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三角恒等变换
- 格式:pptx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36
第三节 三角恒等变换考纲解读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能利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种公式不要求记忆). 命题趋势探究 高考必考,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中都有渗透,是三角函数的重要变形工具.分值与题型稳定,属中下档难度.考题以考查三角函数式化简,求值和变形为主.化简求值的核心是:探索已知角与未知角的联系,恒等变换(化同角同函). 知识点精讲常用三角恒等变形公式 和角公式sin()sin cos sin cos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差角公式sin()sin cos sin cos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倍角公式sin 2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降次(幂)公式2211cos 21cos 2sin cos sin 2;sin ;cos ;222ααααααα-+===半角公式sin22αα==sin 1cos tan.21cos sin a αααα-==+辅助角公式sin cos ),tan (0),ba b ab aαααϕϕ+=+=≠角ϕ的终边过点(,)a b ,特殊地,若sin cos a b αα+=或tan .baα=常用的几个公式sin cos );4πααα±=±sin 2sin();3πααα=±cos 2sin();6πααα±=±题型65 两角和与差公式的证明 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 思路提示推证两角和与差公式就是要用这两个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和差角的三角公式,通过余弦定理或向量数量积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证明的思路. 例4.33 证明(1):cos()cos cos sin sin ;C αβαβαβαβ++=-(2)用C αβ+证明:sin()sin cos sin S cos αβαβαβαβ++=+ (3)用(1)(2)证明tan tan :tan().1tan tan T αβαβαβαβ+++=-变式1 证明:(1):cos()cos cos sin sin ;C αβαβαβαβ--=+ (2):sin()sin cos sin S cos αβαβαβαβ--=- tan tan (3):tan().1tan tan T αβαβαβαβ---=+题型66 化简求值 思路提示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常见的题型有:给式求值、给值求值、给值求角等.(1)给式求值:给出某些式子的值,求其他式子的值.解此类问题,一般应先将所给式子变形,将其转化成所求函数式能使用的条件,或将所求函数式变形为可使用条件的形式.(2)给值求值: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关键在于“变角”,使其角相同或具有某种关系,解题的基本方法是:①将待求式用已知三角函数表示;②将已知条件转化而推出结论,其中“凑角法”是解此类问题的常用技巧,解题时首先要分析已知条件和结论中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来选择公式.(3)给值求角:解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先求出“所求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再确定“所求角”的范围,最后借助三角函数图像、诱导公式求角. 一、化同角同函例4.34 已知3cos()45x π+=则2sin 22sin ()1tan x xx -=-7.25A 12.25B 11.25C 18.25D 解析 解法一:化简所求式评注 解法一运用了由未知到已知,单方向的转化化归思想求解;解法二运用了化未知为已知,目标意识强烈的构造法求解,从复杂度来讲,一般情况下采用构造法较为简单.变式1 若13cos(),cos(),55αβαβ+=-=则tan tan _______.αβ=变式2 若4cos 5α=-,α是第三象限角,则1tan2()1tan 2αα+=- 1.2A - 1.2B .2C .2D -变式3 若1tan 4tan θθ+=,则sin 2().θ= 1.5A 1.4B 1.3C 1.2D二、建立已知角与未知角的联系(通过凑配角建立)将已知条件转化而推出结论,其中“凑角法”是解此类问题的常用技巧,解题时首先要分析已知条件和结论中各种角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来选择公式.常见的角的变换有:和、差角,辅助角,倍角,降幂,诱导等. 1.和、差角变换如α可变为()αββ+-;2α可变为()()αβαβ++-;2αβ-可变为()αβα-+例4.35 若330,cos ,sin(),255παβπααβ<<<<=+=-则cos β的值为( ). .1A - .1B -或72524.25C - 24.25D ±评注 利用和、差角公式来建立已知角与未知角的联系,常利用以下技巧:();();()()βαβαβααβαβαγβγ=+-=--+=-++等.解题时,要注意根据已知角的范围来确定未知角的范围,从而确定所求三角式的符号. 变式1已知sin ),(0,)2πααβαβ=-=∈则().β=.3B π .4C π .6D π5.12A π变式2 若3335(,),(0,),cos(),sin()44445413πππππαβαβ∈∈-=+=,则sin()______.αβ+=二、辅助角公式变换例4.36 已知cos()sin 6παα-+=,则7sin()6πα+的值为( )..A B 4.5C - 4.5D变式1设6sin14cos14,sin16cos16,,b c α=+=+=则a,b,c 的大小关系为( ).A.a<b<cB.b<c<aC.a<c<bD.b<a<c变式2将函数()cos 22x x 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23π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则函数()y g x =的一个单调递减区间是( ) A .(,)42ππ- B .(,)2ππ C .(,)24ππ-- D .3(,2)2ππ变式3 已知sin cos 6παα⎛⎫++= ⎪⎝⎭,则cos 6πα⎛⎫-= ⎪⎝⎭( )A ..13- D .13变式4 设当x θ=时,函数()2sin cos f x x x =-取得最大值,则cos θ=__________3.倍角,降幂(次)变换例4.37 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sin cos αα+=则cos 2().α=变式1 若1sin()63πα-=则2cos()().3πα+= 7.9A - 1.3B - 1.3C 7.9D变式2 已知4sin cos 3αα-=,则sin 2α=( ). A .79-B .29-C . 29D .79变式3已知312sin(2),sin 513αββ-==-且(,),(,0),22ππαπβ∈∈-求sin α值.变式4若31sin ,(,),tan()522πααππβ=∈-=,则tan(2)().αβ-=24.7A - 7.24B - 24.7C 7.24D变式5已知1sin cos 2αα=+,且(0.)2πα∈,则cos 2_____.sin()4απα=-4.诱导变换例4.38若(sin )3cos 2f x x =-,则(cos )().f x =.3cos 2A x - .3sin 2B x - .3c o s C x +.3s i nD x +变式1 α是第二象限角,4tan(2)3πα+=-,则tan _______.α=变式2 若5sin(),(0,)4132ππαα-=∈,则cos 2_____.cos()4απα=+变式3 2tan sin 2cos ,,42ππααααπ⎛⎫⎛⎫+=+∈ ⎪ ⎪⎝⎭⎝⎭,则()tan πα-=____________.最有效训练题19(限时45分钟)1.已知函数()sin ,f x x x =设(),(),()763a fb fc f πππ===,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a<b<cB. c<a<bC.b<a<cD.b<c<a2.函数()1ππsin cos 536f x x x ⎛⎫⎛⎫=++- ⎪ ⎪⎝⎭⎝⎭的最大值为( ). A .65 B .1 C .35 D .153.若1tan 2α=,则cos(2)().2πα+= 4.5A 4.5B - 1.2C 1.2D - 4.已知11tan(),tan 27αββ-==-,且,(0,)αβπ∈,则2().αβ-= .4A π 3.4B π- 5.,44C ππ 35.,,444D πππ- 5.函数sin()(0)y x πϕϕ=+>的部分图像如图4-33所示,设P是图像的最高点,A,B是图像与x 轴的交点,则tan ().APB ∠= A.10 B.8 8.7C 4.7D6.函数sin 3cos 4x y x -=+的最大值是( ).1.2A - B 4.3C - D 7.已知tan()34πθ+=,则2sin 22cos ______.θθ-=8. 已知π0,2α⎛⎫∈ ⎪⎝⎭,tan 2α=,则πcos 4α⎛⎫-= ⎪⎝⎭ .________.2)sin10= 10.已知113cos ,cos()714ααβ=-=,且02πβα<<<,则tan 2____,____.αβ==11.已知函数2()2cos .2x f x x =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值域;(2)若α是第二象限角,且1()33fπα-=,求cos21cos2sin2ααα+-的值.12.已知三点3 (3,0),(0,3),(cos,sin),(,).22 A B Cππααα∈(1)若AC BC=,求角α;(2)若1AC BC⋅=-,求22sin sin21tanααα++的值.。
5.5.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学习目标1.能用二倍角公式导出半角公式2.了解三角恒等变换的特点、变换技巧,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3.能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对三角函数式化简、求值以及证明三角恒等式,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知识点一 半角公式 sin α2=±1-cos α2, cos α2=±1+cos α2, tan α2=±1-cos α1+cos α=sin α1+cos α=1-cos αsin α.知识点二 辅助角公式 辅助角公式:a sin x +b cos x =a 2+b 2sin(x +θ).⎝⎛⎭⎫其中tan θ=b a1.cos α2=1+cos α2.( × ) 2.对任意α∈R ,sin α2=12cos α都不成立.( × )3.若cos α=13,且α∈(0,π),则cos α2=63.( √ )4.对任意α都有sin α+3cos α=2sin ⎝⎛⎭⎫α+π3.( √ )一、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例1 求证:1+sin θ-cos θ1+sin θ+cos θ+1+sin θ+cos θ1+sin θ-cos θ=2sin θ.证明 方法一 左边=2sin 2θ2+2sin θ2cos θ22cos 2θ2+2sin θ2cos θ2+2cos 2θ2+2sin θ2cosθ22sin 2θ2+2sin θ2cosθ2=sinθ2cos θ2+cos θ2sin θ2=1cos θ2sinθ2=2sin θ=右边.所以原式成立.方法二 左边=(1+sin θ-cos θ)2+(1+sin θ+cos θ)2(1+sin θ+cos θ)(1+sin θ-cos θ)=2(1+sin θ)2+2cos 2θ(1+sin θ)2-cos 2θ=4+4sin θ2sin θ+2sin 2θ=2sin θ=右边. 所以原式成立.反思感悟 三角恒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1)执因索果法:证明的形式一般是化繁为简; (2)左右归一法:证明左右两边都等于同一个式子;(3)拼凑法:针对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变形,以消除它们之间的差异,简言之,即化异求同;(4)比较法:设法证明“左边-右边=0”或“左边/右边=1”;(5)分析法:从被证明的等式出发,逐步地探求使等式成立的条件,直到已知条件或明显的事实为止,就可以断定原等式成立. 跟踪训练1 求证:2sin x cos x(sin x +cos x -1)(sin x -cos x +1)=1+cos x sin x .证明 左边=2sin x cos x⎝⎛⎭⎫2sin x 2cos x 2-2sin 2x 2⎝⎛⎭⎫2sin x 2cos x 2+2sin 2x 2=2sin x cos x 4sin 2x 2⎝⎛⎭⎫cos 2x 2-sin 2x 2=sin x 2sin 2x 2=cos x 2sin x 2=2cos 2x 22sin x 2cos x 2=1+cos x sin x =右边.所以原等式成立.二、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问题例2 已知函数f (x )=4cos ωx ·sin ⎝⎛⎭⎫ωx +π4(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 (1)求ω的值;(2)讨论f (x )在区间⎣⎡⎦⎤0,π2上的单调性. 解 (1)f (x )=4cos ωx ·sin ⎝⎛⎭⎫ωx +π4 =22sin ωx ·cos ωx +22cos 2ωx =2(sin 2ωx +cos 2ωx )+ 2 =2sin ⎝⎛⎭⎫2ωx +π4+ 2. 因为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ω>0, 从而有2π2ω=π,故ω=1.(2)由(1)知,f (x )=2sin ⎝⎛⎭⎫2x +π4+ 2. 若0≤x ≤π2,则π4≤2x +π4≤5π4.当π4≤2x +π4≤π2,即0≤x ≤π8,f (x )单调递增; 当π2<2x +π4≤5π4,即π8<x ≤π2时,f (x )单调递减. 综上可知,f (x )在区间⎣⎡⎦⎤0,π8上单调递增,在区间⎝⎛⎦⎤π8,π2上单调递减. 反思感悟 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和最值问题,通常是把复杂的三角函数通过恰当的三角变换,转化为一种简单的三角函数,再研究转化后函数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通常利用辅助角公式,将y =a sin x +b cos x 转化为y =A sin(x +φ)或y =A cos(x +φ)的形式,以便研究函数的性质.跟踪训练2 已知函数f (x )=sin 2x -sin 2⎝⎛⎭⎫x -π6,x ∈R .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2)求f (x )在区间⎣⎡⎦⎤-π3,π4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1)由已知,有f (x )=1-cos 2x2-1-cos ⎝⎛⎭⎫2x -π32=12⎝⎛⎭⎫12cos 2x +32sin 2x -12cos 2x =34sin 2x -14cos 2x =12sin ⎝⎛⎭⎫2x -π6. 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T =2π2=π.(2)因为f (x )在区间⎣⎡⎦⎤-π3,-π6上是减函数,在区间⎣⎡⎦⎤-π6,π4上是增函数,且f ⎝⎛⎭⎫-π3=-14,f ⎝⎛⎭⎫-π6=-12,f ⎝⎛⎭⎫π4=34, 所以f (x )在区间⎣⎡⎦⎤-π3,π4上的最大值为34,最小值为-12. 三、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例3 如图,有一块以点O 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ABCD 开辟为绿地,使其一边AD 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 ,C 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20 m ,如何选择关于点O 对称的点A ,D 的位置,可以使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解 连接OB (图略),设∠AOB =θ,则AB =OB sin θ=20sin θ,OA =OB cos θ=20cos θ,且θ∈⎝⎛⎭⎫0,π2. 因为A ,D 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AD =2OA =40cos θ. 设矩形ABCD 的面积为S ,则 S =AD ·AB =40cos θ·20sin θ=400sin 2θ. 因为θ∈⎝⎛⎭⎫0,π2,所以当sin 2θ=1, 即θ=π4时,S max =400(m 2).此时AO =DO =102(m).故当A ,D 距离圆心O 为10 2 m 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其最大面积是400 m 2. 反思感悟 (1)三角函数与平面几何有着密切联系,几何中的角度、长度、面积等问题,常借助三角变换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常反映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上,故常用三角恒等变换的方法解决实际的优化问题.(2)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引进角为参数,列出三角函数式.跟踪训练3 如图所示,要把半径为R 的半圆形木料截成长方形,应怎样截取,才能使△OAB 的周长最大?解 设∠AOB =α,则0<α<π2,△OAB 的周长为l ,则AB =R sin α,OB =R cos α, ∴l =OA +AB +OB =R +R sin α+R cos α =R (sin α+cos α)+R =2R sin ⎝⎛⎭⎫α+π4+R . ∵0<α<π2,∴π4<α+π4<3π4.∴l 的最大值为2R +R =(2+1)R , 此时,α+π4=π2,即α=π4,即当α=π4时,△OAB 的周长最大.1.已知cos α=15,α∈⎝⎛⎭⎫3π2,2π,则sin α2等于( ) A.105 B .-105 C.265 D.255答案 A解析 ∵α∈⎝⎛⎭⎫3π2,2π, ∴α2∈⎝⎛⎭⎫3π4,π,sin α2=1-cos α2=105. 2.若函数f (x )=-sin 2x +12(x ∈R ),则f (x )是( )A .最小正周期为π2的奇函数B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C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D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答案 D解析 f (x )=-1-cos 2x 2+12=12cos 2x .故选D.3.下列各式与tan α相等的是( ) A.1-cos 2α1+cos 2αB.sin α1+cos αC.sin α1-cos 2αD.1-cos 2αsin 2α答案 D解析 1-cos 2αsin 2α=2sin 2α2sin αcos α=sin αcos α=tan α.4.函数y =-3sin x +cos x 在⎣⎡⎦⎤-π6,π6上的值域是________. 答案 [0,3]解析 y =-3sin x +cos x =2sin ⎝⎛⎭⎫π6-x . 又∵-π6≤x ≤π6,∴0≤π6-x ≤π3.∴0≤y ≤ 3.5.已知sin α2-cos α2=-15,π2<α<π,则tan α2=________.答案 2解析 ∵⎝⎛⎭⎫sin α2-cos α22=15, ∴1-sin α=15,∴sin α=45.又∵π2<α<π,∴cos α=-35.∴tan α2=1-cos αsin α=1-⎝⎛⎭⎫-3545=2.1.知识清单: (1)半角公式; (2)辅助角公式;(3)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问题; (4)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方法归纳:换元思想,化归思想.3.常见误区:半角公式符号的判断,实际问题中的定义域.1.设5π<θ<6π,cos θ2=a ,则sin θ4等于( )A.1+a 2 B.1-a2C .-1+a2D .-1-a2答案 D解析 ∵5π<θ<6π,∴5π4<θ4<3π2,∴sin θ4=-1-cosθ22=-1-a2. 2.设a =12cos 6°-32sin 6°,b =2sin 13°cos 13°,c =1-cos 50°2,则有( ) A .c <b <a B .a <b <c C .a <c <b D .b <c <a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a =sin 24°,b =sin 26°,c =sin 25°,而当0°<x <90°,y =sin x 为增函数,∴a <c <b ,故选C.3.已知函数f (x )=2cos 2x -sin 2x +2,则( )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 B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 C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 D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 答案 B解析 易知f (x )=2cos 2x -sin 2x +2=3cos 2x +1=32(2cos 2x -1)+32+1=32cos 2x +52,则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当x =k π(k ∈Z )时,f (x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 4.化简⎝⎛⎭⎫sin α2+cos α22+2sin 2⎝⎛⎭⎫π4-α2得( ) A .2+sin α B .2+2sin ⎝⎛⎭⎫α-π4 C .2 D .2+2sin ⎝⎛⎭⎫α+π4 答案 C解析 原式=1+2sin α2cos α2+1-cos ⎣⎡⎦⎤2⎝⎛⎭⎫π4-α2 =2+sin α-cos ⎝⎛⎭⎫π2-α=2+sin α-sin α=2.5.设函数f (x )=2cos 2x +3sin 2x +a (a 为实常数)在区间⎣⎡⎦⎤0,π2上的最小值为-4,那么a 的值等于( )A .4B .-6C .-4D .-3 答案 C解析 f (x )=2cos 2x +3sin 2x +a =1+cos 2x +3sin 2x +a =2sin ⎝⎛⎭⎫2x +π6+a +1. 当x ∈⎣⎡⎦⎤0,π2时,2x +π6∈⎣⎡⎦⎤π6,7π6, ∴f (x )min =2·⎝⎛⎭⎫-12+a +1=-4. ∴a =-4.6.若3sin x -3cos x =23sin(x +φ),φ∈(-π,π),则φ=________. 答案 -π6解析 因为3sin x -3cos x =23⎝⎛⎭⎫32sin x -12cos x =23sin ⎝⎛⎭⎫x -π6, 因为φ∈(-π,π),所以φ=-π6.7.若θ是第二象限角,且25sin 2θ+sin θ-24=0,则cos θ2=________.答案 ±35解析 由25sin 2θ+sin θ-24=0, 又θ是第二象限角,得sin θ=2425或sin θ=-1(舍去).故cos θ=-1-sin 2θ=-725,由cos 2 θ2=1+cos θ2得cos 2 θ2=925.又θ2是第一、三象限角, 所以cos θ2=±35.8.化简:sin 4x 1+cos 4x ·cos 2x 1+cos 2x ·cos x1+cos x =________.考点 利用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化简求值 题点 综合运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化简求值 答案 tan x2解析 原式=2sin 2x cos 2x 2cos 22x ·cos 2x 1+cos 2x ·cos x1+cos x=sin 2x 1+cos 2x ·cos x 1+cos x =2sin x cos x 2cos 2x ·cos x1+cos x=sin x 1+cos x=tan x2.9.已知cos θ=-725,θ∈(π,2π),求sin θ2+cos θ2的值.解 因为θ∈(π,2π), 所以θ2∈⎝⎛⎭⎫π2,π, 所以sin θ2=1-cos θ2=45, cos θ2=-1+cos θ2=-35, 所以sin θ2+cos θ2=15.10.已知函数f (x )=3sin ⎝⎛⎭⎫2x -π6+2sin 2⎝⎛⎭⎫x -π12 (x ∈R ).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2)求使函数f (x )取得最大值的x 的集合. 解 (1)∵f (x )=3sin ⎝⎛⎭⎫2x -π6+2sin 2⎝⎛⎭⎫x -π12 =3sin ⎣⎡⎦⎤2⎝⎛⎭⎫x -π12+1-cos ⎣⎡⎦⎤2⎝⎛⎭⎫x -π12 =2⎩⎨⎧⎭⎬⎫32sin ⎣⎡⎦⎤2⎝⎛⎭⎫x -π12-12cos ⎣⎡⎦⎤2⎝⎛⎭⎫x -π12+1 =2sin ⎣⎡⎦⎤2⎝⎛⎭⎫x -π12-π6+1 =2sin ⎝⎛⎭⎫2x -π3+1,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2π2=π.(2)当f (x )取得最大值时,sin ⎝⎛⎭⎫2x -π3=1, 有2x -π3=2k π+π2(k ∈Z ),即x =k π+5π12(k ∈Z ),∴所求x 的集合为⎩⎨⎧⎭⎬⎫x ⎪⎪x =k π+5π12,k ∈Z .11.函数f (x )=sin 2x +3sin x cos x 在区间⎣⎡⎦⎤π4,π2上的最大值是( ) A .1 B .2 C.32 D .3答案 C解析 f (x )=1-cos 2x 2+32sin 2x=sin ⎝⎛⎭⎫2x -π6+12, ∵x ∈⎣⎡⎦⎤π4,π2,∴2x -π6∈⎣⎡⎦⎤π3,5π6, ∴sin ⎝⎛⎭⎫2x -π6∈⎣⎡⎦⎤12,1, ∴f (x )max =1+12=32,故选C.12.化简:tan 70°cos 10°(3tan 20°-1)=________. 答案 -1解析 原式=sin 70°cos 70°·cos 10°·⎝⎛⎭⎫3sin 20°cos 20°-1 =sin 70°cos 70°·cos 10°·3sin 20°-cos 20°cos 20° =sin 70°cos 70°·cos 10°·2sin (-10°)cos 20°=-sin 70°cos 70°·sin 20°cos 20°=-1.13.设0≤α≤π,不等式8x 2-8x sin α+cos 2α≥0对任意x ∈R 恒成立,则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0,π6∪⎣⎡⎦⎤5π6,π 解析 Δ=(8sin α)2-4×8×cos 2α≤0, 即2sin 2α-cos 2α≤0,所以4sin 2α≤1, 所以-12≤sin α≤12.因为0≤α≤π,所以0≤α≤π6或5π6≤α≤π.14.函数y =sin 2x +sin x cos x +1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 答案 π ⎝⎛⎭⎫k π-π8,k π+3π8,k ∈Z 解析 y =sin 2x +sin x cos x +1=1-cos 2x 2+sin 2x 2+1=22sin ⎝⎛⎭⎫2x -π4+32.最小正周期T =2π2=π. 令-π2+2k π<2x -π4<π2+2k π,k ∈Z , 解得-π8+k π<x <3π8+k π,k ∈Z . 所以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k π-π8,k π+3π8(k ∈Z ).15.已知sin 2θ=35,0<2θ<π2,则2cos 2θ2-sin θ-12sin ⎝⎛⎭⎫θ+π4=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2cos 2θ2-sin θ-12sin ⎝⎛⎭⎫θ+π4 =⎝⎛⎭⎫2cos 2θ2-1-sin θ2⎝⎛⎭⎫sin θcos π4+cos θsin π4 =cos θ-sin θsin θ+cos θ=1-sin θcos θsin θcos θ+1=1-tan θtan θ+1. 因为sin 2θ=35,0<2θ<π2, 所以cos 2θ=45,所以tan θ=sin 2θ1+cos 2θ=351+45=13, 所以1-tan θtan θ+1=1-1313+1=12, 即2cos 2θ2-sin θ-12sin ⎝⎛⎭⎫θ+π4=12. 16.如图所示,已知OPQ 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π3的扇形,四边形ABCD 是扇形的内接矩形,B ,C 两点在圆弧上,OE 是∠POQ 的平分线,E 在PQ 上,连接OC ,记∠COE =α,则角α为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并求最大面积.解 如图所示,设OE 交AD 于M ,交BC 于N ,显然矩形ABCD 关于OE 对称,而M ,N 分别为AD ,BC的中点,在Rt △ONC 中,CN =sin α,ON =cos α,OM =DM tan π6=3DM =3CN =3sin α, 所以MN =ON -OM =cos α-3sin α,即AB =cos α-3sin α,而BC =2CN =2sin α,故S 矩形ABCD =AB ·BC =()cos α-3sin α·2sin α=2sin αcos α-23sin 2α=sin 2α-3(1-cos 2α)=sin 2α+3cos 2α- 3=2⎝⎛⎭⎫12sin 2α+32cos 2α- 3 =2sin ⎝⎛⎭⎫2α+π3- 3. 因为0<α<π6,所以0<2α<π3,π3<2α+π3<2π3. 故当2α+π3=π2,即α=π12时,S 矩形ABCD 取得最大值, 此时S 矩形ABCD =2- 3.。
三角恒等变换什么是三角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又称三角恒等式,是指一类三角函数之间的等式关系。
它们可以将一个三角函数表达式变换为另一个等价的三角函数表达式,从而简化计算和证明过程。
常见的三角恒等变换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1. 正弦函数的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平方和差恒等式:$$\\sin^2 (A) = \\frac{1 - \\cos (2A)}{2}$$$$\\sin^2 (A) = \\frac{1 - \\cos (2A)}{2}$$•正弦函数的倍角恒等式:$$\\sin (2A) = 2\\sin (A)\\cos (A)$$2. 余弦函数的恒等变换•余弦函数的平方和差恒等式:$$\\cos^2 (A) = \\frac{1 + \\cos (2A)}{2}$$$$\\cos^2 (A) = \\frac{1 + \\cos (2A)}{2}$$•余弦函数的倍角恒等式:$$\\cos (2A) = \\cos^2 (A) - \\sin^2 (A)$$3. 正切函数的恒等变换•正切函数的平方恒等式:$$\\tan^2 (A) = \\sec^2 (A) - 1$$$$\\tan^2 (A) = \\csc^2 (A) - 1$$•正切函数的相反数恒等式:$$\\tan (-A) = -\\tan (A)$$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简化三角函数的计算,证明数学关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1. 例题:求解三角方程假设我们需要求解方程 $\\sin (2A) = \\cos (2A)$ 的解集。
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我们可以将方程转化为 $\\tan (2A)= 1$。
再进一步,我们可以使用反正切函数来求解 $2A =\\tan^{-1}(1)$,所以 $A = \\frac{\\pi}{4} + k\\frac{\\pi}{2}$,其中k为整数。
高一数学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介绍在高一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是比较的多,学生需要学好,否则高三的时候会很吃力,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高一数学关于三角恒等变化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是指利用诱导公式、同角基本关系式、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二倍角公式等,将较复杂的三角函数式化得更简洁、更清楚地显示出式子的结果.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基本要求是:(1)能求出数值的要求出数值;(2)使三角函数式的项数最少、次数最低、角与函数的种类最少;(3)分式中的分母尽量不含根式等.1.求值中主要有三类求值问题:(1)“给角求值”:一般所给出的角都是非特殊角,从表面来看是很难的,但仔细观察非特殊角与特殊角总有一定关系,解题时,要利用观察得到的关系,结合公式转化为特殊角并且消除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而得解.(2)“给值求值”: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关键在于“变角”,使其角相同或具有某种关系.(3)“给值求角”:实质是转化为“给值求值”,关键也是变角,把所求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由所得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2.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方法、技巧和原则:(1)在化简求值和证明时常用如下方法:切割化弦法,升幂降幂法,和积互化法,辅助元素法,“1”的代换法等.(2)常用的拆角、拼角技巧如:2α=(α+β)+(α-β),α=(α+β)-β,α=(α-β)+β,α+β2=α-β2+β-α2,α2是α4的二倍角等.(3)化繁为简:变复角为单角,变不同角为同角,化非同名函数为同名函数,化高次为低次,化多项式为单项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4)消除差异:消除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结论、左端与右端以及各项的次数、角、函数名称、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高一数学期末综合复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高中数学中的三角恒等变换常用恒等变换公式总结与应用技巧在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三角恒等变换则是在解决三角函数方程和简化三角函数式子时经常用到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总结常用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并介绍其应用技巧。
一、基本恒等变换公式1. 余弦函数的基本恒等变换(1) 余弦函数的平方形式:cos²θ + sin²θ = 1(2) 二倍角公式:cos2θ = cos²θ - sin²θ(3) 余弦函数的和差角公式:cos(θ ± φ) = cosθcosφ - sinθsinφ2. 正弦函数的基本恒等变换(1) 正弦函数的平方形式:sin²θ + cos²θ = 1(2) 二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3) 正弦函数的和差角公式:sin(θ ± φ) = sinθcosφ ± cosθsinφ3. 正切函数的基本恒等变换(1) 正切函数的平方形式:tan²θ + 1 = sec²θ1 + cot²θ = cosec²θ(2) 二倍角公式:tan2θ = (2tanθ)/(1 - tan²θ)二、常用恒等变换公式1. 互余公式:sin(π/2 - θ) = cosθcos(π/2 - θ) = sinθtan(π/2 - θ) = cotθ2. 余角公式:sin(π - θ) = sinθcos(π - θ) = -cosθtan(π - θ) = -tanθ3. 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cos2θ = cos²θ - sin²θtan2θ = (2tanθ)/(1 - tan²θ)4. 积化和差公式:sinθsinφ = (1/2)[cos(θ - φ) - cos(θ + φ)]cosθcosφ = (1/2)[cos(θ - φ) + cos(θ + φ)]sinθcosφ = (1/2)[sin(θ + φ) + sin(θ - φ)]三、恒等变换的应用技巧1. 解三角函数方程:利用恒等变换可以将复杂的三角函数方程转化为简单的等式,从而更容易求解。
高二数学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通用11篇)高二数学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基本的三角恒等式,如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
2、能够运用三角恒等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三角恒等式的理解和记忆。
2、三角恒等变换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三角恒等式的灵活运用和复杂三角表达式的化简。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三角恒等式、例题和练习题。
2、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已知的三角函数公式推导出新的三角恒等式?二、新课讲解1、讲解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概念,介绍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公式。
2、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三角恒等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
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恒等变换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四、巩固提升分析一些较复杂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灵活运用三角恒等式进行化简。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三角恒等变换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示和课堂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但在处理较复杂问题时,部分学生仍显得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三角恒等变换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数学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 2理解并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公式,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
能够运用三角恒等变换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化简、求值及证明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高中三角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点是恒等变换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各种三角函数的问题时,简化计算过程,提高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三角恒等变换公式。
一、正弦、余弦恒等变换公式正弦、余弦恒等变换公式是最基本的恒等变换公式之一,它们可以用来将三角函数的某一个角度表示为另一个角度的函数形式。
具体来说,正弦恒等变换公式为:$$\sin(\pi/2 - x) = \cos(x)$$而余弦恒等变换公式为:$$\cos(\pi/2 - x) = \sin(x)$$这些公式通常用于求正弦、余弦的补角。
二、正切、余切恒等变换公式与正弦、余弦恒等变换公式类似,正切、余切恒等变换公式也可以通过将三角函数的角度表示为其他角度的函数形式简化计算。
具体来说,正切恒等变换公式为:$$\tan(\pi/2 - x) = \cot(x)$$而余切恒等变换公式为:$$\cot(\pi/2 - x) = \tan(x)$$这些公式通常用于求正切、余切的补角。
三、和差公式和差公式常常被用来化简三角函数的和差,使得它们更容易计算。
对于正弦和余弦来说,和差公式为:$$\sin(x \pm y) = \sin(x)\cos(y) \pm \cos(x)\sin(y)$$$$\cos(x \pm y) = \cos(x)\cos(y) \mp \sin(x)\sin(y)$$对于正切和余切来说,它们的和差公式则为:$$\tan(x \pm y) = \frac{\tan(x) \pm \tan(y)}{1 \mp \tan(x) \tan(y)}$$$$\cot(x \pm y) = \frac{\cot(x)cot(y) \mp 1}{\cot(y) \pm \cot(x)}$$四、倍角公式倍角公式用来表示一个角度的两倍与它自身的关系,它们在三角函数的求解中也很常用。
对于正弦和余弦,倍角公式的形式如下:$$\sin(2x)= 2\sin(x)\cos(x)$$$$\cos(2x)= \cos^2(x) - \sin^2(x)$$对于正切和余切,则分别为:$$\tan(2x)= \frac{2\tan(x)}{1- \tan^2(x)}$$$$\cot(2x)= \frac{\cot^2(x)-1}{2\cot(x)}$$五、半角公式半角公式可以表示一个角度的一半与它自身的关系,也是三角函数的量角公式之一,它的形式如下:$$\sin^2(x/2) = \frac{1-\cos(x)}{2}$$$$\cos^2(x/2) = \frac{1+\cos(x)}{2}$$$$\tan(x/2) = \frac{1-\cos(x)}{\sin(x)} = \frac{\sin(x)}{1+\cos(x)}$$$$\cot(x/2) = \frac{\sin(x)}{1-\cos(x)} = \frac{1+\cos(x)}{\sin(x)}$$无论是在三角函数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五类高中三角恒等变换公式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高考数学热点: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考点梳理】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2、二倍角公式sin 22sin cos ααα= 22cos2cos sin ααα=− 2cos22cos 1αα=−2cos212sin αα=− 22tan tan 21tan ααα=−3、辅助角公式sin cos )a x b x x ϕ±=±(其中tan b aϕ=) 4、降幂公式21cos2cos 2αα+=21cos2sin 2αα−=【典型题型讲解】 考点一:两角和与差公式【典例例题】例1.(2022·广东汕头·高三期末)已知πsin (,π)2αα=∈,则cos()6πα−=( )A .-1B .0C .12D【答案】B 【详解】∵πsin (,π)22αα=∈,∴2π3α=,故ππcos()cos 0.62α−== 故选:B例2.(2022·广东湛江·一模)已知4cos 5α=,02πα<<,则sin 4πα⎛⎫+= ⎪⎝⎭( )ABC.D.【答案】B 【详解】由4cos 5α=,02πα<<,得3sin 5α=,所以34sin 422252510πααα⎛⎫+=+=⨯+= ⎪⎝⎭,故选:B.例3.(2022·广东汕头·一模)已知0,2πθ⎛⎫∈ ⎪⎝⎭,2tan tan 43πθθ⎛⎫+=− ⎪⎝⎭,则sin cos2sin cos θθθθ=+( ) A .12−B .35C .3D .53−【答案】B【详解】由(0,)2πθ∈,得tan 0θ>,又2tan()tan 43πθθ+=−,得tan tan24tan 31tan tan 4πθθπθ+=−−⋅,即tan 12tan 1tan 3θθθ+=−−, 整理,得tan 3θ=或1tan 2θ=−(舍去),所以sin 3cos θθ=,又22sin cos 1θθ+=,(0,)2πθ∈,解得sin cos θθ=, 故22sin cos 2sin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3sin (cos sin )5θθθ=−==−. 故选:B【方法技巧与总结】1.三角函数式化简的方法:化简三角函数式常见方法有弦切互化,异名化同名,异角化同角,降幂与升幂等.2.给值求值:解题的关键在于“变角”,把待求三角函数值的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出来,求解时要注意对角的范围的讨论. 【变式训练】 1.已知5π1tan()45−=α,则tan =α__________. 【答案】3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考查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5πtan tan5πtan 114tan 5π41tan 51tan tan 4ααααα−−⎛⎫−=== ⎪+⎝⎭+⋅,解方程得3tan 2=α.故答案为32. 2.(2022·广东韶关·一模)若()()1sin 0,,tan 22ππαααβ⎛⎫−=∈+= ⎪⎝⎭,则tan β=__________. 【答案】17【详解】因为()sin 0,2ππαα⎛⎫−=∈ ⎪⎝⎭,所以sin α=,所以cos α=,所以sin 1tan cos 3ααα==. ()()()11tan tan 123tan tan .111tan tan 7123αβαβαβααβα−+−=+−===⎡⎤⎣⎦+++⨯又 故答案为:173.(2022·全国·高考真题)若sin()cos()sin 4παβαβαβ⎛⎫+++=+ ⎪⎝⎭,则( )A .()tan 1αβ−=B .()tan 1αβ+=C .()tan 1αβ−=−D .()tan 1αβ+=−【答案】C 【详解】由已知得:()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2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αβ++−=−, 即: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0αβαβαβαβ−++=, 即:()()sin cos 0αβαβ−+−=, 所以()tan 1αβ−=−, 故选:C 4.已知sin α=()cos αβ−=304πα<<,304πβ<<,则sin β=( )A.35BC.35D.35【答案】A 【解析】易知()()sin sin βααβ=−−,利用角的范围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可求得cos α和()sin αβ−,分别在()sin 5αβ−=和5−两种情况下,利用两角和差正弦公式求得sin β,结合β的范围可确定最终结果. 【详解】2sin 72α=<且304πα<<,04πα∴<<,5cos 7α∴==.又304πβ<<,344ππαβ∴−<−<,()sin 5αβ∴−=±.当()sin 5αβ−=时,()()()()sin sin sin cos cos sin βααβααβααβ=−−=−−−57==304πβ<<,sin 0β∴>,sin β∴=当()sin αβ−=sin β.综上所述:sin β= 故选:A .5.已知sin 15tan 2102α⎛⎫︒−=︒ ⎪⎝⎭,则()sin 60α︒+的值为( )A .13B .13−C .23D .23−【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得到sin 152α⎛⎫︒−= ⎪⎝⎭进而得到26cos 1529α⎛⎫︒−= ⎪⎝⎭,()1cos 303α︒−=,从而有()()()sin 60sin 9030cos 30ααα⎡⎤︒+=︒−︒−=︒−⎣⎦.【详解】∵sin 15tan 2102α⎛⎫︒−=︒ ⎪⎝⎭,∴()sin 15tan 210tan 18030tan302α⎛⎫︒−=︒=︒+︒=︒= ⎪⎝⎭,则226cos 151sin 15229αα⎛⎫⎛⎫︒−=−︒−= ⎪ ⎪⎝⎭⎝⎭,()221cos 30cos 15sin 15223ααα⎛⎫⎛⎫︒−=︒−−︒−= ⎪ ⎪⎝⎭⎝⎭,∴()()sin 60sin 9030αα⎡⎤︒+=︒−︒−⎣⎦ ()1cos 303α=︒−=,故选A.考点二:二倍角公式【典例例题】例1.(2022·广东中山·高三期末)若2sin 3α=,则cos2α=___________. 【答案】19【分析】根据余弦的二倍角公式即可计算.【详解】2221cos212sin 1239αα⎛⎫=−=−⨯= ⎪⎝⎭.故答案为:19.例2.(2022·广东清远·高三期末)已知tan 2α=,则sin cos 44sin 2⎛⎫⎛⎫−+ ⎪ ⎪⎝⎭⎝⎭=ππααα________. 答案】18−【详解】1sin cos (sin cos )(cos sin )442sin 22sin cos ⎛⎫⎛⎫−+−− ⎪ ⎪⎝⎭⎝⎭=ππααααααααα222sin cos 2sin cos tan 12tan 14sin cos 4tan 8−−+−−+===−ααααααααα.故答案为:18−例3.若cos 0,,tan 222sin παααα⎛⎫∈= ⎪−⎝⎭,则tan α=( )ABCD【答案】A 【详解】cos tan 22sin ααα=−2sin 22sin cos cos tan 2cos 212sin 2sin αααααααα∴===−−,0,2πα⎛⎫∈ ⎪⎝⎭,cos 0α∴≠,22sin 112sin 2sin ααα∴=−−,解得1sin 4α=, cos 4α∴=sin tan cos 15ααα∴==. 故选:A.【方法技巧与总结】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路:找差异,化同角(名),化简求值.三角恒等变换的关键在于观察各个角之间的联系,发现题目所给条件与恒等变换公式的联系. 【变式训练】1.(2022·广东汕头·一模)已知0,2πθ⎛⎫∈ ⎪⎝⎭,2tan tan 43πθθ⎛⎫+=− ⎪⎝⎭,则sin cos2sin cos θθθθ=+( ) A .12−B .35C .3D .53−【答案】.B【详解】由(0,)2πθ∈,得tan 0θ>,又2tan()tan 43πθθ+=−,得tan tan24tan 31tan tan 4πθθπθ+=−−⋅,即tan 12tan 1tan 3θθθ+=−−,整理,得tan 3θ=或1tan 2θ=−(舍去),所以sin 3cos θθ=,又22sin cos 1θθ+=,(0,)2πθ∈,解得sin cos θθ=, 故22sin cos 2sin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3sin (cos sin )5θθθ=−==−. 故选:B2.(2022·广东韶关·二模)已知 1sin cos 5αα+=,则()2tan 12sin sin 2πααα++=+( )A .17524−B .17524C .2524−D .2524【答案】.C【详解】由题知1sin cos 5αα+=,有242sin cos 25αα=−,所以()2tan 12sin sin 2πααα+++()tan 12sin sin cos αααα+=+()sin cos 1cos 2sin sin cos αααααα+=⨯+1252sin cos 24αα==−, 故选:C .3.(2022·广东佛山·二模)已知sin πα43⎛⎫−= ⎪⎝⎭,则sin 2α=___________.【答案】59【详解】sin sin 443ππαα⎛⎫⎛⎫−=−−=⎪ ⎪⎝⎭⎝⎭所以sin 4πα⎛⎫−= ⎪⎝⎭所以225sin 2cos 2cos 212sin 122449πππαααα⎛⎡⎤⎛⎫⎛⎫⎛⎫=−=−=−−=−⨯= ⎪ ⎪ ⎪⎢⎥ ⎝⎭⎝⎭⎝⎭⎣⎦⎝⎭ 故答案为:594.(2022·广东肇庆·二模)若sin cos 5θθ+=−,则sin 2θ=______. 【答案】45【详解】∵sin cos θθ+= ∴()29sin cos 12sin cos 5θθθθ+=+=, 所以4sin 22sin cos 5θθθ==. 故答案为:45.5.(2022·广东深圳·二模)已知tan 3α=,则cos 2=α__________. 【答案】45−【详解】解:由题意可知:2214cos 22cos 121tan 15ααα=−=⨯−=−+ .6.若3sin 5α=−,且3ππ,2α⎛⎫∈ ⎪⎝⎭,则1tan21tan2αα−=+( )A .12B .12−C .2D .−2【答案】D 【详解】3sin 2sincos225ααα==−,故2222sincos2tan32225sin cos tan 1222αααααα==−++, 可解得1tan23α=−或tan 32α=−,又3ππ,2α⎛⎫∈ ⎪⎝⎭,故tan 32α=−,故1tan 221tan2αα−=−+, 故选:D7.已知1sin 64x π⎛⎫−= ⎪⎝⎭,则cos 23x π⎛⎫−= ⎪⎝⎭( )A .78−B .78C.4−D.4【答案】B 【详解】因为sin sin 66x x ππ⎛⎫⎛⎫−=−− ⎪ ⎪⎝⎭⎝⎭,所以1sin 64x π⎛⎫−=− ⎪⎝⎭,2217cos 2cos 212sin 1236648x x x πππ⎡⎤⎛⎫⎛⎫⎛⎫⎛⎫−=−=−−=−−= ⎪ ⎪ ⎪ ⎪⎢⎥⎝⎭⎝⎭⎝⎭⎝⎭⎣⎦.故选:B.8.已知,22ππα⎛⎫∈− ⎪⎝⎭,且1cos 42πα⎛⎫−= ⎪⎝⎭,则cos2α=( )A. B. C .12D【答案】D 【详解】 因为22ππα−<<,所以3444πππα−<−< 又1cos 42πα⎛⎫−= ⎪⎝⎭,所以43ππα−=−,所以12πα=−所以cos 2cos cos 66ππα⎛⎫=−==⎪⎝⎭故选:D9.已知1sin 35πα⎛⎫+= ⎪⎝⎭,则cos 23πα⎛⎫−= ⎪⎝⎭( )A .2325B .2325−C D .5−【答案】B 【详解】因为1sin cos cos 3665πππααα⎛⎫⎛⎫⎛⎫+=−=−= ⎪ ⎪ ⎪⎝⎭⎝⎭⎝⎭,所以22123cos 2cos22cos 121366525πππααα⎛⎫⎛⎫⎛⎫⎛⎫−=−=−−=⨯−=− ⎪ ⎪ ⎪ ⎪⎝⎭⎝⎭⎝⎭⎝⎭.故选:B .10.已知()3sin 455α︒+=,45135α︒<<︒,则cos 2=α( )A .2425B .2425−C .725D .725−【答案】B 【详解】解:因为45135α︒<<︒,所以9045180α︒<+︒<︒,又()3sin 455α︒+=,所以()4cos 455α︒+==−,所以()()()3424sin 2452sin 45cos 4525525ααα⎛⎫︒+=︒+︒+=⨯⨯−=− ⎪⎝⎭。
必修四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梳理】:考点一:两角和、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两角差的余弦: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两角和的余弦:()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两角和的正弦:()sin αβ+sin cos cos sin αβαβ=+ 两角差的正弦:()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两角和的正切:()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两角差的正切:()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注意:对于正切,,()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已知3sin ,5αα=-是第四象限角,求sin ,cos ,tan 444πππααα⎛⎫⎛⎫⎛⎫-+- ⎪ ⎪ ⎪⎝⎭⎝⎭⎝⎭的值.例题2.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cos 75、cos15的值。
例题3.已知()sin αβ+=32,)sin(βα-=51,求βαtan tan 的值。
例题4.cos13计算sin43cos 43-sin13的值等于( )A .12B .33C .22D .32例题5.已知sin sin sin 0,cos cos cos 0,αβγαβγ++=++=求cos()βγ-的值.例题6.已知2tan()5αβ+=,1tan()44πβ-=,那么tan()4πα+的值是_____例题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x 轴为始边做两个锐角,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A ,B 两点,已知A ,B 225(1) 求tan()αβ+的值; (2) 求2αβ+的值。
例题8.设ABC ∆中,tan A tan B Atan B +=,sin Acos A =,则此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巩固练习】练习1. 求值(1)sin 72cos 42cos72sin 42-; (2)cos 20cos70sin 20sin 70-;练习2.0sin 45cos15cos 225sin15⋅+⋅的值为(A ) -2 1(B ) -2 1(C )2 (D )2练习3.若tan 3α=,4tan 3β=,则tan()αβ-等于( ) A.3-B.13-C.3D.13练习4. 已知α,β为锐角,1tan 7α=,sin 10β=,求2αβ+.考点二:二倍角公式及其推论:在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βαβαβαβα=+++中,当T C S ,,时,就可得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222,,S C T ααα:()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22cos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22222cos 2cos sin 1sin sin 12sin αααααα=-=--=-;22222cos2cos sin cos (1cos )2cos 1αααααα=-=--=-.()2tan tan 2tan tan 2tan 1tan tan 1tan ααααααααα+=+==--.注意:2,22k k ππαπαπ≠+≠+ ()k z ∈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α的二倍的形式,其它如4α是2α的二倍,24αα是的二倍,332αα是的二倍等等,要熟悉这多种形 式的两个角相对二倍关系,才能熟练地应用二倍角公式,这是灵活运用这些公式的关键.二倍角公式的推论升幂公式:21cos 22cos αα+=, 21cos 22sin αα-=降幂公式:ααα2sin 21cos sin =; 22cos 1sin 2αα-=; 22cos 1cos 2αα+=.【典型例题讲解】例题l. ) A .2sin15cos15 B .22cos 15sin 15- C .22sin 151-D .22sin 15cos 15+例题2..已知1sin cos 5θθ+=,且432πθπ≤≤,则cos 2θ的值是 .例题3.化简0000cos10cos 20cos30cos 40••• 例题4.23sin 702cos 10-=-( )A .12B .2C .2D例题5.已知02x π<<,化简:2lg(cos tan 12sin ))]lg(1sin 2)24x x x x x π⋅+-+--+.例题6.若42x ππ<<,则函数3tan 2tan y x x =的最大值为 。
高中数学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归纳总结1. 基本定义三角恒等变换是指在三角函数运算中,通过等式的变换,得到具有相同意义但表达形式不同的等价关系。
2. 基本恒等式- 正弦函数的基本恒等式:$\sin^2\theta + \cos^2\theta = 1$- 余弦函数的基本恒等式:$1 + \tan^2\theta = \sec^2\theta$- 正切函数的基本恒等式:$1 + \cot^2\theta = \csc^2\theta$3. 和差恒等式- 正弦函数的和差恒等式:$\sin(\alpha \pm \beta) =\sin\alpha\cos\beta \pm \cos\alpha\sin\beta$- 余弦函数的和差恒等式:$\cos(\alpha \pm \beta) =\cos\alpha\cos\beta \mp \sin\alpha\sin\beta$- 正切函数的和差恒等式:$\tan(\alpha \pm \beta) =\dfrac{\tan\alpha \pm \tan\beta}{1 \mp \tan\alpha\tan\beta}$4. 二倍角恒等式- 正弦函数的二倍角恒等式:$\sin2\theta = 2\sin\theta\cos\theta$ - 余弦函数的二倍角恒等式:$\cos2\theta = \cos^2\theta -\sin^2\theta = 2\cos^2\theta - 1 = 1 - 2\sin^2\theta$- 正切函数的二倍角恒等式:$\tan2\theta = \dfrac{2\tan\theta}{1 - \tan^2\theta}$5. 三倍角恒等式- 正弦函数的三倍角恒等式:$\sin3\theta = 3\sin\theta -4\sin^3\theta$- 余弦函数的三倍角恒等式:$\cos3\theta = 4\cos^3\theta -3\cos\theta$- 正切函数的三倍角恒等式:$\tan3\theta = \dfrac{3\tan\theta - \tan^3\theta}{1 - 3\tan^2\theta}$6. 半角恒等式- 正弦函数的半角恒等式:$\sin\dfrac{\theta}{2} = \sqrt{\dfrac{1 - \cos\theta}{2}}$- 余弦函数的半角恒等式:$\cos\dfrac{\theta}{2} =\sqrt{\dfrac{1 + \cos\theta}{2}}$- 正切函数的半角恒等式:$\tan\dfrac{\theta}{2} = \dfrac{1 -\cos\theta}{\sin\theta} = \dfrac{\sin\theta}{1 + \cos\theta}$7. 和角恒等式- 正弦函数的和角恒等式:$\sin(\alpha + \beta) =\sin\alpha\cos\beta + \cos\alpha\sin\beta$- 余弦函数的和角恒等式:$\cos(\alpha + \beta) =\cos\alpha\cos\alpha - \sin\alpha\sin\beta$以上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三角恒等变换公式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数学表达式。
它提供了一种可以改变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度的方法,而不影响三条边的长度。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具有很强的功能性。
它有助于解决许多三角形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求三角形面积、求三角形内角和、求三角形外角和等等。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基本公式为:a:b:c=A:B:C,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三个角度,A,B,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它表明了三角形的三个角度和三条边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只要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不变,那么它的三个内角就不会改变,因此,三角形就满足恒等变换公式。
我们也可以使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来解决多边形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三角恒等变换公式求出多边形的面积,求出多边形的周长等。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并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和多边形等相关问题。
高中数学三角恒等式变形解题常用方法一.知识分析1.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1)两角和与差公式(2)二倍角公式(3)三倍角公式(4)半角公式(5)万能公式,,(6)积化和差,,,(7)和差化积,,,2. 网络结构3. 基础知识疑点辨析(1)正弦、余弦的和差角公式能否统一成一个三角公式?实际上,正弦、余弦的和角公式包括它们的差角公式,因为在和角公式中,是一个任意角,可正可负。
另外,公式虽然形式不同,结构不同,但本质相同:。
(2)怎样正确理解正切的和差角公式?正确理解正切的和差角公式需要把握以下三点:①推导正切和角公式的关键步骤是把公式,右边的“分子”、“分母”都除以,从而“化弦为切”,导出了。
②公式都适用于为任意角,但运用公式时,必须限定,都不等于。
③用代替,可把转化为,其限制条件同②。
(3)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角公式有哪些应用?①不用计算器或查表,只通过笔算求得某些特殊角(例如15°,75°,105°角等)的三角函数值。
②能由两个单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得它们和差角的三角函数值;能由两个单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这两个角的范围,求得两角和的大小(注意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③能运用这些和(差)角公式以及其它有关公式证明三角恒等式或条件等式,化简三角函数式,要注意公式可以正用,逆用和变用。
运用这些公式可求得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利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半角的三角函数时应注意什么?先用二倍角公式导出,再把两式的左边、右边分别相除,得到,由此得到的三个公式:,,分别叫做正弦、余弦、正切的半角公式。
公式中根号前的符号,由所在的象限来确定,如果没有给出限制符号的条件,根号前面应保持正、负两个符号。
另外,容易证明。
4. 三角函数变换的方法总结三角学中,有关求值、化简、证明以及解三角方程与解几何问题等,都经常涉及到运用三角变换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而三角变换主要为三角恒等变换。
三角恒等变换在整个初等数学中涉及面广,是常用的解题工具,而且由于三角公式众多,方法灵活多变,若能熟练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技巧,不但能加深对三角公式的记忆与内在联系的理解,而且对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大有益处。
高中数学中的三角恒等变换证明详细步骤与应用一、引言三角恒等变换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解决三角函数问题的基础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恒等变换的证明步骤和应用。
二、基本的三角恒等变换1. 余弦恒等变换在三角恒等变换中,最基本且常用的是余弦恒等变换。
它包括以下三个等式:(1)余弦的可加性: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2)余弦的减法公式: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3)余弦的二倍角公式:cos2A = cos²A - sin²A这些等式的证明可以通过应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的代数运算进行推导。
2. 正弦、余割和正切恒等变换正弦、余割和正切的恒等变换也是常用的,它们包括以下等式:(1)正弦的可加性: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2)正弦的减法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3)余割的可加性:cosec(A+B) = cosecAcosecB - cotAcotB(4)余割的减法公式:cosec(A-B) = cosecAcosecB + cotAcotB(5)正切的可加性: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6)正切的减法公式: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这些等式的证明可以通过应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的代数运算进行推导。
三、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1. 解三角方程三角恒等变换在解三角方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将三角方程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可以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推导出等式,从而解出未知角度的值。
例如,我们求解方程sin2x = cosx时,可以将sin2x转化为1 - cos²x,进而得到一个二次方程cos²x + cosx - 1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