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豆审定品种
- 格式:docx
- 大小:33.46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大豆种子行业运行回顾(需求规模、进出口、品种审定、种子储备)及展望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大豆产量为33770.4万吨,其中中国大豆产量在1810.0万吨左右,约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36%。
2015-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大豆产量统计:万吨资料来源:USDA、整理2019年全球大豆产量分布格局资料来源:USDA、整理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大豆品种累计审定总数为2777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数为443个,地方审定的品种数为2334个。
2011-2019年我国大豆审定品种累计数统计图资料来源:农业部、整理 2019年我国新增大豆审定品种270个,其中国家审定大豆品种新增31个,地方审定品种新增数量为239个。
2011-2019年我国大豆审定新增品种数量统计图资料来源:农业部、整理2019年我国大豆新品种国家审定名单一览资料来源:农业部、整理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布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9》显示: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业每亩大豆种子用量为5.22千克,每亩大豆种子费为35.54元。
2013-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业每亩大豆种子需求情况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整理近年来我国大豆种子销售均价波动较大,整体均价维持在7元/千克左右,2018年我国大豆种子销售均价为6.81美元/千克。
2013-2018年我国大豆种子销售均价走势图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整理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呈震荡上行态势,201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824.48万公顷,2018年种植面积增长至841.28万公顷。
2013-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走势图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参考每亩大豆种子需求量测算:我国大豆种植业种子需求总量从2013年的55.46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65.87万吨。
2013-2018年我国大豆种子需求数量统计图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整理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大豆种子进口数量仅为6千克,进口金额为71美元,进口大豆种子在国内大豆种子产业中所占份额极低;2018年我国大豆种子出口数量为120.24吨,出口金额为43.51万美元;2018年我国大豆种子进口均价为11.83美元/千克,大豆种子出口均价为3.62美元/千克。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已累计选育推广合丰、合农号大豆品种63个,合字号大豆品种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30%~50%,占适宜种植区域种植面积的80%以上,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000万hm 2,创纯社会经济效益120亿元。
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大豆生产水平,并推动了大豆科技进步。
合农63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以垦农18号为母本、合丰47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2001年配制杂交组合;2002年所内种植F 1;2003年所内种植F 2,当年冬季南繁种植F 3;2004年所内种植F 4;2005年所内种植F 5,并决选品系,编号为合05-31。
2006-2007年进行所内鉴定试验与品种比较试验,2008年参加省品种预备试验,2009-2010年参加全省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全省品种生产试验,完成全部试验程序,并繁殖原种和生产用种,提请审定推广。
2012年1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12011。
该品种以其高油高产、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广大种植户欢迎,并开始被多个省区引种。
1 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94.3cm ,秆强不倒伏,有分枝,紫花,圆叶,灰色茸毛,荚熟直形,成熟时呈褐色。
子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无色,有光泽,百粒重18.2g 。
该品种每节荚数多,二、三粒荚多,顶荚丰富,高油高产;抗旱,耐瘠薄。
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 116d ,需≥10℃活动积温2350℃。
2009-2010年全省区域试验每hm 2平均产量2928.7kg ,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6.1%;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81.3kg ,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5.5%。
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合丰25、47、50号,绥农10、14号,黑农44、48号等品种的种植区均可种植)及吉林省的东部山区、半山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兴安盟等地区大面积种植。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3547(2020)04-0052-04选育及推广*张小燕山东嘉祥收稿日期:2020-03-05;修回日期:2020-05-26第一作者:张小燕,女,高级农艺师,从事大豆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E-mail:*******************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杂粮产业创新团队(SDARS-16-01)圣豆十号是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7517为母本,以齐丰850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豆2013001,2016年推荐该品种参加黄淮海夏大豆(中组)品种区域试验。
该品种在2016—2018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高达197.2公斤/亩,平均较对照邯豆5号增产7.61%。
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4.1公斤/亩,平均较对照邯豆5号增产9.26%。
2019年通过国家中片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90025。
1选育过程母本7517系济宁农科院选育的高代品系,于2001年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适中,但抗倒性较差,具有大粒、早熟等优点。
父本齐丰850是由山东省农科院选育而成,具有茎秆强韧、籽粒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
2001年:以高代材料7517为母本、齐丰85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F0),同年南繁(F1)。
2002—2005年:在当地连续四代单籽粒传法摘荚留种(F2-F5)。
2006年:在当地选单株并南繁种成株行。
2007年:选株系考种决选形成稳定品系(04626)并南繁。
2008—2009年:连续2年进行新品系比较试验。
2010年:进行多点种植试验。
2011年:第1年参加陕西省夏大豆区域试验。
2012年:第2年参加陕西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
2013年:经陕西省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审定,并命名为圣豆十号。
2016年:该品种推荐参加黄淮海中组国家第1年区域试验。
濉科8号是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依据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遵从优中选优的原则,以中豆20为母本、平99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夏大豆新品种。
201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审豆2012003。
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夏播种植。
1 选育经过1.1 育种目标 选育熟期适中、高产、优质、多抗、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栽培条件的新品种。
1.2 亲本来源 母本中豆20具有高产、广适、亚有限结荚习性等特点,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育成的黄淮夏大豆早熟品种,1999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父本平99016为中豆20自然变异后代,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性好、不裂荚的特点,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从中系谱法选育的新品种平豆2号,于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3 选育方法 选择遗传背景丰富、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把生育期适中和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多作为选择目标,早代注重选择优势单株,高代注重田间总评选择优良株系、品系。
生育期进行调查记载及挂牌标记,成熟时单独收获计产。
品种(系)产量和适应性鉴定采取多年与多点、小面积与大面积的鉴定方法相结合,抗病性、子粒品质先期进行田间或室内感官评估,参试后委托权威专业机构鉴定、测试。
1.4 选育过程 1994年配制杂交组合:中豆20×平99016;1995年去伪劣杂交种,获得F 1;1997-2004年(F 3~F 9)系谱法定向选择;2005-2007年(F 10~F 12)进行株系、品系鉴定;2008年稳定出圃,代号SK2000-8。
2008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预试,2009-2010年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安徽省生产试验。
2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安徽省大豆新品系鉴定试验(预试),6个试点5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产量2636.9kg/hm 2,比对照中黄13增产8.63%,达极显著水平,居23个参试品种(系)第5位。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3.07•【文号】农办财[2011]24号•【施行日期】2011.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经济、农牧、农垦)厅(局、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财务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为进一步加强良种补贴项目管理,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现将《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二○一一年三月七日附件: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2011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农作物良种补贴力度,继续实行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全覆盖,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大豆良种补贴全覆盖,长江流域冬油菜良种补贴全覆盖,藏区青稞良种补贴全覆盖。
根据《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440号)和《财政部关于安排2011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的通知》(财农〔2010〕410号),为确保良种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粮棉油种植面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制定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如下(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和花生良种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另行制定):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的原则,对农民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青稞等作物进行良种补贴,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步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鄂农发〔2011〕7号省农业厅关于发布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的通知各市、州、县(区)农业局(委):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1年3月22日在武汉召开了第五届第二次常委会议,审(认)定通过了14种作物47个新品种。
现予以公布,请各地因地制宜组织示范推广。
附件:1. 审(认)定品种名单2. 审(认)定品种简介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日附件1:审(认)定品种名单一、水稻1、两优302 (鄂审稻2011001)2、广两优35 (鄂审稻2011002)3、广两优558 (鄂审稻2011003)4、广两优15 (鄂审稻2011004)5、荆优6510 (鄂审稻2011005)6、天优华占(鄂审稻2011006)7、齐两优908 (鄂审稻2011007)8、绵5优142 (鄂审稻2011008)9、深优9752 (鄂审稻2011009)10、荣优淦3号(鄂审稻2011010)11、鄂粳优775 (鄂审稻2011011)12、华粳295 (鄂审稻2011012)13、荆1A (鄂审稻2011013)14、鄂晚17A (鄂审稻2011014)二、玉米1、康农玉901 (鄂审玉2011001)2、恩单803 (鄂审玉2011002)3、帮豪玉509 (鄂审玉2011003)4、康农玉108 (鄂审玉2011004)5、峰玉1号(鄂审玉2011005)6、华玉10号(鄂审玉2011006)7、恩单804 (鄂审玉2011007)8、禾玉998 (鄂审玉2011008)9、黔兴201 (鄂审玉2011009)10、鄂甜玉5号(鄂审玉2011010)11、西星甜玉2号(鄂审玉2011011)12、彩甜糯6号(鄂审玉2011012)三、马铃薯1、中薯3号(鄂审薯2011001)2、鄂马铃薯9号(鄂审薯2011002)四、甘薯1、鄂薯8号(鄂审薯2011003)五、棉花1、鄂杂棉30 (鄂审棉2011001)2、创新棉2号(鄂审棉2011002)六、大豆1、中黄13 (鄂审豆2011001)七、花生1、开农56 (鄂审油2011001)2、豫圣花1号(鄂审油2011002)八、芝麻1、中芝18 (鄂审油2011003)九、西瓜1、鄂西瓜15 (鄂审瓜2011001)2、鄂西瓜16 (鄂审瓜2011002)3、农康青峰(鄂审瓜2011003)4、丽之蜜(鄂审瓜2011004)十、豇豆1、鄂豇豆10号(鄂审菜2011001)2、鄂豇豆11 (鄂审菜2011002)十一、苦瓜1、华翠玉(鄂审菜2011003)2、华碧玉(鄂审菜2011004)十二、茭白1、鄂茭3号(鄂审菜2011005)十三、柑橘1、露德红(鄂审果2011001)十四、茶树1、鄂茶11 (鄂审茶2011001)2、鄂茶12 (鄂审茶2011002)附件2:审(认)定品种简介一、水稻1、两优302品种来源: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HD9802S”作母本,“R302”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品种。
中黄13大豆种产品介绍中黄13大豆在2001年通过天津市、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1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品种适宜在安徽省淮河流域、淮北地区、天津市等地种植,它夏播的生育期在105-108天左右,春播生育期在130-135天左右,株高为50-70厘米左右,属半矮秆品种,适于密植、抗倒伏性强。
一、基本信息1、该品种在2001年通过天津市、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安徽省淮河流域、淮北地区、天津市等地种植。
2、该品种2011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该品种夏播生育期一般为105-108天左右,春播生育期一般为130-135天左右,植株高度一般为50-70厘米左右,属于半矮秆品种,有适于密植、抗倒伏性强的特点。
二、特征特性1、该品种的主茎节数一般为14-16节左右,结荚高度为10-13厘米左右,有效分枝在3-5个左右。
该品种的种子粒形较圆,种皮呈黄色,百粒重为24-26克左右,脐呈褐色。
2、该品种植株的紫斑粒率和虫蚀率低,对比其他一般品种,显得商品品质较好。
3、该品种中抗孢囊线虫和根腐病,增产潜力大。
若是肥水、温湿环境等管理达标,亩产一般可达250公斤左右。
三、产量表现1、该产品在1999年和2000年参加了安徽省区试,在安徽平均亩产202.73公斤左右,跟对照组相比较,产量增加16.0%左右。
2、该产品在1998年、2000年参加了天津市的区试,1998年时,该产品的平均亩产达到了163.8公斤左右,与对照组相比产量持平。
2000年该产品的平均亩产157.6公斤左右,比对照组增产了5.1%左右。
3、该产品2000年参加了安徽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1.96公斤左右,比对照组增产了12.71%左右。
4、该产品1999年、2000年参加了天津市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达到了166.85公斤左右,比对组增产了18.15%左右。
2019/635新 品 一 览玉米新品种秦龙14科龙188是安徽省龙亢农场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中粒、抗病、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系,2014年通过了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叶片椭圆形,花紫色,平均生育期101天。
平均株高62.2厘米,底荚高度19.6厘米,主茎节数14.9个,有效分枝2.5个,单株荚数42.3个,单株粒数84.7粒,单株粒重14.8克,百粒重18.4克。
籽粒椭圆形、黄色,脐深褐色。
成熟时不裂荚,抗倒伏。
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1.95%,粗脂肪含量19.11%。
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胞囊线虫病。
该品种适宜在安徽省淮北、江淮等黄淮南部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安徽省龙亢农场沈维旗邮编:233000)秦龙14是西安秦龙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粮饲兼用、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年和2011年分别通过了陕西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叶鞘紫色,叶深绿色,茎秆粗壮,株型半紧凑。
株高250厘米,穗位高95厘米,花丝淡红色,花药淡黄色。
果穗筒形微锥,穗长18~21厘米、粗5.3厘米,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3粒,籽粒橘黄色、半马齿形,白轴,千粒重300~360克,出籽率88%,结实性好。
高抗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抗丝黑穗病、穗腐病,抗倒伏,活秆成熟。
籽粒淀粉含量75.69%,容重721~746克/升,质量达国家一级青储玉米标准。
在黄淮地区春播,一般于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种;夏播于小麦收获后抢种,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
采用硬茬单粒直播或免耕直播,一般等行距种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18~20厘米;也可宽窄行种植,宽行80~90厘米、窄行40~50厘米。
(陕西省种子管理站张宗荣邮编:710018)大豆新品种科龙188 DOI:10.19433/ki.1006-9119.2019.06.013DOI:10.19433/ki.1006-9119.2019.06.014。
高油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龙豆3号的选育杨雪峰;齐宁;刘广阳;林红;来永才;李炜;肖佳雷;王晓楠【摘要】龙豆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最新育成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无限结荚习性,秆强不倒,植株繁茂有分枝,三、四粒荚多,百粒重23 g左右,脂肪含量高(22.39%),中抗灰斑病兼抗疫霉病.具有高油、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等优点,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大面积种植推广.2012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推广.【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3页(P193-195)【关键词】高油;大豆;龙豆3号;选育【作者】杨雪峰;齐宁;刘广阳;林红;来永才;李炜;肖佳雷;王晓楠【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哈尔滨15008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哈尔滨15008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哈尔滨15008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哈尔滨15008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哈尔滨15008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哈尔滨15008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哈尔滨15008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中心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黑龙江省具有肥沃的土壤、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及优质大豆生产适宜区。
但随着近年来大豆比较效益的降低,加之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大幅攀升及国际市场对大豆价格的垄断控制,致使黑龙江省乃至我国大豆生产受到严重制约,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选育大豆新品种是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1-3]。
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育种水平[4],并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5]。
龙豆3号的选育,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优质、高产、广适应性的大豆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新的品种支撑。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2002年以龙品9501为母本,以龙0116F1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品种名称:蒙豆15号(呼交98-124)审定(登记)编号:蒙审豆2003003号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4天。
长叶,白花,开花早,花期长。
主茎结荚为主,分枝少,成熟时植株深褐色,植株上部荚丰富。
茎秆粗壮,节间短、抗倒伏,株高70㎝左右。
4粒荚多,亚有限结荚习性,抗炸荚。
籽粒黄色,圆形,无色脐,百粒重24克左右。
品质:蛋白质含量40.14%,脂肪含量20.61%。
抗大豆食心虫、霜霉病及大豆疫病,抗倒伏。
产量表现: 2001年呼伦贝尔市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02.6公斤,比对照北丰9号增产11.42%。
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176.04公斤,比北丰9号增产11.70%。
2001-2002年区试共17点次,增产点16点,平均亩产138.8公斤,比对照北丰9号增产11.56%。
2002年呼伦贝尔市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9公斤,比北丰9号增产10.27%。
适宜种植区域:≥10℃有效积温2200—2400℃积温区,适应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南部及第三积温带种植。
品种名称:金源55号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1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平均118天,需≧10℃活动积温2180℃左右。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65.2厘米,主茎14.4节,有效分枝0.2个,底荚高度14.5厘米,单株有效荚数25.7个,单株粒数59.9粒,单株粒重11.2克,百粒重19.7克。
长叶,白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浅黄色。
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抗或中感灰斑病。
粗蛋白含量42.19%,粗脂肪含量19.6%。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国家北方大区春大豆早熟组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4点次全增产,0点次减产,增产点率100%,两年平均亩产185.6斤比黑河43号对照增产8.6%。
2012年生产试验,5点次全增产,0点次减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185.8公斤,比黑河43号对照增产7.5%。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203的选育与栽培要点杜平;王新风;马巍;王梓玉;王巍巍;富健【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12【摘要】为了选育适宜吉林地区种植的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应用于生产,以公交2059反-6为母本、垦农18为父本于2003年采取人工去雄授粉方法获得杂交后代,再利用系谱法鉴定选育出吉育203(原品系代号公交DY2008-9)。
该品种2010-2011年在吉林省早熟组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2369.2 kg/hm2,比对照绥农28(2301.7 kg/hm2)增产2.9%;2011年在吉林省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2314.0 kg/hm2,比对照绥农28(2263.5 kg/hm2)增产2.2%;生育期118 d,株高85 cm左右,百粒重为20.1 g,主茎节数16~18个,分枝1~2个,节间短,结荚均匀,荚密集,3~4粒荚多,荚熟褐色,完全粒率高,无褐斑粒,籽粒品质优良,脂肪含量24.94%,抗性好,于2011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适宜吉林省大豆早熟地区及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总页数】4页(P43-45,49)【作者】杜平;王新风;马巍;王梓玉;王巍巍;富健【作者单位】吉林省伊通县科学技术协会,吉林伊通 130700;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吉林公主岭 136100; 国家大豆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吉林公主岭 136100; 国家大豆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33;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64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吉林公主岭 136100; 国家大豆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吉林公主岭 136100; 国家大豆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03【相关文献】1.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302选育与高产栽培要点 [J], 赵荣林;王新风;王梓钰;汪辉;马巍;富健2.吉林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100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J], 张铁柱;王新风;王巍巍;赵久安;富健3.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90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J], 李海;孟凡钢;王新风;马巍;董岭超;富健4.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87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J], 富健;王新风;孟凡钢;马巍;董岭超;刘曙光;李树梅5.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73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J], 富健;孟凡钢;王新风;马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审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濉科998谢辉;王玉梅【摘要】濉科998是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以巨丰X豫豆21高代材料为母本,FK9507-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夏大豆新品种。
2008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11年通过国审,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期刊名称】《大豆科技》【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5页(P61-64,68)【关键词】濉科998;品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作者】谢辉;王玉梅【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南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濉溪235126;安徽省濉溪县南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濉溪235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濉科998是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依据“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遵从“优中选优”的原则,杂交选育出的高产、稳产、广适夏大豆新品种。
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豆2008002;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0。
1 选育经过1.1 育种目标选育熟期适中、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栽培条件的新品种[1]。
1.2 亲本来源母本:巨丰×豫豆21高代(F6)材料,具有高产、高蛋白、籽粒小、抗花叶病毒病等特点。
2007年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通过省审的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濉科928即来源于这个材料。
巨丰大豆茎秆粗壮,耐肥抗倒,迟熟,分枝能力强;豫豆21高产、高蛋白、籽粒小、抗花叶病毒病[2]。
父本:FK 9507-1系开封市农科所从美青眉黄同位素辐射后代系统选育的高产、高油、广适、高抗大豆新品种[3],后被命名为开豆4号。
1.3 选育方法选择遗传背景丰富、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把生育期适中和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多作为选择目标[4],早代注重选择优势单株,高代注重田间总评选择优良株系、品系。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9品种名称:华夏9号选育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桂早1号/巴西14号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99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67.3厘米,主茎14.1节,有效分枝4.4个,底荚高度12.8厘米,单株有效荚数61.7个,单株粒数123.2粒,单株粒重18.3克,百粒重15.5克。
椭圆叶,白花,棕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淡褐色。
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15号和18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44.35%,粗脂肪含量18.08%。
产量表现:2008~2010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3.6千克,比对照华夏1号增产6.6%。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5.2千克,比对照华夏1号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1.6月下旬至7月下旬播种,条播行距50厘米,株距10厘米,留单株苗;或穴播,穴距30厘米,每穴留2株苗。
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0.9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万株,低肥力地块1.2万株。
3.肥力高地块不需要施肥,肥力中等地块每亩施复合肥5~10千克,肥力低的地块每亩施农家肥500千克左右,复合肥5~10千克,磷肥10千克,钾肥10千克为基肥,切忌种子与化肥接触。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广东北部、中部、西南部和江西中部、湖南南部、福建、海南夏播种植,注意防治大豆黑潜蝇。
国审大豆新品种--交大133∙ 2011年11月02日14:18 农博网∙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8品种名称:交大133选育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品种来源:台湾88/交选2号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92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36.1厘米,主茎10.3节,有效分枝1.9个,单株有效荚数16.1个,多粒荚率71.7%,单株鲜荚重40.8克。
每500克标准荚数176个,荚长×荚宽为5.3×1.3厘米,标准荚率68.5%,百粒鲜重73.7克。
圆叶,白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绿色,有光,种脐淡褐色。
感官品质鉴定属香甜柔糯型。
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
产量表现:2009 ~2010年参加鲜食大豆春播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荚771.3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4.9%。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1.7千克,比对照浙鲜4号增产13.5%。
栽培技术要点:1.3月至4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40厘米,株距8~10厘米。
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5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8万株,低肥力地块2万株。
3.每亩施800~1000千克腐熟有机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8~10千克或磷酸二胺8~1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每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辽宁中南部、安徽沿江和江淮地区、北京、福建厦门、湖南长沙、广西南宁、云南昆明、四川成都平原和江苏、浙江、海南作鲜食大豆品种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7品种名称:黔豆7号选育单位: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品种来源:8307/88-5027-2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6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52.7厘米,主茎12.2节,有效分枝3.0个,底荚高度12.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56.4个,单株粒数125.7粒,单株粒重18.3克,百粒重15.9克。
椭圆叶,紫花,棕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褐色。
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41.93%,粗脂肪含量19.0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西南山区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4.9千克,比对照滇86-5增产21.9%。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8.4千克,比对照滇86-5增产15.8%。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40厘米。
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2.2万株,中等肥力地块2.5万株,低肥力地块3.0万株。
3.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胺25千克作基肥,初花期每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贵州、云南、湖北鄂西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6品种名称:郑03-4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郑99130/JN9816-03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6天。
株型收敛,无限结荚习性。
株高84.0厘米,主茎18.9节,有效分枝1.7个,底荚高度13.6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7.2个,单株粒数97.8粒,单株粒重17.2克,百粒重19.2克。
椭圆叶,紫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
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44.66%,粗脂肪含量20.26%。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6.2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5.5%。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8.4千克,比对照中豆8号增产12.1%。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40厘米。
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2万~1.4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4万~1.5万株,低肥力地块1.5万~1.6万株。
3.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千克或磷酸二胺1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每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10千克,同时叶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重庆、安徽黄山、湖北襄樊、陕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国审大豆新品种--泛豆11∙ 2011年11月02日14:16 农博网∙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5品种名称:泛豆11选育单位: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06B5/泛W-32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2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77.2厘米,主茎16.5节,有效分枝2.3个,底荚高度16.6厘米,单株有效荚数60.1个,单株粒数112.7粒,单株粒重19.6克,百粒重19.1克。
卵圆叶,紫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淡褐色。
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42.65%,粗脂肪含量21.8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7.0千克,比对照增产11.6%。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1.7千克,比对照中豆8号增产8.4%。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50厘米(或宽窄行60∶40厘米),株距10厘米。
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0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3万~1.5万株,低肥力地块1.6万~2.0万株。
3.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 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胺10 千克作基肥,初花期每亩追施10 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或花期低肥力田亩追尿素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重庆、湖北襄樊、安徽南部、江西北部、陕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4品种名称:贡豆22选育单位: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5(19)F1/贡444-1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2 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49.7厘米,主茎10.5 节,有效分枝3.2个,底荚高度14.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27.3个,单株粒数52.4粒,单株粒重11.7克,百粒重23.5克。
卵圆叶,白花,灰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淡褐色。
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叶病毒病7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39.98%,粗脂肪含量21.82%。
产量表现:2009 ~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78.3千克,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7.5%。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9.9千克,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1.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条播行距40 厘米。
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4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67万株,低肥力地块2.0万株。
3.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千克或磷酸二胺20 千克作基肥,苗期清粪水或加尿素5千克,初花期每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江西、浙江、重庆、江苏泰州、安徽铜陵、湖南北部、四川中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3品种名称:南农38选育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品种来源:吉林30/通州豆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3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56.2厘米,主茎11.7个节,有效分枝2.1个,底荚高度16.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27.4个,单株粒数56.9粒,单株粒重11.5克,百粒重20.7克。
卵圆叶,白花,棕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深褐色。
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41.71%,粗脂肪含量19.70%。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3.6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10.7%。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7.0千克,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9.1%。
栽培技术要点:1.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点播株距10厘米,行距45厘米,条播行距45厘米。
2.亩施钙镁磷肥30千克及人畜粪水1000~1500千克作底肥,红黄壤酸性土壤加施适量石灰,追肥在三叶期施用,亩施尿素4~5千克,氯化钾5~7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浙江、江西、湖北武汉、重庆永川、四川中南部、江苏沿江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2品种名称:中豆40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鄂农W/早枝豆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05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67.8厘米,主茎11.7节,有效分枝3.4个,底荚高度13.6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4.1个,单株粒数67.7粒,单株粒重13.1克,百粒重20.4克,椭圆叶,白花,灰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
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41.95%,粗脂肪含量21.61%。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6.4千克,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9.4%。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8千克,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1.4月初播种,行距30~40 厘米,株距5~10厘米。
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5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7万株,低肥力地块2.0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