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兽药残留分析及控制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79.06 KB
- 文档页数:2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防控措施兽药残留是指在动物体内残留的兽药及其代谢物,在养殖过程中,兽药的合理使用和残留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
建立健全的兽药残留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的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一、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的原因1.非法使用兽药:一些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会非法使用兽药,或者不按照规定使用兽药,导致兽药残留。
2.兽药使用过量:有些农民在使用兽药时,过量使用,或者频繁使用,导致动物体内的兽药残留过高。
3.兽药残留时间过长:一些兽药在动物体内残留时间过长,如果不加以排除,就会导致兽药残留。
二、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兽药残留会通过食品链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慢性毒害,甚至导致癌症等严重疾病。
2.对环境的危害:兽药残留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3.对动物健康的危害:兽药残留会导致动物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导致畜禽死亡。
三、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的防控措施1.科学合理使用兽药:在养殖过程中,兽药的使用应该科学合理,按照规定使用剂量和频率,不得使用过期或者过量的兽药。
2.使用正规兽药:在购买兽药时,应该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不要购买无生产许可证或者过期的兽药。
3.严格按照兽药使用说明使用:在使用兽药时,应该严格遵守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
4.合理的排药期:在使用兽药时,应该留意兽药的排药期,确保在排药期内不进行屠宰或者采集动物产品。
5.定期检测兽药残留:在养殖过程中,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检测,确保动物体内的兽药残留在合理范围内。
6.加强兽药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对兽药的管理,做好兽药购进、存储和使用记录,确保兽药使用的规范和合法。
四、结语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兽药残留的防控,这不仅关系到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也关系到环境和动物的健康。
只有建立健全的兽药残留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兽药残留的问题。
畜禽生产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
兽药(包括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畜牧业中滥用兽药和超标使用兽药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后果,一方面是导致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种养殖场大量排泄物(包括粪便、尿等)向周围环境排放,兽药又成为环境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①兽药残留及其种类兽药残留(animal drug residues)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
近年来,兽药残留在国内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兽药残留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动物性食品是指肉(包括肝、肾等内脏)、蛋和乳及其制品的总称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性食品在人们食物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卫生安全也倍受关注。
残留毒理学意义较重的兽药,按其用途分类主要包括:抗生素类、化学合成抗菌素类、抗寄生虫药、生长促进剂和杀虫剂。
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素统称抗微生物药物,是最主要的兽药添加剂和兽药残留,约占药物添加剂的60%。
②兽药残留引起的原因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非法使用违禁药物、不合理用药等是造成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休药期(withdrawal time,WDT)是指从停止给药到允许动物或其产品上市的间隔时间。
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调查,未能正确遵守休药期是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如1970年、1985年、1990 年和1991年所占比例依次为76%、51%、46%、54%。
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是指:受经济利益驱使,为使畜禽增重、增加瘦肉率而使用ß一兴奋剂如盐酸克伦特罗等,即“瘦肉精”;为促进畜禽生长而使用性激素类同化激素;为减少畜禽的活动,达到增重的目的而使用安眠镇静类药物等。
控制畜产品药物残留的现状浅析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畜产品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品之一。
随之而来的药物残留问题也日益凸显,给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如何有效控制畜产品的药物残留,成为了当前畜产品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控制畜产品药物残留的现状进行浅析,并探讨解决该问题的一些途径。
一、畜产品药物残留的现状1. 药物残留严重当前,我国养殖业中存在着严重的药物残留问题。
养殖户为了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往往会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导致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水平偏高。
这些药物残留会随着畜产品的食用而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2. 监管不力我国畜产品生产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和手段相对薄弱。
养殖户对药物残留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管部门对于药物残留的检测和处罚不够严格,导致养殖户普遍存在违规使用药物的情况。
3. 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强受地域、文化、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部分消费者对畜产品药物残留问题认识不足,对畜产品药物残留的风险认识不足,购买时往往只注重价格和口感,而忽视了对药物残留的关注。
1. 完善监管体系完善畜产品生产监管体系,加大对畜产品药物残留的监测力度和频次,建立药物残留的数据库和溯源体系,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机制。
2. 提高养殖户合规意识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普及畜产品药物残留对健康的危害,强调合规生产的重要性,指导养殖户科学使用药物,并通过激励政策和奖惩措施,营造出合规经营的氛围。
3. 强化消费者教育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宣传,引导消费者关注畜产品的安全问题,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消费者自觉选择安全畜产品的良好氛围。
4. 科研技术支持加强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畜产品药物残留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为监管部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5. 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的监管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引进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管理体系,提升我国畜产品药物残留治理水平。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防控措施兽药残留是指养殖动物在使用兽药后,药物及其代谢物在动物体内残留的现象。
兽药残留对养殖动物的健康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养殖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来降低兽药残留的风险。
科学选用兽药。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养殖动物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科学选择兽药,严禁滥用、超量使用兽药。
应选择已经在养殖动物上注册应用的合法兽药,避免使用未经监管的兽药或乱用人用药物。
严格遵守兽药使用规定。
使用兽药前,应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兽药。
应严格控制兽药使用的剂量、频率和时间,确保兽药在规定时间内完全排出养殖动物体内,避免残留。
做好兽药记录工作。
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兽药使用记录,包括兽药的名称、使用日期、用量等信息。
要保留兽药购进证明和销售记录,便于监管部门进行抽查和溯源。
只有做好记录工作,才能及时发现和排查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四,开展兽药残留监测。
养殖场应定期抽样检测养殖动物体内的兽药残留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以便指导和监督养殖工作。
第五,加强兽药管理和监管。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兽药的注册、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兽药质量安全。
对违规使用兽药、超标使用兽药的行为要及时查处,并依法予以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第六,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专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兽药残留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养殖场和养殖者的兽药使用意识和素质。
只有通过宣传教育,使养殖者充分认识到兽药残留的危害,才能主动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养殖过程中的兽药残留防控措施包括科学选用兽药、严格遵守兽药使用规定、做好兽药记录工作、开展兽药残留监测、加强兽药管理和监管,以及加强宣传教育。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兽药残留的风险,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和人类的食品安全。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防控措施兽药残留是指在兽药使用后,留存在动物体内、动物产品中或者养殖环境中的兽药及其代谢产物。
兽药残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兽药残留的防控成为养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养殖过程中的兽药残留防控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选择合格的兽药在养殖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格的兽药。
合格的兽药应该是经国家批准注册的兽药,具有合法的生产许可和合格的质量标准。
购买兽药时要到正规的兽药经销商进行购买,选择有资质的品牌,避免购买假冒伪劣的兽药。
在使用兽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兽药,并严格控制兽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周期,避免过量使用或者长时间使用造成兽药残留。
二、严格执行兽药使用管理制度在养殖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兽药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兽药使用管理制度。
首先要确定兽药使用的目的和范围,明确使用的兽药种类和使用的动物品种。
其次要严格控制兽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周期,避免兽药的滥用或者乱用,确保兽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要定期对使用兽药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兽药使用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兽药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三、做好兽药残留监测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兽药残留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兽药残留的问题。
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对养殖环境、动物体内和动物产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兽药残留的安全性和卫生标准。
可以建立兽药残留档案,及时记录兽药使用的情况和兽药残留的监测结果,便于随时查阅和排查兽药残留的问题。
在使用兽药时,要严格执行兽药的禁用期,确保兽药的代谢产物在动物体内得到排除,避免兽药残留。
兽药的禁用期是指在使用兽药后,动物体内和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的最短时间,超过禁用期后才能将动物屠宰或者动物产品上市销售。
严格执行兽药的禁用期能有效避免兽药残留导致的危害,保障人体健康。
五、加强文明养殖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文明养殖,通过改善饲养环境、优化饲料配方、加强饲料卫生管理等措施,提高动物自身免疫能力,减少对兽药的依赖性。
畜产品兽药残留危害及检测和控制方法摘要:近年来,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当前公众健康的重大挑战。
这种药物残留不仅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威胁,还会直接影响整个畜牧业生产和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畜产品兽药残留危害和检测办法,提出相应的控制办法,希望对该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保障人类生命健康。
关键词:畜产品;兽药残留危害;检测;控制方法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畜产品的安全性更是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
但由于目前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养殖户缺乏相关知识等原因,使得很多不规范的养殖场使用违禁药品或添加剂,从而导致畜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因此,加强对畜产品兽药残留危害以及检测和控制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畜产品兽药残留危害(一)威胁食用者身体健康现阶段,养殖人员在实际饲养过程中,过于关注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需求,通常会在畜产品的质量方面下功夫,以猪肉为例子,养殖人员会在猪饲料中加入大量的瘦肉精,不仅可以保障肉类质量,而且还有效缩短了肉类的成长周期。
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瘦肉精本身具有潜在的毒性,长期服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包括肝脏和肾脏的损伤,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根据实验模拟表明,长期给动物注入瘦肉精成分,虽然可以帮助食用者消除肠道不良微生物,但是也会对益菌群造成一定影响,会导致益菌群的生殖繁衍能力下降,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肠内益菌群无法满足身体机能,继而出现一系列肠道疾病[1]。
(二)使畜禽动物产生耐药性养殖人员为了能够维持畜禽动物的生命健康,一般会对动物长期注射抗生素类药物,以此来预防各类传染病暴行,但是此法并不是十分可取的,如果长期注射同一类抗生素药物,会导致动物对该抗生素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继而便会产生一系列的耐药菌株,导致抗生素药物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对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防控措施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畜禽养殖者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
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防止兽药残
留。
在兽药使用方面,必须在兽医指导下正确使用兽药。
养殖者要必须遵循兽药的使用说明,按照适量、适时、适期使用兽药,严禁未经合法途径购买和使用兽药,严禁滥用兽药。
养殖者还要注意兽药的合理搭配使用,避免不同兽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兽药残留
过高。
在兽药的管理方面,必须建立健全兽药管理制度。
养殖场应从兽药的采购、入库、使用、销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兽药的来源合法、存储条件符合要求,防止兽药的交
叉污染。
养殖场要定期对兽药进行库存盘点,并定期清理过期或失效的兽药,避免使用过
期兽药导致兽药残留。
养殖场还要建立起兽药使用记录,详细记录兽药的使用情况,以便
在需要时进行溯源和监管。
在兽药残留监测方面,必须加强兽药残留监测工作。
养殖场应定期委托权威机构对畜
禽产品进行兽药残留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要加强对饲料中兽药的监测,及时发
现和消除兽药残留的风险源。
在消费者教育方面,必须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报道、健康教育和电
子商务平台等渠道,向广大消费者普及兽药残留的知识和危害,引导消费者选择无兽药残
留产品,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素质。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的防控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兽药、健全兽药管理制度、加强兽药残
留监测和加强消费者教育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兽药残留,确保畜禽产
品的安全和质量。
兽药残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我国畜牧业经过20多年持续增长,畜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但随着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近年来兽药残留引起食物中毒和影响畜禽产品出口的报道越来越多。
药物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畜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兽药残留还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和走向国际市场。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兽药残留的发生。
1兽药残留的原因分析兽药的应用保证了畜牧业的增产、增效,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兽药残留。
尤其是某些人大范围、过量、不正确地使用,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现象严重,给动物产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造成兽药残留主要原因如下。
1.1促进生长,提高效益由于兽药具有预防和治疗许多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有的还能促进动物生长,因此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额暴利,违反国家规定,在饲料产品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和其他违禁药品,如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喹乙醇等禁用兽药,并大量向饲养场或专业户出售;另一方面,一些养殖场或专业户,法制观念淡漠,仅从短期经济利益考虑,为非法兽药生产企业和添加违禁物质的非法添加剂产品提供了“地下市场”。
1.2预防疾病,减少损失为了预防阶段性寄生虫病(如球虫病,蛔虫病)和白痢等,在饲料中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虫)药物,其中有专用药,如氨丙啉、氯羟吡啶、球痢灵,盐霉素等,也有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呋喃唑酮等,大多具有药物残留。
有的养殖场或专业户,常常盲目大范围用药或大剂量用药,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非法产品的使用者。
1.3为增加动物性食品的色泽和色相一些企业违法使用阿散酸、洛克沙胂等胂制剂,使色素沉积而增加鸡蛋黄、蛋皮的颜色。
违规使用“苏丹红”增强蛋黄色泽也不乏其例。
特别是近几年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延长水产品的保质期,保持好的卖相,在运输销售期间违规使用甲醛这种毒性防腐剂,造成水产品的药残污染。
088或者换其他药物,不仅会造成极大的钱财损失,动物的死亡率也会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而上升,给畜牧业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3.影响畜禽产品的出口。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与国际的交流日益频繁,若是兽药残留超标,势必会影响我国畜禽产品的对外出口。
三、控制兽药残留的措施1.做好宣传工作。
相关部门要积极使用现代化媒体传播手段,通过电视、广播、短视频等宣传兽药的使用标准,同时相关单位和组织机构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保证养殖户的养殖工作符合标准,并引导他们采取更加先进的养殖技术,以保证畜禽产品的安全。
2.科学合理使用兽药。
在进行兽药添加剂时应使用规定药物,不能以原料药物直接搅拌使用;在治疗动物时应在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下用药,保证用药过程的规范性;休药期结束前不允许食用对应动物;对那些可能影响到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重要系统的兽药进行科学监管,例如激素类药物;用药过程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提升用药的安全系数。
3.做好兽药使用情况的记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兽药的使用规范和防疫措施也有了不断细化的法律规定,为了防止部分养殖人员为了个人利益滥用抗生素类药物及其他禁用类药物,相关部门要做好兽药使用情况的记录,从源头上防止兽药残留发生的可能性。
4.加大对畜禽防疫检疫的监管力度。
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包括养殖户的兽药使用情况和使用去向、动物出售时间和地点、防疫时所采用的疫苗种类和剂量等。
同时,要加强动物产地检疫,严格按照相关检疫规程进行检疫,检疫合格才允许出售和屠宰。
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行业发展均有较大影响,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加强对兽药使用的管控,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健全完善。
下一步要逐步研发出绿色兽药,从根源上解决兽药残留问题。
作者简介:梁莉(1992-),女,广东云浮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品检验。
089。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及防控分析摘要:在动物体内施用兽药或添加剂后,兽药残留以其原形态和代谢物的形式贮存于动物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制品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威胁。
因此,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兽药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分析了我国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并分别概括了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并据此提出了相对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及防控;1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成因分析引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量超标的因素主要有6种。
①养殖场违反休药期的相关规则。
兽药是防治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
有些养殖场经常会使用大量的药物,从而减少动物的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但这种行为不符合规定的休药期。
②大规模使用抗病毒药品。
目前国内的养殖规模都比较小,大部分都建设在城市外围,属于小规模群体,易流行动物瘟疫。
为了降低动物疾病造成的损失,养殖场必须大量使用抗疫病药物,以对抗病原体。
③兽药的非法使用。
部分养殖场违法使用兽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④兽药的标签和使用说明不合格。
兽药工厂对药品的功效进行夸大宣传,不公开主要成分、禁忌及副作用等。
另外,在药品的名字上,随意更改,导致出现一药多名或一名多药的现象。
⑤兽药残留量监管不力,检验标准不完善。
国内对动物类食物中的兽药残留问题重视程度较低,大多数人忽视了动物是否有传染病、寄生虫、动物制品的外观、是否存在假劣等问题,缺乏对药品残留的认识。
此外,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不统一,不能完全禁止非法药品的使用。
2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2.1 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在医药、化工、环境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采用HPLC法对猪肉中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了检测,其中以氟喹诺酮类为主的药物在3.5 min内能实现基线的分离,而待测成分与峰面积在0.2~50.0 μg·mL-1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5~4.6 ng·mL-1。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应对措施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兽药及兽药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在畜禽疾病预防、治疗,保护畜禽健康,促进畜禽生长,减少畜禽发病和死亡,提高畜禽养殖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兽药及兽药添加剂使用知识的缺乏和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个别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厂家,养殖户、兽药、饲料经营者,铤而走险、违背国家兽药、饲料生产、使用规定,不择手段,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添加违禁、过期失效、霉烂变质等药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治疗畜禽疾病过程中存在用药大剂量,重复用药,滥用药等现象,从而造成畜禽产品中的兽药残留超标,使动物产品品质下降,不仅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影响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直接制约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本文结合长期从事兽医一线工作的实际,对兽药残留的危害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1 兽药残留的危害因为兽药残留不能用肉眼发现,只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检测才能确认,所以兽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严重后果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当人们长期食用含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后,药物不断在人体内慢慢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造成严重的后果。
1.1 引起食用者急、慢性中毒兽药残留被称为人体的“隐形杀手”,可引起人的急、慢性中毒。
一次性食用了含有大量兽药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会导致人发生急性中毒反应,出现头疼、心慌、烦躁、血压下降,等不良现象,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如果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慢慢蓄积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食用者慢性中毒。
如氯霉素残留在人体内超量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磺胺二甲基嘧啶残留能引起人的甲状腺癌;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残留,能引起人听力障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能够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出现四环素牙;硝基咪唑及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能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突变和致畸作用;激素类的己烯雌酚残留可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能引起女性早熟及子宫癌和男性雌性化,造成儿童发育异常、性早熟和肥胖等现象;红霉素、泰乐菌素残留容易造成人的肝损害和听觉障碍;食用了含有盐酸克伦特罗超标的动物内脏,会出现肌肉震颤,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致人死亡。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防控措施兽药残留是养殖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防控,可能会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的防控工作尤为关键。
下面结合养殖业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一些兽药残留防控措施。
一、加强管理兽药残留问题的根本在于管理不善。
加强管理是防控兽药残留的首要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执行兽药使用规程,严禁滥用和超量使用兽药。
2.建立兽医记录档案,对每次兽药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兽药名称、用药量、用药日期和用药对象等。
3.建立健全的兽药管理制度,包括兽药购进、存储和使用的管理制度,确保兽药使用符合规定。
4.加强对兽医人员和饲养员的兽药使用指导和培训,提高其兽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选择安全可靠的兽药兽药残留问题的产生与兽药本身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在养殖过程中选择安全可靠的兽药是防控兽药残留的关键。
1.选择无残留的兽药。
在兽药选择上,首先应优先选择无残留的兽药,避免对畜禽兽药残留造成影响。
2.选择符合规定的兽药。
在选用兽药时,要选择经过严格审核和批准的兽药,避免使用不合格的或未经批准的兽药。
3.定期更新兽药目录。
兽药目录是指可供养殖业使用的兽药种类和使用范围,定期更新兽药目录,剔除有安全隐患的兽药,对于保证兽药使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非常重要。
三、做好兽药的使用和管理在兽药的使用和管理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按照兽药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兽药,遵守使用方法、用药量和用药时机等规定。
2.注意兽药的储存和保管,避免受潮、曝晒和污染,确保兽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采取科学的用药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喂药和注射等方式引起残留问题。
四、加强监测和检测加强监测和检测是防控兽药残留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和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养殖场兽药使用情况,发现兽药残留问题,并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1.建立兽药残留监测机制,对养殖场畜禽产品进行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2.加强养殖场的内部自查和抽检工作,对兽药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把关。
农产品药物残留(兽药监管)整治措施
农产品药物残留(兽药监管)是指农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兽药残留问题。
为了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如下:
1. 制定兽药使用管理规定:相关部门制定了兽药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了兽药的使用方式、使用范围、使用剂量等,以减少兽药残留问题的发生。
2. 加强兽药质量监测:相关部门对兽药进行质量监测,严格把关兽药的合格性和安全性,防止劣质兽药的流通和使用。
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相关部门对农产品进行兽药残留的监测,确保农产品中兽药残留量不超出国家标准的限制,对超标农产品进行处置。
4. 宣传教育消费者:相关部门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兽药残留问题的认知水平,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的农产品。
5. 加强业务人员培训:相关部门加强对兽药经营、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兽药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的知识水平,减少兽药滥用和误用的现象。
6. 建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兽药监管制度,加强对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加大对兽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兽药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确保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同时,也需要企业、农民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社会合力,从源头上控制兽药残留的问题。
畜禽生产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
兽药(包括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畜牧业中滥用兽药和超标使用兽药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后果,一方面是导致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种养殖场大量排泄物(包括粪便、尿等)向周围环境排放,兽药又成为环境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①兽药残留及其种类兽药残留(animal drug residues)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
近年来,兽药残留在国内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兽药残留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动物性食品是指肉(包括肝、肾等内脏)、蛋和乳及其制品的总称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性食品在人们食物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卫生安全也倍受关注。
残留毒理学意义较重的兽药,按其用途分类主要包括:抗生素类、化学合成抗菌素类、抗寄生虫药、生长促进剂和杀虫剂。
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素统称抗微生物药物,是最主要的兽药添加剂和兽药残留,约占药物添加剂的60%。
②兽药残留引起的原因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非法使用违禁药物、不合理用药等是造成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休药期(withdrawal time,WDT)是指从停止给药到允许动物或其产品上市的间隔时间。
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调查,未能正确遵守休药期是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如1970年、1985年、1990年和1991年所占比例依次为76%、51%、46%、54%。
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是指:受经济利益驱使,为使畜禽增重、增加瘦肉率而使用ß一兴奋剂如盐酸克伦特罗等,即“瘦肉精”;为促进畜禽生长而使用性激素类同化激素;为减少畜禽的活动,达到增重的目的而使用安眠镇静类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