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动态数列
- 格式:ppt
- 大小:8.86 MB
- 文档页数:173
第四章动态数列分析[教学目的]:1、明确动态数列的概念、种类和编制原则;2、熟练掌握动态数列的各种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3、熟练掌握动态数列的因素分解分析方法并能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各种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2、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的测定方法。
[教学时数]:6课时§1 动态数列的编制一、概念:动态数列是将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制所形成的序列。
动态数列由两个因素构成:1、被研究现象所属时间;2、指标(包括名称、指标数值)二、动态数列的种类:1、绝对数时间数列:时期数列;时点数列2、相对数时间数列;3、平均数时间数列。
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最重要的是遵循可比性原则1、时间应统一;2、总体范围应统一;3、指标的经济内容应一致;4、计算方法要一致;5、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要一致。
§2、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一、发展水平:是动态数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a0 a1 a3 ……a n-1 a n二、序时平均数:(一)、概念:是对动态数列中各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
(二)、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相同点:都是抽象现象在数量上的差异,以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
(三)、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1、平均的对象不同: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
一般平均数平均的是总体各单位在某一标志值上的数量差异。
2、时间状态不同:序时平均数是动态说明。
一般平均数是静态说明。
3、计算的依据不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依据是时间数列。
一般平均数的计算依据是变量数列。
(四)、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绝对数时间数列:①时期数列:②时点数列:ⅰ连续ⅱ间断:Ⅰ、间断相等:(首末折半法)Ⅱ、间断不相等:2、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 ①、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②、由两个时点数列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