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罗布泊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43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潜江市浩口镇苏港中学蔡静【课文解读】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
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它曾是美丽的仙湖,牛羊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后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在20世纪中后期迅速退化,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
与此同时,青海湖50年间水位下降了8.8米。
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大有干涸之势……。
有感于此,作者在2001年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这篇关于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报告文学,呼吁人们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搞好生态保护,这篇报告文学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文章用倒叙的手法简单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然后追溯历史的美丽景象,并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开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作者在文中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搜集有关罗布泊历史和现状的资料 2、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1、文献法。
2、合作探究法。
3、体验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板块一震憾,这是真的?!1、诠释课题。
2、默读课文,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3、今昔罗布泊对比。
4、品读句子,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板块二深思,为什么会这样?5、朗读12-13自然段,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造成这种悲剧,自讨苦吃?教学板块三拯救,救救我们吧!6、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向我们发出了呼救的声音,如何拯救它们?7、写一条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词。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和文体特点。
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理解变化的原因。
德育目标: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为提高生态保护发出强烈的呼声。
教学重点:1、认识生态环境破坏对我们将来生活的影响并提高环保意识。
2、学习报告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并以此写作倡导书。
教学难点:1、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认识到环保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并制止环境破坏者的行为。
教材分析:本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
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学情分析:环境破坏造成严重后果所需时间久远,学生因年龄较小,阅历有限,往往只在头脑中硬塞入了一些环保的理论知识,却不能真正理解环境污染对我们人类的巨大影响,不知环境好坏与我们人类休戚相关。
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环境遭破坏的资料,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从而激发他们心底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与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收集一些环境遭破坏的具体资料;查找有关罗布泊的资料;预习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⒈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⒉导语:一个曾经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竟变为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原本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寸草不生,连飞鸟也无法穿越。
这种生态的巨变,现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样的一个地方——罗布泊。
二、背景简介: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的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罗布泊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之一。
它曾经是令人心驰神往的仙湖,但如今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湖泊的辉煌历史在很久之前,罗布泊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湖泊。
它是塔里木盆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关键地点。
罗布泊周围的土地富饶肥沃,吸引了许多动植物生活在这里。
湖泊中有各种鱼类和水生植物,这些生物为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罗布泊的消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布泊的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湖泊逐渐干涸,并最终消失。
气候因素首先,气候因素对罗布泊的消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塔里木盆地地处一个干旱地区,极少降雨,而蒸发率却非常高。
湖泊在长期缺水的情况下,难以维持其正常水位。
人类活动另外,人类活动也对罗布泊的消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塔里木盆地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当地居民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长期以来,这种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做法使得湖泊的水源枯竭。
此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湖泊周围土地的污染。
大量的废水和工业废料排放进湖泊,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使得湖泊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
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了保护和恢复罗布泊,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重建湖泊的生态系统并防止进一步的退化。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通过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限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确保湖泊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开展治理污染活动,减少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的排放,加强湖泊周边土地的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到罗布泊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罗布泊的行动中来。
结论罗布泊的消失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联合作用的结果。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个消失的仙湖,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解决地下水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希望在未来看到罗布泊重现昔日的辉煌,成为再次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湖泊。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解析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品味】罗布泊被发现其实很晚。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品味】对罗布泊考察的简单介绍,引起读者的兴趣。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品味】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出罗布泊的荒凉恐怖。
【段析】第一部分:介绍罗布泊的位置和人们发现、考察罗布泊的简单历史以及罗布泊的特点。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引用史实展现从前的罗布泊令人惊异的美丽繁荣。
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第一部分描绘的荒凉恐怖的戈壁形成强烈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两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6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几年级的课文,以供参考。
网络转载这两天看十大悬案,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一个,新疆,罗布泊,失踪的科学家和双鱼玉佩事件。
网上有不少文章在讲这件事,虚虚实实半真半假,大部分讲着讲着就讲成人鬼蛇神的小说了。
个人看着觉得很不满意,于是干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查资料自己扒,算是为这个神秘案件做一个系统地整理和总结吧。
1980年5月8日,由政府批准,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率领一支名为“中国罗布泊考察队”的队伍向罗布泊进发,试图穿越全长450公里的罗布泊湖盆。
从5月8日到6月17日,他们采集了许多生物土壤标本和矿物化石,收集了许多珍贵的一手可靠资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图为在此次事件中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的纪念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图为彭加木最后遗留的信息。
6月16日,科考队因严重缺水缺汽油被迫停止前进。
经过商议,科考队决定就近拍电报请求部队救援。
期间队长彭加木与科考队其他队员发生过争执,他不想请求救援,因为科考队经费有限,让军队送油送水一次至少要花费7000元左右。
但是最终彭加木妥协。
6月17日上午9点,队伍就接到部队回电,他们同意请求,并要求提供营地坐标。
6月17日下午1点,科考队发现彭加木失踪。
原因是司机王万轩到车里取衣服时,在一本地图册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仅写一行字: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17/6,10:30(如上图所示。
)自此以后,从1980年至今,中科院四次派出考察队伍搜寻彭加木,参与人数上千,却一直再也没找到这位科学家。
彭加木的意外失踪成了近代中国一个非常神秘的事件。
这个事件看似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在一次科考任务,队长不听劝阻独自离开队伍去找水,结果在沙漠中失踪。
可是中国每年失踪人口不计其数,探险科考的也不是没有,为什么彭加木会备受关注?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彭加木其人。
彭加木,1925年生,广州人。
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大学农学院任教,专攻农业化学。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当研究员,后被选为上海全国人大代表。
在事发一年前他开始兼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
缩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篇一:缩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以前的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罗布泊的水面像镜子一样,野鸭在水里嬉戏,小鸟欢愉的歌唱……可是现在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
罗布泊以前是那么的漂亮!问题出现在近30年来,由于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急剧增加,各种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使塔里木河从 1321公里干枯到不足 1000公里。
致使断了水的罗布泊变成了一个死湖、干胡。
以前胡杨林是牧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
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还有多种沙生植物,现在胡杨林一片一片的倒下,可怜的它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愿倒下,那奇形怪状的枯枝表明了它的痛苦和最后一刻的挣扎。
悲剧并没有停止,现在还有很多的湖泊再慢慢的消失。
【篇二:缩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今年寒假我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认真地翻了一遍。
36个简短的故事,却蕴含深刻的寓意。
其中《云雀的心愿》和《消逝的仙湖》,让我感受最深。
原本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使得许多野生动植物消失,产生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居住环境恶化。
我将贫的沙漠变成富饶的绿洲,这是云雀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心愿,更是全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地与人们是和谐的,可就有那么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来挑动是非,非法破坏这份人与自然,真诚的友谊不可。
到最后引起自然与人类互相残杀。
有句话是这样说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是呀,如果人类不侵自然,不破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友谊就越来越深,这个世界就会被绿洲所拥抱!还有《消逝的仙湖》以前罗布泊并不是沙漠,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罗布泊像个仙湖,后来由于人类过渡的索取,必然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篇三:缩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