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风险告知及控制措施1
- 格式:doc
- 大小:634.50 KB
- 文档页数:38
行车吊物危险源风险告知及控制措施前言行车吊物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用于在生产和建设现场吊装、搬运和装卸重物。
然而,使用行车吊物可能带来安全风险,需要提前对其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控制,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危险源及风险使用行车吊物时可能出现以下危险源及风险:1. 超重负荷当在使用行车吊物时,若超载行车吊物将导致吊物掉落或断裂,致使人员受伤或设备损毁。
2. 误操作误操作行车吊物可能导致负荷掉落,设备失控,吊臂破裂等事故。
如:误动急停按钮,误操作行车或臂架操作。
3. 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时,容易受到风、雨、紫外线等恶劣环境的影响,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可能会受到伤害。
4. 吊钩损伤使用行车吊物时,吊钩的损伤可能导致吊运物体时掉落,造成人员伤害。
风险控制措施为确保使用行车吊物时人员的安全,需要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 启用限载保护技术对行车吊物进行限载保护技术升级,如超载保护装置等,可限制负荷超量,以防负荷掉落。
2. 操作人员培训确保操作人员有操作资格证,接受必须的培训并了解吊物的使用情况。
3. 安全防护装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如:钢管、安全网等。
4. 定期维修和检查设备定期检测设备和检查零部件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保养,以确保工作时的设备完好。
结语行车吊物在生产中具有欧涵试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应采取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行车吊物危险源风险告知及控制措施的内容,希望您在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清灰工危险源风险告知及控制措施
清灰工主要从事清洁机房、空调机房、电力设备间等特殊环境下的清洁工作。
其工作涉及到清除粉尘、污垢等物质,可能会产生灰尘、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
因此,必须对清灰工的危险源和风险进行告知和控制,以确保工人的个人安全和健康。
1. 危险源和风险
(1)灰尘:清洁过程中产生大量灰尘,长期接触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2)有害气体:机房内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氢氧化物等,易产生窒息、中毒等危险。
(3)高空作业:在进行清洁工作时,可能需要爬高作业,存在坠落等风险。
(4)电器设备:清洁电力设备时,可能与电气设备接触,存在触电危险。
2. 控制措施
(1)加强通风设备,防止灰尘和有害气体污染。
(2)开展职业卫生防护教育,加强清洁工的健康和安全意识。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
(4)穿戴个人防护用具,如呼吸器、防护眼镜、手套等。
确保工人人身安全。
(5)在电气设备处作业时,应切断电源或采取其他措施,避免
触电事故的发生。
(6)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应确保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备,防止坠
落事故的发生。
3. 总结
清灰工虽然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作,但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进行风险控制,就可以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同时,清灰工
自身也应提高安全和健康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熔炼作业危险源风险告知及控制措施
一、作业名称
熔炼作业。
二、危险因素
1、触电;
2、烫伤;
3、高空坠落;
4、其他伤害。
三、事故诱因
1、操作人员未按规定要求佩戴绝缘劳保鞋、护目镜、手套引发事故。
2、设备电器元件失修、线路破损、接地保护缺失引发事故、安全防护罩、安全防护板、防护网等、开裂、移位、警示标识缺失引发事故。
3、炉体熔炼耐火材料烘烤不彻底、添加熔炼材料潮湿不千燥引发事故。
4、操作人员添加材料时要在安全距离以外添加、禁止对人对物添加易引发事故。
5、炉体冷却循环水电机备件电线、压力、失修易引发事故。
6、操作人员除渣时要确保无人员在危险区以内方可操作如不确认易引发事故。
7、在工作过程中产品摆放、操作过程不协调不符合安全要求引
发事故。
四、安全控制措施、要求
1、操作人员熟知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操作。
2、操作人员按规定要求佩戴绝缘劳保鞋、防护面具、手套。
3、做好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保养。
4、设备正常作业过程中对工件、工具及时摆放、杂物及时清理。
5、操作人员在、清理、修补炉体作业时要有专人全程协调、监护进行操作。
6、在到钢水作业时确保作业区无人员在进行作业。
危险源风险告知及防范措施行车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源,如道路交通状况、天气条件、车辆状况等,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降低风险并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我们需要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告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道路交通状况是行车过程中最常见的危险源之一、在城市道路上,常常会出现交通拥堵、车辆违规行为、行人闯红灯等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在行车前了解道路状况,选择合适的行车路线,避免拥堵路段。
在行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观察前方道路情况,保持安全车距,避免紧急刹车和追尾事故的发生。
其次,天气条件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恶劣的天气,如大雨、大雪、雾霾等,会降低视线,增加行车风险。
在遇到这些天气条件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行车。
如果必须行车,要注意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距离,开启雾灯或示宽灯,提高自己和他人的识别度。
此外,车辆状况也是行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危险源之一、定期检查车辆的机油、刹车油、轮胎气压等关键部件的情况,确保车辆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如果在行车过程中出现故障,如刹车失灵、轮胎爆胎等,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警示其他车辆,尽量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区域,避免造成交通事故。
在防范上述危险源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安全措施。
例如,使用安全带、头枕等安全设备,确保驾驶员和乘客在事故中受伤的几率减至最低。
此外,了解交通法规,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驶、超速行车等违法行为也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
总之,在行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危险源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告知和防范。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有效地降低行车风险,确保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点告知卡危险源辨识风险点告知卡:1. 危险源:电气设备风险点:电气设备老化、线路短路、漏电等风险等级:高风险后果: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风险控制措施:- 定期维护和检修电气设备,确保其状态良好;- 安装漏电保护器,及时检测和切断漏电电流;- 严禁移动设备时拔插电源线。
2. 危险源:高处作业风险点:站立不稳、坠落伤害等风险等级:高风险后果:坠落、骨折、残疾甚至死亡风险控制措施:- 使用安全护栏或防护网进行围护;- 高处作业时应佩戴防滑鞋、安全带等必要的防护装备;- 严禁在高处进行较重的物品吊装。
3. 危险源:有害化学品风险点:物质泄露、接触皮肤、误吸等风险等级:中风险后果:中毒、灼伤、呼吸困难等风险控制措施:- 使用有害化学品前必须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对有害化学品进行适当储存和标志,防止泄露;- 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使用有害化学品,避免吸入过多有害气体。
4. 危险源:机械设备风险点:转动部件、机械故障等风险等级:高风险后果:夹伤、碰撞等伤害事故风险控制措施:- 在维修和清洁机械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或关闭机械; - 使用机械设备时应注意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修复故障及时通知负责人。
5. 危险源:火灾风险点:明火、燃气泄漏等风险等级:高风险后果:建筑物烧毁、人员伤亡等风险控制措施:- 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确保不会引发火灾;- 禁止在易燃材料周围使用明火;- 安装烟雾探测器和灭火设备,并定期维护检修。
以上是针对常见的风险源进行的辨识和告知,但不完全涵盖所有可能的风险点。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油罐区危险源风险告知
一、风险名称:加油作业。
二、风险等级:3级。
三、伤害类型:火灾爆炸、触电。
四、潜在危险因素:
(1)法兰、管道等连接处未进行等电位跨接;
(2)油罐、管道腐蚀、老化;
(3)卸油口盖密封不严;
(4)量油口未加锁、腐蚀严重;
(5)未张贴安全操作规程及职业危害告知牌;
(6)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设施或周边存在点火源;
(7)作业人员未按规定配戴劳动防护用品;
(8)未配备消防器材。
五、管控措施:
(1)岗位工作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2)卸车处应设置静电接地报警仪,管道、法兰、液位仪胶管连接处、各卸油接口应进行等电位跨接;
(3)各卸油接口扣盖应用绝缘胶垫密封,油罐及管道定期进行检维修,量油口加锁并定期检维修;
(4)张贴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警示标识及职业危害告知牌;
(5)作业场所禁止烟火、禁止打手机等;
(6)劳动防护用品穿戴齐全;
(7)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消防沙等消防器材。
六、应急措施
(1)配备消防铲、消防桶;
(2)配备灭火毯;
(3)配备事故照明灯具;
(4)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消防服、口罩等;(5)罐区设置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6)人员配备防静电工作服、防护手套等;
(7)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项及现场处置方案。
七、警示标志。
危险源风险告知及控制措施维修电工是一份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同时也存在一些危险源和潜在的风险。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维修电工的人身安全,以下是对危险源风险告知及控制措施的详细说明。
1.电击危险电击是维修电工工作中最常见的危险。
维修电工在进行维修、检查或更换电气设备时,往往需要处理裸露的电线和电气设备。
为了减少电击的风险,维修电工应遵循以下措施:-确保在操作过程中佩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以保护自身免受电流的伤害;-在操作之前,务必将设备或线路的电源切断,并使用电压表确认其已经完全断电;-了解正确的维修程序和操作规范,避免错误操作导致电击事故。
2.烧伤危险维修电工通常需要操作高温设备或处理高温电气元件,因此烧伤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以下是降低烧伤风险的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防热手套、面罩和防护服;-在操作热源设备之前,应确保其已冷却,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隔热垫等。
3.火灾危险由于维修电工工作常涉及电气设备和线路,火灾危险是一个严重的潜在威胁。
在操作和维修过程中,应遵守以下防火措施:-在工作区域设立应急照明系统,并定期检查和维护;-配备适当的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在操作之前,确认设备和线路已经完全切断电源,并确保设备周围干燥清洁;-对于易燃物质,应遵循正确的储存和处理指南,定期清理工作区域。
4.物体打击危险维修电工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物体,例如零件、工具或设备的掉落,会对维修电工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以下是减少物体打击风险的措施:-全程佩戴安全帽,确保头部得到充分保护;-在操作或移动物体时,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固定牢固,避免掉落;-维修电工应在操作之前对工作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杂物或其他物体可能导致意外伤害。
5.高处坠落风险维修电工工作中可能需要攀爬、站立在梯子、脚手架或设备上,这增加了高处坠落的风险。
以下是减少高处坠落风险的措施:-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梯子、脚手架和其他升降设备;-在工作高处穿戴适当的安全带和防滑鞋;-在操作高处之前,确保周围没有杂物和障碍物,确保稳定和平衡。
清灰工危险源风险告知及控制措施引言清灰工作是建筑物维护保养中不可绕过的一环。
在清灰工作中,由于作业环境不佳、作业高度较高等各种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危险隐患。
因此,为保证清洁工作和作业人员的安全,需要严格控制清灰工危险源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控制。
危险源分析清灰工作中较为典型的危险源包括:•高处作业风险:清灰工作通常是在楼宇内外的高空环境中进行的,一旦作业人员失足或滑倒,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呼吸系统危害:灰尘、颗粒物、细菌等细小颗粒物质的吸入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的危害是较为显著的。
如果清灰过程中没有有效地采取防护措施,将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物品坠落伤害:在清灰时,可能需要布置脚手架或安装其他辅助设施,如果这些设施不牢固或不符合要求,将会对下方路过的行人、车辆等造成不可预料的威胁。
风险评估针对以上几种危险源,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在高处作业风险方面,我们需要评估基于以下的几个方面:•楼宇高度:楼宇高度是影响高处作业难度和危险程度的重要因素。
•作业位置:作业人员在哪个位置进行作业,对于评估高处作业风险十分重要。
•作业工具:作业工具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是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安全。
基于以上的风险评估,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1.高处作业风险控制措施•普及防护意识:在清灰工作前需要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普及防护意识,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选用合适的作业工具:通过选用合适的作业工具来降低作业的难度和风险。
如使用高空吸尘器等设备。
•安全防护措施:建立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例如设置防护栏杆、安装临时固定点等,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2.呼吸系统危害控制措施•选用适当的防护用品:为作业人员配备防护口罩、防护眼镜等,在作业过程中有效防护灰尘等有害物质的吸入。
•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在作业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使用技术和工艺,掌握最佳作业方法。
3.物品坠落伤害控制措施•建立脚手架、绳索等安全设施:按照要求建立脚手架、绳索等辅助作业设施,确保设施的牢固可靠。
车床危险源风险告知
一、风险点名称:车床
二、风险等级:四级
三、主要危险因素描述:防护罩缺损,自动进刀手柄无弹出防护装置,导致设备部件和加工件飞出伤人。
四、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1、有可能造成缠绕、吸入或卷入、刺割等危险的运动部件和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罩;
2、转动部位的连接销、刀排的突出高度应符合标准;
3、设备维护检修时应使用能量锁定装置;
4、制定并执行操作规程。
五、主要事故类型:机械伤害
六、应急处置措施
1、立即疏散厂房及周边人群,对事故现场实施隔离和警戒;
2、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并拨打120、110电话求救;
3、现场发现事故人员立即根据企业制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流程向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事故报告。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尊敬的车间员工:为了确保车间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告知牌向大家介绍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请大家认真阅读并遵守。
一、机械设备安全1.风险辨识:机械设备操作时,可能会发生卡纸、卡死、压伤等事故。
2.管控措施:-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掌握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手套、护目镜、耳塞等。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
-凡是对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机、报告维修人员。
二、化学品安全1.风险辨识:使用化学品时,可能会造成中毒、燃烧、爆炸等危险。
2.管控措施:-严格按照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使用化学品时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遵守化学品的储存规定,禁止与其他物质混放。
-发现化学品泄漏或溢出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报告相关负责人。
三、电气设备安全1.风险辨识:电气设备操作时,可能会发生触电、火灾等危险。
2.管控措施:-禁止擅自拆卸或改变电气设备的线路和接线。
-使用电气设备前,应检查其绝缘状况是否完好。
-发现电气设备线路老化或有漏电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电气维修人员。
-在操作电气设备时,严禁湿手或脚站立。
四、火灾防控1.风险辨识:不当操作、火源暴露等可能导致火灾事故。
2.管控措施:-禁止在车间内吸烟,特别是禁止吸烟在易燃易爆区域。
-遵守明火禁令,禁止使用明火操作。
-配备灭火器等灭火装备,定期进行演练和检修。
-定期清理车间内的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五、人员作业安全1.风险辨识:操作不慎、粗心大意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2.管控措施:-进行相关岗位培训,掌握作业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严禁疲劳驾驶或疲劳作业,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严禁操作时分心、说笑或使用手机等行为。
-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使用安全绳、防护网等。
六、紧急事故应急措施1.风险辨识:突发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油品库危险源风险告知及防范措施
尊敬的用户:
为了确保您的安全和健康,特向您告知油品库危险源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1. 火灾风险:
a. 防范措施:
-油品库应设置专门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油品库应定期进行火灾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禁止在油品库附近吸烟、使用明火或进行其他可能引发火灾的活动。
2. 泄漏风险:
a. 防范措施:
-油品库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储罐、管道等设施,确保其完好无损。
-油品库应配备泄漏报警装置,并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油品库应建立应急预案,包括泄漏事故的处理流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3. 爆炸风险:
a. 防范措施:
-油品库应设置防爆设备,如防爆灯、防爆电器等。
-油品库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储罐、管道等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禁止在油品库附近进行火花、明火等可能引发爆炸的活动。
4. 毒性风险:
a. 防范措施:
-油品库应建立相应的毒性物质管理制度,确保储存的油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油品库应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毒性物质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油品库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油品库危险源风险告知及防范措施,具体的防范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同时,我们也建议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油品库安全管理,确保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危险源控制措施范文为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公司制定了以下的危险源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
1.装置和设备安全:-所有装置和设备都应经过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所有装置和设备都应根据要求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准,以确保其符合安全和环保标准。
-所有装置和设备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如安全阀、压力表等,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所有装置和设备都应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南,以指导操作人员安全操作。
2.化学品管理:-所有化学品应有明确的标识和存放位置,并采取适当的储存方式,以避免泄露和混淆。
-所有化学品都应有相关的安全数据表和操作方法,供员工参考和使用。
-所有操作人员都应经过必要的培训,掌握防护措施和急救方法,以应对可能的事故。
-定期检查化学品的库存和过期日期,确保及时进行更新和处理。
3.作业环境安全:-进行定期的安全巡检,检查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无障碍,确保员工的安全和顺利的工作流程。
-提供员工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具,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以确保其个人安全。
4.预防火灾:-定期检查和维护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定期进行火灾逃生演习,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和应对能力。
-禁止在禁烟区域吸烟,并设立合适的烟具储存位置,防止引发火灾。
5.员工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定期进行模拟演习,让员工了解应急情况下的行为和操作方式。
-建立安全意识奖励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活动。
通过上述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我们公司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我们将继续关注并改进这些措施,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1.机械危险源机械危险源包括旋转设备、移动设备、切割设备等。
对于这些危险源,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安装护栏或安全栅栏,确保工人远离旋转或移动部件。
-安装带有急停按钮或安全开关的机械,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切断电源。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耳塞等。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包括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易燃物质等。
对于这些危险源,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存储化学品时注意分类和标记,并按照规定的方法储存。
-提供适当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低于可接受的标准。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安全眼镜等。
-建立应急响应计划,以应对化学泄漏事故。
3.高处作业危险源高处作业危险源包括梯子、脚手架、屋顶作业等。
对于这些危险源,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梯子或脚手架,并定期检查其结构和安全性。
-提供适当的安全扶手和护栏,以确保工作人员在高处作业时有足够的支持。
-建立安全作业程序,并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了解高处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
4.电气危险源电气危险源包括电线、电器设备等。
对于这些危险源,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和电线的安全性,并确保其符合电气安全标准。
-提供适当的接地和绝缘设备,以减少电击风险。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在必要时提供培训和教育,以确保员工了解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除了上述常见的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外,还应根据具体工作环境中的其他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和控制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预防性控制:尽可能在危险源出现之前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多重控制层次:采取多重控制层次,如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控制,以确保安全性。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已经采取了其他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增加额外的保护。
机械维修工危险源风险告知及控制措施机械维修工危险源风险告知及控制措施作为一名机械维修工,在工作中面临着多种危险源。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危险源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保障自身安全。
1.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运动部件对人体造成的冲击、剪切、挤压等伤害。
常见的机械伤害包括夹具、刀具、破碎的零件等。
控制措施:使用防护工具: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安全鞋等。
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无异常。
遵循操作规程:严禁私自拆卸、改装机械设备。
2.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度较高处跌落,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
高处坠落的主要风险来源包括:无防护措施、设备故障等。
控制措施:使用安全带:在高度较高处工作,必须佩戴安全带。
搭设脚手架:在高度较高处工作,必须搭设脚手架,确保稳定性。
检查设备:在高度较高处工作,必须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保工作安全。
3.触电触电是指人体接触带电体时产生的电击或电伤。
触电的主要风险来源包括:设备漏电、操作不规范等。
控制措施:使用绝缘工具:在电气设备上工作时,必须使用绝缘工具。
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是否正常,及时修复漏电等故障。
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遵循电气安全规程。
当有疑问时,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
4. 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对人造成的冲击、碰撞等伤害。
物体打击的主要风险来源包括:工具、零件等物件的飞溅、滑落等。
控制措施:使用防护工具:在工作中,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安全帽等防护工具。
保持工作区域整洁: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内的杂物,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小心轻放物件:在处理物件时,要小心轻放,避免产生飞溅、滑落等现象。
5. 火灾与爆炸火灾与爆炸是指在机械维修工作中,由于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控制措施:防火防爆知识培训:员工应接受防火防爆知识培训,掌握基本的防火防爆知识和技能。
安全操作规程: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工 位 名 称 危 险 因 素事 故 诱 因铝 拉 机1、 机械伤害2、 物体打击3、 触电、烫伤4、 其他伤害1、 安全防护、操作装置等故障、失控引发故障。
2、 维修不当电器原件失修、老化、线路破损、接地保护不良引发故障。
3、 非本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违章操作、指挥不当、协调不当、误操作引发事故。
4、 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等引发事故。
5、 操作过程不协调,工件,工具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引发事故。
6、 设备操作区地面有积水、油污、铁屑不及时清理引发事故。
本工位负责人 杨天福 危 险 级 别安 全 控 制 措 施、要 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2、 操作人员熟知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操作。
3、 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各部位正常方可操作。
4、 做好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有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 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重 要 提 示非该设备人员禁止操作! 必须进行设备点检!火 警 电 话 1 1 9 急 救 电 话 1 2 0工 位 名 称 危 险 因 素事 故 诱 因60盘框绞机1、 机械伤害2、 物体打击3、 触电、烫伤4、 其他伤害1、 安全防护、操作装置等故障、失控引发故障。
2、 维修不当电器原件失修、老化、线路破损、接地保护不良引发故障。
3、 非本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违章操作、指挥不当、协调不当、误操作引发事故。
4、 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等引发事故。
5、 操作过程不协调,工件,工具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引发事故。
6、 设备操作区地面有积水、油污、铁屑不及时清理引发事故。
本工位负责人 李鹏旭危 险 级 别安 全 控 制 措 施、要 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2、 操作人员熟知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操作。
3、 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各部位正常方可操作。
4、做好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有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 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重 要 提 示非该设备人员禁止操作! 必须进行设备点检!火 警 电 话 1 1 9 急 救 电 话 1 2 0工 位 名 称 危 险 因 素事 故 诱 因60盘框绞机1、 机械伤害2、 物体打击3、 触电、烫伤4、 其他伤害1、 安全防护、操作装置等故障、失控引发故障。
2、 维修不当电器原件失修、老化、线路破损、接地保护不良引发故障。
3、 非本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违章操作、指挥不当、协调不当、误操作引发事故。
4、 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等引发事故。
5、 操作过程不协调,工件,工具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引发事故。
6、 设备操作区地面有积水、油污、铁屑不及时清理引发事故。
本工位负责人尹 乐 危 险 级 别安 全 控 制 措 施、要 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2、 操作人员熟知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操作。
3、 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各部位正常方可操作。
4、 做好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有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 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重 要 提 示非该设备人员禁止操作! 必须进行设备点检!工 位 名 称 危 险 因 素事 故 诱 因铜 大 拉 机1、 机械伤害2、 物体打击3、 触电、烫伤4、 其他伤害1、 安全防护、操作装置等故障、失控引发故障。
2、 维修不当电器原件失修、老化、线路破损、接地保护不良引发故障。
3、 非本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违章操作、指挥不当、协调不当、误操作引发事故。
4、 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等引发事故。
5、 操作过程不协调,工件,工具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引发事故。
6、 设备操作区地面有积水、油污、铁屑不及时清理引发事故。
本工位负责人 白升虎 危 险 级 别安 全 控 制 措 施、要 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2、 操作人员熟知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操作。
3、 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各部位正常方可操作。
4、 做好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有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 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重 要 提 示非该设备人员禁止操作! 必须进行设备点检!工 位 名 称 危 险 因 素事 故 诱 因铜 大 拉 机6、 机械伤害7、 物体打击8、 触电、烫伤9、 其他伤害10、 安全防护、操作装置等故障、失控引发故障。
11、 维修不当电器原件失修、老化、线路破损、接地保护不良引发故障。
12、 非本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违章操作、指挥不当、协调不当、误操作引发事故。
13、 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等引发事故。
14、 操作过程不协调,工件,工具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引发事故。
15、 设备操作区地面有积水、油污、铁屑不及时清理引发事故。
本工位负责人 韩军鹏 危 险 级 别安 全 控 制 措 施、要 求16、 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17、 操作人员熟知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操作。
18、 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各部位正常方可操作。
19、 做好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有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0、 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重 要 提 示非该设备人员禁止操作! 必须进行设备点检!工 位 名 称 危 险 因 素事 故 诱 因大束绞机1、 机械伤害2、 物体打击3、 触电、烫伤4、 其他伤害1、 安全防护、操作装置等故障、失控引发故障。
2、 维修不当电器原件失修、老化、线路破损、接地保护不良引发故障。
3、 非本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违章操作、指挥不当、协调不当、误操作引发事故。
4、 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等引发事故。
5、 操作过程不协调,工件,工具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引发事故。
6、 设备操作区地面有积水、油污、铁屑不及时清理引发事故。
本工位负责人 李培龙 危 险 级 别安 全 控 制 措 施、要 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2、 操作人员熟知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操作。
3、 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各部位正常方可操作。
4、 做好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有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 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重 要 提 示非该设备人员禁止操作! 必须进行设备点检!工 位 名 称 危 险 因 素事 故 诱 因大束绞机1、 机械伤害2、 物体打击3、 触电、烫伤4、 其他伤害1、 安全防护、操作装置等故障、失控引发故障。
2、 维修不当电器原件失修、老化、线路破损、接地保护不良引发故障。
3、 非本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违章操作、指挥不当、协调不当、误操作引发事故。
4、 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等引发事故。
5、 操作过程不协调,工件,工具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引发事故。
6、 设备操作区地面有积水、油污、铁屑不及时清理引发事故。
本工位负责人 李培龙 危 险 级 别安 全 控 制 措 施、要 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2、 操作人员熟知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操作。
3、 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各部位正常方可操作。
4、 做好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有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 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重 要 提 示非该设备人员禁止操作! 必须进行设备点检!工 位 名 称 危 险 因 素事 故 诱 因小束绞机1、 机械伤害2、 物体打击3、 触电、烫伤4、 其他伤害1、 安全防护、操作装置等故障、失控引发故障。
2、 维修不当电器原件失修、老化、线路破损、接地保护不良引发故障。
3、 非本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违章操作、指挥不当、协调不当、误操作引发事故。
4、 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等引发事故。
5、 操作过程不协调,工件,工具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引发事故。
6、 设备操作区地面有积水、油污、铁屑不及时清理引发事故。
本工位负责人王 欣 危 险 级 别安 全 控 制 措 施、要 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2、 操作人员熟知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操作。
3、 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各部位正常方可操作。
4、 做好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有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 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重 要 提 示非该设备人员禁止操作! 必须进行设备点检!工 位 名 称 危 险 因 素事 故 诱 因小束绞机1、 机械伤害2、 物体打击3、 触电、烫伤4、 其他伤害1、 安全防护、操作装置等故障、失控引发故障。
2、 维修不当电器原件失修、老化、线路破损、接地保护不良引发故障。
3、 非本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违章操作、指挥不当、协调不当、误操作引发事故。
4、 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等引发事故。
5、 操作过程不协调,工件,工具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引发事故。
6、 设备操作区地面有积水、油污、铁屑不及时清理引发事故。
本工位负责人王 欣 危 险 级 别安 全 控 制 措 施、要 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2、 操作人员熟知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操作。
3、 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各部位正常方可操作。
4、 做好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有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 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重 要 提 示非该设备人员禁止操作! 必须进行设备点检!工 位 名 称 危 险 因 素事 故 诱 因小束绞机1、 机械伤害2、 物体打击3、 触电、烫伤4、 其他伤害1、 安全防护、操作装置等故障、失控引发故障。
2、 维修不当电器原件失修、老化、线路破损、接地保护不良引发故障。
3、 非本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违章操作、指挥不当、协调不当、误操作引发事故。
4、 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等引发事故。
5、 操作过程不协调,工件,工具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引发事故。
6、 设备操作区地面有积水、油污、铁屑不及时清理引发事故。
本工位负责人王 欣 危 险 级 别安 全 控 制 措 施、要 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2、 操作人员熟知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操作。
3、 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各部位正常方可操作。
4、 做好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有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 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防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