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实验指导[1]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4
针灸学实验报告范文《针灸学》实验课讲稿马长德xx-9-5目录一、《针灸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二、实验室规则三、实验室所需设备及仪器四、实验一点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五、实验二点穴(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六、实验三点穴(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七、实验四点穴(足厥阴肝经、任脉、督脉、经外奇穴等)八、实验五毫针刺法操作九、实验六、其他针法练习1(灸法、穴位注射、头针等针法练习)十、实验七、其他针法练习2(拔罐、三棱针、皮肤针、电针、耳针等针法练习)十一、实验八、病案分析十二、实验九、病案分析一、《针灸学》实训课的目的及要求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与针灸治疗。
针灸学的课堂讲授,上篇经络腧穴理论部分尽管有大量的解剖图表,腧穴定位图及实物模型等, 阐述经络的循行和腧穴的位置,但掌握准确腧穴的定位,还必须通过实验室点穴的方法来解决。
毫针、艾灸、罐法等刺灸法更是须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
本实验课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掌握好腧穴的体表定位和刺灸操作基本技能,从而为今后临床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 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了解每次实验内容、目的要求、步骤及方法。
2、结合实验内容,复习讲义的有关理论和教师讲授的有关内容,作好理论准备。
3、实验先由教师示范,并讲解要点难点,请同学仔细观察。
4、同学按步骤认真地在另一同学身体上点出腧穴,并请教师检查和完成实验报告。
5、实验后检查、好实验用具和仪器,并将教师发给的仪器设备完好无缺的交还给老师清点后,其他可以离开实验室。
6.损坏的各项仪器设备(谁损坏谁赔偿),应照价赔偿并报告给实验室负责教师。
二、针灸推拿实验室规则1、按时到达实验室,实验中不得无故早退和缺席。
2、实验室内禁止高声交谈和喧哗,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得任意搬动交换,对国家财产要爱护。
《针灸学基础》实验指导( 供针灸专业专用 )针灸学科制实验一任脉、督脉经穴实验指导与练习一、实验指导( 一 ) 目的要求:1 、掌握任脉、督脉腧穴的准确位置及取穴方法。
2 、掌握背腰部的固定体表标志及头部、胸腹部的骨度分寸。
3 、熟悉任脉下腹部穴、天突穴及督脉的哑门、风府大椎等穴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 二 ) 实验内容及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点出任脉 2 4 个穴位、督脉 2 8 个穴位的位置。
二、练习题1 、任脉体表循行起于________穴,止于________穴。
督脉体表循行起于 ________ 穴,止于________穴。
2 、肩胛骨下角与________椎相平,髂嵴最高点与________椎相平3 、写出下列穴位的取穴方法。
中极关元中脘鸠尾膻中承浆腰阳关命门至阳陶道百会水沟4 、针刺风府、天突及下腹部腧穴时要注意什么 ?5 、任脉、督脉经穴在取穴时需要运用骨度分寸法中的哪些内容 ? 它们的分寸是多少 ?6 、分别归纳任脉中下腹部、上腹部、胸部穴的主治作用。
7 、分别论述命门、大椎、百会、水沟穴的主治作用。
8 、任脉中有哪几个募穴?它们分别属哪一脏腑的募穴。
9 、任脉中有哪几个八会穴 ? 它们分别是什么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实验二手三阴经穴实验指导与练习一、实验指导(一)目的要求:1 、掌握手三阴经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
2 、掌握上肢部的骨度分寸。
3 、熟悉胸部穴针刺时的注意事项。
( 二 ) 实验内容及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点出手太阴肺经 1 1 个穴位、手少阴心经 9 个穴位、手厥阴心包经 9 个穴位的位置。
二、练习题1 、手太阴肺经体表循行起于________穴,止于________ 穴。
手少阴心经体表循行起于________穴,止于________穴。
手太阴心包经体表循行起于________穴,止于________ 穴。
2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为一寸,肘横纹至腕横纹为一寸。
实验针灸学1实验针灸学(*为老师给的重点)绪论实验针灸学:1、*含义: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基础理论、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2、*主要任务:促进针灸学的发展、培育现代化的针灸人才3、*基本研究方法:实验的方法(观察和实验都是为了获得认识客观事物现象和过程的事实材料,两者相互依存,观察是实验的前提,实验是观察的发展)实验者可以根据课题要求,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有目的地模拟或干预研究对象,对影响实验过程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获得客观定量的数据资料,揭示现象间的规律性联系。
4、传统针灸学与实验针灸学的关系传统针灸学主要是解决针灸“如何”治病的问题;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揭示传统针灸学理论的科学内涵,揭示针灸作用的原理和规律也就是主要解决针灸“为何”能治病、能治什么病的问题。
5、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近半个世纪2)准备阶段: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3)奠基阶段:1959~1965年4)逐渐形成阶段:1979年5)形成和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6.研究内容以针灸基本理论、针灸作用原理和针灸作用规律为主。
第一章、实验针灸学研究的程序、方法和技术*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选题、文献检索、建立假说、科研设计和实施、撰写科研论文一、选题1、*选题原则(填空)1)科学性:选题的理论基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逻辑性2)创新性3)实用性4)可行性2、*选题种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二、建立假说1、科学假说的含义:是应用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准备研究的课题提出一种试探性解释。
2、*假说的特征1)来源的科学性2)说明的推测性3)解释的系统性4)结论的可验证性3、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是新学说的基础2)是研究的方向和途径3)可推动科学的发展4、形成科学假说的基础1)科学依据2)科学思维3)建立假说的原则:符合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基于既往的科学资料、具有个人的实践经验、可被重复证实三、科研设计和实施1、基本内容:专业设计、统计设计、进度设计、人员设计2、*基本要素:1)受试对象2)处理因素:单因素单水平、单因素多水平、多因素单水平、多因素多水平3)实验效应或观察指标:具备关联性、客观性、精确性、灵敏性、特异性3、*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盲法(四)针灸询证医学实践方法归纳为“五部曲”:提出明确的针灸临床问题;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针灸临床实践;后效评价针灸询证实践和结果。
《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书(供针灸学院针推专业五年制学生使用)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实验针刺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的调整作用(一)选定原则休克是临床比较危急的问题,针灸急救时作用如何?为了观察针灸对休克调整作用,选择了此实验。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练习动物手术操作技术,学会动物休克的造模方法,验证针刺对血压的调整作用。
(三)每组人数6-8人(四)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生物机能检测系统、家兔、兔台、颈动脉切开器械一套、眼科镊一把、眼科剪1把、注射器(10毫升、5毫升、2毫升各1支)、颈动脉夹、颈动脉插管、气管插管、针灸针、干棉球、纱布4块、生理盐水、20%乌拉坦、肝素等、垃圾袋、绳子(五)实验步骤1、动物抓取、称重:把家兔双儿置于右手手心,右手其余手指抓住耳后皮厚处,左手脱住家兔臀部,把家兔提起,放于婴儿称上称重。
2、动物麻醉:用生理盐水棉球轻擦耳缘静脉处皮肤,用注射器抽取乌拉坦,按照25mg/kg的剂量给动物麻醉。
以动物的角膜反射、呼吸深度、腹壁肌肉的紧张度为观察指标,用棉絮查看动物的角膜反射、止血钳挟持四肢肌肉,待动物安静,呼吸平稳,角膜反射迟钝,麻醉成功。
3、动物固定(家兔):仰卧位把家兔四肢及牙齿都固定在动物实验台上。
4、气管插管:用剪毛剪剪去实验需要部位的兔毛,毛放入装有水的弯盘中。
成员互相配合,两人分别用止血钳挟住颈部两侧的皮肤,用手术刀切开皮肤。
若有血,用棉球、止血钳等止血。
再颈部切开的基础上,逐层分离局部的组织,暴露气管长度约3-4cm,其下放置10cm长的丝线备用,气管倒“T”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然后用丝线固定。
5、动脉插管:用手在颈部寻找颈总动脉,手感知到搏动处慢慢用止血钳剥离局部的组织,充分暴露视野,分离出颈总动脉约3-4cm,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挟住,丝线放于动脉下备用。
准备就绪,在远心端(第一次失败后,再在切口的前方切开实验)用眼科剪剪一小口,用手术刀柄放置于动脉下方,手持动脉插管将其插入。
《针灸学》操作技能实训指导书《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为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
经络、腧穴部分是基础部分,是针灸临床的基础。
经络腧穴主要研究人体体表之间,体表与脏腑之间,脏腑与脏腑之间的联系通路;研究腧穴的位置,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及用经络、腧穴来诊断和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是否掌握好经络的循行,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优劣。
因此,划经点穴操作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刺灸法主要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各种具体方法,操作技术,临床运用及其作用原理,是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的桥梁,是针灸的方法学、技术学。
它包括传统的针法、灸法、拔罐法等,又纳入了现代多种刺灸方法的操作应用,内容丰富,操作复杂,技巧性强。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系统、规范的刺灸方法和技术的训练,通过各种刺法灸法的实验练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刺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临床治疗实际运用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指导书以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为原则,用以指导学生的训练。
老师根据此书的要求指导学生,学生利用实验课及业余时间,按步骤进行训练。
现将训练内容和要求分述如下:《针灸学》实训指导书(一)一、经络、腧穴部分(一)训练内容1.手太阴肺经[目的要求](1)掌握手太阴肺经的体表循行路线、常用腧穴的定位。
(2)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训练内容]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循行在上肢内侧的前缘,经鱼际部止于手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的少商穴。
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定位标志有:第一肋间隙,肱二头肌肌腱,肘横纹,桡骨茎突,腕横纹,桡动脉,第一掌骨,赤白肉际,指甲角等。
分布于手太阴肺经上的腧穴,从中府——少商共11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胸部1穴(中府),前臂部4穴(尺泽、孔最、列缺、太渊),手部2穴(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目的要求](1)掌握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路线、常用腧穴的定位。
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第一章实验针灸学实验基础知识
第一节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特征与用途
二、常用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
三、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四、实验动物的麻醉
五、实验动物的血液抗凝
六、实验动物的常用取血法
七、实验动物的常用处死方法
八、哺乳类动物常用手术操作技术
第二节实验动物的常用生理参数
一、实验动物临床正常生理指标值
二、实验动物白细胞正常指标值
三、实验动物血清生化指标值
四、实验动物蛋白正常指标值
五、实验动物生殖生理指标值
六、实验动物饲料量、饮水量、产热量
七、实验动物排便排尿量
八、实验动物脏器重量值
九、实验动物肠道长度值
十、常用实验动物麻醉剂量和给药途径
十一、实验动物与人用药量的换算方法
十二、不同种类动物间用药剂量换算时的常用数据
第三节常用实验动物针灸穴位
一、家兔的常用针灸穴位
二、猫的常用针灸穴位
三、大鼠的常用针灸穴位
第二章实验针灸学实验
第一节文献检索及科研设计
实验一文献检索实习
实验二自行实验设计(一)
……
第三章PBL实验教学指导。
第1篇一、引言针灸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实验针灸学应运而生,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针灸作用原理、腧穴定位、针灸疗效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本报告针对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了解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 实验内容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腧穴定位:通过实验验证腧穴的准确性,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依据。
(2)针灸作用原理:探讨针灸对机体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揭示针灸作用机理。
(3)针灸疗效:通过实验评估针灸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4)针灸不良反应:观察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2. 实验方法(1)动物实验:采用健康动物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动物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评估针灸治疗效果。
(2)人体实验:在人体上进行针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3)实验室检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针灸作用机理、腧穴定位等进行深入研究。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腧穴定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实验验证,腧穴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 针灸作用原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针灸对机体生理、生化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如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
3. 针灸疗效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针灸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如疼痛、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4. 针灸不良反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四、实验结论1.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为针灸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2. 实验针灸学实验方法具有科学性、严谨性,为针灸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实验结果表明,针灸具有多方面的生理、生化作用,为揭示针灸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实验针灸学实验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使学生通过模拟针灸技术操作,深入学习并了解针灸学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掌握针灸操作的基本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的部位刺激穴位来
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属于刺激性治疗,通过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来调节身体的机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实验器材
•针灸针
•消毒棉球
•酒精
•手套
•手动针管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进行实验前必须先进行身体消毒和准备工作。
操作前需要
彻底清洗双手,并戴上手套,使用消毒棉球和酒精消毒操作区域以及工具。
2.选择穴位结合扎针的目的,按照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
3.敲打穴位用手指敲打将要扎的穴位,刺激穴位周围的肌肉,增强穴
位的敏感性。
4.扎针拿起针灸针,插入穴位,一次扎针不宜过深。
5.微调针位针入皮下后,进行微调,调整针的角度和深度,并通过针
灸手法发挥针的作用。
6.观察反应扎针后要耐心地等待一段时间,观察针灸的效果并根据需
要进行调整,直到取出针。
实验注意事项
1.消毒和清洁操作区域以及工具
2.针灸手法须专业、细致和当心
3.扎针速度不宜过快,避免伤及深层组织或组织结构
4.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体位,避免遗漏或重复扎针
实验
本次实验是在模拟实验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也是真实情况下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因此,在进行以针灸为主的治疗时,一定要确保操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切不可因操作不当而带来不良后果。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共3)(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对实验针灸学实验进行的实验报告,通过对实验针灸学的实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了解针灸疗法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介绍与分析,揭示了针灸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方面的应用前景。
正文:一、实验设计1.确定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2.选择实验对象和分组3.确定实验方法和实施步骤4.制定实验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案5.确定实验参数和指标的评价标准二、实验方法1.准备实验用具和设备2.实验准备工作3.实验过程描述4.实验操作和步骤详解5.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评价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实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2.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3.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验证4.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对比和讨论5.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四、实验结论1.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2.实验结论的确认和合理性评价3.对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实际应用的讨论4.实验结果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法5.实验结论的推广和未来研究方向展望五、实验总结1.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评价和总结2.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的总结3.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和收获的总结4.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的总结5.对实验针灸学实验的意义和价值的总结和展望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共3)(一)的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对针灸疗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实验结论及实验总结的详细叙述,可以更好地理解针灸疗法的作用机制,并为其在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该实验报告对今后进一步针灸学实验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针灸学实验报告引言: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疗法,在近年来备受全球医学界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针灸学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针灸学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一:针灸对疼痛缓解的作用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针灸对疼痛缓解的效果,确定其治疗疼痛的可行性。
实验设计:1. 随机选择40名参与者,分成两组,一组接受真针灸治疗,另一组接受伪针灸治疗(针刺未刺入皮肤);2. 通过热痛敏度测试和主观评分,比较两组参与者的疼痛感受。
实验结果:真针灸治疗组的参与者在热痛敏度测试中的阈值明显高于伪针灸治疗组,且主观评分也显示出真针灸治疗组的疼痛感受较轻。
这说明针灸能够刺激神经系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内源性物质的释放,改变疼痛信号传递,从而缓解疼痛。
实验二:针灸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实验目的:探讨针灸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影响,评估其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的价值。
实验设计:1. 选取30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2. 通过测量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水平以及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的变化来评估针灸的疗效。
实验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后表现出更显著的抑郁程度下降和焦虑水平减轻,同时生理指标也呈现正向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康复情况更好,这说明针灸在调节神经功能和改善心理状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验三:针灸对失眠的疗效实验目的:研究针灸对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参数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设计:1. 将50名失眠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2. 通过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和睡眠监测设备记录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比较两组的差异。
实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明显下降,睡眠参数(如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状况无明显变化。
这表明针灸对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明显疗效。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对疼痛、抑郁症和失眠等问题具有明显的缓解和改善作用。
《针灸学》实验指导供中医、骨伤、高护、成教等专业使用针灸学教研室针骨系综合实验室1997.10目录实验一骨度分寸定位法、任脉、督脉腧穴实验二手三阴经腧穴实验三手三阳经腧穴实验四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腧穴实验五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实验六足三阴经腧穴、经外奇穴实验七针刺法、拔罐法、电针、灸法操作实验八皮肤针、皮内针、三棱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头针、耳针操作实验一骨度分寸定位法、任脉、督脉腧穴划经点穴(2学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的骨度分寸定位法;2.熟悉任脉、督脉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3.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二、实验内容1。
常用的骨度分寸: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ﻩﻩﻩﻩ12寸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ﻩﻩ9寸胸腹部: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ﻩﻩ9寸歧骨至脐中ﻩﻩﻩﻩﻩﻩ8寸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5寸两乳头之间ﻩﻩﻩﻩﻩﻩ 8寸背腰部:大椎以下至尾椎ﻩﻩ21椎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ﻩ6寸上肢部: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ﻩﻩ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ﻩﻩ12寸下肢部: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 18寸内辅骨下廉(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13寸髀枢至膝中ﻩﻩﻩﻩﻩﻩ 19寸膝中至外踝高点ﻩﻩ 16寸臀横纹至国横纹ﻩﻩ14寸2.任脉常用腧穴:中极、关元、气海、神阕、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3.督脉常用腧穴: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素髎、水沟三、实验器材骨度分寸尺若干,彩笔若干。
四、实验步骤1.由带教老师先示教,在学生身体上显示常用的骨度分寸及重点穴位;2.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进行点穴划经,教师随时进行疑难解答.3.学生实习完毕后,老师可进行抽查,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
五、注意事项学生应仔细体会骨性标志及穴位定位。
实验二手三阴经点穴划经(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手三阴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二、实验内容1.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2.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3.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曲泽、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三、实验器材骨度分寸尺若干,彩笔若干.四、实验步骤1.由带教老师先示教,在学生身体上显示常用的骨度分寸及重点穴位;2。
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进行点穴划经,教师随时进行疑难解答.3.学生实习完毕后,老师可进行抽查,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
实验三手三阳经点穴划经(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手三阳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二、实验内容1。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商阳、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2。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少泽、后溪、腕骨、支正、天宗、颧髎、听宫;3。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关冲、中渚、阳池、支沟、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三、实验器材骨度分寸尺若干,彩笔若干。
四、实验步骤1.由带教老师先示教,在学生身体上显示常用的骨度分寸及重点穴位;2.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进行点穴划经,教师随时进行疑难解答。
3.学生实习完毕后,老师可进行抽查,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实验四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点穴划经(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二、实验内容1。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梁门、天枢、归来、伏兔、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2。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听会、率谷、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三、实验器材骨度分寸尺若干,彩笔若干。
四、实验步骤1.由带教老师先示教,在学生身体上显示常用的骨度分寸及重点穴位;2.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进行点穴划经,教师随时进行疑难解答。
3.学生实习完毕后,老师可进行抽查,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
实验五足太阳膀胱经点穴划经(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二、实验内容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承扶、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三、实验器材骨度分寸尺若干,彩笔若干。
四、实验步骤1.由带教老师先示教,在学生身体上显示常用的骨度分寸及重点穴位;2.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进行点穴划经,教师随时进行疑难解答。
3.学生实习完毕后,老师可进行抽查,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
实验六足三阴经点穴划经、经外奇穴点穴(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足三阴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足三阴经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3.熟悉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二、实验内容1。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2.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涌泉、太溪、照海、复溜、大赫、俞府;3.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大敦、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4。
常用奇穴:头颈部:四神聪、印堂、太阳、牵正、安眠;躯干部:子宫、定喘、夹脊、腰眼;四肢部:十宣、四缝、八邪、腰痛穴、膝眼、胆囊穴、阑尾穴、八风。
三、实验器材骨度分寸尺若干,彩笔若干。
四、实验步骤1.由带教老师先示教,在学生身体上显示常用的骨度分寸及重点穴位;2.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进行点穴划经,教师随时进行疑难解答.3.学生实习完毕后,老师可进行抽查,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实验七针刺法、灸法、拔罐、电针(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常用的四种进针方法;2.掌握行针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掌握常用补泻手法的操作;3.掌握艾炷的制作,掌握艾炷灸的直接灸(无瘢痕灸)、间隔灸(隔姜、隔蒜、隔盐)的操作方法;4.掌握艾条灸的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等操作方法;5.掌握拔罐的投火法、闪火法、贴棉法等操作方法;6。
掌握闪罐、走罐、针罐、水罐等操作方法;7.掌握电针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规格不同的毫针若干(部分严格消毒),绉纸、粗线若干,酒精棉球四杯,温水数杯、卫生纸若干、液体石蜡4杯、酒精灯4个、点火棒数根;艾绒4杯、艾条若干、鲜姜片、大蒜片若干、细食盐2杯、火柴若干、干棉球若干。
玻璃罐大、中、小若干、水罐若干个,真空拔罐器3套,竹罐若干.G6805电针治疗仪4台。
三、实验步骤1.老师示教四种常用的进针方法和行针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的操作,并介绍各自的适应范围。
2.学生在纸垫上操作熟练后,选择适当体位、穴位,进行自身试针,以及相互针刺,每种进针方法都要反复操作.带教老师应随时指导.3.老师示教各种灸法的操作和要点,学生将各种手法一一操作,体会各种灸法的不同感受.4.老师示教各种拔罐法的操作和要点,学生将各种手法一一操作,体会各种拔罐法的不同感受。
5.老师示教电针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学生随后自身操作。
四、注意事项1.纸垫制作要合格,长、宽、厚度适中;2.练针时,针身必须垂直于纸垫;3.在人体上针刺时,针具、穴位、手指必须严格消毒,而且局限在四肢部位.4.注意区分不同补泻手法的操作要领;5。
注意区分不同灸法的操作要领;6。
防止烧伤皮肤和衣物;7.颜面五官及大血管处不宜直接灸。
8。
注意区分不同拔罐法的操作要领;9.拔罐宜选择肌肉丰厚的部位进行;10.防止烫伤皮肤和衣物。
11.注意使用电针时的要领,使用前应将输出电流等旋钮调至零位。
调节刺激强度时,应缓慢操作.不要将身体两侧,尤其是胸部的穴位用一对导线连接。
实验八皮肤针、皮内针、三棱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头针、耳针的操作(2学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皮肤针的操作方法;2.熟悉皮内针、三棱针的操作方法;3。
了解穴位埋线的操作方法;4.掌握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5.掌握耳穴的定位方法、耳穴的探测方法;6。
掌握耳贴的操作方法;7。
掌握头针标准定位线的定位方法及头针常用刺激区的定位方法;二、实验器材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若干,严格消毒,注射器若干,酒精棉球若干,消毒干棉球若干,消毒敷料若干,胶布若干,75%酒精、2%碘酒各2瓶,干棉签若干,火柴若干盒。
耳针模型若干,耳穴探测仪若干,探棒数根,普通毫针及花柄毫针若干(严格消毒),王不留行子4杯。
5ml注射器10支,5号针头若干,当归注射液、防风注射液等若干支,箩卜若干。
......感谢聆听三、实验步骤1.老师示教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的操作,讲解操作要领;2。
老师示教耳针、头针的定位方法及耳贴、头针的操作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耳针及头针的定位方法及耳贴操作。
3.老师示教穴位注射及穴位埋线的操作,讲解操作要领,穴位注射在萝卜上进行;4。
学生单独或相互进行操作,每种方法操作数次,教室随时指导.四、注意事项1.注意区分各种方法的操作要领;2.严格消毒,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文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