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鞌之战笔记_conv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鞌之战》原文及译文《鞌之战》——《左传》【原文】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
臧宣叔亦如晋乞师。
皆主郤献子。
晋侯许之七百乘。
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
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
”许之。
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
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季文子帅师会之。
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
至,则既斩之矣。
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师从齐师于莘。
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
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
”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
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
’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
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
”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癸酉,师陈于鞌。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齐师败绩。
逐之,三周华不注。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
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韩厥俛,定其右。
逢丑父与公易位。
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鲁庄公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遂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公曰:“良将死者,何以加兹?”对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臣闻之:‘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公曰:“君子之军,如何?”对曰:“古之良将,谋之而后战,不战则已,战必胜。
此所谓‘君子之军’也。
”公曰:“吾知所以战矣,吾不知所以不胜也。
”对曰:“夫战,所以止暴,所以息争也。
故君子之军,必先知彼知己,然后乃可以战。
战而不胜,非吾之罪也。
”公曰:“善。
”遂与刿论战法,明日大战,果大胜齐师。
【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请求见庄公。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插手?”曹刿说:“吃肉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去见到了庄公。
曹刿问:“凭借什么去战斗?”庄公说:“穿衣吃饭这些基本生活,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样的小恩小惠还不够普及,百姓是不会跟从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帛,我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讲信用。
”曹刿说:“这样的小信用还未得到大家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的。
”庄公说:“大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说:“这是忠诚的表现。
我们可以凭借这个条件去战斗。
齐晋鞌之战知识点归纳骄兵必败:1.齐晋鞌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
当时,晋国的执政卿士郤克为报齐国戏辱之仇,借鲁、卫求援之机,发兵攻齐。
主战场为鞌,故史称“鞌之战”。
这场战争以晋国胜利而告终,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
在战斗中,晋国之所以能胜利,除了《左传》中表现的君臣同仇敌忾以外,还与晋国的农耕经济较为发达有关。
另外,晋处于齐国以西,地势相对较高,在军事作战上具有“俯冲”优势。
2.晋国是齐国的邻国,在统治者有力的管理下其农耕经济很发达,当然,农耕经济很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晋国是处于现在中国的山西省的位置,位于高原地区,在古代这里也是重要得军事战略要塞,关于许多齐晋鞌之战简介中,均可以考察到这一点。
3.齐国为扩展其疆域面积对鲁国和卫国进行讨伐,无奈鲁卫两国只能向晋国求助。
虽然晋国的军事战斗能力并不强盛,但是其统治者还是答应了两国的请求。
然而,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体现了晋国人极高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深知自己的战斗实力,经过一系列的战略分析,制定了一个决胜计划,那就是:故意将在自己的弱点暴露给齐军以此引诱他们到了鞌地。
由于晋国人对此地的地形很熟悉,于是取胜的把握便增加了许多。
4.在战争中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能力,齐国人并不把晋国人放在眼里,从将领到士兵,人人的态度都很松懈。
相反,晋国人同仇敌忾,一丝不苟,虽然整体实力不如齐国却最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骄兵必败。
5.齐晋鞌之战成晋景公争霸事业的一部分。
经过齐晋鞌之战,晋国成功地打破了齐、楚联盟,而把齐拉到了自己一边。
齐晋鞌之战次年,齐顷公亲自朝晋,建立晋、齐联盟。
晋为加强这一联盟,不得不牺牲鲁国利益,在周简王三年(公元前583年),又命鲁国将汶阳之田划归齐国。
晋、齐联盟的建立,是晋景公继消灭赤狄、联络吴国之后,又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齊晉鞌之戰【原文繁体字】癸酉,師陳於鞌(1)。
邴夏禦齊侯,逢醜父為右②。
晉解張禦郤克,鄭丘緩為右(3)。
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4)”。
不介馬而馳之⑤。
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6),曰:“餘病矣(7)!”張侯曰:“自始合(8),而矢貫餘手及肘(9);余折以禦,左輪朱殷(10),豈敢言病?吾子忍之。
”緩曰:“自始合,苟有險,餘必下推車,子豈識之(11)?然子病矣。
”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此車一人殿之(12),可以集事(13),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14),固即死也(15);病未及死,吾子勉之(16)!”左並轡(17) ,右援枹而鼓(18)。
馬逸不能止(19),師從之,齊師敗績。
逐之,三周華不注(20)韓厥夢子輿謂己曰:“旦辟左右!”故中禦而從齊侯。
邴夏曰:“射其禦者,君子也。
”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
”射其左,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
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
”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
韓厥俛定其右。
逢醜父與公易位。
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
醜父寢于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
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
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
”醜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
鄭周父禦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
韓厥獻醜父,郤獻子將戮之。
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勸事君者。
”乃免之。
齐晋鞌之战【原文简体字】癸酉,师陈于鞌(1)。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②。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3)。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4)”。
不介马而驰之⑤。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6),曰:“余病矣(7)!”张侯曰:“自始合(8),而矢贯余手及肘(9);余折以御,左轮朱殷(10),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齊晉鞌之戰【原文繁体字】癸酉,師陳於鞌(1)。
邴夏禦齊侯,逢醜父為右②。
晉解張禦郤克,鄭丘緩為右(3)。
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4)”。
不介馬而馳之⑤。
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6),曰:“餘病矣(7)!”張侯曰:“自始合(8),而矢貫餘手及肘(9);余折以禦,左輪朱殷(10),豈敢言病?吾子忍之。
”緩曰:“自始合,苟有險,餘必下推車,子豈識之(11)?然子病矣。
”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此車一人殿之(12),可以集事(13),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14),固即死也(15);病未及死,吾子勉之(16)!”左並轡(17) ,右援枹而鼓(18)。
馬逸不能止(19),師從之,齊師敗績。
逐之,三周華不注(20)韓厥夢子輿謂己曰:“旦辟左右!”故中禦而從齊侯。
邴夏曰:“射其禦者,君子也。
”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
”射其左,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
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
”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
韓厥俛定其右。
逢醜父與公易位。
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
醜父寢于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
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
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
”醜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
鄭周父禦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
韓厥獻醜父,郤獻子將戮之。
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勸事君者。
”乃免之。
齐晋鞌之战【原文简体字】癸酉,师陈于鞌(1)。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②。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3)。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4)”。
不介马而驰之⑤。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6),曰:“余病矣(7)!”张侯曰:“自始合(8),而矢贯余手及肘(9);余折以御,左轮朱殷(10),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鞌之战知识点总结概述《鞌之战》是三毛先生的作品之一,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
该小说主要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鞍山之战。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文字,详细地描绘了当时的战争场景,以及战士们的壮烈战斗。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人不禁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感到悲凉。
战争背景鞍山之战发生在中国的清朝时期。
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当时的工业重镇。
然而,由于外敌入侵以及国内政治腐败,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而鞍山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更是成为了外敌们争夺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鞍山之战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避免的战争事件。
战争过程在小说中,作者对鞍山之战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在战争开始之初,中国军队士气高昂,英勇奋战。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军队渐渐陷入了被动局面。
而外敌的进攻也变得越发猛烈。
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不得不进行顽强的抵抗,英勇战斗。
在激烈的战斗中,有许多英雄壮烈牺牲,以保卫家园。
然而,中国军队最终还是失败了,鞍山落入了敌手之手。
主人公形象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一些主要人物的塑造,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杰。
主人公们无不是忠诚于国家民族的,他们在战争面前表现出了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态度。
他们忘我地奋斗,就是为了保卫家园,捍卫国家尊严。
这些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战争意义鞍山之战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领土主权的保卫战,更是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自尊振兴的一次历史事件。
鞍山之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也成为了民族振兴的一次历史社会教育。
小说价值《鞌之战》叙事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描写了当时的战争场景和人物形象。
通过小说,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战争事件,也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命运。
小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一部具有启发意义的历史小说。
总结《鞌之战》是一部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小说。
通过对鞍山之战的描写,作者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战争场景和人物形象。
鞌之战原文及翻译原文节选:若以假人,与人政也。
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这句话意思是若将这些假手他人,是给人以国政。
国政亡,则国家随之灭亡,难以抵挡啊。
原文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
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
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
”弗听,杀而膊诸城上。
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
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
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今既遇矣,不如战也。
”夏,有......(注:此处原文有缺。
失新筑战事。
)石成子曰:“师败矣。
子不少须,众惧尽。
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
又曰:“子,国卿也。
陨子,辱矣。
子以众退,我此乃止。
”且告车来甚众。
齐师乃止,次于鞫居。
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
既,卫人赏之以邑,辞。
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
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若以假人,与人政也。
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
臧宣叔亦如晋乞师。
皆主郤献子。
晋侯许之七百乘。
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
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
”许之。
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
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季文子帅师会之。
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
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师从齐师于莘。
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
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
”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
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
’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
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
”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鞌之战
选自《左传·鲁成公二年》
一、内容简介
参战国家
齐国——齐顷公、逄丑父
晋国——郤克、韩厥
时间
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
战争原因
诸侯争霸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国战败
北方大国齐国伐鲁、卫
齐国战败,归鲁汶阳之田
战争结果
公元前582年,晋楚鄢陵之战,晋国获胜文章特色
直接描写战争的场面
揭示战争胜负的原因
舆
轮
衡
舆
轮
衡
舆
轮
衡
轭
毂
服
骖
辕
御者
车右
主帅
鼓钲旗
逢
逢
逢(本义相遇)
逢
逄(姓氏)
“剪”的古字
《玉篇》:“翦,俗作剪。
”
《说文》:“翦,羽生。
一曰矢羽。
”
翦(本义割断羽毛。
古无剪刀用例)——杀戮——歼灭
介
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象人着甲形。
”
甲衣——间隔——中介——介绍
介马:给动用法,给马披盔甲。
驰
《说文》:“驰,大驱也。
从马,也声。
”
贯
甲骨文象穿物形。
因贝壳要穿成串,后加“贝”字表贯穿义。
二、字词分析
险
殿
集
援
逸
《说文》:“险,阻难也。
”即有阻碍难走的地方。
《说文》:“殿,击声也。
”(右形左声)段玉裁注:“此字本义未见,假借为宫殿字,······又假借为军后曰殿。
”
行军走在最后——镇守
鸟集落——集合——成功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
”
险
殿
集
援
逸
《说文》:“险,阻难也。
”即有阻碍难走的地方。
《说文》:“殿,击声也。
”(右形左声)段玉裁注:“此字本义未见,假借为宫殿字,······又假借为军后曰殿。
”
行军走在最后——镇守
鸟集落——集合——成功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
”
援:牵拉
拿过来
援助、支援
《蜀道难》:“猿猱欲度愁攀援。
”
《韩非子》:“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
《说文》:“逸,失(逃掉)也。
从辵从兔。
”
险
集
援
逸
《说文》:“险,阻难也。
”即有阻碍难走的地方。
《说文》:“殿,击声也。
”(右形左声)段玉裁注:“此字本义未见,假借为宫殿字,······又假借为军后曰殿。
”
行军走在最后——镇守
鸟集落——集合——成功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
”
援:牵拉
拿过来
援助、支援
《蜀道难》:“猿猱欲度愁攀援。
”
《韩非子》:“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
《说文》:“逸,失(逃掉)也。
从辵从兔。
”
逸:逃掉
奔跑
闲适、安逸
败绩
《书·洛诰》:“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
”
《书·汤誓》:“夏师败绩,汤遂从之。
”
绩:将麻丝搓成线绳。
成绩:本义搓成了麻绳——成功、业绩
败绩:本义没有搓成麻绳——失败
从
毙
寓
俛
跟随从——从
“俯”的异体字。
《说文》:“頫,低头也。
从页、逃省。
······俛,頫或从人、免(“免”有避开的意思)。
”
《说文》:“寓,寄(寄居)也。
”
《说文》:“獘,顿仆也。
从犬,敝声。
”
獘(仆倒)——毙(死)
絓
《广韵》:“絓,丝结。
”
絓:缫丝时蚕丝打结——拌住
稽首
奉
轏
“栈”的异体字
“栈”的声符“戋”有小、简陋的含义,如“客栈”。
《说文》:“稽,留止也。
从禾,从尤,旨声。
”孔广居注:“禾,······曲头止,不能上者也;尤者,色之美者也;旨,食之美者也。
美食美色则足以留滞人。
此三体会意也。
”
稽(停留、延迟)——稽查、调查
稽首:使头停留于地,即叩首至地。
“捧”的古字
絓
《广韵》:“絓,丝结。
”
絓:缫丝时蚕丝打结——拌住
稽首
奉
轏
“栈”的异体字
“栈”的声符“戋”有小、简陋的含义,如“客栈”。
《说文》:“稽,留止也。
从禾,从尤,旨声。
”孔广居注:“禾,······曲头止,不能上者也;尤者,色之美者也;旨,食之美者也。
美食美色则足以留滞人。
此三体会意也。
”
稽(停留、延迟)——稽查、调查
稽首:使头停留于地,即叩首至地。
“捧”的古字
奉
奉献
捧出
捧
当
劝
献子
当
劝
献子
属(连接)
隶属、属于
亲属、家属
正好、恰好
属
《说文》:“属,连也。
从尾,蜀声。
”
本义是两块田价值相同
当
劝
献子
属(连接)
隶属、属于
亲属、家属
正好、恰好
属
《说文》:“属,连也。
从尾,蜀声。
”
本义是两块田价值相同
当
抵押、典当
合适、适当
对着、面对
应当
相同、相当
当作
献: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尔雅》:“献,圣也。
”
献子:对人的尊称。
《说文》:“劝,勉也。
”
《齐民要术》:“劝民务农桑。
”
敏
《说文》:“敏,疾也。
从攴,每声。
”
敏:疾速、敏捷——聪敏、聪明
一、词语解释
1、癸酉,师陈于鞌。
2、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3、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4、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6、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7、左并辔,右援枹而鼓。
8、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9、逐之,三周华不注。
10、射其御者,君子也。
11、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12、请寓乘。
13、故不能推车而及。
14、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15、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16、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爲戮乎?
17、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
二、词语解释
1、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2、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集事:殿镇也集成也)
3、齐师败绩。
4、吾子忍之。
5、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三、古人用字现象分析
古今字:
1、癸酉,师陈于鞌。
2、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絓,通“挂”,后来写作“挂”
3、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
4、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异体字:
1、韩厥俛定其右。
2、左并辔,右援枹而鼓。
枹,也写作“桴”
通假字:
1、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2、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絓,通“挂”,后来写作“挂”
四、句法解析
(一)判断句:
1、射其御者,君子也。
2、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二)被动句
1、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2、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爲戮乎?
(三)固定句式:
1、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