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填垫层法处理液化地基
- 格式:docx
- 大小:76.04 KB
- 文档页数:4
.各种土质适用的基础处理方法1、换填垫层法:浅层软搦地基以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2、预压法: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强夯法: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3 填土等地基;4、强夯置换法: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要求不严的工程;、砂石桩法: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基础;也可处理5 可液化地基;的湿陷性黄土等0.10-2.00m/d6、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法:淤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或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7 和碎石土等地基;黄土、素填土、柱锤冲扩桩法: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黄土等;8、振冲法:处理沙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对于处理不排9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的饱和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 适用性。
;、水泥土搅拌法:深层搅拌法(湿法)与粉体喷搅法:处理正常的固结的淤泥与10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饱和黄土、素填土、粉土、淤泥质土、、加筋法:软弱土地基、填土及陡坡填土、砂土;方法:土工聚合物加筋,锚固,树12 根桩,加筋土;11、排水固结法:处理饱和软弱土层、对于渗透性极低的泥炭土,必须慎重对待;各种基础处理方法注意事项:1、换填垫层法的部分2mm、换填材料---砂石:碎石、角砾、圆砾、粗沙、中砂等,粒径小于A当使用粉细纱或石粉时,垃圾等杂质。
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不应超过总重的45%对于湿陷性黄土50mm;砂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应掺入不少于总重30%的碎石或泺石。
地基,不得选用砂石等透水材料。
,也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当含有碎粉质粘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
用于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地基,土料中不得夹有砖、50mm石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瓦和石块。
土料宜用粉质粘土,不宜用块状粘土和砂质粉7::28或3灰土:体积配合比:5mm土;石灰宜用新鲜的消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
地基处理结课论文题目: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指导教师:赵少飞班级:土木B07-2姓名:李晗学号:200705024205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摘要:本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的形成原因,对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对比及其适用情况。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正文:一、地基液化及其危害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地基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
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处理方法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理。
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等。
1、换填法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换填法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处理问题,而且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并且可缩短工期等。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施工人员要谨记原创文章,转载请表明出处导读:产生液化的场地往往比同一震中距范围内未发生液化场地的宏观烈度要低些。
理论上,地震剪切波在液化土层中受阻(流体不能传递剪力),使传至地面上的地震波相应地衰减,从建筑物振动破坏的角度看,这对建筑耐震有利。
但更广泛的液化震害表明,地基土液化失效对建筑的破坏更严重,因此不能因为液化土存在所谓的“减震”作用而认为液化对建筑抗震有利。
液化场地应优先进行地基处理,使建筑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密实。
具体可根据场地和建筑物特征,选择下面几种方法之一。
(1)振冲法振冲法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迄今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它对提高饱和粉、细砂土抗液化能力效果较佳,可使砂土的Dr增加到0.80。
振冲法对不同性质的土层分别具有置换、挤密和振动密实等作用。
对黏性土主要起到置换作用,对中细砂和粉土除置换作用外还有振实挤密作用。
在以上各种土中施工都要在振冲孔内加填碎石(或卵石等)回填料,制成密实的振冲桩,而桩间土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密和振密,同时回填料形成砾石渗井,可使砂层振密且迅速将水排走,以消散砂层中发展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更利于消除土层的液化。
振冲法主要设备是特制的振冲器,前端能进行高压喷水,使喷口附近的砂土急剧液化。
振冲器借自重和振动力沉入砂层,在沉入过程中把浮动的砂挤向四周并予以振密。
待振冲器沉到设计深度后,关闭下喷口而打开上喷口,同时向孔内回填砾石、卵石、碎石料,然后,逐步提升振冲器,将填料和四周砂层振密。
(2)挤密碎石桩法挤密碎石桩法又称砂石桩法,为碎石桩、砂桩和砂石桩的总称,是指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砂或碎石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砂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处理深度不应小于4m,同时应穿过液化土层。
(3)强夯法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
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夯锤(质量一般为10~40t)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北京地区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摘要:地基处理方法是指按照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加固或改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稳定,减少上部结构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及提高抗液化能力的方法。
北京作为首都,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笔者在勘察工作中遇到过多种地基处理问题,从建筑物使用安全性和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出发,根据多年在北京地区的工作经验,总结出该区不同地基的常见处理方法,主要对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该区勘察建设有一定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基处理;适用条件;处理效果一、地基处理的目的地基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承载力及稳定性问题;2)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3)渗漏问题;4)液化问题;5)特殊土的问题。
当天然地基存在上述五类问题之一或其中几个时,需采用地基处理措施以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通过地基处理,达到以下一种或几种目的。
1、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2、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3、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4、改善地基土的动力特性5、改善特殊土不良地基特性二、常见地基处理方法的分析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一般做法是将天然软弱土层挖去或部分挖去,分层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且无腐蚀性的料,压实或夯实后作为地基持力层,也叫开挖置换法。
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素填土、杂填土、季节性冻土以及暗沟、暗塘等浅层地基的处理。
垫层设计除选定材料外(多用砂、砾石、碎石、矿渣、灰土,不宜用粉土或细砂),主要是确定垫层厚度及宽度,厚度由下卧土层的承载力决定,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要求和防止垫层向两侧移动。
①垫层厚度的确定图2-1垫层计算简图faz ——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σcz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σz——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应力。
地基处理结课论文题目: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指导教师:赵少飞班级:土木B07-2姓名:李晗学号:200705024205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摘要:本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的形成原因,对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对比及其适用情况。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正文:一、地基液化及其危害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地基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
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处理方法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理。
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等。
1、换填法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换填法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处理问题,而且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并且可缩短工期等。
基本规定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完成下列工作:1、搜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大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3、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他地区相似场地上同司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4、调查邻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5、了解建筑场地的环境情况。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地基处理方法的确定宜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结构类型。
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选出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包括选择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2、对初步选出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3、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
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法。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本规范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 。
3、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4、对水泥土类桩复合地基尚应根据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桩身强度验算。
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蛮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础进行变形验算。
液化土层换填处理方案1. 引言液化土层是指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原本颗粒间存在一定压实力的土层,在震动作用下压实力减小,土体颗粒失去力学支撑而流动,形成液化现象。
液化土层的存在严重影响土地的稳定和建筑物的安全,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液化土层的换填处理方案。
2. 换填处理方案概述换填处理是指通过将液化土层内的松软土壤替换为具有较高抗液化性能的实体材料,以提高土体的力学性质,从而减轻液化带来的危害。
具体的换填处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前期调查与设计在进行换填处理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前期调查和设计工作。
这包括对液化土层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液化潜在性、软土性质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方案设计,并确定所需的填充材料和施工方法。
2.2 清理与准备工作在实施换填处理方案之前,需要先对液化土层进行清理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除土体表面可能存在的杂物、软土或弱土层,并进行必要的地基加固工作,以保证换填后的填充材料能够充分发挥其抗液化性能。
2.3 执行换填处理在清理和准备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可以开始执行换填处理方案。
具体的工序包括:2.3.1 挖掘原液化土层首先需要将原液化土层进行挖掘。
挖掘的深度和范围应根据前期调查和设计结果确定,并确保挖掘到稳定的地质层。
2.3.2 填充抗液化材料在挖掘好的土体中,将抗液化材料进行填充。
常见的抗液化材料包括砾石、砂砾混合物、碎石等。
填充时应注意控制填充材料的密实度和均匀性,以确保填充后的土体具有较好的抗液化性能。
2.3.3 土体加固与修整填充完成后,需要对土体进行加固和修整,以保证填充材料的稳定性和地面的平整度。
加固可以采用压实、振动或加固材料等方式进行。
2.4 后期监测与维护在换填处理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期的监测与维护工作。
通过监测土体的变形、应力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或加固,以确保填充土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换填处理方案的优缺点3.1 优点•有效提高土体的抗震性能和抗液化能力;•可根据地质条件和液化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填充材料和施工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施工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摘要:建筑工程地基上的软土具有含水率高、孔隙率大、力学强度低且易变形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由软土组成的地基为软土地基,地基中的软土层主要由软黏性土、淤泥或杂填土等组成。
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且排水困难,在受到施工扰动后极易发生建筑工程基础不均匀沉降和变形,不利于建筑工程建设和结构稳定,严重时会导致结构失稳和倾斜等。
因此,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加固软土地基,改善软土层的力学性能和地基承载力,保障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1软土地基加固类型及原理根据软土固结理论可知,土体孔隙水压力与土体变形密切相关,而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则受到土体渗透系数、液体容重、孔隙比等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
因此,在工程上通过改良影响土体孔隙水压力的主要参数,从而达到软土固结的目的。
根据参数改良的方法,可将经加固后的软土地基归纳为两类:(1)通过直接改善软土地基中软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整体性改良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这种加固类型中,较为常见的是外掺材料(如氧化石墨烯、水泥、砂等)加固法,其原理是在原有软土中掺入加固材料,使软土和外掺材料形成有效的加固体,增强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另外是通过物理作用改善软土物理力学性能,(孔隙率、含水率、等参数),通过上述参数的改良来影响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提高软土抵抗变形的能力。
常用方法如真空预压法、预压法、电渗法等。
(2)通过外部作用使软土地基局部进行增强加固,或者是通过置换的方式在软土地基内部增设加固区,通过外部作用使加固区和软土区形成共同体,从而实现软土地基的加固。
这种类型的加固方法,较为常见的方法是桩体复合地基、强夯法、局部钢筋混凝土加固等。
其原理是在软土地基局部进行加固,通过外部作用或增强体(桩)对软土地基进行挤压,软土间的相互作用、软土与增强体的相互挤压,使得软土的孔隙率降低、孔隙水排出。
2021.4山东水利-43-水工建筑物地基土地震液化处理措施王方圆&,刘敏2,王新&(1.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1;2.济南水务学会,山东济南250000)【摘要】地基土的地震液化可引起水工建筑物不同程度地损坏,文章分析了影响地基土地震液化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水工建筑物液化地基土的处理措施,为今后水工建筑物的勘察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震液化;地基土;节制闸;白云水库【中图分类号】TV2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6159(2021)-04-0043-02The Treatment Measures of Seismic Liquefaction of Foundation Soil of Hydraulic BuildingsWANG Fangyuan1,LIU Min2,WANG Xin1(l.Water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urvey,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of J inan City,Jinan,Shandong250101,China;2.Water Affairs Institute of J inan City,Jinan,Shandong250000,China)Abstract:Seismic liquefaction of foundation soil can cause damage to hydraulic structures in different degre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seismic liquefaction of foundation soil,and summarizes the treatment measures of liquefied foundation soil for hydraulic structur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vestigation,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ydraulic structures in the future.Key words:seismic liquefaction;the foundation soil;gate;Baiyun reservoir饱和无黏性土或少黏性土颗粒在地震动作用下趋于紧密,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有效应力迅速降低并趋近于零的现象,称为地震液化,其典型的现象是喷水、冒砂和流动。
煤气柜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加固措施摘要:煤气柜基础选型应根据储罐的型式、容积、场地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施工技术条件和经济合理性等综合确定。
比较常用的加固方式是采取在倾斜的一边环梁灰土下面用压入桩完成加固,这种方式对工程的扰动较少,不会产生振动,也不用对柜体采取支撑防护,可以避免管道变形和破裂而产生煤气泄漏。
关键词:地基不均匀沉降;防治;加固措施引言本文针对煤气柜在安装装置后出现的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造成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案,在设计和施工上强化对煤气柜基础的处理措施,防止煤气柜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出现。
1对建筑物破坏的影响1.1土坡失稳土坡失稳是指土坡在一定范围内整体地沿某一滑动面向下和向外移动而丧失其原来的稳定性,即改变了原来的平衡状态。
影响土坡失稳的原因有:1)外部因素a.人为影响:不合理的施工开挖,如开挖坡脚;开挖基坑、沟渠、道路边坡时将弃土堆在坡顶附近;在斜坡上建房或堆放重物时,都可引起斜坡变形破坏而产生滑坡。
b.振动的作用:对于砂土,在地震的反复作用下,砂土极易发生液化;对于粘性土,振动时易使土的结构破坏,从而降低土的抗剪强度;而在斜坡附近施工打桩或爆破,由于振动也可使邻近土坡失稳或滑坡。
c.降水或地下水的作用:持续的降雨或地下水渗入土层中时,土中含水量就会增高,土中易溶盐溶解,土质变软,土的强度会降低,会导致滑坡的产生。
2)内部因素a.土坡土质:由于各种土质的抗水能力、抗剪强度是不一样的,如钙质或石膏质胶结的土、湿陷性黄土等,这种土遇水后会慢慢软化,土体的强度降低很多。
b.土坡外形:突肚形的斜坡由于重力作用,比上陡下缓的凹形坡易于下滑;粘性土有粘聚力,当土坡不高时是稳定的,但随气候和时间的变化,也会逐渐塌落。
c.土坡结构:如在斜坡上堆有较厚较重的土层,并且当下层土不透水时,容易在交界上发生滑动。
1.2地基承载力当地基允许承载力大于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应力时,地基工作是安全的、正常的,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是不会遭受破坏。
换填垫层法处理液化地基摘要郑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大陆上的一条北东向的主干断裂带,贯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该地震带影响范围广泛,周围分布有较厚的松散液化砂土和粉土。
本文对位于该地震带中段的江苏省宿迁市洋河镇的某产业园的液化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综合比对,最终采取了换填垫层法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效果通过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及动力触探进行测试,证明该法解决该地区松散液化地基效果显著.关键词液化地基;地基处理;标准贯入试验;抗液化措施;换填垫层法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本工程拟建场地位于郑庐断裂带影响范围内的江苏省宿迁市,场地上部地层屈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单元,自上而下分为六个工程地质层及两个亚层,分层描述如下:①层素填土:局部为松软状耕土,卜.部以软塑状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碎石块等建筑垃圾,厚度为0.30~1.80m。
②层粉土:呈稍密状态,很湿,切面无光泽,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厚度为0.90〜2.90m,承载力特征值85kPa。
③一1层淤泥质粉陋粘土:流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夹杂淤泥质粉土,厚度为0.00〜8.40m,承载力特征值70kPa。
④层粉土:呈稍密状态,很湿,切面无光泽,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厚度为2.10-5.10m,承载力特征值UOkPa。
⑤层粉土:梢密至中密状态,很湿,切面无光泽,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厚度为1.60—3.80m,承载力特征值140kPa“⑥一1层粉土:稍密至中密状态,很湿,切面无光泽,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厚度为0.00〜2.10m,承载力特征值140kPa。
⑦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夹杂淤泥质粉土,厚度为1.50〜3.50m,承载力特征值70kPa。
⑧层含砂姜粘土:硬至可塑状态,切面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夹有大量砂姜石,厚度大于8.70m,承载力特征值280kPa。
拟建场地浅层潜水主要赋存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