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的业务监测及网络管理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3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8.25•【文号】国办发〔2015〕65号•【施行日期】2015.08.2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三网融合推广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推进三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有关工作部署,试点阶段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在全国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工作,确保完成推广阶段各项目标任务。
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协调和跟踪督促,不断完善有关政策,及时解决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项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8月25日三网融合推广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三网融合有关部署,现就三网融合推广阶段工作提出如下方案:一、工作目标(一)三网融合全面推进。
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将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扩大到全国范围,并实质性开展工作。
(二)网络承载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宽带通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产品和业务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三)融合业务和网络产业加快发展。
融合业务应用更加普及,网络信息资源、文化内容产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四)科学有效的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三网融合基本概念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三网融合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三网融合”后,可以更好的实现网络监控,防止和打击网络犯罪。
可以更好的引导网络舆论,控制网络接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净化网络环境。
将会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
三网融合实现方式三网合一光纤交换机是一种三网合一光线路终端(OLT),它是一款集成了CATV光信号分配功能的高性能管理型二层三网合一光纤以太网交换机。
它提供一个理想的低成本FTTH或FTTB三网合一(数据、语音和CATV)接入解决方案。
三网合一光纤交换机提供下联光端口和CATV光信号输出端口,与放置在用户家里的家庭光网络单元(ONU)相联,三网合一光纤交换机为新兴的基于以太网的三网合一FTTx而设计。
他功能丰富、全面,应用灵活,特别适合应用于中小电信运营商FTTx网络。
系统采用双电源冗余设计,提高应用可靠性。
三网合一光纤交换机提供多种网络管理方式,采用标准RS-232接口、Web 浏览器、命令行界面(CLI)和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网络管理平台。
三网融合解决方案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业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电信、有线电视和互联网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网络速度、宽带带宽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为了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和稳定的网络服务,三网融合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三网融合解决方案是指将电信、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从而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和服务。
本文将介绍三网融合的概念、优势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方案。
2. 三网融合概述三网融合是指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传输技术、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
通过三网融合,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提供更加全面、便捷和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三网融合解决方案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支持系统、用户终端设备等。
具体来说,三网融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网络建设:对电信、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网络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包括光缆、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更新。
•业务支持系统:建设统一的业务支持系统,实现跨网的业务处理能力。
包括计费系统、用户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
•用户终端设备:提供适用于三网融合业务的用户终端设备。
包括手机、电视、电脑等多种设备,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入能力。
•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终端体验优化:通过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提升用户对网络服务的满意度。
3. 三网融合的优势三网融合解决方案具有许多优势,可以为用户和运营商带来很多益处。
下面是三网融合的几个主要优势:3.1. 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服务三网融合可以将电信、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服务。
用户无需再购买多个不同的网络服务,只需通过一个账号就可以享受到电信、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多种服务。
这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流程,提高了用户体验。
3.2. 提升网络速度和带宽三网融合可以整合不同网络的传输技术和设备,优化网络资源的配置,从而提升网络的速度和带宽。
三网融合摘要:“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一、三网融合的概念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
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
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二、三网融合的意义及好处从1996年以来,世界各国都先后开始推进三网融合的进程,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融合。
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的主要意义有如下几点:第一,三网融合已经成为电信业和广电业的共同发展方向。
实现融合,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信息通信业的产业链,发展新的市场空间和实施信息通信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第二,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的实质,是在现有电信市场格局下再引入一个源自广电业的运营商,实现某种程度的异质竞争,促进行业、监管、市场、技术、业务、网络、终端、支撑系统八个方面的融合和创新。
第三,实现统一的适应三网融合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架构,有利于给市场发出清晰的信号。
特别是视频这样一个对网络和业务具有战略影响力和价值的新领域,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一个历史机遇,有利于实现信息通信业的再次跨越式发展。
第四,实现三网融合也有利于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主导思想舆论阵地,促进文化繁荣,将互联网视听内容纳入到国家统一监管的范畴,推进统一的监管框架的确立。
三网融合总体技术方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三网的技术、资源和服务的融合。
三网融合总体技术方案是指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为实现三网融合的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方案。
1.网络架构设计:三网融合需要对三网进行统一的网络架构设计,将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进行融合,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网络架构需要支持多种接入技术,包括ADSL、光纤、卫星等,以满足不同地区和用户的需求。
2.数据传输技术:在三网融合中,数据传输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需要考虑到三网之间数据的传输速度、数据带宽、数据安全性等因素。
可以采用光纤、无线通信、卫星等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同时需要考虑到网络质量监测和调节,以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
3.业务管理和支持系统:三网融合需要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和支持系统,实现用户的一键开通、统一计费和集中管理。
需要考虑到用户管理、产品管理、订单管理、计费管理等系统模块的设计。
4.安全保障技术:在三网融合中,安全保障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需要考虑到网络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采用防火墙、密钥加密、网关等技术手段来保障网络和用户信息的安全。
5.用户体验技术:三网融合需要考虑到用户体验,要实现用户从不同网络进行转换时的无感知切换。
可以采用无线网络技术、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供用户体验良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三网融合总体技术方案需要考虑到网络架构设计、数据传输技术、业务管理和支持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和用户体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综合考虑到这些方面,才能够实现三网融合的目标,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安全、便捷的服务。
2024年三网融合实施方案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与传媒行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的信息通信技术水平,以及促进新媒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国家决定在2024年启动三网融合实施方案。
本文将对2024年三网融合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分析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互联网的融合,形成一个统一、高效、安全的综合通信网络体系。
三网融合的实施将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我国在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竞争力。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1)构建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为各类信息传输和服务提供支撑。
(2)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体系,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3)提升网络安全能力,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2.任务(1)推动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互通。
(2)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带宽和覆盖能力。
(3)推进技术创新与研发,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
(4)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加强对网络攻击和恶意行为的监测和防范。
三、重点工作1.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1)加大光纤网络铺设力度,提高宽带接入速度和质量。
(2)建设5G网络,推动全面覆盖和应用。
(3)实施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2.促进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互通(1)完善广电网与电信网的融合机制,打通网络转播和传输环节。
(2)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服务。
(3)推动广播电视业务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领域延伸。
3.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培育(1)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2)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4.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1)加强网络安全法规和标准制定,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2)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提高防护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课程:信息技术前沿班级:0191101姓名:沈姗学号:2011210675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三网融合基本原理及业务体系【摘要】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相互推进,实现经营业务的交叉。
本文针对三网融合技术,主要阐述了三网融合的产生背景,内涵,发展趋势及相关的业务设计。
【关键词】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一、三网融合基本概念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相互推进,实现经营业务的交叉,其具体表现在:其一,技术上趋向一致,即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其二,在经营上不同运营主体之间表现为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用户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其三,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融合和统一。
“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意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其中互联网是其核心部分。
三网融合示意图: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TCP/IP协议三网合一二、三网融合产生背景随着电信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市场的开放以及用户对多种业务需求的与日俱增,国际上出现了“三网融合”的潮流,即原先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电信网、计算机网(主要指因特网)和有线电视网正通过各种方式趋向于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应地,三类不同的业务、市场和产业也正在相互渗透和融合,电信与信息业正在进行结构重组,电信与信息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也正在发生与之相适应的重要变革。
以三大业务来划分市场和行业的时代已告结束,三网融合已成为未来信息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自1993年美国提出NII计划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信息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测及网络管理系统
“The Media/Internet/Communications/Entertainment ("MICE", but a "mouse that roared") revolution is not about voice alone, and it is not about video alone. It is about what happens when both applications are viewed as part of the large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possibility. It is about voice AND video AND the host of evolving and interconnected applications as disintermediated Internet-delivered applications, rather than as siloed services.”
Jeff Pulver
收入
-电话业务收入持续下降
-视频业务(欧美):~$50/月-开拓其它增值业务
政府管制
-取消业务捆绑规则
-地方/国家的管制条例部署的成本
-投资成本(Capex), 安装成本-运营成本(Opex)
竞争
-更多的语音业务转向移动网-来自VoIP的竞争
-高清电视(HDTV)将是未来的方向
视频业务是三网融合的关键
三网融合”的业务重点,也是
正在改变电信行业的战略格局
而是业务提供
1.价格
2.丰富的业务内容
3.业务质量
至于网络通信是如何实现的则并不重要
对运营商所带来的挑战
增大带宽管道:•40G接口
•E2E 电信级业务网
•MPLS 核心/边缘网络带宽管理:
•由并发业
务造成的网
络拥塞
•对关键业
务的QoS策
略
组播流量管
理:
•IPTV广播
业务产生组
播流
•改进组播
路由和网络
设备的组播
性能
可靠性和安
全管理:
•保证5个9
的可靠性
(99.999%)
•防止DOS
攻击和垃圾
流量
QoE管理:
•用户体验
管理
•提高用户
满意度
其它因素
网络设施
安全性及
可靠性
技术因素
视频和音频(媒体)质量
可扩展性:容量:(好的节目内容
可用性
音频噪音
?
PC IPTV/VOD Voice STB
ADSL2+GigE
GigE
BNG
IP/MPLS
IP/MPLS
VOD
VoIP
WWW
业务设施
10GigE
如何验证IPTV
频道切换是否准确和及时 IPTV连接是否能正常建立 用户鉴权是否正常工作 如何快速诊断
视频头端
•来自内容提供商的视频质量差
•来自编码器和VOD服务器的PC抖动
•编码器造成MPEGTS 的IP封装错误
•PSI 表格错误
•音视频不同步
•错误配置
5-10% 的问题IP / MPLS 核心网
•由于网络拥塞造成
的丢包和抖动
•错误恢复机制的性
能
•MPLS 路由和QoS
问题
•网络瘫痪
5-10%的问题
本地视频站点
•VoD服务器的容量
•VoD服务的可用性
•广告插播问题
•本地频道问题
•用户管理
•错误恢复和频道填
充能力
~10% 的问题
DSLAM和最后一公里
•PIM & IGMP 组播性
能
•带宽过载
•错误恢复和频道填充
能力
•本地环路性能问题
•本地环路上的噪音和
脉冲干扰
~25% 的问题
家庭网络
•由于脉冲干扰所造
成的丢包
•家庭网关问题
•安全和鉴权
•家庭布线问题
•机顶盒(STB)问
题
~50% 的问题
网元统计
高性能探针软件探针
三网融合QoS/QoE管理平台
基于STB
的测试代
理
低成本接
入探针
探针
三网融合监测管理系统
端到端的三网融合监测和管理系统的部署方案
视频头端(SHE)MPLS/IP
核心网
本地视频站点(VHO)家庭网络
TR-069
深入挖掘,启动详细故障诊断分析功能
隔离和解决问题
流媒体服务器
编码器
IP Network
接入和家庭网络
IP 核心网络(GbE )视频前端提供对测试、故障诊断、监测以及告警的集中管理•视频的MOS 及MDI •RTP 抖动和丢包统计
•TR 101 –290 MPEG TS 码流告警监测•采用深入钻取进行故障诊断•IPTV 信令和频道切换时延测试
DSLAM
端到端EVA QoS 监测平台
诊断音视频不同步问题欧洲某运营商在IPTV系统安装、调试阶段,发现新系统中存在各种业务质量问题,尤其是经常出现音视频不同步
(即唇音不同步)的现象。
实时监测各路IPTV组播流的各项关键性能指标,包括:视频MOS、TR-101-290事件、PCR抖动、
各端口采集的数据,按组播流进行关联分析比较,发现在编码器前端进入的源视频流无编码器之后的流则发现严重的PCR抖动。
实时视频回放功能,查看PCR抖动较大的节目,发现的确存在明显唇音同步问题。
问题总结和解决方法:
由于视频编码器的问题,引入了较大的PCR抖动,造成音视频不同步的现象。
该厂家通过对视频编码器进行相应的软硬件调整后,该问题得到解决。
RTP 层丢包
在网络运行阶段中,欧洲某运营商收到不少用户关于某些节目图像质量较差(包括马塞克、频繁卡屏等)的投诉。
实时监测各路IPTV组播流的各项关键性能指标,包括:视频MOS、TR-101-290事件、PCR抖动、MDI
通过对各层参数的详细分析,发现虽然在IP承载网层面未发现RTP丢包,但却发现存在MPEG TS
连续性错误,它代表MPEG TS层存在丢包现象)
通过多点数据关联分析,发现CC错误是在视频编码器开始引入的。
问题总结和解决方法:
当视频编码器将MPEG TS包封装到IP包时,存在封装错误,造成以上问题。
该厂家通过更换视频编码器的相应板卡,该问题得到解决。
在用户端,MDI:DF
大约为142ms
在本地视频站点,
MDI:DF大约为
135 ms
在视频头端,
MDI:DF大约为
10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