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庆物探公司微地震技术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1.38 MB
- 文档页数:36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中石油川庆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生产实习报告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专业:XXXXXX指导教师:XXX完成时间:XXXXXXXXXX目录一、前言 (1)二、公司概况 (1)三、实习进度安排 (2)四、实习目的 (2)五、实习内容 (3)1、GeoMountain®解释子系统V1.5介绍 (3)2、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9)3、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12)4、生产项目成果汇报 (16)六、实习体会 (18)七、致谢 (19)八、附录 (20)一、前言中石油川庆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生产实习是本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实践性课程。
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学生的劳动观点、工程观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过程。
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及生产现场中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
并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产实习是与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计划中,生产实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生产实习区别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领会,而生产实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向生产向实际学习。
通过现场的讲授、参观、座谈、讨论、分析、作业、考核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来巩固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获得在书本上不易了解和不易学到的生产现场的实际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二、公司概况川庆物探公司的前身是四川石油地质调查处。
四川地调处的历史,是激情岁月里奋力改变四川贫油状况的历史;是艰苦创业中全力展现四川物探优良传统的历史;是敬业奉献里凝结物探人光荣与梦想的历史。
毕 业 论 文微地震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完成日期 2014年6月10日院系名称: 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名称: _勘查技术与工程_____学生姓名: _ _* *____ ___学 号: ___**********______ __指导教师: * *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本论文以微地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微地震产生的机理与微地震监测技术分类与过程为基础,通过具体的地震监测技术原理分析与在油气勘中的应用研究,更加清楚的了解微地震监测技术的技术特点与作用,为今后的微地震监测在油气勘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本文着重论述了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非常规油气特别是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为微地震检测技术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技术;油气勘探;页岩气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AbstractIn this thesi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mechanism to produce micro-seismic technology with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process-based classification, through specific analysis of 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principle and applied research i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a more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le of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pplications. Meanwhi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role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prospects in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Micro 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ur country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Keyword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shale gas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毕业论文第III页目录第1章前言 (4)1.1课题背景及目的 (4)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第2章微地震监测技术综述 (4)2.1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 (4)2.2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分类 (9)2.3微地震监测技术野外施工的一般过程 (13)第3章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 (15)3.1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气勘探过程中的作用 (15)3.2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 (16)3.3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0)第4章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第1章前言1.1 课题背景及目的随着非常规油气(页岩气等)开采逐渐发展和重要性的提高,微地震监测技术成为压裂裂缝形成、发展的重要的判断依据,监测结果也为提高页岩气勘探技术,提高非常规油气采收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证。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应用随着非常规致密砂岩气、页岩气藏的开采开发,压裂技术在储层改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评价压裂施工效果的关键且即时的技术之一。
根据微地震监测处理高精度地反演微震位置,从而预测压裂裂缝的发展趋势及区域,对压裂施工效果进行跟踪及评判,同时也为后期油气藏的开采和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第一节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与发展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其基础是声发射学和地震学。
与地震勘探相反,微地震监测中震源的位置、发震时刻、震源强度都是未知的,确定这些因素恰恰是微地震监测的首要任务。
微地震是一种小型的地震(mine tremor or microseismic)。
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发生岩石破裂和地震活动,常常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由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通常定义为,在开采坑道附近的岩体内因应力场变化导致岩石破坏而引起的那些地震事件。
开采坑道周围的总的应力状态。
是开采引起的附加应力和岩体内的环境应力的总和。
一、技术背景岩爆是岩石猛烈的破裂,造成开采坑道的破坏,只有那些能够引起矿区附近的地区都受到破坏的地震事件才叫做冲击地压或煤爆、“岩爆”。
对地下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性的研究表明,矿震不一定全都发生在开采的地点,且不同地区的最大震级也不相同,但矿震深度一般对应于开采挖掘的深度。
每年在一些矿区的地震台网能记录到几千个地震事件,只有几个是岩爆。
在由开采引起的地震事件的大的系列里,岩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支。
对矿山地震、微地震及冲击地压的观测具有一致性,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必须区别对待。
二、微地震技术的发展基于微震监测的裂缝评价技术正发展成为油层压裂生产过程中直观而又可靠的技术。
近几年来,国内众多油气田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开展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工作,广泛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2011年,东方物探公司投入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新进展【摘要】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介绍了微地震监测的原理以及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新进展,重点分析总结了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水力压裂裂缝监测,稠油热采状况监测,地应力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认识和开发油气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关键词】微地震监测开发应用图1?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我们假设在O点有微小地震事件的发生,让地层剪切产生错动,因为错动而出现微地震波的震源。
有别于一般的地震勘探,这种的震源能量不强,差不多等同数十克炸药所产生的能量。
它会向外发出子波,在时间1t处纵波及横波发射到了A点,在时间2t处纵波及横波发射到了B点。
设在B点的三分量检波器检测到了P波及S波,通过对检波器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震源位置。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对生产活动中发生的微小地震进行勘测及研究,以此作为依据来控制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与地震勘探不同,微地震监测所涉及到的震源方位、发生的时间以及强度都未能知晓,根据以往记录微地震频率一般在200~1500Hz之间,震发时长不超过1s。
地震记录对于微地震事件的记录,一般都脉冲清楚,同时事件越弱则频率相对更高、发生的时长更短、产生的能量更少,岩石的裂缝也会更短。
震源信号被检波器检测到后进而对资料进行整理,推断震源的方位所在,此方位就表明了裂缝的所在。
2 微地震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进展2.1 水力压裂裂缝监测随着水力的压裂会对裂缝四周不够强厚的层面(如天然裂缝、横推断层、层理面)造成影响,稳定性不够而极易产生剪切滑动,发生“微地震”或者是“微天然地震”这和沿断层发生的现象相似。
微地震所发射的弹性波频率很高,通常在声波范围内。
这种信号能够用传感器检测到,在进行数据的处理后得出震源的相关信息。
采用光缆将三分量实时采集检波器布放在压裂井旁的一个邻近井(监测井)井底对应储层深度,通过监测(压裂井)裂缝端部岩石的张性破裂和滤失区的微裂隙的剪切滑动造成的微地震信号,获得裂缝方位、高度、长度、不对称性等方面的空间展布特征。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张山;刘清林;赵群;姜宇东
【期刊名称】《石油物探》
【年(卷),期】2002(041)002
【摘要】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近20年才出现的地球物理新技术,其基本做法是通过在井中或地面布置检波器排列接收生产活动所产生或诱导的微小地震事件,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演求取微地震震源位置等参数,然后,应用这些参数对生产活动进行监控或指导.在油气开发领域,该方法主要用于油田低渗透储层压裂的裂缝动态成像和油田开发过程的动态监测,主要是流体驱动监测.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实例,并对其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6页(P226-231)
【作者】张山;刘清林;赵群;姜宇东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2
【相关文献】
1.井中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重复压裂中的应用 [J], 林海;王俊明;郭玲玲;张力;曾小敬;
2.微地震井中监测技术在塔河油田酸压中的应用 [J], 何晓波;马强;李永寿
3.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J], 董世泰;高红霞
4.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对策 [J], 孙宝强;南金浩
5.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吐哈油田西山窑油藏蓄能压裂中的应用 [J], 冯超;隋阳;衡峰;魏国栋;姜清岩;孟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引言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是近年来在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改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新技术。
该项技术通过布置在井中的三分量检波器,来监测油藏注水、注气、热驱及油气采出等作业时引起地下应力场变化,导致岩层裂缝或错断所产生的地震波,通过分析微地震信号,反演裂缝属性裂缝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展布,进而监测油藏动态。
它能实时提供压裂施工产生裂隙的高度、长度和方位角,利用这些信息可以优化压裂设计、优化井网或其他油田开发措施,从而提高油田采收率。
多分量地震数据成功用于定位压裂裂隙,可以精确地测量附近井注人流体、气体、聚合物或其他材料而引起岩石断裂时产生声发射的震中微震的震中,从而定位裂缝的空间位置。
特别是进人世纪年代以来,地震检波器的带宽性能和井下布设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用微地震检测技术描述油藏动态世纪年代以来,先后有挪威阿莫科公司、菲力浦公司、美国联合太平洋资源公司、公司、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日本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对该项技术进行实验研究,为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气工业中广泛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目前微地震监测技术最成熟的应用还是基于震源定位,这主要利用直达纵波进行震源定位。
但野外采集到的微震信号,其信噪比低,频率高,能量弱大致只能识别出直达纵波的初至,而且目前的震相初至拾取精度不是很高,当然就无法准确的震源定位、提取裂缝属性等参数。
同时,利用同型波时差法的反演定位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微震监测的需要,必须结合直达横波进行纵横波时差法反演,提取裂缝属性,监测油藏动态。
因此,在进行震源反演前,必须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分离识别出微地震的直达纵横波以及反射波,提高反演精度。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门新的地球物理技术,它是通过监测微震事件产生的地震波,确定微震坐标、发震时刻及烈度的技术。
在国外,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早,技术也相对成熟,多用于矿山安全监测、油气藏开发监测、火山活动性监测和天然地震监测等方面,但是由于探测精度、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局限性,阻碍了其发展。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应用摘要微地震监测工艺包括近震研究的定位与地壳构架成像,微地震监测各类定位手段需创建不同目标函数,地震定位情况的实质为求得目标函数的极小值。
NA拥有不依靠于模型初始值选用,不会收敛与部分极小值,比以往线性近似手段有更大的精度与稳定性。
经过地震信息的震相研究,走时拾取反演能够得到地震干扰区的地震波速度系统,当前已推行使用在石油、气田勘察开发和页岩开发领域;矿山开挖中矿震、岩爆,煤和瓦斯突出,承压水突水检测;水利项目施工坝址、边坡可靠性以及天然滑坡检测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方法;运用;研究1 微地震具体定位手段微震监测方法是在地震监测方法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其在原理上和地震监测、声发射监测方法一样,是依靠岩体受力损坏阶段破裂的声、能原理。
近震3D空间微地震定位忽视深度后能视为平面微地震定位情况,使用三点定位几何手段,在已知三个测量点坐标与地层介质传递速度基础上,经过三点到时就能够明确震源部位[1]。
O0是坐标原点,以R,R+ΔR1,R+ΔR2分别是半径作圆,三圆交点就是震源,如图1所示。
天然微地震出现频率相对偏低,地震震相容易区别,常体现出单事件特点。
精确的定位手段均是创建在3D空间前提下,常见的微地震震源定位基本手段包括Geiger法、网格检索手段等线性优化途径;还有遗传算法、模拟退火以及邻近算法等非线性优化手段[2]。
2 微地震监测运用2.1 矿山安全开挖微地震监测伴随开挖深度增大,地压、瓦斯以及地下承压水等安全情况突出,微地震监测技术起到关键的作用。
冲击地压属于矿山内损坏行最大的地压问题,出现时大小不同的煤块以较大的速度飞向巷道,对矿山设备以及人员生命的威胁较大,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作用[3]。
统计结构显示,大概50%的矿震是因为沙砾岩等重点层损害造成的,僅有少数矿震造成了冲击地压情况,表示矿震和冲击地压的差异。
冲击地压与地震一样均是和地球中物理损坏相关联的岩体可靠性现象,其出现时均表现为较短时间内散发大量的应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