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语文组合阅读训练(7)
- 格式:doc
- 大小:614.83 KB
- 文档页数:6
2020年八年级语文暑期组合阅读训练(6)【诗词鉴赏】夜雪(唐)白居易已讶①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②声。
【注】①讶:惊讶。
②折竹:竹子折断。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2.从诗歌描写的情境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3~6题。
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
冲谓吏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
太祖( )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③柱乎?”一无所问。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邓哀王冲)》)【注释】①太祖:曹操。
下文的“冲”即曹冲。
②首罪:自首请罪。
下文的“自归”也有自首的意思。
③县:通“悬”。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而为鼠所啮.( ) (2)貌有愁色.( )(3)世俗以为..鼠啮衣者( ) (4)俄而库吏以啮鞍闻.(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1)冲于是以刀穿单衣。
(2)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5.联系上下文,你觉得文中括号内填入下列哪个词语最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A.惊B.怒C.问D.笑6.曹冲为什么要“以刀穿单衣”?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现代文阅读】鲸落——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①2020年4月,中国“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科考任务,并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一一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②但你知道吗?鲸落其实是一个很残忍又悲壮的过程。
当一只鲸鱼预感到自己快死亡的时候,它会悄悄寻一片深海域,然后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等到气息消绝之后,鲸鱼巨大的身体便会沉落到漆黑的深海。
而此刻,那些聚集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便会蜂拥而至,疯狂吞食鲸尸。
初二语文组合阅读【诗词鉴赏】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⑴星河:银河。
⑵谩有,空有。
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文言文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文,完成3-7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 下而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 不敢稍.逾约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黔之驴》)C. 或.遇其叱咄D. 不敢出一言以复.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普明日复.奏其人(《赵普》)4. 甲文中作者宋濂向马生介绍了自己哪些方面艰苦求学的经历? 他为什么要向马生介绍自己求学的情况?【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
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5.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翕然师.之(2)吾道南.矣(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自主阅读课后练习七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悬崖峭壁的时候,使我感到头晕目眩。
B、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所以它更陡,更险。
C、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未走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D、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少年
B、少数
C、多少
D、缺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就是要搞活经济,推陈出新切不可故步自封。
B、这次实习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怎样才能做出好的新闻我们观看了很多优
秀的新闻作品,管窥蠡测中对新闻有了初步的认识。
C、腐败可使百姓生灵涂炭,我们必须警惕——这就是《大明王朝》给我们的启示。
D、像《尤利西斯》这样在内容与表达方面都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答案】:
【解析】:。
2020年八年级语文暑期组合阅读训练(5)【诗词鉴赏】社日①(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
1.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3~5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李绅《寒松赋》)【注】①芊眠: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牢固状。
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
⑤叶:相合。
3.下面哪一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A.流俗不顾.顾.野有麦场(《狼》)B.直.干芊眠中通外直.C.徒观.其贞枝肃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古藤联缘.而抱节自缘.在最高层(《登飞来峰》)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2)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
5.两篇短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结合下面两个都含有“独”字的句子,说说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1)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
7 *大雁归来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蝙蝠鼠中仙秦自民①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
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鼠仙。
②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
”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
③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
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一个故事:凤凰寿,百鸟朝贺。
唯蝙蝠不至。
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
麒亦责之。
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这个故事嘲讽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
④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
这些故事的流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
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
⑤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
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
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
⑥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
的确,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
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
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古诗词,完成1—3题。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柳宗元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注释】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
②杪秋:即深秋。
③机心:机巧的心思。
1.这首诗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化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中,与“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B.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D.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刘禹锡《秋词二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2020年中考语文组合阅读训练(19)【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林逋底处凭阑①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②葑上田③。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阑:同“栏”,栏杆。
②枰(píng):棋盘。
此处以棋盘方格喻架田。
③葑(fèng)上田:葑,菰根,即茭白根。
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于水上的农田。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三四句诗展现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此句“诗中有画”,“独鸟”入画,增加了秋日的萧索孤寂之感。
B.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独”字贯穿全篇,塑造一个独居者的形象。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C.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独”字突出雨中夜景,包含诗人夜里独自一人的孤寂之感。
D.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二字,感情色彩极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表露诗人恬淡的胸襟。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中贵人①将骑数十纵②,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组合阅读训练(1)【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文言文阅读】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现代文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大雁归来一、基础演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冬天似乎总是充满了灰白色的雾霭,天地也都缄默起来。
大大小小的生灵,或休眠,或南飞。
蓄积着力量,等候那春日的暖流。
待万物苏xǐnɡ,鸟雀归来,空气中又迷漫起生命的活力。
这算是又一个四季的轮回。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雾霭.(ǎi) 缄.默(jiān) 苏xǐng(醒)(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迷漫”,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弥漫”。
(3)“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意思,文中“蓄积”的“蓄”意思应为(A)A.储存,积蓄 B.留着而不去掉 C.心里藏着,暗中存有(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文学常识填空《大雁归来》选自美国(国籍)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著作《沙乡年鉴》。
从利奥波德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伟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3.仿照示例拟写句子。
【示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示例一】一棵树的叶子落光说明不了冬天,但当一片树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风的折磨时,冬天就来了。
【示例二】一片落叶的飘零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层层叶子依偎在金黄的大地的怀抱时,秋天就来了。
4.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鸟,你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请你积极参与。
(1)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请你仿照鸽子和荆棘鸟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
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
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示例一】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
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
它是为飞翔而生的。
【示例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组合阅读训练(2)【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中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3.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释】①成就:轮廓。
②信宿:两三日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B.不以疾.也疾:快C.迳.黄牛山迳:经过D.犹.望见此物犹:好像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绝.巘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C.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语文文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7篇)八年级语文文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7篇)在初二阶段,做好语文的练习是很重要的。
那么关于八年级的语文阅读题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八年级语文文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八年级语文文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1】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甲]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
”取之信①然。
注:①信:确实,的确。
[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尝与诸小儿游(曾经)B.徐喷以烟(用)C.树在道边而多子(果子)D.鞭数十(鞭子)【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观之,兴正浓鞭数十,驱之别院B.使之冲烟而飞鸣故时有物外之趣C.诸儿竞走取之取之信然D.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分别对王戎和《童趣》中的“我”进行评价。
(4分)答案【小题1】( D )(3分)【小题2】( C )( D )(4分)【小题3】(1)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几个小孩一起游玩,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树上结着许多李子。
初中语文组合训练阅读测评八下答案1、下列选项中,与加着重号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鲜(xiān):鲜红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B、强(qiǎng):坚强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识C、供(gōng):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正确答案)D、当(dāng):当家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2、54.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在抗击疫情时期,众多“莘莘学子”通过空中课堂网络直播等方式在家学习。
B.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正确答案) C.夕阳西下,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D.在演讲比赛中,钟明“夸夸其谈”,最终以优异表现获得一等奖。
3、1柳永《雨霖铃》是豪放词的典型代表。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通“按”,用手压住。
(正确答案)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交往。
C.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小步快走。
D.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劾:弹劾,判罪。
5、1礼貌、坦诚、平等、避讳是交谈文明得体的基本原则。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单选题] * A.模拟(mú)鄙夷(bǐ)粗犷(kuànɡ)如坐针毡(zhān)B.妖娆(ráo)星宿(sù)驰骋(chěnɡ)锲而不舍(qì)C.遒劲(qiú)吟唱(yín)点缀(zhuì)咄咄逼人(duō)(正确答案) D.拮据(jū)炽热(zhì)凛冽(lǐn)海市蜃楼(shènɡ)7、1词鼎盛于唐代,它分小令和长短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樯橹qiáng酹lèi 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正确答案)B、笺注qiān 赤鼻矶jī蓑衣suō料峭qiāo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创伤chuāngD、战栗zhàn炽烈chì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9、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一项是()[单选题] *A、嘈杂(záo)揣摩(chuāi)B、平庸(yōng)携带(xié)(正确答案)C、萎缩(wěi)热忱(chěn)D、沐浴(mō)诱惑(huò)10、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嗜好shì厌恶èB、崇高chóng 熔化róng(正确答案)C、补偿chǎng结缘yuánD、包揽lǎn 苦难nán11、“将进酒”中“将”的读音是“jiāng”。
八年级语文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卷.石底以出()⑵佁然..不动()⑶其岸势犬牙..差互()⑷乃记之而去.()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6.选段中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浣花溪记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②、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③,窈然④深碧、潆回⑤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⑥也。
八年级语文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句中“流”字用得极妙,使满篇生辉?请赏析“流”的妙处。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两句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活动,试加以分析。
3.诗中所描述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热闹场面,表达了怎样的企求与愿望。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
群臣莫敢谏王。
香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居曰:“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
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香居曰:“臣请辟矣。
”趋而出。
王曰:“香子!香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
”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4.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A.堂上三百户.月色人户.(《记承天寺夜游》)B.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C.寡人请今止.之止.有剩骨(《狼》)D.以.齐国之大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E.其大益.百亩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2)香子!香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
6.香居是用什么方法劝谏君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现代文阅读】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①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2020年八年级语文暑期组合阅读训练(4)【诗词鉴赏】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2.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文言文阅读】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guàn一种极凶猛的鸟。
3.阅读中,小语有几个字词不清楚它们的意思,后来,他想起《河中石兽》中“转转不己,遂反溯流逆上矣”这句话的意思,明白了“悲鸣不已.”中的“已”是“停止”的意思,而“遂.俯冲鹊巢”中的“遂”是“于是”的意思,可是,还有三处字词的意思,小语拿不准,请你帮一帮他。
(1)鹊巢.其上( )(2)未几..,一鹳横空而来( )(3)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4.在朗读时,小语对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不是很清楚,如果只需要停顿一处,应该怎么停顿呢?请你帮他明确一下。
用“/”划分出来。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5.文中还有一句话的意思,小语不太明确,请你帮他翻译一下。
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6.小语想以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一份启示,你知道这份启示是什么吗?【现代文阅读】中国石拱桥(节选)茅以升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2020年八年级语文暑期组合阅读训练(1)【诗词鉴赏】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2.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文言文阅读】《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斯是陋室斯:这B.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C.无案牍之劳形..劳形:使身体劳累D.何.陋之有?何:为什么4.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6.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现代文阅读】紫藤萝瀑布宗璞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2020年八年级语文暑期组合阅读训练(7)【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 -3题。
过李处士山居姚合①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薄,世称“姚武功”。
②萧洒:同“潇洒”。
1.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结合诗句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2.请简要概括“李处士”的形象特点。
3.诗中画线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言文阅读】阅读《陋室铭》一文,完成4-6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有仙则名..是陋室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阅.金经.乱耳阅.十余岁(《河中石兽》)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5.下边与“何陋之有?”语气不同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B.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D.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杞人忧天》)6.类比是这篇铭文主要采用的写法,可以把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形象凸显出来,请你选择文中一处地方作分析说明。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7-9题。
工之侨得良桐后,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①。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②。
使国工③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④,作古窾⑤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①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②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③国工:最优秀的工匠,乐师。
④篆工:刻字的工匠。
⑤古窾( kuǎn):古代的款式。
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弦而鼓.之( ) (2)易.之以百金(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②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9.一把相同的琴,为什么工之侨第二次献琴成功,而第一次献琴失败呢?【现代文阅读】疫苗:阻遏病毒感染的终极武器①每次疫情发生,人们首先总会想到疫苗。
作为消灭疫病的终极武器,疫苗有最低的成本,更有先发制敌的优势,无疑成了公众的希望。
②人类第一次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怎样诞生的呢?据专家介绍,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而且是我国首创。
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 3000年的时间,致死率高达30%。
在18世纪末,每年大约有40万欧洲人被天花病毒夺走生命。
天花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汉代,古人称之为“痘疮”。
晋代的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
”在与天花的长期斗争中,人们发现了一些规律:感染了天花的人,不一定都会死,一旦活下来,就不会再感染天花。
在“以毒攻毒”的观念引导下,在宋代,人们就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研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后来称之为“人痘”。
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
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
③那么疫苗是靠什么开展工作的呢?专家认为,“狼来了”可以激活免疫系统。
当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
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而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
当然,人体也不会对敌人的侵扰坐视不理,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调动多种武器来对抗感染。
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也许..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
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敌人,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
④如何在不让自己感染的情况下,又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登门拜访的细菌和病毒?于是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细菌或病毒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性“硬核”的疫苗。
将其注射到人体中,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毒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就可以立即被激活,并全力投入成斗。
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疫苗对免疫系统喊了一声“狼来了”,免疫系统开始筹备弹药,下次狼真的来了,免疫系统就可以马上给予充分回击。
⑤是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设计出疫苗呢?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外界微生物入侵导致的疾病,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都可以设计疫苗来抵御,但事实上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
比如艾滋病,其病毒有极其特殊的逃避免疫系统机制,很难设计疫苗;有些病毒变异速度很快,广泛传播,也没有必要专门研发疫苗和大量免疫接种。
(选文有改动)1. 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痘”为我国首创,也是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
B.“狼来了”是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一种形象的说法。
C.疫苗设计针对细菌或病毒,模拟其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硬核”。
D.对于能逃避免疫系统的病毒和变异速度很快的病毒,人类完全不能设计疫苗。
2.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也许”不能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残匾赵明宇①吴家诊所位于元城古槐胡同,是吴家的老宅子,青砖灰瓦,低低矮矮。
到了阴雨天,瓦垄阔长满绿绿的苔藓,墙头上爬着凌霄。
院落不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罩着,显得格外幽静。
②诊所门楣上一块红色大匾,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妙手回春。
这块匾,是前任县长刘大琨送的。
那年,刘大琨的爹得了一种怪病,脑袋不停地摇摆,止不住,去市里大医院也没治好,就把吴子皋请去了。
吴子皋亮出一套绝活,点燃酒精灯,取一根银针在酒精灯上烧红,扎病人颈部。
那动作快如闪电,眨眼之间,扎了三针,刘大琨老爹不停摇摆的脑袋终于安静下来。
刘大琨在一旁看呆了,说吴大夫,真是神医。
③吴子皋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称道。
老爷子是血管痉挛所致,以后多按摩颈部,睡觉平躺,脖子下面枕一个装满黄豆的小袋子即可。
④刘大琨身在官场,却喜欢书法,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幅字,让人刻在沉船木上,制成匾额,送给吴子皋。
⑤药香袅袅中,那块匾愈发显得幽古。
⑥吴子皋天贼异禀,着装打扮也与众不同,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稳若泰山,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时而微闭双日,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
邢药方更是怪,是用毛笔蘸着墨浆,写在一张草纸上,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
病人禁不住要问,吴大夫,俺得的啥病?吴子皋不抬头,一字一顿声若洪钟地说,我只看症,不看病,你要相信大夫,按时吃我开的药,三五个疗程,自然就会好的。
⑦被家人搀扶着来的病人,吃了药再来,不用家人搀着了,枯黄的脸色变得红润。
再抓几副中药,回家继续熬着喝,吃饭香甜,睡觉踏实,能在大街上转悠了,不由得面带喜色,见人便说,这个吴大夫,真是有两下子。
⑧每天一大早,吴家诊所排满了人,骑车来的,开车来的,蹬三轮来的,等着吴子皋叫号。
⑨吴子皋的儿子原本是学医的,名牌医科大学毕业,在县医院做主治医生。
有了刘大琨这层关系,就是上了仕途,到县卫生局做副局长。
去年,刘大琨荣升副市长,安置吴子皋的儿子到一个重要单位担任局长。
儿子比老子有能耐,在新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亲搬刭褛房去住,在街上开个像模像祥的诊所。
吴子皋拒绝了,说你做你的官,住你的豪宅。
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里也不去。
再劝,吴子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
⑩人丢了魂儿,可不是小事儿。
儿子只好依他。
⑪吴子皋是个怪人。
病人跟他套近乎.恭维他心地善良,面目慈祥,定然能长寿。
他瞠了病人一眼说,现在,你是我的病人.怎么给我看起病来了?⑫也有请他吃饭的病人家属,说吴大夫,晚上我在元城酒家订了包厢.你给个面子吧。
他挥挥手,说几包草药不值一顿饭钱。
病人家属心中感激,再来,带了一瓶名酒,戒者一条名烟,他便不客气了,阴着脸,啃里吐出四个字:赶快拿走。
⑬那断然拒绝的神色,让病人家属对他敬重有加。
⑭日子像流水一样缓媛流淌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⑮儿子出事了。
一开始,家里人瞒着吴子皋,但是时间一长,吴子皋还是察觉出了端倪。
⑯这天,吴家诊所大门紧闭,吃了闭门羹的病人在门前叽叽喳喳地小声议论,无奈地猜测一番,摇着脑袋走了。
⑰第二天,病人又来。
这事儿对于吴子皋来说,实在是打击太大了,大家担心吴子皋想不开。
只见诊所大门开着,进了院子,掀开门帘,吴子皋没任何异样,依然瑞坐在太师椅上,留长须。
穿唐装,微闭双目,一手持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⑱来人排号看病,提着一兜中药出门,还是不放心,禁不住向后扭头,发现那块红底金宇的匾,被砍丢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
⑲那被砍过的痕迹,豁豁牙牙的,露着白茬。
⑳病人心里一惊,暗说,这个吴大夫,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减) 4.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治病获匾清廉从医5.简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6.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的含义?7.品析第⑰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8.你认为吴大夫哪些地方让人“捉摸不透”?9.简析本文以"残匾"为题的好处。
参考答案【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1.D2.示例一:举例子,举宋代治疗“天花”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人痘”疫苗诞生的过程。
示例二:引用说明,引用晋代葛洪记载的一次天花暴发的语句,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权威性。
示例三:列数据,列举“3000年”“30%”“40万”等数据,准确地说明了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
3.“也许”表猜测,表明人体制造和使用杀敌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若去掉,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