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沿线旅游资源_点_轴_开发模式研究_以河南省黄河旅游开发为例_周
- 格式:pdf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2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176黄河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以河南为例◎王冠波摘要: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世界历史上四大古国的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沿岸区域,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沿岸区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及横河流域,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发源于广袤富饶的黄河流域。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流经9省区,生生不息,见证了炎黄子孙五千年所创造的伟大发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
黄河流域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为传播黄河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黄河文化;黄河精神;黄河资源;开发;利用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老先民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也是中国华文明的主要诞生地。
黄河文化从这里产生,是构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河南地处黄河文化核心区域,历史地位重要,文化资源丰富,影响深远。
黄河文化资源经过长时间的综合发展,形成了丰富厚重、种类齐全的特点,在整个黄河流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黄河文化资源的类型(一)黄河文化的概念广义上的黄河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和黄河流域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黄河水事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广大群众及其水利工作者的精神需求、价值取向、基本理论和行为方法的融合。
它主要包括精神、观念、价值观、制度等文化现象。
黄河文化首先是一种流域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
黄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流经的9省区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以地域来看,黄河流域的文化包括青海省的高原文化、四川地区巴蜀文化、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族文化、甘肃省的陇南文化、陕西地区的三秦文化、山西省的三晋文化、河南省的中原文化、山东省的齐鲁文化等。
沿黄河流域各个省区在传播黄河文化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使命,而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段,厚重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河南地区的黄河文化资源同样丰富多彩。
(二)河南黄河文化资源的类型黄河干流在灵宝市进入河南省境,流经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8个市、28个县(市、区),全长711公里,总面积达3.62万平方公里,河南的黄河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
《专业知识前沿讲座》题目: 河南黄河黄金旅游带SWOT分析院系名称:管理学院专业班级:旅游管0901 学生姓名:肖伟学号: 200946900501河南黄河黄金旅游带的SWOT分析摘要:美丽的黄河,在美丽着中国,也在美丽着世界,就这样默默地、无声无息地向巨人展示着悠悠黄河文化,孕育出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针对河南黄河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开发,利用SWOT分析模式,对黄河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南黄河黄金旅游带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黄河旅游SWOT分析对策大黄河之旅是国家旅游局重点培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具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河南黄河黄金旅游带策划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
根据意见稿,将把河南黄河黄金旅游带建设成为绿色生态走廊、历史文化走廊、休闲度假走廊,成为荟萃华夏文明、凸显生态黄河的国际精品旅游带。
人们多年来习惯于说“中国有五千年灿烂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当我们在为“河南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经上下五千年”而自豪不已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要把昔日的灿烂变为今天的辉煌。
黄河的“悬、浊、荡、阔”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大禹塑像、“哺育”、象苑、黄河民俗风情苑、黄河碑林以及以炎黄二帝巨塑为主题的“中华炎黄坛”工程,构成了展示黄河文化的系列内容。
黄河文化如此醇厚,那么怎样弘扬黄河文化,如何利用黄河文化凝聚华人的向心力,提高黄河旅游文化的内涵,在中原崛起中如何起到龙头作用,增强黄河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问题。
所以,本文运用SWOT分析来讨论以上问题。
一、黄河黄金旅游带总体布局----“一体两翼四组团”“一体”即为现行黄河河道,着重开发打造711公里长的黄河现行河道水上旅游,包括三门峡、小浪底和西霞院等3个库区水上游及其以东黄河现行河道的水上游两部分。
“两翼”区域范围是黄河河道往南100公里区域和往北70公里区域。
开发重点为南边以连霍高速和陇海铁路为主干线,以郑汴洛“三点一线”为基础,整合提升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等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带动伏牛山等旅游区发展;北边以晋济、济焦等高速公路为主干线,以济源、焦作、新乡、濮阳等城市为依托,带动和促进南太行山水游。
2020年3月下半月刊文旅融合助推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以河南省为例程璐瑶 金彩玉黄河文明是华夏文化的重要构成,更是华夏民族之根。
河南省位于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境内黄河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要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动力,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促进黄河流域高品质发展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对河南省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针对性地开发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的建议,以期为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引言为了国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我国通过促进文旅融合,传承与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我国政府于2018年进行改革,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使旅游业得到密切关注。
河南省有着厚重的历史,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近几年旅游发展迅速,为该省实现文旅融合提供了重要前提。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常住人口数量过亿,多年来以第一产业为经济支柱。
文化与旅游业属于典型的第三产业,因此,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对黄河流域乃至河南省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河南省应牢牢抓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黄河流域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河南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文化资源。
黄河流经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濮阳、三门峡、新乡、焦作和济源等市,沿黄河各市分属于不同的文化区,他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如郑州的殷商文化、开封的汴梁文化、洛阳的河洛文化等。
“最早的中国”——偃师二里头遗址;刚柔并济的汉族传统拳术——陈家沟太极拳;“中华之根”——新郑黄帝故里,这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繁荣河南黄河流域旅游事业的宝贵资源。
(二)旅游业快速发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截至2018年底,全省四星级酒店、旅行社、4A级以上景区数量分别为432家、1 137家和178家。
河南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作者:尹红茹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年第09期河南作为沿黄流域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既包括自然景观,如桃花峪、悬河等,也包括人文景观,如古代黄河渡口、治水文化遗址等。
然而,目前河南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开发不够深入、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等。
本文探讨河南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开发的路径,以期为河南黄河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河南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概述河南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数量众多,种类较全,涵盖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等。
在自然景观方面,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拥有峡谷、瀑布、湖泊等多种类型的自然景观。
例如,龙门石窟是一处以佛教石窟艺术为主题的景区,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云台山则是一座以奇峰怪石和古刹庙宇为特色的名山。
在人文景观方面,有郑州商都遗址、安阳殷墟、开封府等。
河南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非常高。
例如,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石刻艺术,感受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同时,龙门石窟景区还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享受到放松和愉悦。
无论是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都能够在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项目和活动。
河南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尽管河南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许多游客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宣传渠道有限,缺乏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其次,宣传内容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最后,宣传效果不佳,没有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
例如,洛阳作为河南黄河文化的重要城市,拥有众多著名的文化遗址和景点,如白马寺、龙门石窟等。
然而,洛阳市在黄河文化的宣传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对于许多游客来说,他们只知道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却不知道洛阳与黄河的关系。
缺乏全面系統的黄河文化宣传,使得洛阳的黄河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也限制了洛阳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作者:高媛来源:《人民黄河》2020年第03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旅游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推进对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大区域旅游合作力度,成为提升地区旅游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是首批中国国家旅游线路备选名单12条线路中的一条,其以黄河文明为纽带,由西向东连接八个省区,尤以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为重点黄河文化旅游区。
然而,黄河沿线各地区之间在旅游规划、资源整合、市场营销、政策制定、线路设计等方面表现出十分不协调的问题,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损耗,对黄河沿线旅游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应以黄河文明为主要轴线发展沿线旅游,推进黄河沿线地区的区域合作,建立沿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充分提炼黄河沿线地区特色的基础上,对其旅游资源开展统筹规划,以此进一步推动黄河沿线旅游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基于此,从《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文库·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一书入手,分析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最后对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策略进行研究。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文库·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一书紧紧围绕河南省黄河旅游资源开发展开全面论述,全书共包括十三章。
第一章:导论,介绍了旅游业的经济特性、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态势、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存在问题等内容。
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介绍了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基础、自然旅游资源的类型、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第三章:人文旅游资源,阐述了人文旅游资源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类型、分布等内容。
其他章节依次论述了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系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支持系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沿黄旅游带等内容。
全书内容丰富,兼具专业性、实践性及针对性,通过对该书的学习,可提高对黄河文明本质及演变规律的有效认知,并有助于推动黄河文明的现代转型及伟大复兴。
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杨俊博【摘要】the State Council put forward the decision of constru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cultural tourism zone in Henan".The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as the core of the Henan Yellow River Gold Tourism Belt with the wisdom tourism complies with the current tre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enan.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difficult problems of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echnology enterprises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o as the supply and demand are concerned, and the lack of motiva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tourism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tardy progress of intelligence of some cities, etc.Connective docking platform of supply and demand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urism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crease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 reg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accelerated and other specific measures worked out so as to promote Henan yellow river gold tourism belt with the wisdom tourism.%国务院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在河南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以黄河文明为核心的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的打造,顺应了当今河南旅游发展的趋势.但还存在科技企业与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供需对接难、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动力不足、部分城市智慧化进程慢等问题.应建立需求对接平台、加大旅游信息化宣传力度、加快建设区域间部门协调机制等具体措施,以促进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2)002【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作者】杨俊博【作者单位】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洛阳471934;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河南洛阳4719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8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带包括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商丘、濮阳等6个城市,涉及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交通等五大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作者:顾金梅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年第07期黄河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越,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黄河沿线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要遵循局部开发、全面保护的原则,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旅游特色,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市场为导向,着手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与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中华民族称为“母亲河”。
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一定的开发优势,能够设计出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
文章以黄河沿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与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为例,对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优势(一)旅游资源丰富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十分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黄河沿线的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等地,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
此外,黄河沿线周边有多个中国古都,如西安、洛阳、郑州等。
黄河沿线周边有50余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具有十分优越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二)地理区位优越黄河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发展轴线之一,其地理区位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全球环境来看,陇兰经济区域是欧亚大陆经济带的重要部分之一,而黄河沿线各区域则是陇兰经济区域的参与主体。
欧亚大陆经济带推动黄河沿线各区域朝着东西双向发展,实现两面同时发展延伸,为国外游客前来黄河沿线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是从国内环境来看,黄河处于我国北部,东西方向涵盖了华东、中南、华北与西北地区,区域内有多条重要铁路线路,京沪线路、京广线路等作为纵轴,陇海—兰新等线路作为横轴,配合多条水路、公路,将黄河沿线各城市与全国各个区域、地方联系在一起。
三是从黄河自身情况来看,黄河东西贯穿长达数千千米,连接了三个经济区域,将汉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贯穿在一起,东至渤海海滨、西达青藏高原,一路自然风光各异,文化、经济差异明显,有利于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有助于高度整合旅游资源。
河南打造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路径研究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旨在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同时保护和传承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实现文旅融合的多赢效果。
一、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中,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河南的黄河流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时,河南还拥有众多的历史名城和旅游景点,如郑州的嵩山少林寺、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封的少林寺和云台山等,这些景点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
二、文旅融合的重要性文旅融合是当前国内外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黄河流域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黄河流域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借助旅游的平台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赢。
通过文旅融合,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得到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能够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河南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的路径研究(一)积极构建黄河文化品牌为了打造黄河流域文旅融合示范区,河南需要积极构建黄河文化品牌,通过整合资源和创新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河南可以通过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二)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为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河南拥有丰富的黄河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加强相关保护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同时加大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宣传力度。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弘扬黄河文化,提高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文旅融合的效果,河南还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这包括交通、酒店、景区设施等方面的投资。
通过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的水平,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示范区的发展。
黄河游览区旅游资源分析黄河游览区简介: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约三十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
风景区绿树满山,亭阁相映,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多年来,凭借着美丽的风景和优质的服务,风景区先后荣获“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提名单位,国家环保局和建设部授予“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黄河游览区绿树满山,亭阁相映,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它虽没有苏州园林的小巧、杭州西湖的秀丽,但它却有磅礴于世的气势。
登高北望,黄河水无际无涯,浩浩荡荡。
由于黄河在这里冲出最后一个峡口进入平原,形成悬河,所以在这里观黄河别有一番情趣。
触景生情,令人联想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而使人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
黄河游览区是70年代才在黄河之滨的荒山上开始建设的游览区,经过近20多年的建设,建设者们在6000多亩的荒山上栽活了200多个树种,60余万棵树木,实现了大面积的绿化和美化,做到四季长青,三季有花,两季有果。
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园林建设,使这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曲径通幽,亭台楼阁点缀在绿海之中。
游人至此,在秀丽的园林中,观赏黄河雄姿,会感到心胸分外开阔。
在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的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景区近40处景点内,分布着“炎黄二帝”、“哺育”、“大禹”、“战马嘶鸣”、“黄河儿女”等塑像,黄河碑林,《西游记》等古代名著大型砖雕,浮天阁、极目阁、开襟亭、畅怀亭、依山亭、牡丹亭、河清轩、引鹭轩等亭台楼阁,以及低空索道、环山滑道、黄河汽垫船等现代化游乐设施。
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中外游客,被誉为万里黄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由于黄河在这里冲出最后一个峡口进入平原,形成悬河,所以来这里观黄河别有一番情趣。
回首南望,是游览区的中心景区五龙峰。
这里古典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起伏的山势上。
登上最高处的极目阁俯瞰黄河,更能领略到“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的深刻含义。
河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其悠久的历史、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对河南省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参考。
2. 自然风光资源河南省地处中国大陆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
其中以黄河、太行山和伏牛山等著名。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河南全境,其壮美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太行山和伏牛山则是中国著名的山脉,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吸引了很多喜欢户外活动和探险的游客。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湖泊和草原等自然景观。
比如洛阳的千佛山和汴京梁园,开封的龙亭和滑雪场,郑州的黄帝故里和CBD中心等等。
这些景观为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历史文化资源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嵩山少林寺和捺波圣地、开封的妙应寺和大相国寺等。
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见证了河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此外,河南还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经河南,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诞生。
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如亳州殷墟、商丘后屯、郑州妇好墓等,都是重要的历史遗址。
这些文化资源为河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魅力。
4. 发展现状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成为主要的旅游项目。
然而,与其他发达旅游省份相比,河南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限制了游客的流动性和旅游的便利性。
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如酒店、导游等。
此外,旅游产品种类有限,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5. 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河南省的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广告·书评苗长虹著科学出版社出版定价:88.00元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评‘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文库㊃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顾金梅㊀㊀中华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的起源和发展,在众多文化中,黄河文化是最具代表性且最有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之一㊂作为一种植根于广大黄河流域的地域性文化,黄河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并经过长期的发展,在明清之后逐渐融入统一的中华文明体系中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围绕黄河形成了内涵丰富㊁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与宏伟壮丽㊁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㊂在强力㊁有效地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策略,推动对黄河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㊁对黄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大发展意义㊂‘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文库㊃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一书是河南省科技攻关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㊂作者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对河南省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河南省旅游系统空间结构,设计了全面完整的旅游产品谱系,并对河南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系统㊁支持系统和战略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对河南省沿黄旅游带㊁伏牛山区㊁桐柏-大别山区㊁太行山区的旅游发展进行了战略分析和对策研究㊂黄河文化从形成之日起直至近代,其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第一,黄河文化是一种高度成熟的农业文明㊂黄河流域农业文明与南方稻作农业文明大不相同,以黄河流域为基础的北方农业文明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加上生活在这一文化氛围中的人具有踏实㊁务实㊁重视传承的特点,在长期的农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成熟的高度发达农业文明,这也是黄河文化最基本的特征㊂第二,黄河文化从政治角度来看具有正统性㊂从事农耕的定居生活促使聚族而居成为一种传统,并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宗族礼法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㊂这种意识形态不断遭到强化,逐步成为无法动摇的正统思想,而黄河文化即是这种思想的载体,所以黄河文化在政治角度上来看具有正统性㊂第三,黄河文化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文化体系㊂黄河流域从西向东跨越中华大地,将各个地区连接起来,所以黄河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融合了多元文化而形成的文化体系㊂比如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就是大汶口文化与仰韶文化结合的产物㊂黄河文化广泛吸收了西方和北方的各民族文化,这种极强的包容性使黄河文化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㊂文化资源是指人们从事的与文化活动相关的生产和生活内容,它以精神状态为主要存在形式㊂黄河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古文化资源㊂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实物体现㊁制度体现㊁观念体现㊂通过考古发现的大量名胜古迹为实物文化的载体,如兵马俑㊁开封古城等;制度文化则在保留的相关典籍著作中体现,如诸子百家的书籍;观念文化则体现于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的生活习俗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中,如三晋文化㊁三秦文化等㊂第二,宗教文化资源㊂广阔的黄河流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存在与发展有众多不同的宗教文化,如道教㊁藏传佛教㊁汉传佛教㊁萨满教等,是各种宗教文化与艺术交汇㊁共存的地域,并形成了相应的建筑景观,如敦煌莫高窟㊁嵩山少林寺㊁西安大雁塔等㊂第三,民族文化资源㊂黄河发源于中国西部,而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蒙古族㊁藏族㊁回族等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在语言㊁文学㊁艺术㊁服饰㊁习俗等方面体现出来,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㊁藏族与蒙古族的藏传佛教寺庙等㊂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黄河文化资源的内涵㊂在深厚的多元文化资源影响下,历史悠久㊁地域辽阔的黄河流域形成了极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第一,以名山大川为中心的山水旅游资源㊂例如东岳泰山㊁西岳华山㊁壶口瀑布㊁青铜峡㊁秦岭自然保护区㊁青海湖等,这些自然旅游资源体现出了我国大好河山的波澜壮阔之美,也是黄河流域自然景观的代表㊂第二,以文物古迹㊁宗教寺庙为中心的古文化旅游资源㊂其中河南省㊁山西省㊁陕西省等都有大量的古文化旅游资源,如河南省的嵩山少林寺㊁白马寺㊁相国寺㊁洛阳龙门石窟等,山西省的云冈石窟㊁五台山寺庙群㊁大同华严寺等,陕西省甚至被称为整个中国的历史博物馆,有半坡遗址㊁秦始皇陵㊁大雁塔㊁法门寺㊁文庙碑林等㊂第三,以少数民族宗教㊁风土人情为核心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㊂该资源主要以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
沿黄河研学旅行资源开发及协同发展研究
主要目标
是对沿黄河研学旅行资源进行综合整合,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沿黄河研学旅行的服务水平。
在此基础上,强化沿黄河研学旅行资源共享机制,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沿黄河研学旅行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沿黄河研学旅行资源息共享平台,推进沿黄河研学旅行资源协同发展。
研究还将运用生态学、社会学等科学理论,从科学角度对沿黄河研学旅行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以期达到节约资源,促进沿黄河研学旅行发展的目标。
摘要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风光秀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
随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趋势,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逐渐走向正规化、科学化、有序化,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政策不到位、服务质量等问题导致景区发展趋向缓慢。
本文运用科学手段对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景区进行分析研究,说明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一、引言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旅游热潮,各个地方瞅准时机,竞相开发本地旅游资源,从其出发点来说是好的,既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又可以提高本地知名度,但具体操作过程中则犯了盲目主义错误,没有用科学的指导去进行开发,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实际效果却不明显。
每个景区都有其具体实际情况,其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也是各不相同,以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来说,就要针对其自身独有的特点进行开发,而不是照搬其他个景区经验,生搬硬套。
二、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景区概况(一)景区概述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黄河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二十公里处黄河之滨,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
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以及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博大、雄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
她处于中华民族发源地的核心部位,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寻根祭祖、弘扬华夏文明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之魂”----黄河之旅的龙头景区,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十四条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景区之一。
(二)资源特点资源多样性,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景区有山有水,有鸟有树,既有风光秀丽的自然风景又有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各种资源糅合在一起,组成了美丽的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景区。
资源季节性,由于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景区内大部分属于自然景观,受季节影响较大,黄金观赏时间为春夏两季,秋冬两季因为季节变迁,天气影响,景观观赏价值大打折扣。
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河南为例作者:张泽建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4期张泽建河南作为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文化资源大省、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核心区域,要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守护和发扬黄河文化为历史使命,做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
本文以河南为例,就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与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对河南文化旅游业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自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
如何发挥河南省在黄河流域的独特优势,打造黄河文化名片至关重要。
2020年5月,河南省召开文化旅游大会,强调要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以弘扬黄河文化为抓手,积极推动河南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河南向文化旅游强省的转变目标,绘就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画卷。
河南省位于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悠久而灿烂的黄河文化遗产,但由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黄河流域生态遭到破坏。
同时,因为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缺乏足够投入,导致其时代感与影响力不足。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如何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民族品格,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河南的使命和责任。
二、现阶段河南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缺乏深度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河南文化资源异彩纷呈,但缺乏对文化遗产、资源、传统的深度开发、挖掘和营销。
具体表现有:一是资源分散与产品结构单一,景区之间的关联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尽管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全、数量多、名气大,但很多景点存在游客停留时间短暂、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