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外病变的影像表现
- 格式:pdf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5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胰腺炎,其诊断标准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特点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本文将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首先,临床表现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上腹部疼痛、黄疸、消瘦、乏力等。
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胰腺外病变,如硬化性胆管炎、胆总管狭窄等。
这些临床表现对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影像学特征也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经典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胰腺肿大、胰管扩张、胰腺实质弥漫性增厚、胆总管扩张等。
此外,伴随着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全身性疾病,如硬化性胆管炎、肝硬化等,也会在影像学上有所表现,这些特征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血清IgG4水平升高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特征性实验室检查结果之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IgG4水平升高,因此不能作为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唯一依据。
此外,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也常常升高,对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病理学特点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的“金标准”。
病理学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特征性改变包括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纤维化、静脉周围炎等。
这些病理学特点对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临床医生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时,应当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在必要时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符合2008亚洲诊断标准的AIP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总结胰腺及胰腺外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10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5例AIP表现为胰腺局部肿大。
病灶区在T1WI上信号明显降低,在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15例均见渐进性延迟强化,3例见“鞘膜征”,9例AIP胆总管胰腺段的狭窄,3例ERCP均示胰管不规则狭窄,2例双肾多发节结影。
结论:AIP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影像检查是诊断AIP的必要手段。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它的发生比较罕见,与自身免疫机制失调有关,AIP激素治疗敏感,治疗后胰腺功能及形态可明显好转或恢复,由于AIP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极易误诊为胰腺肿瘤而行手术治疗[1-2],所以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笔者搜集分析了15例经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的AIP的CT和MR资料,对其影像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本院收治确诊AIP患者15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5例患者诊断均符合AIP亚洲诊断标准[3],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8~83岁,中位年龄63岁,5例行手术切除,10例经临床、影像诊断为AIP,经激素治疗后胰腺病变明显好转,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或腰部不适、疼痛12例,其中腹痛伴有黄疸7例,无痛性黄疸就诊1例,合并糖尿病5例,所有患者IgG均升高,15例患者接受了三期增强扫描,3例行MRCP检查,10例保守治疗,1例穿刺活检。
1.2 检查方法1.2.1 CT检查15例患者均采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16层CT扫描机。
扫描范围:上起膈顶,下至胰腺钩突以下水平;平扫后行增强扫描。
扫描参数:重建层厚3 mm;增强扫描:肘前静脉团注80~90 mL碘佛醇,流率3.0 mL/s,动脉期(18~25 s)、门脉期(50~70 s)、延迟期(3~5 min)增强扫描。
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概述▶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纤维化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以血清IgG升高,伴有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特点,受累脏器可出现肿瘤样病变甚至衰竭。
最常受累器官包括胰腺、肝胆系统、肾脏、腹膜后组织、淋巴结等。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罕见的与自身免疫机制失调相关的特殊慢性胰腺炎。
▶AIP分为:▶1型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2型特发性导管中心性胰腺炎概述▶1型AIP多见于中老年亚洲男性人群,2型多见于欧美人群。
▶ 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腹痛,新发糖尿病,胰腺功能不全,体重减轻等。
▶类固醇治疗有效。
▶易误诊为胰腺癌而导致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病理▶ 病理上可见弥漫性淋巴浆细胞浸润、纤维化和阻塞性静脉炎以及大量IgG4阳性的浆细胞浸润。
▶a:正常胰腺、胰管、胆总管▶b:弥漫型:弥漫肿大呈腊肠样,胆总管胰腺段、胰管不规则变窄,其远端扩张。
▶c:局灶型:胰头常见,胆总管胰腺段、胰管不规则变窄,其上胰管及胆总管轻度扩张。
▶d:多灶型:多发肿块样,受累胰管、胆总管不规则变窄,未受累处扩张。
病变处管腔不规则狭窄,病变以远管腔扩张!影像表现——胰腺肿大▶ 弥漫型:胰腺弥漫肿大呈“腊肠样”,边界清楚,胰腺周围胶囊样(晕征)改变(由渗液,蜂窝组织炎,纤维化组织构成),胰管不规则变窄,胆总管胰腺段变窄,远端扩张。
▶ 局灶型:胰头单发常见,呈“假肿瘤样”改变,胆总管胰腺段、胰管不规则变窄,其远端胆管、胰管轻度扩张。
▶多灶型:胰腺多发肿块,受累胰管、胆总管不规则狭窄。
影像表现▶CT平扫呈等低密度。
▶MR呈稍长T1,稍长T2,DWI呈高信号。
▶周围结构清楚,常无渗出或轻度渗出,常无淋巴结肿大。
▶ 增强扫描:早期强化降低,出现不均匀“雪花状”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强化逐渐均匀。
▶胶囊(晕征)在T1、T2上均为低信号。
▶胰管广泛不规则狭窄是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管壁所致。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崔丽萍;曾伟科;叶裕丰;朱望舒;高明;褚忠华【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认识和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激素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观察胰腺及周围组织、胰管和胆管的影像学表现,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45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其中37例患者表现为胰腺的弥漫性肿大,8例患者表现为胰腺局限性肿大,CT检查中有27例患者的胰腺病灶平扫密度减低;MRI检查中有16例患者胰腺病灶出现信号的改变,表现为T1WI上低信号,T2WI上稍高信号;45例患者胰腺病灶均表现为延迟强化方式改变.10例患者的CT和7例患者的MRI表现为胰管狭窄,2例患者的CT和1例的患者MRI表现为胆总管狭窄.14例患者的CT及MRI表现胰腺周围的\"假包膜\"征象.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CT和MRI上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结合实验室相关检查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8(018)005【总页数】5页(P514-517,523)【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作者】崔丽萍;曾伟科;叶裕丰;朱望舒;高明;褚忠华【作者单位】番禺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广州51140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广州510120;番禺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广州51140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由Yoshida等[1]提出命名的,属于自身免疫相关的特殊类型的胰腺炎,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与普通的胰腺炎有显著的差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