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众体育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17
我国体操发展模式综述的研究作者:梁宇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7期摘要:本文这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的查找、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的体操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从发展模式的概念与内涵,体育发展模式概念与内涵,国内外体育发展理念与模式特征、成果、问题,国内外体操发展理念与模式、特征、成果于问题等方面的资料中进行学习。
关键词:我国体操;发展模式1研究背景体操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老少皆宜和易于普及的特点,并具有能全面和重点发展身体素质的锻炼价值,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的正常发育,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和培养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品质均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打破陈旧的体制壁垒,转变国人长期以来对体操形成的错误观念,吸引更多少年儿童喜欢玩体操、练体操,推进体操的普及化程度,是解决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需求与体操群众基础过于薄弱的矛盾,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们将康水平的需要。
2研究意义构建体操发展新模式,为体操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引导。
本文在全面总结我国体操现状发展的基础上,吸取国外体操发展先进理念和模式,建立新的体操发展模式理论体系,不仅为我国提出管理部门的改革和制定体操发展方向提供参考,还将提高国人对体操的认知,转变国人对体操长期形成的“苦、累、危险”的错误观念,推动体操校园化、市场化、大众化发展,进一步扩大体操运动人口,为竞技体操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实现体操全面可持续发展。
3文献综述3.1发展模式相关概念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对“模式”的解释是:事物的标准样式;《辞海》中把“模式”解释为:可以用作模本、变本或范本的式样;在百科中查询到,“模式”是指从事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
苏转平(2012年)研究认为,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比较具体的发展形式,它具有自己的特色。
同一条道路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而一种典型的模式又往往体现该道路的主要特征。
社会体育学重点知识点2013—2014学年2014.06.15.1.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即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和身体锻炼。
2.社会体育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人文科学类的应用科学。
3.社会体育的概念: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4.▲简述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区别:①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②社会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主要部分,但不是全部。
它不涵盖学校中的体育教育,也不包含武装力量的军事体育训练。
③群众体育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群众体育是相对于高水竞技体育而言的;在狭义(本质)上它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广泛开展的,人们以身体运动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锻炼,获得娱乐享受,提高健康水平,在身心健全发展上不断超越自我,并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
5. 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①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创业阶段(1949~1957)②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③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⑤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今)6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大众体育率先在联邦德国和挪威兴起,继而扩展到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7.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和背景:①“文明病”的蔓延求助于大众体育。
②大众体育是一种高尚健康的消遣娱乐手段。
③人口构成老龄化是大众体育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大众体育与人口的都市化倾向和就业的脑力劳动化倾向关系密切。
⑤大众体育是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形式。
8.社会体育的结构,就是指构成社会体育的内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第18卷第6期2004年12月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 ol.18.N o.6Dec.2004●探索与争鸣国外大众体育管理体制类型及其组织特征分析张 军(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政治处,陕西西安710054)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方法,对目前国外大众体育的管理体制特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论分析。
主要以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众体育管理体制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国外大众体育的管理类型、组织机构等方面内容特征,进而获得对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国外大众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中图分类号:G 8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909(2004)06-0008-04Foreign m asses ’sports m anagement systemcharacteristic analysisZH ANGJun(The policy of the C 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in Shaanxi ,X i ’an 710054)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on the features of the managing system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on mass sports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es and logical analyses.this research mainly regards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managing system of mass sport as the object of study ,laying stress on the managing type ,managing organization gaining enlightens from it.K ey w ords :overseas mass ,sports managing ,system type收稿日期:2004-05-16作者简介:张军(197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管理学研究。
发达国家大众体育发展的特点发达国家的大众体育发展各有特色,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大众体育发展状况及特点。
德国大众体育建设由各个层次的机构,主要包括政府、联邦和州,通力合作开展的,避免了相互拉扯、多头领导的局面,能够实现有效的分工和提高建设的效率,其中政府主要负责对学校和俱乐部内部的体育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
州一级的政府则主要是负责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学校和一些体育组织相关体育活动的开展,政府一般不插手这些组织的内部事务;市级及以下的政府则主要负责执行上级部门的体育发展计划,对本地的体育设施进行建设和维护,组织和开展一些大众体育活动,宣传体育健康文化,在全民中形成体育意识。
中央政府的任务是保证体育工作的公平公正,防止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为了某种目的来干涉体育管理事务,各种资源配置以及体育管理工作、体育活动的开展都由各个体育团体自行负责。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体育事业的国家之一,早在1919年,美国便出台了第一部全国性的体育法案,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965年,美国建立了专项的基金,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土地和环境资源,另一方面也为户外体育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1972年,美国对国家的教育法案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将体育事业摆到了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保障公民参加体育活动和使用体育场地及设施的权利,鼓励全民参与体育活动。
另外,体育事业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体育产业中仅大众体育一项就占到了三成以上。
2008年,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出台了《美国人体育活动指南》,按成年人、老年人、青少年、儿童等不同人群制定了体育活动标准,除了按照年龄分类,还针对性地对孕前产后妇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制定了锻炼标准,为其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性指导,提高健康指标。
众所周知,美国人因为经常进食汉堡包以及各种油炸食品,民众整体肥胖化,再加上青少年越来越懒惰,疏于锻炼,民众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美国政府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于2010年5月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号召全体人民动起来,这项计划旨在形成全民健身的一种氛围,营造一种人人都在锻炼的环境,让民众能够深受感染并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通过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并进一步提高全体民众的身体素质。
大众体育俱乐部社会效益【关键词】大众体育俱乐部社会效益经济发展市场体系大众体育俱乐部是近几年兴起的,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人们的喜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成为时下时尚的事情。
大众体育俱乐部产业化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各式各样的体育俱乐部风起云涌,遍布社会的每个角落。
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以期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俱乐部由于发展较早,(比如德国自从1816年就有了体育俱乐部,到今天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所以,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庞大的产业链,它的制度完整,结构清晰,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
以德国为例,据统计,2000年德国共有体育俱乐部8.8万个,会员2681万占人口总数的32.63%,此外,还有大约占人口三分之一左右的人经常在商业性体育俱乐部、德国体育联合会(dsb)管辖之外的组织机构中或个人进行体育锻炼活动。
因此,德国体育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另外,德国每年都要举办大量的群众性体育比赛。
近年来,大众体育俱乐部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国外和国内发达的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重点表现在: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由此,如何使我省的大众体育俱乐部在商业化的运营中发展壮大,逐渐走向成熟,向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俱乐部靠拢,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995年六月,国务院颁发了《全面健身计划纲要》,标志着我国全面健身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旨在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全面健身计划”,倡导全民体育健身运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运用我省现有的资源大力发展我省体育俱乐部,使之成为完整的产业化结构,从而充分保证全民健身的需求。
如何充分调动社会、企业、社区、个人兴办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性,使之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双赢。
大众体育俱乐部产业化既与社会紧密衔接又与经济密切相连,还与社会的环境和人的生活水平以及素质密不可分,可以说,这是集社会、经济和人的综合性问题。
世界大众体育大会的发展作者:朱舰张登峰来源:《体育学刊》2012年第06期摘要:对世界大众体育的理想平台——世界大众体育大会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大众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表述,探讨世界大众体育大会的创办背景、发展历程、运作形式、特点与主题变化以及举办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奥委会日渐认识到大众体育的重要性,设立大众体育委员会,举办世界大众体育大会,讨论大众体育问题。
举办的14届世界大众体育大会致力于加强全世界大众体育的普及和教育,关注人类的健康和未来的发展,在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强化大众体育的历史使命,并着手解决世界大众体育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世界大众体育大会;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中图分类号:G80-05;G8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6-0042-04蓬勃发展的大众体育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人类健康正面临极大挑战的今天,大众体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正日益扩大。
作为世界大众体育交流的国际平台以及国际奥委会的3大重要会议之一,世界大众体育代表大会自创办之初就致力于世界大众体育的普及和发展,自1986年首届大会以来,到目前为止共举行了14届,对世界大众体育代表大会的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世界大众体育大会的认识,更好地了解世界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
1 大众体育与群众体育大众体育是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国际的通用叫法,在1964年的国际体育科学与体育教育理事会举行的代表大会上,体育学者和管理者一致同意用“sport for all”来表述大众体育,这也是当前“大众体育”一词的统一译法。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缺乏对体育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只是从体育的表象进行感性认识,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用“群众体育”一词来表达大众体育,这一提法从最初的“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到“群众体育活动”直至最终的确定[1],都是相对于竞技体育而言的。
从学理上讲,群众体育的提法并不合理,在我国,群众与干部是对应的,有群众体育,那是否还应该有干部体育呢?这与体育活动不分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的特点相矛盾。
由大众体育到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体育的起源是在人们生活、生产之余, 进行娱乐的一种活动。
它摹仿运动的一些活动动作, 根据人们的娱乐兴趣而创作的。
从简单的、不完善的形式逐渐变为比较正确的、完善的一项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发达, 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思想观念的更新,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 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更加提高, 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地增强, 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向往有着强烈的美好追求。
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总结出进行体育活动对健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从而, 使得人们对体育锻炼更加注重, 也使体育事业快速地发展起来。
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人们常说竞技体育是一种艺术,因为竞技体育,能够超越语言和其它社会因素的障碍,依靠大众的传播媒介,而不需要借助其它形式铭和附加条件(如翻译)可直接为人们所接受。
艺术是审美意识物化了的集中表现,它能强烈地引起人们的美感。
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外现规律和内在规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是体育发展的外现规律, 不完全受社会其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逻辑性, 是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以我们所学的跆拳道为例,跆拳道的产生缘起于人类远古祖先的生存需要,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社会条件下,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同自然界的野兽搏斗,这就产生了搏斗的各种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种族之间的斗争,要求人们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掌握一定的搏斗技能,这样才能保障生活的安定,这就促使了跆拳道雏形的形成。
Vol.41/No.24/Westleather 德国大众体育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董永歌(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2200)摘要:德国是群众体育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有多项举措促进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各级各部门和体育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群众体育的服务水平;注重合理规划和使用体育设施,确保住宅区体育设施的覆盖;推广体育奖章制度,激发人们对体育的热情等&德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关键词:德国;大众体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811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671-1602(2019)24-0071-011德国群众体育政策与管理体制德国的体育管理制度是独立的、自理的、自主的&二战后建立了“独立”和“自我责任”的体育原则&直到现在,德国的体育事业仍然是交给社会的体育组织,体育协会等团体来管理,中央政府不设立专门的体育部门&形成了社会团体管理,政府配合的管理模式&德国的群众体育发展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首先,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具体体现在:体育设施覆盖率要达到要求,费用要合理,满足参与者的社交要求,运动项目可以满足参与者的兴趣和能力&第二个原则是除了企业赞助,政府也要提供资金支持&德国各地方政府也为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作出不懈努力&例如,镇政府应该支持当地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并建立和定期维护体育设施&大多数德国联邦州通常是由文化部或者体育部管理体育运动&德国各州的体育管理重点是学校体育的管理,学校体育设施的管理、日常维护等也是由其来负责&2德国大众体育发展的经验2. 1采用合作模式,切实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最近几年,德国奥林匹克体育协会与一些管理体育的政府部门合作,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利用全国九万多体育俱乐部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减少了失业人口&2010年,德国奥林匹克联合会又和政府部门联手,制定了针对5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体育计划,目的是使得更多5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德国奥林匹克联合会实施各种体育计划时,各级组织,各单项运动协会,政府机构都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和响应,运动的顺利开展与各级机构的协调配合密切相关&不难发现,德国大众体育的发达与各级机构组织密切配合分不开&2. 2发挥体育协会作用,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对于单项协会来说,促进其自身项目的顺利开展是该协会所有工作的重心&以德国的射击联合会为例,该协会既为体育团体如体育俱乐部提供专业的运动服务,它还为普通客户提供普通的娱乐性质的服务,如家庭聚会,青少年和老年人等&而且为不同的人群设立不同的活动,对于家庭聚会,设立体育节活动,对于老年人,设立老人锦标赛,也会为体育俱乐部提供专门的训练活动和专业的场地设施&2.3合规划和有用体育设,促体育的展&体育设施是群众体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原则是以人为本,以居民的兴趣为出发点建设体育设施,并逐步提高体育设施的质量与现代化水平&德国的许多地方政府对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覆盖率有明确的规定&2. 4制定运动技能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为了鼓励群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制定了专门的奖章,给那些通过体育考试并且体力超群的人颁发&该奖章从1913年设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奖章在德国已有70S的知名度&该制度最初是为了考验参与者的运动速度,身体力量,身体耐力和协调性等能力,并且这一目的一直延续了下来&该奖章制度倡导过程重于目的,希望民众享受过程而不是结果&该制度鼓励各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人积极参与运动,在群众体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德国大众体育发展给我国的启示3. 1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体育协会的努力,各企业的赞助以及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使得德国群众体育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蓬勃发&建国续施,各配的众发展模式,协调统筹各方力量,发展群众体育,进一步促进人民的康&3.2增加中小体育设施数量,提高体育设施覆盖率&德国的体育场馆的规划大多是从实际出发,考虑到目标人群,准确预估收益与成本&中国多个地方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虽然发展迅速,但社区体育馆的建设工作还没有跟上步伐&这导致人们锻炼和健身缺少场地,而昂贵的豪华体育场却无人问津&我国应该增加中小体育设施的数量,提高体育设施在居民区的覆盖率,方便居民的体育活动,并在规划时考虑到后续的成本问题,降低运营、维护等成本&3. 3提高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群体,增加体育服务公平性&德国不仅重视中青年群体参与体育运动,同时也照顾老人,残疾人,甚至移民等特殊群体的体育运动需求,并为此制定一系列举措&中国要发展群众体育,也应该照顾到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运动需要,同时要实现体育服务的均等化,根据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引入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满足各种群体的体需&参考文献:[1]石磊.德国大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84-292.[3]侯海波.德国实施“ 50岁以上老年人健身组织网络计划”/J].中外群众体育信息,2012(4):25-37.[4]侯海波.德国射击射箭联盟积极推动群众体育发展[J].中外众体育,2012(3):33-35.[5]赵爱国.德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工作情况,2012(16):15-20.[6]侯海波.德国体育运动奖章体制简介/J].中外群体信息,2009(3):11-24.作者简介:董永歌(1995—),女,汉族,江苏徐州人,产业经济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体育产业&71。
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1.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战略化发展(1)“青少年健康”与学校体育的战略化发展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普遍意识到青少年健康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由此政府对于学校体育发展也十分重视。
1956年,美国建立了“青少年健康总统委员会”,以对青少年身体健康进行专门的行政管理,并在各州建立了州委员会;与此同时,在各类学校兴建体育设施和场馆,鼓励和吸引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
欧洲各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大力推广青少年喜爱的各种体育活动,为了使体育教育更科学化、合理化,欧美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制定青少年健康标准,对青少年的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区别教学。
(2)“人类健康”与大众体育的战略化发展早在1919年,为提倡人人都享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提出了“体育为大众”(Sports for All)的口号。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并在其章程中提出“健康是最基本的人权”,并发起“国际健康为大众运动”,积极推动大众体育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此,大众体育与人类健康事业紧密相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各国民众对于健身娱乐的需求也日益高涨,由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英国等欧美各国开始逐渐加大对大众体育的战略化投入,积极兴建各种公共健身场所,如社区公园、公共体育馆等;同时加强对大众体育的管理,如美国有专门的从联邦政府到各州的垂直的大众体育管理系统,并设有美国总统健康与运动理事会。
此外,1985 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大众体育委员会,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众体育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也积极推动“健康为大众运动”,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并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共同倡导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健康,为发挥大众体育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而努力。
1969年,国际健身和大众体育协会成立,并发展成为在国际大众体育运动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体育组织。
总结来讲,大众体育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满足了现代人的健身、娱乐、休闲等多种需求,同时也为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由此,对大众体育的支持成为欧美各国的一项战略性国策,而对于人类健康事业来说,发展大众体育也是一项全球性的战略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