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设计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54.50 KB
- 文档页数:9
三相变压器实验报告三相变压器实验报告引言:三相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重要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变电站和工业用电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三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应用。
实验目的:1. 理解三相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三相变压器的实际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解三相变压器的性能指标;4. 学会使用测试仪器对三相变压器进行测量和检验。
实验仪器和设备:1. 三相变压器;2. 电源;3. 电压表、电流表;4. 电阻箱;5. 实验线缆和插头。
实验步骤:1. 将三相变压器连接至电源,并确保电源接线正确无误;2.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3. 通过调节电源的电压和频率,记录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输入输出参数;4. 使用电阻箱接入变压器的次级侧,测量变压器的自耦合电压比;5. 对变压器的绕组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确保其绝缘性能良好;6.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变压器的效率、转换比和负载损耗等参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输入输出参数,如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等。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变压器的效率、转换比和负载损耗等重要参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当输入电压增加时,输出电压也会相应增加,但是变压器的效率会下降。
这是因为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导致实际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自耦合电压比和绝缘电阻测试。
自耦合电压比是指变压器次级侧与主侧之间的电压比值,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其值接近于理论计算值,说明变压器的设计和制造质量良好。
绝缘电阻测试则是为了确保变压器的绝缘性能符合要求,保证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三相变压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具有稳定的输入输出特性,并能够有效转换电能。
变压器绿色设计产品报告1. 引言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承担着电能传输和分配的重要角色。
然而,传统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能源浪费、热量损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绿色设计概念在变压器领域应运而生。
本报告旨在介绍一种绿色设计的变压器产品,通过优化设计和运行方式,实现能效提升和环境保护。
2. 产品特点与优势该绿色设计的变压器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与优势:2.1 高效能该产品通过采用高效能的电磁材料和线圈结构,降低了能源损耗和热量损失。
在传输和分配电能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效率高,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能效。
2.2 低噪音通过合理设计产品结构和优化叶片形状,减少了变压器运行时的噪音。
降低了对周边环境和用户的干扰,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感。
2.3 绿色环保该产品采用无毒、无害、可再生的材料,有效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在生产和运行过程中,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和废弃物的产生,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4 智能化管理该产品配备了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控制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和效率。
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运行算法,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能。
3. 技术方案与实施3.1 优化材料通过选择高效能的电磁材料,降低磁导率和电阻率的损耗,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转化效率。
同时,选用无毒无害的环保材料,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损害。
3.2 改进线圈结构通过优化线圈的结构,减少线圈的阻抗和电阻,降低能源的损耗和热量的产生。
同时,增加线圈的通风散热能力,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优化叶片设计通过优化叶片的形状和材料,减少变压器运行时的气流噪音。
提高传热效果,降低热量产生和能源损耗。
3.4 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和效率。
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运行算法,提高系统的能效和响应速度。
4. 实施效果与应用场景经过实际应用和改进,该绿色设计的变压器产品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能源传输和分配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能,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辐射。
最新变压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变压器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其基本结构和性能特点,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变压器的变压效果和能量转换效率。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 单相变压器一台2. 交流电源3. 电压表、电流表4. 负载电阻5. 绝缘电阻测试仪6. 万用表三、实验步骤1. 首先,检查变压器的外观,确认无明显损坏,并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检测其绝缘性能。
2. 将变压器的输入端接入交流电源,调整电源电压至额定值。
3. 使用万用表测量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记录数据。
4. 将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接入变压器的输出端,测量空载电压和电流。
5. 逐步增加负载电阻,记录不同负载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以及输入电流。
6.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变压器的效率,并绘制效率曲线。
7. 最后,断开电源,对变压器进行外观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1. 记录实验中测量的各项数据,包括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流等。
2. 分析变压器在不同负载下的电压变化情况,验证其变压效果。
3. 根据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变压器的效率,并分析效率与负载的关系。
4. 通过效率曲线,找出变压器的最佳工作点。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变压器的变压原理和能量转换效率,了解了变压器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变压器能够在一定的负载范围内有效地进行电压转换,且效率与负载大小有关。
此外,实验过程中未发现设备异常,证明了变压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建议与改进1. 在未来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变压器,比如三相变压器,以拓宽对变压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2. 增加对变压器温升的监测,以评估其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的性能。
3. 进一步研究变压器的损耗组成,以指导实际应用中的能效优化。
三相变压器实验报告三相变压器实验报告引言:三相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电力变压器,它具有调节电压、降低电压损耗、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等重要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三相变压器的原理和工作特性。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三相变压器的基本原理;2. 掌握三相变压器的接线方法;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测量和计算变压器的参数。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三相变压器2. 电源3. 电压表、电流表4. 变压器油5. 电阻箱6. 实验线缆三、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按照实验要求,将三相变压器与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等连接起来,并确保接线正确可靠。
2. 测量电压和电流: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输入和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值,并记录下来。
3. 计算变压器的参数: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变压器的变比、变压器的效率和损耗等参数。
4. 检查变压器油:检查变压器油的油位和油质,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分析变压器的性能和工作状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三相变压器的变比为1:10,即输入端电压为220V,输出端电压为2200V。
2. 通过计算,得知变压器的效率为90%,损耗为10%。
3. 检查变压器油的油位和油质,发现油位正常,油质清澈透明,无异常情况。
4.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该三相变压器正常工作,变比合理,效率高,损耗较小。
五、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三相变压器的原理和工作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正确的接线方法和使用实验仪器,也掌握了测量和计算变压器参数的技巧。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认识到变压器的变比、效率和损耗等参数对其性能和工作状态的重要影响。
同时,我也意识到变压器油的检查和维护对保证变压器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我对三相变压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了解到变压器的变比、效率和损耗等参数对其性能和工作状态的重要影响。
变压器设计制作实验报告
一、设计要求
1)参数要求:高压侧220V,低压侧110V \ 50V(有一个50V抽头);额定容量(二次输出容量)50V A;变压器效率85%;
2)计算确定一次侧、二次侧绕组总容量;
3)设计变压器铁芯几何尺寸,计算变压器铁芯面积;
4)计算一次侧绕组电流,计算一次侧绕组线径、截面积,计算一次侧绕组匝数;
5)计算二次侧绕组电流,计算二次侧绕组线径、截面积,计算二次侧绕组匝数;
6)变压器电磁计算、电流密度计算、绕组层数叠加系数计算等;
二、设计过程
1)计算原边输入容量
根据
得
2)铁心尺寸的选定
根据
查表可得截面积计算系数的估计值可以取1.5,因此
3)计算绕组线圈匝数
每伏电压应该绕的匝数
求各线圈匝数
4)计算导线直径
一次输入电流
直径
其中J取
计算得
三、制作步骤
1)两人一组绕制变压器绕组;
2)绕制好变压器绕组进行绝缘处理、叠装变压器铁芯、安装底座;
3)接线、通电实验、采集试验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4)分析实验数据,验证设计、计算方案是否正确。
四、实验结果
变压器实物:。
三相变压器实验报告一、引言三相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重要设备之一。
它能够实现电压的降低或升高,为电力传输和分配提供了便利。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探究三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二、实验目的1.了解三相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学习三相变压器的连接方式和相量图表示方法;3.研究三相变压器的空载和负载试验,探究其性能指标。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装置包括三相变压器、电源、电表、电阻箱等。
首先将三相变压器连接好,然后依次进行空载试验和负载试验,测量相应数据,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实验过程和结果1.空载试验:将三相变压器的所有绕组都接通,但不接入负载。
依次测量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
记录数据如下:输入电压V1:220V输出电压V2:110V输入电流I1:2A2.负载试验:通过调节电阻箱,将负载接入变压器。
依次测量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并记录数据如下:输入电压V1:220V输出电压V2:110V输入电流I1:2A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三相变压器的空载电流很小,因为在无负载情况下,变压器的能耗很低,只需供应内部铁耗和空气耗等负荷。
2.负载试验下,随着负载的增加,输入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这是因为负载引起了额外的能量损耗和电压降低。
五、实验小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三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1.三相变压器通过互感作用,将输入电压降低或升高,并实现功率传输。
2.空载试验可测定变压器的空载电压、空载电流和铁耗。
3.负载试验可测定变压器的额定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进一步了解变压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
六、实验改进方案1.扩大样本量,增加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进一步调整负载大小,观察变压器的性能变化曲线。
3.使用不同连接方式的变压器,比较它们的性能差异。
七、实验应用前景三相变压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为电能传输和分配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第1篇一、引言变压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力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它能够将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电能,或将低压电能转换为高压电能,以满足不同场合的用电需求。
本文将对物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结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报告。
二、变压器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当交流电流通过变压器的原线圈时,在原线圈周围产生交变磁场,这个交变磁场在变压器的副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
由于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因此副线圈的电动势与原线圈的电动势成比例。
变压器通过电磁感应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三、变压器分类1. 按变压器用途分类(1)电力变压器: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变换和传输。
(2)工业变压器: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电压变换和电源供应。
(3)特种变压器:用于特殊场合,如电炉变压器、中频变压器等。
2. 按变压器结构分类(1)油浸式变压器:变压器线圈和铁芯浸在绝缘油中,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散热效果。
(2)干式变压器:变压器线圈和铁芯不浸在绝缘油中,适用于防火、防爆等特殊场合。
(3)气体绝缘变压器:变压器线圈和铁芯被绝缘气体(如SF6)包围,具有更高的绝缘性能和可靠性。
3. 按变压器相数分类(1)单相变压器:用于单相交流电路。
(2)三相变压器:用于三相交流电路。
四、变压器结构1. 线圈:变压器线圈由绝缘导线绕制而成,分为原线圈和副线圈。
原线圈连接电源,副线圈连接负载。
2. 铁芯:变压器铁芯由硅钢片叠压而成,用于形成交变磁场,提高变压器的效率。
3. 绝缘油:油浸式变压器中的绝缘油具有绝缘、散热、防潮等作用。
4. 套管:套管用于连接变压器线圈和外部电路,同时起到绝缘和保护作用。
五、变压器性能1. 变比:变比是指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之比,表示变压器电压变换的比例。
2. 效率:变压器效率是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表示变压器能量转换的效率。
3. 空载损耗:变压器在无负载情况下消耗的功率,主要由铁芯损耗和线圈损耗组成。
160变压器实验报告以下是一个可能的160变压器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实验报告:160变压器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验证变比、测量短路阻抗和空载电流等,加深学生对160变压器的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变压器是将一个电路的交流信号转换成符合另一个电路需求的交流信号的电子装置。
160变压器是直流电动机组的配套产品,用于将直流电动机的电源改成交流电源。
其主要原理可归纳如下:1. 变比:输入端电压与输出端电压之间的比值称为变比,记作K=V1/V2。
160变压器是一个单相变压器,变比通常为220V/36V或220V/24V。
2. 短路阻抗:为了保证变压器在过负荷或故障情况下能恰当地保护负载和自身,变压器设计中必须考虑它的短路阻抗。
短路阻抗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述,其定义为:短路阻抗=额定电压/短路电流×100%3. 空载电流:变压器在开路(即未接入任何负载)状态下的电流称为空载电流。
160变压器的空载电流通常在额定容量的5%以内。
三、实验步骤1. 将160变压器接入电源线路,对输入端施加相应电压,调节输出端电压,记录变比。
2. 对160变压器空载情况下进行电压、电流测量,记录空载电流。
3. 对160变压器短路情况下进行电压、电流测量,记录短路电流。
4.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160变压器的变比、短路阻抗和空载电流。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变比: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变比为220V/36V,误差在允许范围内(5%以内)。
2. 短路阻抗:通过实验测量得到160变压器的短路阻抗为6.5%,符合设计要求。
3. 空载电流:通过实验测量得到160变压器的空载电流为3A左右,明显低于额定容量的5%。
以上结果表明,160变压器工作稳定可靠,符合设计规定。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变压器的变比、短路阻抗和空载电流,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160变压器的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正常工作。
六、参考文献[1] 张永明. 电机与拖动[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2] 陈建平. 变压器原理及应用[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s13-500变压器实验报告1. 熟悉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 掌握测量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功率和效率;3. 研究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功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 S13500变压器;2. 交流电源;3. 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计;4. 变压器实验台。
实验原理:变压器是一种用于改变交流电压大小的电器。
它主要由铁心、一组初级线圈和一组次级线圈组成。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当交流电通过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时,将在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变压器的电流满足下式:V1/N1 = V2/N2其中,V1和V2分别为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电压,N1和N2分别为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匝数。
变压器的功率关系可用下式表示:P1 = P2其中,P1和P2分别为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功率。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台上的变压器连接至交流电源;2. 将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计依次连接到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线圈上;3. 打开交流电源,调节电压使其在合适范围内;4. 测量变压器的初级电压和次级电压,记录数据;5. 测量变压器的初级电流和次级电流,记录数据;6. 计算初级功率和次级功率,根据功率关系判断数据准确性;7. 关闭交流电源,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初级电压、次级电压、初级电流、次级电流、初级功率和次级功率以及变压器的效率。
实验讨论:1. 分析初级电流、次级电流和效率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2. 比较理论值和实际值的差异,并分析可能的原因;3. 探究变压器的负载特性和损耗特性;4. 分析变压器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了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并掌握了测量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功率和效率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研究了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功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
变压器设计报告班级:机电0912姓名:郑乃金指导教师:赵洪同组:郑立伟吴海燕张云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11 年12 月压器计算说明书一、变压器原理变压器是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变压器原理图流时,铁芯(或磁芯)中便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或电流)。
变压器由铁芯(或磁芯)和线圈组成,线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
在发电机中,不管是线圈运动通过磁场或磁场运动通过固定线圈,均能在线圈中感应电势,此两种情况,磁通的值均不变,但与线圈相交链的磁通数量却有变动,这是互感应的原理。
变压器就是一种利用电磁互感应,变换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
二、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可分为铁心、绕组、油箱、套筒。
(本次实训实用的只有铁心和绕组)。
1、铁心铁心是变压器的磁路,它分为心柱和铁轭两部分。
心柱上套绕组,铁轭将心柱连接起构成闭合磁路。
为了减少交变磁通在铁心中产生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变压器铁心由厚度为0.27MM、0.3MM、0.35MM的冷轧高硅钢片叠装而成。
为了进一步降低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铁心叠片采用全斜接缝,上层(每层2~3片叠片)于下层叠片接缝错开。
心柱截面是内接于圆的多级矩形,铁轭与心柱截面相等。
2、绕组绕组是变压器的电路部分,它由包有绝缘材料的铜或铝导线绕制而成。
装配时低压绕组靠着铁心,高压绕组套在低压绕组外面,高低绕组间设置有油道或气道,以加强绝缘和散热。
高低压绕组两端到铁轭之间都要衬垫端部绝缘板。
变压器效率与容量经验数据表输出容量().v A <10 10~30 30~80 80~200 200~400 >400效率(%) 60 70 80 85 90 >95三、小型变压器设计和计算材料的计算设输入电压U 1=220V ,输出电压U 2=31V 。
计算输入功率P 1输入功率P212/2/0.851222(440)/37202.16122440202.16237.84P P P P P P P WP P P W =η=+==⨯17==-=-=次级电流I2 2202.162 6.52231P I A U ===计算初级电流I1式中,K 1为经验系数,是考虑励磁电流的影响而采用的系数,其值一般可取1.2,变压器容量越小,选取的K 1值越大。
本例选K 1=1.21237.84111.2 1.291220P I K A U ==⨯=计算铁心实际截面积Ac’Ac’=K2P式中,K2是与硅钢片质量和叠片系数有关的系数,一般K2值在1~1.6之间,硅光片质量越好,K2值越小。
本例采用D41~D43热扎硅光片,可取K2=1.25。
因此,Ac’=1.2522014.83⨯=确定铁心具体尺寸由于GE型铁心窗口面积小,材料利用率高,用料较省,成本较低,古本例选用GE型铁心。
从下表可知,可取Ac=16.4cm2 ,可以查出铁心舌宽a=30mm,碟片厚度60mmGE型铁心变压器计算数据表(表1.2)容量() V A∙铁心尺寸舌宽a⨯叠厚b(mm)磁路长度(cm)铁心截面积'cA2cm每伏匝数OW(匝/伏)铁心质量(kg)磁通密度CB(T)电流密度j(A)3 5 6 8 14⨯1814⨯2114⨯2414⨯288.042.292.683.063.5716.41412.310.50.2110.2460.2810.3271.24101112.5 14 16⨯2016⨯2416⨯2816⨯329.152.913.494.094.6612.910.79.178.050.2930.3640.4240.485418 20 23 26 19⨯2419⨯2819⨯3219⨯3810.94.154.845.536.579.047.756.795.710.4960.5760.660.783430 35 40 22⨯2822⨯3322⨯3812.65.626.617.616.675.684.930.7810.921.06345 22⨯44 8.81 4.26 1.23 1255 65 72 80 26⨯32 26⨯39 26⨯45 26⨯52 157.57 9.23 10.7 12.3 4.95 4.06 3.50 3.05 1.31 1.60 1.83 2.12392 105 120 130 30⨯38 30⨯45 30⨯52 30⨯60 17.210.4 12.3 14.2 16.4 3.6 3.05 2.64 2.29 1.96 2.32 2.68 3.093150 165 195 220 35⨯44 35⨯52 35⨯60 35⨯70 20.014 16.5 19.1 23.3 2.68 2.26 1.96 1.68 3.12 3.65 4.22 4.922260 300 340 375 40⨯50 40⨯60 40⨯70 40⨯802318.2 21.8 25.5 29.1 2.06 1.72 1.47 1.29 4.84 5.8 6.78 7.752计算各绕组匝数 计算每伏匝数W 0 W 0=⎰⋅AcBc 44.4104=AcBc ⋅45= 452.281.216.4=⨯=2.28匝/V式中⎰——电源频率,为50Hz;Bc ——铁心磁通密度,对一般热扎硅钢片,可取1.0~1.2T (本例取1.2T );对冷扎硅钢片可取1.2~1.6T 。
计算初级匝数W 1W 1=W 0U 1=2.28⨯220≈503砸计算W 2 W 2=1.05⨯2.28⨯31≈74砸 计算导线直径选电流密度j可取j=2-4A/mm 2,本例取j=2A/mm 2 计算初级绕组导线直径d 141 1.291 1.130.92i d mm j π==计算次级绕组导线直径d 242 6.522 1.1322i d mm j π==选取漆包线的规格尺寸(表1.3)圆铜单线规格范围(mm )单线直径 允许偏差单线直径 允许偏差0.020~0.025 0.030~0.100 0.110~0.250 0.260~0.700 0.710~1.000 0.002±0.003± 0.005± 0.010± 0.015±1.01~2.50 2.51~3.50 3.51~4.50 4.51~6.000.02± 0.03± 0.04± 0.05±根据计算出的d 1、d 2值,从第6篇第1章表6.1.8选取直径与之相近而较粗的漆包线。
选取初级绕组导线直径标准值d ’=0.90mm ,次级绕组直径标准值d ’2=2.00mm 。
校核铁心窗口面积 选取铁窗有效高度h由上可知,铁心舌宽a=30mm ,查表1.4,可得铁窗有效高度h=91mm ,此高度即为绕组框架长度。
(表1.4)GE 型铁心尺寸(mm )系列确定绕组框架有效长度h ’由于在绕组框架两端共约10%的长度不绕线,并设框架用厚1mm 的纸板制作,因此框架的有效长度为h ’=0.9⨯(h-1⨯2)=80.1mm选取排绕系数K 4根据线径粗细,选取排绕系数K 4,其值在1.05~1.15之间,本例取K 4=1.05计算初级绕组的每层匝数W 1M80.118541 1.05h W m k d '===⨯0.9匝计算次级绕组的每层匝数80.123941 1.05h W m k d '===⨯2.0匝计算初级绕组层数N 1150316185W N W m ===层计算次级绕组层数N 227422239W N W m === 层计算初级绕组总厚度D 1 D 1=N1(d ’1+l 1)+r 1式中 l 1——层间绝缘厚度,可视导线直径大小可取0.02~0.12mm 厚的白玻璃纸、电缆线、电话,本例选用0.12mm 厚的电缆纸; r 2——绕组间绝缘厚度,本例选用r 2=r1=0.34mm 因此 16D =⨯(0.9+0.12)+0.34=6.46'222222d (1)l r D N N =+-+式中 2l ——层间绝缘厚度,本例选用两层0.12mm 厚的电缆纸: 2r ——绕组间绝缘厚度,本例选用21r =r =0.34mm 。
222(21)0.120.34 4.46D =⨯+-⨯+= 选取绕组骨架的厚度D 0本骨架用1mm 厚纸板制作,外包两层0.05mm 厚的电话纸及两层0.05mm 厚的聚酯薄膜、因此 D 0=1+0.05⨯2+0.05⨯2=1.2mm 计算绕组总厚度D D=K 5(D 0+D 1+D 2)式中,K 5为叠绕系数,可取1.1~1.2,本例取1.15. 将K 5=1.15及D 0、D 1、D 2值代入上式,可得 D=1.15⨯(1.2+6.46+4.46)=13.93mm从表1.4查得,窗宽c=19mm ,显然D c ,故此计算结果是可行的,而且考虑了手工绕线实际情况,留有一定的余量。
当然,也可以按变压器额定容量P2直接查表1.2可得铁心尺寸、铁心截面积、每伏匝数和电流密度,然后再往下计算。
此方法比较简单,虽然计算结果略有差别,但一般情况还是可以适用的。
以上数据根据《新电工手册》上的标准加上材料上的数据,经过计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