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合同审查系列:合同十五个条款之“不可抗力”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解读合同是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当一方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履行合同时,不可抗力条款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对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进行解读,并分析其法律效力和适用条件。
一、不可抗力的定义和范围不可抗力,也被称为“force majeure”,是指在合同签订时无法预见、不能克服且对合同的履行产生影响的外部事件。
典型的不可抗力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战争、恐怖主义活动、政府行为、罢工、疫情等。
不可抗力条款的目的是为当然方提供合理的豁免责任的依据,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会导致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义务。
然而,不可抗力并非一切情况下都能被接受。
其适用条件需符合以下标准。
二、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条件1. 不可预见性: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无法合理预见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2. 不可克服性: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无法通过合理的商业手段克服其影响。
3. 直接影响:不可抗力事件必须直接影响合同的履行,而非间接的影响。
4. 不可避免性:无法通过合理的努力避免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5. 延迟或阻碍履约: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履约延期或无法按合同约定方式履行。
三、不可抗力的法律效力当一方遇到不可抗力事件无法履行合同时,不可抗力条款可以起到豁免责任的作用。
然而,不可抗力免责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完全免责,而是暂时免除责任或者延期履行。
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受影响的当事人应尽快通知对方,并提供合理的证据证明不可抗力的发生及其对履约产生的影响。
对于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遵守合同约定的通知期限,并与其他当事人协商解决措施,如延期履行、修订合同或终止合同。
在解决方案达成前,当事人应尽力克服不可抗力影响,以减少损失并尽量履行其他合同义务。
四、不可抗力条款的具体约定在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需要明确约定适用的不可抗力因素和相应的责任免除或延期履行方式。
例如,合同可以列举典型的不可抗力因素,并规定当发生这些因素时,当事人的责任免除或履约延期的方式。
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合同编号:__________合同各方:甲方:(全称)地址:联系方式:乙方:(全称)地址:联系方式:鉴于:甲方和乙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就甲方提供货物/服务,乙方支付价款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定义1.1 不可抗力:指在合同签订之后,由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的任何一方不能履行或部分履行本合同的情形。
1.2 不可抗力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社会事件(如战争、动乱、政策变动等)和其他影响合同履行的事件。
二、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2.1 发生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应立即通知对方,并在通知后七个工作日内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2.2 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一方应尽力克服不可抗力,减少损失,并尽快恢复履行合同。
2.3 如果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方应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2.4 不可抗力事件结束后,受影响的一方应立即通知对方,并按照双方协商的方式恢复履行合同。
三、不可抗力事件的证明3.1 发生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应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公告、新闻报道、专业机构出具的报告等。
3.2 证明文件应真实、完整、有效,如有虚假,责任自负。
四、其他4.1 本合同的任何修改、补充均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作出。
4.2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
4.3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附件:1. 不可抗力事件证明文件2. 合同履行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3. 双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4. 其他相关文件一、附件列表:1. 不可抗力事件证明文件2. 合同履行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3. 双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4. 其他相关文件二、违约行为及认定:1. 甲方未能按照约定时间、数量提供货物/服务。
2. 乙方未能按照约定时间、数量支付价款。
合同法合同审查系列:合同十五个条款之“不可抗力”篇按照合同审查的十五个条款撰文详述,讲解每个条款在合同中的适用及在合同审查中的注意事项,给出参考模板。
本文为《合同十五个条款之“不可抗力”篇》。
虽然绝大多数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在合同履行始终都不会实际用到,但并不意味着不可抗力条款在合同中可有可无,这既是合同格式的惯常组成部分,更是为了预防一旦遇到不可抗力情形而引起的违约责任声明及责任免除,本人认为这就像如果约定了不可抗力条款就做到了“先小人后君子”式的有言在先,而不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在情况发生时就会像“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感觉,孰好孰坏,孰优孰劣,一想便知。
不可抗力条款也并非千篇一律、草草了事,合同审查人员在审查合同不可抗力条款时,第一步要审查有无不可抗力条款,如果没有,要添加上去,第二步要审查不可抗力条款的文本内容,是否合法、周延。
具体来说,合同审查人员在合同审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构成不可抗力情形的三个条件限度何种情形下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不可抗力,达到何种程度才属于不可抗力,从而写进不可抗力合同条款,这是第一个要厘清的问题。
本人认为,不可抗力情形需满足以下三个必要的条件限度方能纳入不可抗力范畴:(一)该情形未来是否发生是无法预见的合同在磋商阶段、签订阶段是无法预见不可抗力情形是否会发生,如果是未来确定会发生的事情,则无法认定为不可抗力情形或事件,也就没有写入合同的意义。
(二)该情形的发生是各方都无法避免的当合同中约定的不可抗力情形发生时,合同各方都是不能凭一己之力来避免此情形发生,由此造成的损失也不是任何一方可以通过努力来进行避免甚至是在合理损失限度范围内减少损失,如果可以避免或者采取措施让合同继续履行下去,也就不构成合同不能履行的理由。
(三)不可抗力情形造成了合同不能履行或部分不能履行不可抗力情形的发生会对合同的履行产生不可逆的结果,轻则导致合同部分不能履行,重则导致全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不得不终止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终止。
合同中不可抗力通用条款1.1 不可抗力的确认1.1.1 不可抗力是指承包人和发包人在订立合同时不可预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并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突发事件,一般包括以下的情况:(1)国家权威部门发布且被界定为灾害的瘟疫、地震、洪水、风灾、雪灾等;(2)战争;(3)离子辐射或放射性污染;(4)以音速或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或其他飞行装置产生的压力波,飞行器坠落;(5)动乱、暴乱、骚乱或混乱,但完全局限在承包人及其分包人、聘用人员内部的事件除外;(6)因适用法律的变更或任何适用的后继法律的颁布所导致本合同的履行不再合法。
1.1.2 不可抗力发生后,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及时认真统计所造成的损失,收集不可抗力造成损失的证据。
合同双方对是否属于不可抗力或其损失的意见不一致的,由监理人按第5.6款商定或确定。
发生争议时,按第29条的约定办理。
1.2 不可抗力的通知1.2.1 合同一方当事人遇到不可抗力事件,使其履行合同义务受到阻碍时,应立即通知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和监理人,书面说明不可抗力和受阻碍的详细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证明。
1.2.2 如不可抗力持续发生,合同一方当事人应及时向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和监理人提交中间报告,说明不可抗力和履行合同受阻的情况,并于不可抗力事件结束后28天内提交最终报告及有关资料。
1.3 不可抗力后果及其处理1.3.1 不可抗力造成损害的责任除非合同文件另有约定,不可抗力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费用增加和(或)工期延误等后果,由合同双方按照以下原则承担:(1)永久工程,包括已运至施工场地的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损害,以及因工程损害造成的第三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发包人承担;(2)承包人施工机械设备的损坏由承包人承担;(3)发包人和承包人各自承担其人员伤亡和其他财产损失及其相关费用;(4)承包人的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但停工期间应监理人要求照管工程和清理、修复工程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5)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合同工程关键线路工期延误的,可相应顺延工期,在顺延期间范围内承包人不需支付逾期竣工违约金。
不可抗力合同法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各方不能控制、没有预见到、不能避免或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形,使合同的履行变得不可能或者严重困难。
合同法对于不可抗力在第一百五十二条中做了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当事人已经预见到或者可以预见到不可抗力的发生,或者不可抗力因素是一方的经营风险所导致的,根据情况,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一方的责任。
”不可抗力的发生使得合同的履行变得不可能,有时候可能会导致各方的利益无法实现,这就需要根据合同法对不可抗力的规定进行处理。
首先,在不可抗力发生时,当事人可以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这意味着不可抗力发生后,当事人可以暂时停止履行合同,直到不可抗力因素消除或者减轻,再继续履行合同。
其次,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如果已经预见到或者可以预见到不可抗力的发生,或者不可抗力因素是一方的经营风险所导致的,根据情况,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一方的责任。
这是对当事人的一种预防措施,要求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因素,如果一方没有履行这一义务,可能会导致其免除责任的权利受到限制。
不可抗力在法律上是一种可以免除责任的情形,但是并不是说一旦发生不可抗力,当事人就可以随意不履行合同义务。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在不可抗力发生时,当事人应当尽力减轻不可抗力的影响,以及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的时间内提供有关不可抗力的证明。
总之,不可抗力是合同法中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它对于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不可预见的、不可避免的客观情况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在不可抗力发生时,当事人应当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并尽力减轻不可抗力的影响,以保证合同的公平合理履行。
合同不可抗力条款内容怎么写(合同不可抗力范本)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怎么写法律分析:合同不可抗力条款范本如下:如果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影响一方履行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义务,则在不可抗力造成的延误期内中止履行,而不视为违约。
不可抗力条款怎么写: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通知对方的期限;出具的证明文件及证明机构;不可抗力事件的法律后果。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自然力量引起的;另一种是社会原因引起的。
法律主观:合同里面不可抗力因素可以写明不可抗力的具体情形,例如地震、泥石流。
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等情形;以及写明发生不可抗力各当事人的责任和责任免除以及相应的通知对方的义务。
合同中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一般应规定有以下内容: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
具体来说,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
因此,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可以写出来,也可以不用写,不用写不影响直接引用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怎么表述1、合同中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一般应规定有以下内容: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
具体来说,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
2、法律主观: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条款的,可以写明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履行不能的,应及时通知对方,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不能履行一方的责任。
3、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4、合同中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
5、在合同中,通常可以约定不可抗力条款。
不可抗力条款是一种免责条款,即免除由于不可抗力事件而违约的一方的违约责任。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包括哪些内容1、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包括:重大的自然灾害。
如重大的地震、海啸、台风、海浪、洪水;重大的社会非正常事件。
2、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包括重大的自然灾害、重大的社会非正常事件以及政府行为等。
合同的不可抗力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解析在商业交易中,合同是保障各方权益和义务的法律文件。
然而,有些情况是无法通过合同的履行来解决的,例如自然灾害、战争、罢工等。
为了适应这类意外情况,合同中通常都会包含一些不可抗力条款,以保障各方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的权益。
本文将对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进行解析。
一、不可抗力的定义和适用范围不可抗力是指各方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并无法克服的客观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恐怖袭击、罢工等。
不可抗力条款通常会明确列举具体的不可抗力事件,确保在这些事件发生时,各方不因违约行为承担责任。
不可抗力条款适用范围应该明确界定,包括不可抗力事件的起始和终止条件、各方对不可抗力事件的通知义务、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范围等。
此外,合同中应该明确对不可抗力事件的界定,以免存在争议。
二、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方式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各方应当尽快通知其他各方,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根据合同的规定,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合同的履行可能会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的中断。
根据不可抗力条款,各方应当暂缓履行或者通过协商重新调整合同的履行方式。
如果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时间较长,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各方可以通过协商解除合同或者修改合同条款。
解除合同时,应当协商确定各方的权益分配和违约责任。
三、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范围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对合同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履行期限、货物交付、支付方式等。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明确规定各方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的权利和义务。
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期间,可能会有许多违约行为发生。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明确各方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的违约责任免除情况,以减少纠纷和争议。
四、不可抗力条款的合法性和约束力不可抗力条款在合同中的合法性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法律是允许合同中包含不可抗力条款的。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律可能会对不可抗力条款做出限制,例如对于某些公共利益事业的合同。
不可抗力条款的约束力也要受到法律的保护。
合同法不可抗力第一条本合同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二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第四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损失。
第五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继续履行合同。
第六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通知对方。
第七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提供证明。
第八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损失。
第九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与对方协商解决。
第十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向对方提供证明。
第十一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损失。
第十二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与对方协商解决。
第十三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向对方提供证明。
第十四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损失。
第十五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与对方协商解决。
第十六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向对方提供证明。
第十七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损失。
第十八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与对方协商解决。
第十九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向对方提供证明。
第二十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损失。
不可抗力条款1.本合同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由于不可抗力事件,致使一方在履行其本合同项下的义务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延误,不能按规定的条款全部或部分履行其义务的,遇到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受阻方),只要满足下列所有条件,不应视为违反本合同:(1)受阻方不能全部或部分履行其义务,是由于不可抗力事件直接造成的,且在不可抗力发生前受阻方不存在延迟履行相关义务的情形;(2)受阻方已尽最大努力履行其义务并减少由于不可抗力事件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3)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受阻方已立即通知对方,并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的十五天内提供有关该事件的公证文书和书面说明,书面说明中应包括对延迟履行或部分履行本合同的原因说明。
3.不可抗力事件终止或被排除后,受阻方应继续履行本合同,并应立即通知另一方。
受阻方应可延长履行义务的时间,延长期应相当于不可抗力事件实际造成延误的时间。
4.如果不可抗力时间的影响持续达三十日或以上,双方应根据该事件对合同履行的程度协商对本合同的修改或终止。
如在一方发出协商书面通知之日起十日内双方无法就此达成一致,任何一方均有权解除本合同而无须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的变更、解除条款本合同生效后,除约定或法定情形出现,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书面协议。
协议未达成前,本合同各条款仍然有效。
通知送达条款1.根据本合同需要发出的全部通知,均需采取书面形式,以(A)专人递送,(B)特快专递,(C)传真或(D)挂号信见方式发出。
特快专递或挂号信见的交寄日以邮戳为准。
上述书面通知均须表明和同各方为收件人。
2.上述书面通知按对方在本条第4款中所列的地址发出,并按本条第3款规定的时间视为已经送达。
如任何一方的地址有变更时,须在变更前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因延迟通知而造成的损失,由过错方承担责任。
3.双方按如下规定确定通知被视为正式送达的日期:(1)以专人递送的,接收人签收之日视为送达。
合同的不可抗力免责条款一、定义1.1 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是指不能预见、不能克服或不能避免,并且对一方或双方履行合同产生重大影响的,不属于该方控制范围内的事件。
1.2 本合同所指的不可抗力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战争、骚乱、暴动、政府行为(如征用、扣押、褫夺或其他政府行为)、恐怖主义活动、罢工、劳资纠纷以及其他无法合理预见、无法克服或无法避免的事件。
二、免责原则2.1 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受影响的一方将被免除履行合同所产生的责任和义务,但仍需立即通知对方,并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尽量减少不可抗力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
2.2 不可抗力事件仅使合同中受影响的部分暂时或永久不能履行,而不会导致合同的全部或部分无效。
三、通知义务3.1 当一方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导致无法或延迟履行合同时,应及时向对方发出书面通知,详细说明不可抗力事件的性质、原因和影响,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3.2 在不可抗力事件属于持续性事件的情况下,受影响的一方应在每次事件变动时及时更新通知。
四、合理调整4.1 在不可抗力事件结束后,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实现本合同的履行。
4.2 若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双方履行合同变得不可能或完全失去意义,则双方应协商解除合同或重新商定合同内容。
五、争议解决5.1 如因不可抗力事件引发的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5.2 如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则应提交至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六、其他规定6.1 本条款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
6.2 双方应履行本合同并切实履行在本条款中规定的义务。
6.3 本合同的任何修改或补充应以书面形式,并由双方严格遵守。
总结:本合同的不可抗力免责条款旨在规定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该条款,不可抗力事件使得受影响的一方暂时或永久地免除了合同的履行责任,但仍需及时通知对方,并采取合理措施减少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在商业交易等合同中,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是常见的法律保护措施。
当发生无法预测和无法避免的外部情况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时,不可抗力条款能够为合同双方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同时免责条款也能够减轻一方对另一方的经济责任。
本文将详细探讨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并说明其重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可抗力条款不可抗力条款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的原因,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从而可以免受违约责任的约定。
不可抗力事件通常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战争、恐怖袭击、罢工等。
不可抗力条款的存在使得合同各方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违约纠纷。
示例:如果由于不可抗力事件,造成合同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该方应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后立即书面通知对方,并提供有关证明文件。
在不可抗力事件影响期间,合同的履行暂时中止。
不可抗力事件持续超过30天的,各方有权解除本合同,解除合同时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然而,在设立不可抗力条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和范围。
在合同中,需要准确定义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以便双方在发生可能影响履行合同的事件时能够迅速判断是否构成不可抗力。
同时,还应明确列举可能构成不可抗力事件的情形,以尽量减少争议的产生。
2.书面通知和证明文件的提供。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受影响的一方应当及时向对方书面通知,并在合理时间内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以证明不可抗力事件的存在和影响。
这有利于各方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事件的影响,以便作出合理的决策。
3.不可抗力事件影响期限的规定。
在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不可抗力事件影响期限的长短,一般为30天。
如果不可抗力事件超过规定的时间期限仍未解决或影响持续存在,各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免除违约责任。
二、免责条款免责条款是合同中一种特殊的约定,免除一方对另一方的经济责任。
免责条款通常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因合同标的物的质量、性能等问题引发的争议。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与豁免条款一、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1.1 不可抗力定义不可抗力是指本合同签订后由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外部事件或因素造成的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
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战争、恐怖主义行为、罢工、政府行为等。
1.2 不可抗力的影响1.2.1 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根据不可抗力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合同双方可以暂时或永久免除或变更合同中受影响的义务。
1.2.2 当不可抗力事件持续超过合同规定的时间期限时,任何一方有权解除该合同,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1.2.3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受影响的一方应立即书面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时间内提供证明。
1.3 不可抗力发生时的义务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不可抗力受影响的一方应采取一切合理努力减轻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并尽快恢复履行合同义务。
1.4 不可抗力期限1.4.1 若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时间超过30天,合同双方应协商解决,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合同执行方式。
1.4.2 若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时间超过60天,并且双方不能就如何继续履行达成协议,任何一方有权解除合同,亦可根据需要追究违约方的责任。
1.5 不可抗力的证明不可抗力受影响的一方应提供能够证明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及对合同执行的影响的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官方文件、媒体报道等。
二、合同中的豁免条款2.1 豁免事项根据双方协商一致,在特定情况下,甲方或乙方可以豁免合同项下的某些义务,但该豁免不应影响其他未受豁免的义务履行。
2.2 豁免条件2.2.1 豁免事项应在合同签订时明确并具体列明。
甲乙双方应共同确认豁免的事项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2.2.2 豁免事项的发生应满足明确定义的条件,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合理的证明材料。
2.3 豁免责任2.3.1 豁免事项发生时,豁免方应遵守其仍然存在的义务,以确保合同另一方的权益不受损害。
2.3.2 在一方豁免合同项下的义务时,另一方应予以理解和合作,避免可能导致争议和纠纷的情况。
合同不可抗力条款
一、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
1. 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签订后,因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使得合同各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战争、恐怖袭击、政府行为(如法律变更、政策调整)、劳工纠纷、交通中断等事件。
二、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
1. 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受影响的一方应立即通知对方,并提供书面证明。
2.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期间,合同的履行暂时中止,受影响的一方免除因不可抗力事件而导致的违约责任。
3. 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时间超过30天时,各方有权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
三、不可抗力事件解除合同后果。
1. 当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时,各方可协商解除合同,并不承担违约责任。
2. 解除合同后,各方应按照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前的履行情况进行结算,已履行的部分应予以确认和结算。
四、其他。
1.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各方应尽最大努力减少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损失,并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减轻损失。
2.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各方应积极协商解决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影响。
以上不可抗力条款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合同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延期和仲裁条款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延期和仲裁条款今天我们讲商务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延期交货和惩罚条款和仲裁条款:15. Force Majeure 不可抗力条款不可抗力条款 = 不可抗力时间 + (当事方)采取的行动在运输中,或许会遇到一些非人为因素的影响或者破坏,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事先协商好如何解决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争执。
例1:如果遭遇无法控制的时间或情况应视为不可抗力,但不限于火灾、风灾、水灾、地震、爆炸、叛乱、传染、检疫、隔离。
如要是不可抗力一方不能履行合同规定下义务,另一方应将履行合同的时间延长,所延长的时间应于不可抗力事件的时间相等。
Any event or circumstance beyond control shall be regarded as Force Majeure but not restricted to fire, wind, flood, earthquake, explosion, rebellion, epidemic, quarantine and segregation. In case either party that encounters Force Majeure fails to fulfill the obligation under the contract, the other party should extend the performance time by period equal to the time that Fore Majeure will last.例2:如果不可抗力持续6个月以上,合同双方应尽快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调整继续履行合同事宜。
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则根据合同中第12条款通过仲裁决定。
If the Force Majeure last over 6 months, the two parties of the contract should settle the case of continuing the contract by friendly negoti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Should the two parties fail to reach an agreement will be settled by arbitration according to Clause 12 of the contract thereof.16. Late Delivery and Penalty 延期交货和惩罚条款合同中,如果有一方未能完全履行合同,或者按照合同规定交货,应该受到惩罚。
不可抗力因素合同条款范文一、自然灾害类。
比如说地震,那大地突然就晃悠起来了,房子都可能晃倒,这种时候要是影响了咱们合同的执行,这可不能怪任何一方哦。
就像你正准备给我送货呢,突然地震了,路都断了,货送不过来,这是老天爷捣乱,不是你的错。
还有洪水,那大水“哗”地一下就把路给淹了,交通瘫痪,要是因为这个导致合同里的事儿办不成,咱们都得理解。
台风也是个厉害的主儿,那大风呼呼地吹,把东西都吹得七零八落的,要是和合同有关的东西被台风影响了,这也是不可抗力。
二、政府行为。
政府有时候突然出台个新政策或者法规,这就像一道命令,大家都得遵守。
比如说政府突然下令某个区域因为特殊原因要封锁起来,不让人进出,那要是咱们的合同涉及这个区域的活动,像在这个区域交货或者在这个区域做服务之类的,那就只能暂停了,谁也没办法,毕竟政府的规定得听啊。
再比如说政府对某个行业突然有了新的管制措施,这就像给这个行业戴了个紧箍咒,那如果影响到咱们合同的执行,这也得算不可抗力。
三、社会异常事件。
要是突然爆发个战争或者武装冲突,那到处都是枪炮声,大家都得躲起来保命,合同的事儿肯定就得先放放了。
还有那种大规模的罢工,工人们都不干活了,像生产货物的工厂工人罢工了,那货物就生产不出来,这也会影响合同的执行,这也属于不可抗力。
再有就是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疫情,就像之前的新冠疫情,到处都封控,大家都不能自由行动,很多生意都做不了,如果咱们的合同在这个期间受到影响,这是大环境造成的,不是咱们谁的错。
那要是遇到这些不可抗力因素了,咱们怎么办呢?遇到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得尽快通知另一方,就像你发现地震把路断了,你得赶紧给我说:“兄弟,地震了,路断了,货送不了啦。
”而且得用合理的方式通知,比如说打电话、发邮件或者发个短信啥的,总之得让对方知道是咋回事儿。
然后呢,因为不可抗力影响了合同的履行,咱们就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如果这个不可抗力只是暂时影响,等这个事儿过去了,咱们就接着履行合同,就像洪水退了,路修好了,你就继续把货给我送来。
合同不可抗力条款
1. 定义
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签订后发生的,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等。
2. 通知义务
一旦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受影响的一方应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不可抗力事件的详细情况及可能对合同履行产生影响的说明。
3. 证明
受影响方应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十五天内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不可抗力事件证明文件。
4. 影响评估
双方应共同评估不可抗力事件对合同履行的影响,并协商确定是否需要修改合同条款或解除合同。
5. 合同履行的中止
在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期间,受影响方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义务,但应及时通知对方。
6. 合同解除
如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双方均有权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的一方应书面通知对方,并说明解除合同的理由。
7. 损失分担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担由此产生的损失。
8. 恢复履行
不可抗力事件消除后,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协商恢复合同履行或重新签订合同。
9. 法律适用
本不可抗力条款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10. 争议解决
因本条款产生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合同签订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条款为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合同其他条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不可抗力合同法
第一条定义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部分履行或者延迟履行的情形。
第三条通知义务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第四条合同履行的中止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暂时不能履行的,合同履行可以中止,待不可抗力消除后继续履行。
第五条合同解除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除合同;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除。
第六条损失分担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双方当事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担损失。
第七条不可抗力的证明
当事人主张不可抗力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气象证明、地震报告等。
第八条不可抗力的例外
当事人对不可抗力有特别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第九条争议解决
因不可抗力引起的合同争议,双方应当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提交合同约定的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解决。
第十条法律适用
本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十一条本法生效日期
本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合同法合同审查系列:合同十五个条款之“不可抗力”篇
按照合同审查的十五个条款撰文详述,讲解每个条款在合同中的适用及在合同审查中的注意事项,给出参考模板。
本文为《合同十五个条款之“不可抗力”篇》。
虽然绝大多数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在合同履行始终都不会实际用到,但并不意味着不可抗力条款在合同中可有可无,这既是合同格式的惯常组成部分,更是为了预防一旦遇到不可抗力情形而引起的违约责任声明及责任免除,本人认为这就像如果约定了不可抗力条款就做到了“先小人后君子”式的有言在先,而不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在情况发生时就会像“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感觉,孰好孰坏,孰优孰劣,一想便知。
不可抗力条款也并非千篇一律、草草了事,合同审查人员在审查合同不可抗力条款时,第一步要审查有无不可抗力条款,如果没有,要添加上去,第二步要审查不可抗力条款的文本内容,是否合法、周延。
具体来说,合同审查人员在合同审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成不可抗力情形的三个条件限度
何种情形下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不可抗力,达到何种程度才属于不可抗力,从而写进不可抗力合同条款,这是第一个要厘清的问题。
本人认为,不可抗力情形需满足以下三个必要的条件限度方能纳入不可抗力范畴:
(一)该情形未来是否发生是无法预见的
合同在磋商阶段、签订阶段是无法预见不可抗力情形是否会发生,如果是未来确定会发生的事情,则无法认定为不可抗力情形或事件,也就没有写入合同的意义。
(二)该情形的发生是各方都无法避免的
当合同中约定的不可抗力情形发生时,合同各方都是不能凭一己之力来避免此情形发生,由此造成的损失也不是任何一方可以通过努力来进行避免甚至是在合理损失限度范围内减少损失,如果可以避免或者采取措施让合同继续履行下去,也就不构成合同不能履行的理由。
(三)不可抗力情形造成了合同不能履行或部分不能履行
不可抗力情形的发生会对合同的履行产生不可逆的结果,轻则导致合同部分不能履行,重则导致全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不得不终止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终止。
如果某情形的发生对合同履行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或者可以恢复到情形发生前的状态,则不宜写入不可抗力条款。
二、不可抗力的常见情形
作为不可抗力情形写入合同中的常见情形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自然灾害类:如地震、台风、火山爆发、洪涝灾害等等;
第二类是政治事件和政府政策:如战争、地区冲突、国家税收政策变化等;
第三类是合同领域环境变化:如国家互联网维护和信号中断、系统更新换代升级等。
三、不可抗力情形发生后的责任承担
出现合同约定的不可抗力情形后,各方权利义务如何行使和承担,各方应该作出何种动作以应对由此带来的变化,这是不可抗力条款的核心。
合同审查人员需要在合同条款中体现下列意思:
(一)合同各方之间的相互通知义务
签订合同的各方可能并不是同一地区甚至不是同一个国家,不可抗力情形的发生有时不会被合同各方同时察觉到,最先发现不可抗力情形发生的一方在合理期限内(这个期限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有义务去通知其他方,不可抗力情形已经发生,合同无需继续履行下去或者部分合同已经不能履行了,对方要做好合同关系终止的准备,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二)原则上合同各方均相互免责
不可抗力条款中往往约定的情形发生后,对于各方损失的承担采取的都是相互免除责任,因为这些情形的发生都是不可归责于任何一方的,正所谓不知者不罪,损失的发生自己丝毫不知情或者没有任何过错(区别于侵权责任法中的无过错责任),理应不承担责任。
(三)合同各方应将损失限定在最小范围,对于人为扩大的损失需担责
不可抗力带来的损失是无法避免的,但损失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本着损失最小化的原则,各方应同心同力,相互协作,争取将自己的损失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范围内。
如果一方在不可抗力情形发生后,放任自流,人为的造成损失扩大,给自己造成的扩大损失自行承担,给对方造成的扩大损失负有赔偿责任。
(四)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全部不能履行的合同解除程序衔接
不可抗力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合同解除,但往往合同各方在不经商讨情况下很难就合同是全部解除还是部分解除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就需要在合同条款中设置不可抗力情形发生与合同解除程序启动的衔接,何种情形下各方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以何种方式进行,是自动解除还是需要合同一方提出或者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这些都是要在不可抗力条款中予以明确的。
附:【不可抗力条款参考模板】
1.本条所称“不可抗力”系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或不能克服的客观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洪水、火灾、爆炸、雷电、地震和风暴等以及社会事件如基础电信运营商网络出现严重电力或网络故障,战争、动乱、政府行为、国家政策的突然变动和罢工,以及黑客或病毒攻击等。
2.任何一方遇有不可抗力而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本合同或迟延履行本合同,应自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之日起五日内,将事件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于事件发生之日起二十日内,向另一方提交导致其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或迟延履行的证明。
发生不可抗力的一方在不可抗力影响的范围内免除其相应得责任,若任何一方未能依据本条款约定及时将不可抗力的情况通知对方或者未能及时提交相关证明的,应当依照本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减少损失,并在事件消除后立即恢复本合同的履行,除非此等履行已不可能或者不必要。
如果一方由于不可抗力事件无法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义务,则另一方应有权终止部分或整体合同。
终止合同应向对方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