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6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一)病害药用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从生理机能到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破坏,以至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如枯萎、腐烂、斑点、霉粉、花叶等,统称病害。
引起药用植物发病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引起的病害,有传染性,称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旱、涝、严寒、养分失调等影响或损坏生理机能而引起的病害,没有传染性,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在侵染性病害中,致病的寄生生物称为病原生物,其中真菌、细菌常称为病原菌。
被侵染植物称为寄主植物。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病原生物的作用,而且与寄主生理状态以及外界环境条件也有密切关系,是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侵染性病害根据病原生物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种类最多,如人参锈病,西洋参斑点病,三七、红花的炭疽病,延胡索的霜霉病等。
真菌性病害一般在高温多湿时易发病,病菌多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
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
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植物内为害。
可造成植物倒伏、死苗、斑点、黑果、萎蔫等病状,在病部带有明显的霉层、黑点、粉末等征象。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浙贝软腐病,佛手溃疡病,颠茄青枯病等。
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部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3.病毒病如颠茄、缬草、白术的花叶病,地黄黄斑病;人参、澳洲茄、牛膝、曼陀罗、泡囊草、洋地黄等的病害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病毒病主要借助于带毒昆虫传染,有些病毒病可通过线虫传染。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xx年xx月xx日•药用植物病虫害概述•药用植物病害的种类和症状•药用植物虫害的种类和危害•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目•防治效果的评价和展望录01药用植物病虫害概述药用植物病虫害是指影响药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定义药用植物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线虫病等;虫害包括咀嚼式害虫、刺吸式害虫、蛀食性害虫等。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类型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和类型病虫害直接侵袭药用植物,导致植株死亡或减产,从而直接减少药材的产量。
药用植物病虫害对药材产量的影响直接减少药材产量病虫害危害药用植物后,往往会在植物体内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导致植物抗逆性下降,药材质量降低。
间接影响药材质量为防治病虫害,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生产成本,从而降低经济效益。
增加防治成本药用植物病虫害的传播方式包括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
自然传播是指病虫害依靠自然因素(如风、雨、昆虫等)进行传播;人为传播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调种、引种、运输等环节中,将病虫害带到新区,造成新区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
病虫害的分布情况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土壤质地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分布情况也有所不同。
一些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可能会成为某些病虫害的适宜生长和繁殖的场所,导致该地区出现特定的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
病虫害的传播方式药用植物病虫害的传播和分布VS02药用植物病害的种类和症状药用植物病害的种类药用植物真菌性病害药用植物细菌性病害Array由细菌引起,如软腐病、溃疡病等。
由真菌引起,如霜霉病、白粉病等。
药用植物病毒病药用植物线虫病害由病毒引起,如花叶病、条纹病等。
由线虫引起,如根结线虫病、斑萎病等。
药用植物病害的症状叶片失去原有颜色,呈现黄绿相间或红褐色斑块。
变色植物局部组织死亡,形成褐色坏死斑块。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药用植物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生长环境多样,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障药用植物的生长和药用品质,病虫害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以帮助种植者提高产量和质量。
一、病害的防治技术1. 病害的预防措施病害的预防是防治的首要环节。
首先要做到良好的田间管理,包括定期清理杂草和落叶,保持通风透光,并进行适宜的疏密栽培。
此外,要注意使用无病种子和健康的种苗,以免引入病原体。
另外,采用轮作制度和间作,使土壤得到充分休养,减少病原体的积累。
2. 病害的综合防治(1)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杀死或阻断病原体的传播。
比如,可以利用密封布覆盖,防止病菌通过风或昆虫传播。
此外,可通过光照消毒、干燥处理等手段来控制病害。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寄生性真菌来控制病害。
例如,可以引入控制病虫害的天敌昆虫,如瓢虫和蚜虫。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对抗病菌,比如利用拮抗菌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繁殖。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
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剂量和方法进行施药,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选择农药时,应根据具体病害种类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3. 病害的病理鉴定与处理在药用植物种植过程中,病害的病理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明确了病害的病原菌和传播途径,才能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进行处理。
可以采取剪除感染部位、烧毁病植株、深埋病茎等方法来降低病原体的传播。
二、虫害的防治技术1. 虫害的预防措施虫害的预防同样是防治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保持田间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定期清除草地和残株,减少虫害的滋生地点。
其次,要适时采用旋作、轮作等方式,破坏虫害的生长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种植区的监测和巡视,及时发现虫害的苗头,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虫害的综合防治(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寄生性昆虫来控制虫害。
可通过引进食草昆虫来控制草食性虫害,如利用寿命短的寄生性蜂类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红豆杉病虫害防治方法红豆杉病虫害防治方法引言:红豆杉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然而它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护红豆杉的生长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豆杉病虫害防治的各个方面。
一、病害防治方法1.松饼病防治 - 松饼病是红豆杉常见的病害之一,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防治:a)定期巡视红豆杉,及时发现有病变的叶片,进行集中采摘和销毁。
b)在病害易发季节,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量和方法使用。
2.叶枯病防治 - 叶枯病是红豆杉的常见真菌病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a)保持红豆杉生长环境的通风和阳光照射,避免湿度过高。
b)在叶枯病初期,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切勿使用过量,以免对红豆杉造成伤害。
3.根腐病防治 - 根腐病是红豆杉的常见病害,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a)保证红豆杉生长环境的通风和排水条件良好,避免积水。
b)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根部浸泡或喷洒防治,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
二、虫害防治方法1.锈蚧防治 - 锈蚧是红豆杉的主要虫害之一,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有效控制:a)定期清理红豆杉基部的病虫害,防止虫害的蔓延。
b)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防治,注意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使用。
2.臭虫防治 - 臭虫是红豆杉的另一种常见虫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a)定期检查红豆杉的根部和茎部,发现臭虫时,及时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雾或浸泡。
b)保持红豆杉栽培环境的干燥和通风,以减少臭虫的滋生。
附件:本文档包含以下附件:1.病虫害防治记录表格2.杀菌剂和杀虫剂的使用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杀菌剂 - 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药剂。
2.杀虫剂 - 一种用于防治植物害虫的化学药剂。
如何防治药用植物害虫竹节虫药用植物的害虫之一是竹节虫,它是一种以树干和茎为食的昆虫,严重的侵害会导致药用植物生长受限甚至死亡。
为了防止竹节虫的侵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建立健康植株的基础非常重要。
保持药用植物的整体健康状态是最好的防治措施之一、合理施肥、适当浇水、及时修剪和清除病虫害,可以增强植株的免疫能力,降低竹节虫的侵害风险。
其次,破坏竹节虫的生存环境。
竹节虫喜欢在灌木丛中繁衍生息,因此,定期修剪灌木,清除枯树枝和落叶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如果发现竹节虫的虫害,应及时将受感染的植株移除,避免虫害扩散。
第三,引入天敌昆虫来帮助防治。
一些昆虫,如竹节虫的天敌蜣螂,可以控制竹节虫的数量。
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来减少竹节虫的侵害。
当然,在引入天敌之前应该先了解这些天敌的生态习性和对药用植物的影响。
第四,使用合适的防治药物。
如果竹节虫的侵害达到一定程度,不容忽视的话,可以使用一些合格的杀虫剂。
然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对其它生物的伤害,应选择低毒性和环境友好的杀虫剂,并按照正确的方式和剂量进行使用。
同时,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也需要注意。
选择适合药用植物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可以降低竹节虫的侵害风险。
除此之外,还应定期检查植株和生长环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保持植株健康和预防药用植物害虫的侵害是一个持久而综合的过程。
总之,药用植物的害虫竹节虫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采取一系列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害虫的侵害。
建立健康的植株基础,破坏害虫生存环境,引入天敌昆虫,使用合适的防治药物,注意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定期检查和处理问题都是有效控制竹节虫的方法。
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防治药用植物害虫竹节虫,保护药用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习(病虫害部分)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习(病虫害部分)1.引言介绍病虫害防治实习的目的和意义,说明实习期间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实习流程。
2.病虫害概述描述常见的药用植物病虫害种类,包括病原体、虫害种类和影响。
介绍它们对药用植物的危害和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3.病虫害防治方法3.1 预防措施描述如何通过合理的种植和管理,预防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包括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清理病虫源、保持植物健康等方法。
3.2 化学防治介绍常用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药剂、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3 生物防治说明利用天敌、寄生菌和拮抗菌等生物防虫害的方法,介绍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3.4 综合防治强调综合利用不同防治方法,相互配合来防虫害。
介绍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组合不同的防治手段。
4.病虫害防治实习内容4.1 病虫害诊断详细描述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和步骤,包括病虫害鉴定技术和常见病虫害症状的辨识。
4.2 病虫害防治实验介绍实习期间参与的病虫害防治实验,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等。
4.3 病虫害防治现场实践描述实习期间参与的病虫害防治实践活动,如田间观察、样品采集和野外调查。
5.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的病虫害防治案例,对病虫害的诊断和治理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6.结论总结实习期间所学到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和经验,提出对未来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附件:1.实习日志2.病虫害鉴定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药管理条例:指国家对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法规。
2.植保法:指国家对植物病虫害防治进行管理的法规。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药用植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然而,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因此,合理有效地防治药用植物病虫害对于保障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一、药用植物常见的病虫害及其症状1. 病害防治药用植物常见的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圆形斑点或霉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黄、干枯。
细菌性病害一般表现为植物组织坏死、病斑水浸。
而病毒性病害则可导致植物迅速枯萎、畸形生长。
2. 虫害防治药用植物的常见虫害包括蚜虫、食叶害虫和果实害虫。
蚜虫是常见的药用植物害虫之一,它们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生长不正常,严重时可使植物枯萎死亡。
食叶害虫主要以叶片为食,造成植物叶片脱绿、凋萎。
果实害虫则直接危害植物的果实,导致果实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二、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敌害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害。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或昆虫寄生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通过微生物制剂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生物防治方法对于环境友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采用农药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方法。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农药,并按照指导使用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或施药。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3.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包括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疏果疏叶、及时清除病虫害植株等。
通过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4. 种质资源抗性利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抗性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通过选育、筛选和利用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或基因型,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种质资源抗性利用是长期有效的防治措施。
三、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经验与挑战1. 经验总结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药用植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具有的药用价值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药用植物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综合防治成为了关键问题。
本文将介绍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一、病虫害的危害与特点药用植物的病虫害是指因病菌、真菌、病毒或昆虫等生物及其活动对药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的损害。
常见的病虫害有黄萎病、霜霉病、白粉病、蚜虫等。
病虫害不仅会导致药用植物的产量下降,还会影响其药用品质,甚至造成部分植株的死亡。
此外,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长、品种繁多,抗病虫害能力有差异,因此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植物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综合防治策略。
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一)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和土壤环境药用植物的选择种植地点应考虑到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合理选择土壤种类和施肥方法,提高土壤肥力及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二)合理轮作和间作通过药用植物的合理轮作和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频率,间作可以利用不同植物之间的物质和生理差异,达到相互促进或者相互抑制的效果。
(三)加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或者病媒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例如,利用昆虫来捕食或寄生害虫,或者利用真菌来拮抗病原真菌的生长。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长效的特点,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科学施用农药当病虫害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选择科学施用农药进行防治。
农药的选择应根据病虫害的类型、严重程度和药用植物的抗药性来确定。
同时,农药的施用剂量要准确,避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三、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案例分析以“黄芪霉菌病”为例,介绍药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案例。
黄芪霉菌病是黄芪上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严重影响黄芪的产量和药用价值。
综合防治黄芪霉菌病的策略如下:(一)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二)合理调整黄芪的种植密度和间距,保持植株的通风良好;(三)定期清除黄芪霉菌病病斑叶片,避免病害扩散;(四)采用黄芪霉菌病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拟青霉菌来拮抗黄芪霉菌的生长;(五)根据病害发展情况,合理施用防治农药,如选择生态友好型的农药进行喷洒。
麻黄病虫害防治麻黄病虫害是指在麻黄树木上引起的病害和害虫的侵袭。
麻黄是一种观赏植物,也是一种药用植物,所以对于麻黄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麻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病害防治1. 灰霉病防治:灰霉病是导致麻黄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防治灰霉病的方法如下:- 保持通风:确保麻黄树木的通风良好,尽量减少湿度,为病原菌的生长提供不利条件。
- 喷洒药剂:可以使用适量的含有防腐剂的杀菌剂,定期喷洒在麻黄树木上,预防灰霉病的发生。
2. 炭疽病防治:炭疽病在麻黄树木上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防治方法如下:- 清洁消毒:定期清洁麻黄树木的树皮和树干,将已感染的病叶、病枝进行清除,并在伤口处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 合理施肥:适时给麻黄树木施肥,保持其生长健康,增强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3. 疮痂病防治:疮痂病也是麻黄病害中的一种常见病,防治方法如下:- 剪除患部:将感染疮痂病的患部剪除,避免蔓延感染其他部位。
- 生物控制:利用一些天敌昆虫来控制病菌的繁殖,例如寄生菌、天敌昆虫等。
二、害虫防治1. 蚜虫防治:蚜虫是麻黄树木上常见的害虫,对麻黄的生长造成很大威胁,防治方法如下:- 机械除虫:手工捕捉,用带水的刷子或喷水器冲刷,将害虫冲落。
- 生物防治:引入一些捕食蚜虫的天敌,例如瓢虫、蚜虫寄生菌等。
2. 蛞蝓与蠕虫防治:蛞蝓与蠕虫都是会危害麻黄树木的害虫,对于它们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地面清洁:将树下的杂草、枯叶清除,减少害虫的繁殖和藏身之地。
- 物理防治:可以使用捕杀器具,例如蠕虫板和蛞蝓捕捉器,引诱并除掉这些害虫。
3. 叶螨防治:叶螨是麻黄树上常见的害虫,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防治:- 喷洒杀螨剂:在麻黄树上喷洒含有杀螨剂的药液,杀灭叶螨以防止繁殖。
-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麻黄树的叶片,将已被害虫占领的叶子剪除,避免传播。
总结起来,麻黄病虫害的防治应该综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并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全面提高麻黄树木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泽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泽泻(学名:Acorus calamus L.)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水湿地带、沼泽地和池塘边缘等环境中。
泽泻具有许多药用价值和功能,如清热解毒、祛湿除热、促消化等。
目前,泽泻已被广泛种植和应用于各种领域。
但是,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质,泽泻也存在着许多病虫害,长期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将直接影响泽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泽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泽泻病虫害的种类泽泻生长在潮湿的土地上,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主要病虫害包括:1.炭疽病:它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可使泽泻的叶子、茎、根等部位出现炸裂、溃烂、腐烂等症状。
严重时会导致泽泻凋谢、叶片死亡。
2.锈病:它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会在泽泻的叶片上形成黑褐色的斑点,逐渐扩大并呈现锈色。
受到感染的泽泻叶片会逐渐枯萎死亡。
3.叶斑病:它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会在泽泻叶面上形成黄色斑点,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导致泽泻叶片逐渐枯萎、死亡。
4.蚜虫:它们是泽泻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在泽泻叶片和茎部上吸食汁液,导致泽泻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严重时会引发泽泻秆萎。
5.螟虫:它们是泽泻茎部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在泽泻的茎部穿孔进行挖洞,引起茎部死亡,严重时会导致泽泻的生长受到影响,产量下降。
二、泽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炭疽病防治(1)在种植前及时清理田地,减少炭疽菌的存活数量。
(2)及时疏枝修剪,保持通风透气,避免多余的水分滞留。
(3)在病害发现时,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增强泽泻植株的免疫力,减轻对病害的感染。
(4)强化土地管理,适时施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提高泽泻的养分吸收能力,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2.锈病防治(1)及时喷洒化学农药进行治疗,有效清除病菌,同时加强植株保健,提高泽泻的防病能力。
(2)强化土地管理,保持土壤透气性和湿度等因素的平衡,避免病害的发生。
(3)在泽泻生长的过程中,及时修剪植株,增强通风透气作用,减少水分滞留,避免病害的滋生。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药用植物作为一类重要的资源品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药用植物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导致产量下降甚至全部死亡。
因此,研究和控制药用植物病虫害,对于保护和促进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首先需要准确地识别害虫和病原体。
这有助于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而且,通过了解害虫和病原体的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特点以及传播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防治策略,以期达到防治的效果。
对于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是常用的手段。
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农药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加环保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制剂或生物控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这些生物制剂或生物控制剂通常是来源于天然物质,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不造成环境污染、可持续利用、安全性高等优点。
适当应用生物农药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另外,合理的农业措施也是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做好田间管理,保持农田的通风、排水和养分供应等工作,以维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其次,要加强药用植物的健康管理,通过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深耕松土以及适时修剪等方式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此外,合理的灌溉和施肥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除了以上措施外,农民还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来防治药用植物病虫害。
物理防治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例如,利用灯光诱捕器吸引害虫,然后进行收集和销毁;利用粘虫板将害虫黏住,避免其危害植物。
这些物理防治方法不仅环保且无毒害,对人畜无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此外,农民还可以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来对抗药用植物病虫害。
综合防治是指将多种防治手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防治体系。
这种综合防治体系可以大大提高防治的效果,同时还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
(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8学分:2 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中草药栽培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了解药用植物病虫的种类、识别,掌握常见病虫的防治方法,对学生自主解决药用植物种植中病虫的防治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药用植物病虫的识别,学会药用植物病虫防治的方法,能运用植保技能,为药用植物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植保技术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2、牢固掌握植保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病虫的识别、发生规律、综合防治的方法,了解植保学科的发展前沿;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会利用植保技能防治药用植物病虫害,为种植出优质的药材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内容
了解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性质、内容、任务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性质、内容、任务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重点与难点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内涵;植保方针及可持续植保的理念。
第二章药用植物昆虫基础知识
1. 教学内容
昆虫知识的基本概念;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昆虫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从整体上把握昆虫知识的基本概念;昆虫头、胸、腹的构造;昆虫的繁殖、生活及与生活的环境的关系;农业昆虫的分类。
进而了解本地药用植物昆虫的种类。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昆虫、羽化、孵化、孤雌生殖、世代重叠、昆虫的世代、生活年史、休眠、滞育、趋性的基本概念;掌握药用植物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防治的方法。
难点:药用植物害虫的识别,分类。
植保技能在药用植物害虫防治中的运用。
第三章药用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1. 教学内容
植物病害知识的基本概念;病害的症状;病原生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植物病害的诊断。
2.教学基本要求
从整体上把握植物病害知识的概念;植物病害的病征和病状的类型;真菌、细菌和病毒及所至药用植物上的主要病害;发病的过程、侵染循环、植物发病具备的三个条件;植物病害诊断的程序;结合了解本地药用植物上病害的种类。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植物病害、症状、病征、病状、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侵染循环、转主寄主、生理小种、分生孢子、孢子、诊断的基本概念;掌握药用植物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难点:药用植物病害的识别,病原物。
植保技能在药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运用。
第四章药用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1. 教学内容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概念;防治的五种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把握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五种方法: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了解综合防治的观点;综合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的基本概念;认识五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运用五种方法防治药用植物病虫害。
难点: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在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
第五章主要植物病虫害
1.教学内容
人参、天麻、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茎叶类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类药用植物、花类药用植物、皮类药用植物上的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和防治的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人参病虫害;
三七病虫害;
天麻病虫害;
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甘草、黄芪、丹参、紫胡、何首乌、百合、黄岑、川芎、山药、黄连、板兰根、当归、麦冬等上的病虫害;
茎叶类药用植物:细辛、广藿香、穿心连、绞股蓝、益母草、芦荟等上的病虫害;
果实种子类药用植物:牛蒡、五味子、枸桔、山茱萸、栀子、砂仁、紫苏、银杏等上的病虫害;
花类药用植物:红花、菊花、金银花、款冬、洋金花上的病虫害;
皮类药用植物:杜仲、牡丹、肉桂等上的病虫害。
以上药用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病虫的识别、防治方法。
难点:病虫发生规律的认识,从中找出薄弱环节加以防治方法的制定。
四、学时分配
五、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微生物学、化学。
因此,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处理好本门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宫喜臣.药用植物保护.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年12月
[2] 徐志宏.香榧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3] 郑永利.中草药病虫原色图谱.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月
七、实验教学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的观察
实验二:昆虫的虫态及变态观察
实验三:昆虫的分类
实验四:植物病害症状类型观察
实验五:植物形态真菌观察
实验六:植物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七:病原线虫形态观察
实验八:药用植物病害的识别
实验九:药用植物虫害的识别
八、其它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熟识常见药用植物病虫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病虫的识别特点。
2、实验应与理论学习密切结合,适当开展教学讨论和植保技能的检测。
执笔人:太光聪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系主任审核签名: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药用植物病虫防治实验学时:30 实验学分:2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是《药用植物病虫防治》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药用植物病虫的种类,掌握病虫的基础知识,常见的病虫的识别,病原的
镜检,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授课对象是中草药栽培专业的专科学生。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药用植物病虫防治》是一门技术专业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病虫知识的了解,掌握药用植物病虫的防治方法。
同时为当好植物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每组20人,每个实验的学时2~4学时,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3、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严格遵守实验课守则,认真实验,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考核。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1、每次实验必须由指导教师点名,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
2、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
3、考核与课程同步,实验考核考分占课程总分数的10%。
六、本实验课配套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1] 宫喜臣.药用植物保护.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年12月
[2] 徐志宏.香榧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3] 郑永利.中草药病虫原色图谱.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月执笔人:金燕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系主任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