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概论课程
- 格式:docx
- 大小:16.12 KB
- 文档页数:3
“计算机概论”课程简介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概论学时(学分):64学时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型:必修开课学期:第1学期先修课程:无同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形式:课堂讲授 + 讲座讨论 + 操作实验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入门的引导地位,其教学目标是认知和导学,对整个计算机学科有一个正确的初步认知,为如何学习计算机学科提供正确的学习指导;以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知识为背景,了解学科的本质和思维方式。
其教学效果是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各个主题并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同时又产生了太多的不理解和疑问,非常渴望探索其中的科学道理。
三、教学内容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历史和未来,计算机系统的分层结构,抽象是计算的关键;计算机学科的定义及其符号化特征,学科的根本问题和科学问题;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如何学习计算机学科;以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知识为背景,以计算机系统的分层结构为主线,概要介绍计算机系统各个分层的核心思想,包括信息的编码,逻辑电路和计算机部件,问题求解和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的作用、功能和主流操作系统,信息处理与数据库,软件的复杂性与软件工程,人机交互的作用和方式,网络与通信;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典型应用;最后介绍计算机伦理、计算机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四、授课教材主讲教材:胡明,王红梅.计算机学科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参考教材:[1] J. Glenn Brookshear.计算机科学概论.余嘉惠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 Nell Dale, John Lewis.计算机科学概论.张欣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董荣胜.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许卓群,李文新,罗英伟.计算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美)帕森斯(Parsons,J.J)(美)奥贾(Oja,D.)著;吕云翔,傅尔也计算机文化(原书第10版)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一门课程,计算概论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曾经修读过一门《计算概论》课程,从中受益匪浅。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下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一. 课程内容的深入浅出这门课程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如二进制、算法和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虽然这些知识点看似简单,但是能够对学生们认识计算机科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因为这门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的内容基本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们更加直观明了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的知识。
二. 课程形式的创新与优化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同时,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趣的实践作业,如双十一购物篮子算法、排序游戏等,这些作业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也让我们更好地体验到计算机科学的魅力。
三. 课程中的收获与感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科学是我们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这门课程对我们的逻辑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计算机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利用Python制作一个老虎机游戏等。
另外,这门课程对我们的抽象思维和编程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这门《计算概论》课程深入浅出,形式创新,内容丰富,让我收获颇丰。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科学,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我相信,在计算机科学的道路上,我会更加坚定自己的脚步,不断前行。
计算概论李戈课程
计算概论是一门涵盖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的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运行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编程语言、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内容。
李戈老师的计算概论课程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和丰富的案例分析,深受学生喜爱。
在课程中,李戈老师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运行原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计算机的运行方式和存储器的结构等。
然后,他详细讲解了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线性表、树和图等。
在此基础上,他还介绍了常用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如C++、Java、Python等,以及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和技术,如TCP/IP协议、HTTP协议、Web开发等。
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李戈老师还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他介绍了一些有趣的项目和应用,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李戈老师的计算概论课程内容全面、深入浅出,既适合初学者入门,又适合深入学习的学生深化理解。
他的讲解风格清晰易懂,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科学的过程中更加有信心和兴趣。
- 1 -。
《计算机概论》课程标准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职业技能课。
本课程属于考查课程,由授课教师确定采用闭卷/开卷考试方式。
《计算机概论》是计算机专业初学者入门性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导性课程。
为该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起到纲领和引导的作用,其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广,从全局的角度介绍了计算机学科主要专业课程的内容。
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讲授为主,贯穿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全面认识能力,同时针对高职教育特点,结合部分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对应的工作任务,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传统的讲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单一的讲授教学方式,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前提条件下潜移默化的穿插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技能课之一。
总学时为70。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1.知道《计算机概论》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
3.初步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计算机技术和理论指导实践。
4.能够把所学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取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5.养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有效教学的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言论与行动。
教学建议1.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2.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
触动学生的求知欲,授课效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采取“提问、操作、演示、自学”等手段。
3.如何更好地实现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1)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必须更要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的方式。
如何“渗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简单明确告知学生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教学评价(1)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的需要,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构建课堂授课与网络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双课堂。
计算概论李戈课程
本篇文章将介绍计算概论李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计算概论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的课程。
李戈教授的
计算概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科学范畴内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并对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
该课程包含了计算机科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如计算模型、算法、数据结构、图灵机等。
同时,还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的历史和发展,以
及计算机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
全面而深刻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体系。
李戈教授的课程格外注重数字和形式化的推导。
在整个课程中,
学生将学习如何用精确的逻辑和符号进行建模和推理。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计算机科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需要建立准确的定义和
表述方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李戈教授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学生将会有机会完成一系列的编程作业,用代码实现他们在理论
中学习到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
解课程内容,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总体来说,计算概论李戈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
科学基础课程。
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在相关工作和学习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计算概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概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和算法;•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计算伦理和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常用的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能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系统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和文献综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伦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计算方法:学习常用的计算方法和算法,包括数学计算、逻辑推理和搜索算法等;3.计算机硬件结构: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4.计算机软件结构:学习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5.计算机网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协议和工作原理;6.计算伦理和信息安全:了解计算伦理的相关问题和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实验法: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概论》课程学习情况总结经过对《计算概论》课程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计算机科学的概念,计算机科学的内涵,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系统、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本身的性质的问题的学科。
ACM 对计算机科学的定义是这样的:计算机科学是对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过程的系统研究,包括它的理论、分析、设计、有效性、实现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的分支领域包括:数值和符号计算、体系结构、数据的结构和算法、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和信息检索、计算理论和人工智能等。
1937年阿兰·图灵首次提出了一个通用的计算设备的设想,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图灵机。
在1944-1945年期间,冯·诺依曼指出程序和数据都能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根据计算机器的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时代:算盘时代、机械时代、电子时代。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高速通用计算机ENIAC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从此电子计算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今天的计算机已经经历了四代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第一代计算机利用电子真空管制造电子元件,利用穿孔卡作为主要的存储介质。
当时,主存储器包括水银延迟线存储器、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芯存储器等类型。
1944年-1945年间,冯·诺依曼主持设计了EDVAC方案,它明确了计算机由5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5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他根据电子元件双稳工作的特点,建议在电子计算机中使用二进制,他提出了程序内存的思想,这标志着自动运算的实现和电子计算机的成熟,已经成为电子计算机设计的基本原则。
1952年EDVAC研制完成,EDVAC是第一台现代意义的通用计算机。
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
1953年4月7日IBM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自己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IBM701。
计算概论a计算概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从计算概论的定义、内容、应用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计算概论的定义计算概论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计算模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计算概论,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
二、计算概论的内容计算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数据表示与处理:介绍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式,包括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以及数据的存储、运算和处理方法。
3. 算法与程序设计:介绍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的使用和程序调试技巧,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
4. 数据结构与算法:介绍常用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以及各种数据结构的操作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5.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应用,以及网络安全和信息传输的相关知识。
6. 操作系统与系统软件:介绍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组成结构,以及系统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7.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计算概论的应用计算概论所学的知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为学生提供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他们今后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与信息安全、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计算概论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四、计算概论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概论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扩展。
大学先修先修课程1、计算概论(信息学学科)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C++语言,约占课时量的5%;(2)C++语言设计解题算法,约占课时量的95%;在C++语言部分,主要为C++语言基础知识,C++语言设计解题算法部分主要是用C++语言编程求解信息学竞赛的相关问题。
需要编写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程序。
学习过程类似于迭代过程:周期一:感性认识计算机程序;周期二:认识程序的组成部分;周期三:了解各种算法;周期四:使用C++中的STL;该课程测试平台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提供。
因课程内容较难,考试为请全国统考,所以建议有信息学竞赛经验的同学参加。
授课大纲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指针、结构体与链表图论和动态规划算法在竞赛中的应用线段树等高级数据结构的使用竞赛试题选讲参考资料基本资料主要参考本课程所提供的讲义,以及来自/的相关练习题。
“练习题”是程序设计训练的重点!本课程所有的练习题都是在线练习(在线提交程序代码,在线反馈代码执行结果),届时,会要求各位同学登录/选择相应的练习题完成作业。
最终的全国统考也是通过/网站完成。
2、《普通地质学》课程介绍课程安排:每周一次课,每次一小时。
2014年5月开始授课,2015年寒假后参加北大先修课的统一考试。
课程目标:普通地质学涉及物理学、化学、自然地理学等多学科内容。
课程面向大学专业选择对地理及相关专业有兴趣的同学。
课程开设通过讨论、活动等形式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提供学生学习的空间和资源。
课程内容:普通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质学的概况和一些基本知识。
普通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其范围包括了从地核到外层大气的整个地球,但主要是固体地球的部分。
该门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地球的物质组成和构造主要研究组成固体地球的元素、矿物、岩石以及地球的结构构造。
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球的静态特征。
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这部分是普通地质学研究的主体,主要研究包括地球及类地行星的起源、地球各圈层的形成及相互关系,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固体地球演化的影响。
北京大学“计算概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计算概论”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及其改革情况,并阐述了该课程“立足基础、因材施教、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和内涵。
关键词:计算概论;教学体系;程序设计;在线实践;在线考核“计算概论”课程是北京大学面向全校理科专业(理学、工学和医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特色课程,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开设的选课人数最多的主干基础课(每年有2000余人选修本课程)。
针对本课程涉及的专业多、选课学生多的特点,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本课程已逐渐形成了“立足基础、因材施教、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
首先,我们按专业分两个层次建设课程,为“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提供“计算概论A”课程,为其他理科专业提供“计算概论B”课程;不同的层次,课程内容深度会有所不同;不同的专业背景,在教学和实习内容设计上也会有不同的针对性。
其次,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实现分班教学:对于“电子信息科学类”类专业,基础好、领悟力强的学生给予实验班教学,大部分学生在普通班学习,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开设辅导班个别辅导;对其他理科专业,则分通选课(供各院系基础好的学生选修)、元培班(北大元培学院学生)和普通班(各院系其他学生)进行教学。
与此同时,我们设计和开发了程序设计在线评测系统POJ(/JudgeOnline,)和编程网格系统PG(),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与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北京大学覆盖面最广的理科课程之一,我们以北大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以北京大学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辅以多个具有不同专业特点的课程网站,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开放的网络教学与实验环境(/pkujpk/icportal/),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导,整个课程的网络资源对每个学生都是开放的。
1课程定位:北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课程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该课程已经日渐成为继语文和数学之后的第三大智力工具,所有学生都需要也应该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