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中物理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2)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7
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板块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____;①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3)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当像距等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A.10cm<f<20cm B.f>10cmC.f<10cm D.f>20cm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6cm D.20cm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用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透镜甲成放大、倒立、实像;透镜乙成缩小、倒立、实像;透镜丙成放大、正立、虚像。
由此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A.于甲>于乙>于丙B.于丙>f J于乙C.于甲<于乙</丙D.于乙</丙<f甲【答案】B【解析】【详解】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说明物距u相等,甲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2f田>u>f,所以u>f>u;乙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u>2f,所甲甲甲2 乙以f v u;丙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说明4>u;所以,r>、>f。
乙2 丙丙甲乙故选B。
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甲匕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对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知,小红拍的像比小明拍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红拍摄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即小明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近,小红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远;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有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拍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可,即镜头要往前伸,小明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红的一样大,小明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 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要解决此题,除了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和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要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3.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为A. 2厘米<f<4厘米B. 4厘米<f<5厘米C. 5厘米<f<8厘米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所以,f <8cm< 2f,即4cm<f <8cm——①;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即f<5cm ---- 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f<5c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
透镜及其应用基础练习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一、填空题1. (2018内江)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2. (2018连云港)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第2题图3. (2018哈尔滨)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焦点,请画出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第3题图4. (2018长春)人的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眼睛近视的人可以通过戴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5. 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用放大倍数是10倍的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3°,他用放大镜看到的角度是________.第5题图6. (2018达州改编)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时,此时成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第6题图7. (2018临沂改编)为了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8. (2018东营)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____立、放大的实像.9. (2018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____移动.第9题图二、选择题10. (2018长沙)现代生活,智能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第10题图A. 甲乙B. 甲丁C. 丙乙D. 丙丁11. (2018深圳)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 大于20 cmB. 等于10 cmC. 小于10 cmD. 在10 cm在20 cm之间12. (2018昆明)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A. a点B. b点C. c点D. d点1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 放大镜B. 近视镜C. 投影仪D. 照相机第13题图14. (2017黄冈)如图所示是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4题图A. 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 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 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眼镜镜片D.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15. (2018北京)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15题图A.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16. (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第16题图A. 像距增大,像变大B. 像距减小,像变大C. 像距减小,像变小D. 像距增大,像变小17. (2018天津改编)在用凸透镜研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B. 当u=25 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 当v=24 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 cm处向距凸透镜32 cm 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三、实验题18. (2018南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第18题图(1)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 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下同)承接到像,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左侧,移动光屏________承接到像.(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能力提升1. 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______(选填“身前”或“身后”)进行“补光”. 要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应将照相机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两位照相的人.第1题图2. 遥感卫星,能在空中24 h小时不间断拍摄地面上的景物,拍摄时,感光元件即光屏应略大于一倍焦距处才能得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卫星在空中运行到________(选填“近”或“远”)地点处进行拍摄时,可使拍得的范围最大.3. (2018湘西)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如图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第3题图4. (2018福建A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 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第4题图A. 缩小的实像B. 放大的实像C. 缩小的虚像D. 放大的虚像5. (2018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5题图A. 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C. 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D. 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6. (2018兰州)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得到的一次能呈现清晰图像时的情景.第6题图(1)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10 cm时,光屏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该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3)当把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12 cm时,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核心素养提升1. (2018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____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第1题图2. (2018山西改编)如图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量的水,透过水杯,看到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第2题图3. (2018广州)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图中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选项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第3题图参考答案及解析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练习1. 凸透镜会聚2. 如答图所示第2题答图【解析】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答图所示.3. 如答图所示第3题答图【解析】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射出.如答图所示.4. 缩小 凹5. 虚 3°6. 缩小 照相机 【解析】10 cm 处物距等于像距,因此焦距为5 cm ,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 cm 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7. u >2f 【解析】系统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u >2f .8. 凸透镜 倒9. 左 右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特点,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为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可以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左移动,这样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减小,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增大;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蜡烛和光屏均向右移动,也能实现物距减小,像距增大.10. A 【解析】甲图中,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是近视眼的原理;丙图中,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是远视眼的原理;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甲乙,故选A.11. C12. C 【解析】光屏上要成放大的实像,物距必须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蜡烛应在c 点,故选C.13. D14. C15. C 【解析】因为蜡烛放在光具座35 cm 刻度线处,而透镜放在50 cm 刻度线处,所以此时的物距为15 cm ,又因为此透镜焦距为10 cm ,可知物距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 、B 错误,C 正确;该现象为投影仪、幻灯机的工作原理,故D 错误.故选C.16. A 【解析】当物体在A 点时,物距u =50 cm -15 cm =35 cm ,此时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B 点时,物距u ′=50 cm -35 cm =15 cm ,此时f <u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A 到B 时,物距在减小,像距在增大,像在变大,故选A.17. B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u =v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 =30 cm 2=15 cm ,A 正确;当u =25 cm ,即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B错误;当像距v=24 cm,物距为40 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C正确;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 cm处向距凸透镜32 cm处滑动,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同时像会变小,D正确.故选B. 18. (1)等大(2)右(3)不能不能(4)远视【解析】(1)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50 cm-30 cm=20 cm,像距v=70 cm-50 cm=20 cm,即u=v=2f,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2)由题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10 cm;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 cm处,此时物距u=60 cm-30 cm=30 cm>2f,则f<v<2f,即像距在10~20 cm之间,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3)固定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45 cm处时,u=50 cm-45 cm=5 cm<f,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用光屏承接不到;(4)将光屏向左移动,减小了像距,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相当于物距增大了,则该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能力提升1. 身前远离2.缩小远3. 如答图所示第3题答图4. A【解析】由题图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焦距等于二分之一物距,等于10 cm,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将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5. D【解析】由图知,u<v,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蜡烛燃烧了一段时间,烛焰下移,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B错误;由图可知:u =30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45 cm,所以f<30 cm<2f且45 cm>2f,解得15 cm<f<22.5 cm,所以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u=15 cm<f,成虚像,所以移动光屏不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C错误;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若只向右移动透镜,当u>2f, f<v<2f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若只向左移动透镜,当f<u<2f,v>2f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D正确.故选D.6. (1)远离放大(2)15 cm<f<20 cm(3)虚【解析】(1)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10 cm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承接到像,此时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2)由图可知,u=40 cm>2f, f<v=30 cm<2f,解之得,该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是:15 cm<f<20 cm;(3)当把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12 cm时,此时u<f,该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将成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核心素养提升1. 缩小抽水【解析】根据图示,像距小于物距,即烛焰通过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即增大了物距,要使成像位置与原来一样不变,即要增大焦距,减小水透镜的凸度,即要抽水.2. 实像投影仪【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像,可知该像为实像,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投影仪.3. A【解析】由图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故甲透镜的焦距为20 cm.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说明物距小于甲透镜的焦距,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乙透镜的2倍焦距,即20 cm>2f乙,解得f乙<10 cm.A图中焦距小于10 cm,故A正确;B图中焦距大于10 cm小于20 cm,故B错误;C图中焦距等于20 cm,故C错误;D图中焦距大于20 cm,故D错误.故选A.。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后面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形成了较大的光斑,此时光斑离透镜12. 0厘米,若将透镜远离白纸则光斑变小,则焦距可能小于12. 0厘米也可能大于12. 0厘米B.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虚像,它不是能量的聚集C.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我们看到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成的等大虚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后面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形成了较大的光斑,此时光斑离透镜12. 0厘米,若将透镜远离白纸则光斑变小,根据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太阳光是相当于平行光的,所以白纸越靠近凸透镜,光斑越大,则焦距是大于12.0cm的,A错误;B.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暗区,不是物体的像,B错误;C.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C正确;D.我们看到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不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成的等大虚像,D错误。
故选C。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 A 、B 、C 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蜡烛处于 AB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蜡烛处于 BC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蜡烛从 C 移动到 B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 .将蜡烛从 B 移动到 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u=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判断凸透镜的焦距.(2)根据物距和焦距,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详解】(1)由图象知,220cm u v f ===,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10cm f =.(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A 、蜡烛处于AB 间某一位置时,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选项错误.B 、蜡烛处于BC 间某一位置时,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项错误.C 、将蜡烛从C 移动到B 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选项正确.D 、将蜡烛从B 移动到A 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选项错误.故选C .3.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 、18cm 和24cm ,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 满足关系式A .f <6cmB .6cm <f <18cmC .9cm <f <12cmD .18cm <f <24cm【答案】C【解析】【详解】当物距为6cm时,成放大的虚像,所以f>6cm.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则9cm<f<18cm.当物距等于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则f<12cm.故:9cm<f<12cm,C符合题意.选C.【点睛】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每次成像时的特征,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综合求解.4.如图所示,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蜡烛放在纸筒前,此时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同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c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应该是凸透镜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故BCD项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
2018届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含答案、全国通用)【答案】1. C2. C3. B4. D5. B6. AC7. AB8. 同一高度;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15.09. U形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光具座;倒立、放大的实像10. 像高随着物距的减小而增大;2与6(或3与8或5与9);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不成实像;15;6;30;18;1511. 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60~70;右;缩小12. 不符合;若玻璃板不竖直放置,不利于找像的确切位置;同一高度;缩小倒立的实13. 凸透;缩小;实;1614. 缩小;照相机;不会15. 倒;放大;投影仪;正立、放大的虚16. 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10.0;放大;投影仪;漫;蜡烛放在焦点处;B;凹;光屏远离透镜;拉长17. 照相机;右;左;光屏;B;C;下18. 同一高度;5;5、1019. 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屏的中心;倒立、放大、实;8520. 10.0;放大;投影仪;漫;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完整;变暗;B;凹;远离21. 同一高度上;Ⅱ;缩小;视网膜;靠近;变小22. 同一高度;10;缩小;照相机;放大;不变;变暗23. 10.0;同一高度;倒;放大;投影仪;缩小;实24. 物距和像距;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在同一水平高度;不同小组的同学对于清晰的像的位置判定有一定差异25. 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投影仪;上;下;左;成像不是很清晰时记录了像距;小于;远离凸透镜;会聚26. 下;7.5;左;缩小;变暗27. 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照相机;大;左28. 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缩小;实;80;变大;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左;A29. 10.0;同一高度;放大;实;右;上;凹;近视30. 8;放大;靠近;小于;近视眼镜;右;A;<31. 11;a;照相机;靠近;小;完整;远离32. 蜡烛上调;右;放大;放大;虚;C33. 蜡烛;同一高度;照相机;35cm34. 左;实;幻灯机35. 10.0;倒立、放大;40cm;B;远视36. 15.0;放大;投影仪;完整;上;下;C;右;A37. 点燃;主光轴上;B;D;光屏上成的像不是最清晰就测量了像距;凹透镜;近视38. 20;同一高度;照相机;放大39. 放大;投影仪;太大,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小;小于;大;后;凸40. 平面镜;位置;放大;左41. 光具座;焦距;光屏;烛焰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直至出现清晰的像42. 高度;右;缩小;变小43. 同一高度;右;物体排开液体体积;V2-V144.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放反了;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45. 同一高度;25.0;5.0;55~6046. 质量;平衡螺母;同一高度;左;投影仪(幻灯机)47. 确定像的位置;较暗;放大;1248. 同一高度;实;5;CD49. 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同一物体经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焦距越大,像距越大,成的像越大;大于50. 20;D;A;放大【解析】1.解:AB、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中考物理总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要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u)像的情况像距(υ)应用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u>2f倒立缩小实像f<υ<2f照相机、眼睛u=2f倒立等大实像υ=2f测焦距f< u <2f倒立放大实像υ>2f幻灯机、投影仪u =f不成像获取平行光源u <f正立放大虚像υ>u放大镜2、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投影仪(如图所示)①凸透镜B的作用:利用凸透镜成像;②平面镜A的作用:利用光的反射改变光路;③投影仪成像的原理: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④怎样调节可使看到的像更大一些?答:凸透镜B向下调节,同时将投影仪原理屏幕。
(口诀: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2)照相机①照相机的成像原理:u>2f,f<v<2f,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照相机的调节(调像距)a.由拍近处改拍远处:镜头后缩;(口诀: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
)b.由拍个人照改拍集体照:相机远离,镜头后缩;(口诀: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
)(3)放大镜①放大镜成像的原理:u<f,像与物同侧,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怎样调节可使看到的像更大一些? 答:物体稍远离凸透镜(u<f),(口诀:成虚像,物远像远像变大。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测凸透镜的焦距①平行光法测焦距;②成等大的像:U=V=2f → f=U/2=V/2;③当物距远大于10倍焦距时,像距近似等于焦距。
(4)人的眼睛①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
②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其作用是使光发散,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③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其作用是使光会聚,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初三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去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相当于一个平面镜D.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王亚平经太空水球形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利用凸透镜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特点,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故选项A正确.【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7分)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2)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3)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答案】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Ⅱ、缩小、照相机、凹透镜、近视【解析】会正确组装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器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的不同位置,所成的像的大小、倒正、虚实都是不相同的;要求会对实验的器材进行调节【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点评:根据凸透镜成不同的像,使的凸透镜有了不同的应用,比如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3.(8分)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的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实验前,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上/下)移动.(2)不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将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_______、______的实像.(3)如果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不改变光屏的位置,像呈现在光屏的______(左/右)侧,与________(近视/老花)眼看物体的情形相同.(4)老年人戴的远视镜片是______(凸/凹)透镜.分析表格乙中的数据,戴远视镜片相当于使晶状体的焦距变______(长/短).【答案】(1)主光轴上(2)倒立放大(3)左近视(4)凸短【解析】(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与物体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像会向上移动;(2)不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将透镜向左移动时,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蜡烛就放到了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3)如果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不改变光屏的位置,像与物体移动的方向是相同的的,所以像呈现在光屏的左侧,与近视眼看物体的情形相同;(4)老年人戴的远视镜片是凸透镜,戴远视镜片相当于使晶状体的焦距变/短。
八年级物理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编者按:查词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采集公布了初二物理试题:八年级物理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习题优选(1)做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放好仪器,调理、和,使它们中心的高度同样,即都处在透镜的主轴上,叫共轴调节.(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穿衣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 照相机成倒立减小的实像.C.汽车观后镜成正立减小实像.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实像.(3)有一凸面镜f=15 cm ,若物体放在焦点外 5 cm,则像必定是 ( )A. 正立放大虚像 .B. 倒立放大虚像 .C.倒立减小实像 .D.倒立放大实像 .(4)以下几种状况中,利用了凸面镜成正立放大虚像这一特色的是()A. 照相机摄影片 .B.投影仪放大图片.C.戴近视眼镜察看物体.第1页/共2页1 / 2D.从透镜玻璃板上的小水滴看下边的文字变大.(5)物体沿凸面镜的主轴,从远处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像的地点和大小的变化将是( )A. 像渐渐凑近凸面镜,并渐渐变大.B.像渐渐靠进凸面镜,并渐渐变小 .C.像渐渐远离凸面镜,并渐渐变小.D.像渐渐远离凸面镜,并渐渐变大 .(6)在研究凸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获得了烛焰的像,恰有一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 变为了小虫的像. B. 像的中间没有了.C.大小不变,亮度比本来暗了.D.大小和亮度与本来同样.答案: [(1)物体透镜屏幕(2)C(3)D(4)D(5)D(6)C查词典物理网初中频道第2页/共2页2 / 2。
2018初中物理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2)
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那么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象 B倒立放大的实象
C正立缩小的虚象 D正立放大的虚象
2、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cm至 cm移动,光屏在某位置上会呈现一个清
晰、、像。
3、放幻灯时银幕上得到的像应该
是(
)A正立放大的实象 B倒立放大的实象
C正立放大的虚象 D倒立放大的虚象
4某凸透镜焦距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为了。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点燃蜡烛应在调节高度(填“前”或“后”)。
(3)说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判断透镜是否为凸透镜的方
法。
(4)当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距透镜20cm处时,在右侧光屏上得到一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5)将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6cm,则在光屏上将得到
的实象。
参考答案:
1、B
2、10厘米 20厘米倒立缩小实
3、B
4、D
5、(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10厘米倒立
放大实像投影仪 6、略
物理第三章第3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达标题B
1、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
,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下方距凸透镜______ 的范围内,要使此时的像放大一点,可以将凸透镜往(填“上”或者“下”)移一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在_____ ___范围内,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 _ ___的范围内;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 ___,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
__________的范围内。
2、要在距凸透镜2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象,在以下凸透镜中应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A.f= 5cm
B.f= 10cm
C.f=20cm
D.f=30cm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王平同学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g各点,如图所示,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把烛焰放
在点,光屏上的像最大;把烛焰放
在点,光屏上的像最小;把烛焰放
在点,
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
像。
4、小明将一个苹果从距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4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的像的大小为()
A.不变
B.逐渐减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5、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屏上成立一倒立、缩小的实象,则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6、小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其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P点
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这五个点中:
(1)把烛焰放在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2)把烛焰放在点上,
所成的像最小。
(3)把烛焰放在a、b两点上成像,
是属于原理。
(4)把烛焰
放在c、d两点上成像,
是属于原理。
参考答案:
1、15cm 上 15cm~30cm 大于30cm 大于30cm 15cm~30cm
2、
C 3、d a e
4、B
5、小于15cm
6、(1)e (2)a (3)照相机(4)投影仪
物理第三章第3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达标题C
1、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
______
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2、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动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是()
A.像锯变大,像变大
B.像距不变,像变大
C.像距变小,像变小
D.像距变大,像变小
3、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以
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景物在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是实像B.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放大的实像
C.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不一定比物体大
D.凸
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
4有一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移动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
B.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
C.在光屏上不可能得到像
D.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物体大的虚像5、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
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已知F1和F2到O 点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已知P1和P2[学_科_
到O点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的两倍.把烛焰从图示位置移到某位置时(烛焰始终处于O点左边),移动光屏得到了清晰、与烛焰等
大、倒立的实像,此时光屏处在点;
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倒立的实像,
必须将烛焰移到F1点到点之间并移
动光屏;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
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则说明烛焰一定处在F1点
到点之间。
参考答案:
1、倒立缩小倒立等大倒立放大正立放大
2、A
3、B
4、
C 5、p2 p1 o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