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体系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724.00 KB
- 文档页数:60
接入网技术知识点汇总1.从整个电信网角度,可将全网划分为公用电信网和用户驻地网(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 CPN)两大块。
公用电信网又可分为3部分:长途网、中继网、和接入网。
目前国际上倾向于将长途网和中继网合在一起称核心网(Core Network,CN)或转接网(Transit Network,TN),相对于核心网其他部分统称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
接入网是相对核心网而言的。
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ervice Node Interface,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ser Network Interface, UNI)之间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的。
SNI和UNI用来界定AN范围。
2.接入网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5种:星型结构、双星型结构、环形结构、树形结构和总线结构。
星型结构具有优质服务和成本高特点,适合于传输成本相对交换成本较低的应用场合。
双星型结构是一种经济、演进的网络结构,很适合于传输距离较远、用户密度较高的企事业用户和住宅居民用户区。
总线结构具有遍及全网的公用设施,但RN多且信息保密性大大受损,较适宜分配式业务。
环形结构特别是SDH自愈型网结构,以其出色的质量结合较高的成本适合于带宽需求大、质量要求高的企事业用户和接入网馈线段应用。
以PON(无源光网络)为基础的树型——分支结构,十分适合那些目前仅有4线以上电话业务需求而且是对双向带宽业务需求不迫切或不明朗的小企事业用户和住在居民用户,特别是新建用户区。
3.接入网通常是按其所用传输介质的不同来进行分类的。
一般,接入网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两大类。
有线接入网又分为铜线接入网和光纤接入网两种;无线接入网分为固定无线接入网和移动无线接入网两种。
4.光纤接入网(或称光接入网)(Optical Access Network,OAN)是以光纤为传入介质,并利用光波作为光载波传送信号的接入网,泛指本的交换机或远端交换模块与用户之间采用光纤通信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系统。
宽带有线电视接入网系统体系结构及关键设备引言宽带有线电视接入网系统是现代家庭和企业接入宽带网络的重要手段,它为用户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和丰富的媒体服务。
本文将介绍宽带有线电视接入网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其中的关键设备。
体系结构宽带有线电视接入网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用户接入层、集中接入层和核心汇聚层。
用户接入层用户接入层是指网络接入点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层。
在宽带有线电视接入网系统中,常用的用户接入技术包括有线电视(CATV)网络、光纤到户(FTTH)网络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高速的宽带接入能力,满足用户对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需求。
在用户接入层,常见的关键设备有:1.光猫:光猫是将光纤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用于将光纤网络接入到用户端设备(如电视机、电脑等)上。
2.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用于将有线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与用户设备进行连接,是用户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
集中接入层集中接入层是宽带有线电视接入网系统中连接用户接入层和核心汇聚层的层次。
在集中接入层,用户接入设备通过光纤、同轴电缆等传输介质与集中接入设备相连。
在集中接入层,常见的关键设备有:1.传输设备:传输设备用于将用户接入设备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转发,保证信号稳定和可靠传输。
常用的传输设备包括光传送设备、数字传送设备等。
2.聚合设备:聚合设备用于将大量用户接入设备的信号进行聚合处理,减少网络资源的占用。
聚合设备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和高速的转发能力,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用户设备的接入。
核心汇聚层核心汇聚层是宽带有线电视接入网系统的顶层,负责将用户数据和媒体内容汇聚到一起,连接到Internet和其他服务提供商的网络中。
核心汇聚层承载着整个网络的传输和转发任务。
在核心汇聚层,常见的关键设备有:1.交换机:交换机是核心汇聚层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交换机具有较高的带宽和较低的延迟,可以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
1 接入网概念通信网是由信息传输、交换和终端三个部分组成。
通信传输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即长途网、中继网和接入网。
通常将长途网和中继网合在一起称作核心网,相对核心网而言,余下的部分称作用户接入网。
是用户网络接口(UNI)和业务节点接口(SNI)间实施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它的任务是把用户接入到核心网,提供用户最近业务点的连接。
2 接入网的结构(1)总线形结构。
指以光纤作为公共总线、各用户终端通过耦合器与总线直接连接的网络结构。
其特点是共享主干光纤,节约线路投资,增删节点容易,动态范围要求较高,彼此干扰效小。
缺点是损耗积累,用户接受对主干光纤的依赖性强。
(2)环形结构。
指所有节点共用一条光纤链路,光纤链路首尾相连自成封闭回路的网络结构。
特点是可实现自愈,即无需外界干预,网络可在较短的时间自动从失效故障中恢复所传业务,可靠性高。
缺点是单环所挂用户数量有限,多环互通较为复杂,不适合CATV等分配型业务。
(3)星形结构。
这种结构实际上是点对点方式,各用户终端通过位于中央节点具有控制和交换功能的星形耦合器进行信息交换。
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易于升级和扩容,各用户之间相对独立,保密性好,业务适应性强。
缺点是所需光纤代价较高,组网灵活性较差,对中央节点的可靠性要求极高。
(4)树形结构。
类似于树枝形状,呈分级结构,在交接箱和分线盒处采用多个分路器,将信号逐级向下分配,最高级的端局具有很强的控制协调能力。
特点是适用于广播业务。
缺点是功率损耗较大,双向通信难度较大。
3 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动力通信网发展至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模拟到数字,从电缆到光缆,从PDH到SDH,从STM到ATM,从ATM到IP/DWDM……,一代又一代新技术、新系统层出不穷。
然而,绝大多数新技术、新系统都是应用于骨干网中,用户接入网仍为模拟双绞线技术所主宰。
由于社会经济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单纯的语音业务已难以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光纤技术的出现,以及用户对新业务,尤其是对宽带图象和数据业务的需求增加,给整个网络的结构带来了影响,同时也为用户接入网的改造和更新带来了转机。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网络是指为移动用户提供服务的通信网络系统。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也在不断演变和升级。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及其组成要素。
一、引言移动通信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通过无线技术连接移动用户和各种通信服务,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手段。
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决定了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下面将详细介绍其架构和组成要素。
二、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业务支持系统。
1. 无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一层,它负责将移动用户和核心网连接起来。
无线接入网主要包括基站子系统和控制器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由一系列基站组成,负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控制器子系统负责对基站进行管理和控制,并协调用户间的无线资源分配。
2. 核心网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中枢部分,它承载着用户的通信数据和信令信息。
核心网主要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数据网关(SGW)、传输网关(PGW)等。
MSC是核心网的核心节点,负责用户的信令传输和语音通话的连接。
SGW和PGW则负责移动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3. 业务支持系统业务支持系统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后台支持部分,它提供了一系列与业务相关的功能和服务。
业务支持系统主要包括计费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和增值业务系统。
计费系统负责对用户产生的通信费用进行计费管理,用户管理系统则负责用户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增值业务系统则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如短信、彩铃等。
三、移动通信网络的组成要素为了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其中涉及到多种组成要素,包括频段、协议、编码等。
1. 频段频段是指无线电信号在空间中传输的频率范围。
移动通信网络根据不同的频段进行划分,以避免相互干扰。
常见的频段有800MHz、900MHz、1800MHz、2100MHz等。
2. 协议协议是移动通信网络中设备之间通信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协议有GSM、CDMA、TD-SCDMA、LTE等。
接入网-接入网网络结构及维护规范目录第1章接入网网络结构 (2)第2章接入网网络拓扑图 (2)2.1网络拓扑图 (2)2.2铜缆接入线路拓扑图 (2)第3章ADSL接入网 (2)3.1 ADSL典型组网应用 (2)3.2 ADSL组网-集中BRAS直连方式 (2)3.3 ADSL组网-集中BRAS二层汇聚 (2)3.4 ADSL组网-集中BRAS MSTP汇聚 (2)3.5 ADSL组网-分布BRAS (2)3.6 ADSL组网-分布BAS+内置BAS (2)第4章光接入网 (2)4.1 FTTH(O)场景组网应用 (3)4.2 FTTB场景组网应用 (3)4.3FTTN/C组网应用 (3)第5章PON接入业务承载方式 (3)5.1语音业务 (3)5.2 宽带业务 (4)5.3 IPTV业务 (5)第6章接入网维护规范 (5)6.1日常维护要求 (5)6.2日常维护作业 (5)6.3网管维护要则 (8)第1章接入网网络结构按网络层次,分为汇聚层、接入层;按用户属性,分为公众接入平面和政企接入平面。
第2章接入网网络拓扑图2.1网络拓扑图2.2铜缆接入线路拓扑图第3章ADSL接入网3.1 ADSL典型组网应用3.2 ADSL组网-集中BRAS直连方式3.3 ADSL组网-集中BRAS二层汇聚3.4 ADSL组网-集中BRAS MSTP汇聚3.5 ADSL组网-分布BRAS3.6 ADSL组网-分布BAS+内置BAS第4章光接入网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实现了语音、上网、IPTV、CATV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同时能够满足不同等级客户的带宽需求。
分为光纤到交换箱(FTTCab)、光纤到办公室(FTTO)、光纤到大楼(FTTB)及光纤到户(FTTH)等4种服务场景,统称为FTTx,如图1所示。
图1 光接入网络示意图4.1 FTTH(O)场景组网应用4.2 FTTB场景组网应用4.3FTTN/C组网应用第5章PON接入业务承载方式5.1语音业务对于PON接入下的话音业务接入承载,主要有MSTP承载、城域网承载两种组网方式。
接入网技术作业第1章3.请画图说明接入网的分层模型。
从上图可知,接入网分为4层,即:接入承载处理功能层、电路层、传输通道层和传输介质层。
其中,后三层又构成传送层。
在传送层中,每一层又包含3个基本功能:适配、终结和矩阵连接;此外,构成传送层的三层之间相互独立,各层有自己独立的操作和维护能力(例如,保护倒换和自动恢复等)。
这种规定对改进各层的功能带来极大的灵活性,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其他各层的影响;相邻两层之间的关系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例如,传输通道层既是下面传输介质层的客户,也是上面的电路层的服务者。
4.请画图说明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接入网有5个主要功能:用户接口功能(UPF)、业务接口功能(SPF)、核心功能(CF)、传送功能(TF)和系统管理功能(SMF)。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用户接口功能直接与UNI相连,主要作用是将特定UNI的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相匹配。
业务接口功能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将特定SNI规定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匹配,以便于核心功能进行处理;另一个是选择有关信息,以便于在AN系统管理功能中进行处理。
核心功能位于UPF和SPF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将各个用户接口的承载要求或业务接口的承载要求适配公共传送承载体之中,包括对协议承载通路的适配和复用处理,核心功能可以在接入网中分配。
传送功能为接入网中的不同地点之间的公共承载通路提供传输通道,并进行所用传输介质的适配。
系统管理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对UPF、SPF、CF和TF功能进行管理,例如,配置、运行、维护等,并通过UNI和SNI来协调用户终端与业务节点的操作。
5.请简要说明接入网的分类。
按照接入网所用的传输介质来分类,可以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两大类。
按照接入网传输带宽来分类,接入网可以分为窄带接入网和宽带接入网两大类。
其中,窄带有线接入可分为普通Modem拔号接入、ISDN拔号接入、DDN接入等;宽带有线接入可分为xDSL接入、光纤接入、Cable Modem接入和电力线接入;无线窄带接入可分为PAS无线市话接入和450M无线接入等;无线宽带接入可分为多点多信道分布业务(MMDS)、本地多点分布式业务(LMDS)、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WWAN)等。
接入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AccessNetworkTechno1ogies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8课外学时:0学分数:2适用专业:网络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通信技术,信息交换技术、网络技术等得到飞快发展。
用户对业务需求的多样化、个人化,促使电信网向数字化、IP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接入网是通信网络(包括电信网络与IP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入网技术,特别是【P接入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普遍应用是当前通信网络发展与建设的重点,在全球广受重视。
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接入网技术的最新动态。
课程主要讲授接入网两大总体标准框架,即电信接入网标准G902和IP接入网标准Y.1231;以IP接入为中心,全面介绍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技术原理、技术标准及典型应用;讲授用户接入网管理体系及相关控制和管理协议。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种接入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能根据实际接入环境和接入需求,对接入网进行规划,培养学生对接入网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在课程中综合地运用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中,熟悉基础内容;掌握基本概念、主要宽带接入技术的原理、技术与应用;了解新技术动向;理解宽带接入与应用的基础内容,掌握宽带接入基本概念如信源压缩、信道纠错技术,掌握多载波调制、主要的线路编码思路,了解ADS1的超帧结构、APON中的测距、电视基础,了解HFC与CM、V5接口协议、家庭网络标准等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在以后的工程中加以实施和应用。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二章接入网体系结构(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什么是接入网(二)电信接入网总体标准(Ξ)IP接入网的总体标准(四)接入网的功能模型(五)宽带接入技术(六)用户接入管理二、基本要求:了解接入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重点:电信接入网标准G902和IP接入网标准Y.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