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智慧城规划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2.26 MB
- 文档页数:25
天河智慧城智慧⽔系(东部⽔系)连通⼀期⼯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天河智慧城智慧⽔系(东部⽔系)连通⼀期⼯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州⾼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编制单位:⼴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5年4⽉建设单位:⼴州⾼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管理委员会项⽬名称:天河智慧城智慧⽔系(东部⽔系)连通⼀期⼯程评价单位:⼴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802号法定代表⼈:吴友明总⼯程师:崔侠(教授级⾼⼯)项⽬负责⼈:廖庆⽟(农林⽔利类登记证编号:A28020430700)⽬录1前⾔ (1)1.1任务由来 (1)1.2环境影响评价⼯作程序图 (2)1.3环评主要结论 (4)2总则 (9)2.1评价⽬的 (9)2.2评价原则 (9)2.3编制依据 (9)2.4评价标准 (13)2.5评价重点 (13)2.6项⽬所在功能区及执⾏的环境标准 (13) 2.7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筛选 (16) 2.8评价等级 (18)2.9评价范围 (19)2.10环境保护⽬标 (20)3项⽬概况与⼯程分析 (21)3.1项⽬概况 (21)3.2⼯程现状 (22)3.3⼯程特性 (23)3.4⼯程布置及主要⼯程内容 (25)3.5主要建筑物 (27)3.6其它构筑物 (31)3.7观绿化设计 (32)3.8施⼯组织设计 (35)3.9⼯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38)3.10⽔⼟保持 (38)3.11⼟⽯⽅平衡 (38)3.12⼯程管理 (39)3.13施⼯总进度 (39)3.14⼈员配置 (39)3.15投资估算 (39)4⼯程分析 (40)4.1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0)4.2⼯程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分析 (42)5沿线环境概况 (47)5.1地理位置 (47)5.2⾃然环境 (47)5.3社会环境 (49)6项⽬沿线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3) 6.1环境空⽓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3) 6.2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56)6.3地表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8)6.4地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3)6.5底泥(⼟壤)现状调查与评价 (64)6.6陆⽣⽣态调查与评价 (67)6.7⽔⽣⽣态调查与评价 (82)7施⼯期环境影响评价 (103)7.1施⼯期⽔环境影响评价 (103)7.2施⼯期空⽓环境影响评价 (104)7.3施⼯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105)7.4施⼯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07)7.5施⼯期⽣态环境影响评价 (108)7.6施⼯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11)7.7施⼯期底泥环境影响分析 (112)8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 (114)8.1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 (114)8.2营运期环境空⽓影响评价 (117)8.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124)8.4营运期景观影响评价 (126)9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29)9.1施⼯期环境保护措施可⾏性分析 (129) 9.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可⾏性分析 (135) 10环境风险分析 (137)11项⽬选址规划合理性、合法性分析 (138) 11.1项⽬建设必要性分析 (138)11.2项⽬建设合法性分析 (142)12污染物总量控制 (147)12.1总量控制指标确定原则 (147)12.2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147)13公众参与 (148)13.1公众参与的⽬的和意义 (148)13.2公众参与对象 (149)13.3公众参与调查步骤和调查⽅式 (149) 13.4调查意见 (155)13.5公众参与⼩结 (158)1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60)14.1环境保护投资 (160)14.2环境损益分析 (160)14.3社会经济损益分析 (161)14.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162)15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计划 (163)15.1环境管理计划 (163)15.2环境监测计划 (168)15.3施⼯期的环境监理 (170)15.4项⽬竣⼯环境保护验收指标 (171)1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2)16.1⼯程概况 (172)16.2项⽬沿线环境质量现状 (172)16.3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 (174)16.4项⽬选址的环境可⾏性分析结论 (181)16.5环境风险评价结论及富营养化应对措施 (181)16.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182)16.7公众参与结论 (182)16.8综合结论 (183)附件1、环评委托书;2、⼴州市天河区发展和改⾰局《关于天河智慧城智慧⽔系(东部⽔系)连通⼀期⼯程可⾏性研究报告的复函》(穗天发改函【2013】95号);3、公参代表复印件;4、专家评审意见及修改索引。
智慧城建设方案设计说明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是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各种城市资源、设施和服务进行整合,提供更加高效、便利、智能的城市运行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构建智能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和应用系统,以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保障城市安全。
本文将从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技术和应用系统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智慧城市方案设计1. 总体规划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制定全面的规划方案,包括城市发展的总体策略、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和智能化的设施建设规划等。
需要考虑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智能设施的融合,如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环境等,建立智慧城市的整体框架。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需要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和便捷性,满足个人和企业的需求。
首先需要建设智能公共设施,如智能路灯、智能垃圾桶、自助售货机等,减少环境污染和管理成本。
其次需要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如交通监控、智慧路灯、公共自行车等,改善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
同时需要建设智能能源系统,如智能电网、智能建筑、储能系统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3. 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平台是智慧城市的核心,需要建立数据采集、处理和共享的系统,使城市的各类数据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分析和利用。
数据平台需要考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可以通过数据预测、智能决策等方式指导城市管理和日常生活。
4. 应用系统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建立多功能应用系统,方便居民和企业使用。
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办公、智慧社区等,让居民在城市中享受更多的便利和服务。
同时需要建设智慧安全系统,如智能监控、安防报警、危险提醒等,保障城市的安全和防范各类安全事故。
二、需要考虑的技术1. 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建立物联网技术,将城市各个设施、终端和传感器进行联网,实现设备互联、数据共享和智能管理。
海绵城市建设思路探讨--以广州市天河智慧城核心区为例邵锦焯【摘要】The frequency of urban waterlogging has been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Drainage and utilization of rain⁃water become focus of public concern. Taking the core area of Tianhe Wisdom Town in Guangzhou city as example ,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drainage facilities;discussed the ideas and general planning of sponge urban construction for this district;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including regulation of water sys⁃tem,low impact development of urban facilities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ainwater.%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发生频率不断增加,雨水排放及利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以广州市天河智慧城核心区为例,分析了区域内防洪排涝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城区建设海绵城市的思路、总体规划,提出了水系整治、城市设施低影响开发及雨水综合利用的相关措施。
【期刊名称】《广西水利水电》【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15-17,25)【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广州市【作者】邵锦焯【作者单位】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 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带来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以水安全为代表的城市安全问题愈来愈严峻,城市防洪排涝、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天河智慧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投资协议甲方(项目实施机构):广州市道路工程研究中心乙方(社会资本):年月天河智慧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投资协议甲方(项目实施机构):广州市道路工程研究中心乙方(社会资本):鉴于: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并以BOT方式实施天河智慧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与移交。
且,广州市人民政府授权广州市道路工程研究中心为项目实施机构(本合同“甲方”)于年月至年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经过公开招标,确定(中标人)为本项目的社会资本方(本合同“乙方”)。
为维护各方协议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本项目经批准的《PPP项目实施方案》及国家和地方当前PPP相关政策、城市综合管廊相关政策等,甲、乙双方签订本“PPP项目投资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待乙方与政府资本代表(广州市建设公共设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并依法组建PPP项目公司后,甲方再与PPP项目公司签订详细的《PPP项目合同》,由项目公司承继乙方在本合同项下的权利和义务,并具体负责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及移交。
1.项目概况本项目为广州市2016年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之一,综合管廊全长19.39km,主要沿天河智慧城现状科翔路~华观路、科韵路、柯木塱南路~高唐路、软件西路、横三路、横五路、拟建高唐路(华观路以南)、云溪路、沐陂西路、凌岑路、规划横七路布置,设控制中心 1 座、9处分控室以及20座箱式变电站。
2.合作模式本项目招标范围为天河智慧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融资方式,并采用“BOT”方式运作,由政府资本出资代表与中标人(社会资本)按照34%:66%的股权比例出资项目资本金,共同在广州市成立项目公司。
经市政府授权,广州市道路工程研究中心将与项目公司签订PPP合同。
在特许经营期内,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负责本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实施方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进行总体架构的设计,对整个架构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
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城市政府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方法论,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一、智慧城市的背景与发展形势1.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
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1)实现途径:通过全面感知、信息共享、智能解读,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的全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精细化、可视化、互动化等科技手段,推进城市管理创新。
(2)内容上来看,智慧城市要涵盖城市的产业、民生、环境、防灾减灾、行政治理、资本配置等方面。
(3)理念上来看,以智慧系统作为粘合剂,将集约、低碳、绿色、人文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到新型智慧城镇化当中。
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它既是城市发展的应循之路,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
针对国内社会的具体需求,我国的新型智慧城市将会在一下几个领域重点发展:(1)以人为本的民生服务“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
其内涵是以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为焦点,最大限度地为城市中的“人”提供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全面细致的服务,最终达到使城市居民都享受到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设计方案(智能交通)智慧城设计方案(智能交通)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交通安全和效率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针对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方案进行设计,并探讨其实施的可行性。
2. 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需要建立一系列基础设施,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
2.1 交通网络首先,智能交通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交通网络。
这包括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交通设施。
在设计交通网络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旅行时间、方向和限制等因素,以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2.2 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智能交通系统需要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来收集和监测实时交通数据。
这些设备可以包括摄像头、交通信号灯、车辆识别系统等。
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的使用可以帮助智能交通系统准确把握交通状况,及时调整信号灯配时和交通流量控制策略,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2.3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为了处理大量的交通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智能交通系统需要建立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
这些平台可以用于存储和处理交通数据,同时还可以为其他智慧城市应用提供支持。
3. 智慧交通系统的功能3.1 交通监测和预测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如车辆数量、速度和拥堵情况等。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系统可以提前发现交通拥堵的可能性,并及时向驾驶员提供路况信息和建议,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改善出行体验。
3.2 信号灯控制和交通优化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数据分析,可以精确调整信号灯配时和交通控制策略,以实现交通流畅和减少等待时间。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自动优化信号灯计时,提高交通效率。
3.3 路径规划和导航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供最佳路径规划和导航功能,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导航指引,同时考虑实时交通状况,以避免拥堵路段和选择最优的行驶路线。
广深科技走廊规划图来了!这10个片区未来不可限量展开全文素材来源:广东科技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究竟指的是什么?简单来理解,就是一条连接了广州、深圳、东莞,长度约180多公里,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带。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存在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走廊正日益成为科技创新要素挤产业集聚的新空间组织方式。
举几个例子:美国硅谷:依托大学等科技创新机构知识外溢形成;美国波士顿地区:与城区的大学有一定的距离,由功能独立、等级明确的园区组成;东京—横滨—筑波创新带:筑波创新城以主力型科研机构为主题,承担区域科技创新的主题功能。
广深经济走廊的诞生,就是对标以上这些区域,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成为“中国硅谷”,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级。
现在来看重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空间布局——“一廊十核多节点”。
一廊即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依托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珠三环高速东段、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等复合型的交通通道,集中穗莞深创新资源,三市连成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建设成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十核即十大核心创新平台这十大创新平台,广深各占了4个,东莞占2个,分别是:1、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战略定位主导产业:以广州大学城教育科研创新为支撑,建设珠三角科技创新高地、华南科技合作之窗、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文化创意、生命健康产业。
2、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战略定位主导产业:打造广州新经济重要引擎、亚太地区互联网总部基地、全球互联网投资首选地及国际高端人才汇集地。
重点发展“互联网+”产业。
3、广州中新知识城战略定位主导产业:建设知识经济产业集聚区,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成为广州建设国家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组团。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知识经济产业。
4、广州科学城战略定位主导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突出创新创业生态建设,提升创新要素密集度,扩大对外辐射带动影响力,把科学城建设成为区域性科技创新创业中心。
赵爽 胡文婷(华南农业大学热带园林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 ZHAO Shuang,HU Wen-ting(Institute of Trop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0,China)建设羊城东绿心 配套天河智慧城——广州天河区森林公园群优化建设规划构思Construction the City East Green Core: Analysis on the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Planning Ideas of the Group of Forest Parks in Tian -he IBD of Guangzhou city摘要:文章论述了广州天河区建设“羊城东绿心”的规划思路。
通过整合优化华南植物园、广东树木公园、龙眼洞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和火炉山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构建森林公园群,形成“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生态景观格局以配套天河智慧城建设,提升广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lanning ideas of " East Green Heart of Guangzhou City" ,the construction of Tianhe districtin Guangzhou city. It integrates the ecological resources of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Guangdong trees park , Long Yan-dong forest park, Feng-huang Mountain forest park and Huo-Lu Mountain forest park to build a group of forest parks. It also cultivat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pattern of " streams flows into the sea , hills integrated into the city",which matches the construction of Tian-he IBD and enhances its ecological level of civilization.Key words:The group of forest parks;Long Yan -dong forest park;Feng -huang mountain forest park;Huo -Lu mountain forest park;Tian -he Industry Business District(IBD)关键词:森林公园群;龙眼洞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火炉山森林公园;天河智慧城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1-0007-05收稿日期:2013-04-28修回日期:2013-10-23“千年花城”广州素以“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自然景观享誉华夏。
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总体规划(完整稿)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实时感知、快速响应和智能决策,提供高效、便利、舒适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以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的城市发展理念。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为了迎接未来城市发展的挑战,制定了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设计,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一、规划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面对全球化、城市化的挑战,武汉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二、总体目标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和人民幸福指数。
具体目标包括:1.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数字化平台和云计算技术,优化城市交通、能源、水务等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质量。
2. 促进经济创新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培育和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通过智能化的社区管理,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三、规划内容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武汉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包括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优化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服务,提高城市的供应质量;推动智能能源系统的建设,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
2. 数据共享与开放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强调数据的共享与开放。
通过建设统一的城市数据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同时,鼓励市民参与数据的共享,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3. 公共服务优化武汉将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建设智能化的医疗服务系统,提供智能化的就医导航、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智慧教育,提供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平台。
天河智慧城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3-2020年)一、规划期限天河智慧城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称“天河功能片区规划”)编制基期年为2012年,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远期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天河智慧城功能片区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即天河行政区范围,总面积为136.57平方公里。
下辖包括凤凰、龙洞、元岗、长兴、新塘、兴华、五山、棠下、黄村、珠吉、沙东、沙河、林和、石牌、天河南、冼村、猎德、车陂、天园、员村和前进等21个街道。
三、土地利用调控目标1、严格保护耕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保护任务。
至2015年和2020年,确保天河功能片区耕地保有量分别不低于410公顷和306公顷。
2、加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加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坚持需求引导与供给调节相结合,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优先保障重点地区和重要项目用地需求,对各类新增建设项目用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用地标准。
至2015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9506公顷和9554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8772公顷和8590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661公顷和1045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174公顷和290公顷以内。
3、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进一步提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益。
至2015年和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62平方米/人和57平方米/人以内。
4、加强土地整治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至2020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41公顷,其余通过易地补充完成,实现占补平衡。
至2015年和2020年,实现“三旧”改造规模为680公顷和2587公顷;建设用地复垦规模为201公顷和796公顷。
5、提升区域生态建设落实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中心区的要求,以最佳生态效益整体安排城郊生态绿地和城市绿地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系统。
第一章总述1.1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天河城项目智能化设计。
工程地点:天河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地下4层,地上40层,总建筑面积约389,865㎡,其中地上面积约244,865㎡。
规划为城市综合体,包括购物中心、商业街、办公塔楼、SOHO塔楼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天河城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包括:1、综合管槽系统(含弱电封堵和防火油漆)2、信息设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3、信息设施系统------有线电视系统4、信息设施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5、信息设施系统------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系统6、信息设施系统------无线网络系统7、信息设施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8、信息设施系统------POS应用系统9、信息设施系统------客流量分析统计系统10、建筑设备管理系统11、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周界防范及入侵报警系统1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13、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14、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15、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16、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车位诱导及寻车系统17、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保安无线对讲系统18、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安防监控中心19、安全技术防范系统------UPS供电系统另外,根据智能化系统的特点,建议增加如下两个子系统:20、建议系统------BMS综合集成管理平台21、建议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1.2 总体设计目标天河城作为新一代城市综合体,其智能化系统工程应建成既能满足新世纪的城市综合体的功能需求,又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智能化综合性建筑城功能。
最终目标就是:根据实用和适用的原则,建设大楼内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对这些系统进行有机的一体化集成,构成整个城市综合体的智能系统,从而为综合体内的设备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为用户和使用者、管理者等提供高效、便捷、舒适的工作和购物环境,为客户提供安全、节能、便于维护管理的环境,最终使广场的智能系统达《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13)的甲级设计标准,从而保证购物广场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天河智慧城标准化工作建设的探索与建议——新型城市化调
研智慧城市专题报告
孔伟;江梦云;龙振华
【期刊名称】《质量与市场》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天河智慧城(IBD)项目是天河区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智慧广州、低碳广州、幸福广州”而提出的,是广州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项目,战略性发展平台,是天河“一号工程”。
本文在分析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河智慧城在标准化建设上的现状和弊端,并提出对应的建议和对策。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孔伟;江梦云;龙振华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广州5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1
【相关文献】
1.智慧城市实操性规划探索-以广州天河智慧城为例 [J], 刘洁
2.信息专递——法国标协来浙调研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 [J],
3.建设羊城东绿心配套天河智慧城--广州天河区森林公园群优化建设规划构思 [J], 赵爽;胡文婷
4.浅析海绵城市智慧低碳在城市公园建设中的应用\r——以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为案例 [J], 蒋冬林
5.智慧城未来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与新一轮展望 [J], 黎林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