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心发展与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26
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建议作者:刘蕾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7期[摘要]文章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从生理认识、情绪发展、自我意识发展这三个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提出几点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建议[作者简介]刘蕾(1965- ),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基础理论。
(吉林吉林 132013)[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1-0142-02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青少年时期是从童年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的转折期,这个时期包括两个心理发展阶段: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大约是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阶段),大约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个体的青春发育期,即个体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人的生理变化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身体外形,表现在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二是体内机能,表现在心肺容量增大,机体能量代谢增加。
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机能有显著的发展。
三是性器官和性功能的成熟,表现在第一、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意识“觉醒”。
由于生理上的这些变化,引起了青少年心理变化:一是思维活动的组织性、灵活性与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与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
二是情绪、情感内容日益丰富,社会性道德感的比重逐渐增加,情绪具有较高的兴奋性、激动性、易变性、紧张性以及冲动性的特点。
三是自我意识提高,更自觉、主动地支配行为并关心自己,在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水平上有一定的进步,但常常缺乏一致的评价标准。
因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一个心理上存在巨大矛盾和冲突的时期,也是一个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多发的时期。
作为教育者应该准确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根据规律,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和措施,促使他们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有人曾就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这一时期比较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青春期生理发育对青少年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使得青少年心理负荷过重。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身心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虚岁:孕期发展生命之初: 受精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它只有一个大头针针头的1/20大。
然而,它含有的遗传密码,使其从一个单细胞发展成为一个有认知能力的人类个体。
1 胚种期(0-2周)从受精到由细胞团组成的小球走出输卵管并植入子宫壁上。
受精卵的第一个细胞分裂相当漫长;直到怀孕30小时才完成。
逐渐地,新细胞以更快的速度加入。
到第4天,60到70个细胞产生形成一个中空的、充满液体的球,称为囊胚。
在里面的细胞,称为胎盘,将会成为新的组织,外环将提供保护性的覆盖物。
植入在第七到第九天,植入发生:囊胚钻进子宫内,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
2 胚胎期(3-8周)胚胎期是从植入到怀孕的第八周。
在这短短的六个星期内,胎儿期的大部分变化都会发生,如身体的各部分结构及内脏器官的形成。
由于身体各部分正在形成,胎儿对外界干扰特别脆弱。
幸好这一时期相对来说比较短,这有助于减少严重损害的发生。
3 胎儿期(9-38周)胎儿期从怀孕第9周持续到婴儿出生,它是“成长及完成”的阶段。
在这出生前的最长一段时间里,胎儿的体积快速增大,生长速度惊人,特别是在第9~20周之间。
“反应停”事件根据个体生物、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与状况,可以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大的时期:●1、童年期: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11、12岁这一阶段。
●2、青少年期: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11、12岁至17、18岁这一发展阶段,相当于中学教育阶段。
少年期: 11、12岁至14、15岁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又称青春期青年初期:14、青年初期:15岁至17、18岁称为青年初期。
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指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直至完成大学学业这一发展阶段,即11、12岁至21、22岁,这大致相当于人生整个发展历程中的第二个十年。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青春期: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
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
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
2.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3.发展: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则指儿童青少年习得语言系统,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5.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6.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7.心理发展特征:指心理发展由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8.生物性过渡:指青少年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9.认知过渡: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0.社会性过渡:指青少年随着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逐渐实现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过渡。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他们的身心发展和成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和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果缺乏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可能会面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可以学习如何应对压力、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挑战。
其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如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如犯罪、学业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
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
一些地区的学校和家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和资源,无法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其次,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家长和学校仍然存在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和误解,缺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
此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专业人员和资源支持。
其次,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同时,家长也应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与学校共同合作,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
如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规定着人的发展向。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更应该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理,注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更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顺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等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对青少年给以正确的引导,并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以期在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期,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
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如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进行有效教学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面。
它不是个人意志可以改变的。
因此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共同模式和个体差异,遵循其中的规律,合理的设计教育活动,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青省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表现在生理面,儿童的身体发展由软弱到逐步强壮,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最后才会用腿走路。
(如我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站、岁走”)。
儿童体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随着人的成长发育而不断发育完善的,重量也是逐渐增长的,如:新生儿约为390克,8-9个月的乳儿为660克,2-3岁的婴儿为990-1011克,6-7岁的幼儿为1280克,9岁的儿童为1350克,12-13岁的少年儿童脑重量已接近成人即1400克。
表现在心理面: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的情绪反映到高级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
结合实践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一、身体发展身体发展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生命的基础和保障。
在身体发展方面,遗传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同样重要。
例如,营养、锻炼、环境污染等都会影响人的身体发展。
在婴幼儿期,身体发展是最为迅速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充足的营养和保健,以确保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
同时,父母和教师应该注重婴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发展的变化较为明显,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身体发生了很多变化。
这时,父母和教师应该注重青少年的营养和保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
在成年期,身体发展的重点转向了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这时,人们需要注意饮食、锻炼、休息等方面,以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
同时,父母和教师也应该注重身体保健教育,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智力发展智力发展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智力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们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等。
在智力发展方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婴幼儿期,智力发展的重点是感知、认知和语言发展。
这时,父母和教师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感官刺激和语言环境,促进他们的感知、认知和语言发展。
同时,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重点是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这时,父母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同时,应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青少年发展中的身心变化与健康教育英语作文范文Adolescence is a critic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During this stage, young individuals go through numerous transformations that can impact their overall well-being. To address these changes and promote a healthy lifestyle, it is crucial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health education to adolescents. This essay will outline the key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s during adolescence and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supporting their well-being.One prominent aspect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 is the physical changes that occur in their bodies. Puberty marks the onset of these change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reast developmentin girls and facial hair growth in boys. Rapid growth spurts lead to an increase in height and weight,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muscle and bone mass. These physical changes may cause discomfort and insecurity among teenagers, makingit essential to educate them about the normalcy of these transformations. Health education can equip adolescent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o embrace their changing bodies and promote a positive self-image.Alongside physical changes, adolescents also experience significant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s. Theymay encounter intense emotions and mood swings due tohormonal fluctu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thinking and identity formation often leads to a search for personal values and beliefs. As teenagers strive for autonomy, they may engage in risk-taking behaviors, such as experimentation with drugs and alcohol, which candetrimentally impact their health. 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s can provide guidance on managing emotions, buildingself-esteem, and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By teaching adolescents coping mechanisms,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fostering resilience, health education can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well-being of teenagers.Sexual development is another vital aspect of adolescence. With the surge of hormones, adolescents experience sexual attraction and curiosity. Comprehensive sex education is imperative to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sexual health, consent, safe practices, and prevention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STIs) and unintended pregnancies. Health education equips teenagers with the knowledge to make responsible choices and promotes healthy attitudes towards sexuality.Moreover, mental health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overall well-being during adolescence. With academic pressures,social expectations, and self-identity exploration, teenagers may experience a range of mental health issues includinganxiety, depression, and eating disorders. Health educ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reating awareness about mental health, teaching coping strategies, and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seeking help. Adolescents need to understandthat mental health is as important as physical health andthat seeking support is a sign of strength, not weakness.Adolescence is also a period when individuals establish habits that can impact their long-term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can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adopting healthy behaviors such as regular exercise, balanced nutrition, adequate sleep, and avoidance of substance abuse. Educating teenagers about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unhealthy behaviors, such as smoking and excessive alcohol consumption, can help them make informed choices and establish habits thatcontribute to their well-being.In conclusion, adolescence is a stage of significant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for individuals.Comprehensive health educ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supporting the well-being of adolescents by addressing these changes. By providing knowledge and guidance on physical changes, emotional development, sexual health, mental well-being, and healthy behaviors, health education empowers teenagers to navigate this transformative stage with confidence and promote a lifelong commitment to their health.。
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中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应对当前的困难和挫折,还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上的快速变化伴随着心理上的巨大转变。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对自我和周围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
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很容易陷入困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
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常常会对自己的外貌、性格、能力等方面产生各种疑问和困惑。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能够了解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学会接纳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这种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是建立自信和自尊的基础,能够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
青少年的情绪往往比较敏感和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波动。
比如,考试失利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沮丧,与朋友发生争吵可能会让他们愤怒和伤心。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教会他们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运动、倾诉等。
这样,当遇到负面情绪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避免被情绪所控制,做出冲动或极端的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学校和生活中,与同学、老师、家人的相处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缺乏沟通技巧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他们可能会在人际关系中遇到问题,如冲突、误解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可以学习如何与人有效沟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同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归属感,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浅谈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启示摘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时期,主要是青少年由幼稚向成熟转变的一个阶段,中华传统的很多良好美德和品质都在这个时期形成。
在我国当代的教育体系中,要求学校和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伴随着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生活和教育中,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讲述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青少年逐渐向成熟转变,顺利进入社会。
关键字: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启示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有些人们更加追求对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需求。
青少年的身心逐渐由幼稚向成熟转变,在发展过程中,如果身心不成熟,产生了心理疾病,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
心理发展问题主要是人们对外界的能力适应和抗压能力,在一些行为上能具体体现。
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状况可以更好的进行人际关系的交往,适应新环境;相反,较差的心理状况缺乏自控能力。
心理状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通过各种外在的表现可以将其表达出来,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改变,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1.1攀比心理青少年心智还不成熟,内心会有攀比心理,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没有树立学习榜样,但是会和同学比较吃喝或者穿的衣服是不是名牌。
对于学习没有正确的对待,反而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攀比上,是不利于生活学习的。
造成攀比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青少年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忽视了学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1.2自卑心理青少年在和不同家庭的同学进行比较后,由于发现情况比自己优越的同学后,内心会产生极度不自信的情况。
这是因为片面而否定了自己的全部,是非常典型的自卑心理,对于自身的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否定了自身。
如果青少年产生不自信的心理,那么在学习中会严重阻碍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非常不理想。
遇到学习难题时,会习惯性的选择逃避,不敢勇敢的去面对,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教育中的身心健康与学生发展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对于学生来说,身心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
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身心健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身体健康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学生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和参与各种活动。
心理健康则是学生情绪稳定、心态积极的基础条件,只有心理健康,学生才能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同时,身心健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习效果:身心健康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保障。
学生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绩。
2. 增强自信心:身心健康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
健康的身心状态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自信心,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
3. 促进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只有身心健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智力、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途径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舒适的教室和寝室,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开展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包括身体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健康,提高他们维护自己身心健康的能力。
3. 注重心理辅导:学校应该注重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通过心理辅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4. 引导有益的兴趣爱好: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如运动、音乐、阅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