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恩格尔系数开放分类:经济、统计学、社会科学、指标、生活水平简介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
反之,如果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越困难。
公式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x100%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x100%收入变动百分比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食物支出金额恩格尔系数=────────x100%总支出金额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恩格尔系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恩格尔系数是一种衡量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指标,最早由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提出。
它通过计算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来反映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家庭的食品支出除以总消费支出,然后乘以100即可得到恩格尔系数的百分比。
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食品支出占比越大,家庭消费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食品支出占比越小,家庭更多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恩格尔系数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它可以反映不同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异,为研究家庭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指标。
其次,恩格尔系数可以通过与其他指标的比较,揭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趋势。
例如,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而恩格尔系数较低的国家则更多地集中在发达国家。
然而,恩格尔系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只能反映家庭的整体消费情况,无法刻画家庭内部的消费差异。
其次,恩格尔系数无法反映价格变化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
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恩格尔系数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修正,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综上所述,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指标,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需要对恩格尔系数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以更准确地反映家庭消费行为和社会发展趋势。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进行介绍。
可以按照以下的内容来撰写: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恩格尔系数的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1.引言)将概述本文的背景和研究动机,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这将有助于读者对恩格尔系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在正文部分(2.正文)将详细解释恩格尔系数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将探讨恩格尔系数在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地区恩格尔系数
摘要:
1.恩格尔系数的定义和意义
2.我国各地区恩格尔系数的差异
3.恩格尔系数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4.降低恩格尔系数的方法和途径
5.我国政策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
正文: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居民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至59%为温饱,40%至50%为小康,30%至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我国各地区恩格尔系数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大城市恩格尔系数较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对较好。
而西部地区和部分贫困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恩格尔系数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逐渐改善,恩格尔系数会相应降低。
此外,政府通过实施扶贫政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等措施,也有助于降低恩格尔系数。
降低恩格尔系数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
消费结构,引导居民增加非食品消费;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减轻居民生活负担;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恩格尔系数问题,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村扶贫、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努力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谈谈你对恩格尔系数的理解一、恩格尔系数的定义和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在消费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比例。
具体来说,它是家庭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生活水平越好;反之则表示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水平也相应较低。
二、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恩格尔系数需要先确定家庭的食品支出总额和消费支出总额。
然后将家庭食品支出总额除以消费支出总额,并将结果乘以100%即可得到恩格尔系数。
三、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收入也就越高,可以购买更多种类的食品和更高档次的食品,从而使得恩格尔系数降低。
2.城市化程度:城市居民收入普遍较高,可以购买更多种类和更高档次的食品,因此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较低。
3.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们更加注重饮食健康和品质,因此他们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低。
4.家庭结构:家庭成员数量多的家庭需要购买更多的食品,因此其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
四、恩格尔系数的作用1.反映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收入也越高,恩格尔系数也就越低。
2.指导政策制定:通过对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农村地区或低收入群体中,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或实行补贴等措施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3.预测市场需求: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的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可以预测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从而为企业制定销售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对政策制定和市场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恩格尔系数只是一个指标,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在日常过程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就越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率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关系。
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品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在我国也较早地就被应用在统计分析当中。
计算恩格尔系数一般是采用各地的城乡住户调查资料。
如根据天津市2002年城市住户调查资料,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192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为2607元,则恩格尔系数为36.2%。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赤贫,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低于40%为富裕。
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间或城乡间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等。
对于这些横向比较中的不可比因素,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
第1篇一、引言恩格尔系数,作为一个反映国民消费结构与生活水平的指标,自19世纪末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意味着国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将从恩格尔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我国恩格尔系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恩格尔系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 恩格尔系数的概念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具体来说,它反映了家庭在消费过程中,食品支出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家庭消费中食品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则越小。
2.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 / 家庭消费支出总额× 100%其中,食品支出总额包括主食、副食、饮料、烟酒、调料等所有与食品相关的支出;家庭消费支出总额则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等八大类消费。
三、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恩格尔系数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越低;收入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高。
2. 消费观念消费观念的变化也会对恩格尔系数产生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逐渐从追求基本生活需求向追求品质、健康、环保等方面转变,这有助于降低恩格尔系数。
3.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恩格尔系数产生影响。
社会保障体系越完善,人们对未来生活预期的安全感越强,从而降低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
4. 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会对恩格尔系数产生影响。
当某种食品供应充足时,其价格相对较低,消费者在食品支出上的负担减轻,从而降低恩格尔系数。
四、我国恩格尔系数的现状1. 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我国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为28.2%,较2010年的37.3%下降了9.1个百分点。
恩格尔系数标准对照表恩格尔系数标准对照表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在消费支出中,食品与总支出之比。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恩格尔系数可以反映一个家庭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
不同国家、地区和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存在差异。
下面是恩格尔系数的标准对照表。
一、恩格尔系数解释1. 恩格尔系数越高,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越高。
2. 食品支出所占比率越高,家庭购买力相对较弱。
3. 恩格尔系数普遍从农村到城市、从低收入家庭到高收入家庭依次减小。
4. 恩格尔系数得到普遍应用,被广泛认同。
二、各国家、地区的恩格尔系数1. 发达国家欧洲:德国(15%-20%)、法国(20%)、英国(10%-20%)北美:美国(10%-15%)、加拿大(10%-15%)亚洲:日本(20%-25%)2. 发展中国家东南亚:泰国(35%-45%)、菲律宾(40%-50%)、马来西亚(30%-45%)南亚:印度(45%以上)非洲:埃及(40%以上)3. 中国各地区东部沿海城市:北京(28.4%)、上海(27.3%)、广州(25.6%)中部省份:湖南(38.4%)、湖北(35.8%)、河南(28.9%)西部省份:四川(40%以上)、贵州(35%以上)、新疆(35%以上)4. 台湾地区:高达46.5%三、结论从标准对照表中可以看出,恩格尔系数是反映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不同国家、地区和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往往存在差异,但整体趋势却是相似的。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曲线: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
2005-2011年,中国发展指数的区域差异始终存在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生活水平指数的区域差异较高且逐年扩大,从而导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逐步扩大对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得出上述研究成果。
它对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并试图从社会与经济的综合发展来全面评价我国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差异,对于我国当前倡导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中国调查评价中心副主任彭非详细介绍了RCDI2007的编制结果、指数的地区分类、动态变化研究以及均衡分析。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衡量了一个家庭在消费中所花费的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这个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国家的典型恩格尔系数范围:
1.发达国家:
●美国:10% - 15%
●加拿大:10% - 15%
●英国:10% - 20%
2.新兴经济体:
●中国:30% - 40%
●印度:35% - 45%
●巴西:25% - 35%
3.发展中国家:
●尼日利亚:50% - 60%
●肯尼亚:45% - 55%
●印度尼西亚:40% - 50%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字只是估计值,实际的恩格尔系数可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差距、城乡差异、文化背景等。
此外,不同的家庭结构和个人消费偏好也可能会导致恩格尔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
反之,如果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的经济越困难。
当然数据越精确,家庭或国家的经济情况反应也就越精确。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 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
二○○七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8,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
恩格尔系数含义
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也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
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
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中衡量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恩格尔系数通过计算某一特定商品或服务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水平。
该指标通常用于研究不同家庭或不同国家之间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恩格尔系数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恩格尔在20世纪初提出,其最初的研究对象是食品消费支出。
随后,恩格尔系数逐渐被应用于衡量其他消费支出领域,如住房、教育、医疗和交通等。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简单明了,可以根据家庭调查数据或国家统计数据进行估算。
通过分析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结构是否存在差异。
较低的恩格尔系数通常意味着家庭在非基本生活需求上的消费支出较高,即家庭生活水平较好。
而较高的恩格尔系数则反映出家庭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需求上的消费支出,表明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恩格尔系数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宏观经济研究中,恩格尔系数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差异;在微观经济研究中,它可以用于分析家庭收入分配状况、家庭消费决策以及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
本文将在引言部分对恩格尔系数的概念进行介绍,然后详细阐述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最后总结其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恩格尔系数的深入探讨,我们将更好地了解家庭消费结构的现状和趋势,为经济发展和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恩格尔系数的背景和重要性,指出恩格尔系数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说明本文将从概述、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展开,以提供一个清晰的整体框架给读者。
在目的部分,可以明确指出本文的目的是探究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意义和应用,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展望。
正文部分分为2.1、2.2和2.3三个小节。
●恩格尔系数定义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系数计算公式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定义分析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
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
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重要意义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广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降低恩格尔系数的最重要手段加快食品工程建设,抑制食品物价上升幅度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合理消费●广泛应用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在中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
恩格尔系数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或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收入变动百分比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
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