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乌托邦
- 格式:ppt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7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乌托邦思想发展历程乌托邦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乌托邦简介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
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本义介绍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
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莫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
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
乌托邦是怎样的一个世界?真的存在乌托邦世界吗本文导读:柏拉图认为,乌托邦可以有三个阶层,从上到下分别为护国者(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卫国者(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劳动人民(虽然乌托邦内存在奴隶,但是奴隶不属于任何一个阶级)。
乌托邦的领导为哲学王,属于护国者阶层。
其建立初还存在立法者阶层,专管立法。
阶层是世袭的。
在乌托邦社会里,不存在个人幸福,社会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
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在乌托邦社会里,没有存在坏人的戏剧,没有不是宣传乌托邦的歌曲。
在乌托邦里,人成为繁殖工具,男女性的孩子将被集中送到学校进行严格的洗脑式教育。
乌托邦内还存在严重的极权主义。
希波达摩斯的乌托邦公元前494年,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军队破坏并摧毁了在哈里卡纳斯和以弗所之间的城市米勒。
因此,以前的居民要求建筑师希波达摩斯(Hippodamus)一次性地把城市重建起来。
在那个年代,这是史无前例的情况。
直到那时候,城市都只不过是小镇在杂乱中慢慢扩大起来。
比如说,阿忒内斯是由混杂的道路组成的,就像谁也没去整体规划过的迷宫一样。
要负责整体建造一个中等城市。
这就像要在空白纸上创造一个理想城市一样。
希波达摩斯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他设计了第一个有严谨构思的城市。
希波达摩斯不想只勾画道路和房屋。
他相信在考虑城市的形状时,同样也可以考虑社会生活。
他设想出一个有1万居民的城市。
这些居民分成三个等级:手工业者、农民、士兵。
希波达摩斯希望建一个人造城市,不要有自然的东西。
城中心是一个卫城,切割成12部分,就像一个分成12部分的城堡一样。
新米勒城的路都是笔直的,广场是圆的,并且所有的房屋都严格地独立了开来,以使邻里之间不会产生什么嫉妒。
另外,所有的居民都一律平等。
那儿没有奴隶。
希波达摩斯也不想要有艺术家。
他认为艺术家部很难琢磨,是产生混乱的种子。
乌扎帮是什么意思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另一个说法是eu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没有的地方”...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
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
人们从乌托邦理论那里首先看到的大概就是虚拟,假托或者说空想了,它所处理的问题或描绘的景象不是实有的,而是乌有的,不是现实,而是想象。
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十九世纪欧文、付立叶和圣西门等人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贝拉米的公元2000年的美国……,它们或假托于异邦,或设想于未来,但总之都还是发生在此时此地。
也许可以这样划分,象莫尔、康帕内拉这样一些十六世纪的早期乌托邦论者较多地假托于异邦,因为那时世界上还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角落;有人说太平洋那一大片碧波浩渺的海水就是乌托邦思想的故乡,此言对早期乌托邦论者来说倒也不虚。
而到地理大发现之后,尤其是在十九世纪,乌托邦论者就更多地去设想未来了,这和当时社会都普遍相信进步,相信规律、都比较乐观的思想氛围也有关系。
另一点不同是,早期乌托邦论者一般都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作品是非现实的,甚至他们唯恐别人不知道他们是在空想,因为那时要直接批判和否定现实是有些危险的,而后来比较自由的乌托邦论者却没有这层顾虑,他们甚至认为他们所谈论的虽然不是今天,却是明天的现实。
有些乌托邦理论甚至以批判乌托邦理论的姿态出现。
但无论早期还是后期的乌托邦论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强烈地不满于当前的现实,于是他们设想一个与眼前这个不理想的社会形成尖锐对照的美好的理想社会,这就把我们带到了乌托邦理论的另一个特征——理想性或可欲性。
理想与空想结为一体实为本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乌托邦理论的基本特色。
察看一下“乌托邦”一词的由来也可为我们这一说法提供一个佐证。
西方乌托邦思想虽可追溯得很远,但其独立的发展和眩目的繁荣还是在近代——自托马斯·莫尔以降。
《疯狂动物城》里Zootopia隐喻是什么?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说最近大热的电影《疯狂动物城》的英文名Zootopia是zoo to pia 三个英语词汇的组合,但是不知道pia是什么意思,所以想问pia在这里是什么含义……有人回复:pia是在打你这个单身狗的脸。
实际上,Zootopia的正确拆分方式是zoo+utopia,直译应为「动物乌托邦」。
utopia这个词来自于500年前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的著作《乌托邦》(Utopia),莫尔在书中描绘了一个犹如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并将这个理想社会取名为Utopia。
在古希腊语中ou是「无」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故这个词指的是「无何有之乡」。
后人们也用乌托邦来指空想出来的理想社会。
韦氏大学词典对utopia的解释是:1.an imaginary and indefinitely remote place2.often capitalized:a place of ideal perfection especially in laws,government,and social conditions3.an impractical scheme for social improvement那么这个乌托邦到底长什么样子?莫尔所描绘的乌托邦是个岛国——中部最宽,宽达二百英里;两头逐渐变窄,呈新月形:The island of Utopia is in the middle two hundred miles broad,and holds almost at the same breadth over a great part of it,but it grows narrower towards both ends.Its figure is not unlike a crescent.Between its horns the sea comes in eleven miles broad,and spreads itself into a great bay,which is environed with land to the compass of about five hundred miles,and is well secured from winds.In this bay there is no great current;the whole coast is,as it were,one continued harbour,which gives all that live in the island great convenience for mutual commerce.岛上共有54座城市,所有人使用共同的语言、传统、风俗和法律。
乌托邦及其待解的问题十九世纪初期,黑格尔在《美学》中宣告:艺术不再是真理获得自我存在的最高样式,不再是精神实现的最高需要;艺术在今时代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它在其最高的使命上已是一种过去的事了。
这段着名的艺术终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我们这个时代也是有效的。
艺术对屈辱的现实的漠视,对艺术真理的偏离,直接导致了它继续生存的危机。
多年前,文学从先锋小说开始,表露出了对形式主义策略和技术美学的亲睐,作家不断地把各种不同的生存体验,化解到语词自身的欢悦之中,一度使文学的价值立场变得模糊不清。
它的意义在于使中国小说及时地补上了形式的功课,但危机依然存在,每位作家依然面临着如何有力地表达时代的真相,使文学不致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的困难。
由于对这一困难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达,九十年代的先锋小说出现了分化,显示出了各自不同的写作路径,这一点,在余华、格非、北村、苏童等人的长篇中显得尤其突出。
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某种外在的形式变化不再是先锋作家用力的主要地方,他们转型后,形式更加朴素,语言更加清晰,对存在境遇的洞察也更加敏感,精神的力量正在日渐加强。
这种价值新维度的建立,这种对精神境遇的不懈追索,或许能够为解答艺术为何会走向终结提供新的资源。
1、精神的失重真正的文学,都是一个时代精神影像的投射与表达,而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其写作向度也必定是建立在对时代精神本相的陈述上的。
先锋派作为一代力图保持生存感悟的作家,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深入地与当下的生存同构在一起,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都可以拆解出一个深度空间来,它们的深度追求即,用技术或故事表现出当下业已遭受破坏的世界图景。
这是一种疏离传统美学规范也疏离意识形态中心话语的表达。
虽然,我们正处在走向零散化、世俗化、机械化的平面社会,但是,像《呼喊与细雨》、《活着》、《欲望的旗帜》、《施洗的河》等小说仍然坚持了精神的孤寂性,坚持了对终极价值的追问。
这些为数不多的能真实地传达出生存消息的作品,是我们读当代文学最留连忘返的地方。
乌托邦什么意思?
乌托邦(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乌托邦是一个理想的群体和社会的构想,名字由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一书中所写的完全理想的共和国“乌托邦”而来。
意指理想完美的境界,特别是用于表示法律、政府及社会情况。
托马斯·摩尔在书中虚构了一个大西洋上的小岛,小岛上的国家拥有完美的社会、政治和法制体系。
这个词用来描述一种被称为“意向社群”的理想社会和文学虚构的社会。
这个概念也引申出了其他的概念,最突出的概念就是反乌托邦。
扩展资料
形态
摩尔的《乌托邦》一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有很大联系。
这是一个理想、完美的共和国(社会平等主义者和和平主义者的观点),虽然他的子民们也要为此而工作而奋斗。
但是社会上的一切丑恶现象,如贫穷和苦难,都远离这个世外桃源。
这里只有几条法律规定,没有律师。
并且没有城民愿意发动战争。
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介绍(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介绍【导语】: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创作的反乌托邦的小说。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总结精选(1):
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
齐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其中文翻译也能够理解为“乌”
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
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乌托邦是人类对完美社会的憧憬。
托马斯·莫尔也有一部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
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发展历程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完美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完美、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感情也是完美
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
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由整理]。
理解马克思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你认为下面哪一文学著作的背景是资产阶级社会?参考答案:《百万英镑》_《我的叔叔于勒》_《雾都孤儿》2.“乌托邦”一词有哪些意思?参考答案:理想的、美好的国度_不存在的地方_不切实际的幻想_美好的理想3.哪部著作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参考答案:《资本论》4.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口号是什么?参考答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5.马克思恩格斯共为《共产党宣言》写作了几份序言?参考答案:7份6.马克思认为消灭私有制的前提条件是?参考答案:生产力水平的充分发展7.《共产党宣言》所代言的阶级是?参考答案:无产阶级8.共产主义者同盟主要接受了谁的理论主张?参考答案:马克思9.正义者同盟早期的理论旗手是?参考答案:魏特林10.《国际歌》的作词者是?参考答案:欧仁·鲍狄埃11.寓言小说《动物农庄》的作者是?参考答案:乔治·奥威尔12.二战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是?参考答案: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发言权扩大_阶级之间的流动加强_中产阶级日趋壮大13.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写作了哪几种语言的序言?参考答案:意大利语_波兰语_英语_俄语14.在马克思后期的作品中提到“异化”概念的是?参考答案:《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_《德意志意识形态》15.哪一年,在恩格斯的推动下,“社会主义国际”即第二国际成立?参考答案:188916.以下哪些术语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用来描述我们今天称之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参考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_“资产阶级社会”_“资本家社会”17.第一笔记本主要摘录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是以下谁的作品?参考答案:萨伊_斯密18.下面哪所大学是马克思的母校?参考答案:柏林大学_波恩大学19.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文报刊上是哪一年?参考答案:189920.马克思高度赞扬费尔巴哈“是惟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只有他在这个领域内作出了真正的发现,总之,他真正克服了旧哲学”是在以下哪部文献中?参考答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1.“新时代”哪对矛盾成为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参考答案: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22.谁被恩格斯称为“政治经济学中的马丁·路德”?参考答案:亚当·斯密23.“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最早由谁提出?蒙克莱田24.在陈望道译本之后、1949年之前,中国还先后出现过以下那些《共产党宣言》译本?参考答案:博古译本_华岗译本_成仿吾徐冰译本_陈瘦石译本25.提出任何人“只要他使任何东西脱离自然所提供的和那个东西所处的状态,他就已经掺进他的劳动,在这上面掺加他自己所有的某些东西,因而使它成为他的财产”这一说法的思想家是?参考答案:洛克26.1948年,乔治·奥威尔出版的哪一部小说,影射、批判了苏联本质上不过是一个新的集权主义国家?参考答案:198427.提出“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但是“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这一说法的是?参考答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8.1859年,马克思回顾自己的早年探索历程时,提到的“交给老鼠牙齿去批判”的文献是?《德意志意识形态》29.1843年底开始,马克思第一次系统地研究经济学著作,作为这一阶段研究成果的文献是?参考答案:《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0.关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家用“青年马克思”来界定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的什么理论倾向?参考答案:人本主义逻辑31.《资本论》的副标题是?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批判32.《共产党宣言》发表时,正值哪一历史事件爆发?参考答案:1848年欧洲革命33.马克思的思想学说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哪份报纸上?参考答案:《万国公报》34.马克思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参考答案:阶级斗争35.马克思的主要思想来源有哪些?参考答案: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6.马克思出生于参考答案:特利尔37.马克思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参考答案:法律38.马克思受下面哪个人影响开始撰写哲学博士论文?参考答案:布鲁诺·鲍威尔39.马克思曾同以下哪一思想学派交游密切?参考答案:青年黑格尔派40.共产主义同盟的口号是?参考答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41.你认为下面哪些人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产生过影响?参考答案:马克思的岳父_以维腾巴赫为代表的特里尔中学的自由派教师_马克思的父亲42.马克思晚年在给查苏利奇的信中阐述了什么思想?参考答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源自对西欧的观察分析43.以下哪些报刊是马克思参与编辑的?参考答案:《莱茵报》_《德法年鉴》44.马克思写作《共产党宣言》时的欧洲有什么特征?参考答案:工人运动此起彼伏_法国、德国的工业化水平远低于英国45.资产阶级发挥了哪些历史作用?参考答案:深刻地改变了现代社会生活_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人在根本上摆脱了绝对物质匮乏_打破了封建宗法制度,使人成为自由的主体_推动了物质生产,将物质生产变成了一种创造性活动46.下面哪些作品可以看做为《共产党宣言》而做的准备?参考答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_《共产主义原理》47.欧洲三大社会主义思想先驱是?参考答案:傅里叶_欧文_圣西门48.《共产党宣言》序言的德文版是哪一年在瑞士的苏黎世出版的?参考答案:188349.下面哪部小说描写的不是马克思的时代?参考答案:《静静的顿河50.以下哪一历史事件不是“双元革命的时代”发生的?参考答案:巴黎公社运动51.哈贝马斯曾提出的“二十世纪以来四大哲学思潮”是?参考答案:分析哲学、现象学、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5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名言出自以下哪部著作?参考答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53.恩格斯所宣称的马克思两大伟大发现是?参考答案: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54.1871年6月,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哪部著作在伦敦出版,而这部著作使得他“荣幸地成了伦敦受诽谤最多、受威胁最大的人”?参考答案:《法兰西内战》55.悉尼·胡克曾描述马克思说:“他穿上了哲学家和道德预言家的衣服,带来其作用超乎阶级、政党或宗派的狭隘圈子的关于人类自由的喜讯。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很多哲学思想到现在依然适用。
柏拉图提出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柏拉图的主要思想,希望对你有用!柏拉图的主要思想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
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
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
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
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
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
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
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
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
王莽的“乌托邦”是什么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物,班固虽然对他持否定的态度,在《东都赋》说了:“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
”王莽的“乌托邦”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物,班固虽然对他持否定的态度,在《东都赋》说了:“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
”但他显然也注意到了王莽的特殊性,所以在《汉书》不惜以三大章的笔墨来为王莽立传,这就是在二十四史中也是个孤例。
历来人们都把王莽看作是伪君子,是谋逆篡位的卑鄙小人,但胡适却在1922年和1929年分别写了《王莽》和《再说王莽》,为王莽作起了翻案文章,甚至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
”柏杨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王莽是儒家学派的巨子,以一个学者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中国历史上仅此一次。
他夺取政权的目的与刘邦不同,刘邦之类只是为了当帝当王,满足私欲。
王莽则有他的政治抱负,他要获得更大权力,使他能够把儒家学说在政治上一一实践,缔造一个理想的快乐世界。
他认为古代社会中,人人平等,可是到了后来,互相争夺,遂发生不平等现象。
富人有很多土地,穷人则一无所有。
男子沦为奴隶,女子沦为婢女。
幸而仍保持自由,父子夫妇,终年辛苦耕种,却不能吃饱。
”所以他的改制都是“为了改善这种不公平和铲除造成这种不公平的罪恶。
”王莽的家世虽然是显赫的外戚,他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但只因为他的父亲死得早,他没能像他的堂兄弟们那样,“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
”于是“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在贫穷怨愤中有不满情绪,他师事陈参“勤身博学”,主攻的是儒家的《礼经》。
于是儒家标榜的周公那一套,成了他的指导思想就不难想象了。
然而这种看似美丽的乌托邦,无论是说的人当真了,还是听的人当真了,都是由于浅薄所致,真要做起来就必然会矛盾百出。
《汉书》有一篇陈崇上表称赞王莽的长文,其中第一段就说:王莽平日“折节行仁,克心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独立;恶衣恶食,陋车驽马,妃匹无二,闺门之内,孝友之德,众莫不闻;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于故旧。
柏拉图的乌托邦、理念论柏拉图(Plato,Πλάτeων,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代表作品《对话录》《理想国》。
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
这样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亚里士多德本人就是柏拉图的产儿;第二,基督教的神学和哲学,至少直迄十三世纪为止,始终更其是柏拉图式的而非亚里士多德式的。
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第一,是他的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第二,是他的理念论,它是要解决迄今仍未解决的共相问题的开山的尝试;第三,是他主张灵魂不朽的论证;第四,是他的宇宙起源论;第五,是他把知识看成是回忆而不是知觉的那种知识观。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8—7年,即伯罗奔尼苏战争的最初年代。
他是一个很优裕的贵族,与三十僭主统治时期所牵涉的许多人物都有关系。
当雅典战败时,他还是个青年;他把失败归咎于民主制,他的社会地位和他的家庭关系很容易使他鄙视民主制。
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对苏格拉底怀有深厚的敬爱;而苏格拉底是被民主制判处了死刑的。
后世都在赞美着他的《国家篇》, 柏拉图所受的那些纯哲学的影响,也注定使他会偏爱斯巴达的。
这些影响,大致说来,就是: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以及苏格拉底。
从毕达哥拉斯那里(无论是不是通过苏格拉底),柏拉图得来了他哲学中的奥尔弗斯主义的成份,即宗教的倾向、灵魂不朽的信仰、出世的精神、僧侣的情调以及他那洞穴的比喻中所包含的一切思想,还有他对数学的尊重以及他那理智与神秘主义的密切交织。
从巴门尼德那里,他得来了下列的信仰:实在是永恒的、没有时间性的;并且根据逻辑的理由来讲,一切变化都必然是虚妄的。
从赫拉克利特那里,他得来了那种消极的学说,即感觉世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是永久的。
乌托邦的读后感(精选8篇)乌托邦的读后感(精选8篇) 当阅读了⼀本名著后,相信你⼀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是⼩编整理的乌托邦的读后感(精选9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乌托邦的读后感篇1 《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政治家莫尔写的。
在书中,莫尔借⼀位海外游⼈拉斐尔·希斯拉德之⼝,来谈⾃⼰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设想。
书中,莫尔⾸次⽤“⽺吃⼈”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为本、和谐共处、婚姻⾃由、尊重⼥权等与现代⼈⽣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部分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第⼆部分则是关于乌托邦新岛形象的全⾯描述,他系统地为我们描述了理想社会乌托邦的政治、经济、科学⽂化、社会⽣活、宗教、对外关系等⽅⾯的主要特征。
在乌托邦,⼈们过着健康向上的⽣活,相互之间平等、互助、融洽、友爱。
⼤家都在公共⾷堂吃饭,很少⼈会⾃⼰单独从市场上买回⾷物。
“乌托邦⼈是不允许⾃⼰的公民从事屠宰业的,因为他们认为这会逐渐消灭⼈性中最可贵的恻隐之⼼”。
从这可以看出,乌托邦⼈是很善良淳朴的,他们不希望⾃⼰的⼈民变成充满暴⼒跟杀戮的⼈。
乌托邦⼈是很懂得互相尊重的,他们以侮辱丑⾓⽽感到羞耻。
他们觉得⼈是不可能达到很完美的,只要珍惜天然的美就好了,同时,他们认为涂脂抹粉是⼀种很不光彩的事情。
在我们今天,涂脂抹粉却是很多⼥性的特点,或是为了掩饰⾃⼰的不⾜,或是为了在交往上给对⽅留下⼀个好印象,有的时候也是出于对对⽅的尊重。
但是⼤部分⼈还是很爱惜⾃⼰的天然美的,不过,有的时候⼈们对于长得不太好看的⼈以及扮演丑⾓的⼈却⽆法像乌托邦⼈民⼀样怀着⼀种尊重,甚⾄在其⾯前表现出厌恶以及暗地给他们起外号。
在乌托邦⼈眼中,家庭伦理的意义重⼤,尊爱爱幼是永远不变的传统,他们每个家庭⼈数限制在16⼝⼈以内,并由⽗亲管理。
妻⼦侍奉丈夫,⼦⼥侍奉⽗母,年轻⼈侍奉年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