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的礼仪
- 格式:ppt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17
非洲风俗文化礼仪风土人情1.打招呼的方式非洲流行的招招呼方式——举起右手、手掌向着对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并没有握石头。
”显然,它是在表明:“没有武器”这个习俗,自古在世界各地普遍地被采用,只不过样式稍微不同而已。
它可以说是友好的象征。
2.negro和black是禁句美国黑人对Black一词并没有抗拒心理。
可是,一听到有人呼他Negro(黑人之意,尤其指原藉非洲,被贩卖到美国做奴隶的黑人及其子孙),就勃然大怒。
非洲人对Negro、Black二词不但有抗拒心理,而且不承认它的含意。
强调肤色不同,在非洲是最大的禁忌。
称呼非洲人,最好照他们的国籍来称呼。
非洲人一般说来国家意识相当强烈,直呼其国名,他们听来就很受用。
3.African的称呼有特定对象称非洲黑人为African可犯了严重的错误。
在非洲,所谓的African并非泛指所有非洲人,而是指特定的一群人,那就是:南非共和国荷裔白人。
因此,那些非洲土著,碰到别人称他们为African,就露骨地表示厌恶。
4.莫拍落后镜头任何国家都有肮脏透顶、穷人群集的地区,世界首富的美国,亦不例外。
你若在那些脏乱地区兴致淋漓的拍照,跟你同行的当地人就会提出抗议,甚至不肯当你的向导。
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最不喜欢自尊心受损,这是身为观光客务必认清的事实。
一见落后的景象就想拍照留念,这无异在找人家的渣儿,如此欠考虑的行为,还是不做为妙。
5.莫瞪眼看对方古时候的埃塞俄比亚,侍者是背对主人(或客人)来服务的。
埃塞俄比亚有个迷信,那就是:有人瞪你看时,被瞪看的人不是灾祸必至,就是死神要找上他。
在这个国家,跟当地人交谈或碰面的时候,可不能目不转睛地瞪看对方,这么做,对方一定大感不悦。
6.用力握手是善意的表示在非洲,握手时如果握得有气无力,被称为是“礼貌不周”。
握手有气无力,表示虚与委蛇,毫无诚心,他们会生气的。
尤其在阿尔及利亚,握手是愈用力愈受尊敬。
他们认为,用力的程度跟对方好意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最好握得他们手都感到麻木叫痛。
题目:畅游苏丹摘要:苏丹是非洲地区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家之一,拥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早在公元前,苏丹境内就已经有原始部落定居,从事简单的农耕和狩猎。
苏丹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非洲民族成份最复杂的一个国家,苏丹的风俗礼仪因民族、区域和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非洲风情和伊斯兰文化在这里斗争、排斥,却不得不紧紧地糅合在一起。
就像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和来自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千回万转,却不得不在喀土穆汇成一条尼罗河,奔腾不息地向地中海流去…… 下面就让我们怀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畅游埃及吧!关键词:礼仪、民俗、阿拉伯人、禁忌正文苏丹的概况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纵贯全境。
海岸线长约720公里。
国土面积约为251万平方公里,居非洲第一位。
人口约3,539.2万。
全国有19个民族,黑人占总人口的50%多。
首都是喀土穆。
国旗靠旗杆一侧为绿色等腰三角形,右侧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长方形组成。
国歌是《苏丹共和国国歌》。
国庆日是1月1日。
通用英语,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苏丹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濒临红海,国土面积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由于地处热带,终年炎热少雨,因而又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国家之一。
苏丹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多达六百多个部族,是非洲民族成份最复杂的一个国家,但大体上还是可以划分为北部和中部的阿拉伯人,南部的非洲土著黑人。
因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一部分人信奉基督教和拜物教,因此苏丹的风俗礼仪因民族、区域和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它既不是纯粹的阿拉伯家园,也不是简单的非洲黑人的国土。
苏丹人民热情好客,注重礼节。
下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苏丹人特有的礼仪:1.相见礼仪苏丹是一个礼仪之邦,人们讲究礼貌。
苏丹人遇见外国客人,即使是素不相识者,也会主动打招呼,热情问候。
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首先彼此热情握手,然后热烈拥抱,并用左手扶住对方的肩,右手搂着对方的腰,互致问候,问候的时间往往很长。
世界各国外交礼仪1. 涉外活动言行忌举止忌: 严忌姿势歪斜,手舞足蹈,以手指人,拉拉扯扯,相距过近,左顾右盼,目视远处,频频看表,舒伸懒腰,玩弄东西,抓耳挠腮。
忌话忌: 严忌荒唐淫秽,他人履历,女子私事,工资收入,私人财产,衣饰价值,批评尊长,非议宗教,嘲弄异俗。
语气忌: 严忌大声辩论,高谈阔论,恶言恶语,寻根问底,争吵辱骂,出言不逊。
礼遇忌: 严忌冷落他人,独谈到底,轻易表态,打断异议,纠缠不止,随意插话,随意辞别。
2. 涉外活动拍照忌在涉外活动中,人们在拍照时,必须不能违犯特定国家、地区、民族的禁忌。
凡在边境口岸、机场、博物馆、住宅私室、新产品与新科技展览会、珍贵文物展览馆等处,应严忌随意拍照。
在被允许的情况下,对古画及其他古文物进行拍照时,严忌使用闪光灯。
凡在"禁止拍照"标志的地方或地区,人们应自觉忌讳拍照。
在通常情况下,应忌讳给不相识的人(特别是女子)拍照。
3. 涉外活动卫生忌个人卫生: 忌蓬头垢面,忌衣装鞋帽或领口袖口不洁。
在正式场合,忌讳挖眼屎、擤鼻涕、抠鼻孔、挖耳秽、剔牙齿、剪指甲等不卫生的动作。
患有传染病的人严忌参加外事活动。
环境卫生: 切忌随地吐痰、乱弹烟灰、乱丢果皮纸屑或其他不洁之物,忌讳把雨具及鞋下的泥水、泥巴等带入室内,忌讳把痰盂等不洁器具放在室内醒目的地方。
4. 商界礼忌种种东南亚礼忌: 与东南亚商人洽谈商务时,严忌翘起二郎腿,乃至鞋底悬着颠来颠去。
否则,必引起对方反感,交易会当即告吹。
中东礼忌: 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商人,往往在咖啡馆里洽谈贸易。
与他们会面时,宜喝咖啡、茶或清凉饮料,严忌饮酒、吸烟、谈女人、拍照,也不要谈论中东政局和国际石油政策。
俄罗斯礼忌: 俄罗斯及东欧诸国,对西方商人的礼待是极其热情的。
在同俄罗斯人洽谈贸易时,切忌称呼"俄国人"。
英国礼忌: 到英国洽谈贸易时,要有三条忌讳:1.忌系有纹的领带(因为带纹的领带可能被认为是军队或学生校服领带的仿制品;2.忌以皇室的家事为谈话的笑料;3.不要把英国人称呼为"英国人"。
[阿曼苏丹国的商务习俗礼仪]阿曼苏丹国。
它位于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守卫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出口通道——霍尔木兹海和波斯湾的陕西。
阿拉伯海在东南部,靠近山和海。
这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波斯湾沿岸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60%,其中大部分通过该海域和陕西出口。
阿曼面积30.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00公里。
阿曼这个词的意思是“和平的土地”。
阿曼有765万人口,其居民几乎都是阿拉伯人。
他们仍然保留着氏族-部落关系的残余。
这个国家有100多个部落,每个部落都由拥有宗教和世俗权力的酋长(长老)控制。
外国人占总人口的10%。
其中包括俾路支省、伊朗人、印度人、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
大多数外国人住在马斯特里赫特市的一个地方和一个港口。
绝大多数(约99%)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其中90%以上属于伊巴德教派。
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阿曼人说英语。
首都马斯喀特守卫着印度洋通往波斯湾的门户。
1970年以前,一个街道狭窄、房屋破旧的城市现在已经被建设成了海湾地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代城市。
它是古代中国和阿曼之间重要的贸易港口。
17世纪,葡萄牙被推翻,建立了一个王朝。
18世纪末,英国入侵并成为阿曼的实际统治者。
1939年,阿曼被分为两个部分: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国。
1955年,马斯喀特苏丹国占领了阿曼的伊斯兰国。
阿曼苏丹国于1970年8月更名。
现政府是由世袭苏丹统治的专制君主政体。
没有宪法、没有政党。
有一个国家政治委员会。
1951年,与英国签订了友好贸易条约,结束了英国的控制。
1982年,它与南也门签署了正常化协议。
阿曼不征收所得税、食品税,主要收入来源取决于石油收入。
他于1978年5月25日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和阿曼自古以来就有交往。
公元8世纪,阿曼航海家阿布·阿比达航行到了中国的广州。
明朝时,郑和率领船队两次访问阿曼。
阿曼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考古学家认为阿曼人早在公元40=3年前就掌握了铜冶炼技术。
苏丹商务礼仪苏丹,作为非洲东北部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商务礼仪。
在苏丹进行商务活动时,了解和遵守当地的商务礼仪是成功建立关系和开展业务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苏丹商务礼仪的重要方面:1. 尊重宗教信仰:苏丹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因此商务活动中应尊重当地的宗教习惯。
例如,在斋月期间,白天不要在公共场合进食或饮水。
2. 着装得体:在商务场合,着装应保守且正式。
男性通常穿着西装和领带,女性则应穿着保守的套装或长裙,避免暴露的服装。
3. 准时性:尽管在苏丹,商务会议可能会有轻微的延误,但作为外国商人,准时到达会议地点是展现专业和尊重的表现。
4. 称谓和问候:在初次见面时,使用正式的称谓,如先生、女士或其头衔。
握手是常见的问候方式,但男性应避免与保守的穆斯林女性握手。
5. 礼物交换:在商务场合,赠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礼物应该是精心包装的,但避免过于昂贵或个人化的物品。
6. 商务谈判:苏丹人通常喜欢通过建立关系来开始商务谈判。
因此,在开始实质性的谈判之前,花时间进行社交活动和建立信任是很重要的。
7. 沟通方式:在沟通时,保持眼神交流和微笑可以展现友好和开放的态度。
避免直接的批评或负面的反馈,而是采取更委婉的方式表达意见。
8. 尊重等级制度:苏丹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
在商务场合,尊重上级和权威是重要的。
9. 耐心和礼貌:在商务活动中,耐心和礼貌是至关重要的。
即使在面对延误或不确定性时,也要保持冷静和礼貌。
10. 了解文化差异:在苏丹进行商务活动时,了解和适应当地的文化差异是成功的关键。
这包括对当地的商业习惯、法律和习俗有所了解。
通过遵循这些商务礼仪,可以确保在苏丹的商务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商业关系。
神秘的传统苏丹的达尔富尔部落习俗达尔富尔是苏丹的一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部落习俗。
这里的部落人民生活在遥远的山区,依靠传统农耕和牧羊来维持生计。
他们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独特的魅力。
在达尔富尔的部落中,婚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事件。
结婚被视为两个家庭的联盟,也是家族和部落的延续。
婚礼通常会持续数天,期间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
在婚礼上,新娘会身穿传统的华丽服饰,并配戴各种珠宝和头饰。
新郎也会穿上精心制作的服装,彰显他的地位和男子气概。
婚礼上举行的传统舞蹈和音乐表演,给整个场面增添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除了婚姻仪式外,达尔富尔的部落还有丰富多样的节日和宗教仪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拉曼农历新年,被视为部落的新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在这一天,部落成员会穿上传统服饰,参与盛大的游行和游园活动。
他们会跳着传统舞蹈,欢呼庆祝,庆贺农业的丰收和新的开始。
此外,伊斯兰教的重要宗教节日,如开斋节和牺牲节,在达尔富尔也得到了广泛的庆祝和参与。
达尔富尔的部落还有独特的习俗和信仰。
他们相信土地和自然的力量,崇拜特定的神灵和灵魂。
在部落的重要场合和仪式上,人们会进行祈祷和祭祀,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此外,部落的长者在社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负责传承和保护部落的文化和传统习俗。
虽然现代化的影响逐渐改变了苏丹的许多地区,但达尔富尔的部落依然坚守着他们的传统和文化。
他们努力保持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并通过传统习俗来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遗产。
总之,达尔富尔的部落习俗是苏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婚姻仪式、节日庆典和传统习俗,部落人民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传统。
他们的信仰、祈祷和祭祀,凝聚着人们对土地和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在现代的洪流中,达尔富尔的部落习俗仍然坚守着他们的独特生活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一份珍贵的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片神秘的土地正等待着更多人的发现与探索。
你好,欢迎到苏丹。
不知道你去多长时间,是去首都还是南部或者苏丹港1美元=3.30苏丹磅=6.8人民币1.手机不用换,都是一样的,办当地的卡是往国内是1磅一分钟,接听免费。
2.一定要带驱蚊水,蚊帐也可。
蚊子太多。
3.烟草,首都的中国超市很多,比较方便就是稍微贵些。
苏丹港很难买到国内烟,烟草也很少都是小贩从远洋船上收的,很贵。
可以尽量带些4.酒,当地禁酒,首都可以买到一瓶红星二锅头=35美元。
卖的话是15美元。
原则上可以带两瓶5.吃,肉类主要是牛羊肉,鸡肉,价格是国内的两倍左右。
首都和苏丹港的蔬菜都比较丰富了,价格还可以吧。
类似穆斯林国家,禁止猪肉。
可以带点罐头什么的6,气候。
炎热干燥。
不过只要有风呆在阴凉的地方就很凉快。
我更倾向于凉快的长袖,防止晒伤,不过很多人穿短袖也一样没有问题7,洗漱用品等东西当地超市都有,都是进口的国外牌子,像力士潘婷什么的都有,如果不习惯可以到中国超市买,大概是国内的三倍价格。
8,娱乐,建议带着电脑,当地的无线网络速度很快,估计甚至好过国内的3G。
我的是115磅/月。
也就400块人民币一个月。
USB口的带什么东西过去就要看你的胆量和运气了,酒是好东西,自己不喝也可以卖掉或者送人,烟他们有带了10多条的也没事,猪肉带点吧,表面不要让人看出来就行。
去的时候怎么都行,回来的时候也有钱了,可以在转机的时候多买点东西,在迪拜转机的时候买的大熊猫和中华烟是国内一半的价格。
可以考虑下。
概况苏丹是非洲最大的国家,位于非洲北部,拥有几个截然不同的地形区:利比亚沙漠和努比亚沙漠是少雨、横跨北部的荒地;一个带形且多岩石的半沙漠区,位于苏丹中部,从乍得边境向东,包含了红海沿岸干旱的山区,直到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边境;位于苏丹南半部,由大草原和沼泽地组成,属于亚热带,与扎伊尔和乌干达交界。
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流经这些不同的地区,在喀土穆汇合成尼罗河主干。
喀土穆通常天气炎热,空气中布满灰尘。
5月份和6月份期间,白天的气温约为120°F(49°C),且常常发生哈布沙尘暴。
礼数是入乡能否随俗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与非洲当地人的交往中,注重礼数,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自我修养的一种表现。
注重见面礼非洲人十分注重见面礼,在公共社交场合,也流行诸如握手、拥抱等礼节,但有些地方又有所不同。
西非的一些部族,在见面时,用手掌拍打前胸问好。
中非的一些部族见面时是先鞠躬、后鼓掌,同时互相祝福;在途中相遇,青年人要举手示意问候,老年人则脱帽点头;多日不见的老朋友,相逢之时会象征性地拥抱并问候。
在北非,与当地人初次见面,可以简单地张开右手平平地伸向前方和对方打招呼,如果对方是长者或尊贵的客人,还可以继续将右手回到胸前,手掌附在心口,同时点头以示尊敬。
当然如果再来句阿语问候就更专业一些。
如果是曾经的旧友和伙伴,见面礼节就会十分不同。
记者每次休假后回到北非时,常常行拥抱贴面礼,即用右手扶住对方的左肩,左手搂抱对方腰部,先左后右,各贴一次或多次,有时贴面礼也常常被头碰头取代。
当然,在商业场合,握手也是一般礼节,因为北非人也学习外来文化。
埃塞俄比亚人民风淳朴、性情温和,容易自来熟。
现在去埃塞的中国人多了,在很多地方,当地人只要见到东亚人,一般都会主动示好,微笑着喊“China”。
在埃塞,不论朋友相遇或是初次见面,如果是两个男的,一般是先握手,紧接着用右肩膀彼此相碰,同时用左手拍打对方后背,好久不见的通常碰三次。
如果是两个女的或一男一女,则一般是行贴面礼,双方的脸互相左右轻触,关系近的还要亲吻面部,整个过程,手一直是握着的。
跟埃塞人打交道,最好能学几句当地的语言——阿姆哈拉语,比如最常用的“你好”,对男女分别说成“Salamno”、“Salamnish”,阿姆哈拉语是非洲唯一有字母表的语言,看上去很像蚯蚓,学起来不难。
TIPS:埃塞人是很讲究礼节的,当手不干净或拿东西不方便握时还有“备用方案”,双方会向下前方伸直右臂,手握成拳,互相碰撞腕部,就像击掌相庆一样。
北非人大多笃信伊斯兰教,所以男子不可亲吻女人的脸,尤其是年轻的女人,如果你不小心这样做了,那就要承受一顿暴打。
非洲人的待客礼仪非洲各国由于国情、民族、地域的不同,因而在民族习俗和社会风貌上也各有差异。
非洲人民不仅在服饰打扮、饮食起居、情趣爱好等方面有其特色,而且在道德规范、传统礼仪、婚丧喜庆等方面亦都具有独特的风尚。
但从15世纪开始,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不断入侵,广袤的非洲大陆先后沦为殖民地,从而严重地摧残了非洲人民的经济生活,破坏了非洲人民的传统文明。
与此同时,非洲人民在同西方殖民主义者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又形成了许多朴实无华、粗犷有趣的社交礼貌。
这也从社会的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非洲人民同舟共济、团结奋进的高贵品质。
非洲人民十分注重见面礼,在公共社交场合,也流行着诸如握手、拥抱等礼节,但有些地方又有所不同,形成独特的风尚和礼貌。
西非的一些部族,在见面时,用手掌拍打前胸,表示问好。
中非的一些部族见面时是先鞠躬,而后鼓掌,同时互相祝福,说一些使人高兴的话。
在卢旺达,亲友相逢或邻居相遇,总要相互问好。
如在途中邂逅相遇,青年人要举手示意问候,老年人则脱帽点头;多日不见的老朋友,相逢之时会情不自禁地行象征性的拥抱礼,并问候“阿马古鲁几”、“美扎”,意思是“您近来可好”、“好啊”。
非洲人初次见面总要互相问候身体健康或工作顺利,然后才能谈正事。
如果是熟悉的人,这种寒暄内容则要更多和更广泛,否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在苏丹,每当久别的故友亲朋相逢,彼此要热烈拥抱,右手搂腰,左手抚肩,同时互致问候。
从本人、妻子、儿女直至其他亲属,问候时间可长达数分钟之久。
毛里塔尼亚是个畜牧业占很大比重的国家,牲畜的兴旺与否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毛里塔尼亚人在互相问候的同时,还常常问候对方“羊怎么样”、“牛和骆驼好不好”等话。
非洲人行握手礼也颇有讲究。
见面握手时,对尊敬的人,要先用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然后用右手与对方相握。
如果是特别亲热者,则要先握一下他的手掌,然后再握对方的拇指,最后还要紧紧握一下他的手。
女子见面,一般是双膝微屈,行屈膝礼。