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的居民
- 格式:pdf
- 大小:69.06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地理知识点记忆口诀顺口溜【地理会考】初中地理知识点记忆口诀顺口溜(建议打印背诵)_我国1、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陆界:亚非界河苏伊士,运河穿过埃及境,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把此分两边。
3.世界居民:世界人口最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最少分布在大洋洲,南极洲无人居住。
人口密集地区,东南亚,美洲和欧洲,极地沙漠和高山,人口不多的热带雨林。
4、澳大利亚知识总结:澳大利亚大洋环,南回归线过中间,地广人稀国发达,高原面积占一半,气候植被呈半环,动物稀有多奇观。
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5.中国疆域的四端:头上是黑龙江,脚下是曾母暗沙岛,口中是两江交汇处,帕米尔上摇着尾巴。
6.中国十四个周边国家的名称:朝鲜东部、蒙古北部、东北、俄罗斯西北部、西部的哈吉塔阿坝、西南部的印度尼西亚和不丹、南部的缅甸和老挝。
7、中国的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陕甘,新藏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8.中国的主要山脉:有三个水平的东西方向,北部是阴天,中部是昆明-秦皇岛。
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夹南岭。
东北部和西南部有三座山峰,吴雪峰在兴安太行,中部是长白武夷,东部是台湾省山。
喜马拉雅弧形山,珠穆朗玛峰傲然屹立在尼泊尔中部,第一高峰8844。
9、我国铁路干线: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
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
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兰新至北疆,沪杭-浙赣至株洲,湘黔株洲至贵阳,贵阳-昆明是贵昆。
10、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松嫩、江淮、鄱阳湖洞庭江汉、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食第一。
11、学生学中国地形时,可用歌诀概括:(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一二步分割线,昆仑祁连横断山脉,二三步分割线,大兴太行武穴雪峰。
(2)三级阶梯特点的影响海洋湿润供水多,利于农、林、牧、渔棒。
许多大河向东流,沟通海陆交通网。
滚滚东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阶梯间。
12.长江概述:青藏高原唐古拉,长江发源于此山,以格拉东为源头,自西向东,从青藏、云南,从川、渝、鄂、湘、赣、皖、苏,至上海,汇入东海,全长6300,居世界第三。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2.xx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3.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使口增长速度加快。
4.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
5.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6.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7.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来表示。
人口稠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
2.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的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三.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交通,居住,就业,生活,环境,资源,医疗,教育。
2.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短缺,国防兵力不足。
四.不同的人种1.不同人种产生的原因: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初中地理人口知识点归纳人口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国家特定时期内的居民总数。
了解人口方面的知识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并为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下面,我将对初中地理中的人口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人口的增长与分布1. 人口增长的原因- 出生率:指一定时间内每1000人口中新生婴儿的数量。
- 死亡率:指一定时间内每1000人口中死亡人数的数量。
- 自然增长率: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 流动人口:指移居、迁入或迁出的人口。
2. 全球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密集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
- 人口稀疏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
- 人口过度密集区: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3.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 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经济相对较落后。
- 内陆省份:人口集中在沿江、沿海和大中城市。
- 城乡人口差异: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
二、人口问题与解决办法1. 人口问题的表现- 人口过多:导致资源供给不足,环境破坏严重。
-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增多,劳动力减少。
- 人口流动问题: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城市人口过多和农村人口减少。
2. 人口问题的解决办法- 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控制生育率和生育限制,调整人口数量和结构。
- 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养老负担。
- 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 区域发展平衡:通过发展内陆地区和农村经济,减少人口流动问题。
三、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 人口迁移的类型- 农村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 城市向城市迁移:人口从相对不发达的城市迁移到发达的城市。
- 国际人口迁移:人们跨越国家边界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2. 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就业机会:城市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更高的薪资。
- 教育和医疗资源: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设施。
初中地理人口知识点汇总人口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居民总数。
关于人口的知识点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关于人口的几个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人口数量和分布1. 人口数量:根据统计数据,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紧随其后。
而一些小国家和岛屿上的人口相对较少。
2. 人口分布:人口在全球各地分布不均衡。
人口稠密的地区通常是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而人口稀少的地区通常是在高山、沙漠和寒冷地带。
二、人口增长与控制1.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人口数量的增长有两个主要因素,即出生率和死亡率。
当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时,人口将增长。
反之,人口将减少。
2. 人口控制: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一些国家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旨在通过推动节育和提高生育知识,控制人口的数量。
三、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们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居住。
人口迁移有两种类型: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城市化)和城市向农村的迁移(逆城市化)。
2.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导致城市的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大。
四、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1.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通常是人口集中的地方,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通常是人口稀少的地方。
2.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不同年龄和性别组成的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结构可以分为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分布情况,而性别结构则是指男性和女性的比例。
五、人口问题与解决办法1. 人口问题:人口快速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社会紧张等。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以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解决办法:为了应对人口问题,需要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推动经济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和保护环境等。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核心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考点一: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人口总数: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到80亿。
(2)人口增长进程: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
(4)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①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②人口稠密区: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③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恶劣地区
3.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
措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
(2)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
措施:鼓励生育
考点二:世界的人种
1.气温的变化:
(1)三大人种: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2)不同人种的特征及分布
考点三: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
2.世界的三大宗教:
考点四:世界的聚落1.聚落的形式:
2.聚落的形成条件:
3.聚落与自然环境:
4.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有些聚落从不同角度记录着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便于后人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2)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速记清单教师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居民与文化目录知识点一:世界人口的数量:突破80亿(2022年)知识点二: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1)人口增长特点:从总体看,世界人口的数量自有记录以来,总趋势是不断增加的。
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
1800年以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
(2)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导致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知识点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
×100%出生率=出生人口数平均人口数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
×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平均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自然增加人口数(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
×100%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平均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数量增长,如中国、印度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0,表示人口数量停止增长,如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数量减少(负增长),如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知识点四: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大洲是欧洲。
【点拨】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率低,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
初中地理人口知识点归纳人口是指某一特定地区内的居民总数。
地理学中的人口研究主要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人口的数量、分布、迁移等方面的数据,揭示出人口与地理之间的关系。
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口常常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初中地理中的人口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人口变化与人口密度人口变化主要指人口的数量及发展趋势。
人口数量的变化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增长或减少的速度可以通过计算自然增长率得知。
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如果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表示该地区的人口在增长;如果为负数,表示人口减少。
另外还有人口老龄化问题,即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人口问题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越大,表示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的人口数量越多,说明该地区的人口分布比较集中。
计算人口密度一般使用总人口数除以总面积,得出的结果用人/平方公里表示。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通常具有经济、交通等因素的集中,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人口分布与城市化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常常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分布通常可以分为集中分布和分散分布。
集中分布指人口在某一区域内分布较为密集,如沿海地区、河流流域等;分散分布指人口在许多小地区内分布较为均匀。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及其结果。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占比越来越高。
城市化通常伴随着城市形成、扩大以及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现象。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化加速了城市规模的增长和城市功能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持久性流动。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内部迁移指同一个国家内人口在各地区之间的流动;国际迁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流动。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_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必背学问点:世界的居民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诞生率-人口死亡率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divide;面积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淡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惊慌、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惊慌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缺乏、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运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____: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足够、气候暖和潮湿、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初中地理必背学问点:世界的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改变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拟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改变,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此时此刻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此时此刻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改变,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知识点的认识】世界人种分类﹣﹣黑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黄种人:泛指所有聚居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当地人群及美洲印第安人.其中,分布在东北亚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地的人类称为典型蒙古人种,而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人群称为南亚蒙古人种.也有学者将蒙古人种具体分为北亚、东北亚、北极、东亚、南亚等类型.白种人:白种人又称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占世界总人口的 54%左右.其主要集中分布地方是欧洲,西亚、非洲北部以及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各国中白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是阿根廷.世界上还有很多民族是欧罗巴的混血民族,占有一定的欧罗巴血统,比如亚洲的图兰人种(哈萨克、维吾尔、塔吉克等).黑种人:黑色人种,即黑种人,又称尼格罗人种,黑人的种族分类主要有苏丹尼格罗人、班图尼格罗人(两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绝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罗人、库希特尼格罗人(属于黑白混血种族)、澳大利亚原住民等.在中世纪时期和中世纪以前,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后来因为欧洲国家的帝国主义和重商主义,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为奴隶送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为选择、解答题,常结合图片出题.例:(2014•长沙模拟)读图完成下列相关问题.(1)①所在地区的居民属于黄色人种,④所在地区的居民多信仰基督教.②所在国家通用语言是英语.(2)②和③两个地区比较,人口稀疏的地区是③.试分析这些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原始的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分析: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解答:(1)①所在地区的居民属于黄色人种,④为欧洲西部地区,该区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②所在国家是美国,通用的语言是英语;(2)结合图示得知:人口较稠密的是①处,原因是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③处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该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不适合人类居住;故答案为:(1)黄色;基督;英语;(2)③;原始的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解题思路点拔】三大人种的特征:人种体貌特征黄色人种皮肤为黄色,毛发黑而直白色人种肤色浅淡,头发柔软,呈波浪状,眼球碧绿或者灰褐,头发为金黄色或者棕色黑色人种肤色为黑色或者深棕色,头发为黑色,短而卷曲,眼睛为黑色世界人种呈现出的主要特点:1.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2.除了 3 大人种之外,因为各人种之间的相互通婚,形成了混血人种;3.人口最多的是白色人种;4.黄种人不仅分布在亚洲东部,在北美洲和南美洲都有分布,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
湘教版初一上册地理世界的人口知识点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学习问题。
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地理世界的人口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其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和历史状况的综合反映,同时又会作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人口变动的基础。
研究它有利于政府等决策部门对人口的发展问题进行合理政策实施. 世界人口空间分布分为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和基本未被开发的无人口地区。
据统计,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区的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却居住着世界70%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
人口在各大洲之间的分布也相当悬殊。
欧亚两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2.2%,但两洲人口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2%。
尤其是亚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于此。
非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一半而人口尚不到世界总人口的1/4。
大洋洲陆更是地广人稀。
南极洲迄今尚无固定的居民。
欧洲和亚洲人口密度最大,平均每平方公里都在90人以上,非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平均每平方公里在20人以下。
大洋洲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每平方公里才2.5人。
世界人口按纬度、高度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是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世界上有近80%的人口分布在北纬20度~60度之间,南半球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1%多;世界人口的垂直分布也不平衡,5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200米以下、不足陆地面积28%的低平地。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的居民
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