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极性颠倒
- 格式:pdf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63
化学溶剂极性大小顺序单一溶剂的极性从小到大顺序为: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为:苯∶氯仿(1+1)→ 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常用流动相极性: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水Isooctane(异辛烷)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Cyclopentane(环戊烷)n-heptane(庚烷)Butyl chloride(丁基氯;丁酰氯)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乙炔化三氯)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i-propyl ether(丙基醚;丙醚乙酸苯乙酯phenethyl acetate苯乙酸乙酯ethyl phenylacetate乙酸乙酯英文名: Ethyl acetate 俗称: 醋酸乙酯【参数】1、分子式: CH3COOC2H52、分子量: 88.113、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 带有水果香味, 沸点77.1, 比重为0.9006, 自然点425.5, 闪点-4易燃, 蒸汽与空气混合时爆炸极限2.2%-11.2%(V/V), 具有酯的通性, 可水解, 微溶于水, 溶于乙醇等一般有机溶剂。
常用溶剂极性顺序
常用溶剂极性顺序为:水(H2O)>甲醇(MeOH)>乙醇(EtOH)>丙酮(Me2CO)>正丁醇(n-BuOH)>乙酸乙酯(EtOAc)>乙醚(Et2O)>氯仿(CHCl3)>苯(C6H6)>四氯化碳(CCl4)>正己烷≈石油醚(Pet.et)。
其中甲醇、乙醇和丙酮三种溶剂能与水互溶,正丁醇是所有与水不相容(分层)的有机溶剂中极性最大的,常用于萃取苷类成分。
氯仿是唯一比重比水重的溶剂。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
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
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
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拓展资料:
水不具有任何药理与毒理作用,且廉价易得。
所以水是最常用的和最为人体所耐受的极性溶剂。
水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及其他极性溶剂以任意比例混合。
水能溶解无机盐以及糖、蛋白质等多种极性有机物。
液体制剂用水应以蒸馏水为宜。
水的化学活性较有机溶剂强,能使某些药物水解,也容易增殖微生物,使药物霉变与酸败,所以一般以水为溶剂的制剂不宜久贮。
在使用水作溶剂时,要考虑药物的稳定性以及是否产生配伍禁忌。
一、CT外部开路,处理时将CT侧接地,然后在处理断线,(规程上是这么说的),请问怎么将CT侧接地?1、因为CT二次都有接地点,所以可以在端子排CT侧将断线相CT接地,将该相CT短接,再处理外部断线问题。
2、我认为,至少可以在CT二次端子接线柱上短接端子,处理后面的断线部分。
但有一点,处理时要站在绝缘垫上,防止伤及自身。
因为可能会有一定电压。
3、先退出相关保护,在电流端子排靠CT侧用短接线短接.然后将电流端子打开进行相关处理.注意使用绝缘工具并站在绝缘垫上.4、我遇到过一次很严重的CT开路,发电机的出口CT,在励磁间里的端子排上开路了,把整个二次柜都烧了,不停的放电,最后机子硬是挺过来了,开路的CT在发电机出口给重新短路了一下,就维持运行了。
二、当出现CT开路的时候,在CT开路处是电压最高的地方烧坏还是在回路中对地绝缘最薄弱的地方烧坏?电流互感器不许开路?开路后有如下现象,应如下处理(1)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大小与二次负载的电流大小无关。
互感器工作正常时,由于阻抗很小,接近于短路状态,一次电流所产生的磁化力大部分被二次电流所补偿,总磁通密度不大,二次线圈电势也不大。
当电流互感器开路时,阻抗无限增大,二次电流等于零,副磁化力等于零,总磁化力等于原绕组磁化力(I0W1=I1W1)。
也就是一次电流完全变成了激磁电流,在二次线圈产生很高的电势,其峰值可达几千伏,威胁人身安全,或造成仪表、保护装置、互感器二次损坏。
另一方面原绕组磁化力使铁芯磁通密度过度增大,可能造成铁芯强烈过热而损坏。
(2)电流互感器开路时,产生的电势大小与一次电流大小有关。
在处理电流互感器开路时一定将负荷减小或使负荷为零,然后带上绝缘工具处理,在处理时应停用相应的保护装置。
最先在CT开路处燃烧。
三、变电站 PT、CT障碍及异常处理一、PT、CT当有下列故障象征之一时,应退出相应保护,立即停用互感器。
1. 10KV PT高压侧熔丝连续熔断二次及以上者。
铅酸蓄电池反极现象引言: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等领域。
然而,在使用铅酸蓄电池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种现象,即反极现象。
本文将对铅酸蓄电池反极现象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原因和应对方法。
一、什么是铅酸蓄电池反极现象?铅酸蓄电池反极现象,又称为极性颠倒,是指在使用铅酸蓄电池时,正负极的极性发生了颠倒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铅酸蓄电池的正极为铅(IV)氧化物(PbO2),负极为纯铅(Pb)。
而反极现象则是正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发生了异常,导致正负极的功能颠倒。
二、铅酸蓄电池反极现象的原因1. 过充电:铅酸蓄电池在充电时,如果超过其额定电压进行过充电,就容易发生反极现象。
过充电会引起正负极的化学反应逆转,导致正负极的功能发生颠倒。
2. 长时间放电:当铅酸蓄电池长时间处于放电状态时,也容易引发反极现象。
长时间放电会导致电池内部的酸浓度不均匀,从而使正极和负极的化学反应发生异常,出现反极现象。
3. 电解液温度过高:高温环境中使用铅酸蓄电池,会使电解液的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正负极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当温度过高时,正负极的化学反应会变得不稳定,容易产生反极现象。
三、铅酸蓄电池反极现象的危害铅酸蓄电池反极现象会对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严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池容量下降:反极现象会导致正负极的功能颠倒,从而使电池的容量下降。
电池容量下降会导致电池储存和释放电能的能力减弱,影响电池的使用效果。
2. 电池寿命缩短:反极现象会使电池的内部结构变得不稳定,加速电池的老化过程。
电池寿命的缩短会增加更换电池的频率和成本。
3. 电池损坏:反极现象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异常,产生过多的气体和热量。
这些异常的化学反应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压力增大,从而引发电池的损坏,甚至引发电池爆炸的危险。
四、如何应对铅酸蓄电池反极现象1. 控制充电电压:在使用铅酸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应遵循正确的充电电压范围,避免过充电引发反极现象。
电容器的特点电容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和性能。
它在电路中起到储存和释放电能的作用,并且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容器的特点,包括电容性、电容值、极性、介质、尺寸、稳定性以及应用等方面。
1. 电容性电容器的最基本特点就是具有电容性,即能够存储和释放电荷。
当电容器两个导体之间施加电压时,正极就会吸收正电荷,负极则吸收负电荷,这样就在两极之间形成一个电场。
电容器的电容性取决于电场强度和两极之间的距离,电容值越大,电容器存储的电荷就越多。
2. 电容值电容器的电容值是衡量其存储电能能力的指标。
电容值的单位为法拉(F)。
常见的电容器电容值范围从纳法(F)到毫法(F)不等,不同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电容值。
一般来说,电容器的电容值越大,存储的能量就越多,但体积和成本也会增加。
3. 极性电容器的极性是指在实际应用中,电容器两个极的正负极性不能颠倒的特性。
极性电容器的两个极有明确的标识,一般用加号(+)和减号(-)或者标有正负符号表示。
电容器的极性有正极电容器和负极电容器两种类型。
正极电容器在正极上面可以施加正电压,负极电容器则在负极上施加负电压,如果极性颠倒,电容器可能会损坏或无法正确工作。
4. 介质电容器的介质是充当两个电极之间绝缘层的物质。
介质的选择对电容器的性能和特点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电容器介质包括塑料薄膜、陶瓷、液体等。
不同的介质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和耐压能力,影响着电容器的容量、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5. 尺寸电容器的尺寸大小因其电容值和应用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电容值越大的电容器体积也越大。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容器的体积不断减小,容量却不断增加。
这使得电容器在小型化电子设备和集成电路中应用更加广泛。
6. 稳定性电容器的稳定性是指其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容量和电阻值保持稳定和准确的能力。
电容器的稳定性受到温度、湿度、振动和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一些电容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在复杂和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工作。
AMF8系列控制系统功能说明AMF 系列可以遥控自动或手动启动或停止发电机。
这样使它用于备用发电系统。
保护是靠防止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油压过低,起动故障及超速等控制系统来提供的,还有电池电压过低警报系统,还加上接近低油压警报,接近高温度警报和充电器失灵等报警。
按钮与指示灯按钮:1. 循环向前选择发电机组的操作模式(关→手动→ 自动)2. 循环向后选择发电机组的操作模式(关→手动→ 自动)3.4. 5. 6.7. /闭合 8. /闭合9. 10. 11. 12. 指示灯:13. 市电电压存在:如果市电机电压存在并在限定值范围内,绿灯亮。
2 1 4 5 67 8910111214131518 17 1614.市电故障:当市电发生故障时红色指示灯开始闪亮。
按稳定亮光(如果故障警报仍然存在)或熄灭(如果警报解除)。
15.市电断路器闭合:如果市电断路器闭合,绿灯亮。
当市电断路器的反馈(GCB FEEDBACK)与市电断路器闭合/打开输出(MCB CLOSE/OPEN)不配合,绿灯闪亮。
16.发电电压存在:如果发电机电压存在并在限定值范围内,绿灯亮。
17.发电机组故障:当发电机组发生故障时红色指示灯开始闪亮。
按仍然存在)或熄灭(如果警报解除)。
18.发电机断路器闭合:如果发电机断路器闭合,绿灯亮。
当发电机断路器的反馈(GCB FEEDBACK)与发电机断路器闭合/打开输出(GCB CLOSE/OPEN)不配合,绿灯闪亮。
19.—手动—自动)。
^什么时候使用GCB ON/OFF按钮?在AUT(自动)模式中这些按钮不能使用。
在MAN(手动)模式中使用,但在任何断路器闭合前,电压必须在限定的范围内。
内部保护会反对两个断路器闭合同时进行。
显示菜单有2有用的显示菜单:MEASUREMENT(测量)和ADJUSTMENT(调整)。
不同的屏幕有每个菜单的内容,重复地按怎样看测量数据?1.MEASUREMENT(测量)菜单。
浅析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官能团极性反转”现象作者:计从斌马睿东来源:《化学教学》2015年第04期摘要:简单介绍了有机合成中反应物分子官能团的极性转换现象。
以近年的一些高考试题为例,介绍了解题的策略以及几类官能团极性反转在C-C键构建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相应的反应过程与原理。
关键词:有机合成;极性反转;官能团的极性;中学有机化学教学文章编号:1005–6629(2015)4–007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有机合成与推断的考查中,常会涉及许多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中不作要求的拓展性信息,这些拓展性信息在中学教材中也只作为科学视野让学生进行了解。
譬如基于碳负离子的C-C键构建合成中的格氏反应、羰基α-C参与的反应、有机锂反应、氰负离子合成羧酸、Wittig反应等,这些反应均涉及到有机合成中一些重要的方法策略,即“极性反转”。
表1列出了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中涉及“极性反转”的相关试题信息。
在有机反应逆合成分析过程中,往往要考虑化合物的“极性转换”。
由于中学阶段对此概念没有提及,但它作为合成策略在有机合成中比较有应用价值,而且在高考试题(2014江苏卷)中就已经涉及到利用“极性转换”策略设计有机合成路线问题。
本文以历年高考试题为载体,将关于极性转换在有机合成中的运用做一个简要介绍,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1 极性反转的简介极性反转(Umpolung),也称极性颠倒,指的是有机化合物中官能团极性的改变,它是基于碳负离子构建C-C键的有机合成策略重要概念之一[1],此概念首次由德国化学家D. Seebach与美国化学家E. J. Corey提出[2]。
大部分有机化学反应为离子反应类型,带正电荷的碳原子和带负电荷的碳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C-C键。
在有机合成逆合成分析时切断处对应合成子的碳原子显示相反的电性,不同合成子对应的合成试剂需保持相同的电性,若合成子与对应的合成试剂中反应位点碳的电性相矛盾,则需要进行极性反转来实现电性一致。
极性1.判定标准2.溶解性3.熔沸点4.应用地磁极性晶体管极性展开发光二极管引脚极性(图1)概念1:物体在相反部位或方向表现出相反的固有性质或力量。
[1]2:对特定事物的方向或吸引力(如倾斜、感觉或思想);向特定方向的倾向或趋势。
[1]3:对两极或起电(如物体的)特定正负状态。
[1]4:在化学中,极性指一根共价键或一个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
如果电荷分布得不均匀,则称该键或分子为极性;如果均匀,则称为非极性。
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与分子的极性相关。
[2]极性分子细胞极性指细胞、细胞群、组织或个体所表现的沿着一个方向的,各部分彼此相对两端具有某些不同的形态特征或者生理特征的现象。
关于形态上的极性,例如在腺上皮细胞中,核的位置靠近基部,中心体的位置靠近表面;在两栖类的成熟卵中,核靠近动物极,表层色素层分布在动物半球,卵黄粒多在植物半球等。
关于在生理上和细胞化学上的极性,如卵细胞质内的氧化还原能、氧的消耗、SH基、核糖核酸浓度的梯度等。
在形态形成中,极性在动态的意义上比较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涡虫的切断体进行再生时,从朝向原来前端的断面上再生出头部,从朝向原来后端的断面上再生出尾部。
水螅水母类的分离块往往显示出前后的极性,从前端再生出水螅体,从后端再生出螅茎。
卵的极性与由其所形成的胚的形态轴有密切的关系(参见卵轴)。
有时还出现细胞的极性受细胞内外环境影响的现象。
例如,墨角藻属的卵细胞,其极性可为pH的梯度、温度的梯度、光的照射等所左右。
还有许多无脊椎动物的卵,其极性是在卵形成时,由卵细胞和卵单壁所处的位置而定的。
[3]共价键极性共价键的极性是因为成键的两个原子电负性不相同而产生的。
三角形的三氟化硼分子电负性高的原子会把共享电子对“拉”向它那一方,使得电荷不均匀分布。
这样形成了一组偶极,这样的键就是极性键。
电负性高的原子是负偶极,记作δ-;电负性低的原子是正偶极,记作δ+。
[2]键的极性程度可以用两个原子电负性之差来衡量。
测判三极管极性的口诀测判三极管极性的口诀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是电子技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功,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笔者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图1是它们的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挡位。
图2绘出了万用电表欧姆挡的等效电路。
由图可见,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
二、 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图1)。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
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判断三极管类型及引脚极性的判别口诀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是电子技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功,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笔者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图1是它们的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挡位。
图2绘出了万用电表欧姆挡的等效电路。
由图可见,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参看图1、图2不难理解它的道理)。
二、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图1)。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 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
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直流电分正负极反了
标题:直流电正负极颠倒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问题描述
在使用直流电设备或电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正负极极性颠倒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该问题的可能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问题原因分析
1. 操作失误:不小心将正负极连接器接反,可能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 标记错误:由于制造过程中的错误或模糊标识,设备本身标记的正负极极性与实际极性不符。
3. 维修过程中的错误:在维修或更换电池时,可能发生错误的接线过程,导致正负极极性颠倒。
4. 错误的设备设计:某些设备可能未提供适当的保护措施来防止正负极极性颠倒。
三、问题解决方法
1. 注意操作:在使用直流电设备或更换电池时,务必小心连接正负极,避免操作失误。
3. 维修保养:在进行维修或更换电池时,仔细检查及确认正负极连接的正确性。
4. 进行设备检查:若出现直流电正负极颠倒问题较为频繁或存在其他相关问题,建议向专业机构或厂商进行设备检查,以确定设备设计是否存在问题。
总结:
直流电正负极颠倒问题可能源于操作失误、标记错误、维修过程中的错误或错误的设备设计等多种因素。
为避免该问题的发生,我们应谨慎操作,核对标记,维修保养时做好检查,如问题持续发生,应及时向专业机构或厂商寻求帮助。
车用铅酸蓄电池极性颠倒的检查和处理
肖永清
【期刊名称】《汽车运用》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蓄电池反极是指蓄电池的1个单格联接极性颠倒了。
当蓄电池在多个串联使用中,如果有某个电池容量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容量的话,在放电过程中,它就很快放完了自己的容量,这时这个失去容量的蓄电池不但不放电,还因为它的端电压比其它正常电池的端电压低而被反充电,以致使它的极板的正负极性逆转。
有反极故障的蓄电池单格,除了自身的有效电压丧失外,同时还抵消了蓄电池组中的2伏电压,因而总电压下降。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肖永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成都市将建立废旧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体系 [J],
2.车用铅蓄电池极性颠倒的检查和处理 [J], 晓青
3.铅酸蓄电池呼唤新标准——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行业现状及对策 [J], 孙晓
4.防止蓄电池单格极性颠倒 [J], 陈洪龙
5.防止蓄电池单格极性颠倒 [J], 陈洪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极性吸附剂:硅胶、氧化铝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对极性物质亲和力强对非极性成分吸附强溶剂极性增强溶剂极性增强?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降低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增强溶质可被极性强的溶剂洗脱溶质可被极性弱的溶剂洗脱极性及强弱判断:R-COOH﹥Ar-OH﹥R-OH﹥R-NH-﹥R-CO-NH-﹥R-CHO﹥R-CO-R?﹥R-COO-R?﹥R-O-R?﹥R-X?﹥R-H溶剂:介电常数ε增加?,极性增加?环己烷(1.88)苯(2.29)无水乙醚(4.47)氯仿(5.20)乙酸乙酯(6.11)乙醇(26.0)甲醇(31.2)水(81.0)亲脂性:石油醚>环己烷>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水<甲醇<乙醇<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单糖结构中反应活泼性顺序:端基C原子>伯C>仲C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由难到易程度为:C苷>S>O>N苷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的水解速率大50~100倍酮糖较醛糖易水解吡喃糖苷中,吡喃环C5上的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2-去氧糖>2-羟基糖>2-氨基糖易难芳香烃比脂肪烃易水解苷元为小基团者,苷键横键的比苷键竖键的易于水解,因为横键上原子易于质子化苷元为大基团者,苷键竖键的比苷键横键的易于水解,这是由于苷的不稳定性促使水解碱水解反应:速度难易与C7取代基有关:7-OH香豆素<7-OCH3香豆素<香豆素萘醌和蒽醌的苯环上的羟基酸性:β-羟基>α-羟基游离蒽醌的酸性强弱顺序为:含COOH>2个以上β-OH>1个β-OH>2个以上α-OH>1个α-OH1,8>1,4>1,5??答案:E>B>C>A>D>F黄酮类化合物取代基对溶解度的影响:羟基数目越多,水中溶解度增加;羟基甲基化后,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增加。
单一溶剂的极性从小到大顺序为:
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为:
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常用流动相极性:
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水
环已烷:-0.2、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乙酸:6.0、水:10.2
数值越大,极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