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 读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1.99 KB
- 文档页数:2
粟裕大将观后感粟裕大将观后感概述:本文是对于观看关于粟裕大将的纪录片或读取相关文献后所写下的观后感。
通过对粟裕大将的了解,不仅对于他的成就和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于他的品质和勇气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1、粟裕大将生平及军事成就1.1 出生背景:介绍粟裕大将的出生背景、家庭环境等情况。
1.2 军事生涯:详细描述粟裕大将从军事学校到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阶段的军事生涯及取得的突出成就。
1.3 战略思想:探讨粟裕大将的战略思想,如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调动资源等方面。
1.4 战斗经验:粟裕大将参与的重要战斗及其对战局的影响。
2、粟裕大将的领导才能和品质2.1 领导能力:分析粟裕大将在指挥作战中所展现出的卓越的领导能力,如决策迅速、善于协调合作等。
2.2 勇于创新:探讨粟裕大将在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对军事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3 严谨作风:描述粟裕大将在军事行动中的严谨作风,注重细节和条理性,保证部队的纪律和效率。
3、粟裕大将的精神风貌与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牺牲3.1 为人民:讲述粟裕大将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包括不惜个人安危、牺牲个人利益等。
3.2 忠诚奉献:描述粟裕大将忠诚于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3.3 坚定信念:探讨粟裕大将在艰难险阻之中仍能坚守信念,不断战斗到最后的信念和毅力。
4、研究粟裕大将对于现代军事事业的影响4.1 军事教育:探讨粟裕大将对于现代军事教育的影响,如军事思想的传承与弘扬等。
4.2 战争策略:分析粟裕大将在战争策略方面的贡献和对当代军事领域的影响。
4.3 军队建设:讲述粟裕大将对于中国军队建设的倡导与推动。
附件:在此处列出与本文相关的附件,如粟裕大将的图片、重要文件的扫描件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文中涉及到的法律名词及其解释,以确保读者对相关法律概念的准确理解。
附件列表:1、粟裕大将照片2、粟裕大将参与的战斗文件扫描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国家安全法:指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法规和政策。
读《战神粟裕》有感读《战神粟裕》有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是十大元帅指挥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我读完《战神粟裕》后,我发现,其实,很多东西,并非我们所看到的。
在十大元帅之中,有好几位不过都是当年粟裕指挥的大战役的一部分而已。
回顾本书让我从几个要点了解了粟裕:1.红十军由于没有听从粟裕的建议,导致几万人在国民党围剿下覆灭。
然而他提前带领800人的机关人员得以保存下来。
在国民党与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下生存并壮大起来。
了不起。
2.在一次战斗中,子弹击中脑袋,然而由于时间紧迫,部队认为他已经死了情况下转移,他苏醒后,带伤再次找到部队。
意志力何等顽强。
3.在苏中战役中,仅有三万部队,面对国民党20万的围剿部队,取得七战七捷,部队消耗很大的情况,部队人数达到4万人与陈毅部队会师。
这是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大战役。
4.在与陈毅部队会师之后,指挥10万大军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
中央军委会建议南下,粟裕坚持在长江以北作战,三次上陈,最终说服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
这在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史上是非常少有的。
且不说他的策略是否正确,他对自己判断的坚持,令人肃然起敬。
5.三让司令,这是怎么样的一种胸怀。
十大元帅评选时,坚决不认元帅。
这我想无需再说。
6.在从一线班长一路成长起来的指挥员到带病指挥大兵团大规模歼敌,一次歼敌数万,乃至数十万,而自身伤亡也是数万人,乃至数十万。
这将承担何种压力。
7.他是真正的战神。
对我们生活乃至工作的启发:1.在某一次战役中,连续与国民党作战半个月,兵困马乏,亟待休整,补充兵员。
此时,独六师被国民党部门包围,装备差,缺少弹药情况下。
独六师情绪很大,面临各种困难。
粟裕此时有10万大军正在休整,只派了王标一人乔装前去救援。
王标把粟裕交代的问题传达下去,并引导独六师主动获取补充,同时保存自己,迷惑敌人。
不但保住了独六师,还在战略上为大部队休整赢得了时间。
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胜利的根本不是部队的实力,而是头脑。
《粟裕将军》观后感
《粟裕将军》观后感
最近看了《粟裕将军》,挺受益的,首选是战略层面的事情,是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能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这
才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放到股市里来说,怎么让小资金慢慢滚大,其实需要中长线明显看好的行业,也就是俗称的雪道够不够长;
其次是战术层面的事情,知己知彼,不打没把握的仗,股市里也
就是选股,如果有确定的小胜优于没把握的大胜,连续的小胜能
质变成大胜。
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常胜将军是长期精心专研的
结果,股市的常胜也是长期关注基本面,不轻易博弈的结果。
道
理是一样的。
唯手熟尔!。
读《战神粟裕》有感今天我在石油书店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战神粟裕,当下就决定买下来了,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我觉得,粟裕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杰出的人肯定有杰出的原因,他为什么能够经常打胜仗?我是抱着这种心情去看这本书的。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有这么几个感想。
首先,年轻时候的怀玉山之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场战争中,由于我方的指挥员都比较年轻,犯了一些常犯的错误,我们看到这些错误,在后来的粟裕之后的战争中,都竭力去避免。
怀玉山之战的错误:第1点就是当时战略方向的错误,第2点是当时不应该过于体恤战士的辛苦,在当地住宿了一晚上,就差半个小时,被敌人的一个保安团围住,十军团主力全军覆没。
第3,当时有一个主攻的突破点,没有下狠心去突破。
第4是由于叛徒的出卖。
战争中方志敏和刘刘畴西被俘,当时粟裕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侥幸逃生,这件事情对他一生的战争观影响特别大。
他从这场战争中学到的比任何东西都多。
战争也是促进他当时斗胆直陈子养电的重要原因,因为他对孤军深入的危害了解太深了。
所以坚决不同意过江。
第二,我觉得粟裕是敢于独立思考的,他的独立思考主要表现在他对上级的要求,并不完全相信,同时对每一场战争也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直觉来感知,而不是按照固定的教条去做。
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我们看他指挥的战争,有的是敌进我退,有的是敌进我进。
打仗的原则和方法千变万化,连我们自己的指挥员都猜不透,更何况是敌人了。
第三,他坚持训练基本功,比如说他射击的功夫非常过硬,他当时为了训练下属专门把一个硬币放在枪上,他的下属一开枪硬币就掉了下来,而他可以做到开枪硬币不动。
这种功夫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他自己的是他自己在困难时期练就的射击功夫非常准,看地图的功夫,计算收集信息的功夫,这些基本功,是他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四,是他打仗的韧劲儿。
他坚信打仗的时候自己困难,别人也困难,因此就一直在向后坚持,特别明显的战役是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都能看出这种特点,在自己焦灼的时候,敌人也在胶着的时候,敢于坚持,敢于胜利。
粟裕红色经典故事心得体会我曾经阅读过粟裕将军的红色经典《穿过草原》。
这本书讲述了他的军事事迹,他不断地与敌人作战,不断地带领士兵穿过无尽的草原,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本书令我非常受益,启发了我许多。
我在这里想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首先,我被粟裕的坚定和顽强精神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军人的一生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与此相反的是,他在每场战斗中都表现得坚定和顽强。
他从不倦怠,从不灰心丧气,而是一再振奋士气,鼓励自己和士兵。
这种坚定和顽强的精神,是每一个成功者、每一个追求梦想者必备的品质。
其次,我从粟裕身上领悟到一个受人尊敬的领袖该有的素质。
领袖不仅要有技能和知识,更需要有德行和品质。
粟裕将军一直都是以身作则的,他的战士们都非常尊重他。
他始终对自己的战士们负责,尽最大努力保护他们。
他把自己看作是战士们的榜样,他希望他的行动能够成为其他人学习的榜样。
领袖需要拥有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素质,才能够影响和带领其他人。
此外,我也受到了粟裕将军战争胜利的启示。
在战场上,胜利是最终的目的,没有取得胜利,就没有真正的胜利。
粟裕将军在战争中通常处于劣势,但他总是勇往直前,全力以赴,这种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他的每一次胜利都是通过他的努力和智慧赢得的。
这让我深深意识到,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要有取得胜利的信念和毅力。
只有坚信自己能够赢得胜利,才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总的来说,读《穿过草原》有助于提高我的意志力和鼓舞我的士气。
我现在深知坚持不懈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坚信在困难的时候,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
当然,我也明白领袖需要拥有德行和品质,这样才能够影响和带领其他人,从而实现胜利的目标。
粟裕将军的精神和思想让我深受启迪,激励我永不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
xx大将观后感这部电视剧重点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华东野战军司令粟裕将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一段纵横决荡,富有传奇色彩的战斗经历。
一九四六年春,国共两党内战一触即发,新四军华中军区司令员粟裕为了顾全大局,接受了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的邀请,亲自率部下赴徐州参加军调会。
然而,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对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国民党集中军力压向苏中,战役在苏中、苏北多地展开。
在党中央、粟裕等将领的正确指挥下,苏中战役历时四十五天,共作战七次。
华中野战军以三万兵力消灭敌人五万余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被称为七战七捷。
为解两淮之危,粟裕指挥了惨烈的涟水阻击战。
中央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将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以便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
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兼第二政委,谭震林同志任副政委,陈士榘同志任参谋长。
面对四路敌军,粟裕决定首战宿迁之敌。
宿北战役,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后发动的第一场大战役,歼灭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两万一千余人。
此间,为歼灭鲁南之敌,策应延安安全,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小尖山之战。
宿北战役之后,粟裕、陈毅酝酿着下面的战役。
首先,为改变鲁南战局。
粟裕决定先打敌人二十六师和快速纵队(坦克)。
解放军采用将敌二十六师于其坦克部队分割开来,破坏坦克作战道路等手法,最终实现鲁南战役的胜利。
充当疑兵作用的独立六师减员严重,粟裕派兵增援。
独立六师最终完成牵制敌人的任务,并全身而退,为华东野战军的休整赢得了时间。
国民党准备在鲁南地区组织规模空前的大会战。
蒋介石点名陈诚到徐州居中调度,让他主持制定鲁南会战的方略。
陈诚宣布稳扎稳打齐头并进,兵分三路合击临沂。
南线为欧震集团,北线为李仙洲集团,西线为王敬久集团,将此战役称之为压路机。
粟裕、陈毅决定在南下先阻击中间这一条路,让另外两路敌人不能再同中间的这一路抱团,形成孤军突出的势态,死死地顶住中间这一路人的敌人。
《粟裕珍闻录》读后感_1200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中,有无数个英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创造中国的奇迹,为后人所敬仰,在这中间,一位有着赫赫战功,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无冕元帅——粟裕将军。
当我读完《粟裕珍闻录》后,我无限崇拜,心追随着粟裕将军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南昌起义的无名小卒,到刮骨疗伤的钢铁师长,再是威名远扬的抗日名将,再到解放战争的华东“牛人”。
粟裕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军事家。
当毛主席接见艾森豪威尔的时候,就说:“在我军中,最能打仗的就是粟裕。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哪个大战役不是他打的。
蒙马利哥来中国参观时,夸赞毛泽东“毛主席,您真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特别是淮海战役,太不可思议了。
”毛泽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就是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攻打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
”的确,粟裕无愧于毛泽东对他的喜爱。
我觉得他是共产党革命时代的战将,是一个无人能敌的无冕元帅。
粟裕又是一个坚强的师长。
1933年5月,粟裕和萧劲光攻打硝石。
粟裕赶在队伍前指挥。
不料被子弹击中左臂,立即昏死过去。
送到军医院里,但是没有消炎药,医生给他开刀排脓,虽然疼得死去活来,撕心裂肺,却始终没有喊一声。
到后来伤口中长了肉芽,只能用耙子扒,从头到尾痛苦难忍,仍未叫一声,惹得女护士们泣不成声。
看到这里,我的心也是久久的震撼,平时我摔破点皮,流出点血,都哭得震天响;而粟裕,子弹打穿手臂不说,整天用布条在伤口的洞中穿来穿去,用耙子扒,真是一个再世的“关云长”啊。
粟裕更是一个谦逊的司令员。
1955年,在中南海,毛泽东曾谈到让粟裕当元帅:“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当元帅。
”这时,周恩来说粟裕已请求辞帅。
毛泽东当然也知道,又感慨地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
”粟裕的确是个淡泊名利的军人。
当秘书兴高采烈地说,民主人士黄炎培认为他应该当元帅。
粟裕走后门读后感走后门,通常是用不正常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生清廉的开国大将粟裕也曾走了一次后门,当时苏联在中苏边疆不断挑起事端,流血事件时有发生,边境的形势一触即发。
很多干部子弟想方设法回内地,而粟裕却通过关系走后门,把刚从边缰换到内地的儿子又送到了冰天雪地的北国边缰。
这个后门走的也算是别开生面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难道说粟裕不爱自己的儿子吗?我想他跟普通的家长没什么两样,天下没有不疼爱自己孩的父母,而他把儿子送到最危险的前线,无非是认为自己家的孩子应该跟其他家的孩子一样,对于自己的身份来说,更应该起着模范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建议全党读《触龙说赵太后》,号召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家规、家风。
周恩来总理也曾要求所有革命后代,不要像“八旗子弟”,因为有“吃不倒的铁杆庄稼”而最终潦倒没落。
作为领导干部,千万不能让子女躺在长辈的功劳簿上享乐,而要让他们经历风雨、爬坡过坎,靠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李敏在谈起父亲毛泽东的家教时,第一句话就是“父亲要我们夹着尾巴做人。
”父母疼爱子女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但不明事理、罔顾法纪的溺爱就会导致孩子走上歪路。
普通老百姓溺爱子女造成的不良后果可能仅仅作用在孩子自身,但领导干部包庇、溺爱子女则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从以往干部子女违法犯罪案件中可见一斑。
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放任、纵容子女利用其职务影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提拔干部以是否帮儿子为标准;广东韶关市原公安局局长叶树养受贿的宏伟目标,是给儿子2000万、给女儿女婿2000万……有些干部可能自己没有多么骄奢贪婪,但为了孩子,便忘掉了原则和是非。
那么,领导干部该为子女留下什么呢?林则徐曾留给儿子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没有立足于世的能力与水平,再多良田,也只会坐吃山空;没有为人处世的道德与准则,再大权力,也终会跌个跟头。
粟裕传读后感《粟裕传》读后感。
《粟裕传》是一部关于中国军事史上杰出将领粟裕的传记。
这本书以其真实、生动的叙述方式,深刻地展现了粟裕这位伟大将领的一生,以及他对中国军事事业的巨大贡献。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感动,对粟裕将军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敬佩。
粟裕将军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官,更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和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粟裕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他对部队的严格管理和对士兵的关爱。
粟裕将军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充满人情味的领导者,他深受士兵们的爱戴和尊敬。
在读完《粟裕传》后,我对粟裕将军产生了深刻的敬佩之情。
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更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和对人民无私奉献的战士。
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让我深受感动。
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的一边,为国家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军事史上。
除了对粟裕将军的敬佩之情,我在阅读这本书时还深受启发。
粟裕将军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他的一生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领袖。
在书中,粟裕将军的一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粟裕传》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它不仅让我对粟裕将军充满了敬佩之情,更让我明白了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充满教育意义的著作。
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良多,受到启发和教育。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了解粟裕将军的一生,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不断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粟裕传读后感第一次来到泰顺县图书馆,坐在24小时自助阅览室的时候,选的图书就是关于《战神粟裕》,说句实在话,我对粟裕初次了解是2010年大学毕业前夕,那时候《解放》电视剧热播,当时班级里面突然流行起来看,我也跟着看了,里面淮海战役粟裕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大学毕业来到泰顺,照理说我这时候接触其事迹的机会少了很多,直到后来自己当了团委书记以后,终于在2014年5月4号,五四青年节的那一天,来到泰顺县白柯弯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对于粟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知道20世纪30年代,粟裕在泰顺地区打过游记,那时候我就概括粟裕十几年后可以在淮海战役率领几十万军队进行大决战,人生境遇谁都不可知。
之后,2015年,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开展了一次非常大的活动,应该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80周年之际,我又以志愿者身份赶赴现场,所以确实难得,最近一次则是2016年5月,跟着团县委去,也是我第三次去现场。
回到全书主题,当时我特别感兴趣的主要有三点,第一是粟裕在泰顺地区的表现,实际上这里草草略过,唯独提及了峰文战斗,第二是粟裕击溃国民党张灵甫,孟良崮战役太经典了,第三就是淮海战役的表现了。
这里还是重点谈下孟良崮战役,狠角色对上狠角色,书中文风没有像过去关河五十州在写抗日系列那么幽默精彩,少了很多段子在里面,可读性大幅度下降,但是那种热血情怀还是有的,张灵甫的七十四师确实能征善战,到最后终于被粟裕包围了,那时候粟裕就下定决心已定要全歼74师,不能放虎归山,当时张灵甫认为国民党援军能够到位,可以实现反包围,结果援军迟迟不到,再加上天不降雨,而使用的枪支为水冷枪,更是悲上加悲,而粟裕那边已经下定决心就是要吃掉张灵甫,里面战争的残酷在于一个细节,就是作战到关键时刻不要听伤亡人数,因为一听伤亡人数,心一软一放弃反而最后功败垂成。
正因为粟裕这种决断性格,也有了后面淮海战役的大获全胜,而对我的最大感慨还是那个即便年轻的时候打游击,以后也是有希望指挥大军团进行决战的。
粟裕大将心得(精选3篇)粟裕大将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粟裕大将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粟裕大将心得(精选3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粟裕大将心得篇1粟裕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他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粟裕大将的指挥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和强大。
粟裕大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他善于分析敌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并在战斗中灵活应变,指挥部队有效地打击敌人。
他指挥的许多战役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如涟水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粟裕大将还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
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积极推动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粟裕大将的事迹,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和强大。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历史使命。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粟裕大将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粟裕大将心得篇2粟裕大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将领,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以下是一篇粟裕大将心得,仅供参考。
粟裕大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将领,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粟裕大将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粟裕大将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无产阶级立场,他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粟裕大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
《粟裕珍闻录》读后感_1200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中,有无数个英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创造中国的奇迹,为后人所敬仰,在这中间,一位有着赫赫战功,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无冕元帅——粟裕将军。
当我读完《粟裕珍闻录》后,我无限崇拜,心追随着粟裕将军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南昌起义的无名小卒,到刮骨疗伤的钢铁师长,再是威名远扬的抗日名将,再到解放战争的华东“牛人”。
粟裕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军事家。
当毛主席接见艾森豪威尔的时候,就说:“在我军中,最能打仗的就是粟裕。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哪个大战役不是他打的。
蒙马利哥来中国参观时,夸赞毛泽东“毛主席,您真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特别是淮海战役,太不可思议了。
”毛泽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就是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攻打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
”的确,粟裕无愧于毛泽东对他的喜爱。
我觉得他是共产党革命时代的战将,是一个无人能敌的无冕元帅。
粟裕又是一个坚强的师长。
1933年5月,粟裕和萧劲光攻打硝石。
粟裕赶在队伍前指挥。
不料被子弹击中左臂,立即昏死过去。
送到军医院里,但是没有消炎药,医生给他开刀排脓,虽然疼得死去活来,撕心裂肺,却始终没有喊一声。
到后来伤口中长了肉芽,只能用耙子扒,从头到尾痛苦难忍,仍未叫一声,惹得女护士们泣不成声。
看到这里,我的心也是久久的震撼,平时我摔破点皮,流出点血,都哭得震天响;而粟裕,子弹打穿手臂不说,整天用布条在伤口的洞中穿来穿去,用耙子扒,真是一个再世的“关云长”啊。
粟裕更是一个谦逊的司令员。
1955年,在中南海,毛泽东曾谈到让粟裕当元帅:“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当元帅。
”这时,周恩来说粟裕已请求辞帅。
毛泽东当然也知道,又感慨地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
读战神粟裕有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战神粟裕》的书籍。
这是一个讲述粟裕将军的传奇故事的书,他是一位在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著的人,担任过多个战斗指挥的职务,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阅读此书期间,我被粟裕先生的高超领导能力、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非凡的勇气所感受到,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
首先,我被粟裕先生的高超的领导能力所震撼。
粟裕先生具有强大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快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部队,反应迅速,决策果断。
他在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镇定和清晰的头脑,随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此外,他还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鼓励士兵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他的领导方式让人们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尊敬和信任。
这些特点都使他成为前线指挥官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军人的楷模。
其次,粟裕先生的坚定政治信仰更是让我深为感动。
粟裕先生坚信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和政治主张,并不断为此奋斗。
他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并以自己的行动向人们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功绩。
他在这方面的领导和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此外,他还坚信革命事业是为了人民,他热爱人民,并不断努力为人民的福利和权益而奋斗。
他的这种政治信仰不仅为他赢得了尊敬,也为他的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重要的是,我深深受到粟裕先生的非凡勇气的影响。
在打仗的时候,粟裕先生总是敢于亲自率先冲锋陷阵,奋勇前行。
他从不逃避危险,而是毫不畏惧地面对战争,用自己的英勇和坚韧去鼓舞着下属,赢得了众人的尊敬。
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也表现出同样的勇气和坚毅,当他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总是不屈不挠,奋斗不息,从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他的勇气和坚韧不仅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总体而言,读完《战神粟裕》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粟裕先生是中国新时代的先进人物,他的高超领导能力、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非凡勇气都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并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启示。
我们应该从他出色的品质中汲取力量,以期自己也能成为像他一样的有用之才。
粟裕捉日军俘虏读后感
驻扎在硝烟弥漫的中国内战地带以及二次大战时期,改变着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便是著名的粟裕将军。
他的作战智慧与勇气,让他与众不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把日本侵略者从中国驱逐出去。
正是在这场内战中,粟裕曾派给毅力马蒂芬,去伏尔加河畔捉住近万名日军俘虏。
正如粟裕将军所说的那样:“我们将以坚强的决心和钢铁的意志,击退日本侵略者的一切攻击,并保护好中国的尊严。
”因此,粟裕在捉住数以万计的日军俘虏时,不仅保证了中国的尊严,也让数万日军俘虏得以免遭杀害,这一捉俘行动是把粟裕将军提升到抗战史册中的一页上。
读过《粟裕捉日军》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粟裕将军勇敢、秉持正义、追求革命理想的崇高精神,他也用具体行动诠释了“血肉之躯,团结一心”的军团精神。
他曾经说过:“只要军心不曾散,此时此刻的手段就是自由的摆脱,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保护大有作为的中华民族,实现共和国的梦想。
”粟裕将军不畏艰辛,他采取行动,敢于改变命运,完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事业。
粟裕的抗日事业让人们深深感受到,抵抗侵略者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是团结一心、不怕牺牲,也是一个不能摧毁的可敬民族。
无论是击退日本侵略者,或是捉住日军俘虏,粟裕将军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惊人举动,不仅让我们深深记住了他,也让我们重新确认了中国人民的默默无闻的英雄气概。
让我们永远敬仰粟裕将军,让他激励我们,以毫不犹豫的决心,创造我们的精彩人生!。
父辈的燃情岁月粟裕观后感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怀念、值得铭记的岁月。
对于我们这个年轻一代来说,可能最为感慨的,就是那些父辈们曾经经历的燃情岁月。
而当我看到粟裕将军的事迹和成就时,不禁为他们的拼搏和奋斗精神所折服。
粟裕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军事家,他带领部队参与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战役,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他的燃情岁月也是铭刻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大篇章。
粟裕将军出生于1920年,从小生活在封建的农村环境中,却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和勇气。
在年轻的时候,他投身革命事业,积极参与抗日战争,为保卫家园义无反顾地奋战。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对正义的追求,让他不畏艰难困苦,大胆地迎接一切挑战。
在粟裕将军的军事生涯中,最让我钦佩的是他在战争中的智勇双全。
他在抗日战争中曾多次立下战功,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他奋不顾身地指挥战斗,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在抗战胜利后,他又参与了解放战争,积极投身国共内战,为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更令人敬佩的是,在战争结束后,粟裕将军并未止步于此,他开始参与革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他积极投身党和国家的建设工作中,担任军队领导职务,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做出巨大贡献。
他提出并坚持兵员精干化的方针,推动了中国军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而我在阅读粟裕将军的事迹时,不禁想到了我自己的父辈们。
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燃情岁月。
我的父辈是从事农业的,虽然辛苦,但他们从不计较辛劳。
他们默默地耕耘着土地,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才让我们这一代能够过上好日子。
我永远不会忘记父辈们曾经付出的努力和奉献。
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奉献,才让我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幸福的生活。
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让我看到了粟裕将军的成就和拼搏精神。
正是他们的榜样,让我深深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与担当。
回首过去,我们应该感激父辈们为我们做出的牺牲。
我们不仅要记住粟裕将军的功绩,更要铭记他的精神。
粟裕传读后感《粟裕传》是一部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粟裕的生平为主线,展现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辛历程和英雄人物的传记作品。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我。
首先,粟裕这个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坚毅、聪慧、勇敢的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率领部队多次参加重要战役,英勇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更是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他始终坚定地践行着共产主义信仰,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粟裕的形象,使我对他产生了深刻的敬佩之情。
其次,书中对于历史背景的描绘也令我印象深刻。
作者通过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环境、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进行生动的描绘,使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深刻体会到,那个时代的中国正处在动荡和混乱之中,人民生活贫困,民族受到侵略,但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勇敢地抵抗侵略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这段历史告诉我,只有团结一心,勇敢抗争,才能取得胜利,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
最后,这部作品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阅读《粟裕传》,我深刻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精神。
粟裕将军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这种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努力学习粟裕将军的崇高精神,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粟裕传》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感和现实意义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启迪心灵,激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伟大作品。
我深深地被这部作品感动,我会永远珍视这份感动,努力学习书中所传达的崇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粟裕大将观后感心得体会粟裕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杰出军事家。
他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色,领导中国军队战胜了强大的日本侵略者。
观看关于粟裕大将的影片后,我深受鼓舞,从中体会到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首先,在影片中,粟裕大将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
他能够在极其困难的战争环境中,以其深厚的军事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作出明智的决策。
无论是分析敌情,制定作战计划,还是指挥军队进行战斗,他都展现出出色的能力和出众的领导才能。
他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注重整体利益,不仅要保证军队的胜利,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士兵的伤亡。
作为一个领导者,我深深地被粟裕大将的决断力和胆识所打动。
其次,粟裕大将在影片中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战争是一场持久的斗争,充满了艰难险阻和不可预知的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粟裕大将不断面对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始终保持着一颗坚定不移的心。
他克服了种种困境,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对目标的执着追求,使我深受鼓舞。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会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第三,影片中所展示的粟裕大将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忠诚精神。
作为一名军人,他始终把军人的职责放在首位,为保卫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他对军队的忠诚和对党的忠诚深深地感染着我。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应该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最后,影片中的粟裕大将还展现了他对敌人的宽大胸怀和善良心地。
在战争期间,他不仅能够对待战俘以宽容的态度,而且在战争结束后,他还积极地帮助那些被战争摧残的日本百姓。
这种宽大心胸和善待他人的态度,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的战士需要具备的品质。
通过观看关于粟裕大将的影片,我对他的事迹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从中,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教育,我懂得了坚持、责任、善良等重要的价值观。
[《粟裕》读后感]
《粟裕》读后感
070933 戚旭锋
无意间在群里看到了同学游玩的照片,刚好有一张有一张粟裕的雕像,顿时产生了兴趣,便看了一下这位大将的简介,确实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啊,《粟裕》读后感。
没想一个出身富家的青年,却毅然走上了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革命道路。
南昌起义失败,重伤之下,理想信念弥坚,誓死不离开革命部队。
井冈山上,亲聆毛泽东教导,被朱德称赞为“青年军事家”。
红军北上抗日选遣队失利,率领一部成功突围,在渐南独立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
抗战爆发,带领新四军选遣支队挺进江南,首战韦岗;向北发展,开辟苏中;兵进渐西,三战天目山。
英名威震大江南北,日、伪、顽闻风丧胆。
任借解放战争舞台,连演威武雄壮活剧:苏中七战七捷,探索战争切期规律;宿北战役、鲁南战役扭转华东战局,大战孟良崮“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役指挥“俞出愈奇”,歼敌纪录一再创新;斗胆直陈,坚持建议在中原打更大规歼灭战,使军委最终改变原定决策,展示了军事家、战略家的超人胆识;战略大决战中,最先提议举行淮海战役,精确驾驭战局发展,指挥华野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渡江战役,还击英舰挑衅;激战京沪杭,把政治与军事有机结合,取得军政全胜;两让司令,高风亮节,全军传为美谈,读后感《《粟裕》读后感》。
建国后,毛泽东四次点将,解放台湾,抗美援朝委以前线总指挥重任,又亲自提名先后担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
“文革”中,受命危难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战场作出了特殊的新贡献。
而1958年蒙受不白之冤,平反过程却一波三折,令人感叹。
粟裕虽有赫赫战功,却从不居功自傲。
他对和自己一起工作的首长和同志们都非常尊重,处理重大问题都要事先请示,事后汇报,从不擅作主张。
对上级的每一个指示,都要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在外出期间,每当碰到摄影记者,粟裕总是躲在后面。
他自己不抽烟,但有干部战士到他宿舍时,他总要请他们抽烟喝茶,不抽烟的吃糖果,到了开饭的时候就留下一起用餐。
下部队或去其它单位时,被哨兵拦住了,就自己下车,通报姓名和工作单位,还怕战士听不懂湖南话,常常摘下军帽,把帽子里的名字亮给战士看。
每逢有人提及粟裕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建立的巨大功勋时,粟裕总是淡然一笑,说:“我是沧海一粟啊!”谈胜利原因时,他总是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指挥;第二,参战指战员的英勇顽强;第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一代伟人,向伟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