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现象习作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7.24 MB
- 文档页数:98
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写作指导+优秀范文一、习作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
这个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物品、美食或是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比如可爱的小动物(猫咪、小狗等)、各种各样的植物(仙人掌、绿萝等)、生活中的常用物品(书包、钢笔等)、美味的食物(红烧肉、冰淇淋等),甚至是一些自然现象(流星雨、彩虹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
二、习作要求(1)写清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是习作的重点,需要准确、清晰地描述出所介绍事物的独特之处。
比如介绍动物,要写出它的外形、习性等特点;介绍植物,要描述其形态、生长环境等;介绍物品,要说明其功能、构造等。
(2)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准确、易懂。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例如,介绍一种水果的大小时可以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的速度快时可以与其他动物作比较。
(3)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将事物的不同方面分开段落进行介绍,使文章的结构更清晰、条理更分明。
比如介绍一种电器,可以先写它的外观,再写它的功能、使用方法等。
三、审题(1)明确写作对象:仔细思考自己想要介绍的事物是什么,它可以是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也可以是觉得新奇、有趣的。
比如你对恐龙很感兴趣,就可以介绍恐龙;如果你擅长烹饪,那么一道美食也是很好的选择。
(2)抓住关键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关键词是“一种”和“介绍”。
“一种”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是单一的事物,不能写多种事物的混合;“介绍”则要求把事物的相关信息有条理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了解。
四、选材和构思选材:(1)从兴趣出发: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在写作过程中会更有热情,也能挖掘出更多的细节和特点。
比如你喜欢收集邮票,就可以介绍邮票的种类、图案、价值等。
(2)结合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比如身边的宠物、常用的学习用品、每天吃的食物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写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第一单元作文习作指导习作一《自然景观》习作目标:这次作文训练,是记一处景物,目的是训练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要求先选定一处景物进行有顺序地、仔细地观察,然后把观察得最细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按照一定的顺序具体地写下来。
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晰。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优美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获美!寻找发现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分享习作。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写作方法回顾本组的每一篇课文,都像瑰丽壮美的图画,是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
有人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节课就让我们发现一下身边的美景,把它记录下来。
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学习、交流《观潮》《火烧云》《鸟的天堂》《火烧云》的写作方法梳理。
二、小组交流1、你见过哪些自然景观,回忆自己见过的美丽景观,小组交流,然后老师指名交流。
2、全班交流。
指导学生说的有序,表达清楚。
三、指导习作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3、这出景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思索回忆。
4、景物,是指可供欣赏的景致和事物,即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风、雷、雨、雪等形成的景象景物描写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景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表现人物和文章的主题,要写好景物,首先要留心观察,对所写景物有明确、具体的了解。
在具体描写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要注意景物的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日之内,昼夜早晚;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景色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地方,景色也不同,我们在观察、描写景物时,就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特征。
(2)要注意景物的静态、动态、颜色、大小、数量的描写。
六《口语交际·习作一》习作指导——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7篇)2022-12-12六《口语交际·习作一》习作指导——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精选7篇)六《口语交际·习作一》习作指导——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篇1 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想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课前进行观察,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
明确观察的任务,要求学生观察时能用心,能投入感情,把自己观察的过程变成亲近自然的过程,变成欣赏和陶醉的过程。
如,观察一棵树,建议:看一看。
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认真仔细地看,随着光线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闻一闻。
闻闻树皮、树叶,你闻到了什么气息?想到了什么?摸一摸。
摸摸树叶的纹理,摸一摸树枝的分叉,你感受到了什么?还可以静静地在树下坐一坐,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细致地去感受这棵树的特点,感受树的周围以及生活在树上的小鸟、知了等小生命的气息。
课堂上,就观察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要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并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小建议:关于动物或植物本身的特点,建议除了现实观察外,还要大量查阅资料,尽量全面了解其外形、构成、生活习性、生存状态等,为想象的合情合理奠定基础。
然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进行换位思考:引发出独特的体验和见解。
如果你是一棵树,在生活中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小动物,在生活中,你会发现什么?(周围的人、事、物的新体验)想到什么?如小狗眼中看主人,小鸟眼中看村庄的变化等等。
自然景物想象要点:让景物自己来说话,自己介绍自己的特点,自己赞美自己的特点。
在文章中,作者就是所写的景物。
比如我们在写作时要想象的景物是云,那么在文章中,你就是一朵云;如果我们在想象时要写的文章是一座山,那么你就是一座山;如果我们在想象时要写作的景物是一条河,那么,你就是一条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像是一个童话故事一样,显得十分生动有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写作指导+优秀范文一、习作内容观察日记,就是把你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你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比如豆芽从种子到发芽、生长的变化;可以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例如小狗的日常活动、进食习惯等;还可以观察自然现象,像是天气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等。
总之,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只要你善于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可观察的事物。
二、习作要求(1)格式正确:既然是日记,就要按照日记的格式来写,在正文的上一行写上日期、星期几和天气情况。
(2)内容真实:观察的内容必须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的,不能虚构或抄袭。
(3)重点突出:要围绕观察对象的变化来写,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
(4)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审题要点(1)明确主题:“观察日记”这个主题已经明确了写作的体裁是日记,内容是观察。
所以在写作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要观察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观察它,想要从观察中得到什么。
(2)抓住“观察”:“观察”是这篇习作的核心,要详细记录观察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和重点,比如从整体到局部、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等。
四、选材和构思【选材】(1)植物类:可以选择容易观察、生长变化明显的植物,比如绿豆、黄豆等豆类的发芽过程,大蒜的生长过程,仙人掌、多肉等植物的生长状态等。
(2)动物类:家里养的宠物,如小狗、小猫、小兔子等,它们的日常行为、进食、睡觉等都是很好的观察内容;或者小区里的小鸟、蚂蚁等小动物,观察它们的活动规律和行为特点。
(3)自然现象类:天气的变化,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和氛围;月亮的变化,从新月到满月的过程;日出、日落的美景等。
【构思】(1)开头:开门见山,直接交代观察的对象是什么,以及观察的时间、地点等背景信息。
(2)中间:按照时间顺序或者观察的先后顺序,详细描述观察对象的变化。
习作七《____即景》习作指导和范文目录习作指导 (2)第一步:审题。
(2)第二步:立意。
(2)第三步:思维导图。
(2)第四步:方法。
(2)范文实例 (3)范文一:雨中即景 (3)范文二:夏日即景 (4)范文三:日出即景 (5)范文四:晨雾即景 (6)范文五:乡村傍晚即景 (7)范文八:果园即景 (10)习作指导第一步:审题。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写出它的变化特点,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第二步:立意。
表达对所写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的感情。
第三步:思维导图。
第四步:方法。
1.抓住特点,仔细观察。
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抓住它们的特点,才能把景象写得真实,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所以同学们在确定好描写对象之后,一定要认真观察,切实把握景物特点。
2.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
在写作时,一般来讲,写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如写“观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写一处自然景观,可按空间顺序来写,如“窗外即景”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
3.抓住变化,展示形态。
任何一种自然景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因此,我们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它的形态变化,这样写出来的景才会活泼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
为了把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写得具体生动,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联想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才会具体、形象,从而深深地感染读者,给人美好的感受。
范文实例范文一:雨中即景早上一起床,来到窗边,一缕凉风拂面而来,让原本睡眼蒙眬的我顿时清醒。
望一望窗外茫茫的雨色,闻一闻室外飘来的阵阵花草的芬芳,使我神清气爽。
我背上大书包,撑把小花伞,走出门去。
看!雨丝如牛毛,像银针,斜斜地落到地面上,溅起朵朵小水花。
听!雨点轻敲树叶,有节奏地“滴答”着,像是一位音乐家在演奏轻音乐。
即景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请同学们欣赏一些美景的图片。
(出示课件2、3)2.过渡:我们读过不少写景的文章,那些优美的景物让我们非常难忘。
今天,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景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景物描写出来,给别人以美的感受。
(板书:即景)设计意图:用精美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方法指导1.读题目。
教师:大家读一读题目,你们发现题目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观察、总结:题目不完整,需要补充。
教师:在写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
2.明确习作要求。
(1)“即景”在选材方面,可以写“雨中即景”“日落即景”,还可以写“田野即景”等。
(2)认真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
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在写作中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选材写作方法)设计意图:指导写作方法,能让学生根据写法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师生共同讨论1.具体应该怎样写呢?先来看看教材中给了我们哪些提示。
(出示课件4)(1)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板书:有条理动态变化)2.教师:除了教材中的提示,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呢?3.学生总结:描写动态变化时,可以使用恰当的动词,从景物的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变化来写;还可以使用“先……再……渐渐地……”等表示承接的关键词语;在写作的时候,要融入自己或喜悦、或赞叹的情感。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有针对性地讨论,能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法和方向,让学生写起来更轻松。
四、小组交流,练习表达1.选择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思考景物的特点。
2.和小组成员交流:把自己所选的习作材料介绍给小组成员,请小组成员点评。
3.班上交流:和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材料,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及时做出修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即景》范文指导及范文作指导大自然中的景物,不仅有静态美,还具动态美、变化美。
让我们一起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动态美、变化美,再把它写下来,分享给他人。
请你先读一读本次作的题目吧: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
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的景物。
◇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如,写日落即景,可以写一写太阳落下时形状的变化以及夕照下景物色彩的变化。
临安各地的小溪不少,景色也很美。
但在我心中最美的仍是我老家家门前的那条无名小溪。
春天的小溪独具一番特色,XXX花开了之后,有些会被风吹落几片花瓣,飘落在小溪里,小溪就变成了一条“花溪”。
这时候,无论是溪水,还是从水里捞出的细小的虾、鱼。
身上总会有一些特殊的淡淡的花香味。
如果运气好,或许还能够从水里捞出几片花瓣呢。
夏天,一般地方都无比炎热,而我的老家却不是这样,在炎热时将手、脚伸入小溪,一种清凉从外到内的沁入全身,随意抽出一块石片,说不定就会有小鱼慌忙从底下逃出来。
有时候搬开石块,看见一只螃蟹爬出来,用那锋利的钳子四处挥动,似乎在说“来呀、来呀,不敢碰我吧?”还有些小鱼,呆乎乎的,看见人来也不知道躲闪,还凑上前去打量打量。
秋天的小溪就更有趣了,金黄的山核桃树叶像小蝴蝶似得飘了下来,落在水面上,小鱼躲在叶下,快活的甩着尾巴,似乎得到了一把免费的遮阳伞,还有些特别小的鱼,就钻到卷曲的枯叶里玩儿呢。
阳光透过清澈的水面,照射来到小鱼的面前,像一条金黄的丝带般抚摸把水平如镜的小溪晃出了道道水波。
冬季纵使雪给统统都铺上了一层白色地毯,十分无趣,但仍旧挡不住小溪那欢快的清波。
四年级习作美丽的自然现象——月全食
年前,天空中便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现象——月全食。
今天的月亮格外的圆,格外的亮。
突然,刘世静大叫:“孟令子,快看!月亮开始变红了!”啊!真的!这红色真美,就像一颗大大的红宝石镶嵌在深蓝色的天空中,显得格外明亮,照得大地就像是披上了一层淡淡的红纱,非常令人着迷。
我们静静地观赏着,突然,我觉得月亮的颜色开始变淡了,于是便又和刘世静仔细观察起来。
渐渐地,月亮开始转为蓝色,那蓝色非常好看,而且我感觉蓝色是最纯洁的颜色了,它的颜色清淡优雅,就像一颗又大又圆的、明亮的珍珠,给天空增加了一道亮光,给人们照亮路条条大道。
最后,月亮又变回了它那美丽的白色。
那白色和平常不太一样,周围飘着一丝丝淡淡的白光。
难道是嫦娥在施展法术,使周围出现了一丝丝白色的光吗?我望着那白白的月亮,就像是一个大大的白圆盘,照得大地如同白昼。
过一会儿飘来一朵云,把月亮给遮住了,没过多久,月亮又出来了,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月全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蓝血月。
这种突如其来的现象还真是少见,不过这次的月全食真是太美了!看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宇宙的万物真是太神奇了。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作文要求: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象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子的,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目标:1. 身份置换,学习运用第一人称,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的一员(动物、植物、自然现象)。
2.描写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具体叙述“我”在大自然中是怎样变化的,我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
教学准备:首先确定学生喜欢把自己想象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或是自然现象哪一种,然后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并搜集有关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的科普资料,对其样子、生活环境、成长变化、在大自然界中的作用等有详尽的了解,为习作积累素材。
教学过程:一、回顾主题,创设情境。
我们学习的第一组《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谷的“野”》这四篇课文,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了感受。
假如现在我们就是神奇的自然王国中的一员,就是那勤劳团结的蚂蚁,就是那坚忍不拔的石缝中的松树,就是那给大地带来甘霖的小水滴……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呢?你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咱们就来习作《我是大自然的一员》。
二、审清要求,明确目标1.读要求,明要点:本次习作有三个要点:(1)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自然现象;(2)想象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子的;(3)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审题意,议写法。
①从题目和要求来看,我们应该怎么写好这篇文章?第一,通过不同的事物来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以及对大自然独到的认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见解,而不要写成介绍事物本身的说明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写观察日记》一、写作指导(一)、准备阶段1. 选择观察对象贴近生活:选择孩子们生活中常见且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如家中的植物、宠物、窗外的天气变化、学校里的同学或老师等。
目的明确: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生长过程、行为习性,还是为了探索某种现象的科学原理。
可观察性:确保所选对象有足够的特征或变化过程可供观察,避免选择过于静态或变化不明显的对象。
2. 准备工具笔记本和笔:选择一本专门用于记录观察日记的笔记本,以及一支舒适的笔。
辅助工具:根据观察需要,准备放大镜、尺子、计时器、相机或手机等辅助工具,以便更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资料收集:提前了解一些与观察对象相关的背景知识,增加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二)、观察技巧1. 全面细致五官并用:利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安全的前提下)、手触摸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注意细节:关注对象的细微变化,如颜色的变化、形状的细微差异、动作的小小调整等。
2. 持续观察定时观察:设定固定的时间进行观察,如每天早晨、傍晚或特定时间段,以便发现连续性的变化。
长期跟踪: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显著变化的对象,如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等,要有耐心,坚持长期观察。
3. 记录特征特征描述:准确描述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行为记录:记录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模式及与其他事物或环境的互动。
(三)、记录方法1. 日期与天气在每篇观察日记的开头,记录观察的日期和当天的天气情况,这有助于日后回顾时了解观察的背景条件。
2. 标题与引言标题简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观察的主要内容或对象。
引言吸引兴趣:用简短有趣的语言引出观察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正文结构分段记录:按照观察的顺序或观察对象的不同特征分段记录,保持条理清晰。
使用过渡句:在各段落之间使用过渡句,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连贯。
4. 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指导之一首先我们了解这次习作的要求:选择对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的进行观察发现,把观察发现中的活动经过、亲身感受和体验写出来。
这次作文要求表现出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思想感情及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风貌。
写作思路提示: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教会我们怎样生活;教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和真谛。
如果你细心地思考一下,你获得许多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从动物身上的启示所发明的:人们模仿鸡蛋外形的特点,建造了拱形桥;受鸟儿飞翔的启示,发明了飞机,从植物身上的启示所发明的:从茅草划破手指,发明了锯;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表现出为生存而合作互助;从蜜蜂身上我们也可看到团结、分工的精神…..以上这些启示数不胜数。
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发现大自然众多的秘密。
写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本次习作有两个要领和需要注意的环节:一、它和我们写状物文章略有不同。
状物文章一般具备物品的外观(形)和用途(习性),再加上能托物言志即可。
但本次习作不但要写动、植物的外形、自然现象等表象东西,更重要要把发现的本质特征——例如:原因、原理、性质、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写出来。
二、结尾要把自己受到的启示写出来,也就是把分析研究后的结论、观察发现后的见解写出来。
也可以写出观察活动后。
三、注意写作顺序:有两种顺序供参考:1. 按照以观察——发现——启示为重点线索来写;2. 按照由果转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写。
即:先说明什麽给了我启示,在讲述怎麽给了启示的过程。
习作提纲示例:啄木鸟给人类的启示开头:简单的介绍啄木鸟是一种什麽动物。
如:森林卫士中间:写我的疑问:啄木鸟为什麽不怕震?写我是怎样发现啄木鸟不怕震。
(略写,简单带过即可)写我如何一步步寻找啄木鸟不怕震的原因。
是通过查资料,还是问老师,还是上网,还是问爸爸、妈妈;然后引用事实依据来解释原因。
(详写)结尾:写啄木鸟给人类的启示。
精彩题目参考:《XX的启示》《XX(一种现象),你是我的老师》《感悟XX(一种现象)》《由XX想到的》《直接以观察到现象为题》范文1:蜘蛛的启示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启示。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指导——《——即景》王云霞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
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让我们做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人,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不满的地方进行修改。
解析关键词1.即景“即景”指较短时间内会发生变化的景物。
比如课文《四季之美》,涉及春夏秋冬4个季节,从全篇来说“四季之美”就不是“即景”,但是其中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秋天黄昏归鸭回窠的情景就是“即景”。
2.观察顺序在观察景物时,为了把景物观察得更细致,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如观察雷雨时,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把整个过程写清楚。
可以按照空间顺序,如观察田野时,按照天空、鸟、田野等从上到下的顺序,或远处的山、小道、近处的庄稼、野花等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
可以运用连接词,按照游览顺序,如观察校园时,按照进入校门,往前走,继续走等顺序进行。
还可以按照景物的类别来观察。
如可以按照山水、花鸟、石头等分门别类来进行。
此外,如果是一种景物,也可以按照形、色、声、味等观察景物的不同方面。
3.景物变化好的写景文章,能让未曾去过的人,读了之后仿佛身临其境。
这其中的奥秘。
就在于能将景物写得鲜活。
这要求我们写出景物的变化,也就是将景物的活动、颜色、声响等变化描绘出来。
如风儿一吹时,景物的活动及变化;日出时天空颜色的变化;下雨时雨点的大小及打到窗子上的声音;操场上的热闹等。
方法巧引导一.选定写作对象本次习作要求是观察一处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首先了解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自然景观。
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那写作对象就可以是《落日即景》、《雾中即景》、《雨中即景》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习作范文指导习作07:__即景【习作内容】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
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
写下观察所得。
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不满的地方进行修改。
【习作点拨】1.景物有变化。
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做到动静结合,静态的时候什么样子,动态的时候什么样子,可以通过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来写。
抓住景物独有的特点,增强画面感,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2.表达有顺序。
我们可以按照景物的变化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一天的早中晚,或者一个时间段内的变化,又或者是四季的变化,也可以按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由里到外的空间顺序描写。
写的时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3.描写重方法。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要融情入景,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恰当的修辞,诗句的描写,在景物描写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或者引用诗句这样会让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范文评赏】荷塘即景文/任忆青清晨去散步,远远地就闻到一阵淡淡的清香,在香气的引领下我来到了一个池塘边,原来是荷花的花香气息。
这是一池并不大的荷塘,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圆盘上滚动着着几颗大大小小的露珠,如同珍珠一般。
一株株荷花从茂密的荷叶间冒出来,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英姿:有的绽开了笑脸,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只展开了两三片花瓣,遮遮掩掩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还只是个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有的已经凋谢了,落下来的花瓣漂荡在水面上,简直就是一只只小船儿……满池的荷花颜色也不尽相同:有粉色的,好像胖娃娃粉嘟嘟的小脸蛋;有白色的,犹如浮在绿洲上的一团雪;有红色的,红得就像一簇火焰……五颜六色的荷花在朝霞的映照下美丽极了。
五年级上册七单元习作满分作文:____即景【写作指导】你观察过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吗?你可曾留意,这些景物短时间内的变化?无论是朝阳还是夕阳,云霞还是碧空,绿树还是红花,它们都各有各的美感,不妨以手中的笔,描绘眼中的景,呈现别样的美。
1.学习目标①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
②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
③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2.清题意重点观察某处景物发生的变化,将观察所得写下来。
①内容:“即景”是眼前、当下的景物,所以我们需要描绘较短时间内发生变化的景物。
②重点:按空间、时间等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将景物的动态,变化写得具体生动。
3.选材点拨自然现象:火烧云、日出日落、潮涨潮落……自然景观:山间云雾、雨中荷塘,壮美瀑布……4.习作提纲开头:点明自己要描写的景物。
(略写)中间:按照-定的顺序,具体描写景物特征,注意写即景写出景物的变化。
(详写)结尾:总结感受,抒发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赞美。
(略写)5.拟题指导根据自己选择的观察对象,把题目朴充完整,如“海边即景”“日出即景”等。
【满分作文】1.夕阳即景“夕阳醉了,落霞醉了,任谁都掩饰不了……”每当耳边响起这首歌,我就想起了那次和家人一起到太湖边赏夕阳。
那天傍晚,我们站在太湖边,眺望着远处原先亮得刺眼的太阳收起了热气逼人的光芒,变得柔和了,慢慢地踱着步子,向西山移去。
太阳歪着它那红扑扑的脸蛋儿,像一只光焰柔和的灯笼悬在天空中,给岸边的芦苇披上了金红色的彩锦,湖面也变得波光粼粼。
渐渐地,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伪佛蒙上了一层红纱。
云妹妹穿上了太阳公公送给自己的锦衣也变得美妙绝伦,它们一会儿变成一只可爱温顺的小绵羊,一会儿变成一匹自由动骋的骏马,一会儿又变成一头强壮有力的大象…….我不禁陷入了瑕想:一只大灰狼去抓小红兔,一只美丽的小红兔见了,喊来小红兔的好朋友大象,把大灰狼赶跑了……过了一会儿,天空变色了,变色了!由橘红色变成了深红色,接着变成了绛紫色,把天空装饰得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