何为零和博弈?就是指合约交易的双方盈亏完全负相关,并且净损益为零,因此称“零和”。
以买卖双方为主体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上,一方的盈利或亏损以另一方的损失或盈利为代价,二者盈亏相反,互为补偿。
因此整个市场没有绝对的价值净增长,利益只存在于市场内部交易者之间的博弈,可谓“几家欢喜就有几家愁”。
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这种零和的概念和传统意义上的“有输必有赢”完全不一样。
首先,在金融衍生品的定价中,有一种技术叫做“在市校准”(mark to Market calibration),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对衍生品的定价是“零和”的,从而不会在定价上出现套利者,此时这样的价格才是公平的。
其次,衍生品交易中的卖方为了保证自己在一个给定的资金账户下的风险可控,他们的定价必须要求在那个视角下就是“零和”的,否则,就无法控制衍生品的交割风险。
一、行业背景衍生品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投资工具,包括期货、期权、掉期等各种金融衍生品。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衍生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成为金融市场中的核心产品之一、2024年是衍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一年,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度分析。
二、行业发展态势1.衍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衍生品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2024年,全球衍生品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数万亿美元,其中以证券衍生品为主导。
2.衍生品品种不断丰富。
在2024年,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品的种类不断增加,包括股指期货、商品期货、国债期货等。
同时,也涌现出了更多的产品创新,例如ETF期权等新兴品种。
3.衍生品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024年,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各国之间的交易活动不断增加。
同时,一些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香港等也成为了全球衍生品交易的热点地区。
三、市场主要参与者1.机构投资者。
包括各类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衍生品市场主要的参与者之一、他们通过投资衍生品来实现风险管理和收益增长的目标。
2.个人投资者。
在衍生品市场中,也有一部分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
他们通过衍生品交易来进行投机和套利,并寻求投资收益。
3.金融机构。
包括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也是衍生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提供衍生品交易服务,并在其中充当承销商、交易对手等角色。
四、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挑战:市场风险增加。
随着衍生品市场规模扩大,市场风险也相应增加。
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需更加关注市场风险管理和监管。
2.机遇:金融科技的发展。
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为衍生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交易的可信度和效率,同时也为创新产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挑战:监管趋严。
随着衍生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管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监管政策的变化将对市场参与者的合规性要求提出更高标准,同时也对市场秩序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