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知识竞赛题目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9
“一二九”运动知识竞赛题目
选择题:
1、一二·九运动爆发于(B)年。
A、1934
B、1935
C、1936
D、1937
2、一二·九运动最先在(A)发生,然后得到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响应和支持。A北京 B北平 C天津 D 河北
3、一二·九运动中最流行的口号是:(B)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
B、“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C、“打倒卖国贼!”“立即向日本宣战!”
4、一二·九运动是在(B)的领导下进行。
A、全国学联
B、中国共产党
C、国民党左派
5、一二·九运动的性质是(C)
A、反对资产阶级专政
B、反对封建军阀
C、抗日救国
6、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各大中学校发表联合宣言,宣布自(B)起举行总罢课。提出罢课的具体目标是:一、誓死反对分割我国领土主权的傀儡组织;二、反对投降外交;三、要求动员全国抗日;四、争取救国自由。呼吁全国各界立即响应,一致行动。要求当局立即释放被捕学生,撤回封锁各校的军警。
A、12月9日
B、12月10日
C、12月11日
D、12月12日
7、1935年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B),号召全国各业、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发表宣言和通电,抗议汉奸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逮捕爱国学生,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A、《自卫抗战声明书》
B、《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
C、《中央委员宣言》
D、《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政府声明》
8、在一二·九运动中,赴南京请愿的学生主要是(A)的学生。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天津南开中学、
D、天津南开大学
9、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发动华北事变,企图使(B)五省脱离中国,由日本控制。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爱国运动。
A 冀、鲁、晋、察、吉
B 冀、鲁、晋、察、绥
C 冀、鲁、晋、察、辽
D 冀、鲁、晋、察、黑
10、“一二·九”学生运动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进步学生在学校成立的抗日救亡团体是(D)
A 女同学会
B 女子爱国会
C 女子救国会
D 女子救亡会
11、“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在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直接领导下成立的妇女组织是(A)
A 天津妇女救亡会
B 天津妇女自救会
C 天津妇女救国会
12、在一二·九运动中,(D)学生组成了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农村去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救国宣传。
A、北平
B、天津
C、上海
D、北平和天津
13、“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名言生动准确地概括了(B)爆发前,广大同学当时所面临的严峻社会形势。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4、1939年,毛主席在延安召开的纪念一二九运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D),深刻地阐述了一二·九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A、《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
B、《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C、《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D、《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15、刘少奇在延安青年纪念“一二·九”运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一二·九”运动是划分中国(B)的一个标志。
A、反动时期与革命时期
B、绥靖时期与抗日时期
C、封建时期与资本主义时期
16、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是和(B)的政治意义同样伟大的。
A、西安事变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二·七”大罢工
17、以一二·九运动为背景的小说是(A)
A、《青春之歌》
B、《战斗的青春》
C、《青春万岁》
18、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发出了(C)的号召,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卖国可耻,抗日光荣”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随后,学联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宣布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动员全国对敌抵抗,切实开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这时,传来国民党准备在1935年12月9日成立(A)的消息,北平学联党团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抗日救国请愿。
A、冀察政务委员会
B、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
C、上海市总工会
D、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
20、1935年12月17日,宋哲元发表(B)称“有共党煽动利用学生爱国运动”,如仍有“轨外行动”,决予“适当制止”。
A《告北平学生书》 B 《告同学书》 C《敦睦邻邦命令》
21、1935年12月13日,北平6所大学的校长联名发表(A),称:被捕学生已完全释放,请愿及罢课的目的已经达到,望同学们即日恢复学业。
A《告北平学生书》 B 《告同学书》 C《团结到底》
22、1936年1月,京、津等地学生组织(D),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宣传抗日。
A 学生联合会 B学生委员会 C 自卫队 D 南下宣传团
23、1936年3月31日,为北平第17中学学生(A)死于狱中,北平举行抬棺示威游行。
A 孙敬文
B 郭明秋
C 刘杰
D 郭清
24、1936年(D),北平学生举行第4次示威游行,反对日本继续向华北增兵。沿途军警对游行队伍不加干涉,并予以同情。
A 5月30日
B 6月13日
C 5月28日
D 12月12日
25、1935年12月16日,原定本日成立的(A),延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