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存储管理(1)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69
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储管理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存储资源的一种机制。
它负责分配和回收内存,以及保护和管理进程的内存访问权限。
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存储管理技术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和系统状态。
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将物理内存划分为多个逻辑区域,每个区域被分配给不同的程序或进程使用。
操作系统维护一个内存分配表,记录每个逻辑区域的使用情况,并根据请求进行内存分配与回收。
当进程创建时,操作系统将为其分配一定大小的内存,当进程终止时,操作系统会回收这些内存资源。
同时,存储管理还负责处理内存碎片问题,通过内存的动态分配与合并来最大化利用内存资源。
二、常见的存储管理技术1. 基于固定分区的存储管理技术基于固定分区的存储管理技术是最早的一种存储管理方法。
它将物理内存划分为若干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只能分配给一个进程使用。
该方法简单直观,但由于分区的固定大小,会产生很多内存碎片,不利于内存的高效利用。
2. 基于可变分区的存储管理技术为了解决内存碎片问题,出现了基于可变分区的存储管理技术。
这种技术允许每个进程动态地申请和释放内存空间,分区的大小可以根据进程的需要进行调整。
它相对于固定分区的方法更加灵活,能够提高内存利用率,但也存在内存碎片问题。
3. 页式存储管理技术页式存储管理技术将物理内存和逻辑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块,进程的地址空间也被划分为相同大小的页。
通过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实现了逻辑内存与物理内存的映射。
该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内存碎片问题,并且方便创建和销毁进程,但需要额外的地址转换开销。
4. 段式存储管理技术段式存储管理技术将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若干段,每个段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属性。
计算机基础知识之操作系统与存储管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用户资源。
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和磁盘空间。
本文将介绍操作系统与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一、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界面,使用户可以通过命令或图形界面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操作系统负责协调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硬件设备、文件系统、网络通信等。
1.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系统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进程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运行在计算机上的各个进程,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和通信等。
(2)内存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的分配、回收和地址映射等。
(3)文件系统: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包括文件的存储、访问和保护等。
(4)设备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包括设备的驱动、分配和调度等。
(5)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了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交互的接口,包括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界面等。
2.常见的操作系统目前,常见的操作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1)Windows操作系统:由微软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和服务器领域。
(2)Linux操作系统: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扩展性,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领域。
(3)Mac OS操作系统: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苹果的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
(4)Android操作系统:由谷歌和开放手机联盟共同开发的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移动设备领域。
二、存储管理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模块,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和磁盘空间。
存储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内存和磁盘的利用率,保证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良好的系统性能。
1.内存管理内存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操作系统需要有效地管理内存资源,以满足不同进程的内存需求。
深入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协调运行提供支持。
计算机内存是计算机硬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基础。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存储管理。
一、存储管理概述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主要包括内存分配和内存回收两个方面。
内存分配是指在计算机系统启动时,将内存分为多个块,并为进程和线程分配所需的内存,以保证它们可以正常运行;内存回收是指在进程和线程退出时,将分配给它们的内存释放给系统,以便供其他进程和线程使用。
二、内存分配技术为了更好地满足进程和线程的内存需求,计算机操作系统采用了多种内存分配技术,包括动态内存分配和静态内存分配两种。
1、动态内存分配动态内存分配是指在进程和线程运行时,根据其实际内存需求进行内存分配。
操作系统通常采用分区技术对内存进行分配,可以分为固定分区和动态分区两种。
(1) 固定分区固定分区是指将内存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只能分配给一个进程或线程使用。
由于分区大小固定,因此容易产生“内存碎片”的问题,如果分区大小过小会浪费内存,如果分区大小过大则会导致分配不均。
因此,固定分区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用。
(2) 动态分区动态分区是指将内存分为若干个不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可以根据进程或线程的实际内存需求进行分配。
动态分区主要解决了固定分区的一些问题,但也会产生“内存碎片”问题。
2、静态内存分配静态内存分配是指在编译时就将内存分配给进程或线程,并在运行时不再进行内存分配。
静态内存分配主要用于一些固定的程序或数据结构上,通常不适用于通用操作系统中。
三、内存回收技术在进程或线程退出时,需要将其占用的内存释放,并返还给系统。
内存回收主要包括两种技术,分别为手动回收和自动回收。
1、手动回收手动回收是指在编写程序时,由程序员手动释放所分配的内存。
手动回收需要注意内存泄漏和悬挂指针等问题,需要程序员自己负责管理内存。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操作系统就像是一位有条不紊的大管家,而存储管理则是它手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存储管理的职责是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的内存和外存资源,以确保程序能够顺利运行,数据能够安全存储和快速访问。
想象一下,如果计算机的存储系统是一个杂乱无章的仓库,程序和数据随意堆放,那么计算机的运行效率将会变得极其低下,甚至可能会出现错误。
因此,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内存管理。
内存是计算机中程序运行时直接使用的存储空间,它的速度快但容量相对较小。
内存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合理地分配内存给各个程序,确保它们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避免内存的浪费和冲突。
当一个程序需要运行时,操作系统会为它分配一块足够的连续内存空间。
这就像是在一个有限的房间里为客人安排合适的座位一样。
为了实现高效的内存分配,操作系统采用了多种策略,比如分区分配法、分页存储管理和分段存储管理等。
分区分配法是将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或可变大小的分区,然后将程序分配到合适的分区中。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容易产生内存碎片,即一些无法被利用的小空闲区域。
分页存储管理则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程序也被分成同样大小的页。
这样,操作系统可以更灵活地分配内存,减少了内存碎片的产生。
但它也有缺点,比如页表的维护会带来一定的开销。
分段存储管理则是根据程序的逻辑结构将其分成不同的段,比如代码段、数据段等。
这种方式更符合程序的逻辑,但也需要更复杂的管理机制。
除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也是内存管理的重要任务。
操作系统要确保一个程序只能访问自己被分配的内存区域,不能越界访问其他程序的内存,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说说外存管理。
外存,比如硬盘,具有大容量但速度较慢的特点。
外存管理主要涉及文件系统和存储设备的管理。
文件系统就像是一个图书馆的分类系统,它将外存中的数据组织成文件和目录的形式,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
文件系统需要考虑文件的命名、存储位置、访问权限等诸多方面,以提供高效、可靠的文件存储和访问服务。
操作系统_存储管理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它就像是一个精明的管家,负责合理地安排和管理计算机的存储空间,以确保各个程序和数据能够高效、安全地存储和访问。
想象一下,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仓库,而存储管理的任务就是决定哪些货物(数据和程序)应该放在哪个货架(存储区域)上,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它们。
如果没有有效的存储管理,这个仓库就会变得混乱不堪,导致程序运行缓慢、数据丢失甚至系统崩溃。
存储管理主要包括内存管理和外存管理两个方面。
内存管理是存储管理的核心,因为内存是计算机运行程序时直接使用的存储区域,其速度快但容量有限。
外存管理则主要负责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如硬盘、U盘等,其容量大但速度相对较慢。
内存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分配内存。
当一个程序需要运行时,操作系统必须为其分配足够的内存空间。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内存空间是有限的,而且不同的程序对内存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操作系统采用了多种内存分配策略,如连续分配和离散分配。
连续分配就像是把一块完整的土地分给一个家庭,这种方式简单直观,但容易造成内存碎片,降低内存的利用率。
离散分配则更加灵活,它将内存分成小块,根据程序的需求进行分配,就像把一个大房子分成多个小房间出租一样。
离散分配又分为分页存储管理和分段存储管理。
分页存储管理将内存空间划分成固定大小的页,程序也被分成同样大小的页。
这样,操作系统可以根据页的使用情况来分配和回收内存,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
但分页管理可能会导致一个程序的页分散在不同的物理内存位置,增加了访问的时间。
分段存储管理则是根据程序的逻辑结构将其分成不同的段,如代码段、数据段等。
每个段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和存储特点,这样更符合程序的逻辑结构,方便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除了分配内存,内存管理还需要进行内存保护。
这就像是给每个房间都安装了门锁,只有拥有合法权限的程序才能访问相应的内存区域,防止一个程序误操作或恶意修改其他程序的内存数据,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存储分配、回收、地址转换等关键技术,并对不同存储管理策略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 Windows 10 操作系统下进行,使用 Visual Studio 2019 作为编程环境,编程语言为 C++。
三、实验内容(一)固定分区存储管理1、原理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将内存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只能装入一道作业。
分区的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2、实现创建一个固定大小的内存空间数组,模拟内存分区。
为每个分区设置状态标志(已分配或空闲),并实现作业的分配和回收算法。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输入不同大小的作业请求,观察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情况。
分析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优缺点,如内存利用率低、存在内部碎片等。
(二)可变分区存储管理1、原理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根据作业的实际需求动态地划分内存空间,分区的大小和数量是可变的。
2、实现使用链表或数组来管理内存空间,记录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和状态。
实现首次适应、最佳适应和最坏适应等分配算法,以及分区的合并和回收算法。
3、实验结果与分析比较不同分配算法的性能,如分配时间、内存利用率等。
观察内存碎片的产生和处理情况,分析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优缺点。
(三)页式存储管理1、原理页式存储管理将内存空间和作业都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通过页表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2、实现设计页表结构,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算法。
模拟页面的调入和调出过程,处理缺页中断。
3、实验结果与分析测量页式存储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如先进先出、最近最少使用等)的命中率,分析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探讨页大小的选择对存储管理的影响。
(四)段式存储管理1、原理段式存储管理将作业按照逻辑结构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有自己的名字和长度。
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软件之一,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其中,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进程提供必要的存储空间,并合理地管理和调度这些空间,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从高速缓存到主存再到辅助存储器。
每一层次的存储器在性能、容量和价格方面都不同,因此在存储管理中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调度和利用。
1. 高速缓存高速缓存是存放在CPU芯片上的一种特殊存储器,它的访问速度比主存更快。
高速缓存一般分为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一级缓存位于CPU内部,二级缓存则位于CPU外部但距离CPU很近。
高速缓存的存在可以提高CPU对存储器访问的效率。
2. 主存主存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它的容量相对较大,但访问速度相对较慢。
主存的管理是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3. 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容量最大的部分,一般采用硬盘、磁带等形式。
辅助存储器的访问速度相对较慢,但它能够长时间保存数据。
在计算机系统中,辅助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操作系统和用户程序、数据等。
二、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操作系统中,内存被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存储块,每个存储块被称为一页。
内存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进程提供所需的内存空间,并合理分配和回收这些内存空间。
1. 内存分配在操作系统中,内存分配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静态分配是指在程序执行之前就确定了每个进程所需的内存空间大小,然后将其分配给相应的进程。
动态分配则是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动态地分配内存空间,根据进程的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2. 内存回收在进程执行完毕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不再需要占用内存空间时,操作系统需要及时回收这些空闲的内存空间以供其他进程使用。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存储管理一、引言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资源。
存储管理的任务包括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内存回收等,通过有效的存储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存储资源,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二、内存层次结构1、主存储器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主要的存储器,它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主存储器一般被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块,每个块被称为一页,每一页可以存放一个进程的一部分或全部。
2、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是主存储器的扩展,主要用于存储大容量的数据和程序。
辅助存储器包括硬盘、磁带等设备,其访问速度比主存储器慢,但容量较大。
三、内存管理1、内存分配方式a:静态分配静态分配是指在程序运行之前,就确定了程序在内存中的位置。
静态分配的优点是简单高效,但是会浪费存储资源。
b:动态分配动态分配是指程序在运行时,根据需要动态分配内存。
动态分配的优点是灵活高效,但是需要额外的内存管理开销。
2、内存管理算法a:首次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是按照内存块的起始地质逐一查找,找到第一个大小大于等于要求的空闲的内存块进行分配。
b: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是在所有满足要求的内存块中选择大小最小的内存块进行分配。
c:最差适应算法最差适应算法是在所有满足要求的内存块中选择大小最大的内存块进行分配。
3、内存保护内存保护是指通过访问权限控制,确保每个进程只能访问自己分配的内存空间,防止进程之间的干扰。
4、内存回收内存回收是指当进程不再使用某些内存空间时,将其释放给系统以便后续的内存分配。
内存回收可以通过标记清除算法、引用计数算法等方式实现。
四、虚拟内存管理1、虚拟内存机制虚拟内存是一种扩展的内存管理技术,它通过将部分程序或数据装入主存储器,并实现从辅助存储器到主存储器的动态迁移,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性能。
2、页面置换算法页面置换算法是指当主存储器已满时,需要置换出某些页面到辅助存储器中,以便为新的页面腾出空间。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分配和调度。
其中,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涉及到对计算机内存的分配、回收和保护。
本文将从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存储分配算法、虚拟存储与分页式存储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对内存进行合理分配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优化进程的执行效率、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内存分配、内存回收和内存保护。
1. 内存分配内存分配是指将计算机的物理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并按照不同的算法将其分配给各个进程使用。
常见的内存分配方式有连续分配、非连续分配和动态分区分配等。
2. 内存回收内存回收是指在进程结束或者释放内存时将之前分配的内存重新收回,以便可以重新分配给其他进程使用。
合理的内存回收机制可以避免内存碎片的产生,提高内存利用率。
3. 内存保护内存保护是指通过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保护各个进程的内存空间不被其他进程非法访问和修改。
内存保护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存储分配算法存储分配算法是决定如何将可用的内存分配给进程的一种策略。
常见的存储分配算法包括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等。
1. 首次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是将空闲的内存分区从头开始依次检查,将满足需求大小的第一个空闲区域分配给进程使用。
这种算法简单直观,但可能会导致产生较多的碎片。
2.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是首次适应算法的改进版,它从上次分配内存的位置开始继续查找可用的空闲分区。
这种算法减少了对整个内存空间的搜索,降低了分配的时间复杂度。
3. 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是将空闲分区按照大小进行排序,每次分配时选择最适合需求大小的空闲分区。
这种算法可以减少碎片的产生,但需要对空闲分区进行排序,增加了算法的复杂度。
4. 最坏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与最佳适应算法相反,它选择最大的空闲分区为满足需求的进程使用。
全国自考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填空题 4. 简答题 6.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根据作业在本次分配到的内存起始地址将目标代码装到指定内存地址中,并修改所有有关地址部分的值的方法称为_______方式。
A.固定定位B.静态重定位C.动态重定位D.单一连续重定位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存储管理2.静态地址重定位的对象是_______。
A.源程序B.编译程序C.目标程序D.执行程序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存储管理3.使用_______,目标程序可以不经过任何改动而装入主存直接执行。
A.静态重定位B.动态重定位C.编译或汇编D.连接程序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存储管理4.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中,当释放和回收一个空闲区时,造成空闲表项区数减1的情况是_______。
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B.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C.无上邻空闲区,但有下邻空闲区D.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正确答案:D解析:在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的情况下,释放区和上、下邻空闲区合并成一块空闲区,故原先记录上、下邻空闲区的两个表项就只需要合并为一个表项记录新的大空闲区。
知识模块:存储管理5.在下列存储管理算法中,内存的分配和释放平均时间之和为最大的是_______。
A.首次适应法B.循环首次适应法C.最佳适应法D.最差适应法正确答案:C解析:最佳适应算法的分配算法的速度比首次适应法、循环首次适应法和最差适应算法差得多,如用链表实现,释放算法要在链表中找上、下邻空闲区,修改过或新加入的空闲区还要有序地插入到链表中。
知识模块:存储管理6.早期采用交换技术的目的是_______。
A.能运行更多的程序B.能运行更大的程序C.实现分时系统D.实现虚拟存储技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存储管理7.虚拟存储器技术的目的是_______。
A.实现存储保护B.实现程序浮动C.可运行更大更多的程序D.扩充主存容量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存储管理8.在以下存储管理方案中,不适用于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是_______。
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之一,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其中包括存储管理。
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资源,保证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合理分配内存资源,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和性能。
一、存储管理的背景计算机内存是指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地方,是程序运行和数据操作的基础。
然而,计算机内存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地利用和管理这些资源成为操作系统设计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过去,计算机内存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分配和管理,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程序的复杂性增加,传统的内存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引入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功能。
二、存储管理的基本功能1.内存分配与回收:存储管理负责根据程序的需求,分配合适数量的内存给程序使用,并在程序运行结束后将内存回收,以便再次分配给其他程序使用。
2.内存保护:为了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的安全稳定,存储管理需要对内存进行保护,防止程序对其他程序或操作系统的内存空间进行非法操作。
3.内存扩充与收缩:由于程序的需求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或减少,存储管理需要根据需要动态地扩充或收缩内存空间。
4.内存共享: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为了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多个程序可能需要共享一部分内存空间,存储管理需要提供相应的机制来实现内存共享。
5.虚拟内存:由于内存资源有限,存储管理需要引入虚拟内存技术,将部分程序和数据存放在磁盘上,以扩展可用内存的容量,并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三、存储管理的实现原理1.程序的装入与链接:在程序执行前,需要将程序从磁盘装入内存并进行链接,以便程序能够正常运行。
存储管理需要负责控制这个过程,保证程序的正确装入和链接。
2.内存的分区管理: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存储管理将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可以分配给一个程序使用。
这样,在运行多个程序时,存储管理可以将它们分配到合适的区域,避免内存碎片的产生。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在我们日常使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时,操作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个大管家,默默地管理着设备的各种资源,让我们能够顺畅地运行各种程序和完成各种任务。
而在操作系统所管理的众多资源中,存储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
想象一下,您的计算机就像是一个大仓库,里面存放着各种各样的数据和程序。
而存储管理,就是负责安排这些货物在仓库中的存放位置,确保它们能够被快速找到和使用,同时也要避免仓库变得混乱不堪。
存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内存管理。
内存是计算机用于暂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它的速度非常快,但容量相对有限。
操作系统需要合理地分配内存,以满足多个程序同时运行的需求。
当我们打开一个程序时,操作系统会为其分配一定的内存空间。
如果内存空间足够,这一切都很顺利。
但如果内存不足,操作系统就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交换”,也就是将暂时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从内存转移到硬盘等外部存储设备上,为当前需要运行的程序腾出空间。
当被交换出去的程序再次需要运行时,再将其从外部存储设备重新加载回内存。
为了更高效地管理内存,操作系统采用了不同的内存分配方式。
其中一种是连续分配,就像是在仓库中划出一整块连续的区域来存放货物。
这种方式简单直观,但容易产生内存碎片,也就是内存中一些无法被有效利用的小空闲区域。
另一种分配方式是分页管理。
它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程序和数据也按照页的大小进行划分和存储。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内存碎片的问题,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还有一种是分段管理,它根据程序的逻辑结构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段,如代码段、数据段等。
分段管理更符合程序员的思维方式,方便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除了内存管理,外存管理也是存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存,如硬盘、U盘等,具有较大的容量,可以长期保存数据。
文件系统是外存管理的核心。
它负责组织和管理外存上的文件和目录,让用户能够方便地存储、检索和访问文件。
第4章存储管理补充作业1.在某操作系统中,采用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技术进行存储管理。
假设其用户区存储空间是512K,分配时截取空闲块的前半部分(即低地址部分),初始时内存全部空闲。
系统执行如下操作序列:1)A作业要求运行,需要申请300K空间2)B作业要求运行,需要申请100K空间3)A作业运行完成4)C作业要求运行,需要申请150K空间5)D作业要求运行,需要申请50K空间6)E作业要求运行,需要申请90K空间(1)若采用最先适应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闲块(写出大小和起始地址)a)起始地址为290K的一块10K空间b)起始地址为400K的一块112K空间(2)若采用最佳适应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闲块(写出大小和起始地址)a)起始地址为240K的一块60K空间b)起始地址为450K的一块62K空间(3)若随后有F作业要求投入运行,需要申请90K空间,针对以上两种分配法,请分别说明操作结果。
并对其操作结果进行评论。
a)对最先适应法:在起始地址为400K的一块112K空间中划分一块分配,分配后空闲区:起始地址为290K的一块10K空间、起始地址为490K的22K空间b)采用最佳适应法则无法分配,必须采用内存紧缩才能分配2.在某操作系统中,采用静态页式存储管理技术进行存储管理,页面大小为2048字节,某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为6页,且已知该进程的页表如表1所示(表中页号和物理块号都是16进制数据,存取控制位中E表示可执行、R表示可读、W表示可写,指令load 1,[1234]表示把本进程虚拟地址为0x1234中存储内容读入1号寄存器,指令store 2,[4567]表示把2号寄存器中存放的数据存入本进程中虚拟地址为0x4567所对应的存储器单元中,call [5678]表示调用子程序,其逻辑地址为5678。
请说明执行以下每条指令序列时将会发生的情况(正常执行:写出对应的物理地址(16进制),不能正常执行:说明原因)表1 进程页表store 1,[02A8]:存储保护错load 2,[107C]:7FA7Cload 2,[3A2C]:越界load 1,[2700]:118700load 1,[1A00]:存储保护错store 1,[0FA8]:797A8store 1,[72A8]:越界call [512]:D512call [2566]:存储保护错3.在某操作系统中,采用静态页式存储管理技术进行存储管理,页面大小为1024字节,某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为6页,且已知该进程的页表如表2所示(表中页号和物理块号都是10进制数据,存取控制位中E表示可执行、R表示可读、W表示可写,指令load 1,[1234]表示把本进程虚拟地址为1234中存储内容读入1号寄存器,指令store 2,[4567]表示把2号寄存器中存放的数据存入本进程中虚拟地址为4567所对应的存储器单元中。
第四章存储管理习题一、选择题1、存储分配解决多道作业(A)的划分问题。
为了解决静态和动态存储分配,需采用地址重定位,即把(B)变换成(C),静态重定位由(D)实现,动态重定位由(E)实现。
A:①地址空间②符号名空间③主存空间④虚拟空间B、C:①页面地址②段地址③逻辑地址④物理地址⑤外存地址⑥设备地址D~E: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②执行程序③汇编程序④连接装入程序⑤调试程序⑥编译程序⑦解释程序2、提高主存利用率主要是通过(A)功能实现的。
(A)的基本任务是为每道程序做(B);使每道程序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运行,主要是通过(C)功能实现的。
A、C:①主存分配②主存保护③地址映射④主存扩充B:①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②内存与外存间的交换;③允许用户程序的地址空间大于内存空间;④分配内存3、由固定分区方式发展为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主要推动力是(A);由分页系统发展为分段系统,进而以发展为段页式系统的主要动力分别是(B)。
A~B:①提高主存的利用率;②提高系统的吞吐量;③满足用户需要;④更好地满足多道程序运行的需要;⑤既满足用户要求,又提高主存利用率。
4、静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A)中进行的,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B)中进行的。
A、B:①编译过程;②装入过程;③修改过程;④执行过程5、对外存对换区的管理应以(A)为主要目标,对外存文件区的管理应以(B)为主要目标。
A、B:①提高系统吞吐量;②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③降低存储费用;④提高换入换出速度。
6、从下列关于虚拟存储器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①要求作业运行前,必须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中必须常驻内存;②要求作业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中不必常驻内存;③要求作业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但在运行中必须常驻内存;④要求作业运行前,必须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中不必常驻内存;7、在请求分页系统中有着多种置换算法:⑴选择最先进入内存的页面予以淘汰的算法称为(A);⑵选择在以后不再使用的页面予以淘汰的算法称为(B);⑶选择自上次访问以来所经历时间最长的页面予淘汰的算法称为(C);A~D:①FIFO算法;②OPT算法;③LRU 算法;④NRN算法;⑤LFU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