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难民问题-叙利亚难民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7
叙利亚难民潮原因-叙利亚难民潮引发的感想------2016叙利亚难民潮引发的收容问题李乐(十四师皮山农场和田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45156)摘要: 2016是动荡的一年,世界“浪漫之都”巴黎两度受到恐怖袭击,“伊斯兰国”在局势动荡的叙利亚迅速蔓延扩张。
随之,百万叙利亚难民迅速涌入欧洲。
当今的欧盟面对二战以来日益严重的难民收容问题,令人堪忧。
关键字:巴黎;伊斯兰国;叙利亚;难民潮;收容联合国难民署统计,叙利亚难民已超过200万,境内还有425万人流离失所。
欧洲正遭遇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潮。
收纳难民,不同于收容所,不是福利院,也不只是简单的人道行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问题,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方方面面,而难民能否顺利融入,对于政府职能部门乃至民间慈善机构也是种种挑战。
在谈恐袭色变的欧盟,极右派分子在策动一场场恶意报复行为,极端民粹党派更是将难民的威胁刻意夸大,以此捞取政治资本。
1.叙利亚难民问题的原因为什么2016年叙利亚人难民问题变得如此严重?第一,从客观条件看,叙利亚战争爆发之初,土耳其、约旦、沙特是叙利亚人的首选避难所。
2016年到2016年之间,欧盟、美国也给这些难民接收国拨了一些款,但2016年开始,这些国家接收的难民已经趋于饱和,所以叙利亚人不得不另寻出路。
第二,就是主观层面了。
叙利亚内战开始时,叙利亚人认为战争很快会结束,所以选择就近避难。
现在,他们判断这场内战不会结束,可能免不了经历漂泊的磨难,那还不如另寻出路。
于是,欧洲自然是最理想的出路,欧洲离叙利亚又近。
还有一点,逃亡的难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叙利亚反对派,他们是阿萨德政府情报机关追捕的对象。
其实,难民问题是中东一个沉重的议题,所以大家都很敏感,要知道1948年到1967年,巴勒斯坦人始终都处在流亡状态。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叙利亚人也有所预知吧。
叙利亚局势近期会好起来吗?不会,叙利亚已经跟伊拉克一样了,原先的版图都已经瓦解了。
1012016/07/18 总第227期其他工作技能的新移民,将涌入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广泛的社会中去。
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将会花费时间、资源和政治资本,在一些国家甚至还要涉及福利、住房和就业问题。
谁能独善其身?去年发生的难民潮正尖锐地提醒着欧洲诸国,它并不能从其周围邻居们面临的烦恼中独善其身。
多年来,叙利亚难民一直在土耳其、黎巴嫩和约旦等地避难,更不要说在叙利亚本身内部流离失所的数以百万计的难民。
据统计总共有1300万人因战争(叙利亚境内700万人)流离失所,并有大约1000万左右难民去了欧洲。
黎巴嫩现在有107万名登记在册的叙利亚人(实际人数接近150万名),这对于一个总人口为450万人的国家而言负担惊人。
在约旦,130万的难民消耗着该国1/4的公共开支。
中东的政府和机构已经告知欧洲国家难民潮将涌入,但由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帮助那些收容难民的国度减轻负担的国际制度,并且那些欧洲国家也缺乏对于解决相关问题的政治热情,这些情况导致无数像艾哈默德这样的难民只能用脚投票,并带来随之而来的混乱。
曾经是黎巴嫩面临的问题现在轮到了德国。
终于,这些富裕国家刚刚发现国际难民保护制度已形同虚设,在欧洲这个65年前就建叙利亚难民:家归何处2015年发生在欧洲的移民危机仅仅是全球范围内一个小部分,这些富裕的国家必须在处理难民问题上寻求更好的方案。
艾哈默德(Ahmed)正在努力学习他的德语动词变位,像坐在他身后的那些德国小孩。
在这之前课程进度已经更新至教授Sie和Du的区别,艾哈默德说:“我热爱德国人民,但是我就是学不来德语。
”这不仅仅是他面临的唯一的问题。
即便德国难民办公室坐落在首都郊区的霍珀加滕,一处以赛马出名的地方,艾哈默德这个24岁的叙利亚难民,依然无法支付每天去柏林通勤的钱。
即便他付得起,也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尽管他以难民身份可以自由出入德国劳动力市场。
他作为一个接受培训的酒保,可以调制“杀手莫基多”,他在柏林劳动力市场将面临很多竞争,况且他还不会说德语,并且在附近找合适的租房也是一桩困难的事情。
叙利亚难民:StartingSyrian refugees---immigrants一、Immigrants: Volitional act of re-territorialization adn relocation3 reasonsA education futureB politics ideology The clash of the Muslim Brotherhood and al-Assan’s Baathist regimeC economic Domestic 20C末到21c初,gain living conditions by owning a foreign passport二、RefugeesNon-Volitional act of de-territorialization due to displacement and uprooting situation2个分类A 宗教性的:WAR-PHASE 1 2012start Turkey, Lebanon, JordanB Extra-regional Displacement: WAR-PHASE 2Mean context:Refugees -Victims of the war between all factionsIn 6百万,out of 5百万,多于4百万在camps600000 casualties so far and over 300000 detainces and missing civilians.85% infrastructures destroyed,Urban life is completely terminatedCollapse in economic reqiuren800 billion dollar rebuildingRunning-away Reason1.Domestic factor: no promising indications that the war is going to cease soon, or ever, in Syria The situation of refugee in camps in neighborly countries , and no income,生活条件horrible shelters food water, persecution and discrimination 性侵woman children,儿童教育entire generation is illiterate缺少humanitarian aids from NGOs and the countries involved in the war and political wrestling in Syria.2.Existential and political factorsComparatively humanitarian and fair reception the refugees find in Europe 积极,政治game and clashes between influential decision-makers (土耳其cut a deal with EU, 俄国给passport给欧洲施压),不相信未来safe humanly suitable , 国家demographically and territorially ripped apart-not a geographical segmentation, but social confessionalist and political one. 身份问题dose the identity signifier” being-a-Syrian” exist still?。
叙利亚的难民危机叙利亚的难民危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一。
自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大量的叙利亚人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寻求安全和庇护。
这场危机对叙利亚及其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当地国家和国际社会带来了许多挑战。
一、危机背景叙利亚内战始于2011年,最初是一场抗议政府不公的和平示威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冲突逐渐升级为武力对抗。
各方冲突的加剧导致叙利亚境内局势动荡不安,大量的平民成为战争的受害者。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自此以来已有数百万人逃离叙利亚,成为难民或被迫流离失所。
二、影响因素1. 人道主义危机:叙利亚难民危机给当地和接收国家的人道主义救助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冲突导致的基础设施破坏,叙利亚国内的医疗、教育和基本生活条件极度恶化,大量的难民面临贫困、疾病和饥饿等各种风险。
2. 地区动荡:叙利亚难民危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土耳其、黎巴嫩、约旦和伊拉克等国家成为了叙利亚难民的重要接收国,面临着庞大的难民流入和社会压力增加的挑战。
这些国家不仅需要提供基本的庇护和救助,还需面对社会资源不足、经济压力加大等问题。
三、国际社会的应对与合作叙利亚的难民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广泛的应对和合作。
以下是一些国际社会在应对叙利亚难民危机中所采取的措施:1. 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包括食品、医疗、住所和教育等方面的支持。
他们的目标是改善难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并促进其自我发展。
2. 政治和外交努力:国际社会通过外交渠道和谈判,努力解决叙利亚内战,寻找政治解决方案。
这些努力旨在创造条件,使叙利亚难民能够安全地返回家园。
3. 分担责任:一些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难民分担计划,通过接收叙利亚难民减轻周边国家的负担。
同时,他们提供援助和资源,帮助叙利亚难民更好地融入接收国社会。
四、挑战与解决方案面对叙利亚的难民危机,国际社会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共同努力找到解决方案:1. 资源不足:难民的大量涌入造成了接收国资源的极大消耗,包括住宿、教育和就业等方面。
第1篇近年来,叙利亚战争持续不断,许多叙利亚民众背井离乡,成为了难民。
在这场战争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丑恶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为一名关注叙利亚难民问题的志愿者,我有幸参与了援助难民的工作,亲眼见证了难民的生活,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伟大。
以下是我对叙利亚难民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战争的残酷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它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在叙利亚,战争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让无数儿童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我曾亲眼见到一位叙利亚母亲抱着年幼的孩子,满脸泪水地讲述着战争给她们带来的痛苦。
战争不仅夺走了人们的生命,更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亲情和希望。
二、难民的生活叙利亚难民的生活十分艰难。
他们在异国他乡,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只能依靠国际援助和志愿者的帮助。
我曾去过难民营,看到难民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每天面临着饥饿、疾病和安全的威胁。
他们渴望和平,渴望回到自己的家园,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难民中,我见到了许多坚强、乐观的人。
他们面对困境,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积极寻找生存的出路。
有的难民通过学习技能,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更好的生活;有的难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为其他难民提供帮助。
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三、人性的伟大在叙利亚难民问题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
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伸出援手,为叙利亚难民提供援助。
我国政府也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为叙利亚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同时,许多志愿者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投身于难民援助事业。
在援助难民的过程中,我见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有一位志愿者,他把自己的积蓄全部用于购买药品和食品,分发给难民;有一位医生,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救治难民;还有一位教师,她用所学知识为难民孩子们传授知识,让他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四、对和平的渴望叙利亚难民对和平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
他们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希望回到自己的家园,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和平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为难民们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
国际人权法下的难民保护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人们普遍意识到人权问题的重要性,而难民保护作为人权的一部分,也日益受到关注。
难民问题涉及国际人权法,保护和支持难民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
一、难民境遇与国际人权法虽然国际人权法没有直接对难民境遇进行具体规定,但难民保护与人权密切相关。
在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的1951年公约》和《1967年难民地位议定书》以及相关国际人权法中,难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了明确保护。
这些权利包括禁止遣返、公平审判、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
二、非洲难民问题与国际人权法的挑战非洲洲难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非洲国家普遍缺乏保护难民的能力和资源,加上国际社会对非洲难民问题关注度不足,给非洲难民带来了诸多困境。
国际人权法对非洲难民问题的保护面临着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和合作,共同解决非洲难民问题。
三、叙利亚难民问题的挑战与应对叙利亚内战造成了大量的难民潮。
作为世界最大的难民群体,叙利亚难民问题在国际人权法中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叙利亚难民的集中安置和福利保障难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其次,为了保护儿童难民的权益,国际社会应加大力度预防和打击跨国儿童拐卖和人口贩卖等行为。
最后,重建叙利亚,解决根本问题是实现难民回归的关键。
各国应在支持叙利亚重建上发挥积极作用。
四、难民问题背后的挑战与展望难民问题的背后存在诸多挑战。
首先,一些国家将保护国家安全视为首要任务,对难民政策采取了严格限制措施。
其次,国际社会在难民问题上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难民问题,实现更公平和可持续的难民保护机制。
同时,国际社会还应关注难民的长期发展问题,助力他们融入新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结语国际人权法下的难民保护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尽管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但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有信心在国际人权法的指引下,为难民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支持,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叙利亚难民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论一个沉重而又紧迫的话题——叙利亚难民。
在当今世界,叙利亚难民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人道危机。
当我们在温暖的家中享受着和平与安宁时,在地球的另一边,有无数的叙利亚人民被迫离开他们的家园,在陌生的土地上寻求生存的希望。
叙利亚,这个曾经美丽而宁静的国家,如今却被战火摧残得面目全非。
多年的内战,让城市变成了废墟,让农田荒芜,让工厂停工。
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空无一人,只剩下断壁残垣和无尽的悲伤。
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破坏,更是心灵上的创伤。
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亲人间生死相隔。
孩子们失去了童年的欢乐,被迫在恐惧和饥饿中成长。
父母们失去了工作,为了孩子的一口食物而四处奔波。
叙利亚难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
他们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充满未知的旅途。
一路上,他们面临着种种艰难险阻。
饥饿、疾病、寒冷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有些人在逃亡的路上失去了亲人,有些人则永远失去了健康。
当他们抵达其他国家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就业困难等等,都让他们的生活举步维艰。
他们渴望融入新的社会,却往往受到歧视和排斥。
然而,叙利亚难民们并没有放弃希望。
他们依然坚强地活着,努力适应新的环境,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孩子们在简陋的帐篷里坚持学习,他们渴望知识,希望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力量重建家园。
我们不能对叙利亚难民的遭遇视而不见。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尊严地活着。
我们可以通过捐款捐物,为他们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医疗救助。
我们可以参与志愿活动,为难民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实际帮助。
我们还可以呼吁政府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为难民提供更多的庇护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从叙利亚的悲剧中吸取教训,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和平。
和平是如此珍贵,它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
我们应该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让战争不再发生,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自己的家园里幸福地生活。
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对策一、本文概述难民保护一直是国际法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冲突危机的频发,难民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难民保护所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对策,通过对相关国际法规的梳理和分析,揭示难民保护在立法和实践层面上的挑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文章首先对难民保护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难民的法律地位和保护范围。
接着,分析难民保护在国际法层面上的法律基础和原则,如《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难民保护所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如难民定义的模糊性、国际保护机制的不足、主权国家与难民保护之间的张力等。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完善难民保护的国际法体系,提高难民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二、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难民保护在国际法领域面临着众多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还与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紧密相关。
法律定义的不明确性:尽管有《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难民议定书》等国际法文件对难民的定义进行了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哪些人应被认定为难民,往往存在争议。
例如,对于因环境灾难、经济困境或政治迫害而逃离家园的人,他们的难民身份认定往往受到挑战。
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难民保护涉及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平衡。
一方面,国家有义务保护在其领土上的难民,另一方面,国家也需维护自身的安全、秩序和稳定。
这种平衡在难民大量涌入、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时尤其难以把握。
国际合作的不足:难民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然而,目前国际社会在难民保护方面的合作并不充分。
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难民责任分担上存在分歧;另一方面,国际组织的协调能力有限,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难民危机。
法律与政策的执行不力:尽管有国际法的存在,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政治利益、资源限制等),国际法和相关政策的执行往往受到阻碍。
叙利亚难民问题-叙利亚难民问题研
究
叙利亚难民问题研究
摘要:据联合国难民署报告,叙利亚难民数量已位居全球榜首,一举超过已位居该位长达30年之久的阿富汗。
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挖,难民惨剧频发也使接收国在此间的态度与表现备受关注。
如何解决叙利亚难民问题,也开始被提上国际议程。
关键词:叙利亚难民外溢效应人道主义
如今的叙利亚可以说俨然已处于半空状态,对于许多当地人来说,国已不国,离开他们口中那个“比死还可怕”的
家园是他们那未被恐惧完全吞噬的理智做出的最后选择。
内外势力带来的动乱不断地把他们向外推:教派矛盾,占多数的逊尼派不曾甘愿叙利亚政权被握在少数派的什叶派手上,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派纷争不断,爆发频繁性的武力冲突;加之近年来在什叶派统治下,国民经济日益萎缩,更是加重了敌对派对当权者的不满,双方几乎一点就着。
美国对叙政策的不友好,外交学院的李海东学者指出“从后冷战时期尤其是事件发生之后,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对叙利亚施加压力以促使叙利亚在中东政策上积极与美国合作,因而所采取的政策也主要以制裁为主”,美国贼喊抓贼地散播叙方要“转移化学武器”的谣言○并因此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戒备和支持反对派便是铁证之一。
1
能做出出走这个抉择,除了被迫,便是他们可以找到一定的包容之地。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接收难民更多是出于
对其国际形象的考量,毕竟大多数的他们都争当“人道主义”的代言人。
领导人如德国总理默克多的“一个统一的德国,应当肩负起更大的国际义务”只是给这场秀一个更好看、庄严的包装。
且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容纳了全球86%的难民○,其中大部分为叙利亚难民。
其中,2
叙难民大部分集中在土耳其和黎巴嫩,这两个并非有绝对能力承受该问题的小国。
除去邻国便利这个原因,更多是隐藏在背后的政治因素。
黎巴嫩收留难民是为防止走投无路的叙利亚人被吸收入“伊斯兰国”,壮大其势力,而加重中东局势的动荡。
另,一个更普遍的原因是,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一开始天真地以为难民能拉动国内消费,却未料到后期在其国家内部出现较强的“外溢效应”○:难民在接3
收国资源上的消耗往往远远超过其自身能够贡献的消费,仅黎巴嫩便已在难民问题上支出了200亿美元,这无疑
对当地经济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难民”这一不带甜味的烫手山芋在公共设施、就业、文化等方面给接收国带去的负面因子逐渐突显,难民被接收的难度系数也越来越高,这促使叙利亚人采取一些风险高、极端的方式强行进入另一方土地,于是便有了叙利亚难民迁徙过程中的惨剧的频频发生。
集群行进在高速公路上已是他们较温和的手段,超载1美国媒体于2016年12月5日引述一些匿名美国官员的话称,叙利亚军方已将易制毒化学品装入炸弹○中,正在等待阿萨德总统下达命令,炸弹可通过数十架轰炸机投向叙利亚民众。
后查无实证。
○2该数据出自“2016年全球难民趋势”报告。
○3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称为外溢成本,把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称为外溢效益,这类现象统称为外溢效应。
偷渡是他们更惯常使用也更危险的方式,最近得到多方关注的叙利亚儿童溺亡事件便是其中产物。
联合国难民署
指出,仅在2016年度就有万人命丧地中海,其中大部分是叙利亚人。
除此,无法“造册”者常常非法滞留在移入国,自发划地为界,不时与当地原住居民发生激烈冲突,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叙利亚难民的内在情感在这大规模的离散中也颇耐人寻味。
一方面,他们渴望逃离,但另一方面似乎又无法摆脱其自身原来的烙印,既指他们无法融入移入国,也指他们希望回到原住国。
大部分的人,一开始都是想做移民,而非难民,但到最后,都沦为了“游民”,无实际确定的身份,也无精神上的定向归属。
从发达国家一家保险公司辞职的萨米尔说,融入当地生活会面临很多障碍: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还远没达到能在西方国家找份正式工作的水平,另外,西方一些地方歧视甚至仇视阿拉伯面孔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也让他感到不安。
排外主义确实已在许多国家抬头,甚至已附在了一些国家的民族底色上,叙利亚的加入无疑因此多了更多的阻碍因素。
部分未造册的叙利亚难民也仍在观望,一旦其国家形势略微稳定,他们便会又一次投入到故国的怀抱。
任叙利亚人在世界版图上“乱窜”实非良久执策,各方确实需要携手解决这一问题。
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的通常做法是就地安置、自愿遣返、第三国安置。
对于几百万这一人口数量级来说,安置不过是暂时的,且文化生活背景的不同,碰撞与摩擦终会消磨难民与移入国民众并不稳固的临时友谊。
第三国安置,不过是另一次迁徙,且需考虑到移入国的承受能力,在当今世界经济未完全复苏的状态下,任何国家都不愿轻易踏足该泥潭。
故唯有自愿遣返是上策。
而这需要在叙利亚盘踞的各方势力能够坐下来理性谈判,不求做到矛盾尽消,也力求减少武力冲突。
美国要尽可能地摘掉“世界警察”的帽子,积极配合,推动各方偃旗息鼓。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应努力发挥其作用,推动其和平进程。
叙利亚人本身也不想成为别人的负
担,他们也是历史洪流中的受害者,解决其难民问题必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但相信这个过程只要开始,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叙利亚政策浅析》,李海东,2016年
《美国找茬儿要打叙利亚》,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2月13日第006版
《叙利亚难民危机困扰周边各国》,王海滨,《社会观察》2016年10期
《叙利亚在恐惧中等待美国判决》,《时局周刊》,2016年9月刊
Syria crisis: Daily life in Syria ‘worse than death’,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