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_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速记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这一课,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教材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开始,介绍了他们共同创作《共产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接着,教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学说等,并分析了这些观点对国际工人运动的重要意义。
此外,教材还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以及它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一抽象的理论体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并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重要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学说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两位历史人物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学说等,并分享讨论成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一课,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过程。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难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人阶级的兴起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马克思主义理论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过程。
2.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过程。
2.难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原因。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意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相关资料。
2.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3.历史事件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兴起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工人阶级的兴起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2.呈现(10分钟)呈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事件,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意义,并选取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课堂提问,巩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解。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知识框架】
马克思主义的
诞生和国际工
人运动的兴起
【重点梳理】
1.马克思与恩格斯
简介(1)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利尔市。
马克思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
普鲁士政府决定查封报纸,马克思被迫转赴法国巴黎
(2)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
恩格斯出身于一个德国工厂主家庭。
两位青年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从此,恩格斯成为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
(3)1849年,马克思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
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去世,葬于海格特公墓
理
论成就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该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
3.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1)建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2)目标: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公社得到第一国际的支持。
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知识延伸】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