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体育新闻如何避免侵犯人格权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5
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侵权的类型及原因一、前言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在体育新闻中越来越多地报道一些有关体育明星隐私,损害体育明星名誉的八卦消息,如“兴奋剂”、“打假球”、“改年龄”等大肆渲染、过度报道,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体育新闻侵权问题。
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公民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借助法律的力量“讨个说法”,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新闻侵权案件增加的,是我国的新闻诉讼增多。
无论公民还是法人,只要“无冕之王”侵犯了自己的权益,他们就会理直气壮地寻求法律的保护。
相对政治新闻、社会体育和经济新闻的严谨,体育新闻的宽松更容易产生新闻侵权。
于是,体育新闻媒体以及体育新闻从业人员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新闻侵权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体育新闻侵权的含义(一)新闻侵权的含义新闻的传播是一个包括采访、写作、编辑、报道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侵权的是采访和报道这两个环节,一般的新闻侵权,指的是新闻报道侵权。
新闻学学者魏永征认为,“新闻侵权行为特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生的侵害他人(自然人、法人)人格权的行为。
其主要是新闻传播中的内容不当造成的,还有一些则发生在采集信息过程之中。
它所侵害的,是人格权中的精神性人格,或称人格尊严权。
广义的新闻侵权行为包括了侵害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等一切可能发生的行为,狭义的新闻侵权行为只指侵害名誉权,并将隐私权纳入名誉权范围加以保护。
”[1](二)体育新闻侵权的含义体育新闻侵权目前没有权威的定义,根据已有的一篇学术论文,体育新闻侵权被定义为“新闻媒介发表的有关体育的作品、播出的有关体育的内容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产生的违法行为,即体育新闻报道侵权”。
[2]套用新闻侵权的定义,笔者认为,体育新闻侵权一般是指新闻媒体或记者通过与体育相关的新闻报道,对公民、其他组织的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名称权及其他合法权益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运动员人格权的法律保护摘要运动员人格权是指运动员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包括身体完整权、姓名权、肖像权、声音权、隐私权等。
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人格权问题也日益突显,制定相关法律保障运动员的人格权显得愈加必要。
本文讨论运动员人格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对其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运动员、人格权、法律保护、隐私权、肖像权、完善建议正文一、运动员人格权的含义运动员人格权是指运动员享有的基本人权和自由,包括身体完整权、姓名权、肖像权、声音权、隐私权等。
运动员作为体育比赛的参与者和表演者,其人格权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在比赛、训练等过程中,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保障运动员的人格权显得尤为重要。
二、运动员人格权的现状在我国,目前对运动员人格权的法律保护主要体现在《民法典》、《名誉权侵权责任法》、《合同法》、《体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中。
然而,这些法律文件对于运动员人格权的保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 隐私权保护不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运动员的隐私权问题日益突显。
包括个人电话、信件、短信等在内的个人信息遭受泄露,甚至还有运动员的家庭成员被曝光等事件频频发生。
然而,针对这些事件的司法惩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诸如此类的事件时有发生。
2. 肖像权保护存在漏洞对于运动员的肖像权保护,目前国内赛事中普遍存在的“公开签名”活动,存在一定的侵害行为。
这种行为在有些情况下会引发黑市售卖签名照片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借机敛财的现象。
3. 身体完整权缺乏关怀在部分比较低等级的比赛,组织者往往因经济原因而不顾运动员个人健康,盲目提升比赛强度和难度,给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直接损害了运动员的身体完整权。
三、运动员人格权的保护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运动员的人格权,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制定专项法律应根据运动员人格权保护的特殊性,制定专项法律。
具体而言,应对运动员的肖像权、隐私权等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规定。
网球运动协会如何保护选手的隐私和个人权益网球运动协会如何保护选手的隐私和个人权益引言:作为一项受广大运动爱好者喜爱的体育运动,网球运动协会肩负着保护选手隐私和个人权益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会探讨网球运动协会在提供公开竞赛的同时如何保护选手的隐私和个人权益,从而为运动员创造一个公平、安全、可信和受人尊重的环境。
一、定义个人隐私和个人权益个人隐私是每个个体享有的对私人事务的自主支配权,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信息、人身安全、言论自由等。
保护个人隐私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它保障了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个人权益则广泛地包括个人自由、财产权利、言论自由、人身安全等方面。
二、明确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和范围网球运动协会在收集和使用选手个人信息时,应明确准确地说明其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和范围,并保持透明和真实。
每个选手都应该知晓他们的个人信息如何被收集、使用和存储,并对此有充分的了解和同意。
三、确保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网球运动协会有责任确保选手的个人信息得到妥善保管,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披露、修改或滥用。
为此,网球运动协会应采取各种技术安全措施来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例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
同时,选手的隐私权也应得到保护,除非有合法的理由,否则不得随意披露选手的个人信息。
四、明确合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界限为了保护选手的个人隐私和权益,网球运动协会应当明确其所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并且只收集和使用必要的信息,避免过度收集和滥用。
五、建立个人信息使用、存储和删除的规定网球运动协会应确立明确的个人信息使用、存储和删除的规定。
选手的个人信息只能用于其所参与的比赛和相关训练等活动,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个人信息的存储应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进行,并在达到存储期限后予以删除,避免对个人权益的潜在侵犯。
六、明确选手隐私的保护责任和义务网球运动协会应当明确其保护选手隐私的责任和义务,并确保这些责任和义务得到有效的执行。
作为“公众人物”的体育名人名誉权、隐私权法律问题探讨作者:韩勇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04期摘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体育名人作为公众人物在名誉权和隐私权方面受到的限制进行研究,解决体育媒体侵权的相关法律问题。
体育明星因其特殊才能、成就和表现,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公众瞩目者也就是“公众人物”。
我国现行法律并无公众人物的法律规定。
但我国司法实践已经逐步倾向于将体育名人视为“公众人物”,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对其名誉权和隐私权加以限制。
根据美国的判例,判断运动员或裁判是否是,公众人物的主要因素包括参加的比赛等级,参与的年限,比赛是否被转播,当事人在某一项目中的声望等。
虽然美国司法判例确定了“一旦成为公众人物永远是公众人物”的原则,但在体育名人名誉权隐私权案件中法官并非直接适用,而会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关键词:体育名人;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体育法中图分类号:G80-05文章编号:1009—783X(2009)04—0411—05文献标志码:A公众人物(public figure)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广为人知的社会成员。
在世界新闻史上,公众人物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的萨利文案。
美国最高法院通过该案确立了这样一个原则:为了保障宪法权利,公共官员起诉新闻媒体诽谤,不仅要证明普通法要求的有关内容已经发表且给自己造成了损害,而且要证明被告具有“实际的恶意”(actual malice)方有可能胜诉。
最高法院又通过1967年的两个判例把“实际的恶意”原则推广到“公众人物”上。
公众人物的概念脱胎于公共事务或者公共利益观念,公众人物在名誉权、隐私权方面与一般个体的差异,本质上体现了保护公共议论与允许信息有限错误,以及公共事务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保密之间的均衡关系。
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隐私权保护之所以有别于一般人,也是因为公众人物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公共事务,因此他们的言行或者特定阶段与公共事务相关的言行应当接受公众的检验,而不能聚之为私,密不示人,或者要求媒体不出一点儿错。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浅谈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公众人物由于其特殊身份,其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广泛的关注,面由于新闻必须追求可读性的这一特点,必然决定新闻报道会将公众人物作为重点。
新闻侵权的案例时有发生,对隐私权的侵犯更为常见,对新闻自由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平衡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闻自由之界定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也即是新闻能够不受阻碍的发布与公开的一项权利。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斯特瓦特曾指出,宪法保障新闻自由的目的就是保障新闻媒介的制度自主性,使之能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的第四机构,以监督国家,防止国家滥用权力。
作为无冕之王,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让公众了解真相,了解事实,作为舆论监督的喉舌。
从性质上来讲,新闻自由既是一项基本权利又是一种民主制度。
新闻自由的价值在现代民主制度的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自由不受权力干预非常重要。
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界定分析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我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权利的主体,二是权利的客体。
(一)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主体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主体为公众人物,公众人物亦称公共人物,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
其以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关性为构成要件,二者缺一不可,共同体现了公众人物的特性。
如知名人士、明星等。
在法律概念上来讲,公众人物,其实是人格权及其保护中的一个概念,是民法的概念,同时也是新闻学的概念。
同时,公众人物还可划分为政治性公众人物和社会性公众人物,这是从公法的角度,以对公共官员的特殊要求为标准而做的划分。
本文主要探讨的公众人物是以政治性公众人物即公共官员的隐私权为重点。
第1篇一、引言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明星在公众视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体育明星也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
本文将从体育明星的法律权益保护、法律责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体育明星提供法律保障。
二、体育明星的法律权益保护1. 名誉权名誉权是体育明星的重要法律权益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体育明星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2. 著作权体育明星在训练、比赛、宣传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作品,如照片、视频、文字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体育明星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
在作品被他人未经许可使用时,体育明星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3. 隐私权体育明星的隐私权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体育明星在个人生活、家庭、住所等方面享有隐私权,他人未经许可不得侵犯。
4. 劳动权体育明星作为劳动者,享有劳动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体育明星与俱乐部、经纪人等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体育明星有权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体育明星的法律责任1. 侵权责任体育明星在行使自身权利时,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侵犯他人名誉权、著作权、隐私权等,需依法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责任。
2. 违约责任体育明星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若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如违反劳动合同、代言合同等,需依法承担违约金、赔偿损失等责任。
3. 刑事责任体育明星在触犯刑法的情况下,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如涉及赌博、诈骗、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需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四、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我国民事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其中关于人格权、财产权、合同法等方面的规定,为体育明星的法律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网络体育新闻侵权的二元治理作者:李臻邹巍来源:《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06期【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体育新闻以广覆盖和高互动的优越属性赢得了大众认同,然而,网络体育新闻中出现的侵权现象却时有发生、不断加剧,具体包括网络体育新闻对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的侵犯。
法律与道德是现代社会最显著的两种规范性力量,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社会调控手段。
道德和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体权利的过程中始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助益、相互补充。
对网络体育新闻侵权的治理,也应当在道德和法律两个维度上同时展开,在道德层面,应当提高网络体育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不断培育网络体育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在法律层面,应当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提倡守法。
【关键词】网络体育新闻;侵权;道德治理;法律治理体育产业的急速发展和规模化使得职业运动员群体特别是明星运动员和体育组织,往往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和新闻报道的常客。
某些缺乏正确价值导向、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的网络体育新闻媒体,为了迎合大众的好奇心理和低俗口味,制作和传播那些过度娱乐化、庸俗化的网络体育新闻,在此过程中,经常发生网络体育新闻侵权的现象。
(一)侵犯相关运动员的隐私权在我国,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在网络体育新闻侵权的司法实践中,应当明确的一点是包括体育明星在内的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相对于普通人受到一定的限制。
[1]但是自由是有边界的,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是需要规制的。
同理,网络体育新闻记者仍然需要恪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尽量避免侵害他们的隐私权,这是由于网络媒体的高速传播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等特征,使得任何负面网络体育新闻传播效率极高,侵害他们隐私权的负面事件,势必会对体育明星造成强大的心理冲击,从而可能影响他们在各类赛事中发挥正常水平,取得应有的体育成绩。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类侵权行为不仅仅是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侵害,同时也对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
论体育运动中进行人身保护的法律措施【摘要】体育运动是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基本动因和主要目的就是展现人在自然生活中的旺盛精力和气力。
其中,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这更是把体育运动所要展现的目标,即将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的最好诠释。
体育运动所要彰显的是人的力量的美,是健康的美,是积极的美。
对体育运动中运动员进行人身保护对于彰显体育运动的价值理念,对于促进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体育运动;侵害;人身保护;法律责任体育运动自人类历史以来一直是人类最热衷的一项运动形式。
在古代中国,闲暇之余的人们会进行蹴鞠、马球、击剑、舞蹈、游泳、摔跤、围棋、武术、拔河、跳绳、踢毽子等各种类型的体育运动。
而在古代的其他国家也都有类似的体育运动形式。
体育运动是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基本动因和主要目的就是展现人在自然生活中的旺盛精力和火力。
其中,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这更是把体育运动所要展现的目标,即将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的最好诠释。
一、体育运动人身损害(一)体育运动中人身损害的实例分析1998年,来自宁波的中国体操队员17岁的桑兰,代表中国出征以“造福儿童”为主题的第四届友好运动会。
在体操单项比赛之前的热身训练中,桑兰在做一个动作的时候,在踏跳时有点犹豫,身体在空中多转了一下,结果,她头顶着地,当即倒地不起。
经过医生的检查,桑兰的第六第七节颈椎错位挫伤,并伴随神经组织损伤,可能导致瘫痪。
对于这次严重人身伤害的事故众说纷纭,依照桑兰自己的说法是,那不是一次意外,那是一次事故。
她称当时一名罗马尼亚体操队教练拉垫子,干扰了自己的注意力。
但对于这一主张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2011年,桑兰起诉5个机构和3名个人,索赔金额共计18亿美元。
索赔的对象包括桑兰受伤后在美国的监护人刘国生、谢晓虹夫妇,索赔金额1亿美元。
又为这次体育运动伤害是事故增加了新的论点。
我大体看了一些论文,现在大家对于运动员人格权商品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侵权问题上。
人格权包括名誉权、姓名权等等,法律规定这是人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所以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而对于侵权又主要分为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说新闻报道、杂志报刊或者是一些商家侵犯了运动员(公众人物)的人格权;另一个就是我上次和你说的那个国家、集体、和运动员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运动员人格权商用法律关系权利主体的确定问题。
研究第一个的相对能多一些,相关的案例也比较多。
但是现在第二个问题也已经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老师可以考虑一下你想写哪一个方向,我再给你找资料。
我先给你分析一下这两个问题哈,其实我也不明白,也是现学现卖的,大体意思是正确的。
体育新闻侵犯体育名人人格权首先这个现象主要发生在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两个过程中。
新闻采访中主要表现在:窃听谈话、隐瞒记者身份进行采访、强行采访、监视。
新闻报道对公众人物的隐私造成侵害主要表现为:盗用他人名字或肖像、不合理地侵扰他人隐私生活、不合理地将某人错误曝光、给他人隐私生活带来不合理的曝光。
我国体育新闻侵犯体育名人人格权的主要类型为体育新闻对体育名人名誉权的侵犯。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可以看出,侵害名誉权的方式可以划分为侮辱、诽谤和宣扬他人隐私。
1992至2007年间,中国体育界发生了十余起体育新闻侵权诉讼,如陆俊诉《羊城体育》名誉侵权案;深圳足球俱乐部诉《足球》名誉侵权案等等。
这其中还有一个矛盾就是肖像权的问题。
国家法律规定,肖像是公民的直接标志,国家为维持正常秩序和社会公益,在一定情况下必须使用公民的肖像,此时不必征得肖像权人的同意。
这种权利限制根据称为阻却违法事由。
如新闻报道使用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公务活动的照片,寻人启事使用的照片等。
有一个经典案例: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等肖像侵权案。
运动员人格权的法律保护摘要:作为体育活动的从业者,运动员具有自身人格权的需求和权利。
其中,运动员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权利成为其维护、保护、支配自身人格的基础和方式。
目前,我国《民法典》、《体育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了运动员人格权的保护措施。
但是,在实际运动生涯中,一些运动员的人格权依然受到侵害,需要加强保护和救济的力度。
关键词:运动员、人格权、法律保护、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正文:一、运动员的人格权人格权是指个人对其人身财产以外的、与其人格利益有关的利益所享有的法律保护。
它包括生命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而对于运动员而言,其本职工作涉及引人瞩目、备受关注,因此运动员的人格权问题更加突出和关键。
(一)名誉权运动员的名誉权是其最基本的人格权之一。
这包括其名声、声誉、荣誉、成就、评价等等,都应该得到保护。
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其名誉关系到他们的职业前途、形象和声誉。
而运动员的贬低攻击、恶意诽谤、虚假报道等等都可能造成其名誉受到侵害。
(二)隐私权隐私权是指个人对其私人生活的保护。
例如,一些私人通讯、性取向、家庭背景等等都是其隐私权的范畴。
在体育比赛中,一些个人的生活、私人信息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乱用。
(三)肖像权运动员的肖像权是指他们拥有自身形象的权利。
这包括运动员的脸部、身体、姿态等等都在其拥有的范畴之内。
在商业运作中,运动员作为一种资产,在其肖像使用过程中也要受到保护。
二、运动员人格权的法律保护(一)民法典《民法典》是我国新近颁布的一部综合性民法典。
该法明确规定了对个人的人格权的保护。
这也为运动员人格权保障提供了更为全面、详细、完善的法律支持。
(二)《体育法》《体育法》也规定了运动员的部分人格权的保护措施,例如:规范媒体对运动员个人生活的报道;禁止私自使用运动员肖像进行商业运营等等。
同时,该法也加大了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力度。
(三)人民法院的司法保护当运动员的人格权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获得保护。
浅谈我国体育新闻如何避免侵犯人格权作者:陈斐斐来源:《学术探索》2012年第12期摘要:体育新闻要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就必须做到内容的公开透明,这就会与体育名人的人格权相冲突。
本文在分析体育新闻自身特点与体育名人的人格权的基础上,探寻了冲突产生的原因。
在现实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有媒体侵犯体育名人的权益的事件发生,对体育名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造成影响。
本文从新闻立法和媒体自律两个方面着手,具体阐述了如何避免侵犯体育名人人格权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媒体;人格权;体育名人;侵权中图分类号:D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2-0052-03一、体育新闻与人格权的冲突(一)体育新闻的特点就体育新闻来说,其公开透明的内容及舆论监督作用,成为保证体育赛事公开、公平、公正的强有力工具,体育新闻具备如此大的舆论导向作用也是源于其所具有的绝对的公开透明。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体育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获取更大的销售量,媒体工作者必须报道广大群众关注的新闻人物和事件。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存活,许多媒体不惜侵犯体育名人的个人隐私,发掘具有轰动效应的信息,对当事人做出偏离事实的评价,以获取足够的关注度。
(二)体育名人的人格权特殊性人格权是作为民事主体必备的、以人格权益为内容,并为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民事权利。
一般来说,人格权可以分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两个方面。
物质性人格权包括身体权、生命权和健康权。
精神性人格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
体育名人不同于普通人,是社会公众的焦点,所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体育名人的人格权行使起来是要受到限制的,具有自身特点,其人格权的维护同一般民事主体不同。
体育名人的人格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体育名人属于公众人物,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需要行使造成其人格权受到一定限制。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体育名人具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所以与社会公共利益紧密联系,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体育名人的一举一动容易造成社会影响,容易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联。
这就使得体育名人在行使自身人格权利的时候,容易与社会公众的公众权利(如知情权等)相冲突。
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社会公共利益是大众的、整体的利益,而体育名人的人格权是个体的、局部的利益,前者是明显要大于后者的。
如果两者发生冲突,必然为了保护多数人的权益而去牺牲个体的权益。
所以,从加强社会监督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角度出发,对体育名人的人格权做出一定限制是符合常理的。
其次,体育名人的人格权的保护与限制常常与新闻媒体紧密联系。
一方面,新闻媒体对体育名人进行大量的报道,使其为大众所熟知,也使其人格权得到了商业性的利用价值。
权利和义务具有对等性,不能光享受权利而不尽相应的义务。
体育名人从新闻媒体上取得了商业利益,就不能说新闻媒体对其与公共利益有关的隐私的报道是侵权行为,反而要尽相应的义务来满足新闻媒体的权利。
另一方面,由于体育名人是公众人物,比普通人更容易被媒体关注,其人格权也比较容易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遭受一定的侵害。
有些媒体对体育名人的报道纯粹是侵犯个人隐私,或者属于虚假新闻等等,这些都属于侵权行为。
体育名人要想维护自身权益,公布事实真相,降低自身损失,还是需要新闻媒体的相应协助。
再次,体育名人的人格权可以产生商业利益,人格权是体育名人的重要的无形资产。
体育名人作为其人格权的权利主体,具有对其姓名、肖像等人格权利拥有控制、商业使用、许可他人商业利用、排除他人妨害及寻求法律救济等权利。
国家或其他主体在体育名人的人格权利的经济价值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理应具有优先使用体育名人的人格权的权利。
在同样的条件下,国家和其他主体要优先于其他的商家使用体育名人的人格权。
最后,体育名人的人格权由于其从事的职业的社会影响力比较大,所以容易受到侵权。
体育名人由于在各项重要赛事中有突出成绩或重要贡献而被大众认可,所以他们的人格权包括姓名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比较容易受到新闻媒体和某些商家的侵犯,每年都有很多侵犯体育名人隐私权、名誉权等的案件发生。
(三)体育新闻与人格权冲突造成新闻侵权体育名人作为普通人,也具有名誉权、肖像权及隐私权等人格权,但是体育名人也是社会公众人物,社会大众也对他们有相应的知情权,这时,体育名人就有义务满足社会大众的知情权而牺牲部分人格权,但是体育名人还是有自身的人格权的,新闻媒体不得随意侵害其人格权。
体育名人至少应保留的权利:与政治和公共利益无关的事务不受舆论监督;住宅不受非法侵入或骚扰;家庭私生活不受监听监视;书信自由不受侵犯。
体育新闻侵权表现方式很多,如在新闻采访中侵害体育名人隐私权,在新闻报道中侵犯体育名人名誉权、侵犯体育名人的姓名权和肖像权等等。
依照其他国家的法律,都对新闻监督权做出了适当保护,认为新闻报道只要不是媒体人员故意捏造的,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新闻失实的,一般不追究法律责任,只是认定为媒体人员的工作失误。
体育名人不同于一般人,他们作为公众人物得到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也获得了名利。
但是他们所取得的利益,大多数是自己付出辛勤的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训练,克服种种困难获得的,他们的荣耀和财富来之不易。
他们和娱乐明星有着根本不同,他们没有通过让渡自己的人格权利来提高自己的关注度,从而获得利益的必要。
体育新闻可以报道客观事实,可以揭露体育界黑暗,但是这也要在依法的前提下,客观地做出报道,不能随意侵犯体育名人的人格权,尤其不能造谣中伤,制造虚假新闻损害其人格权利。
二、体育新闻避免侵犯人格权的路径(一)重视体育新闻侵权的立法在法制时代,任何人都要依法守法,新闻媒体在做体育报道、新闻评论和舆论监督时,也要依法守法。
把握好舆论监督和体育名人人格权限制的界限非常重要,一方面要保证新闻媒体能很好地实施舆论监督权,另一方面又要使体育名人的人格权得到保护。
为了使新闻舆论监督规范化、法制化,在新闻舆论监督和知名运动员人格权的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新闻法或新闻侵权法出台,造成两个后果:一是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得不到很好的行使,合理的监督权在实践中被认为是侵犯人格权而频频败诉;二是不良媒体或媒体从业者滥用权利侵犯体育名人的人格权。
在某种程度上,新闻侵权案件缺乏法律依据,审判时缺乏参照。
当前必须借鉴英美及大陆法系国家在新闻法立法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新闻法保护体育名人的人格权,且保证媒体的舆论监督权。
另外,媒体也应当制定新闻行业的行业规范,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自律性,在行使新闻监督权时,不要随意侵害体育名人的人格权。
新闻立法必须满足两点:一是充分保障媒体的新闻职权和新闻自由;二是防止新闻侵权和权利滥用。
在保障媒体的新闻职权和新闻自由方面,要给予媒体工作者采访权、知情权、报道权、评论权和批评权等诸多权利。
在呼吁民主自由的今天,新闻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环。
在国际范围内,新闻自由早就成为国际法和各个民主宪政国家宪政制度中的基本内容而得以保护。
在新闻法中,为其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提供细化的法律依据,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赋予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与其职业相适应,而又区别于一般社会主体的权利。
第一,对于新闻侵权案件,侵权新闻报道的构成要素和法律特征应严格限定。
同时,为防止过重的侵权责任束缚了新闻机构的手脚,还应规定明确的免责事由,保障新闻机构正确行使公共利益抗辩权。
另外,对于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必要权利,需要做出明确规定,同时,新闻机构的工作人员工作时的人身安全也需要做出法律保护,保证其新闻监督权的实施。
出于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防止媒体工作者的权利的滥用,也要对他们的具体义务做出规定。
首先,新闻从业者的从业资格的具体标准,在新闻法中应该有具体的规定,考核过程中应包含法律知识考核内容。
除此之外,对于新闻真实性、稿件来源,新闻机构都要有严格的程序规定。
同时,对于侵权责任、赔偿范围,需要做出具体的界定。
(二)加强体育新闻媒体的自律1.遵照新闻报道的规范要求(1)新闻报道的首要原则就是要依据客观真实,要实事求是。
体育新闻媒体也应该遵照这一原则,要确保内容的准确公正,不能胡乱臆造歪曲事实,也不能带有媒体工作者自身的主观意志,要最大程度地让事实说话。
(2)要遵照新闻报道和媒体评论相分开的原则。
在对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只应该叙述客观事实,最好不要加入作者评论,不然会对读者造成误导,影响大众的自我判断。
2.努力提高媒体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目前,体育新闻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归结起来,是由于个别媒体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偏低、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
所以相关单位应该加强队伍建设,要抓好道德和法制建设,杜绝各种利益的诱惑,使记者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从而在根源上杜绝新闻侵权现象的发生。
三、结语由于新闻媒体报道与体育名人权益有时存在对立,使得媒体报道权与体育名人的人格权两者间有很大的矛盾冲突,两者具有一定对抗性,从更深的层次上说,这种冲突源于两者法律权利的相互冲突,即新闻自由同公民隐私两者的冲突。
在处理新闻自由同公民隐私之间的冲突时,应牢牢保持以公共利益为主的价值取向,要保证体育新闻的真实性且保证公共利益,是否满足这些前提是侵犯人格权的判定准则。
总之,体育新闻既要满足大众的知情权,又要保证体育名人尽量不受到人格权的侵害。
[参考文献][1]赵启平.浅议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与平衡[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2]朱丽.新闻侵权的法学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2,(2).[3]张翠翠,林琳,胡洪泉.论新闻报道与体育名人的权力冲突[J].体育成人教育导刊,2009,25(6).How to Avoid the Personality Rights InfringementCHEN Fei-fei(School of Sport Science,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7, Jiangsu,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sport news play the function of media supervision, its contents must be transpar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uses of the conflict. Considering the news report, there are often infringement incidents of, the name of sports celebrities, the right of portrait, reputation and honor, the right of personal freedom, and privacy.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news legislation and media self-discipline, explains methodsKeywords:media; the personality rights; sports personality; infringement〔责任编辑:黎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