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子储层敏感性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07.91 KB
- 文档页数:4
2020年22期方法创新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在储层保护中的作用研究李亚群(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储层敏感性是储层伤害和储层保护的重要研究内容,而岩心实验分析是确定储层敏感性最权威的手段。
本次利用岩心对M 断块开展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研究,通过得出的敏感性结论,指导M 断块今后在实施钻井、注水开发及实施增产措施时,入井液匹配性选择,对开展储层保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1-4]。
1油田概况M 断块储层岩性主要为含砾不等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泥质胶结为主,储层孔隙度9.7-27.4%,平均17.3%,渗透率14.26-769.51md ,平均276.5md ,为中孔中高渗储层。
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其次为绿泥石,再次为高岭石。
根据胶结物及粘土矿物成分分析,该区储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储层敏感性问题。
2储层敏感性实验评价2.1水流速敏实验初始水流量0.124cm 3/min ,初始渗透率81.06×10-3μm 2,随着水流量的增加,渗透率逐渐增大,当水流量为2.007cm 3/min ,渗透率达到最大,为97.88×10-3μm 2,后随着水流量的增大,渗透率逐渐减小,最终渗透率85.43×10-3μm 2。
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储层无速敏。
(表1)2.2水敏实验M 断块水敏实验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实验结果显示该区储层表现为弱水敏,需要进行盐敏实验确定临界矿化度。
摘要:在油田勘探、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不同流体进入储层,这些流体与储层发生物理、化学作用,造成储层伤害,导致油田产量降低。
储层敏感性研究是实现储层保护,减小储层伤害的必要手段。
本次通过实验手段,在M 断块开展储层敏感性研究,确定研究区为无速敏、弱水敏、弱碱敏、中等偏弱酸敏储层,指导今后在区内开展钻井、注水及储层改造措施时储层保护工作。
《长垣西部高台子致密油层储层特征及有效动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油田的开发与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长垣西部高台子地区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篇论文将重点研究该地区致密油层的储层特征以及有效动用方法,以期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长垣西部高台子地区概况长垣西部高台子地区位于我国某盆地,地势较高,地质构造复杂。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由于致密油层的特殊性,开发难度较大。
本文将对这一地区的致密油层进行深入研究。
三、致密油层储层特征(一)岩性特征长垣西部高台子地区的致密油层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碳酸盐岩等组成。
其中,砂岩是主要的储油岩性,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和渗透性能。
泥岩和碳酸盐岩则作为夹层或盖层,对油气的保存起到重要作用。
(二)物性特征致密油层的物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孔、低渗。
孔隙度较小,渗透率较低,导致油气开采难度较大。
然而,通过对储层物性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油层的分布规律和流动特性,为有效动用提供依据。
(三)含油性特征长垣西部高台子地区的致密油层含油性较好,但受地质条件和开发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其开采效率有待提高。
通过对含油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油层的富集程度和分布规律,为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四、有效动用研究(一)开发方式选择针对长垣西部高台子地区的致密油层,应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
根据储层特征和开采条件,可选择水平井、丛式井等开发方式。
同时,应考虑采用先进的钻井技术和开采工艺,以提高开采效率。
(二)增产措施研究为提高致密油层的开采效率,可采取一系列增产措施。
如采用注水、注气等措施改善储层物性;利用水平井和钻井技术优化井网布局;采用先进的开采工艺和设备提高采收率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油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如控制废水排放、减少空气污染等。
储层敏感性特征及开发过程中变化摘要:由于储层岩石和流体性质,储层往往存在多种敏感性,即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应力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等七种敏感性。
不同敏感性产生条件和产生影响都有各自特点。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研究分析了储层敏感性特征。
即:粘土矿物敏感性;储层敏感性特征;储层敏感性在开发过程中变化。
通过这三个方面研究,希望能给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指导合理生产。
关键词:粘土矿物;储层;敏感性1.粘土矿物敏感性特征随着对储层研究进一步加深,除了进行常规空隙结构和空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研究外,还必须对储层岩心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定储层与入井工作液接触时,可能产生潜在危险和对储层可能造成伤害程度。
由于各种敏感性多来至于砂岩中粘土矿物,因此它们矿物组成、含量、分布以及在空隙中产出状态等将直接影响储层各种敏感性。
1.1 粘土含量在粒度分析中粒径小于5um者皆称为粘土,其含量即为粘土总含量。
当粘土矿物含量在1%~5%时,则是较好油气层,粘土矿物超过10%一般为较差油气层[1]。
1.2 粘土矿物类型粘土矿物类型较多,常见有蒙皂石、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以及它们混层粘土[2]。
粘土矿物类型和含量与物源、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阶段有关。
不同类型粘土矿物对流体敏感性不同,因此要分别测定不同储集层出现粘土矿物类型,以及各类粘土矿物相对含量。
目前多彩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粘土矿物。
常见粘土矿物及其敏感性如表1所示。
1.3 粘土矿物产状粘土矿物产状对储层内油气运动影响较大,其产状一般分为散状(充填式)、薄层状(衬底状)和搭桥状[1]。
在三种粘土矿物类型中,以分散式储渗条件最好;薄层式次之;搭桥式由于孔喉变窄变小,其储渗条件最差。
除此之外,还有高岭石叠片状,伊/蒙混层絮凝状等,而且集中粘土矿物产状类型也不是单一出现,有时是以某种类型为主,与其它几种类型共存。
表1 常见粘土矿物极其敏感性分析2.储层敏感性特征常规储层敏感性评价包括速敏、水敏、盐敏、酸敏这五种评价。
《长垣西部高台子致密油层储层特征及有效动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致密油藏的开发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的焦点。
长垣西部高台子地区以其独特的致密油层储层特征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地区致密油层的储层特征及有效动用技术,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区域地质背景长垣西部高台子地区位于我国某重要石油资源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储层特征。
本文重点研究该地区的致密油层,其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的开采难度。
三、储层特征分析(一)岩性特征长垣西部高台子致密油层的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等。
其中,砂岩是主要的储油岩性,具有较好的储油性能。
而泥岩则对油层的封盖作用起到关键作用,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二)物性特征该地区致密油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导致油气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
然而,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和测井数据等手段,我们可以对储层的物性特征进行准确评价,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依据。
(三)含油性特征该地区的致密油层以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特殊等为特点。
在分析储层含油性特征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球物理等多方面的信息,以准确评价储层的含油潜力。
四、有效动用技术研究针对长垣西部高台子致密油层的特征,本文提出了以下有效动用技术:(一)水平井与丛式井开发技术针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致密油层,采用水平井与丛式井开发技术可以提高储层的采收率。
水平井可以延长井筒与油层的接触面积,提高单井控制面积;而丛式井则可以实现多井协同开采,提高开采效率。
(二)高效钻井液技术为确保钻井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使用高效钻井液技术来降低钻井过程中的风险。
该技术可以优化钻井液的性能,提高钻井速度和安全性,同时保护储层免受损害。
(三)储层改造技术针对致密油层的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问题,需要采用储层改造技术来提高其采收率。
例如,可以采用水力压裂技术或酸化技术来增加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从而提高油气流动性。
《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和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篇一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与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高台子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其储层特性和渗流规律的研究对于油田的开发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台子油田储层进行评价,并深入探讨非线性渗流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以期为油田的开采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1. 储层地质特征高台子油田储层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空间展布等方面。
储层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等,物性表现为孔隙度、渗透率等特征,含油性则通过油层厚度、含油饱和度等指标进行评价。
此外,储层的空间展布也受构造、沉积等因素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
2. 储层评价方法针对高台子油田的储层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包括岩心分析、测井资料解释、地震勘探等多种手段,对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空间展布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同时,结合油田开发过程中的生产数据,对储层的动态特征进行评价。
3. 储层评价结果通过综合评价,得出高台子油田储层的主要特点为:砂体发育、孔隙度较高、渗透率较好,但非均质性较强。
在空间展布上,储层受构造、沉积等因素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
此外,储层的含油性较好,具有较高的采收率潜力。
三、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1. 非线性渗流理论概述非线性渗流是指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非线性行为,其流动规律与线性渗流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非线性渗流理论主要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渗流机制及影响因素等,对于油田的开发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 非线性渗流理论在高台子油田的应用在高台子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非线性渗流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建立非线性渗流模型,对油田的渗流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为油田的开采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同时,结合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对非线性渗流理论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对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和非线性渗流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得出以下结论:1. 高台子油田储层具有砂体发育、孔隙度较高、渗透率较好等特点,但非均质性较强。
《长垣西部高台子致密油层储层特征及有效动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油气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致密油层作为一种重要的潜在资源,日益受到重视。
长垣西部高台子地区以其丰富的致密油层资源而闻名,对其储层特征及有效动用进行研究,对于提高该地区致密油层的开采效率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长垣西部高台子致密油层储层特征的研究,探讨其有效动用策略,为该地区的油气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区域概况长垣西部高台子地区位于我国某省,具有丰富的致密油层资源。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其中致密油层以其分布广泛、储量巨大而备受关注。
研究该地区的致密油层储层特征及有效动用策略,对于推动我国油气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储层特征分析(一)储层地质特征长垣西部高台子致密油层的储层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
储层岩性以砂岩、泥岩互层为主,局部地区含有煤系地层。
储层沉积环境复杂,砂体分布不稳定,导致油藏的非均质性强。
(二)物性特征物性特征方面,长垣西部高台子致密油层的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导致油层的渗流能力较差。
同时,储层的敏感性强,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影响油藏的开采效率。
(三)含油性特征含油性特征方面,长垣西部高台子致密油层的原油性质复杂,具有较高的粘度。
同时,油藏的饱和度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区域采收率较低。
四、有效动用策略研究针对长垣西部高台子致密油层的储层特征,本文提出以下有效动用策略:(一)优化钻井工程设计针对储层的非均质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优化钻井工程设计,选择合适的钻井液、钻井参数等,以降低对储层的损害。
同时,合理布置井网,提高采收率。
(二)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针对低孔、低渗的储层特点,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如水平井、多分支井等,以提高油藏的渗流能力。
同时,采用先进的采收技术,如气驱、热采等,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三)强化注水开发及治理措施加强注水开发力度,提高储层的能量水平。
SY/T 5358-2010代替SY/T 5358-2002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FtidltibflttFormation damage evaluation by flow test2 0 1 1 年6 月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2 0 1 1 年6 月一、编制说明一、编制说明二二《《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二、二、《《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油标委秘字油标委秘字〔〔20092009〕〕1919号号《《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2009年第一批能源年第一批能源任务来源油标委秘字油标委秘字〔〔20092009〕〕1919号号《《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2009年第一批能源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计划编号能源。
计划编号能源2009002320090023。
标准修订的原则及主要内容标准起草工作组本着标准起草工作组本着科学发展、合理完善科学发展、合理完善的原则的原则在原标准的基础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资料根据储层伤害基本理论及国内同行业生上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资料根据储层伤害基本理论及国内同行业生产研究中对储层敏感性实验测定的要求结合目前的室内实验分析的实产研究中对储层敏感性实验测定的要求结合目前的室内实验分析的实际、油田具体的矿场情况进行修订。
际、油田具体的矿场情况进行修订。
内容主要包括原标准中内容主要包括原标准中实验范围、实验原理、术语和定义、实验项实验范围、实验原理、术语和定义、实验项目的选取、敏感性程度的判断、临界值的确定、部分分析项目的实验程目的选取、敏感性程度的判断、临界值的确定、部分分析项目的实验程目的选取、敏感性程度的判断、临界值的确定、部分分析项目的实验程目的选取、敏感性程度的判断、临界值的确定、部分分析项目的实验程序序等方面。
《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和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篇一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与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高台子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区,其储层特性和渗流规律的研究对于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重点对高台子油田的储层进行评价,并深入探讨非线性渗流理论的研究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二、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1. 储层地质特征高台子油田位于盆地中,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
储层主要由砂岩、碳酸盐岩等组成,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储层内发育有不同类型的储集空间,如粒间孔隙、溶洞等,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2. 储层物性评价通过对储层的岩心分析、测井资料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到储层的物性参数。
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为后续的渗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评价储层的物性时,还需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裂缝发育程度等因素。
3. 储层类型划分根据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等特点,将高台子油田的储层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储层具有不同的开采难度和开发策略,因此需要对各类储层进行详细评价,为后续的开采提供指导。
三、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1. 非线性渗流理论概述非线性渗流是指渗流过程中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偏离达西定律的现象。
非线性渗流研究涉及多孔介质的物理性质、流体性质以及流场特征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高台子油田这类复杂储层,非线性渗流现象尤为明显。
2. 非线性渗流模型建立针对高台子油田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非线性渗流模型。
该模型应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裂缝发育程度、流体性质等因素,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中的渗流规律。
3. 模型参数求解与验证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和实验室试验数据,对非线性渗流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求解和验证。
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模型进行进一步验证,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非线性渗流理论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1. 优化开采策略根据非线性渗流理论的研究结果,可以优化油田的开采策略。
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储层,制定不同的开采方案;在开采过程中,根据实际渗流情况调整井网部署和注采比等参数,以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