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日本管巢蛛_主题创新报告_20131023
- 格式:pdf
- 大小:556.43 KB
- 文档页数:23
跳蛛科(Salticidae)由Blackwall 于1841年建立,其物种数量丰富,是蜘蛛目中种类最多的科。
目前全世界已记录的跳蛛共671属6542种[1],其中中国记录有121属559种[1-2]。
拟蝇虎属(Plexip-poides )在全世界已记录26种,其中分布于中国的共18种[1]。
该属触肢器形态特殊;跗舟宽而扁平且较生殖球宽,后部侧向膨大;生殖球上部有一舌状或耳状突起;插入器细长,环绕生殖球;生殖厣强角质化;交媾管长,常呈螺旋状或不规则扭曲[3]。
莎茵蛛属(Thyene )在全世界共记录52种,中国仅6种[1]。
该属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别于其他属:触肢器的生殖球近圆形,通常具有舌状突起;插入器细长,沿生殖球边缘绕行1圈以上;外雌器的交媾管长,环状盘绕数圈[3]。
在鉴定采集自湖南省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蜘蛛标本时,作者发现了拟蝇虎属的一新种———亚壮拟蝇虎Plexippoides subvalidus sp.nov.和隶属莎茵蛛属的玉溪莎茵蛛Thyene yuxiensisXie &Peng,1995的雌性补充种。
本文提供了新种亚壮拟蝇虎与玉溪莎茵蛛雌性补充种的外形和生DOI:10.16605/ki.1007-7847.2023.06.0167中国跳蛛一新种及玉溪莎茵蛛雌蛛新发现记述(蜘蛛目:跳蛛科)收稿日期:2023-06-12;修回日期:2023-07-22;网络首发日期:2023-10-16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蜘蛛分类学研究”(18C0058);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湖南省雪峰山脉蜘蛛分类学研究”(21B0055)作者简介:周俞辰(1999—),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蜘蛛分类学研究;*通信作者:刘萍(1982—),女,湖南郴州人,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蜘蛛分类学研究,E-mail:*****************。
周俞辰1,李松林1,王成2,刘萍1*(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湖南长沙410081;2.铜仁学院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贵州铜仁554300)摘要:本文记述了采自湖南省的中国跳蛛科一新种———亚壮拟蝇虎Plexippoides subvalidus sp.nov.,以及玉溪莎茵蛛Thyene yuxiensis Xie &Peng,1995的雌蛛,提供了两个物种的外形及外生殖器显微照片。
安徽省宣城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体现出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A.春江水暖鸭先知B.春风又绿江南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下列关于该生态瓶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适合长期置于阴暗处B.动物的数量越多,生态瓶越稳定C.细沙中的分解者是该生态瓶的主要成分D.该生态瓶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顺序是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A.②④①③⑤B.②④①⑤③C.①③②④⑤4.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人工放射性核素在海洋鱼类中的富集、分布及放射损伤研究进展》一文中引用了Tateda 科研团队利用动态生物舱模型模拟福岛南部沿海生物群中铯-137水平的研究成果。
某科研机构重复该实验,模拟某放射性核素浓度,研究一条食物链,得到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体A B C D E某放射性核素浓度/ppm0.057 1.2580.39A.浮游藻类的富集作用最强B.表中A、C之间是捕食关系C.表中生物A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D.若人捕食了D,则人是生物富集的最大受害者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团队构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月宫一号”,里面空气和土壤(含多种常见的土壤小动物)来自自然界,土培了植物、饲养了动物、培养了微生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月宫一号”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B.“月宫一号”正常运行离不开光照C.“月宫一号”里的动物属于分解者D.“月宫一号”土壤中含有的细菌、真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6.近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逐渐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绿色生态理念家喻户晓。
文献调研报告模板范文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3 研究方法与范围 (4)二、文献综述 (5)2.1 相关概念界定 (6)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7)2.2.1 国内研究动态 (8)2.2.2 国外研究动态 (9)2.3 文献评述与分析 (10)三、主要文献研究 (12)3.1 经典文献研究 (13)3.2 最新文献研究 (14)3.3 深度剖析代表性文献 (15)四、文献综合评述 (16)4.1 文献总结 (17)4.2 文献不足与争议 (18)4.3 对研究的启示 (19)五、未来研究方向 (20)5.1 研究空白与展望 (22)5.2 研究创新点与建议 (23)一、内容概述本文献调研报告旨在对某一主题或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参考框架。
报告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与建议以及结论。
引言: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为后续文献梳理和分析奠定基础。
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类,对已有研究的主要观点、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找出研究领域的空白和发展潜力。
研究方法:详细介绍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过程,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结果与分析:对研究所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研究现象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为后续讨论和建议提供有力支持。
讨论与建议:对研究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评价,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启示。
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明确的研究结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XX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XX领域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㊀Guihaia㊀Aug.2023ꎬ43(8):1375-1382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03045孙名浩ꎬ李颖硕ꎬ赵富伟ꎬ2023.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问题刍议[J].广西植物ꎬ43(8):1375-1382.SUNMHꎬLIYSꎬZHAOFWꎬ2023.Discussionon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J].Guihaiaꎬ43(8):1375-1382.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问题刍议孙名浩1ꎬ李颖硕1ꎬ赵富伟1ꎬ2∗(1.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ꎬ南京210042ꎻ2.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ꎬ武汉430072)摘㊀要: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是测序技术的产物ꎬ至少包括DNA㊁RNA等遗传物质的序列信息和天然产物化学结构信息等ꎬ其获取和利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进程的热点和焦点ꎮ自2016年以来ꎬ«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各方对此虽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讨论ꎬ但在DSI内涵和外延㊁与遗传资源的关系㊁开放获取㊁监测DSI的利用等领域仍然存在根本分歧ꎮDSI获取与惠益分享问题面临政治博弈㊁技术障碍㊁国内法与国际法协调㊁多公约协同等多重挑战ꎮ我国作为全球DSI的主要提供国和利用国ꎬ为有效应对DSI获取与惠益分享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ꎬ有必要加强以下方面的相关工作:(1)加强DSI的相关基础研究工作ꎬ特别是需要强化跨学科研究ꎬ并开展惠益分享试点示范ꎻ(2)适时制定生物信息数据管理制度ꎬ系统构建生物资源数据分类㊁汇交㊁共享㊁研究㊁利用㊁跨境传输㊁惠益分享等关键制度ꎻ(3)加快建成开放㊁安全㊁共享㊁互惠的全球性生物资源数据生产和存储基础设施ꎬ加强生物资源数据国际合作ꎻ(4)充分发挥诸如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等跨部门协调机制作用ꎬ持续加强我国参与DSI相关国际论坛讨论的协同增效ꎮ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公约»ꎬ名古屋议定书ꎬ遗传资源ꎬ数字序列信息ꎬ获取与惠益分享中图分类号:Q94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 ̄3142(2023)08 ̄1375 ̄08Discussionon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SUNMinghao1ꎬLIYingshuo1ꎬZHAOFuwei1ꎬ2∗(1.Nanjing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MEEꎬNanjing210042ꎬChinaꎻ2.ResearchInstituteofEnvironmentalLawꎬWuhanUniversityꎬWuhan430072ꎬChina)Abstract: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hereinaftercalledDSI)referstodatageneratedthroughsequencingtechnologies.Itconsistsofabroadrangeofgeneticsequencedataꎬwhichincludesthedigitalizeddetailsofanorganism sDNAandRNAꎬandchemicalstructureinformationofnaturalproducts.ConsideringitssignificanceꎬDSIhasbecomeahot ̄buttonissueofdiscussionsaroundinternationaltreatiessuchas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ꎬ收稿日期:2023-06-06基金项目: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㊁观测与评估专项ꎻ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FY00801 ̄03)ꎮ第一作者:孙名浩(1993-)ꎬ硕士ꎬ助理研究员ꎬ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㊁遗传资源保护研究ꎬ(E ̄mail)sunminghaotx@163.comꎮ∗通信作者:赵富伟ꎬ博士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㊁遗传资源㊁传统知识保护等研究ꎬ(E ̄mail)zhaofuwei@outlook.comꎮtheInternationalTreatyonPlantGeneticResourcesforFoodandAgricultureꎬandthePandemicInfluenzaPreparednessFrameworkfortheSharingofInfluenzaVirusesandAccesstoVaccinesandOtherBenefitsꎬwithparticularfocusonitsaccessꎬuseꎬandbenefit ̄sharingprocess.Since2016ꎬfruitfuldiscussionshavebeenmadeamongstakeholdersaboutDSI saccessanduseꎬalbeitdisagreementsremaininsomeareasꎬexamplesofwhicharetheconnotationanddenotationoftheplaceholdertermꎬDSI srelevancetogeneticresourcesꎬthedefinitionofopenaccessꎬthemonitoringofDSIuse.ThroughanalyticalresearchofDSIitselfandcontroversiesarisingfromitꎬwecometothefollowingobservations:ScienceadvicealoneisnotenoughtomitigatethedifferencesoriginatingfromtheconflictofinterestsbetweenstakeholdersꎻDSI splaceholderstatushasmadethefulfillmentofthebenefit ̄sharingobligationtoitmorecomplexꎻThelargevarietyofdomesticregulationsaroundDSIthatexistinpartiesimpliesthatthesetupofafeasibleꎬmultilateralinternationalsystemisnoeasytaskꎻAnapproachthatcoordinatesdifferentframeworkconventionsisurgentlyneededtotackletheongoingchallengesfacingDSI.Toeffectivelycopewiththe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broughtbyDSI saccessanduseꎬChinaꎬasamajorprovideranduserofDSIintheworldꎬshouldintensifyeffortsmadeinthefollowingfourareas:(1)FundamentalresearchesonDSIꎻtothisendꎬweshouldencouragetheadoptionofinterdisciplinaryapproachesinDSIresearchandintroducepilotdemonstrationprojectsonaccesstoandbenefit ̄sharingofDSIꎻ(2)Thetimelyestablishmentofbiologicaldataadministrationsystemꎻweshouldconstructacomprehensivesystemofbiologicalresourcedatamadeupofcrucialcomponentsincludingclassificationꎬconvergenceꎬsharingꎬresearchꎬutilizationꎬcross ̄bordertransmissionꎬandbenefit ̄sharingꎻ(3)Infrastructuredevelopmentthatincreasetheopennessꎬsafetyꎬsharingꎬandreciprocityoftheproductionandstorageofglobalbiologicalresourcedataꎻweshouldstrengtheninternationalcooperationinthisregardꎻ(4)Betteruseofthecross ̄departmentalcoordinationmechanismthatinvolvesorganizationsrepresentedbytheChinaNationalCommittee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NCBC)ꎬweshouldcontinuetoincreasethesynergyeffectsoriginatedfromChina sgreaterparticipationininternationalforaonDSI.Keywords: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ꎬNagoyaProtocolꎬgeneticresourcesꎬ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ꎬaccessandbenefit ̄sharing㊀㊀所谓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ꎬDSI)ꎬ目前虽然尚未有公认的定义ꎬ但至少包括DNA㊁RNA等遗传物质的序列信息和天然产物化学结构信息等ꎬ是在基因组学(genomics)㊁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㊁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等生命科学前沿学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ꎬ生物科学㊁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快速交叉融合ꎬ测序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产物ꎮDSI可以应用于合成生物学㊁工业生产㊁医疗卫生和农业等多领域ꎮ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视角ꎬ其可被用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和识别㊁防治病虫害及生物入侵的早期防控㊁理解传粉模式㊁监测生境变化㊁跟踪非法贸易及保持作物遗传多样性㊁应对健康突发事件等(李保平和薛达元ꎬ2019)ꎮ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ꎬ采用合成基因组技术ꎬ能够利用开放获取的DSI迅速且准确地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流感病毒(Dormitzeretal.ꎬ2013)ꎬ并且这种合成病毒在抗原相似性㊁稳定性和生产时间上比利用实验室动物培养的流感病毒更有优势ꎬ更适合生产疫苗(Suphaphiphatetal.ꎬ2016)ꎮ由于以生命科学发展和生物技术进步为核心驱动力的生物经济正在成为未来大国科技㊁经济㊁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ꎬDSI俨然已经成为生物产业一种新兴的生产要素ꎬ因此DSI获取和利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热点和焦点ꎮ1㊀«公约»DSI磋商进展«公约»及其«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和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建立了以国家主权㊁事先知情同意㊁共同商定条件下公平分享惠益为基础的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薛达元ꎬ2011ꎻ赵富伟ꎬ2022)ꎮ这为通常作为遗传资源提供国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保护其遗传资源ꎬ并公平分享惠益提供了明晰的国际法依据ꎮ测序技术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ꎬ使得DSI的生产与运用得以实现ꎬ甚至可能673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取代对遗传资源的利用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DSI生产㊁保存㊁研究和商业开发等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ꎬDSI的开放获取和利用很可能导致«公约»及其«议定书»构建的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双边机制失灵(赵富伟等ꎬ2017ꎻ张小勇ꎬ2021ꎻRohden&Scholzꎬ2022)ꎮ«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三次会议(COP13)将DSI作为可能涉及«公约»三项目标的跨领域问题引入讨论(SCBDꎬ2016)ꎮCOP14授权«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OEWG)ꎬ就如何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背景下处理DSI向COP15提出建议(SCBDꎬ2018)ꎮOEWG授权组建了DSI特设技术专家组(DSI ̄AHTEG)和DSI共同主席非正式咨询小组(DSI ̄IAG)等工作机制ꎬ开展正式与非正式双轨并行㊁非正式支持正式的DSI问题磋商ꎬ最终促成COP15第二阶段会议(COP15.2)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等一揽子重要决定ꎬ阶段性地解决了DSI问题纷争ꎮCOP15.2决议(CBD/COP/DEC/15/9)建立DSI惠益分享的多边机制(multilateralmechanism)ꎬ包括一个全球基金(includingaglobalfund)ꎬ并将其作为«昆蒙框架»的一部分ꎮ为了进一步完善多边机制并使其最终运作ꎬCOP15.2进一步决定ꎬ设立DSI惠益分享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adhocopen ̄endedworkinggrouponbenefit ̄sharingfromtheuseofDSI)ꎬ在COP16前公平㊁透明㊁包容㊁富有参与性和时限性地进一步完善多边机制ꎬ使其能在COP16时得以确立ꎬ以便在COP18时审查该多边机制的效力ꎮ此外ꎬCOP15.2识别了短期内亟需开展研究和讨论的若干问题ꎬ包括全球基金的管理和贡献㊁惠益分享触发点㊁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㊁与«议定书»的关系㊁数据治理原则等16项密切相关的技术和政策问题ꎮ2㊀DSI未来争议尽管COP15.2相关决议为DSI惠益分享奠定了政治基础ꎬ但国际社会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ꎬ在很多悬而未决的技术㊁政策和法律问题或者争论上定分止争ꎮ这些问题或者争论既是DSI多边机制的关键和核心ꎬ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利益关切所在ꎮ2.1DSI内涵和外延科学研究和数据库等行业通常使用的DSI相关术语有遗传序列数据(geneticsequencedata)㊁核酸序列数据(nucleotidesequencedata)㊁核酸序列信息(nucleotidesequenceinformation)㊁基因序列(geneticsequence)等(Laird&Wynbergꎬ2018)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ITPGRFA)㊁WHO«共享流感病毒以及获得疫苗和其他利益的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PIP框架)等多边国际进程中使用序列数据(sequencedata)㊁虚拟资源(resourcesinsilico)㊁数字序列数据(digitalsequencedata)㊁基因序列数据(geneticsequencedata)㊁遗传信息(geneticinformation)等术语(Laird&Wynbergꎬ2018ꎻHoussenetal.ꎬ2020ꎻFAOꎬ2022)ꎮ近日ꎬ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BBNJ协定)ꎬ其中涉及 海洋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 (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marinegeneticresources)的惠益分享(UNGAꎬ2023)ꎮ在«公约»框架下ꎬDSI的内涵和外延是提供者和利用者双方重点关切之一ꎬ将为惠益分享机制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法律确定性(ICFetal.ꎬ2020)ꎮ然而ꎬ自2016年以来ꎬ«公约»缔约方一直未能对术语使用达成共识ꎬCOP15.2仍决定将 DSI 作为一个占位符(placeholder)使用ꎮDSI ̄AHTEG曾经对DSI的范围提出四组专家建议(SCBDꎬ2020)ꎬ即DNA和RNAꎻDNA㊁RNA㊁蛋白质和表观遗传修饰ꎻDNA㊁RNA㊁蛋白质㊁表观遗传修饰㊁代谢分子和其他大分子ꎻDNA㊁RNA㊁蛋白质㊁表观遗传修饰㊁代谢分子㊁其他大分子和其他相关信息(如生态环境信息㊁传统知识等)ꎮ有观点认为ꎬDSI只包含DNA和RNAꎬ意在将对遗传资源相关数据信息的管理限制最小化ꎮ也有观点认为ꎬ除DNA和RNA之外ꎬDSI还应包括蛋白质㊁表观遗传修饰㊁代谢物㊁大分子以及衍生物ꎮ还有观点认为ꎬ需要将与DSI相关的传统知识一并考虑ꎮ范围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密切反映了各方利益诉求ꎬ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和技术的分歧ꎬ而是利益和立场的问题ꎮ可以预期ꎬ该问题的讨论和选择将深刻影响DSI惠益分享多边机制的运作和最终成效ꎮ77318期孙名浩等: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问题刍议2.2DSI与遗传资源的关系«公约»及其议定书所适用的 遗传资源 ꎬ是指 具有实际或者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 ꎬ而 遗传材料 则指 来自植物㊁动物㊁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 ꎮ有观点据此指出ꎬ 遗传资源 是有形的物质材料ꎬ而DSI是无形的信息数据ꎬ因此DSI不是遗传资源ꎮ进而提出ꎬ需要对«公约»及其«议定书»进行修订ꎬ或者重新谈判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DSI惠益分享专门文书(Kobayashiꎬ2019)ꎮ有观点认为ꎬ 其他来源 可能包含DSIꎮ还有观点认为ꎬDSI不是 遗传资源 ꎬ而是遗传资源利用(utilizationofgeneticresources)或嗣后应用和商业化(subsequentapplicationsandcommercialization)的结果ꎬ适用议定书所构建的获取与惠益分享规则ꎬ即事先知情同意和共同商定条件下公平公正地分享惠益ꎮ有关DSI与遗传资源关系的争论本质上不仅是DSI是否适用«公约»及其«议定书»建立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政策问题ꎬ也是关乎发展中国家苦心孤诣构建且寄予期待的议定书的效力问题ꎬ更是遗传资源丰富国家和生物技术先进国家争夺生物信息数据这一重要生产要素控制权的体现ꎮ2.3开放获取的内涵开放获取(openaccessꎬOA)是各方在磋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DSI获取机制的原则性共识ꎮCOP15.2决议采用了由FORCE11(一个由学者㊁图书馆员㊁档案管理员㊁出版商和研究资助者组成的旨在促进知识创造和分享的非营利性组织)发布(Wilkinsonetal.ꎬ2016)ꎬ并经科学数据联盟㊁国际科学协会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的科学数据治理主要原则ꎬ即 可发现(findable) 可获取(accessible) 可交互(interoperable) 可重复利用(reusable) ꎬ又称 FAIR原则 ꎮ此外ꎬ全球土著数据联盟(GIDA)提出的 CARE原则 ꎬ即 集体利益(collectivebenefit) 控制权限(authoritytocontrol) 责任(responsibility) 伦理(ethics) ꎬ也被接纳为FAIR原则的补充ꎮ缔约方大会对这两个原则的认可ꎬ恐不能完全终结对开放获取的争论ꎮ生物技术先进㊁DSI存储分析应用能力强的国家倾向于无限制的开放获取DSIꎬ从而促进科学研究和相关国际合作ꎬ将DSI价值最大化ꎮ而生物技术存在劣势㊁DSI存储分析应用能力弱的国家虽然支持开放获取ꎬ但同时认为开放获取并不等同于自由获取ꎬ应制定开放获取的规则㊁标准和条款ꎮ这些国家通常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遗传资源提供者ꎮ有观点认为ꎬ应该避免获取数据方面的严格限制ꎬ避免妨碍惠益分享ꎬ特别是当涉及公共健康事件等特殊情形ꎮ例如ꎬ基因组数据快速共享对COVID ̄19的防控和应对发挥了重要作用(Harrisonetal.ꎬ2021)ꎮ这三种观点的争论将伴随DSI惠益分享多边机制的后续讨论ꎮ2.4监测DSI的利用参照«公约»及其«议定书»框架下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双边机制ꎬ要分享利用DSI所产生的惠益ꎬ需识别出DSI的来源国以及产生该DSI的遗传资源ꎮ有观点认为ꎬ监测DSI的获取和利用存在技术挑战ꎬ容易导致不必要的行政管制ꎬ并且所需费用高昂ꎮ国际核苷酸数据库联盟(INSDC)的实践表明ꎬ如果要通过登录号(accessionnumbersꎬANs)和数字对象标识符(digitalobjectidentifiersꎬDOIs)等工具监测核苷酸序列数据(NSD)的利用ꎬ就需要核苷酸序列数据的提供者报告其数据的来源国ꎬ以及产生其数据的遗传资源及其来源ꎮ然而ꎬINSDC仅6%的条目与公开的遗传资源有明确联系ꎬ仅16%的条目元数据中列明了来源国(Rohdenetal.ꎬ2020)ꎮ由于DSI的数据信息属性和无形属性ꎬ从现有的对遗传资源有形实物的监测实践中几乎很难找到解决方案ꎬ而监测DSI的利用涉及遗传资源主权国利益㊁科学研究和商业开发利益分享等关键要素ꎬ因此很多国家希望借助区块链等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或工具实现监测目的ꎮ地理来源信息的标识和监测制度将在DSI惠益分享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中进一步讨论ꎮ3㊀DSI惠益分享面临的挑战3.1科学技术之争的本质是利益博弈虽然DSI范围和术语㊁DSI与遗传资源关系㊁开放获取内涵㊁DSI利用监测等重要争议贯穿了若干科学和技术问题ꎬ但纯粹的科学技术建议尚无法完全弥合这些分歧背后的缔约方利益博弈ꎮDSI范围和术语一旦确定ꎬ便意味着划定了需要分享惠益的遗传资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的范围ꎬ显然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ꎬ更多的是利益博弈和政治协调问题ꎮ不可否认ꎬ基因测序数据信息的获取是科学创新㊁合作的源头ꎬ产业链下873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游对基因测序数据的研究和开发是附加价值的主要生产环节ꎬ更为严格的监管将阻碍创新㊁合作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Gaffneyetal.ꎬ2020)ꎮ因此ꎬ开放获取之争的矛头仍然指向惠益分享ꎬ本质上是DSI提供和获取双方就获取与分享惠益之间利益博弈的外在表现ꎬ需要在数据管理与开放获取之间寻找平衡点ꎮDSI利用监测的必要性㊁如何监测㊁监测手段和工具等与多边机制的最终模式密切相关ꎮDSI得益于 数字化 过程ꎬ并借助信息技术使本质为 含语义的序列符号 的信息获得有体性㊁可控性㊁特定性和可流通性(唐克ꎬ2022)ꎮ遗传信息既是物质性材料具有遗传功能的原因所在ꎬ也是物质性材料被认定为遗传资源的关键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遗传信息的载体由生物体扩展到计算机或网络等现代技术载体(陈宗波ꎬ2020)ꎮ因此ꎬDSI与遗传资源关系之争仍然是利益博弈的表现之一ꎮ3.2DSI待议属性增加了分享惠益的复杂性DSI作为遗传资源测序的产物ꎬ其产生㊁存储和利用需要借助生物技术㊁计算机技术ꎬ在其范围和术语㊁与遗传资源的关系等基本属性均未确定的情况下ꎬ仅可确定其与作为实物资源的特定遗传材料可能存在一定联系ꎮ通常ꎬ基因测序数据的利用具备多数据集㊁多来源等特征ꎬ基因编辑㊁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ꎬ使得一组或多组测序信息可能存在多个 创造主体 ꎬ以及可能与最初测序产生的序列数据相差甚远ꎮ惠益的分享不可避免地需要与DSI附加价值的创造行为以及创造主体相联系ꎬDSI的产生㊁利用特征将极大地增加 价值 与 创造主体 对应关系的识别和判定难度ꎮ收集㊁整理㊁标准化和维护大型数据集是一项巨大工程ꎬ数据库的建设者㊁运营者和管理者对DSI的管理和存储等价值如何定性ꎬ是惠益分享多边机制设计需要予以统筹考虑的因素ꎮ3.3现行DSI国内措施与国际制度协调难度大法律确定性(legalcertainty)是DSI讨论的参与者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ꎮ作为«公约»及其«议定书»缔约方ꎬDSI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规则的最终模式将对国家管理措施的制订和修订产生直接影响ꎮ尽管DSI获取与惠益分享相关国际规则一直处于磋商之中ꎬ但已有近16个国家发布实施了DSI国家管理措施ꎮ有的将DSI与实物遗传资源相结合ꎬ通过许可证或合同对DSI利用施加约束ꎬ如纳米比亚㊁巴拿马ꎮ有的将遗传资源的管理措施扩展解释为涵盖DSIꎬ如不丹㊁哥伦比亚ꎮ有的虽然规定DSI利用将触发惠益分享义务ꎬ但对DSI获取不施加限制ꎬ如巴西㊁印度ꎮ有的通过合规或监测机制管理DSIꎬ如欧盟㊁瑞士(Bagleyetal.ꎬ2020)ꎮ因此ꎬ现行的国家DSI双边管理措施是«公约»下DSI多边机制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ꎬ类型多样的国内管理措施增加了构造DSI多边机制具体模式的复杂性和难度ꎮ3.4DSI的多公约协同十分必要且紧迫ITPGRFA建立的多边惠益分享机制以及PIP框架关于PIP生物材料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均不包含DSI的惠益分享(赵富伟等ꎬ2017)ꎮFAO和WHO注意到关于DSI问题的讨论需要与«公约»及其«议定书»DSI磋商进程相协调(WHOꎬ2019ꎻSCBDꎬ2021ꎬ2022)ꎮ粮食和农业遗传资源委员会(CGRFA)将DSI相关问题作为其常会议程之一ꎬ并开展专题研究ꎻITPGRFA管理机构第十八届会议将DSI纳入其多年期工作方案ꎬ其关于加强多边惠益分享机制的进程也将协调考虑DSI问题(SCBDꎬ2021ꎬ2022ꎻFAOꎬ2022)ꎮ第七十届世界卫生大会决议要求WHO秘书处研究将基因序列数据(GeneticSequenceData)纳入PIP框架惠益分享机制的影响(WHOꎬ2017)ꎻWHO相关研究显示ꎬ获取与惠益分享立法的执行的确减缓了季节性流感样本在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GISRS)实验室和一些国家以及WHO合作中心之间的共享速度ꎬ明确指出基因序列数据和物理样本之于公共卫生的不同功能以及某些情况下物理样本的不可替代性(WHOꎬ2019ꎻSCBDꎬ2021ꎬ2022)ꎮ作为多项国际论坛共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ꎬ多公约协同对于妥善处理DSI问题争议存在必要性ꎮBBNJ协定的通过ꎬ宣告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遗传资源的DSI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规则得以建立ꎮ借助信息交换所机制㊁通报制度㊁标准化批处理标识符等确保DSI获取与利用的监测和透明度ꎬ设定了接收货币惠益的专门基金ꎬ货币惠益的分享方式将由缔约方大会根据获取与惠益分享委员会的建议确定ꎮ虽然该协定在适用对象范围上与«公约»等国际论坛的讨论存在差异ꎬ但作为首个直接涉及DSI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际文书ꎬ其机制模式将对«公约»㊁FAO㊁WHO等国际论坛下DSI问题的后续磋商成果产生示范效应ꎮ97318期孙名浩等: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问题刍议4㊀DSI获取与惠益分享问题应对策略前述争议仅为各方在DSI获取与惠益分享领域众多争议之中的冰山一角ꎬ其挑战将伴随DSI后续讨论ꎬ直至DSI获取与惠益分享多边机制的最终确立ꎮ有些争议如范围与术语之争ꎬ参照达成BBNJ协定的国际造法先例ꎬ恐将长期存在而无定论ꎮ在此背景下ꎬ我国需加快推进以下工作ꎮ4.1加强DSI相关基础研究DSI惠益分享机制的高效实施ꎬ需要在具体模式设计和规则构建上找到具备清晰性㊁稳定性和法律确定性的范围和术语ꎬ妥善处理DSI利用监测和开放获取相关争议ꎮ科学技术建议虽然不能直接化解利益冲突ꎬ但将科学知识纳入多边环境协定ꎬ对于确保协定之间的术语统一ꎬ从而有效执行这些协定至关重要(Kobayashietal.ꎬ2020)ꎮ因此ꎬDSI相关基础研究成果作为讨论DSI问题的重要基础ꎬ仍然非常必要和重要ꎮ需进一步加强法学㊁经济学㊁生物信息学等学科DSI相关基础研究工作ꎬ特别是需要强化跨学科研究ꎬ为DSI所涉相关学科和行业的发展以及相应国家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完善打牢基础ꎬ研判国际磋商的发展方向ꎬ明确我国应持有的立场和需采取的策略ꎬ为我国参与或协调引领DSI问题相关国际论坛的讨论提供科技支持ꎮ此外ꎬ开展DSI惠益分享多边机制试点研究ꎬ对后续相关磋商和国内制度构建提供实践基础是十分必要的ꎮ4.2系统构建国家生物资源数据管理制度DSI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ꎬ制定并逐步完善DSI国家管理措施尤其重要ꎮ2014年ꎬ原环境保护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中生物遗传资源利用与惠益分享管理的通知»ꎬ将 信息资料 作为 生物遗传资源 的一部分ꎬ旨在规范日益活跃的生物遗传资源对外交流与合作ꎬ防止并遏制生物遗传资源流失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ꎬ2014)ꎮ近年来ꎬ我国大力推进科学数据资源安全可控地开放共享ꎬ«科学数据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科学数据采集㊁汇交㊁保存㊁共享与利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ꎬ2018)ꎬ«生物安全法»也规定了重要生物资源数据名录和清单制度ꎮ«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安全保护的政策要求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和强化ꎬ强调兼顾数据的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ꎮ鉴于COP15.2已对建立DSI获取与惠益分享多边机制形成共识ꎬ我国应适时制定生物资源数据管理制度ꎬ系统构建生物资源数据分类㊁汇交㊁共享㊁研究㊁利用㊁跨境传输㊁惠益分享等关键制度ꎮ4.3持续提升生物资源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我国组建了基因组㊁微生物等20余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ꎬ并拥有全球微生物领域最重要的实物资源数据平台 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WDCM) ꎬDSI数据库和数字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吴林寰等ꎬ2021)ꎮ2020年ꎬ我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ꎬ倡导秉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的原则ꎬ促进数据安全ꎬ构建和平㊁安全㊁开放㊁合作㊁有序的数字经济ꎮ一方面ꎬ要加快建成开放㊁安全㊁共享㊁互惠的全球性生物资源数据生产与存储基础设施ꎬ建立数据信息汇交㊁分析㊁研究㊁商业应用等的产业体系ꎬ加大对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育ꎮ另一方面ꎬ要针对性发起成立以我为主的生物资源数据国际合作计划ꎬ与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生物资源数字经济红利ꎮ有关部门可先行制定发布生物资源数据国际合作倡议ꎬ在确保生物资源数据安全的同时ꎬ稳步推动全球生物资源数据共享和交流ꎬ促进全球科技合作ꎬ在全球生物资源数据治理中贡献中国方案ꎮ4.4加强国内多公约协同履约效能DSI获取与惠益分享问题作为«公约»㊁FAO㊁WHO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多个国际论坛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ꎬ各论坛之间的讨论进程相互促进或者牵制ꎮCOP15.2一揽子成果将DSI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纳入后ꎬBBNJ协定也将DSI纳入其管制范围ꎬ而WHO㊁WIPO等正在开展的政府间磋商也受此影响ꎬ并开展相应的讨论ꎮ任一论坛下有关DSI问题的成果和进展ꎬ均可为其他相关论坛的讨论提供参考价值ꎮ我国不仅是INSDC第二大用户国ꎬ也是«公约»第一大用户国和全球第一大提供国(Rohdenetal.ꎬ2020)ꎬ更是相关国际组织成员或者国际文书缔约方ꎬ十分有必要持续关注㊁跟进㊁参与或者引领相关国际论坛下DSI问题的讨论ꎮ由于这些论坛的参与和履约分属不同部门的职能范围ꎬ因此为了确保我国形成和落实一致的DSI国家应对方略ꎬ应充分发挥诸如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等跨部门协调机制作用ꎬ083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促进我国参与各国际论坛有关DSI讨论的协同增效ꎬ协调应对DSI获取与惠益分享带来的机遇和挑战ꎮ参考文献:BAGLEYMꎬKARGEREꎬMULLERMRꎬ2020.Fact ̄findingstudyonhowdomesticmeasuresaddressbenefit ̄sharingarisingfromcommercialandnon ̄commercialuseof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andaddresstheuseof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forresearchanddevelopment[EB/OL].(2020-01-20)[2023-02-17].https://www.SCBD.int/doc/c/428d/017b/1b0c60b47af50c81a1a34d52/dsi-ahteg-2020-01-05-en.pdf.CHENZBꎬ2020.Onthelegalnatureof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fbiologicalgeneticresources[J].JiangxiSocSciꎬ40(2):185-191.[陈宗波ꎬ2020.论生物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的法律性质[J].江西社会科学ꎬ40(2):185-191.]DORMITZERPRꎬSUPHAPHIPHATPꎬGIBSONDGꎬetal.ꎬ2013.Syntheticgenerationofinfluenzavaccinevirusesforrapidresponsetopandemics[J].SciTranslMedꎬ5(185):168.FAOꎬ2022.Resolution16/2022-Considerationof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geneticsequencedataongeneticresourcesfortheobjectivesoftheinternationaltreaty[EB/OL].(2022-10)[2023-02-17].https://www.fao.org/3/nk641en/nk641en.pdf.GAFFNEYJꎬTIBEBURꎬBARTRꎬetal.ꎬ2020.Openaccesstogeneticsequencedatamaximizesvaluetoscientistsꎬfarmersꎬandsociety[J].GlobFoodSecꎬ26:100411.HARRISONPWꎬLOPEZRꎬRAHMANNꎬetal.ꎬ2021.TheCOVID ̄19dataportal:acceleratingSARS ̄CoV ̄2andCOVID ̄19researchthroughrapidopenaccessdatasharing[J].NuclAcidResꎬ49(W1):W619-W623.HOUSSENWꎬSARARꎬJASPARSMꎬ2020.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conceptꎬscopeandcurrentuse[EB/OL].(2020-01-29)[2023-02-17].https://www.SCBD.int/doc/c/fef9/2f90/70f037ccc5da885dfb293e88/dsi ̄ahteg ̄2020 ̄01 ̄03 ̄en.pdf.ICFꎬSMITHEꎬSWITZERSꎬetal.ꎬ2020.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anevidencereview:finalreport[EB/OL]. (2020-08-14)[2023-02-27].https://pureportal.strath.ac.uk/en/publications/digital ̄sequence ̄information ̄an ̄evidence ̄review ̄final ̄report.KOBAYASHIKꎬ2019.Willthediscussionon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contributetothe evolution ofCBD?[J].BiodiversInfSciStandꎬ3:e36593.KOBAYASHIKꎬDOMONEꎬWATANABEKNꎬ2020.Interactionofscientificknowledgeandimplementationofthemultilateralenvironmentagreementsinrelationto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J].FrontGenetꎬ11:1028.LAIRDSAꎬWYNBERGRPꎬ2018.Afact ̄findingandscopingstudyon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inthecontextof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andthenagoyaprotocol[EB/OL].(2018-01-10)[2023-02-17].https://www.SCBD.int/doc/c/079f/2dc5/2d20217d1cdacac787524d8e/dsi ̄ahteg ̄2018 ̄01 ̄03 ̄en.pdf.LIBPꎬXUEDYꎬ2019.Applicationof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inbiodiversityresearchanditspotentialimpactonbenefitsharing[J].BiodiversSciꎬ27(12):1379-1385.[李保平ꎬ薛达元ꎬ2019.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及对惠益分享制度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ꎬ27(12):1379-1385.]ROHDENFꎬHUANGSXꎬDRÖGEGꎬ2020.Combinedstudyon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inpublicandprivatedatabasesandtraceability[EB/OL].(2020-01-31) [2023-02-17].https://www.SCBD.int/doc/c/1f8f/d793/57cb114ca40cb6468f479584/dsi ̄ahteg ̄2020 ̄01 ̄04 ̄en.pdf.ROHDENFꎬSCHOLZAHꎬ2022.Theinternationalpoliticalprocessaround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under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andthe2018-2020intersessionalperiod[J].PlantsPeoplePlanetꎬ4(1):51-60.SCBD/COP/DEC/XIII/16ꎬ2016.Decisionadoptedbytheconferenceofthepartiesto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XIII/16.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EB/OL].(2016-12-16)[2022-02-17].https://www.SCBD.int/doc/decisions/cop ̄13/cop ̄13 ̄dec ̄16 ̄zh.pdf.SCBD/WG2020/5/INF/1ꎬ2022.Co-leads reportontheworkoftheinformalco ̄chairs advisorygroupon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sincethefourthmeetingoftheopen ̄endedworkinggrouponthepost ̄2020globalbiodiversityframework[EB/OL].(2022-10-20)[2023-02-17].https://www.SCBD.int/doc/c/0c79/5954/8ec6714d513eSCBD570c0b062/wg2020 ̄05 ̄inf ̄01 ̄en.pdf.SCBD/COP/15/INF/15ꎬ2022.Updateonrecentdevelopmentsundertheinternationaltreatyonplantgeneticresourcesforfoodandagricultureofrelevanceto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anditsnagoyaprotocolonaccesstogeneticresourcesandthefairandequitablesharingofbenefitsarisingfromtheirutilization[EB/OL].(2022-11-23)[2023-02-17].https://www.SCBD.int/doc/c/eabc/fbcc/4e17c5e7df8bd9abadc7b28a/cop ̄15 ̄inf ̄15 ̄en.pdf.18318期孙名浩等: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问题刍议SCBD/WG2020/3/INF/1ꎬ2021.Updateof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inrelevantinternationalprocessesandpolicydebates[EB/OL].(2021-08-12) [2023-02-17].https://www.SCBD.int/doc/c/a17a/bc80/7b58eb8638032cf43b95070f/wg2020 ̄03 ̄inf ̄01 ̄en.pdf.SCBD/DSI/AHTEG/2018/1/4ꎬ2018.Reportoftheadhoctechnicalexpertgroupon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EB/OL].(2018-02-20)[2023-02-17].https://www.SCBD.int/doc/c/7ea1/36b3/7ccf849897a4c7abe49502b2/sbstta ̄22 ̄inf ̄04 ̄en.pdf.SCBD/DSI/AHTEG/2018/1/2ꎬ2018.Synthesisofviewsandinformationonthepotentialimplicationsoftheuseof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forthethreeobjectivesoftheConventionandtheobjectiveoftheNagoyaProtocol[EB/OL].(2018-01-09)[2023-02-17].https://www.SCBD.int/doc/c/06dc/df41/cbbe0ff3d861dc4e45953973/dsi ̄ahteg ̄2018 ̄01 ̄02 ̄en.pdf.SCBD/WG2020/REC/5/2ꎬ2022.Recommendationadoptedbytheworkinggrouponthepost ̄2020globalbiodiversityframework5/2.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EB/OL].(2022-12-05)[2023-02-20].https://www.SCBD.int/doc/c/98c5/d3fe/3f837c88778d3270d0967ac6/wg2020 ̄05 ̄rec ̄02 ̄en.pdf.SCBD/WG2020/5/3ꎬ2022.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EB/OL].(2022-10-19)[2023-02-20].https://www.SCBD.int/doc/c/c064/37f6/d5024789093ef19bf5f84519/wg2020 ̄05 ̄03 ̄en.pdf.SCBD/WG2020/REC/3/2ꎬ2022.Recommendationadoptedbytheworkinggrouponthepost ̄2020globalbiodiversityframework3/2.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ngeneticresources[EB/OL].(2022-03-29)[2023-02-17].https://www.SCBD.int/doc/recommendations/wg2020-03/wg2020 ̄03 ̄rec ̄02 ̄en.pdf.SUPHAPHIPHATPꎬWHITTAKERLꎬDESOUZAIꎬetal.ꎬ2016.AntigeniccharacterizationofinfluenzavirusesproducedusingsyntheticDNAandnovelbackbones[J].Vaccineꎬ34(32):3641-3648.TANGKꎬ2022.Aresearchontheownershipofbiologicalgeneticresources[D].Beijing: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134-159.[唐克ꎬ2022.生物遗传资源所有权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34-159.]UNGAꎬ2023.AgreementundertheUnitedNationsConventionontheLawoftheSeaontheconservationandsustainableuseofmarinebiologicaldiversityofareasbeyondnationaljurisdiction[EB/OL].(2023-06-19)[2023-07-14].https://documents-dds-ny.un.org/doc/UNDOC/LTD/N23/177/28/PDF/N2317728.pdf?OpenElement.WHOꎬ2017.WHA70(10):Reviewofthepandemicinfluenzapreparednessframework[EB/OL].(2017-05-29)[2023-02-17].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70/A70(10) ̄en.pdf.WHOꎬ2019.WHA72(12):Pandemicinfluenzapreparednessframeworkforthesharingofinfluenzavirusesandaccesstovaccinesandotherbenefits[EB/OL].(2019-05-28) [2023-02-17].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72/A72(12) ̄en.pdf.WILKINSONMDꎬDUMONTIERMꎬAALBERSBERGIJꎬetal.ꎬ2016.TheFAIRguidingprinciplesforscientificdatamanagementandstewardship[J].SciDataꎬ3:160018.WULHꎬSHILꎬGAOMXꎬetal.ꎬ2021.Analysisonthestatusandsuggestionsforthedevelopmentof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fgeneticresources[J].ChinSciTechnolResourRevTechnolResourRevꎬ53(2):36-43.[吴林寰ꎬ石蕾ꎬ高孟绪ꎬ等ꎬ2021.浅析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ꎬ53(2):36-43.]XUEDYꎬ2011.Analysisforthemainelementsandpotentialimpactsofnagoyaprotocol[J].BiodiversSciꎬ19(1):113-119.[薛达元ꎬ2011.«名古屋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及其潜在影响[J].生物多样性ꎬ19(1):113-119.]ZHANGXYꎬ2021.Rulesꎬchallengesandcountermeasuresofsharingofpathogensinthecontextoftheimplementationofthenagoyaprotocol[J].JEcolRuralEnvironꎬ37(9):1098-1103.[张小勇ꎬ2021.履行«名古屋议定书»背景下病原体共享的规则㊁挑战与对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ꎬ37(9):1098-1103.]ZHAOFWꎬ2022.Accesstoandbenefit ̄sharingofbio ̄geneticresources[M].Beijing:ChinaEnvironmentPublishingGroup:11-22.[赵富伟ꎬ2022.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11-22.]ZHAOFWꎬCAILꎬZANGCXꎬ2017.Latestdevelopmentsininternationalregimesrelevanttoaccessandbenefit ̄sharingofgeneticresources[J].BiodiversSciꎬ25(11):1147-1155.[赵富伟ꎬ蔡蕾ꎬ臧春鑫ꎬ2017.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相关国际制度新进展[J].生物多样性ꎬ25(11):1147-1155.]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ꎬ2014.关于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中生物遗传资源利用与惠益分享管理的通知[EB/OL].(2014-10-30)[2023-02-17].https://www.mee.gov.cn/gkml/hbb/bwj/201411/t20141105_291155.htm?keywords.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ꎬ20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8-03-17)[2023-02-17].https://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18/201804/t20180404_139023.html.(责任编辑㊀蒋巧媛)283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
环境昆虫学报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November2013,35(6):783-791ISSN1674-0858 doi:10.3969/j.issn.1674-0858.2013.06.14日本佳盾蜾蠃营巢生物学研究黄敦元1,2*,何波1,余江帆3,谷平1,彭飞1,黄名广1,朱朝东4*(1.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41000;2.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6;3.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南昌330038;4.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摘要:2011 2013年对我国南方林区捕食性天敌昆虫日本佳盾蜾蠃Euodynerus nipanicus(Schulthess)的营巢生物学及其巢穴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
采用目测、拍照和摄像等方法对雌性日本佳盾蜾蠃的整个筑巢过程和日活动规律进行了连续观察,采用室内解剖巢管对该蜂的巢穴结构进行观测,用游标卡尺对虫室、空室和前庭大小等数据进行测量。
研究发现日本佳盾蜾蠃偏爱巢口方向为东南方向的巢箱,长度为21.03ʃ3.75cm,内径为0.88ʃ0.13cm的巢管;该蜂巢穴主要包括虫室、空室和前庭三个部分,每个巢管虫室数目平均4.75ʃ1.83个,长度平均1.32ʃ0.26cm,空室数目平均5.67ʃ1.97个,长度平均0.91ʃ0.29cm,前庭只有1个但不同巢管中差异较大,平均长度2.57ʃ1.74cm;晴好天气下,雌性成蜂一天内共出巢55ʃ5.33次,一次捕食过程平均536.97ʃ110.76s,每次存放食物时间平均40.15ʃ8.46s,一次采泥过程所需时间平均39.07ʃ11.15s,筑巢时间平均68.56ʃ13.59s。
日本佳盾蜾蠃不同的个体之间筑巢习性基本相近,但不同巢穴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日本明年开织太空“蜘蛛网”
无
【期刊名称】《国外科技动态》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日本科学家打算于明年1月发射第一艘飞船,派出机器“蜘蛛”展开实验,以期在太空中“织出”结构十分复杂的太阳能电池网,从而为日本获得无限的能源!所谓的太空“蜘蛛”使命是一项规模庞大的从太空获取能源的项目。
具体的
实施方案是:先发射一艘大型飞船,飞船入轨运行后,3艘小飞船从母船中释放出来,小飞船加母船各占一角,形成一个菱形,每条边40米,这就是太阳能板的原型。
形成菱形之前,小飞船和母船会释放一根根“蜘蛛线”连接彼此,保持稳定性。
然后,
【总页数】1页(P2)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04
【相关文献】
1.太空蜘蛛织什么 [J], 高良
2.蜘蛛网“织”网上报刊平台 [J], 郝凤苓
3.织"蜘蛛网" [J], 小欧
4.中国的传统染织纹样及其对日本染织纹样的影响 [J], 包铭新
5.日本计划编织太空渔网送入太空打捞垃圾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隐石蛛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
于红国;王昌贵;谷昭威;李宜明
【期刊名称】《湖北植保》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日本隐石蛛在鲁东南沿海地区1a发生一代,以不同龄的若蛛在乱土石缝下、落叶杂草丛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4月中旬开始发育至成蛛,开始交配.5月上旬开始产卵、孵化,10月中旬产卵孵化结束.卵期平均13d,若蛛期平均326.2d,成蛛期平均58.4d.雌雄比为5∶1.成蛛日均食小绿叶蝉4.5头,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总页数】2页(P7-8)
【作者】于红国;王昌贵;谷昭威;李宜明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林业局,山东日照,276826;山东省日照市林业局,山东日照,276826;山东省日照市林业局,山东日照,276826;山东省日照市林业局,山东日照,2768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7
【相关文献】
1.迷宫漏斗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 [J], 于红国;王昌贵;李宜明;顾凤春;孙城建;
2.机敏漏斗蛛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 [J], 毕红玉;王昌贵;李宜文;徐萍;陈睿
3.梨形狡蛛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 [J], 谷昭威;王昌贵;张海青;于红国
4.日本隐石蛛生物学特性观察 [J], 于红国;王昌贵;李宜明;孙城建;顾凤春
5.中国隐石蛛属一新种(蜘蛛目:隐石蛛科) [J], 徐湘;尹长民;鲍幼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对气候变化,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
游文娟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财富》
【年(卷),期】2024()3
【摘要】牛通过毛刺粘在人或动物身上来播撒自己的种子,这启发人类设计出维可牢尼龙搭扣;座头鲸凭借鳍上的凸起,拥有了在水中的超凡灵活性,这给了人类提高风力涡轮机效率的灵感;翠鸟几乎可以不发一点溅水声地跃入水中,引导人类为铁路列车降噪……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游文娟
【作者单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世界科学》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电子工程师可从大自然中汲取创新灵感
2.汲取大自然的灵感
3.从户外运动和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让运动服饰的功能与时尚舒适同在访ISPO功能性纺织品新锐设计师王婷婷
4.从群众呼声中汲取履职“灵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