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蛋白质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561.00 KB
- 文档页数:43
体液蛋白质检验方法介绍一、背景介绍体液蛋白质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用于评估机体健康和诊断疾病。
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体液蛋白质检验,可以了解体内蛋白质的含量和特性,判断机体的代谢状态和发生疾病的可能性。
二、体液蛋白质检验的常用方法1. 琼脂凝胶电泳法琼脂凝胶电泳法是一种常用的体液蛋白质分析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电荷和孔隙大小,蛋白质可以在电场作用下分离成不同的带状条带。
这些条带可以用染色剂或特定的抗体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琼脂凝胶电泳法可以用于分析血清、尿液和其他体液中的蛋白质,可以对蛋白质的组成和浓度进行评估。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高效的蛋白质分析方法,通过液相色谱柱将混合的蛋白质样品分离。
这种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可以用于测定体液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和活性。
HPLC可以用于分析血清、尿液和其他体液中的蛋白质,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3. 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体液蛋白质检验方法,通过免疫反应来确定体液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免疫测定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印迹等。
这些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和标记物(如酶、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质)来检测目标蛋白质。
免疫测定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用于快速、准确地定量和定性检测体液中的蛋白质。
三、体液蛋白质检验的应用体液蛋白质检验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诊断疾病体液蛋白质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如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
通过检测体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组成,可以判断机体的代谢状态、炎症程度和疾病的类型。
2. 监测疾病进展体液蛋白质检验也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检测体液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和活性,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第八章体液蛋白质检测1、何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有哪些?答:发生急性疾病时,血浆中许多蛋白质浓度会发生明显变化,有些蛋白质浓度升高,有些蛋白质浓度降低,随着病情好转,这些蛋白质有逐渐恢复正常。
这种现象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而这些浓度会发生改变的蛋白质则成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包括α1-AG,α1-AT,Hp,CER,C3,C4,Fib,CRP,PA,Alb,TRF等。
2、双缩脲法为什么不能用于测定二肽或氨基酸?答:双缩脲法至少需要2个甲酰氨基才能与Cu2+络合,所以氨基酸和二肽无此反应。
3、MM(多发性骨髓瘤)时,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有何特征性表现?答:出现典型的M蛋白峰,是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浸润引起的,M蛋白出现在γ区,称为“γ型”,出现在β区,称为“β型”,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一项重要诊断标准。
章节词汇:1、血浆蛋白质:血浆蛋白是指血浆中的蛋白部分,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2、前清蛋白(前白蛋白PA):前清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由肝细胞合成,一种能与甲状腺素结合,称为甲状腺素结合蛋白,一种能运输维生素A,称为维生素A结合蛋白。
3、清蛋白(白蛋白Alb):由肝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40%~60%,维持血浆渗透压,缓冲作用,运输作用,调节激素或药物活性。
4、铜蓝蛋白(CER):主要由肝脏合成,因含铜呈蓝色,具有氧化酶活性,是血液中Fe2+氧化成Fe3+。
5、转铁蛋白(TRF):血浆中主要含铁蛋白质,由肝及网状皮系统合成,主要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RBC降解释放的铁。
6、结合珠蛋白(Hp):又称触珠蛋白,是一种糖蛋白,由肝合成,电泳位于ɑ2区带,能与血红蛋白进行不可逆结合,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7、AAT(ɑ1-抗胰蛋白酶):又称ɑ1-AT,电泳时位于ɑ1区带,占90%左右,由肝细胞合成,能抑制多种酶活性。
8、AAG(ɑ1-酸性糖蛋白):又称ɑ1-AG,由肝细胞合成,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急性炎症时上升。
第二章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检验名词解释:氨基酸血症:氨基酸、或其中间代谢物、或其旁路代谢物在血液中增高称之。
氨基酸尿症:血浆增多的氨基酸及其代谢物均从肾小球滤过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从尿排出。
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浓度超过参考值上限称为高尿酸血症,即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大于420μmol/L,绝经前女性大于350μmol/L。
痛风:血液尿酸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并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即为痛风。
第一节概述一、血浆蛋白质功能1.直接在血液中发挥作用在血浆中运载弱水溶性物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液pH缓冲系统、参与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浆固有酶在血浆发挥作用2.需要时进入组织发挥作用对组织蛋白起修补作用、组成体液免疫防御系统、抑制组织蛋白酶、参与代谢调控作用的激素二、醋纤膜电泳或琼脂糖电泳分五个区带: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依次为从阴极到阳极,须按顺序记住)分辨率高时:可有β1和β2;α2中也可有两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分出30多个区带【生理功能】血浆蛋白质有多种功能,PA即TTR能转运甲状腺激素,并结合携带视黄醇的RBP;ALB是最重要的血浆营养蛋白和血浆载体蛋白;AAT是最重要的蛋白酶抑制物;AAG是主要的APP;Hp结合Hb并防止Hb从肾脏丢失;α2MG也是主要的蛋白酶抑制剂;血浆铜95%存在于Cp中;TRF携带铁在血液中运输;CRP能结合异物并激活补体。
二、体液氨基酸(AA)作用:合成蛋白质,转变为其他含氮生物活性物质(一)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紊乱:氨基酸血症,氨基酸尿症(二)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见于肝脏和肾脏疾患、蛋白质营养不良、烧伤等。
肝功能衰竭时,主要在肝脏降解的芳香族氨基酸浓度升高,主要在肌肉、肾及脑中降解的支链氨基酸分解未减少,因此出现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BCAA/AAA比值)下降三、嘌呤核苷酸(一)嘌呤核苷酸代谢包括腺苷酸(AMP)和鸟苷酸(GMP)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从头合成途径、补救途径嘌呤核苷酸的分解:终产物是尿酸,人类不能再分解(二)、高尿酸血症1.嘌呤代谢紊乱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约占10%,主要原因是嘌呤代谢酶缺陷2.尿酸排泄障碍终尿排出尿酸盐只占滤过量的6%~10%总量约为2.4mmol~3.0mmol/d3.代谢综合征与高尿酸血症4.高嘌呤饮食啤酒引发痛风的可能性最大,烈性酒次之,葡萄酒基本上不存在这种危险5.各种肾脏疾病6.细胞破坏增多第二节常用体液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检测项目一、体液总蛋白测定蛋白质时利用蛋白质特有的结构或性质:①重复的肽链结构;②分子中均含有氮原子;③与色素结合的能力;④沉淀后借浊度或光折射测定;⑤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对酚试剂反应或紫外光吸收(一)双缩脲法(临床常用方法须掌握原理)【测定原理】蛋白质中两个相邻肽键(-CO-NH-)在碱性溶液与二价铜离子作用产生稳定的紫红色络和物。
体液总蛋白的测定方法和临床常用方法请注意,我将提供一些常用的体液总蛋白测定方法和临床常用方法的简要描述。
这些描述将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概述,并且可能不会提供详尽的细节。
如果您需要详细的描述,请参考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或实验室专家。
1. 光比浊法:使用光比浊仪测量样品中的散射光,并根据其强度来估计总蛋白的浓度。
这种方法简便且容易自动化。
2. 比色法:使用特定试剂(如比昂司蓝B试剂)与体液中的蛋白质反应,产生特定颜色。
根据颜色的强度来估计总蛋白的浓度。
3. 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吸收的光强度。
根据样品中总蛋白的浓度,可以选择适当的波长进行测量,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4. 电泳法:通过电泳技术将体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根据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迁移距离来估计总蛋白的浓度。
这种方法还可以提供蛋白质在体液中的分布图谱。
5. 免疫测定法:利用特定抗体与样品中的蛋白质结合来测定总蛋白的浓度。
常见的免疫测定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等。
6. 筛选法:通过筛选体液中的特定蛋白质来估计总蛋白的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特定的抗体或试剂来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常见的筛选方法包括西方印迹法和免疫沉淀法。
7. 比重测定法:根据体液中总蛋白与水的比重之差来估计总蛋白的浓度。
这种方法需要准确测量样品和水的体积。
8. 透析测定法:利用透析技术将体液中的某些成分与溶剂分离,然后测定剩余液体中蛋白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血浆或尿液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
9. 紫外吸收法:利用紫外光谱对体液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测量。
不同氨基酸和蛋白质在紫外区域的吸收特性可以用来估计总蛋白的浓度。
10. 球蛋白比例测定法:利用球蛋白总量和总蛋白浓度的比例来估计总蛋白的浓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鉴别肝功能异常。
11. 溶液浓缩法:通过将体液样品浓缩以增加蛋白质的浓度,然后利用其他方法测定浓缩液中蛋白质的浓度。
12. 酸碱滴定法:利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体液中总蛋白的浓度。
第十八章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Ig)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按其重链性质共分IgG、IgA、IgM、IgD和IgE五类。
IgG有4个亚型(IgG l、IgG2、IgG3、IgG4)。
IgA除有IgA1和IgA2两个亚型外,尚有分泌型IgA(sIgA),它们的单体结构基本相同。
IgM也有2个亚型IgM1和IgM2。
第一节血清IgG、IgA、IgM测定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其中以IgG1含量最多。
IgG是血液和细胞外液中的主要抗体。
也是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
大多数抗感染抗体与自身抗体都为IgG类。
IgA可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类。
血清型IgA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
分泌型IgA由J链连接的二聚体和分泌成分组成。
是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
IgM为五聚体。
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又称巨球蛋白。
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
是抗原刺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定量测定方法一般有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火箭免疫电泳法、ELlSA、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
临床常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来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
一、血清IgG、IgA、lgM测定(一)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该法的原理是将抗血清均匀地分散于琼脂或琼脂糖凝胶内,胶板上打孔,孔内注入抗原或待测血清,抗原在含有抗血清的胶内呈放射状(环状)扩散,在抗原抗体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可见的沉淀环。
在一定条件下,抗原含量越高,沉淀环越大。
(二)免疫比浊法该法具有检测范围宽、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高、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测试)、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二、血清IgG、IgA、IgM测定的临床意义(一)年龄新生儿可由母体获得通过胎盘转移来的IgG,故血液中含量较高,接近成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