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灵岩寺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寺院的艺术表现形式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灵岩寺宋代罗汉彩塑造像的世俗化特点刘燕泉(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50002)【摘 要】灵岩寺宋代罗汉造像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佳作。
这些彩塑造像在身体比例、动作、表情,服饰、色彩、光泽、质感等方面写实而生动,具有强烈的世俗化特点,反映了宋代写实主义美术的审美特征。
其价值远超出宗教的范畴,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关键词】灵岩寺;彩塑造像;罗汉塑像;世俗化一、灵岩寺罗汉彩塑造像简述灵岩寺位于济南长清境内,坐落于泰山主峰西北。
这里岩幽壁峭、松柏叠翠。
传说始建于东晋年间,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
现在的灵岩寺是唐贞观年间由高僧慧崇主持重建的。
与浙江国清寺、江苏栖霞寺、湖北玉泉寺等并称“海内四大名刹”。
以后几经废修,现存的殿宇多为宋代以后的建筑。
灵岩寺千佛殿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
殿内最引人入胜的是40尊彩色泥塑,它表现了40位高僧的不同形象和性格,尊尊动人、传神,无一雷同,分列于大殿的东西两侧。
根据碑传等材料推断,最早在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塑造32尊,现存27尊,距今已千年,仍保存完好。
这些塑像体腔内还藏有各种重要文物,如铜镜、钱币、丝制内脏等。
元致和元年(1328年)又对其重新加以妆塑。
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年)重修千佛殿时,补齐了余下的13尊造像。
彩塑历代曾经过多次修复,最近一次修复是在1997年6月由文物保护专家胡继高先生主持的。
修复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并对塑像进行了除尘、杀菌、防护、加固处理。
罗汉像是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题材之一。
宋以后罗汉造像盛行,这也是佛教雕塑中国化的一个表征。
罗汉的观念虽源于印度,但在印度并未形成罗汉信仰,也没有罗汉造像制作传统。
反观中国,罗汉崇拜与罗汉造像极为普及,这正是禅宗“人间佛教”推行的结果。
东晋古刹——济南灵岩寺位处泰山西北方向的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北魏、唐、宋、元、明,直至清代始终保持繁荣兴盛,如今更是泰山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驱车拜访灵岩寺,一路巍巍群山环抱、林木葱绿、秀柏参天、待到山峦最深处,便是灵岩最圣境。
灵岩寺雄踞山谷之间,山门不大并无千年古刹的气派,但东侧崖壁上的历代题刻十分明确地彰显出灵岩寺的历史地位和名气,遥想当年这里定是文人骚客趋之若鹜的一方圣地。
灵岩寺占地宽阔,靠近山门的一进院子布局规整,属近代翻修的建筑,无太多特色,再向院落深处放眼望去显得略显空旷,同时也感觉整体布局不算规制。
穿过这进院落,散布周围的几处损毁建筑解释了布局为何不规整的原因,想来这里在历史上也是饱经沧桑,历经了几多风雨,而那些留下的石柱、古碑、柱础携着数百千年前的气息矗立依旧。
墙垣已塌,古柏依旧挺拔,一旁柿树相互为伴,化身为祈福佑护的“柏柿(百事)如意”。
灵岩寺的后山崖有唐代修建,宋代重修的辟支塔,塔西有北魏、唐宋历代高僧的塔林,塔东有宋代雕塑的代表作大佛殿雕塑群,这一片区域正是灵岩寺的精髓所在。
唐宋雕塑目前国内现存的大部分保留在山西界内,山西之外鲜有唐宋雕塑保存至今,而灵岩寺不仅有宋代雕塑保存下来,其规模也堪称壮观。
同时,雕塑所在的千佛殿是灵岩寺最雄伟的建筑,虽为明代重修但尽显唐宋盛世之风。
据介绍,殿内中间的三身佛雕塑中,居中一尊为宋代藤胎髹漆工艺塑造,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钱塘(现杭州)运抵而来,两边两尊是明代铜铸塑像。
这三尊塑像无论是造型方面,还是工艺、体量方面都堪称齐鲁第一。
围绕大殿环坐四周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另外八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一1620年)。
从塑像造型来看,罗汉像仪态优雅并注重写实,结合生动丰富的表情,或语、或思、或听、或望、或呆,相比中间的三身佛更贴近世俗,这也是宋代罗汉塑像的重要特征之一。
吉林市灵岩寺简介介绍吉林市灵岩寺位于吉林市船营区灵岩山南麓,是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寺庙始建于辽朝,在明朝和清朝时期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
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朝时期所建,占地面积达到了50余亩,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寺庙。
灵岩寺的建筑风格独特,有着浓郁的满族建筑风格。
寺庙主要建筑物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钟楼、鼓楼等。
其中,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体建筑,建筑面积达到了2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
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佛像,香火旺盛,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前来朝拜。
寺庙的最大特点是其独特的地下宫殿。
地下宫殿是寺庙的一大亮点,位于寺庙的地下10米处,占地面积达到了400多平方米。
地下宫殿的建筑风格与地面建筑不同,呈现出明显的满族建筑特色。
宫殿内部装饰华丽,有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刻,是寺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
除了地下宫殿外,寺庙还有着许多其他的景点。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灵岩山。
灵岩山是寺庙所在的山峰,海拔约为600米,是吉林市的一大自然景观。
山上有着许多奇石异形,其中最有名的是“灵岩仙人”,这是一块形似人头的奇石,被誉为吉林市的“地标之一”。
灵岩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吉林市乃至整个吉林省的重要佛教文化遗产。
寺庙不仅有着宏伟的建筑和独特的地下宫殿,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年的佛诞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典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成为吉林市的一大旅游景点。
总之,灵岩寺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寺庙,值得广大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体验到佛教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吉林市独特的自然风光。
苏州灵岩寺的佛教文化遗迹苏州灵岩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也是苏州地区最重要的佛教文化遗迹之一。
寺庙依山傍水,建筑精美,文化底蕴丰富,被誉为江南佛教圣地。
灵岩寺建于南朝梁代的刘宋年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寺庙坐落在苏州市东北方的灵岩山上,山势险峻,风景秀丽。
灵岩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绚丽的建筑和丰富的佛教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灵岩寺的主要建筑群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大雄宝殿,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殿,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
佛殿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宏伟壮观,突出了佛教文化的庄严和尊贵。
除了大雄宝殿外,灵岩寺还有山门、天王殿、方丈楼等一系列建筑。
山门是寺庙的正门,是进入寺庙的入口。
而天王殿则是供奉着四大天王的殿堂,他们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代表着佛法的捍卫和保护。
在方丈楼中,可以看到寺庙的僧人们修行的场景。
僧人们穿着袈裟,静坐冥想,诵经念佛,他们专注向内,追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这里是灵岩寺寺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建筑群外,灵岩寺还有许多珍贵的佛教文化遗物。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灵岩寺石刻。
这些石刻分布在整个寺庙的山壁上,刻有佛经、佛像、佛教故事以及供奉的众多神明。
这些刻画精美的石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们记载了佛陀的教诲和佛教的发展历程,向人们展示了佛法的智慧和博大精深。
另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遗迹是灵岩寺的古塔。
寺庙内的古塔建于唐代,高耸入云。
这些古塔倒影了苏州佛教文化的辉煌历史,展示了古代工艺技术的精湛和佛教信仰的普及。
苏州灵岩寺是一个重要的佛教朝圣地,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寺庙多次经历过修复与重建,但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佛教文化的传承。
寺庙内的空气充满着宁静与祥和,佛光映照在每一位前来参拜的信徒身上,给予他们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除了信仰和参拜,灵岩寺也成为了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学者们通过研究灵岩寺的建筑、壁画和石刻,深入理解佛教艺术和哲学的内涵,进一步推动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和研究。
关于灵岩寺的调研报告格式调研报告:灵岩寺一、调研背景灵岩寺位于我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该寺的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灵岩寺的历史渊源和佛教文化内涵;2. 研究灵岩寺的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3. 了解灵岩寺的活动情况和对外交流。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参观寺庙的主要建筑和景点,观察寺内僧侣的活动;2. 采访调查:与寺庙管理人员、僧侣进行交流,了解寺内的历史和现状。
四、调研结果1. 历史渊源:灵岩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寺庙前身为佛教禅寺,后逐渐扩建为佛教文化中心。
2. 佛教文化内涵:灵岩寺是山东地区最为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承载着丰厚的佛教文化内涵。
寺内有大量的佛像、经文等,每年吸引着众多信教群众前来参拜。
3. 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灵岩寺的建筑均采用中国传统的寺庙建筑风格,色彩鲜艳,飞檐翘角,彰显了浓厚的佛教氛围。
尤其以寺内的主殿和钟楼为代表,建筑精美,工艺独特。
4. 活动情况和对外交流:灵岩寺每年举办多种佛教活动,如法会、庙会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
寺庙还与其他地区的佛教寺庙进行交流,促进佛教文化的传播。
五、总结与建议灵岩寺作为济南市的著名佛教寺庙,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筑精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
为进一步提升寺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建议灵岩寺可以加强对外交流和推广,开展更多的佛教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寺庙管理人员可以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寺庙的建筑和文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六、参考文献[1]《灵岩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某某出版社,2010年[2]《济南灵岩寺建筑艺术研究》,某某学术期刊,2015年以上是针对灵岩寺的调研报告,总结了寺庙的历史、文化、建筑和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千年名刹山西大同灵岩寺
山西大同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大景区,占地16000余平米,总建筑面积6815.8平方米。
游客走过张灯结彩的昙曜广场,再穿越古朴典雅的七孔桥,高大的寺院山门就出现在面前。
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除了山门以外,还有作为中殿的“千佛殿”和作为后殿的“大雄宝殿”。
灵岩寺两侧林立的4座角楼、6座配楼,加上典型的“一斗三升人
字拱”的风格沿袭,使得这处始建于北魏年间的古建群显得格外引人入胜。
到寺中游览不能不看的,还有中央石雕方形造像塔和千佛殿里的千佛阁。
前者高达5层,每层有主佛像四面12尊。
连同塔柱、佛龛周围的小佛像,数以百计,堪称同类石雕塔中的极品;后者分为两组列于千佛殿的两壁,共供奉小型铜制佛像800余尊。
吉林市灵岩寺简介介绍吉林市灵岩寺是位于吉林市丰满区灵岩山脚下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该佛教寺庙在风光秀丽的灵岩山脚下,山水环绕,环境幽雅,是一个闹中取静的胜地。
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吉林市灵岩寺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庙会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一、历史沿革吉林市灵岩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相传灵岩寺最初是由唐代高僧慧能在这里开创,后来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寺庙不断发展壮大,并迎来了历代的重建。
在明清两代,灵岩寺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和繁荣,成为当时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
直到现代,灵岩寺已经成为吉林省三大佛教寺庙之一,对于当地的文化和宗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特色吉林市灵岩寺的建筑风格以“都市寺院”为主,其建筑矗立在山腰之上,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座建筑物之间相互呼应协调,勾勒出浑然一体的气质。
寺庙内有诸多建筑物,最为著名的包括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鼓楼、方丈楼等。
其中,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体建筑,它由前殿、中殿和后殿三部分组成,是寺庙的精华部分。
它的设计风格典雅、庄重,彰显了古朴和庄严。
三、文化内涵吉林市灵岩寺不仅是丰富多彩的庙会和活动的举办地,它还承载着许多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
至今,灵岩寺仍然是许多信仰的人求学、礼佛、祈福的重要场所。
此外,吉林市灵岩寺还收藏着大量的佛教书籍、文化宝典和历代名贤墨迹,它的建筑和文化内涵都充满了令人肃穆和敬畏之气。
四、庙会活动吉林市灵岩寺的庙会活动是吉林地区享有盛誉的名贵文化景观之一。
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举行的寺庙会上,会有诸多艺术表演、商贸交易和佛教法相礼让等庆典活动。
这种活动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参观。
此外,吉林市灵岩寺还每年都会举办一些重要的佛教仪式和祈福活动,吸引着众多信众共襄盛举。
总之,吉林市灵岩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佛教寺庙,其建筑和文化内涵完全展现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底蕴。
从灵岩寺罗汉看宋代彩塑的艺术特点作者:李姗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1期在艺术类作品中,雕塑的数量占压倒优势,不只是中国,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如此。
目前,国内现存北宋时期的寺庙塑像主要有:山东长清灵岩寺四十罗汉、山西平遥双林寺十八罗汉、山西晋城青莲寺十六罗汉、江苏苏州甪直镇保圣寺十八罗汉、山西晋祠圣母彩塑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地方声称有宋代雕塑,但在时代定位方面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寺内罗汉雕塑动态明显,人物性格突出,举止神态栩栩如生,肌肉和皱纹都描摹得极为生动,梁启超曾经赞誉灵岩寺千佛殿泥塑罗汉像为“海内第一名塑”。
罗汉群像约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安置于般舟殿,原为32躯,明万年间,罗汉群像被移于重修后的千佛殿内,可能因为殿内空间布局的需要,于是增补至40尊,这后来增补的八尊是在铁罗汉像表面糊泥加塑而成的。
宋代灵岩寺彩塑有以下艺术特点:首先从造型上来看,对形体的把握极其准确,对于人体的结构比例有较明确的认识,尤其是较为清瘦的人,眉骨、鼻骨、颅骨、下颌骨都比较明显,刻画起来有相当的难度,脸上的肌肉起伏雕刻精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人的眉弓处有一个小的三角肌将眼角的层次表现出来,它连接眼睛与耳朵,增强了立体感和表现力。
从高峰禅师和孙陀罗难陀尊者来看,前者人物高鼻凹眼,脸面有较大的起伏,眉骨明显,后者脸面平整具有东方人的形象特征,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方脸大耳、身材魁梧,和平常人比起来除了耳垂大一点,似乎就是僧侣人生活场景的写照。
其次从色彩上看,衣服的主要颜色有白、红、蓝、绿、黄等,其中主色是红和绿,均以白色做里衣,外罩长衫,以V字领为主,全是两层右衽交领法衣,外披田相或其他纹饰的袈裟,区别仅在于服色和纹饰;除个别戴帽外,几乎全是光头,凡是可以看到足部的,全都穿白底黑面翘头鞋,在服饰上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前襟和袖口画有精致的图案,主要是二方连续,在衣服的肩和背部有四方连续的图案,图案主要有花卉中的牡丹、莲花,还有蔓草和几何图案,配色素雅、淡泊。
古老的文化圣地嵊州灵岩寺嵊州灵岩寺,古老的文化圣地嵊州灵岩寺,位于中国浙江省嵊州市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被誉为古老的文化圣地。
本文将介绍嵊州灵岩寺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渊源嵊州灵岩寺建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传此寺的创建者是一位名叫慧灵的高僧,他师从名满天下的佛学大师,并在嵊州一带弘扬佛教教义。
当时的嵊州地区佛教兴盛,寺庙众多,但嵊州灵岩寺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灵验的法门而闻名遐迩。
二、建筑特色嵊州灵岩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丽的庙宇群而著称。
寺内建筑布局严谨,分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多个部分。
山门高耸入云,由巨大的石质建筑构成,彰显出佛教寺庙的庄严肃穆。
天王殿供奉金刚力士护法神,是寺庙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而大雄宝殿作为主体建筑,则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散发着神圣的光芒。
此外,寺庙内还有多个佛塔、藏经阁等次要建筑,构成了灵岩寺宏伟壮观的建筑群。
三、文化内涵嵊州灵岩寺作为古老的文化圣地,融汇了佛教、道教、儒家等多种文化元素。
寺庙内的佛教经典、文化艺术品等珍贵文物,吸引了无数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在寺庙内,游客可以聆听佛经的诵读,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也可以欣赏到佛教艺术的瑰宝,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灵岩寺还庇佑着嵊州地区的人们,是他们心灵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
嵊州灵岩寺作为中国浙江地区的重要文化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佛教信仰的中心,也是嵊州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它具有浓厚的人文氛围,吸引了大批文化爱好者和信徒前来朝拜和参观。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座古老的文化圣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作者: 张鹤云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1-17页
主题词: 灵岩寺;明万历;塑像;泥塑罗汉;十三年;公元;我国古代;宋代;泰山;圣母殿
摘要: <正> 灵岩寺塑像是我国古代塑造艺术作品保存下来的重要遺迹之一。
一般傳称为宋塑。
在庙宇內的塑像,先后被发現并傳称为宋塑者,有长清灵岩寺,角直保圣寺,太原圣母殿,无錫紫金庵等处,在这几处中,圣母殿的为女像,保圣寺的由于殿宇塌毁,只保存下来五軀,在紫金庵与灵岩寺是保存比較好的两处,但无論历史价值或艺术技巧,灵岩寺的都超出紫金庵。
从灵岩寺这一部分优秀的古代塑像作品中,可以窺知古代塑造家們的造型技巧和創造丰富多样性格特征的才能,对学习古代优良傳統和民族形式,以及在尝試人民喜聞乐见的彩塑創作过程中都是宝貴的,值得借鉴的参考資料。
以灵岩寺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寺院的艺术表
现形式
摘要:中国寺院受佛教的影响极大,最早佛教初传于古印度,从北魏开始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从而影响着中国寺院的建筑。
山东是佛教传入较早的地区,据文献记载,由朗公法师创建灵岩寺,长清灵岩寺是我国有名的四大名寺之一,有“四绝第一”的盛名,也是我国佛教文化的典范。
关键词:中国寺院;佛教文化;灵岩寺建筑
引言
灵岩寺建在山东长清县西北方向的灵岩山麓,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
它坐落在一片曲折起伏的山峦翠谷之中,是一座千年古刹。
据一位师父介绍,相传前秦永兴年间,天竺僧人郎来此,使“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故称此山为灵岩寺。
1 灵岩寺佛教寺院的建筑布局
1.1 在传统礼制制度下的空间布局中的变化
中国寺院一般都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分布建筑群,基本上都是采用中国传统世俗的建筑院落式,以河南少林寺为例
(图1),正面中路为山门,左右对称,前低后高,中轴线上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
灵岩寺则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变化(图2),并没有完全对称,打破以往佛教寺院对称稳定的观念。
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1.2 寺庙建筑之间形成的“绘画式”的构成模式
民族文化的观念不同导致了中国寺庙的建筑构成模式为绘画式,以灵岩寺为例的中国寺院追求师法自然,近乎山水画,重意境的表现,以方山为顶点,有意识的将周围的景物“借”到寺院中,构成了一个群山环抱的绝谷,若是在春天,周围绿树成荫,秀拔万状,徜徉在一片云山烟树之间,倘若站在高处远眺,一片美景尽收眼底。
2 灵岩寺中的几个单体建筑的独特设计
2.1 山门(金刚殿)
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喜欢隐居风景秀丽的山林,故以山门为寺院的别名。
寺院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组合体,由众多的单座建筑和殿堂组合而成,山门是寺院第一座重要的功能建筑,是寺庙内外的一个分界点。
据考察灵岩寺有三个门,又称其为“三门”,意思就是三种进入解脱境界的智门。
2.2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灵岩寺院中的正殿,“大雄”为佛的德号,意思就是说佛有大力,能伏“四魔”。
占地的面积和材料的运用上也是最好的,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的佛像和菩萨像,这是佛教活动的主要的一个场所。
宝殿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
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
2.3 千佛殿
千佛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的建筑为明代重建的而且是寺内保存下来最早的木构建筑。
千佛殿是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同时也是寺内保存最完好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
一走近殿堂门口就有一种心灵释放的感觉,前檐八根石柱,柱础雕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匠心独具。
这些风格都是在中国寓意的影响下产生的,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寓意深刻,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4 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天王殿北面院落的两侧,分别为钟鼓二楼,现存的是清代遗物,两座建筑呈平面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建筑简洁大方,砖石透空,房檐结构的肌理清晰可见,追求着一种传统自然的美感,楼内放置钟、鼓佛教法器。
古代用于报时的建筑,
2.5 辟支塔
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就属辟支塔了,远远的就能看到一座高塔屹立在山中间,位于千佛殿的西北方向,它是一座密檐楼阁式砖塔,平面有八个角,总共有九层,高度有50m 左右,下面三层都是双檐,由下往上逐渐变成单檐,并且塔的直径由下往上逐渐递减,收分过大,走进细看,每层不做塔的檐顶,而是用平座来代替,上面都有浮雕壁画。
3 灵岩寺建筑装饰艺术的范畴
3.1 雕塑
灵岩寺中千佛多数为木雕,少数为铜铸,周围为四十尊古塑罗汉,整体形象与真人略微大些,这些彩塑罗汉像为海内有名的艺术珍品,大多完成于宋代,采用写实的风格,形体、比列、相貌都符合人体工程学,这种对人物刻画极其写实入微的手法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代雕塑家的精湛技巧和创作才能。
3.2 浮雕壁画
灵岩寺壁画主要为石刻浮雕壁画,在辟支塔上主要表现,主要是以佛教故事为主题,雕刻十分精美,面积不是很大,大多表现古印度的佛教传说,但形象构图和雕刻手法都是我国传统的模式,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壁画发生脱落但还是无法掩盖壁画雕刻的精美。
3.3 建筑中的色彩
在灵岩寺殿堂外部色调非常统一,一般佛寺外部色调以红色为主,大多是朱红并非是大红,这一点在灵岩寺表现的非常的明显,比如说佛殿的外墙涂成红色,殿内的梁柱也是红色,除了一些青砖之外,寺院的木构件几乎都是红色,真可谓是“满堂红”。
4 传统寺庙建筑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在灵岩寺庙的东北角有一座圣像馆,是在解放初期重新修建的,馆内现共展出工笔重彩菩萨画像168幅,建筑外观还是保持着古典传统的风格,进入殿内就能感觉到一股现代气息,室内室外有一个鲜明的对比,构成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图3、图4)。
这种现代装饰让游览者有一种格外的新鲜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融合了庄重与优雅的双重气质,传统中透着现代,现代中揉着古典,在这种意境下抒发着我们东方人特有的情怀,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
5 结语
中国古代佛教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它用一种独特的手法使人们对净土的追求在视觉和心理上得到了对宗教的归依感,寺院建筑使得本民族的审美意境与建筑结构、空间理念以及现代文化相结合,这对我们佛教寺院建筑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谊.佛教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张驭寰.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讲座.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3]张鹤云著.山东灵岩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附录:图片出处
图1采自张驭寰《中国佛教寺院讲座》第28页
图2采自张鹤云《山东灵岩寺》
图3、图4作者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