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2
- 格式:doc
- 大小:60.08 KB
- 文档页数:12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 修辞手法【学习重点】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探究•体验区採究超难体验“语” “文-'魁力里解引子思考:弓I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答案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二析活动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答案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
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当你看到“晶晶亮,透心凉”“万家乐,乐万家”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
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难怪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呢!那么,广告语主要采用的是哪些修辞格呢?常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答案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
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败笔”。
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修辞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和沟通。
因此,不能违反广告语言真实、生动、简洁、准确的要求,“过度”运用修辞,会导致沟通的障碍。
前些年,在我国广告界就出现过这种现象,有一则运用夸张的广告,竟达到虚假的程度:“某某某,五十亿人的家庭医生。
”(2)谐音广告的泛滥,不但破坏了汉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而且引起了不必要的反感情绪。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2、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教学难点: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一、引入:语言,不仅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艺术性。
有生命力的文章,往往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
语言的鲜明、生动、有趣、准确,还离不开修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二、课堂活动:广告修辞大擂台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
(香皂)夸张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
(保健品)夸张3、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处理器)比喻4、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
(服装)比喻5、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刻。
(手表)比喻6、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
(内衣)比喻7、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对偶8、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
(彩电)排比9、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
(收音机)排比三、认识修辞手法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A、比喻B、比拟C、借代D、夸张E、对偶F、排比H、设问G、反问(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①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
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比喻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主题展示引子感悟“母鸡”与“鸡蛋”―→恰当地使用修辞⎩⎪⎨⎪⎧ 使语言表达生动、鲜明、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活动探究 广告修辞大擂台―→修辞使用要谨慎⎩⎪⎨⎪⎧(1)恰如其分地运用会使广告语形象生动,脍炙人口。
(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2)运用不当则会造成“败笔”。
(不真实、准确,滥用谐音,表达模糊,失去关联等)要点归纳1.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偏重于语句意义比喻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类型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2.区分易混淆的修辞手法(1)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的作用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借喻与借代的区别与联系①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②不同点:借代的重点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重点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对偶与对比的区别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白酒)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汽车)3.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处理器)4.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电讯)5.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
(服装)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
(收音机)7.药材好,药才好。
(药品)8.赤橙黄绿青蓝紫,天上长虹落人间。
(彩电)上面是一些精彩的广告词,你知道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知识·梳理][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本节着重学习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节内容涉及的考点较多,近年一般与扩写、仿写、图文转换、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结合考查。
[典例·探究](2015·山东高考)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
这潭水,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
解答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和”【解析】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
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白酒)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汽车)3.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处理器)4.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电讯)5.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
(服装)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
(收音机)7.药材好,药才好。
(药品)8.赤橙黄绿青蓝紫,天上长虹落人间。
(彩电)上面是一些精彩的广告词,你知道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知识·梳理][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本节着重学习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节内容涉及的考点较多,近年一般与扩写、仿写、图文转换、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结合考查。
[典例·探究](2015·山东高考)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
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解析】 本题考查变换句式。
解答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解析】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
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考纲考核要求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为: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
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2.教材位置及内容分析《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位于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章第二课。
这一章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将要求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不单要符合语法逻辑,还要有美感。
这要求我们要细细品味一字一句,使鉴赏和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本节课从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原则入手,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见修辞,并且把语言表达得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符合社会语言应用的规范,还要把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有趣,这是高中阶段语言学习和训练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学情分析】: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但是当它们出现在试卷中,比如牵涉到修辞手法的诗歌鉴赏题,学生不见得能准确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另外,体现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写作,语言表达也是衡量一篇文章的重要标准。
就所带学生的作文书写情况来看,立意是第一大问题区,语言也是其中的一大问题区:语言偏口语化,词汇贫乏,句子表达方式中矩中规,不够新颖、生动、有趣,缺乏文学性和可欣赏性。
所以学习和辨别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而达到熟练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涉及修辞手法的题目中解疑答惑如有神助,而且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在符合语法规范的前提下更加的生动形象、新颖有趣,具有美感,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类型、表达效果。
②辨别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创设题目,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赵艳莹指导教师:李忠茂【教材分析】:1.考纲考核要求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2019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为: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
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2.教材位置及内容分析《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位于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章第二课。
这一章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将要求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不单要符合语法逻辑,还要有美感。
这要求我们要细细品味一字一句,使鉴赏和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本节课从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原则入手,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见修辞,并且把语言表达得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符合社会语言应用的规范,还要把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有趣,这是高中阶段语言学习和训练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学情分析】: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但是当它们出现在试卷中,比如牵涉到修辞手法的诗歌鉴赏题,学生不见得能准确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另外,体现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写作,语言表达也是衡量一篇文章的重要标准。
就所带学生的作文书写情况来看,立意是第一大问题区,语言也是其中的一大问题区:语言偏口语化,词汇贫乏,句子表达方式中矩中规,不够新颖、生动、有趣,缺乏文学性和可欣赏性。
所以学习和辨别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而达到熟练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涉及修辞手法的题目中解疑答惑如有神助,而且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在符合语法规范的前提下更加的生动形象、新颖有趣,具有美感,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类型、表达效果。
②辨别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异同。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辞格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比喻、比拟、借代、通感、镶嵌的特点和用法3、运用修辞格知识分析其应用教学重难点掌握并应用辞格特点对诗文时文进行辨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指出下面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证监会忠告股民:近期不要进入股市,否则,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西服进去三点式出来;老板进去打工仔出来;博士进去痴呆傻出来;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鳄鱼进去壁虎出来;蟒蛇进去蚯蚓出来;牵狗进去被狗牵出来.....(排比、借代、比喻、夸张)二、历年高考要求掌握的8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比喻、比拟、借代、各自有哪几种?2、比喻与比拟的如何区别?3、借喻与借代的如何区别?要点:1、比喻的种类(1)明喻。
喻词“像、似、仿佛、犹如”。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喻词“是”“成了”“变成”。
例如:有时候爱是粉红的羽毛,谁捧着都有微笑的眼角。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2、运用比喻要注意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②.比喻要合乎事理。
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情感上感觉别扭。
③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A、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B、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C、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D、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语言表达的十八班武艺——修辞手法教学目标:学生熟练掌握考纲要求的常见的修辞手法。
做到准确判断类型,清楚修辞作用,熟练掌握答题思路和格式。
教学难点:比喻和比拟的区分,借代和借喻的区分,夸张、设问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明确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并且,明确了“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级。
它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手法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二、修辞考试题型。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效果)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5、通过作文考查三、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比喻的必备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光。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