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警察的起源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1.42 KB
- 文档页数:4
第十二章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概述第十二章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概述教学目标: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建立和发胀历程;2、弄清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职责;3、明确人民检察司法警察的任务;4、掌握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重点:1、弄清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职责;2、、明确人民检察司法警察的任务;三、教学难点:弄清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的建设基本内容、目标。
四、课时要求讲授3课时,学生学习3课时。
第一课节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建立与发展一、我国检察机关建立与发展(见教材p233页)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初,即开始组织最高人民检察院。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也是建国初期的一个临时宪法文件。
它规定中央国家政权机关组织与活动的基本法律。
1949年12月制定了,《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1951年9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修正案,同月4日中央政府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该条例第2条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为全国人民最高检察机关。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一致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对检察机关做了专门规定,把最高人民检察院更名为最高人民检察院,使其从政府机构中独立出来,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平行,直接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20世纪60年中期开始的“文革”十年动乱,人民检察院的工作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使我国检察机关消失达10年之久。
1975年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的职权由各级公安机关行使,取消了人民检察院。
1979年修改颁布的宪法才恢复了人民检察院的建制。
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特征与作用(一)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特征与其他警种的共性:阶级性、武装性和强制性。
中国警察历史沿革一、中国古代的司法部门警察及其职务最早可追朔到距今2500年前的西周时期。
当时就曾出现过具有类似现代警察性质的职业。
朝廷分别设置了司民(主管人口户籍)、司稽(主管防盗)和司寇(主管监狱、刑罚及监察事务)等职,行使治安管理职能。
但严格说来,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地方行政、司法不分,由府、县行政长官兼管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事宜,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社会一线维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二、近代中国警察的前身中国,最早的现代警察制度的引进,首推清末的改良派湖南巡抚陈宝箴、黄遵宪等人参照西方及日本的警察机关,在湖南建立的“保卫局”,这是中国现代警察的雏形,并第一个提出了警政理论——“警视之职,以备不虞,以检非为。
总局以外,分区置署。
大凡户数二万以上。
设一分署。
六十户巡以一人。
司者持棒巡行,计科受代。
皆有手札,录报于局长。
余考其职,盖兼周官司救、司市、司暴……修闾氏数官之职。
后世惟北魏时设候官,名曰白鹭,略类此官。
西法之至善者也。
”三、民国时期的警察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在这段时间,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得到了发展,不但进一步完备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警察网,使之更加趋于严密,而且逐步完善了警察的内部管理体制,还不断健全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
但国民党统治时期,警察制度的建设是畸形的。
全国警察总署是一个庞大的警察机构,但没有文化宣传机构,仅设了对内的教育部门,而且片面地发展和强化警察执行社会镇压的职能。
四、抗战时期解放区的警察1937年初,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进驻延安。
当时,敌特活动十分猖獗,土匪地痞也经常出没。
为保证中央和地方党政军机关的安全,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秩序,1937年,我党在延安正式成立公安局,称为延安市公安局。
司法警察学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司法警察学是一门以法律为基础,以执法实践为重点的专业学科。
作为一支专业化的执法力量,司法警察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司法警察学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并分析其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司法警察学的定义及发展司法警察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刑事学等学科内容。
它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执法实践和司法素养的警察人员,使其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行为。
司法警察学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与犯罪形式的演变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犯罪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化。
因此,司法警察学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
二、司法警察学在社会秩序维护中的角色1. 预防和打击犯罪司法警察学旨在培养警察人员具备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
警察通过加强社会巡逻、侦查破案等方式,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各类犯罪活动。
他们的存在和行动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2. 维护社会安全司法警察学的核心任务是维护社会的安全。
通过加强对社会活动的监管和预警,警察可以及时应对各类危险和紧急情况,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3.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司法警察学致力于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警察通过公正执法,维护社会的法律权威和公序良俗。
他们要保证每个人都能依法享有权益,并通过惩罚犯罪行为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三、司法警察学的重要性与问题1. 重要性司法警察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才能确保警察在工作中更加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执法效率。
司法警察学的学习和实践是构建强大的执法力量的前提。
2. 问题然而,司法警察学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司法警察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不同时期和地域的犯罪发展。
其次,司法警察学的师资力量也需要不断提升,以保证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另外,对于司法警察学的发展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警察的历史沿革与演变过程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历史阶段组成,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专门的管理机构,而警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管理机构,随着社会的演变,警察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本文将从警察的历史沿革与演变过程入手,对警察的性质、职责、权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警察的起源警察一词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他们的职责是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的财产安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警察的出现是为了保障社会治安。
古代的警察多由军人或市民担任,他们没有专门的组织和机构,更不具有政治性质。
二、警察的初步形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警察逐渐形成组织。
到了19世纪,城市内的人口急剧增加,城市问题日益严重,治安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政府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不得不成立了警察机构。
在欧美,警察机构开始逐渐走向现代化,由军警融合形成专业警察,并建立了警察的行政机构,确立了警察的职权和职责。
到了20世纪初,警察部门已成为支配城市治安的主要组织之一。
三、警察的现代化进入20世纪后,警察的职责范围逐渐扩展,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领域的犯罪也逐渐增多,这促使警察机构逐渐实现了现代化。
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现代科技的应用,使警察工作更加精细和科学化,而对警察权力的规范以及监督和执纪也使警察的权力更加明确可控。
警察职能涉及的方面大大扩展,早已不仅仅是维护治安,而要涉及到反恐、反毒、抢险救灾等多方面工作。
四、警察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警察的未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治安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智能化、网络化已经成为警察工作的重要趋势,未来的警察必须具备更为专业的技能和素质。
在未来的发展中,警察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和专业水平,既要强化职业精神,更要注重公正执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五、警察的职能现代警察的职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治安:警察在执法工作中,首先是要维护社会的治安秩序,既要保障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更要确保法律和社会治安的稳定。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法院司法警察制度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法律·民商法指导教师:***20081001摘要我国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制度是随着人民司法制度的建立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自1997年《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制度踏上了现代化、正规化的进程,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法院审判工作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级法院领导只是把司法警察工作当成审判工作的一项辅助性工作,同时由于司法警察执法的法律依据不健全、执法权规定的不足,客观上也造成司法警察的地位和作用不明,司法警察的“编队管理、双重领导’’也落不到实处。
当前理论和实务界对于司法警察制度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司法警察管理体制的改革性探讨,对于司法警察制度的全面性研究,特别是关于司法警察执法体制的研究较少,在人民法院已对书记员单独序列、审判长选任制、初任法官考试制等重要的司法制度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的今天,在中央已将司法警察的改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背景下,全面研究法院司法警察制度对正在进行的法院司法警察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分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概念及历史沿革;第二部分分析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第三部分论述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功能;第四部分剖析我国法院司法警察制度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第五部分探讨完善我国法院司法警察制度的路径。
关键词:法院司法警察司法警察制度AbstractAstheestablishmentofChinesejudicia巧system,thebailiffsystemofpeople’scourthasbeguntodeVelop.Thecourt’sbailiffsystemhasbecomemoremodemizedandmorestandamsince砌PC6“形台曰口f锄r.跏棚m协动刀口,尺倒勉砌7zswaspromulgatedandcamedoutinl997.IthasplayedaVe哆importantr01einstrikingcriminals,protectingcitizens,andservingforthecourt.However'thecourt’sleadersofalllevelstookbain伍actuallyasauxilia拶staffmembersinjudicialwork.Meanwhile,impe彘ctlegalbasis锄dinsumcientjudicialmleshaveobjectivelymadebaili伊sstatIlsanddutyambiguous.Asaresult,itisnotpracticabletocanyoutthepolicywellwhichsaysbailiffshouldbemanagedbyteamand1edbydual一1eVel1eaders.Atpresent,experts’researchinboththeo巧andpracticefieldmainlyrefe玎edtodiscussionsabouttherefonnofbailiffmanagememsystem.WelackofcomprehensiVesmdyinbailiffsystem,especiallybaili仃executionsyst锄.Nowadaysjudicia巧systemreformhasmadegreatprogressinind印endentaligI吼entofsecreta吼electionofpresidingjudge,andeXaminationofwould-bejudge.SincethegoVemmenthasalreadyputbailiffrefonnintotheagenda,ithassignificantrealisticmeaningintherefomOfcourt’sbailifftostudyco吡’sbailiffsystemconlprehensiVely.Thisp印eriscomposedoffiVeparts:thefirstpartrevealsmeconceptionandhistoryofthecourt’sbailif£thesecondpartexplainsthenature,du够andcharacteristicsofthecourt’sbaili尬thethirdp叭dealswithits向nction;theflorthpartanalysesthecu仃IentsituationandrestriCtfactorsofthenationalcoun’sbailiffsystem;thefi胁p砒probesintow∞,stoper|’ectthenationalcourt’sbailiffsystem.KeyWords:court,bailif£bailiffsystemⅡ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试论司法警察管理体制改革试论司法警察管理体制改革作者周立峰我国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设置与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曲折起伏的发展进程。
建国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据地相继建立了人民审判机关。
如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临时最高法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裁判部和抗日战争期间边区法院等等。
这一时期没有明确规定人民审判机关设专职司法警察,但规定人民审判机关调用赤卫队、警卫员、民警等人员执行司法警察职务。
建国后,1950年中央决定将执行不同任务的警察统一命名为中国人民警察。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统一了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其中规定:“县级人民法院设法警,省级人民法院设法警若干人”。
这是首次从法律上对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设置做出明确规定。
1954年9月2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又取消了人民法院设置司法警察的规定。
虽然法律上予以取消,但仍然有一些法警在法院开展工作。
1956年5月,公安部、财政部、司法部、国家人事局联合下达通知,决定自1956年7月1日起将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列为中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
1957年6月25日国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条例》,其中对司法警察的职责做了明确规定。
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公检法的工作遭到严重破坏,司法警察队伍也难逃扼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79年7月1日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置司法警察若干人”,正是这一明确规定推动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的发展壮大。
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保留了关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设置的条款。
1992年7月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与其他警种的人民警察一样实行了警衔制度,标志着司法警察队伍建设步入了正规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司法警察的起源与发展(一)清政府时期:司法警察是警察的一种,专指执行司法职能的警察。
在我国,司法警察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北洋政府成立后设立一直未有改变。
清政府在改革司法制度方面还是做了贡献的。
特别是康熙年间,有很多的清规被人们所接受,人们都很有秩序地生活着。
实际上我国出现法律最早的是在唐朝,唐朝有一部法律叫《唐律》,但法律制订出来以后,人们不太好懂,最后又搞了解释叫《疏仪》,这时才被人们所接受,把唐朝治理的很好,周围国家都来唐朝学习,形成了中华法系。
清朝末年法律较健全,用10年的时间,制订了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初步形成了那个时期的法律体系。
清朝末年的司法警察是设置在检察厅内的,当时的清政府改革司法制度怎么改的呢?一是改刑部为法部,掌握全国的司法行政大权;二是改大理寺为大理院,大理院设两个厅〈审判厅、检察厅〉,检察厅的职责就是对刑事案件实行侦查、提起公诉,充当民事案件的诉讼当事人和公诉代理人,监督判决的执行。
司法警察就是为了适应检察职能的需要而设置的。
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经法部奏定发布了《检察厅调度司法警察章程》,这是最早的一部司法警察章程,这个章程规定各级检察官享有调度司法警察之权。
司法警察的职责是:在检察官的调度下,实施对犯罪的侦查。
主要承担逮捕人犯、搜查证据、押送人犯、取保传人、检验尸伤、接受呈词等任务。
当时调度司法警察是凭指挥证,没有指挥证你不能调度司法警察,要是滥用指挥证,要按照滥用职权论处。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时期司法警察是为协助检察官办理案件而设置的特殊警种,其人员有专职与兼职之分。
专职司法警察由检察官统一调度,专为办案而设。
兼职司法警察即没有固定的编制,也没有服装,只是临时受检察官的调度来完成司法业务,但不能办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无论是工农民主政权还是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都建有革命的司法机关,并设有执行司法职能的公安警务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司法警察作为特殊警种分设于各级人民检察院之中。
民警发展史中国的警务事业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先秦时期的消防事务由桑竹司办公室负责管理。
到了战国时期,提出了“租界制”的机制,将世界分为受租国和租赁国。
每个国家都设立了司法官、审判官和宝衣头目来控制犯罪。
随着汉朝开始拓展领土,将辖区分到更细碎的地方,这时已出现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民警。
汉代,秦朝将整个国家分为租控和受控区,建立“租界制”。
受控区进行行政管理,军事指挥和统计收集,租控区在这个制度下管辖另一种官员“租控官员”,它的职能是管辖军事犯罪,在不同的地方和时期又各有不同,但在汉朝大体上分为两类:案件处理官和宵小处理官,他们是管理行为和追捕犯罪活动的官员。
他们大都在小政府和寺庙里任职,就是正式成立的民警。
随着汉朝的焚烧,警务事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国时期称之为“雇佣役”,这种警务体制的重点是收集税收并严厉惩罚犯罪分子,它有一定的法律基础,有相对完整的机构构成。
到了隋朝,官府考虑到收入的不足,将警务的服务外包给各地的寺院和练武馆,让这些机构以一定的数量请雇役,收取一定的补助费用,主要负责公共安全管理,做到“土警口氏”,并在口头上受到管束。
从隋唐时期开始,正式成立了“官员”,他们主要负责管理地方安全、处理犯罪案件,进行宣导,解决民间纠纷等,但只要犯罪案件出具书面证实,官员就可以征求王朝的惩罚。
至宋朝,民警的管理制度逐渐成形,并形成有组织的“命令式警务”,由官员来实行,并受到省和县级官员的控制,被称为“县制民警”。
至此,我国民警制度开始形成,体系完善的查办犯罪机构和法律调查机构也出现了。
明朝,分封地制度取代封建地理支配法,民警权力被赋予统治者,成为他们地方统治工具,统治者把民警权力用来博取政治资源,加强自身的统治地位。
这种腐败的政治体制反映在官员的秩序上,使民警的绩效受到严重的抑制,警力数量受到极大的掣肘,以至于两参差不齐,犯罪行为无法约束。
从元朝到明朝结束,民警管理制度不断改革,然而民警本身并没有真正得到改革,犯罪管理混乱,凶案累累。
两种对立的警察起源观1、警察自然起源观。
认为人类自从有了群体生活,就有了警察作用;把警察说成一种自然现象,即超阶级、超国家的现象,其实质与“国家自然起源论”如出一辙,把警察与国家看成一种永恒的现象。
2、马克思主义的警察起源观。
认为在原始社会既没有国家也没有警察;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之际,随着国家的产生警察才成为必要。
这是科学的警察起源观。
警察产生的历史条件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制,氏族社会逐渐瓦解,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阶级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时候,警察现象随着国家一起产生。
1、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一定经济关系的发展是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2、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是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3、维护社会秩序和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4、国家机器的形成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
警察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基础P9-11】由于警察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是不断发展的,并显现出一定的阶级性,警察发展史也随之显现出一定的阶级性。
一般分为:第一,警察的萌芽时期。
从原始氏族公社的瓦解到出现奴隶制国家的萌芽,从纯粹保卫本部落安全的对外功能,发展到有干预本部落内部关系的强制功能,即意味着警察行为的萌生和强化。
同时出现了监狱的雏形---“牢”,这种对人生自由的强制行为是典型的警察行为。
第二,古代警察时期。
在警察行为产生以后,直至资产阶级近代警察行政产生以前这段时期,称为古代警察时期,它经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这段时期的警察行为有着共同特点:1.警察行为尚未能集中于一个统一的专门机关,而是由军队、审判机关和行政机关共同行使;2.警察行为在法律上并不严格,皇帝的意志、“神灵”的意志、长官的意志具有主导作用;3.私行普遍存在。
奴隶主、地主、宗教领导人、宗旗头人有权使用私行执行惩罚。
第三,近代警察时期。
近代警察时期是指国家建立警察行政以来的历史阶段。
近代警察行政发源于欧洲。
最早的是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根据《人权宣言》建立的市政警察,1801年拿破仑执政时建立的巴黎警察总局,1829年英国的罗伯特·比尔建立的首都伦敦警察系统。
加强基层法院法警队伍的建设的思考作者:谢文彬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24期从司法警察的渊源着手,对司法警察的历史功能进行回顾,立足我国当代司法警察制度及特征分析,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大环境下,针对当前存在的相应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司法警察制度的不断完善。
一、我国司法警察(以下简称法警)的历史溯源我国的历史典籍中早有对“法警”的相关记载。
从文字渊源考证,《周礼》:“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令宫中之职事,书其能者。
与其者,而以告于上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论语》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孟子》:孟子明是以察秋毫之末《汉书》:“密令警察不欲宣露也”。
到近代,我国最早出现的法警是在1902年清政府发布变法修律诏书:“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
1907年清政府制定《法院编制法》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司法制度改革。
1908年,光绪颁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司法警察的正式法律章程《司法警察职务章程》颁布。
1910年《检察厅调度司法警察章程》颁布,此章程经过于北洋政府增订,一直到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都在持续的使用。
二、当代司法警察的定义及其特征《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的一支重要的司法力量,也是人民法院机构设置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执行特定司法任务的使命。
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条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承担着“维护审判秩序”、“押解看管被告人或罪犯”、“执行死刑”、“执行司法拘传拘留”等职责,“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司法力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的警种之一”,可见,司法警察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行使法律赋予其相关的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法院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以此来维护法院审判秩序以及协助法院判决以及裁定的执行。
三、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现状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执法行为规范》的规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身体到心理,探索司法警察的职业发展之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时候,司法警察的职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变化。
从传统的身体力行到心理与技术的大力发展,这些变化为司法警察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身体力行作为司法警察工作中的一项基本特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是司法警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刑事案件的日益复杂化,我们越来越发现身体力行已经不能满足司法警察现代工作的需要。
因此,司法警察开始转向心理与技术的全方位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职业发展模式。
在2023年,司法警察的职业发展模式已经全面转变。
现代司法警察必须具备娴熟的心理技能和熟练的科技应用能力。
与传统的警察厅不同,现代警察厅更强调人性化和多元性。
同时,科技也为现代司法警察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例如警用无人机、面部识别技术、3D打印等现代技术都在司法警察的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职业发展方面,现代司法警察的职业拓展空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传统的警察升迁通常是从普通警察进入警官队列,但现代司法警察的职业发展路线更加复杂。
现在,在一个警察厅中,有许多不同的职业道路可以选择,例如情报分析师、数据分析师、犯罪心理分析师等等。
每一种职业路线都需要不同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在司法警察的职业生涯中丰富了可供选择的方向。
虽然现代科技为司法警察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有关安全性和隐私权的问题。
因此,在不断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司法警察的道德伦理和工作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确保司法警察不仅在技术上有所提升,在人性化和道德伦理方面也同样得到重视。
总的来说,在2023年,司法警察的职业发展模式将更多地体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特点。
现代科技和心理技能的不断提升将成为司法警察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正如同过去一样,这些高科技的带来的便利必须在合理保障人权和法治的前提下进行。
司法警察必须具备良好的伦理道德素养和安全意识,在职业生涯中持续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司法警察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趋势司法警察学是指对司法警察工作进行系统研究和系统培养的学科。
司法警察作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力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司法警察学的发展与演变,不仅源于社会对法律秩序的需求,也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本文将依次介绍司法警察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一、司法警察学的基本概念司法警察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司法警察职能、任务、方法和技能等方面内容,旨在培养具备执法能力和司法精神的人才。
它涵盖了法律、心理学、犯罪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和提升司法警察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
司法警察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司法警察制度:研究司法警察的法律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内容,以及司法警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 司法警察职能:研究司法警察的主要职能和任务,包括执法、调查、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内容。
3. 司法警察方法和技能:研究司法警察在工作中所需要运用的方法和技能,包括侦查技术、取证技巧、执法程序等方面内容。
4. 司法警察心理学:研究司法警察的心理状态、心理压力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内容,旨在提高司法警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 司法警察职业道德:研究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培养司法警察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
二、司法警察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司法警察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以下是司法警察学的发展趋势:1. 法治化导向:随着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司法警察作为依法执法的重要力量,其培养和教育必须更加强调法治理念和法律素养。
未来的司法警察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使其能够依法执法、公正司法。
2. 专业化发展:司法警察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的司法警察学将更加注重专业化教育和培养。
不仅要提供专业化的理论课程,还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司法警察的起源与发展(一)
清政府时期:
司法警察是警察的一种,专指执行司法职能的警察。
在我国,司法警察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北洋政府成立后设立一直未有改变。
清政府在改革司法制度方面还是做了贡献的。
特别是康熙年间,有很多的清规被人们所接受,人们都很有秩序地生活着。
实际上我国出现法律最早的是在唐朝,唐朝有一部法律叫《唐律》,但法律制订出来以后,人们不太好懂,最后又搞了解释叫《疏仪》,这时才被人们所接受,把唐朝治理的很好,周围国家都来唐朝学习,形成了中华法系。
清朝末年法律较健全,用10年的时间,制订了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初步形成了那个时期的法律体系。
清朝末年的司法警察是设置在检察厅内的,当时的清政府改革司法制度怎么改的呢?一是改刑部为法部,掌握全国的司法行政大权;二是改大理寺为大理院,大理院设两个厅〈审判厅、检察厅〉,检察厅的职责就是对刑事案件实行侦查、提起公诉,充当民事案件的诉讼当事人和公诉代理人,监督判决的执行。
司法警察就是为了适应检察职能的需要而设置的。
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经法部奏定发布了《检察厅调度司法警察章程》,这是最早的一部司法警察章程,这个章程规定各级检察官享有调度司法警察之权。
司法警察的职责是:在检察官的调度下,实施对犯罪的侦查。
主要承担逮捕人犯、搜查证据、押送人犯、取保传
人、检验尸伤、接受呈词等任务。
当时调度司法警察是凭指挥证,没有指挥证你不能调度司法警察,要是滥用指挥证,要按照滥用职权论处。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时期司法警察是为协助检察官办理案件而设置的特殊警种,其人员有专职与兼职之分。
专职司法警察由检察官统一调度,专为办案而设。
兼职司法警察即没有固定的编制,也没有服装,只是临时受检察官的调度来完成司法业务,但不能办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无论是工农民主政权还是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都建有革命的司法机关,并设有执行司法职能的公安警务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司法警察作为特殊警种分设于各级人民检察院之中。
依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二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
第三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一)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
(二)值庭时负责传带证人、鉴定人,传递证据材料;(三)送达法律文书;(四)执行传唤、拘传、拘留;(五)提解、押送、看管被告人或者罪犯;(六)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七)执行死刑;(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法官的指令下履行职责。
法院司法警察也就是俗称的法警,是法院内设立的特殊警种。
在社会上,法警不像一般警察那么为人熟悉,事实上他们贯穿每个案件的始终,从犯人的追捕,到犯人的押解、看管、送审,甚至器械的管理。
正因为他们与犯人接触很多,所以特别需要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正气。
工作内容编辑
做好刑事审判的被告人押解工作,根据审判工作的需要按时将被告人提押到指定的地点;负责押解、值庭、看管人犯,负责出入刑事审判庭人员的安全检查,依据法律以及审判长的指示,维护法庭秩序,并进行值庭做好法庭的警卫,确保庭审活动中审判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及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性;
根据庭审工作需要,传唤证人、出示作案证据;
执行院领导签发的拘留、拘传、逮捕人犯的决定和其他强制措施;
在诉讼活动中,及时、准确送达有关法律文书,通过调警程序参加本院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工作;在执行现场协助执行法官,维护执行现场秩序,配合执行法官指示完成执行任务;正确使用、保管配备的枪支、弹药、械具和交通工具;
负责审判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对出入审判大楼人员的人身进行安全检查,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司法警察工作职责:
1、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种之一。
2、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3、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
(1)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
(2)值庭时负责传带证人、鉴定人,传递证据材料;
(3)送达法律文书;
(4)执行传唤、拘传、拘留;
(5)提解、押送、看管被告人或者罪犯;
(6)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
(7)执行死刑;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4、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履行职责时,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武器。
5、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警械,由公安部统一监制,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公安部管理,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非法制造、贩卖。
6、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警衔标志、臂章、警号、警官证、制式服装、警械为司法警察专用,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持有和使用。
职业要求编辑
教育培训:
大专学历公安学等相关专业,接受过专业培训。
工作经验:
从事该职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实习经验。
发展路径编辑
司法警察需要大专学历,公安学等相关专业,并且要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
司法警察除了在法院工作外还可以转至公安机关或是检察机关,或是其他一些保卫部门等。
[1]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