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化学品一览表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
(完整版)常见有害化学品贮存禁忌物配存
表
常见有害化学品贮存禁忌物配存表
以下是常见的有害化学品以及它们的禁忌物配存表:
1. 乙醇:
- 禁忌物: 强氧化剂、氯化银
- 注意事项: 避免与以上禁忌物接触,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2. 氨水:
- 禁忌物: 强酸、重金属盐类
- 注意事项: 氨水和强酸或重金属盐类反应会产生有毒的气体,请避免混合贮存。
3. 氯化钠:
- 禁忌物: 硫酸铜、硝酸银
- 注意事项: 避免氯化钠与硫酸铜或硝酸银发生反应,以免产生有毒的气体。
4. 苯:
- 禁忌物: 强氧化剂、浓硝酸
- 注意事项: 贮存时要远离强氧化剂和浓硝酸,以免发生爆炸或引发火灾。
5. 石油醚:
- 禁忌物: 氨、酸、氯化银
- 注意事项: 石油醚不能与氨、酸或氯化银发生接触,以免引发火灾或产生有毒的气体。
请务必按照以上禁忌物配存表进行有害化学品的贮存,以确保安全。
以上表格列举的禁忌物不全面,贮存其他有害化学品时请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产品安全资料和相关指南。
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贵单位在贮存有害化学品时务必遵
守相关法规和安全规定,并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的建议和指导。
目录表—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表- 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表—氰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表—氰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表- 氰化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表—氰化金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表—三氧化(二)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表—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表- 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表—氢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表—环氧氯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1)表—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2)表- 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表- 二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表—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表- 邻甲(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表—N,N-二甲(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7)表—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表-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表- 己酮肟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表—灭害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表- 克百威[含量>1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2)表- 自克威[含量>2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表—间异丙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表—杀线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表—敌蝇威[含量>5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6)表—涕灭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7)表- 腈叉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8)表—恶虫威[含量>6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9)表—异索威[含量>2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0)表—硒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表- 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2)表—一氧化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3)表- 四氧化(三)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4)表- 硫酸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5)表—硝酸亚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6)表—氟化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7)表—氟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表- 氟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表—氟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表—氟硅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表- 氟锆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2)表—硫酸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3)表—三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5)表—四氯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6)表—1,1,1-三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7)表1,1,2-三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8)表—1,1,2,2-四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9)表- 溴代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0)表- 三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1)表- 四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2)表- 十二硫醇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3)表—乙二醇丁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4)表—水杨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5)表—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6)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7)表- 邻二氯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8)表—3,4-二氯苄基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9)表—对甲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0)表—邻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1)表—对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2)表- 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3)表—间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4)表- 对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5)表—间苯二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7)表—对苯二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8)表—间苯三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9)表—丙烯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0)表—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1)表—邻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2)表—间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3)表- 对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4)表- 苯肼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5)表- 硫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6)表- 苯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7)表- α-萘乙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8)表- α-萘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9)表- 盐酸—1—萘乙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0)表- 喹啉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1)表- 乙酸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2)表—酒石酸锑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3)表-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4)表- 辛酸亚锡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5)表—三苯(基)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6)表—煤焦沥青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7)表—2,4—滴[含量>75%]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8)表- 1,2,2-三氯三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9)表—氰化金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氧化(二)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 氢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环氧氯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邻甲(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N,N—二甲(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己酮肟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灭害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间异丙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杀线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敌蝇威[含量>5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恶虫威[含量>6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异索威[含量>2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硒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一氧化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四氧化(三)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硫酸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硝酸亚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氟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氟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氟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氟硅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氟锆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硫酸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二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XXXX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公示泄漏处理:迅速隔离,切断电源、火源,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止性空间。
处理时使用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公司安全员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赠品)不需要可以删除一、公司安全员安全生产职责1.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公司安全工作负责。
2.贯彻落实安全标准化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其他要求,推动公司具备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3.组织制定、修订和审批安全工作的管理规章制度、规程、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组织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工作,确保有关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分析安全工作动态,布置、监督、检查、考核、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全隐患,布置整改措施及安全措施。
5.组织、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每月组织专业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如实上报。
6.负责组织安全、消防设施的维修工作,做到随报随修、及时恢复防护功能。
保证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7.负责组织本部门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
8.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每年组织应急演练。
9.负责相关方的安全管理工作,对相关方违约负有连带管理责任。
10.及时、如实向上级报告事故,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参加应急处置,保护现场,做好记录。
发生重特大事故,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救。
11.安排落实公司下达的不定期安全管理工作。
二、目标1.杜绝工伤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重大特种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
2.必须执行“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目录表—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表- 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表- 氰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表- 氰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表- 氰化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表—氰化金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表- 三氧化(二)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表- 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表—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表- 氢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表—环氧氯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1)表—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2)表- 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表- 二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表—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表—邻甲(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表—N,N-二甲(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7)表- 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表-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表- 己酮肟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表—灭害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表—克百威[含量>1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2)表- 自克威[含量>2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表- 间异丙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表- 杀线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表- 敌蝇威[含量>5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6)表—涕灭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7)表- 腈叉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8)表- 恶虫威[含量>6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9)表—异索威[含量>2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0)表—硒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表- 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2)表- 一氧化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3)表—四氧化(三)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4)表- 硫酸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5)表- 硝酸亚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6)表- 氟化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7)表- 氟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表- 氟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表—氟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表—氟硅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表- 氟锆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2)表- 硫酸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3)表—三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5)表—四氯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6)表—1,1,1-三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7)表1,1,2-三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8)表- 1,1,2,2-四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9)表- 溴代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0)表- 三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1)表- 四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2)表- 十二硫醇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3)表- 乙二醇丁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4)表- 水杨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5)表—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6)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7)表—邻二氯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8)表—3,4-二氯苄基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9)表- 对甲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0)表- 邻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1)表- 对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2)表—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3)表—间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4)表—对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5)表- 间苯二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7)表- 对苯二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8)表- 间苯三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9)表- 丙烯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0)表- 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1)表- 邻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2)表—间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3)表- 对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4)表—苯肼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5)表—硫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6)表—苯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7)表—α—萘乙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8)表—α—萘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9)表—盐酸-1-萘乙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0)表—喹啉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1)表- 乙酸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2)表- 酒石酸锑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3)表-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4)表- 辛酸亚锡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5)表—三苯(基)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6)表- 煤焦沥青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7)表- 2,4—滴[含量>75%]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8)表—1,2,2—三氯三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9)表-氰化金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氧化(二)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氢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环氧氯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邻甲(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N,N—二甲(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 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己酮肟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灭害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敌蝇威[含量>5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硒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四氧化(三)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硫酸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硝酸亚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氟硅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氟锆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硫酸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二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目录表- 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表- 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表- 氰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表- 氰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表- 氰化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表- 氰化金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表- 三氧化(二)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表- 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表- 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表- 氢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表- 环氧氯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1)表- 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2)表- 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表- 二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表- 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表- 邻甲(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表- N,N-二甲(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7)表- 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表-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表- 己酮肟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表- 灭害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表- 克百威[含量>1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2)表- 自克威[含量>2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表- 间异丙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表- 杀线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表- 敌蝇威[含量>5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6)表- 涕灭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7)表- 腈叉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8)表- 恶虫威[含量>6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9)表- 异索威[含量>2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0)表- 硒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表- 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2)表- 一氧化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3)表- 四氧化(三)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4)表- 硫酸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5)表- 硝酸亚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6)表- 氟化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7)表- 氟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表- 氟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表- 氟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表- 氟硅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表- 氟锆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2)表- 硫酸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3)表- 三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5)表- 四氯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6)表- 1,1,1-三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7)表1,1,2-三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8)表- 1,1,2,2-四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9)表- 溴代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0)表- 三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1)表- 四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2)表- 十二硫醇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3)表- 乙二醇丁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4)表- 水杨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5)表- 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6)表-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7)表- 邻二氯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8)表- 3,4-二氯苄基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9)表- 对甲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0)表- 邻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1)表- 对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2)表- 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3)表- 间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4)表- 对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5)表- 间苯二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7)表- 对苯二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8)表- 间苯三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9)表- 丙烯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0)表- 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1)表- 邻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2)表- 间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3)表- 对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4)表- 苯肼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5)表- 硫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6)表- 苯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7)表- α-萘乙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8)表- α-萘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9)表- 盐酸-1-萘乙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0)表- 喹啉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1)表- 乙酸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2)表- 酒石酸锑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3)表-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4)表- 辛酸亚锡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5)表- 三苯(基)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6)表- 煤焦沥青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7)表- 2,4-滴[含量>75%]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8)表- 1,2,2-三氯三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9)表- 氰化金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三氧化(二)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 氢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 环氧氯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 邻甲(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N,N-二甲(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 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己酮肟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 灭害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 间异丙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 杀线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 敌蝇威[含量>5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 硒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 一氧化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 四氧化(三)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 硫酸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 硝酸亚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 氟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氟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氟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氟硅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 氟锆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硫酸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 二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三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中小学常用有毒化学品名录
介绍
本文档旨在列举中小学常用的有毒化学品,并提供相应的安全使用指导,以确保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安全。
常用有毒化学品名录
下面是一些中小学常用的有毒化学品名录:
1. 氨水 - 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避免吸入和接触皮肤。
2. 强酸(如硫酸和盐酸) - 强酸有腐蚀性,使用时应戴上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吸入和接触皮肤。
3. 强碱(如氢氧化钠和氨水) - 强碱有腐蚀性,使用时应戴上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吸入和接触皮肤。
4. 氯化钠 - 食盐常用于实验室中,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应遵循适量使用原则。
5. 酒精 - 酒精具有易燃性,使用时应避免明火和通风良好的环境。
6. 酚酞 - 酚酞可致敏和有机体损伤,应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
7. 苯酚 - 苯酚有毒,并可能导致眼和皮肤刺激,应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
安全使用指导
- 在使用任何化学品之前,教师应详细了解其性质、安全措施和急救方法。
- 坚持实验室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动,减少化学品吸入的风险。
- 使用化学品时,应戴上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和实验室外套。
- 严禁食品和饮料进入实验室,以防止化学品摄入。
- 学生和教师应定期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化学品后。
- 任何事故或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通知相关人员。
- 运输和储存化学品时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性。
请注意,本名录仅涵盖常见的有毒化学品,并提供了简要的安全使用指导。
更详细的信息和指导应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安全操作和健康环境。
1、我国经选择的优先登记的有毒化学品1987年8月,IRPTC中国登记组于青岛召开第由届IRPTC国内联络员工作会议,与会代表以危害大、污染严重和我国拥有一定数量的毒性实验资料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原则,提出了40种(类)优先登记的有毒化学品清单(见下表)经选择的优先登记的有毒化学品清单1、镉11、苯并[a]芘21、杀灭菊酯31、甲基16052、铅12、一氧化碳22、二氯甲烷32、氨基甲酸酯类3、汞13、二氧化硫23、杀虫脒33、黄曲霉毒素4、氟14、氮氧化物24、氯丁二烯34、丙烯腈5、砷15、氯乙烯25、稀土元素35、丙烯酰胺6、石棉16、硒26、苯胺36、酯类7、苯17、甲醛27、氰化物37、矾8、甲基汞18、锰28、亚硝胺38、三硝基甲苯9、镍19、氯化物29、硝酸盐39、滴滴涕10、铬20、乐果30、甲基丙烯酸酯类40多氯联苯2、我国潜在有毒化学品优先登记名单本名单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出的,共有55种有毒化学品(见下表)我国潜在有毒化学品优先登记名单1、乙醛15、1,2,4-三氯苯29、四氯化碳43、铅2、乙酸16、1,1,1-三氯乙烷30、四氯乙烯44、氯苯3、乙苯17、三氯乙烯31、汞45、氯仿4、乙酸酐18、五氯酚32、多氯联苯46、喹啉5、乙酸戊酯19、六氯苯33、吡啶47、氯甲烷6、1,3-二氯苯20、六六六34、苯48、氯乙烯7、1,4-二氯苯21、丙酮35、苯胺49、硝基苯8、二甲苯22、石棉36、苯酚50、对-硝基酚9、二硫化碳23、甲醛37、环已烷51、邻-硝基甲苯10、1,2-二氯乙烷24、甲醇38、苯乙烯52、蒽11、二氯甲烷25、甲苯39、苯甲醛53、溴甲烷12、间-二硝基苯26、丙烯醛40、环氧乙烷54、滴滴涕13、N,N-二甲基苯胺27、丙烯腈41、毒杀芬55、氰化钠14、酞酸二正丁酯28、艾氏剂42、氨。
17种实验室常见剧毒化学品17种实验室常见有毒化学品1.DMSO:DMSO是二甲基亚砜,用途广泛。
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
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
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
也可作为农药的添加剂。
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
DMSO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
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
DMSO是毒性比较强的东西,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最为常见的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皮肤: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
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
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因其毒性不为人所知,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代入肌肤。
吸收:吸收危险性很低。
2.EB:EB(Ethidium bromide,溴化乙锭)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
溴化乙锭用标准302nm 紫外光透射仪激发并放射出橙红色信号,观察琼脂糖凝胶中DNA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荧光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溴化乙锭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堆积碱基之间的一个三环平面基团。
它与DNA的结合几乎没有碱基序列特异性。
在高离子强度的饱和溶液中,大约每2.5个碱基插入一个溴化乙锭分子。
当染料分子插入后,其平面基团与螺旋的轴线垂直并通过范德华力与上下碱基相互作用。
这个基团的固定位置及其与碱基的密切接近,导致与DNA结合的染料呈现荧光,其荧光产率比游离溶液中染料有所增加。
常见高危化学品目录
1. 氟化氢(氢氟酸):高度腐蚀性、剧毒,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氢化物,主要用于制药、冶金、电子等工业领域。
2. 氨水:富含氨基元素,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容易产生有毒气体,常用于清洁、脱色和气味消除。
3. 氯化氢:强酸性气体,刺激性强,容易引起眼、鼻、喉等部位的疼痛和严重灼伤,主要用于制造氯化物、染料和塑料等。
4. 硫酸: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强腐蚀性和毒性,常用作电镀、制药、纺织和矿产加工等工业过程中的原料。
5. 氰化物:剧毒的化合物,可以与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常用于电镀、有机合成和萃取反应中。
6. 氯气:黄绿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和强氧化性,常用于消毒、水处理和制造有机化合物。
7. 苯:无色液体,挥发性强,易燃易爆,慢性暴露会导致中毒,广泛用于制药、染料和塑料等工业中。
8. 溴: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常见于溴化物、溴酸盐和溴代芳烃等,广泛用于药物合成和火灾防治等领域。
9. 硝酸:强氧化性液体,具有强腐蚀性,易与有机物反应,常
用于制造炸药和肥料等。
10. 氯化钠:常见盐类化合物,具有腐蚀性,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制冷剂和电解质平衡调节等方面。
> 注意:上述化学品都属于高危化学品,使用时需遵守相关安
全操作规范,加强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和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