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9.2数一数,找规律
- 格式:pdf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5
《探索规律》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经历数线段、交流数的方法、发现规律以与应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3、在总结数线段的规律、用规律进展推算的过程中,开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数线段1、出示标有A、B、C、D四个点的线段,先复习一下如何用字母表示线段,然后提出活动〔1〕的要求,给学生独立数线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的时间。
2、交流学生数线段的方法和结果,对按规律数线段的同学给予表扬。
教师随学生交流在线段上面线表示出数线段的顺序,最后写出计算线段条数的算式:3+2+1=6〔条〕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线段图,说一说每个图上有几个用字母表示的点,然后提出活动〔2〕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
4、交流学生填的结果。
说一说是怎样数的,线段的条数是怎样用算式表示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只要能写出算式,用语言描述出规律就可以,不总结关系式。
5、提出活动〔3〕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自己数角,并填表。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然后提出第〔2〕个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角的个数和射线的条数之间的规律。
只要学生能说明白意思就可以。
第2题,数三角形的方法与数线段、数角一样,由学生自己完成,再交流。
答案:3个、6个、10个、15个第3题,数大长方形中的小长方形,因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小长方形都可以组成大长方形,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要给予指导。
答案:3个、9个、18个第4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答案:6个。
《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经历数线段、交流数的方法、发现规律以及应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3、在总结数线段的规律、用规律进行推算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教学过程:◆数线段1、出示标有A、B、C、D四个点的线段,先复习一下如何用字母表示线段,然后提出活动(1)的要求,给学生独立数线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的时间。
2、交流学生数线段的方法和结果,对按规律数线段的同学给予表扬。
教师随学生交流在线段上面线表示出数线段的顺序,最后写出计算线段条数的算式:3+2+1=6(条)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线段图,说一说每个图上有几个用字母表示的点,然后提出活动(2)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
4、交流学生填的结果。
说一说是怎样数的,线段的条数是怎样用算式表示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只要能写出算式,用语言描述出规律就可以,不总结关系式。
5、提出活动(3)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自己数角,并填表。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然后提出第(2)个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角的个数和射线的条数之间的规律。
只要学生能说明白意思就可以。
第2题,数三角形的方法与数线段、数角相同,由学生自己完成,再交流。
答案:3个、6个、10个、15个第3题,数大长方形中的小长方形,因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小长方形都可以组成大长方形,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要给予指导。
答案:3个、9个、18个第4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答案:6个。
《探讨规律》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经历数线段、交流数的方式、发觉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进程。
2、能发觉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样规律和方式。
3、在总结数线段的规律、用规律进行推算的进程中,进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数线段1、出示标有A、B、C、D四个点的线段,先温习一下如何用字母表示线段,然后提出活动(1)的要求,给学生独立数线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的时刻。
2、交流学生数线段的方式和结果,对按规律数线段的同窗给予夸奖。
教师随学生交流在线段上面线表示出数线段的顺序,最后写出计算线段条数的算式:3+2+1=6(条)3、让学生观看表格中的线段图,说一说每一个图上有几个用字母表示的点,然后提出活动(2)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
4、交流学生填的结果。
说一说是如何数的,线段的条数是如何用算式表示的,发觉了什么规律。
学生只要能写出算式,用语言描述出规律就能够够,不总结关系式。
5、提出活动(3)的要求,让学生独立试探、自己判定,然后全班交流。
说一说是如何想的、如何算的。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自己数角,并填表。
交流时,说一说是如何数的,然后提出第(2)个问题,让学生发觉并总结角的个数和射线的条数之间的规律。
只要学生能说明白意思就能够够。
第2题,数三角形的方式与数线段、数角相同,由学生自己完成,再交流。
答案:3个、6个、10个、15个第3题,数大长方形中的小长方形,因为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小长方形都能够组成大长方形,有必然的挑战性。
教师要给予指导。
答案:3个、9个、18个第4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答案: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